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生物防治 / 生物防治 / 一种褐带卷蛾茧蜂的室内繁殖方法

一种褐带卷蛾茧蜂的室内繁殖方法

阅读:398发布:2020-05-14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褐带卷蛾茧蜂的室内繁殖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属农林 害虫 生物 防治领域,涉及一种褐带卷蛾茧蜂的室内繁殖方法,是将寄主放入饲养器具后接种褐带卷蛾茧蜂成虫,置于 培养箱 中进行培养,待寄主体表布满寄生蜂卵后更换新寄主继续进行接种,直至寄生蜂雌蜂全部死亡;寄生蜂卵孵 化成 幼虫,待幼虫做茧 化蛹 后,分别收集蜂蛹和新 羽化 的成虫进行低温保存,以备在野外虫害区释放时使用。本发明依据褐带卷蛾茧蜂可以寄生的习性,选用红脉穗螟和大蜡螟为寄主进行室内繁殖,实现规模化生产,为生产上褐带卷蛾茧蜂的大量应用提供虫源,在寄生蜂化蛹和羽化后均可进行低温保存,可以在野外虫害区定点、定区域释放,为棕榈科 植物 的 生物防治 提供技术支持。,下面是一种褐带卷蛾茧蜂的室内繁殖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褐带卷蛾茧蜂的室内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步骤如下:
1)、将寄主放入透气的饲养器具中,按照每1头寄主接种3只寄生蜂成虫的比例接入褐带卷蛾茧蜂成虫;褐带卷蛾茧蜂成虫的雌、雄比例为2:1;所述寄主为红脉穗螟的高龄幼虫或预蛹、大蜡螟的高龄幼虫或预蛹;
2)、将饲养器具置于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箱温度为23℃~28℃;
3)、观察寄生蜂的产卵情况,待寄主体表布满寄生蜂卵后,取出寄生蜂,在另一个饲养器具更换新寄主继续进行接种,之后重复本步骤直至寄生蜂雌蜂全部死亡;
4)、收集体表布满寄生蜂卵的寄主,置于培养箱中进行继续培养,寄生蜂卵孵化成幼虫,待幼虫做茧化蛹后,分别收集蜂蛹和新羽化的成虫在8~15℃的温度下进行低温保存,以备在野外虫害区释放时使用;成虫在保存前用质量百分比为10%的蜂蜜球饲喂1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器具为透气离心管或透气养虫盒,透气孔直径小于0.5mm。

说明书全文

一种褐带卷蛾茧蜂的室内繁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农林害虫生物防治领域,涉及一种昆虫的饲养方法,具体是一种褐带卷蛾茧蜂的室内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红脉穗螟为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槟榔、椰子等。该虫以幼虫钻蛀棕榈花絮和心叶组织,造成大量减产。由于棕榈科植物较为高大,化学防治较难实施,效果差,同时,化学防治污染环境,易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依据生物防治理论,利用天敌防治害虫是一条有效途径。
[0003] 褐带卷蛾茧蜂(Bracon adoxophyesi Mimankawa)又名茶小卷蛾茧蜂,属膜翅目茧蜂科茧蜂属。对红脉穗螟生物防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褐带卷蛾茧蜂为红脉穗螟的体外寄生蜂,室内研究结果显示该寄生蜂对红脉穗螟具有较高的控制效果,对红脉穗螟幼虫和预蛹均可寄生,室内寄生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为利用褐带卷蛾茧蜂对红脉穗螟进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0004] 目前,在褐带卷蛾茧蜂的室内繁育技术的研究方面,国内外报道还较少,这对该虫在害虫生物防治方面的利用造成了障碍,因此研究褐带卷蛾茧蜂的室内大量饲养方法就显得极为迫切。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褐带卷蛾茧蜂的室内繁殖方法,该方法选用红脉穗螟和大蜡螟为寄主进行褐带卷蛾茧蜂的室内繁殖,在寄生蜂化蛹羽化后可进行低温保存以备野外释放时使用,为生产上褐带卷蛾茧蜂的大量应用提供虫源。
[0006]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褐带卷蛾茧蜂的室内繁殖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0008] 1、将寄主放入透气的饲养器具中,按照每1头寄主接种3只寄生蜂成虫的比例接入褐带卷蛾茧蜂成虫,其中雌、雄比例为2:1。所述寄主为红脉穗螟或大蜡螟高龄幼虫或预蛹。
[0009] 2、将饲养器具置于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箱温度为23℃~28℃。
[0010] 3、观察寄生蜂的产卵情况,待寄主体表布满寄生蜂卵后,取出寄生蜂,在另一个饲养器具更换新寄主继续进行接种,之后重复本步骤直至寄生蜂雌蜂全部死亡。
[0011] 4、收集体表布满寄生蜂卵的寄主,置于培养箱中进行继续培养,寄生蜂卵孵化成幼虫,待幼虫做茧化蛹后,分别收集蜂蛹和新羽化的成虫在8~15℃的温度下进行低温保存,以备在野外虫害区释放时使用;成虫在保存前可用10%蜂蜜球饲喂1天。
[0012] 所述饲养器具为透气离心管或透气养虫盒,透气孔直径小于0.5mm。
[0013] 本发明依据褐带卷蛾茧蜂可以寄生的习性,选用红脉穗螟和大蜡螟为寄主进行室内繁殖,实现规模化生产,为生产上褐带卷蛾茧蜂的大量应用提供虫源,在寄生蜂化蛹和羽化后均可进行低温保存,可以在野外虫害区定点、定区域释放,为棕榈科植物的生物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15] 实施例一
[0016] 将1头大蜡螟高龄幼虫置于透气的2ml离心管中,接入新羽化的褐带卷蛾茧蜂雌成虫2头,雄成虫1头。置于25℃培养箱中培养。观察寄生蜂的产卵情况,待大蜡螟虫体布满寄生蜂卵后,将寄生蜂取出,重新接种于放有1头大蜡螟高龄幼虫的离心管中,之后重复此步骤直至寄生蜂雌蜂死亡,三次重复,统计产卵量,结果见表1。收集体表布满寄生蜂卵的寄主,置于培养箱中进行继续培养,寄生蜂卵孵化成幼虫,统计幼虫数,计算孵化率,结果见表1。待幼虫做茧化蛹后,收集蜂蛹放入10℃的培养箱中保存。
[0017] 将保存的蜂蛹从培养箱内取出,放入室内,10天后寄生蜂蛹开始出现羽化现象,在3天内羽化完毕,统计成虫数,计算羽化率,结果见表2。
[0018] 实施例二
[0019] 将1头红脉穗螟预蛹置于透气的2ml离心管中,接入新羽化的褐带卷蛾茧蜂雌成虫2头,雄成虫1头。置于25℃培养箱中培养。观察寄生蜂的产卵情况,待红脉穗螟虫体布满寄生蜂卵后,将寄生蜂取出,重新接种于放有1头大蜡螟预蛹的离心管中,之后重复此步骤直至寄生蜂雌蜂死亡,三次重复,统计产卵量,结果见表1。收集体表布满寄生蜂卵的寄主,置于培养箱中进行继续培养,寄生蜂卵孵化成幼虫,统计幼虫数,计算孵化率,结果见表1。待幼虫做茧化蛹后,收集蜂蛹放入12℃的培养箱中保存。
[0020] 将保存的蜂蛹从培养箱内取出,放入室内,10天后寄生蜂蛹开始出现羽化现象,在2天内羽化完毕,统计成虫数,计算羽化率,结果见表2。
[0021] 实施例三
[0022] 将30头红脉穗螟置于15×10×5cm的养虫盒中,养虫盒顶端开口且覆盖200目尼龙纱网。取褐带卷蛾茧蜂雌成虫60头,雄成虫30头接种入养虫盒中。置于25℃培养箱中培养。观察寄生蜂的产卵情况,当多数(不低于总虫量70%)红脉穗螟虫体遍布寄生蜂卵后,将寄生蜂取出并重新接种于含有30头红脉穗螟的养虫盒中,之后重复此步骤直至寄生蜂雌蜂死亡,三次重复,统计产卵量,结果见表1。收集体表布满寄生蜂卵的寄主,置于培养箱中进行继续培养,寄生蜂卵孵化成幼虫,统计幼虫数,计算孵化率,结果见表1。当幼虫做茧化蛹后,继续饲养,待盒内出现大量寄生蜂新羽化的成虫时,分别收集蜂蛹和新羽化的成虫在15℃的培养箱中保存。
[0023] 将保存的蜂蛹从培养箱内取出,放入室内,10天后寄生蜂蛹开始出现羽化现象,在3天内羽化完毕,统计成虫数,计算羽化率,结果见表2。
[0024] 表1褐带卷蛾茧蜂的产卵和孵化情况
[0025]
[0026] 注:孵化率=孵化幼虫数/产卵量×100%。
[0027] 表2褐带卷蛾茧蜂蜂蛹的羽化成虫情况
[0028]
[0029] 注:羽化率=成虫数/产卵量×100%;平均羽化率为Mean±SE。
[0030] 表1、表2的结果表明,本发明以红脉穗螟或大蜡螟高龄幼虫或预蛹为寄主,能够诱导褐带卷蛾茧蜂大量产卵,实现褐带卷蛾茧蜂规模化室内繁殖,为生产上褐带卷蛾茧蜂的大量应用提供虫源,在寄生蜂化蛹和羽化后均可进行低温保存,可以在野外虫害区定点、定区域释放,为棕榈科植物的生物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003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