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葡萄栽培 / 葡萄病害 / 白粉病 /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阅读:1025发布:2020-09-14

专利汇可以提供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其有效成分为甲噻诱胺(A)和一种三唑类化合物(B),(A)与(B)的重量比为50:1‑1:50。三唑类化合物(B)可以选择三唑类羟基衍 生物 、三唑类二 氧 戊环基衍生物或三唑硫 酮 类衍生物,如戊唑醇、己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丙硫菌唑等。有效成分(A)与(B)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各单剂的施用量。该组合物可以添加其余 农药 中允许使用的辅助成分加工成任一剂型。该杀菌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辣椒 炭疽病 、番茄早疫病、 水 稻稻瘟病、小麦 白粉病 、香蕉叶斑病等 真菌 类病害。,下面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甲噻诱胺和三唑类化合物,所述甲噻诱胺与三唑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为50:1-1:50;
所述三唑类化合物为三唑类羟基衍生物、三唑类二戊环基衍生物或三唑硫类衍生物;
所述三唑类羟基衍生物为戊唑醇或己唑醇,所述三唑类二氧戊环基衍生物为苯醚甲环唑或丙环唑,所述三唑硫酮类衍生物为丙硫菌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噻诱胺与三唑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为25:1-1:2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中还含有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以制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为溶剂、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或湿润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是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油悬浮剂、悬浮乳剂或水分散粒剂。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防治植物真菌类病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防治辣椒炭疽病、番茄早疫病、水稻稻瘟病、小麦白粉病、香蕉叶斑病。

说明书全文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特别是指一种含有甲噻诱胺和三唑类化合物的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农药以快速有效和价格低廉等特点在农业增产保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不科学用药和单一用药已经导致病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和致病变种的不断增加,同时,频繁的使用农药也增加了经济负担,并导致了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安全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随着人们生活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科学用药,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提高药效,成为植物保护领域急需解决的课题。
[0003] 甲噻诱胺是一种噻二唑类植物防病激活剂,化学通用名为N-(5-甲基-1,3-噻唑-2-基)-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胺,其结构式如(I)所示。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对病毒病害具有很好的诱导抗病效果,作用机制为诱导植物产生系统、广谱的抗病活性。植物防病激活剂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类新颖农药,其本身并无明显的杀菌活性,但却能作为植物的免疫激活剂,诱导植物系统获得抗性,从而达到抗病防病的目的。其中,BTH(苯并噻二唑,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和TDL(噻酰菌胺,日本农药株式会社生产)为该类药剂的代表品种,目前已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地应用。但因甲噻诱胺单剂在田间表现不稳定,防效有一定的波动,而且对已发病的植株无很好的治疗作用。
[0004] 三唑类化合物是一类高效、广谱、具有良好的内吸传导性的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病菌麦甾醇的生物合成使菌体细胞功能受到破坏,从而抑制或干扰菌体附着胞和吸器的发育、菌丝和孢子的行成。此类化合物包括戊唑醇、己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丙硫菌唑等,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均有效果,对多种作物的病害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是,此类杀菌剂长期单独使用,防效下降,面临产生抗药性的险,同时,此类杀菌剂在超出使用计量时对作物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0005] 戊唑醇其结构式如(II)所示。是甾醇脱甲基抑制剂,是用于重要经济作物的种子处理或叶面喷洒的高效杀菌剂,可有效地防治禾谷类作物的多种锈病、白粉病、网斑病、根腐病、赤霉病,黑穗病及种传轮斑病等。由于单剂长期性使用,大多数作物已对此药产生严重的抗药性,导致用量增大,药效降低。
[0006] 己唑醇其结构式如(III)所示。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对真菌尤其是担子菌和子囊菌门引起的病害有广谱性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具有内吸、保护和治疗活性。
[0007] 丙硫菌唑其结构式如(IV)所示。是拜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广谱三唑硫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谷类、麦类豆类作物等众多病害,丙硫菌唑毒性低,无致畸,致突变型,对胚胎无毒性,对人和环境安全。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真菌中甾醇的前体---羊毛甾醇或2,4-亚甲基二氢羊毛甾14位上的脱甲基化作用。
[0008]

发明内容

[0009]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组合物中所包含的活性组分互相有增效作用能提高防效并有益于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0010]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甲噻诱胺和三唑类化合物,甲噻诱胺与三唑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为1:50-50:1,较好的比例为25:1-1:25,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接受的辅助成分。
[0011] 三唑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共同特点是主链上含有活性基团1,2,4-三唑,是麦角甾醇合成抑制剂,具有高效广谱等特点。
[0012] 本发明所述三唑类化合物进一步优选为三唑类羟基衍生物、三唑类二戊环基衍生物或三唑硫酮类衍生物。
[0013] 三唑类羟基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共同特点是主链上含有羟基、取代苯基和1,2,4-三唑基团,其中戊唑醇、己唑醇是其最典型的代表,已成为市场上成熟的产品。
[0014] 三唑类二氧戊环基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共同特点是主链上含有二氧戊环基、取代苯基和1,2,4-三唑基团,其中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为最典型的代表。
[0015] 三唑硫酮类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共同特点是主链上含有3-硫代-1,2,4-三唑基团,丙硫菌唑是目前已商业化的产品,丙硫菌唑是一种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谷类、麦类豆类作物等众多病害,丙硫菌唑毒性低,无致畸,致突变型,对胚胎无毒性,对人和环境安全。
[0016] 本发明所述三唑类羟基衍生物优选为戊唑醇或己唑醇;所述三唑类二氧戊环基衍生物优选为苯醚甲环唑或丙环唑;所述三唑硫酮类衍生物优选为丙硫菌唑。
[0017]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使用的助剂包括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溶剂以及填料等及其他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定限定,具备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
[0018]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悬浮剂、油悬浮剂、悬浮乳剂、水分散粒剂。
[0019] 本发明所描述的产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化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者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0020]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用于防治水稻、小麦、蔬菜、果树等作物上的多种病害尤其适合用于防治辣椒炭疽病、小麦白粉病、水稻稻瘟病、番茄早疫病等植物病害。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按普通的方法施用,如浇注、喷射、喷雾、撒粉或洒布,其施用量随天气条件或作物状态变化。
[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与单剂相比,复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2、组合物由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有效成分组成,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3、药剂混配减少了用药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4、与单独使用三唑类杀菌剂相比,产生药害的风险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使本发明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用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0023] 将不同农药的有效成分组合制成农药,是目前开发和研制新农药以及防治农业上抗性病菌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出大量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能够明显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从而有助于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速度,是综合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
[0024] 应用实施例:
[0025] 甲噻诱胺和戊唑醇复配对水稻稻瘟病室内药效测定试验:
[0026] 供试病原菌:水稻稻瘟病菌。
[0027] 试验方法:采用活体法,每个处理重复5次,6d后测量病斑大小,计算出EC50和共毒系数,试验结果见下表1。
[0028] 表1甲噻诱胺和戊唑醇复配对水稻稻瘟病的室内药效测定
[0029]供试药剂 EC50 回归方程 CTC
甲噻诱胺(A) 49.5106 Y=2.8392+1.27550x —
戊唑醇(B) 32.1991 Y=2.7512+1.4914x —
(A:B)50:1 33.1616 Y=2.7092+1.5425x 136.86
[0030]25:1 26.1875 Y=2.7481+1.5880x 172.72
5:1 23.7905 Y=2.7810+1.6122x 190.99
1:1 19.8000 Y=2.8108+1.6883x 197.08
1:5 22.4791 Y=2.8238+1.6099x 152.106
1:25 22.6204 Y=2.8337+1.5993x 144.29
1:50 25.9221 Y=2.7811+1.5696x 125.07
[0031] 注:共毒系数(CTC)≥120表示有增效作用;80<CTC<120表示相加作用;CTC≤80表示有拮抗作用。
[0032] 室内毒测定结果显示,甲噻诱胺和戊唑醇复配对水稻稻瘟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
[0033] 发明人经过测试发现,甲噻诱胺与其它三唑类羟基衍生物(如己唑醇)复配,甲噻诱胺与三唑类二氧戊环基衍生物(如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复配,甲噻诱胺与三唑硫酮类衍生物(如丙硫菌唑)复配,对水稻稻瘟病都有类似的防治效果。
[0034] 甲噻诱胺和己唑醇复配对辣椒炭疽病室内盆栽实验:
[0035] 表2甲噻诱胺和己唑醇复配对辣椒炭疽病的室内盆栽药效试验
[0036]供试药剂 EC50 回归方程 CTC
甲噻诱胺(A) 46.3843 Y=2.8527+1.2886x —
己唑醇(C) 37.8163 Y=2.9311+1.3114x —
(A:C)50:1 27.4546 Y=2.7877+1.4685x 143.88
25:1 24.5952 Y=2.8064+1.5772x 186.96
5:1 22.5352 Y=2.8722+1.5728x 198.34
1:1 20.3046 Y=2.9158+1.5939x 205.19
1:5 21.2351 Y=2.8919+1.5885x 183.74
1:25 22.5654 Y=2.8050+1.6218x 168.79
1:50 26.3244 Y=2.8059+1.5448x 144.18
[0037] 注:共毒系数(CTC)≥120表示有增效作用;80<CTC<120表示相加作用;CTC≤80表示有拮抗作用。
[0038] 室内药效测定结果显示,甲噻诱胺和己唑醇复配对辣椒炭疽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
[0039] 发明人经过测试发现,甲噻诱胺与其它三唑类羟基衍生物(如戊唑醇)复配,甲噻诱胺与三唑类二氧戊环基衍生物(如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复配,甲噻诱胺与三唑硫酮类衍生物(如丙硫菌唑)复配,对辣椒炭疽病都有类似的防治效果。
[0040] 甲噻诱胺和丙环唑复配对香蕉叶斑病室内药效测定试验:
[0041] 供试病原菌:香蕉叶斑病菌。
[0042] 试验方法:采用活体法,每个处理重复5次,6d后测量病斑直径,计算出EC50和共毒系数,试验结果见下表3。
[0043] 表3甲噻诱胺和丙环唑复配对香蕉叶斑病菌的室内药效测定
[0044]供试药剂 EC50 回归方程 CTC
甲噻诱胺(A) 46.3843 Y=2.8527+1.2886x —
丙环唑(D) 47.8639 Y=2.5361+1.4666x —
(A:D)50:1 33.8819 Y=2.2354+1.8070x 126.53
25:1 31.6851 Y=2.2797+1.8125x 135.59
5:1 30.6072 Y=2.2833+1.8284x 142.49
1:1 27.7356 Y=2.3022+1.8695x 163.64
1:5 31.3965 Y=2.3453+1.7735x 150.70
1:25 33.9511 Y=2.3273+1.7459x 141.68
1:50 37.6636 Y=2.3813+1.6617x 128.02
[0045] 注:共毒系数(CTC)≥120表示有增效作用;80<CTC<120表示相加作用;CTC≤80表示有拮抗作用。
[0046] 室内药效测定结果显示,甲噻诱胺和丙环唑复配对香蕉叶斑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
[0047] 发明人经过测试发现,甲噻诱胺与其它三唑类二氧戊环基衍生物(如苯醚甲环唑)复配,甲噻诱胺与三唑类羟基衍生物(如戊唑醇、己唑醇)复配,甲噻诱胺与三唑硫酮类衍生物(如丙硫菌唑)复配,对香蕉叶斑病都有类似的防治效果。
[0048] 甲噻诱胺和苯醚甲环唑复配对番茄早疫病室内药效测定试验:
[0049] 供试病原菌:番茄早疫病病菌。
[0050] 试验方法:采用盆栽法,每个处理重复5次,6d后测量病斑直径,计算出EC50和共毒系数,试验结果见下表4。
[0051] 表4甲噻诱胺和苯醚甲环唑复配对番茄早疫病的室内药效测定
[0052]供试药剂 EC50 回归方程 CTC
甲噻诱胺(A) 38.2096 Y=2.7970+1.3924x —
苯醚甲环唑(E) 61.3129 Y=2.5612+1.3643x —
(A:E)50:1 31.7498 Y=2.2998+1.7981x 121.24
25:1 29.0769 Y=2.3083+1.8392x 133.34
5:1 28.4101 Y=2.3373+1.8320x 143.51
1:1 27.5963 Y=2.3694+1.8257x 170.60
1:5 35.2994 Y=2.3161+1.7340x 157.79
1:25 38.7513 Y=2.2200+1.7503x 154.62
1:50 49.3195 Y=2.2287+1.6369x 122.86
[0053] 注:共毒系数(CTC)≥120表示有增效作用;80<CTC<120表示相加作用;CTC≤80表示有拮抗作用。
[0054] 室内药效测定结果显示,甲噻诱胺和苯醚甲环唑复配对番茄晚疫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
[0055] 发明人经过测试发现,甲噻诱胺与其它三唑类二氧戊环基衍生物(如丙环唑)复配,甲噻诱胺与三唑类羟基衍生物(如戊唑醇、己唑醇)复配,甲噻诱胺与三唑硫酮类衍生物(如丙硫菌唑)复配,对番茄晚疫病都有类似的防治效果。
[0056] 甲噻诱胺和丙硫菌唑复配对小麦白粉病室内药效测定试验:
[0057] 供试病原菌:小麦白粉病菌。
[0058] 试验方法:采用盆栽法,每个处理重复5次,6d后调查病斑面积占总叶片面积的百分比,计算出EC50和共毒系数,试验结果见下表5。
[0059] 表5甲噻诱胺和丙硫菌唑复配对小麦白粉病菌的室内药效测定
[0060]供试药剂 EC50 回归方程 CTC
甲噻诱胺(A) 39.3018 Y=2.8687+1.3367x —
丙硫菌唑(F) 69.0821 Y=2.5454+1.3345x —
(A:F)50:1 32.1789 Y=2.1927+1.8508x 120.58
25:1 28.8968 Y=2.4310+1.7586x 138.30
5:1 30.1094 Y=2.2482+1.8609x 140.64
1:1 29.1536 Y=2.2530+1.8755x 171.85
1:5 36.6733 Y=2.1214+1.8402x 167.25
1:25 40.4831 Y=2.1179+1.7931x 165.81
1:50 46.1487 Y=2.1085+1.7375x 123.92
[0061] 注:共毒系数(CTC)≥120表示有增效作用;80<CTC<120表示相加作用;CTC≤80表示有拮抗作用。
[0062] 室内药效测定结果显示,甲噻诱胺和丙硫菌唑复配对小麦白粉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
[0063] 发明人经过测试发现,甲噻诱胺与甲噻诱胺与三唑类羟基衍生物(如戊唑醇、己唑醇)复配,甲噻诱胺与三唑类二氧戊环基衍生物(如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复配,对小麦白粉病都有类似的防治效果。
[0064]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悬浮剂、油悬浮剂、悬浮乳剂、水分散粒剂。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剂型的加工工艺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
[0065] 实施例1:51%甲噻诱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
[0066]
[0067]
[0068] 按比例称取原药、润湿分散剂、防冻剂、增稠剂、消泡剂等各组分备用,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其平均粒径在2—5微米左右,即得51%甲噻诱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
[0069] 按照作用机理,本实施例中的苯醚甲环唑可替换为其它三唑类二氧戊环基衍生物(如丙环唑等),或者三唑类羟基衍生物(如己唑醇、戊唑醇等),或者三唑硫酮类衍生物(如丙硫菌唑等),以及其它三唑类化合物,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0070] 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农药制剂番茄早疫病试验
[0071] 试验处理: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市售农药24%甲噻诱胺悬浮剂和5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清水对照。
[0072] 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50m2,重复4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检查药效方法为:每小区对角线取点,每点抽取10株调查,以每株叶片上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试验结果见下表6:
[0073] 表6甲噻诱胺和苯醚甲环唑复配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
[0074]
[0075]
[0076] 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甲噻诱胺和苯醚甲环唑复配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
[0077] 实施例2:26%甲噻诱胺●戊唑醇可湿性粉剂
[0078]
[0079]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然后混合均匀,测得含量和悬浮率等质量指标合格后,即得26%甲噻诱胺●戊唑醇可湿性粉剂。
[0080] 按照作用机理,本实施例中的戊唑醇可替换为其它三唑类羟基衍生物(如己唑醇等),或者三唑类二氧戊环基衍生物(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或者三唑硫酮类衍生物(如丙硫菌唑等),以及其它三唑类化合物,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0081] 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农药制剂辣椒炭疽病试验
[0082] 试验处理: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市售农药25%甲噻诱胺悬浮剂和43%戊唑醇SC和清水对照。
[0083] 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50m2,重复4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检查药效方法为:每小区对角线取点,每点抽取10株调查,以每株叶片上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试验结果见下表7:
[0084] 表7甲噻诱胺和戊唑醇复配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0085]
[0086]
[0087] 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甲噻诱胺和戊唑醇复配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
[0088] 实施例3:30%甲噻诱胺●己唑醇油悬浮剂
[0089]
[0090] 按配方比例称取原药、乳化剂、润湿分散剂、有机鹏润土和油酸甲酯等各组分备用,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其平均粒径在2—5微米左右,即得30%甲噻诱胺●己唑醇油悬浮剂。
[0091] 按照作用机理,本实施例中的己唑醇可替换为其它三唑类羟基衍生物(如戊唑醇等),或者三唑类二氧戊环基衍生物(如丙环唑、苯醚甲环唑等),或者三唑硫酮类衍生物(如丙硫菌唑等),以及其它三唑类化合物,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0092] 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农药制剂水稻稻瘟病试验
[0093] 试验处理: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市售农药25%甲噻诱胺悬浮剂和30%己唑醇悬浮剂和清水对照。
[0094] 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50m2,重复4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检查药效方法为:每小区对角线取点,每点抽取10株调查,以每株叶片上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试验结果见下表8:
[0095] 表8甲噻诱胺和己唑醇复配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0096]
[0097] 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甲噻诱胺和戊唑醇复配对水稻稻瘟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
[0098] 实施例4:30%甲噻诱胺●丙环唑悬浮乳剂
[0099]
[0100] 按配方比例称取原药、润湿分散剂、乳化剂和防冻剂、水等各组分备用,将甲噻诱胺、润湿分散剂、抗冻剂等组分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后经研磨粒径至2-5um,将丙环唑和乳化剂溶于环己酮中制成油相,缓慢倒入甲噻诱胺悬浮剂中、剪切混合均匀即得到24%甲噻诱胺●丙环唑悬浮乳剂剂。
[0101] 按照作用机理,本实施例中的丙环唑可替换为其它三唑类二氧戊环基衍生物(如苯醚甲环唑等),或者三唑类羟基衍生物(如己唑醇、戊唑醇等),或者三唑硫酮类衍生物(如丙硫菌唑等),以及其它三唑类化合物,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0102] 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农药制剂香蕉叶斑病试验
[0103] 试验处理: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市售农药24%甲噻诱胺悬浮剂和250g/l丙环唑悬浮剂和清水对照。
[0104] 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50m2,重复4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检查药效方法为:每小区对角线取点,每点抽取10株调查,以每株叶片上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试验结果见下表9:
[0105] 表9甲噻诱胺和丙环唑复配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0106]
[0107] 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甲噻诱胺和丙环唑复配对香蕉叶斑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
[0108] 实施例5:24%甲噻诱胺●丙硫菌唑悬浮剂
[0109]
[0110]
[0111] 按比例称取原药、润湿分散剂、防冻剂、增稠剂、消泡剂等各组分备用,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其平均粒径在2—5微米左右,即得到24%甲噻诱胺●丙硫菌唑悬浮剂。
[0112] 按照作用机理,本实施例中的三唑硫酮类化合物丙硫菌唑可替换为三唑类二氧戊环基衍生物(如丙环唑、苯醚甲环唑等),或者三唑类羟基衍生物(如己唑醇、戊唑醇等),以及其它三唑类化合物,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0113] 实施例6:26%甲噻诱胺●丙硫菌唑水分散粒剂
[0114]
[0115] 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得一次混合物。一次混合物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得二次混合物。向二次混合物中加入二次混合物质量10%-15%的水,混合均匀,再经挤压造粒,形成柱状或球状的颗粒,最后进行干燥,即得到26%甲噻诱胺●丙硫菌唑水分散粒剂。
[0116] 按照作用机理,本实施例中的三唑硫酮类化合物丙硫菌唑可替换为三唑类二氧戊环基衍生物(如丙环唑、苯醚甲环唑等),或者三唑类羟基衍生物(如己唑醇、戊唑醇等),以及其它三唑类化合物,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0117] 实施例7:1%甲噻诱胺●丙硫菌唑悬浮剂
[0118]
[0119]
[0120] 按比例称取原药、润湿分散剂、防冻剂、增稠剂、消泡剂等各组分备用,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其平均粒径在2—5微米左右,即得到51%甲噻诱胺●丙硫菌唑悬浮剂。
[0121] 按照作用机理,本实施例中的三唑硫酮类化合物丙硫菌唑可替换为三唑类二氧戊环基衍生物(如丙环唑、苯醚甲环唑等),或者三唑类羟基衍生物(如己唑醇、戊唑醇等),以及其它三唑类化合物,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0122] 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农药制剂小麦白粉病试验
[0123] 试验处理: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市售农药25%甲噻诱胺悬浮剂和25%丙硫菌唑悬浮剂和清水对照
[0124] 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50m2,重复4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检查药效方法为:每小区对角线取点,每点抽取10株调查,以每株叶片上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试验结果见下表10:
[0125] 表10甲噻诱胺和丙硫菌唑复配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0126]
[0127]
[0128] 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甲噻诱胺和丙硫菌唑复配对小麦白粉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