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城市规划 / 交通安宁 / 减速带 / 一种减速带

一种减速带

阅读:389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减速带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 减速带 ,包括由道路表面向下凹陷形成腔体以及减速带本体,腔体内设有与腔体大小相适配的 基座 ,减速带本体包括分别设于两端的左减速带、右减速带以及若干个中间减速带,每个中间减速带底部设有第一插接部,基座上设有与第一插接部相适配的第一插接槽,左减速带、右减速带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二插接部,道路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二插接槽,第二插接部上设有插接孔,插接孔与腔体内连通,基座的两侧设有开口朝上的凹槽,每个凹槽内设有截面呈L形且可滑动的固定 块 ,固定块的一端从凹槽内穿出并插设于插接孔内,凹槽 侧壁 朝固定块的方向设有若干个 弹簧 。通过无钉的方式安装于道路表面,拆卸更换方便,增加使用寿命。,下面是一种减速带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减速带,包括由道路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腔体(1)以及减速带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1)内设有与腔体(1)大小相适配的基座(11),所述减速带本体包括分别设于两端的左减速带(21)、右减速带(22)以及若干个中间减速带(3),每个所述中间减速带(3)底部设有第一插接部(31),所述基座(11)上设有与第一插接部(31)相适配的第一插接槽(112),所述左减速带(21)、右减速带(22)的底部设有第二插接部(4),道路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与第二插接部(4)相适配的第二插接槽(5),所述第二插接部(4)垂直设有插接孔(41),所述插接孔(41)与腔体(1)内连通,所述基座(11)的两侧皆设有开口朝上的凹槽(111),每个所述凹槽(111)内设有截面呈L形且可滑动的固定(6),所述固定块(6)的一端从凹槽(111)内穿出并插设于插接孔(41)内,所述凹槽(111)侧壁朝固定块(6)的方向设有若干个弹簧(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减速带(3)包括与左减速带(21)相邻的第一中间减速带(32)以及与右减速带(22)相邻的第二中间减速带(33),所述第一中间减速带(32)与第二中间减速带(33)的端部分别朝左减速带(21)与右减速带(22)延伸并与道路表面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减速带(32)与第二中间减速带(33)底部设有定位槽(34),所述固定块(6)的顶部插设于定位槽(34)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间减速带(3)的两端嵌有第一磁,所述左减速带(21)、右减速带(22)上嵌有第二磁铁且分别与第一中间减速带(32)、第二中间减速带(33)相吸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固定块(6)的上端在同一高度上设有相对设置的通孔(6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带本体设有若干个且包括沿着道路宽度等距间隔排列的减速带本体一(81)、减速带本体二(82)、减速带本体三(83)、减速带本体四(84)、减速带本体五(85),所述减速带本体一(81)与减速带本体五(85)沿道路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减速带本体二(82)、减速带本体三(83)、减速带本体四(84)与减速带本体一(81)呈度设置且依次交错排列。

说明书全文

一种减速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建设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减速带。

背景技术

[0002] 减速带是指安装在公路上使经过的车辆减速的交通设施,一般设置在公路道口、学校、住宅小区等需要车辆减速慢行的路段,很大程度地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0003] 现有技术中,减速带一般为条状、由橡胶或金属材质制成、颜色黄黑相间,安装时通过长钉固定在地面上,不管车速如何,车辆总是要经过减速带,不仅会减少减速带的寿命,而且会给车上的人带来不适的体验。减速带破损后长钉会露出,进而容易造成车胎被扎破的麻烦;减速带老化破损而需要更换,得将长钉一根根拔出,十分麻烦。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减速带,通过无钉的方式安装于道路表面,便于拆卸更换,增加使用寿命。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速带,包括由道路表面向下凹陷形成腔体以及减速带本体,所述腔体内设有与腔体大小相适配的基座,所述减速带本体包括分别设于两端的左减速带、右减速带以及若干个中间减速带,每个所述中间减速带底部设有第一插接部,所述基座上设有与第一插接部相适配的第一插接槽,所述左减速带、右减速带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上设有插接孔,道路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与第二插接部相适配的第二插接槽,所述插接孔与腔体内连通,所述基座的两侧设有开口朝上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截面呈L形且可滑动的固定,所述固定块的一端从凹槽内穿出并插设于插接孔内,所述凹槽内壁朝固定块的方向设有若干个弹簧
[000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左减速带、右减速带通过第二插接部插设与第二插接槽内,然后将基座上的凹槽内固定块朝内侧按压将弹簧压缩,然后将基座沿着腔体朝下方移动,当基座移动到腔体底部时,此时固定块的一端与插接孔的位置相对齐,此时弹簧推动固定块朝插接孔的方向移动,将固定块的一端插入插接孔内,从而将基座与左减速带、右减速带相固定,增加了结构强度。通过将基座固定在腔体内,若干个中间减速带通过第一插接部固定于基座上的第一插接槽内,从而固定在道路表面上。将中间减速带当需要拆卸或更换基座时,可以将中间减速带拆下,然后将固定块朝内侧按压将弹簧压缩,然后通过拉动两个固定块,从而将基座朝上拉出从而将基座拆下。上述结构实现了减速带的免钉安装,避免长钉将车胎扎破的情况,而且拆卸方便安装牢固,减少了资源浪费。
[000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减速带包括与左减速带相邻的第一中间减速带以及与右减速带相邻的第二中间减速带,所述第一中间减速带与第二中间减速带的端部分别朝左减速带与右减速带延伸并与道路表面相贴合。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中间减速带与第二中间减速带的端部与道路表面相贴合能够增加腔体的密封性,还能够增加减速带本体的安装强度。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中间减速带与第二中间减速带底部设有定位槽,所述固定块的顶部插设与定位槽内。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定位槽,将第一中间减速带与第二中间减速带于固定块相固定,从而增加了结构强度,而且定位槽能够将固定块的位置固定,避免固定块滑动后从插接孔内脱出。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中间减速带的两端嵌有第一磁,所述左减速带、右减速带上嵌有第二磁铁且分别与第一中间减速带、第二中间减速带相吸附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个相邻的减速带之间通过磁铁相互吸附,当减速带在侧向的作用下被分离后,还能通过磁力重新相吸附,增加了结构的强度,增加了使用寿命。
[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固定块的上端在同一高度上设有相对设置的通孔。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拆卸基座时,通过将杠杆分别依次穿过两个固定块上的通过,然后将杆杠往上移动,从而提起两个固定块,操作起来更加方便省力。
[00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速带本体包括沿着道路宽度等距间隔排列的减速带本体一、减速带本体二、减速带本体三、减速带本体四、减速带本体五,所述减速带本体一与减速带本体五沿道路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减速带本体二、减速带本体三、减速带本体四与减速带本体一呈度设置且依次交错排列。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五条减速带本体间隔设置,为不同类型的车辆设计出不同宽度的车道,各行其道,驾驶员只有减到低速时才能调整好方向才能在不碾轧减速带的前提下通过减速带。在这种安装方式下,减速带被碾压的概率降低,减速带的损耗也降低,提高了减速带的使用寿命,节约了成本,也减少了安装和维护成本,也减少了车辆通过减速带时,减少车上的人产生不适的情况发生。
[0017]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安装时,左减速带、右减速带通过第二插接部插设与第二插接槽内,然后将基座上的凹槽内固定块朝内侧按压将弹簧压缩,然后将基座沿着腔体朝下方移动,当基座移动到腔体底部时,此时固定块的一端与插接孔的位置相对齐,此时弹簧推动固定块朝插接孔的方向移动,将固定块的一端插入插接孔内,从而将基座与左减速带、右减速带相固定,增加了结构强度。通过将基座固定在腔体内,若干个中间减速带通过第一插接部固定于基座上的第一插接槽内,从而固定在道路表面上。当需要拆卸或更换基座时,可以将中间减速带拆下,然后将固定块朝内侧按压将弹簧压缩,然后通过拉动两个固定块,从而将基座朝上拉出从而将基座拆下。上述结构实现了减速带的免钉安装,避免长钉将车胎扎破的情况,而且拆卸方便安装牢固,减少了资源浪费,增加使用寿命。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实施例中基座的拆卸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实施例的若干个减速带本体在道路上的排布示意图。
[0021] 附图标记:1、腔体;11、基座;111、凹槽;112、第一插接槽;21、左减速带;22、右减速带;3、中间减速带;31、第一插接部;32、第一中间减速带; 33、第二中间减速带;34、定位槽;4、第二插接部;41、插接孔;5、第二插接槽;6、固定块;61、通孔;7、弹簧;81、减速带本体一;
82、减速带本体二; 83、减速带本体三;84、减速带本体四;85、减速带本体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如图1-2所示,一种减速带,包括由道路表面向下凹陷形成腔体1以及减速带本体,腔体1内设有与腔体1大小相适配的基座11,减速带本体包括分别设于两端的左减速带21、右减速带22以及若干个中间减速带,每个中间减速带3底部设有第一插接部31,基座11上设有与第一插接部31 相适配的第一插接槽112,每个中间减速带3两端设有第一磁铁(图中未标出),相邻的中间减速带3通过第一磁铁吸附,中间减速带3包括与左减速带21相邻的第一中间减速带32以及与右减速带22相邻的第二中间减速带33,左减速带 21、右减速带22上嵌有第二磁铁(图中未标出)且分别与第一中间减速带32、第二中间减速带33相吸附。
[0024] 左减速带21、右减速带22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二插接部4,第二插接部4上设有插接孔41,道路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与第二插接部4相适配的第二插接槽5,插接孔41与腔体1内连通,基座11的两侧设有开口朝上的凹槽111,凹槽111 内设有截面呈L形且可滑动的固定块6,固定块6的一端从凹槽111内穿出并插设于插接孔41内,凹槽111内壁朝固定块6的方向设有若干个弹簧7,第一中间减速带32与第二中间减速带33底部设有定位槽34,固定块6的顶部插设与定位槽34内,固定块6的上端在同一高度上设有相对设置的通孔61。
[0025] 本实施例的原理为:在安装时,左减速带21、右减速带22通过第二插接部 4插设与第二插接槽5内,然后将基座11上的凹槽111内固定块6朝内侧按压将弹簧7压缩,然后将基座11沿着腔体1朝下方移动,当基座11移动到腔体1 底部时,此时固定块6的一端与插接孔41的位置相对齐,此时弹簧7推动固定块6朝插接孔41的方向移动,将固定块6的一端插入插接孔41内,从而将基座 11与左减速带21、右减速带22相固定,增加了结构强度。通过设置定位槽34,将第一中间减速带32与第二中间减速带33于固定块6相固定,从而增加了结构强度,而且定位槽34能够将固定块6的位置固定,避免固定块6滑动后从插接孔41内脱出。通过将基座11固定在腔体1内,若干个中间减速3带通过第一插接部31固定于基座11上的第一插接槽112内,从而固定在道路表面上。当需要拆卸或更换基座11时,可以将第一中间减速带
32与第二中间减速带33拆下,然后将固定块6朝内侧按压将弹簧7压缩,通过将杠杆分别依次穿过两个固定块 6上的通过,然后将杆杠往上移动,从而提起两个固定块6,将基座11从腔体1 内拉出,从而将基座11拆卸。
[0026]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减速带本体设有若干个且包括沿着道路宽度等距间隔排列的减速带本体一81、减速带本体二82、减速带本体三83、减速带本体四84、减速带本体五85,所述减速带本体一81与减速带本体五85沿道路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减速带本体二82、减速带本体三83、减速带本体四84 与减速带本体一81呈角度设置且依次交错排列。
[0027] 减速带本体一81、减速带本体二82、减速带本体三83、减速带本体四84、减速带本体五85分别将道路分为道路一、道路二、道路三、道路四、道路五、道路六。车辆从右向左通过减速带。大型宽体车设计在中间道路二与道路五车道通行,其他小型车辆可选择道路一与道路三、道路二与道路四、道路三与道路五,道路四车道通过。驾驶员只有减到低速时才能调整好方向才能在不碾轧减速带的前提下通过减速带。在这种安装方式下,减速带被碾压的概率降低,减速带的损耗也降低,提高了减速带的使用寿命,节约了成本,也减少了安装和维护成本,也减少了车辆通过减速带时,减少车上的人产生不适的情况发生。
[002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