首页 / 专利库 / 电池与电池 / 电解液分层 / 电解液导流装置及蓄电池

电解液导流装置及电池

阅读:294发布:2020-05-17

专利汇可以提供电解液导流装置及电池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 蓄 电池 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电解 液导流装置及 蓄电池 ;电解液导流装置包括接液部和导流部;其中接液部为敞口凹槽,敞口凹槽的敞口端为电解液进液口,低比重的电解液经电解液进液口流入接液部;敞口凹槽包括第一 侧壁 和底壁;底壁与第一侧壁之间留有缝隙,用作接液部出液口;导流部的一端与接液部出液口相连通;导流部的另一端为电解液出液口,并能够伸入到电池槽底部; 汽车 在颠簸路段及加减速过程中,由于惯性会产生振动,电池槽上层的低比重电解液经由电解液导流装置流至电池槽下方,与位于电池槽底部的高比重的电解液混合,从而改善电解液 密度 分层的现象,提高电池使用寿命。(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下面是电解液导流装置及电池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电解液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液部和导流部;
所述接液部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底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底壁能够围设成一敞口凹槽;所述敞口凹槽的上部敞口端为电解液进液口;
所述第一侧壁能够与电池槽内壁相贴合;所述底壁向下倾斜并与平面呈一定度;
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一侧壁形成接液部出液口;
所述导流部的一端与所述接液部出液口相连通,所述导流部的另一端为电解液出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液部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敞口凹槽内;
所述隔板的一端固定设置于第二侧壁上,所述隔板向下倾斜并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
所述隔板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侧壁形成漏液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解液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隔板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并交替固定设置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为条形管道,所述条形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接液部出液口相连通,所述条形管道的另一端为所述电解液出液口,所述电解液出液口朝下并与水平方向呈一定倾斜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为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的一端与所述接液部出液口相连通;所述条形凹槽能够与所述电池槽内壁相扣合,并围设成导流空间;所述条形凹槽的另一端为所述电解液出液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解液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包括导流部下底壁;所述导流部下底壁向下倾斜并与水平面呈一定的倾斜角度,所述导流部下底壁上开设有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解液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间隔分布于所述导流部下底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还包括导流筋;
所述导流筋沿所述导流部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导流部的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解液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筋间隔分布。
10.一种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导流装置。

说明书全文

电解液导流装置及电池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解液导流装置及包括该电解液导流装置的蓄电池。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蓄电池为了节能开发出了各种智能充电机,智能充电机采用低压、恒压的充电方式;然而在低压恒压的充电过程中,在电池中的电化反应从宏观上而言是静态完成的,电池槽中的电解液无较大振动,导致电解液分层现象比较严重,电解液中出现上下分布的浓度差;电解液的上层含有过多的H+,对电机极板造成严重腐蚀,电解液的下层含有过多2-
SO4 ,使电极极板过硫酸化;同时由于电解液中的层间浓差导致电解液出现纵向电场,电解液电梯度的产生使电池极板置于非等势面的电场中,从而加速了电池的自放电效果,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解液导流装置及包括该电解液导流装置的蓄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解液由于密度不同出现上下分层的现象,影响电池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解液导流装置,包括接液部和导流部;所述接液部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底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底壁能够围设成一敞口凹槽;所述敞口凹槽的上部敞口端为电解液进液口;所述第一侧壁能够与电池槽内壁相贴合;所述底壁向下倾斜并与平面呈一定度;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一侧壁形成接液部出液口;
所述导流部的一端与所述接液部出液口相连通,所述导流部的另一端为电解液出液口。
[0005] 进一步地,所述接液部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敞口凹槽内;所述隔板的一端固定设置于第二侧壁上,所述隔板向下倾斜并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所述隔板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侧壁形成漏液口。
[0006]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隔板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并交替固定设置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部为条形管道,所述条形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接液部出液口相连通,所述条形管道的另一端为所述电解液出液口,所述电解液出液口朝下并与水平方向呈一定倾斜角度。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部为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的一端与所述接液部出液口相连通;所述条形凹槽能够与所述电池槽内壁相扣合,并围设成导流空间;所述条形凹槽的另一端为所述电解液出液口。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部包括导流部下底壁;所述导流部下底壁向下倾斜并与水平面呈一定的倾斜角度,所述导流部下底壁上开设有通孔。
[0010]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间隔分布于所述导流部下底壁。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部还包括导流筋;所述导流筋沿所述导流部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导流部的内壁上。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筋间隔分布。
[001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导流装置。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解液导流装置放置于蓄电池的电池槽内,电解液导流装置包括接液部和导流部;其中接液部为敞口凹槽,将电解液导流装置安装于电池槽内时,敞口凹槽的上端为敞口端,该敞口凹槽的敞口端为电解液进液口,即低比重的电解液经由该敞口凹槽的敞口端流入接液部;
[0016] 敞口凹槽包括第一侧壁和底壁;第一侧壁能够与电池槽内壁相贴合;底壁靠近第一侧壁的一端并未与第一侧壁相贴合,底壁与第一侧壁之间留有缝隙,用作接液部出液口,低比重的电解液由于车辆惯性产生的振动而经由接液部的敞口端流入接液部,然后经由接液部底端的接液部出液口流出接液部;接液部的底壁与水平面呈向下倾斜并一定角度,从而使进入接液部的电解液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能够沿倾斜的底壁向下流动至接液部出液口,进入接液部的电解液不会积存在接液部内;
[0017] 电解液导流装置还包括导流部,导流部的一端与接液部出液口相连通;导流部的另一端为电解液出液口,当电解液导流装置安装于电池槽内部时,电解液出液口能够伸入到电池槽底部;从而当电池槽由于车辆惯性而产生振动时,电池槽上层的低比重电解液经由接液部的敞口端流入电解液导流装置,顺流而下经过导流部并通过位于电池槽底部的电解液出液口流出,与位于电池槽底部的高比重的电解液混合,从而消除电解液的分层现象,避免由于分层现象导致电极板腐蚀和加速电池自放电。
[0018] 因此,通过在蓄电池内部设置电解液导流装置,从而使汽车在颠簸路段及加减速过程中电解液不断地进行混合,最终改善电解液密度分层的现象,提高电池使用寿命。
[0019]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包括所述的电解液导流装置,因而所述蓄电池也具有改善电解液密度分层的现象,从而提高电池使用寿命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
[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解液导流装置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解液导流装置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解液导流装置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解液导流装置第四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5] 附图标记:
[0026] 1-接液部,11-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底壁,14-隔板,15-电解液进液口,16-接液部出液口;17-漏液口,2-导流部,21-导流部下底壁,22-通孔,23-导流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0029]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2]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电解液导流装置及包括该电解液导流装置的蓄电池。
[003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解液导流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接液部1和导流部2;
[0034] 接液部1包括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和底壁13,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和底壁13能够围设成一敞口凹槽;敞口凹槽的上部敞口端为电解液进液口15;第一侧壁11能够与电池槽内壁相贴合;底壁13向下倾斜并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底壁13与第一侧壁11形成接液部出液口16;
[0035] 导流部2的一端与接液部出液口16相连通,导流部2的另一端为电解液出液口。
[0036] 本申请提供的电解液导流装置放置于蓄电池的电池槽内,利用车辆的惯性,能够使位于电池槽内上层的低比重的电解液经由电解液导流装置流入到电池槽的下端,使低比重的电解液与下层的高比重电解液混合,从而消除电解液分层现象;
[0037] 电解液导流装置包括接液部1,接液部1包括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和底壁13,且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和底壁13能够围设成一敞口凹槽;敞口凹槽的上端为敞口端,该敞口凹槽的敞口端为电解液进液口15;当将电解液导流装置安装于电池槽内时,该敞口凹槽的上端面能够与电池槽内的电解液相平齐,从而汽车在颠簸路段及加减速过程中,由于车辆的惯性,电解液会发生震荡,电池槽内上层的低比重的电解液经能够由该敞口凹槽的敞口端流入接液部1;
[0038] 第一侧壁11能够与电池槽内壁相贴合;底壁13靠近第一侧壁11的一端并未与第一侧壁11相贴合,底壁13与第一侧壁11之间留有缝隙,用作接液部出液口16,低比重的电解液由于车辆惯性产生的振动而经由敞口端流入接液部1,然后经由接液部1底端的接液部出液口16流出接液部1;接液部1的底壁13与水平面呈向下倾斜并一定角度,从而使进入接液部1的电解液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能够沿倾斜的底壁13向下流动至接液部出液口16,进入接液部1的电解液不会积存在接液部1内;
[0039] 电解液导流装置还包括导流部2,导流部2的一端与接液部出液口16相连通;导流部2的另一端为电解液出液口,当电解液导流装置安装于电池槽内部时,电解液出液口能够伸入到电池槽底部;从而当电池槽由于车辆惯性而产生振动时,电池槽上层的低比重电解液经由接液部1的敞口端流入电解液导流装置,顺流而下经过导流部2并通过位于电池槽底部的电解液出液口流出,与位于电池槽底部的高比重的电解液混合,从而消除电解液的分层现象,避免由于分层现象导致电极板腐蚀和加速电池自放电。
[0040] 因此,通过在蓄电池内部设置电解液导流装置,从而使汽车在颠簸路段及加减速过程中电解液不断地进行混合,最终改善电解液密度分层的现象,提高电池使用寿命。
[0041]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接液部1还包括隔板14,隔板14位于敞口凹槽内;隔板14的一端固定设置于第二侧壁12上,隔板14向下倾斜并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隔板14的另一端向第一侧壁11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一侧壁11形成漏液口17。
[0042] 在该实施例中,接液部1还包括隔板14,隔板14位于敞口凹槽内;通过隔板14将接液部1分隔成上下两个区域;隔板14的一端固定设置于第二侧壁12上;隔板14的另一端朝向第一侧壁11的方向延伸,但隔板14并未与第一侧壁11相接触,使隔板14与第一侧壁11之间留有缝隙,形成漏液口17,其中隔板14向下倾斜并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使液体能够沿着向下倾斜的隔板14流动,从而放置电解液积存于接液部1内;
[0043] 通过在接液部1内设置隔板14,延长了电解液在接液部1内的流动路线,并且逐渐缩小每个区域液体出口的口径,在一定量的电解液依次流经每个区域时,电解液的流速逐渐加快,从而使低比重的电解液从导流部2底端的电解液出口流出时能具有较高的流速,对下层高比重的电解液能造成更大的冲击,使低比重和高比重的电解液能够混合的更充分,从而更好地消除电解液的分层现象,避免由于分层现象导致电极板腐蚀和加速电池自放电。
[0044]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隔板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隔板14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并交替固定设置与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上。
[0045] 在该实施例中,隔板14的数量为多个,即接液部1内设置有多个隔板14,通过设置多个隔板14将接液部1划分成多个区域,且多个隔板14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并交替固定设置与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上;从而使电解液依次流经各个区域,更多地延长了电解液在接液部1内的流动路线,并且逐渐缩小每个区域液体出口的口径,使电解液的流速逐渐加快,从而使低比重的电解液从导流部2底端的电解液出口流出时能具有较高的流速,对下层高比重的电解液能造成更大的冲击力,使低比重和高比重的电解液能够混合的更充分,更好地消除电解液的分层现象,避免由于分层现象导致电极板腐蚀和加速电池自放电。
[0046] 优选地,隔板14的数量为2个,两个隔板14上下分布与接液部1内部,上层隔板14固定设置于第二侧壁12上,并与第一侧壁11形成一个漏液口17;下层隔板14固定设置于第一侧壁11上,并与第二侧壁12形成第二个漏液口17,上层漏液口17的口径大于下层漏液口17的口径,从而使电解液依次流经两个漏液口17时,流速能够逐渐变大,从而使低比重的电解液从导流部2底端的电解液出口流出时能具有较高的流速,对下层高比重的电解液能造成更大的冲击力,使低比重和高比重的电解液能够混合的更充分,更好地消除电解液的分层现象,避免由于分层现象导致电极板腐蚀和加速电池自放电。
[0047]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导流部2为条形管道,条形管道的一端与接液部出液口16相连通,条形管道的另一端为电解液出液口,电解液出液口朝下并与水平方向呈一定倾斜角度。
[0048] 在该实施例中,本申请的导流部2还提供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导流部2为条形管道,条形管道的一端与接液部出液口16相连通,条形管道的另一端为电解液出液口,电解液出液口朝下并与水平方向呈一定倾斜角度,从而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颠簸或者加减速等惯性,电池槽内的电解液能够不断地进行混合,改善电解液密度分层的现象,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0049]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导流部2为条形凹槽,条形凹槽的一端与接液部出液口16相连通;条形凹槽能够与电池槽内壁相扣合,并围设成导流空间;条形凹槽的另一端为电解液出液口。
[0050] 在该实施例中,导流部2为条形凹槽,条形凹槽的一端与接液部出液口16相连通;条形凹槽的另一端为电解液出液口,当电解液导流装置安装于电池槽内部时,条形凹槽竖直安装。并与电池的内壁相扣合围设成导流空间;当电池槽由于车辆惯性而产生振动时,电池槽上层的低比重电解液经由接液部1的敞口端流入电解液导流装置,并沿该导流空间顺流而下通过位于电池槽底部的电解液出液口流出,与位于电池槽底部的高比重的电解液混合,从而消除电解液的分层现象,避免由于分层现象导致电极板腐蚀和加速电池自放电。
[0051]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导流部2包括导流部下底壁21;导流部下底壁21向下倾斜并与水平面呈一定的倾斜角度,导流部下底壁21上开设有通孔22。
[0052] 在该实施例中,导流部2还包括导流部下底壁21,导流部下底壁21向下倾斜并与水平面呈一定的倾斜角度;导流部2的下底壁13上开设有通孔22,从而当导流部2与电池槽内壁扣合时,导流部2与电池槽形成导流空间,电解液沿导流空间向下流动最后经过导流部下底壁21上开设的通孔22流出,与位于电池槽底部的高比重的电解液混合;
[0053] 通过在导流部下底壁21上开设通孔22作为电解液出液口,缩小电解液流出口径,再进一步提高电解液的流速,从而对下层高比重的电解液能造成更大的冲击力,使低比重和高比重的电解液能够混合的更充分,更好地消除电解液的分层现象,避免由于分层现象导致电极板腐蚀和加速电池自放电。
[0054]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通孔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孔22间隔分布于导流部下底壁21。
[0055] 在该实施例中,导流部2底壁13上开设的通孔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孔22间隔分布于导流部下底壁21,从而保证电解液在流出时能够具有较高的流速,也使来自接液部1的电解液能够顺利流出不至于积存与导流部2内。
[0056]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导流部2还包括导流筋23;导流筋23沿导流部2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导流部2的内壁上。
[0057] 在该实施例中,导流部2还包括导流筋23,导流筋23沿导流部2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于导流部的内壁上,来自接液部1的电解液流入导流部2,沿导流部2内的导流筋23向下流动至电解液出液口,并从电解液出液口流出电解液导流装置与电池槽底部的高比重电解液混合,从而消除电解液的分层现象,避免由于分层现象导致电极板腐蚀和加速电池自放电;通过在导流部2内设置导流筋,对电解液进行导流,使电解液能够更沿着导流筋23更顺畅的向下流动至电解液出液口处。8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导流筋2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流筋23间隔分布。
[0058] 在该实施例中,导流筋2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流筋23间隔分布,从而使液体能够更均匀地分布在导流部2内,并沿导流部2内的多个导流筋23顺畅地向下流动。
[0059]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解液导流装置。
[0060] 在该实施例中,蓄电池包括电解液导流装置,因此蓄电池具有电解液导流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6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