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施工工具及设备 / 定心 / 一种径向同步胀紧回转体的装置

一种径向同步胀紧回转体的装置

阅读:1发布:2020-09-2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径向同步胀紧回转体的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径向同步胀紧回转体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中 心轴 ,用于支承转动零件并与之一起回转以传递运动、 扭矩 或弯矩;回转体,待加工零部件或与所述中心轴同步回转的零部件;胀紧机构,用于回转体的径向同步胀紧;旋转架,用于中心轴与胀紧机构的连接和回转体的轴向限位; 定位 套,设于旋转架与中心轴之间,用于保证旋转架与中心轴具有较高的 同轴度 。待回转体装于胀紧机构上后,通过拧紧胀紧螺钉,带动胀紧套做轴向运动,使楔 块 同时靠近或者远离中心,因楔块锥面与胀紧套锥面锥度相同且紧密 接触 ,能够自动 定心 ,所有楔块径向运动距离相等,最终达到回转体同步胀紧的效果,确保了回转体与中心轴有较高的同轴度。,下面是一种径向同步胀紧回转体的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径向同步胀紧回转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轴、旋转架、定位套、胀紧机构以及待装配的回转体;
所述旋转架同轴套接在中心轴一端的外侧,并沿轴向通过所述定位套定位后与中心轴端部紧固连接;旋转架的法兰端对所述回转体形成轴向限位;记所述中心轴一端为整体空间上的左端,旋转架的法兰端则为整体空间上相对的右端;
所述胀紧机构包括胀紧套、胀紧螺钉、保持架以及相同规格的多个楔;所述胀紧套从左向右同轴套接在旋转架外侧,胀紧套的内侧面与旋转架的外侧面保持平滑接触,并留有向右轴向运动的空间;所述胀紧螺钉从左向右依次穿过胀紧套中心通孔、旋转架中心通孔,拧入定位套的内螺纹孔,能够带动胀紧套作轴向运动;
所述保持架同轴套接于胀紧套外侧、保持架的右端在轴向上与旋转架的法兰端紧固连接;在保持架的侧壁上开设有对称的多个通槽,用于装填并轴向限位所述相同规格的多个楔块;所述楔块的内侧面与所述胀紧套外侧面相适配,楔块的外侧面与所述回转体的内侧面相适配,使得在胀紧螺钉带动胀紧套向右作轴向运动时,所有楔块在通槽内能够沿径向同步运动,对回转体产生胀紧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同步胀紧回转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的轴向一端具有限制楔块向外径向移动行程的限位台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同步胀紧回转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槽在轴向上覆盖了胀紧套侧壁的主体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同步胀紧回转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块以及通槽至少有三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同步胀紧回转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用于减重的对称设置的多个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同步胀紧回转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利用一组紧固螺钉穿过定位套与所述中心轴端部紧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同步胀紧回转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的右端利用另一组紧固螺钉与旋转架的法兰端紧固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同步胀紧回转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体为工字轮。

说明书全文

一种径向同步胀紧回转体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回转体装夹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回转体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光伏、半导体、LED等产业发展迅速,片、蓝宝石等贵重硬脆材料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金刚石线锯作为切割硬脆材料的工具,因其具有切片质量好、切割效率高、无污染、成本低等优点,得到了快速发展。金刚石生产及切割过程中绕线存在堆线、夹线、压线等问题,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工字轮与绕线设备旋转轴同轴度差,因此怎样保证绕线设备旋转轴与工字轮具有较高的同轴度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0003] 目前,此类型绕线设备工字轮的安装采用两半轴压紧的方式,具体为:设备轴分为主动轴段和压紧轴段,两半轴轴端分别带锥顶压轮,压紧轴端锥顶中心安装有轴承,压紧轴段接气缸或者油缸,通过压紧轴的伸长对工字轮压紧,此种压紧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动轴和压紧轴同轴度差,校正其同轴度难度大;第二,压紧轴端的压轮中心轴承存在间隙;第三,气缸或者油缸的误差累计;第四,压轮与工字轮为线接触,误差大。以上问题造成工字轮与旋转轴同轴度差,导致在金刚石线锯绕线过程中出现堆线、压线、夹线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径向同步胀紧回转体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回转体与中心轴同轴度差的问题。
[0005] 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方案如下:
[0006] 该径向同步胀紧回转体的装置,包括中心轴、旋转架、定位套、胀紧机构以及待装配的回转体;所述旋转架同轴套接在中心轴一端的外侧,并沿轴向通过所述定位套定位后与中心轴端部紧固连接;旋转架的法兰端对所述回转体形成轴向限位;记所述中心轴一端为整体空间上的左端,旋转架的法兰端则为整体空间上相对的右端;所述胀紧机构包括胀紧套、胀紧螺钉、保持架以及相同规格的多个楔;所述胀紧套从左向右同轴套接在旋转架外侧,胀紧套的内侧面与旋转架的外侧面保持平滑接触,并留有向右轴向运动的空间;所述胀紧螺钉从左向右依次穿过胀紧套中心通孔、旋转架中心通孔,拧入定位套的内螺纹孔,能够带动胀紧套作轴向运动;所述保持架同轴套接于胀紧套外侧、保持架的右端在轴向上与旋转架的法兰端紧固连接;在保持架的侧壁上开设有对称的多个通槽,用于装填并轴向限位所述相同规格的多个楔块;所述楔块的内侧面与所述胀紧套外侧面相适配,楔块的外侧面与所述回转体的内侧面相适配,使得在胀紧螺钉带动胀紧套向右作轴向运动时,所有楔块在通槽内能够沿径向同步运动,对回转体产生胀紧作用。
[0007] 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进一步作了如下优化和选择:
[0008] 上述通槽的轴向一端具有限制楔块向外径向移动行程的限位台面
[0009] 上述通槽在轴向上覆盖了胀紧套侧壁的主体区域。
[0010] 上述楔块以及通槽至少有三个。
[0011] 上述保持架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用于减重的对称设置的多个通孔。
[0012] 上述旋转架具体是利用一组紧固螺钉穿过定位套与所述中心轴端部紧固连接。
[0013] 上述保持架的右端具体是利用另一组紧固螺钉与旋转架的法兰端紧固连接。
[0014] 上述回转体为工字轮。
[0015]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16] 1.回转体胀紧过程中,楔块锥面与胀紧套锥面相适配紧密接触,所有楔块径向运动距离相等,有自动定心的作用,能够保证待装配的回转体与中心轴的同轴度。
[0017] 2.采用单轴安装回转体的方式,避免了两段轴同轴度校正难度大的问题。
[0018] 3.采用单轴后减少了气缸、油缸、轴承等的使用,装配累计误差较小。
[0019] 4.此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用安全性高。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的绕线设备回转体同步压紧装置的剖视图;
[0021] 图2为图1中胀紧机构中保持架的等轴侧图。
[0022] 图中:1-中心轴,2-紧固连接螺钉b,3-保持架,4-定位套,5-紧固连接螺钉a,6-旋转架,7-楔块,8-工字轮,9-胀紧套,10-胀紧螺钉,301-导向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以工字轮作为待装配的回转体为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 参见图1、图2,该径向同步胀紧回转体的装置,包括:
[0025] 中心轴1,用于支承转动零件并与之一起回转以传递运动、扭矩或弯矩;
[0026] 工字轮8,作为待装配的回转体,用于收、放金属丝的一种工具;
[0027] 胀紧机构,用于工字轮的径向同步胀紧;
[0028] 旋转架6,用于中心轴与胀紧机构的连接和工字轮的轴向限位;
[0029] 定位套4,设于旋转架与中心轴之间,用于保证旋转架与中心轴具有高的同轴度。
[0030] 其中胀紧机构包括楔块7、保持架3、胀紧套9、胀紧螺钉10。
[0031] 楔块7,用于工字轮的径向同步胀紧;
[0032] 保持架3,用于旋转架与胀紧机构的连接和提供楔块径向运动的导向通槽301;
[0033] 胀紧套9,用于推动所述楔块的径向运动;
[0034] 胀紧螺钉10,用于提供胀紧套轴向运动的动力;
[0035] 旋转架6与所述中心轴1通过所述定位套定位后用紧固连接螺钉a 5连接;所述旋转架6与所述保持架3用紧固连接螺钉b 2连接;
[0036] 楔块7的内面为锥面,楔块7与工字轮8的接触面弧度和锥度相同,楔块7装于保持架3的导向通槽301内。
[0037] 胀紧套9的锥面与楔块7的锥面锥度相同,胀紧套9内孔直径略大于旋转架6非法兰外圆直径。楔块7与胀紧套9锥面紧密接触后,胀紧套9有一定轴向运动空间。
[0038] 旋转架6、胀紧套9中心有略大于胀紧螺钉10大径的旋转架中心通孔和胀紧套中心通孔,定位套4内部有与胀紧螺钉10配合的定位套内螺纹孔。
[0039] 胀紧螺钉10依次穿过胀紧套中心通孔、旋转架中心通孔,拧入定位套内螺纹孔,带动胀紧套9做轴向运动,使所有楔块7同时靠近、远离中心,因楔块锥面与胀紧套锥面锥度相同且紧密接触,楔块7径向运动距离相等,能够自动定心,最终达到回转体同步胀紧的效果,确保了回转体8与中心轴1有较高的同轴度。
[0040] 楔块同时靠近中心为向内胀紧方式,楔块同时远离中心为向外胀紧方式,向内胀紧方式是楔块与回转体外表面接触(即对内胀紧中心轴),向外胀紧方式是楔块与回转体内表面接触(即对外胀紧工字轮)。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