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光激发彩色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仪 CN200610011926.6 2006-05-18 CN100575927C 2009-12-30 陈义; 申刚义; 齐莉
一种光激发彩色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仪,主要由光源、入射光度调制系统、样品分析系统、温控系统、检测系统、数据采集管理系统组成。该仪器以复色光作为激发光源,利用全反射介质耦合来激发传感膜的表面等离子体并与之共振,由此产生与实验样品性质相关的彩色(包括黑白)图像,进而实现对样品进行分析与检测的目的。本发明既可以进行单种样品分析,还可以对传感膜进行微点阵处理,形成彩色光学芯片成像技术,实现样品的高通量、多点平行分析。根据样品所引起的彩色共振图像的变化,本仪器不但可以对各种生物分子及非生物样品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还可实时动态研究样品性质和生物分子相互作用。
42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实验仪 CN200910100471.9 2009-06-30 CN101599229A 2009-12-09 隋成华; 汪超; 蔡霞; 申屠藩; 柳永宽; 魏高尧; 许晓军
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实验仪,所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实验仪包括光源系统、耦合传感元件和光强检测器件;所述光源系统包括激光二极管和偏振片,所述偏振片位于所述激光二极管与耦合传感元件之间;所述耦合传感元件为Kretschman棱镜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结构的柱面棱镜,所述柱面棱镜位于二维平调节组合架上;所述光强检测器件为电池光强检测元件,所述硅光电池光强检测元件包括硅光电池和放大电路。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多种试验项目、降低成本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实验仪。
43 一种表面等离子共振芯片的制备方法 CN200910116113.7 2009-01-22 CN101477114A 2009-07-08 宋存先; 欧惠超; 罗昭锋; 周宏敏; 姜浩; 江海峰
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等离子共振芯片的制备方法,特征是采用二硫键还原剂对分子内含有巯基和/或二硫键的生物蛋白质分子进行改性,然后借助金属表面分子自组装技术在芯片表面构建蛋白基质,并进一步修饰,从而实现适用于SPR生物传感器的新型传感芯片的制备;本发明具有制备成本低、操作简易、耗时短且安全无害的优点,所制备的芯片具备商业化CM5芯片的功能,为解决目前表面等离子共振芯片种类少、价格高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44 一种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 CN200910095702.1 2009-01-19 CN101477044A 2009-07-08 王晓萍; 孙博书; 赵光灿
发明公开了一种抛物柱面反射棱镜耦合的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包括光发射组件、光接收组件和用于接收光发射组件发出的光线并将其反射至光接收组件的光反射组件。所述的光发射组件沿光线方向依次设有光源、扩束镜、准直镜、滤光片和矩形光阑;所述的光反射组件由抛物柱面反射棱镜和位于抛物柱面反射棱镜的焦线部位的金属薄膜组成;所述的光接收组件由接收光反射组件发出的光线的偏振分光棱镜、用于接收偏振分光棱镜发出s光的第一CCD阵列和用于接收偏振分光棱镜发出p光的第二CCD阵列组成。本发明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结构简单紧凑,光束汇聚准确,制作与调试简便,有效提高了度调制型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检测稳定性
45 表面等离子共振测量装置和方法 CN200610103280.4 2006-07-24 CN100504287C 2009-06-24 吴宝同
发明的测量方法或装置是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原理实现,可测量两个物体间的微小间隙、位移或相对位置。本发明的测量方法首先提供一含横磁(TM)波光束,并利用所述光束产生所述二个物体中一者的表面等离子共振现象。之后测量所述光束的反射光或穿透光信号大小,并通过所述微小间隙宽度小于等于2倍表面等离子波穿透深度时,表面等离子共振现象对所述微小间隙、位移或相对位置的变化有灵敏反应的特性,由信号大小的变化获得所述微小间隙、位移大小或相对位置。藉此,可测量比2倍穿透深更小或可达10nm以下的间隙宽度、位移、相对位置或表面平坦度。
46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曝光光刻方法 CN200810207793.9 2008-12-25 CN101441411A 2009-05-27 叶志成; 郑君
发明涉及一种光电技术领域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曝光光刻方法,由不同金属材料图形或者同种金属材料不同厚度图形构成不透光掩模版,利用棱镜耦合激发某些图形对应的表面等离子体进行曝光光刻,步骤为:将棱镜、带有金属薄膜掩模版的基板和带有光刻胶的基片从上到下放置,准直激光入射到棱镜侧面进行曝光。入射光被折射到基板和金属薄膜掩模版的交界面,共振耦合成为和金属薄膜掩模版图形对应的表面等离子体光波,这些光波使光刻胶层曝光,显影得到光刻图形,利用此光刻图形做掩模,刻蚀和去胶,最后在基片上得到和金属薄膜掩模版对应的图形。本发明在干涉情况下能制备带缺陷光子晶体微腔和波导;在非干涉情况下可以制备非周期的光波导器件。
47 薄化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金膜的方法 CN200510016724.6 2005-04-18 CN1686651A 2005-10-26 董绍俊; 王建龙
发明属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金基膜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主要是将具有较大厚度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金基膜在含有合适氯离子浓度的溶液中,在一定电压范围内进行电化学扫描。在每次扫描后记录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曲线,根据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曲线与金基膜厚度间的对应关系来确定金基膜厚度,结果证明,当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金基膜厚度不超过95nm时,这种方法能够将金基膜厚度可控的薄化到适合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分析40-60nm的厚度。得到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金基膜适用于一般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金膜分析。
48 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纤传感器 CN202010084043.8 2020-02-10 CN111239076B 2022-10-28 陈明阳; 沈建明; 孙丽华
发明提出了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纤传感器,包括:传感光纤,该传感光纤为少模光纤,包括纤芯和包层,包层的传感区经加工形成两个相互垂直的切面,两个切面的交线与纤芯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R为纤芯的半径,并且纤芯的中心轴线到两个切面的垂线长度相同;及纳米金属线组,每个切面上均设有一个纳米金属线组,纳米金属线组包括至少两根相互平行的纳米金属线,所有纳米金属线的中心轴线均与纤芯的中心轴线平行,所有纳米金属线的半径相等、长度相等、截面形状相同。本发明能够实现偏振不敏感型传感,可以有效降低传感对光源及光纤器件的要求。
49 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检测装置 CN202010708493.X 2020-09-17 CN111965143A 2020-11-20 刘振邦; 牛利; 王伟; 包宇; 马英明; 韩冬雪; 何颖
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机构和调节机构,检测机构包括入射组件、中间组件和接收组件,中间组件位于入射组件和接收组件之间,中间组件包括光学耦合装置,入射组件用于产生入射至光学耦合装置的线偏振光,接收组件用于接收并检测由光学耦合装置折射出的线偏振光;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用于改变入射组件的姿态,以调节线偏振光于光学耦合装置中的入射,第二调节组件用于改变接收组件的姿态,以使接收组件能够接收由光学耦合装置折射出的线偏振光。通过改变入射组件和接收组件的姿态来完成光路的调节,满足线偏振光在不同测量角度时发生全反射的需求,简化操作步骤。
50 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纤传感器 CN202010084043.8 2020-02-10 CN111239076A 2020-06-05 陈明阳; 沈建明; 孙丽华
发明提出了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纤传感器,包括:传感光纤,该传感光纤为少模光纤,包括纤芯和包层,包层的传感区经加工形成两个相互垂直的切面,两个切面的交线与纤芯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 R为纤芯的半径,并且纤芯的中心轴线到两个切面的垂线长度相同;及纳米金属线组,每个切面上均设有一个纳米金属线组,纳米金属线组包括至少两根相互平行的纳米金属线,所有纳米金属线的中心轴线均与纤芯的中心轴线平行,所有纳米金属线的半径相等、长度相等、截面形状相同。本发明能够实现偏振不敏感型传感,可以有效降低传感对光源及光纤器件的要求。
51 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CN201711457106.4 2017-12-28 CN108132232A 2018-06-08 黄田野; 赵翔
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包括耦合棱镜、空气填充层、高折射率介质层、金属薄膜层和单层石墨烯;所述空气填充层位于耦合棱镜之上;所述高折射率介质层附在金属薄膜层的上下两侧,附于金属薄膜层下侧的高折射率介质层与空气填充层相邻;所述单层石墨烯作为生物分子识别层覆盖在位于金属薄膜层上方的高折射率介质层上与待测物接触,在度调制的模式下检测待测物。与传统的单层金属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相比,采用了多层介质的结构,在总厚度较小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
52 分布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纤传感器 CN201510400263.6 2015-07-09 CN105092535A 2015-11-25 赵恩铭; 陈云浩; 刘志海; 张亚勋; 张羽; 苑立波
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分布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纤传感器。在一段双芯光纤上加工有成对分布的V型槽,V型槽的深度超过纤芯,每对V型槽中的两个V型槽相互错位布置,V型槽的斜面上有传感层;在每对V型槽中,从第一纤芯入射的宽谱光在第一V型槽斜面处激发SPR并发生全反射,反射至第二V型槽斜面处也激发SPR并反射至第二纤芯;光在各对V型槽中依次传递实现分布式传感。本发明的传感器能够很好的与全光纤系统进行低损耗连接,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等突出优点。本发明的分布式SPR光纤传感器在光纤侧面制作多组传感区,利用光纤的特殊结构将多个传感区串联,实现了实时的多通道分布式测量。
53 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光学元件 CN201410018681.4 2014-01-15 CN103728280A 2014-04-16 许吉英; 陈义
发明涉及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光学元件,所述光学元件包括一软质腔体、两个光学窗口、一传感芯片、一样品流通池;所述两个光学窗口分别密封安装于软质腔体的两个相对的开口,分别用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光学元件的激发光入射光学窗口和反射光出射光学窗口,所述传感芯片密封安装于软质腔体的中心开口,形成一密封的空腔;所述光学元件还包括光学透明的液体,充满于该密封的空腔;所述样品流通池位于传感芯片上。本发明的光学元件能够保持激发光线与入射光学窗口、反射光线与出射光学窗口始终垂直、无需度校正、传感芯片固定无需使用粘结油、减少多界面反射干扰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系统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系统。
54 一种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 CN201110345251.X 2011-11-04 CN102393380A 2012-03-28 熊学辉; 鲁平; 刘德明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平面介质栅耦合的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包括平面介质栅,纳米厚度金属膜和玻璃基底,所述的平面介质栅的上表面与环境介质接触,环境中被探测物质的折射率改变导致入射波矢量的改变,导致平面正弦栅的衍射谱的改变;所述的平面介质栅的下表面与纳米厚度金属膜相连,平面介质栅引入的额外波矢量,能在界面处激发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平面介质栅由光折变材料组成,其介电常数在空间上正弦分布;所述平面介质栅光栅矢量K可以倾斜。此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由于每层都是平面结构易于光学集成,可以向低成本,集成化,阵列化发展,且工作稳定和灵敏度高的优点,在矿井安全,空气污染等领域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
55 一种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 CN200910095702.1 2009-01-19 CN101477044B 2011-11-02 王晓萍; 孙博书; 赵光灿
发明公开了一种抛物柱面反射棱镜耦合的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包括光发射组件、光接收组件和用于接收光发射组件发出的光线并将其反射至光接收组件的光反射组件。所述的光发射组件沿光线方向依次设有光源、扩束镜、准直镜、滤光片和矩形光阑;所述的光反射组件由抛物柱面反射棱镜和位于抛物柱面反射棱镜的焦线部位的金属薄膜组成;所述的光接收组件由接收光反射组件发出的光线的偏振分光棱镜、用于接收偏振分光棱镜发出s光的第一CCD阵列和用于接收偏振分光棱镜发出p光的第二CCD阵列组成。本发明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结构简单紧凑,光束汇聚准确,制作与调试简便,有效提高了度调制型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检测稳定性
56 一种表面等离子共振耦合光学元件 CN200910235770.3 2009-10-23 CN101692036B 2011-08-03 陈义; 张轶鸣
发明涉及一种表面等离子共振耦合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直棱镜,所述直角棱镜上的一个侧面为矩形且垂直于底面,与垂直的矩形侧面相对的侧面为斜面,该斜面与所述底面成一角度,所述直角棱镜上剩下的两个侧面相互平行;所述矩形侧面的外表面设置有传感膜和反射涂层之一,与此相对应,与所述矩形侧面垂直的底面的外表面设置有所述反射涂层和传感膜之一。本发明加工装配简易,可以广泛用在微量高通分析中的角度扫描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光谱系统以及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系统。
57 一种高精度表面等离子共振检测方法 CN201010572238.3 2010-12-03 CN102103078A 2011-06-22 郑铮; 曾勰; 万育航
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表面等离子检测方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同一SPR检测系统进行多次信号采集,得到多条具有微小随机平移的SPR曲线并估计它们之间的相对微平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估计一个期望的绝对位置向量,从而克服了SPR曲线采集过程中的位置不确定性;同时,通过融合这多条具有微平移的SPR曲线间的不同信息,在该期望绝对位置上估计得到一条更精确的、更高采样密度的SPR曲线,从而提高所获SPR传感信息的准确性以及SPR系统的检测极限。
58 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传感系统 CN201010199356.4 2010-06-07 CN101865840A 2010-10-20 顾大勇; 邵永红; 刘春晓; 史蕾; 赵纯中; 杨燕秋; 徐云庆; 李政良; 黄彤文; 李震; 李长春; 滕娟; 季明辉; 张威; 庄卫东
发明涉及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传感系统,它包括一横截面为等腰三形的等离子体共振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所在平面为传感平面,传感平面上设有一层金属反射膜,金属反射膜上设置有一具有进口和出口的样品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所在平面一个作为一入射面,另一个作为出射面,与入射面垂直到达传感平面的入射光路上依次设置有光源、光束整形器和起偏器;由传感平面产生的反射光路上依次设置有检偏器、成像透镜组和面阵光电传感器;面阵光电传感器位于成像透镜组的焦平面上,且面阵光电传感器连接外界的一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光源为非相干光源,在起偏器与入射面之间设置有一窄带滤光器。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在食品安全检测、农药残留检测、生物分子检测以及生物恐怖分子检测等领域中。
59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传感器 CN200810120198.1 2008-07-25 CN101324523B 2010-09-08 高秀敏; 王健
发明涉及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传感器现有技术采用度扫描进行测量,存在机械运动部件和用于调控角度扫描的部件,结构较复杂。本发明沿宽波段光源的发射光路依次设置有光束整形器、起偏器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器是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柱形棱镜,其斜边底面有金属反射膜构成传感平面。入射光束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器的直角边入射面垂直,在传感平面发生内全反射后由直角边出射面出射。出射光束方向上依次设置有检偏器、括束镜和反射式闪耀光栅。线阵光电传感器设置在反射式闪耀光栅衍射光束出射方向上,并与衍射光发散方向平行。本发明无机械运动部件,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高等特点。
60 使用旋转镜的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 CN200880103517.6 2008-08-13 CN101802592A 2010-08-11 郑凤铉; 慎容范
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旋转镜的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包括(a)用于振荡作为入射光的激光的入射光源单元;(b)使所述入射光偏振的偏振器;(c)用于反射所述偏振入射光以散发成盘状光的圆柱状或平面状的旋转镜;(d)允许所述盘状光部分地穿过、且位于所述旋转镜的中心轴线的附近的遮光膜;(e)用于将穿过所述遮光膜的所述光聚焦在其上的圆柱状透镜;(f)用于接收聚焦在所述柱状透镜的所述光以产生表面等离子共振的金属薄膜;(g)设置在所述金属薄膜之下的介电介质;以及(h)探测所述从所述金属薄膜反射的光的探测器。该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激光作为入射光获得用于检测度的图像和二维被反射光强度时出现的干涉问题,包括图像质量的恶化和取决于入射位置的光强度的变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