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61 一种微结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CN201210081119.7 2012-03-26 CN102590143B 2014-06-25 祝远锋; 张永康; 陈明阳; 杨继昌
发明公开一种微结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所述包层为三层同心的环形包层,内层环形包层由扇环形支撑臂(3)和内层空气孔(2)组成,外层环形包层由矩形支撑臂(6)和外层液体孔(5)组成,中层环形包层连接所述扇形支撑臂(3)和矩形支撑臂(6);所述扇环形支撑臂(3)与矩形支撑臂(6)数量均为N,且传感器具有360/No旋转对称性。该扇环形支撑臂用于调节耦合深度;保证纤芯基模空间分布呈高斯型。传感器运转波长在C+L波段,在1.320到1.335分析液折射率范围内光谱灵敏度可达10000nm·RIU-1以上,相应的传感分辨率达10-5RIU量级,适合液体折射率的高精度实时检测。?
162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检测装置及其光源 CN201310673588.2 2013-12-11 CN103728271A 2014-04-16 王丽红; 汪之又; 刘鸿; 朱劲松
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检测装置的光源,包括:产生白色出射光的白色LED;对白色LED的出射光进行准直准直器;将准直后的出射光的偏振方向调节为TM偏振的起偏器;调节起偏器的出射光光强的衰减器;对衰减器的出射光进行滤波的滤波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白色LED产生白色的出射光,然后再利用滤波器对白色LED的出射光进行过滤,形成单一波长的出射光,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半导体激光器来产生单一波长的出色光。由于大功率白色LED的成本要远小于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成本,从而降低了所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检测装置中光源的成本,进而降低了所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检测装置的成本。
163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有机磷检测方法 CN201310255808.X 2013-06-25 CN103454253A 2013-12-18 李洁慧; 纪新明; 窦宏雁
发明涉及分析化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有机磷检测方法。本发明中,通过将有机磷样品液结合到键合了OPs-Ab的免疫传感芯片上,有机磷样品液中的OPs-Ag与OPs-Ab结合,在免疫传感芯片上形成样品膜;将可见光或红外光以预设的入射透过样品膜打在免疫传感芯片上,检测通过免疫传感芯片上的光子晶体结构反射回来的光,获得测量SPR图谱;将测量SPR图谱与基准SPR图谱进行比较,根据吸收峰是否有偏移,确定有机磷样品液中是否含有有机磷;根据吸收峰的位移量,确定有机磷的浓度。使得在基于SPR技术的有机磷检测中不用棱镜进行分光,不采用流通池进行进样,从而缩小仪器体积,实现仪器小型化。
164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芯片及应用该芯片的传感器 CN201210114149.3 2012-04-18 CN103376244A 2013-10-30 祁志美; 张喆; 逯丹凤; 柳倩
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芯片及应用该芯片的传感器。该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芯片,包括:承载件;敏感膜,形成于承载件的一表面,其材料为金合金。本发明采用金银合金敏感膜代替了以往广泛采用的纯金薄膜,其成本大大降低,灵敏度大幅提高。
165 多通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传感器 CN201110250478.6 2011-08-29 CN102410851B 2013-08-14 夏历; 张雅婷; 周驰; 刘德明
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的多通道生化传感器。包括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探测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光纤的包层外围设有第一探测通道,第一探测通道包括第一空气通孔、第一金属膜层、第一传感层,第一空气通孔两端分别位于探测光纤两端,第一金属膜层涂覆于所述包层之上,第一传感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膜层之上,所述第一传感层的传感材料与第一待测参量相匹配。探测光纤的包层外围还设有结构近似的第二探测通道。本发明具有如下光纤体积小、制作工艺成熟的优点。除了能实现同种样品不同参量的并行检测和自参考降噪功能,还支持不同样品的并行检测,有助于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
166 基于外场调制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检测方法 CN201010245339.X 2010-08-04 CN102346132B 2013-06-19 朱劲松; 周大苏; 宋炉胜; 李德虎; 程志强
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外场调制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检测系统及方法,其中,所述检测方法包括:1)在可调谐SPR生物芯片上的样品池中通入折射率或浓度已知的样品溶液,在一定检测度下完成外场扫描,确定两个调制外场;2)分别在两个调制外场的作用下完成对两种折射率或浓度已知溶液的强度检测,计算两个调制外场下的强度检测结果之差从而标定系统灵敏度;3)在可调谐SPR生物芯片上的样品池中通入待测样品溶液,分别在步骤1)所确定的两个调制外场下的作用下完成强度检测,再根据步骤2)所标定的系统灵敏度得到待测样品溶液的折射率或浓度。本发明能够提高灵敏度,抑制信号漂移,同时具有检测位置灵活的优点,并且可实现高通量检测。
167 基于相位检测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装置 CN201110093348.6 2011-04-14 CN102243174B 2013-05-22 阚强; 李俊华; 王春霞; 陈弘达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位检测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装置,包括激光光源、光纤、准直器、起偏器、传感部件、分光器、反光镜、光栅光谱仪以及计算机;其中,激光光源发出的平方向的光经过光纤传输及准直器准直后由起偏器起偏,得到p偏振光;该p偏振光经过半透半反的分光器产生两束p光,其中一束沿水平方向,另一束沿竖直方向;两束p光经过各自方向上的传感部件后又经反射镜反射回来在分光器处汇合成一束光;这束光又经过一个反射镜反射后通过一个准直器进入光栅光谱仪,光谱仪得到两束p光的干涉图样信息并送到计算机进行处理从而得到两束p光的相位差,进而得到微流通道中检测物溶液的折射率信息以及相关检测物的浓度信息。
168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光学加速传感器 CN201210387547.2 2012-10-12 CN102890163A 2013-01-23 肖光宗; 张斌; 赵洪常; 汪之国
发明涉及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光学加速传感器。该加速度传感器包括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折射率传感器和气体膜盒。利用气体膜盒作为第一级加速度敏感元件,将输入的加速度变化转化为新型气体膜盒内传感气体的折射率变化,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折射率传感器测量出折射率的变化,该折射率变化与输入加速度的大小成正比。本发明将在生物、化学传感领域广泛应用的SPR传感技术与新型气体膜盒相结合,应用于加速度传感中,具有灵敏度高、结构简单等特点。
169 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芯片的制备方法 CN201010594572.9 2010-12-17 CN102002670B 2012-10-31 牛利; 王伟; 包宇; 李敏; 韩冬雪
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芯片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a)将玻璃衬底放入真空溅射仪的生长室内;步骤b)向所述生长室内通入氩气,抽真空至10-1~10-3mbr,以铬为靶材,靶基距为5~9cm,在所述玻璃衬底上溅射铬薄膜;步骤c)以金为靶材、靶基距为5~9cm,在真空度为10-1~10-3mbr的条件下,在所述步骤b)得到的产物上溅射金薄膜。本发明采用真空溅射原理,并采用5~9cm的靶基距,制备得到的金属薄膜表面平整,厚度可控,可以用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芯片。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金属薄膜厚度均匀,为50nm左右。
170 多通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传感器 CN201110250478.6 2011-08-29 CN102410851A 2012-04-11 夏历; 张雅婷; 周驰; 刘德明
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的多通道生化传感器。包括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探测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光纤的包层外围设有第一探测通道,第一探测通道包括第一空气通孔、第一金属膜层、第一传感层,第一空气通孔两端分别位于探测光纤两端,第一金属膜层涂覆于所述包层之上,第一传感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膜层之上,所述第一传感层的传感材料与第一待测参量相匹配。探测光纤的包层外围还设有结构近似的第二探测通道。本发明具有如下光纤体积小、制作工艺成熟的优点。除了能实现同种样品不同参量的并行检测和自参考降噪功能,还支持不同样品的并行检测,有助于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
171 一种棱镜耦合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 CN201010189993.3 2010-05-25 CN102262069A 2011-11-30 刘建军; 裴晓飞; 杨华卫; 陈忠; 吴晓东
发明涉及一种棱镜耦合式SPR生物传感器,包括光学塑料棱镜、内金属膜层、外金属膜层以及生物组分层;其排列顺序为:光学塑料棱镜的上面沉积内金属膜层,内金属膜层上沉积有外金属膜层,内金属膜层与外金属膜层可以为两种相同或不同的金属膜层,且内金属膜层与外金属膜层的厚度之和在20-80nm之间,满足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光学要求,外金属膜层表面固定有生物组分层。本发明还涉及该种棱镜耦合式SPR生物传感器在制备生物芯片中的用途,以及其用于检测生物样品间相互作用的用途。
172 基于相位检测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装置 CN201110093348.6 2011-04-14 CN102243174A 2011-11-16 陈弘达; 李俊华; 阚强; 王春霞; 苏保青; 解意洋; 王真真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位检测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装置,包括激光光源、光纤、准直器、起偏器、传感部件、分光器、反光镜、光栅光谱仪以及计算机;其中,激光光源发出的平方向的光经过光纤传输及准直器准直后由起偏器起偏,得到p偏振光;该p偏振光经过半透半反的分光器产生两束p光,其中一束沿水平方向,另一束沿竖直方向;两束p光经过各自方向上的传感部件后又经反射镜反射回来在分光器处汇合成一束光;这束光又经过一个反射镜反射后通过一个准直器进入光栅光谱仪,光谱仪得到两束p光的干涉图样信息并送到计算机进行处理从而得到两束p光的相位差,进而得到微流通道中检测物溶液的折射率信息以及相关检测物的浓度信息。
173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太赫兹发射器 CN201010596150.5 2010-12-20 CN102157883A 2011-08-17 钟舜聪; 沈耀春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太赫兹发射器,包括砷化镓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砷化镓基板朝向飞秒激光脉冲的一侧面两端设有正、负极薄膜,在飞秒激光脉冲入射方向的两旁分别设有用于产生等离子体共振的圆柱形金属杆和具有锥形头部的锥形头金属杆,所述锥形头金属杆的锥形头部与圆柱形金属杆之间设有纳米级或微米级间隙。
174 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芯片的制备方法 CN201010594572.9 2010-12-17 CN102002670A 2011-04-06 牛利; 王伟; 包宇; 李敏
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芯片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a)将玻璃衬底放入真空溅射仪的生长室内;步骤b)向所述生长室内通入氩气,抽真空至10-1~10-3mbr,以铬为靶材,靶基距为5~9cm,在所述玻璃衬底上溅射铬薄膜;步骤c)以金为靶材、靶基距为5~9cm,在真空度为10-1~10-3mbr的条件下,在所述步骤b)得到的产物上溅射金薄膜。本发明采用真空溅射原理,并采用5~9cm的靶基距,制备得到的金属薄膜表面平整,厚度可控,可以用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芯片。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金属薄膜厚度均匀,为50nm左右。
175 用于相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方法和装置 CN200980108278.8 2009-03-20 CN101965509A 2011-02-02 何浩培; 江绍佳; 孙益强; 卢光铨; 胡树源; 王永威
公开了相敏SPR传感装置和用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的方法。所述相敏SPR包括传感单元(400),其具有用于反射电磁辐射的测试光束(920)的传感表面(402),其中测试光束(920)被所述传感表面(402)以多个度反射。
176 实现宽带光谱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方法 CN200810203795.0 2008-12-01 CN101451952B 2011-01-12 张三军; 潘海峰; 闫明; 武愕; 曾和平
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宽带光谱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预先补偿宽带光谱中不同频率的光线的入射实现宽光谱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所述方法首先宽带光谱光线进入空间色散系统后,不同波长的光线以不同的空间位置从所述空间色散系统中出射,之后进入附加光学系统,该系统针对进入的光线,调节其光路并提供合适的匹配角度,使通过附加光学系统的不同波长的光线以不同的入射角入射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系统中,即使不同波长的光线能够同时满足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条件,从而产生宽带光谱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其主要的优点是匹配带宽比较宽,这使得对入射光的单色性的要求没有原来苛刻。
177 一种长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CN201010239204.2 2010-07-29 CN101936899A 2011-01-05 马学鸣; 王松涛; 蒋冬梅
发明公开了一种长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其传感器由BK7棱镜通过香柏油和载玻片粘合构成,载玻片的外表面依次有氟化镁薄膜膜和金膜;金膜与待测的生物溶液直接接触,在度调制的模式下,对生物溶液进行检测;氟化镁的折射率大约为1.38,与生物溶液的折射率接近,可在金属传导层的两侧形成近似对称结构,从而使金属传导层两侧的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形成长程表面等离子体;金属银作为传导层与其他金属相比,共振吸收峰的半峰宽更窄,但其化学性质不稳定;传导层金膜随待测生物溶液折射率变化可使共振角发生更大的迁移,同时其化学性质稳定,生物亲和性好。这种特定的多层膜结构可以综合各自的优势,有效地提高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
178 用于执行表面等离子共振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CN200380110989.1 2003-11-19 CN1894576B 2010-04-28 J·萨多夫斯基
发明涉及用于执行表面等离子共振测量的方法和装置。由电磁辐射源(2)产生电磁辐射束(1)。所述电磁辐射束(1)被导向穿过棱镜(3)以入射(α1;α2)入射到材料层(5),该材料层(5)覆盖棱镜(3)的平面表面(4)。引发共振现象。表面(4)产生反射电磁辐射束(6)并引导该辐射束到达用于检测该反射电磁辐射束(6)的强度平的检测器(7)。测量由表面共振现象引起的反射电磁辐射束(6)的强度变化。使用反射镜(8)将所述反射电磁辐射束(6)反射到检测器(7)。
179 探针诱导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的光刻方法 CN200710173060.3 2007-12-26 CN101216674A 2008-07-09 徐文东; 唐晓东; 李小刚; 洪小刚; 赵成强; 王阳
一种探针诱导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的光刻方法,其特点是:激光从包含有记录介质的待刻样品的基底入射,并在待刻样品的记录介质的表面发生等离子体共振,初步形成激光增强场,然后将金属探针扫描所述的待刻样品表面的激光增强场的近场,该探针针尖所处的近场的局域场进一步增强,在所述的探针针尖下面的记录介质产生光热作用而实现光刻。本发明方法所要求的材料结构简单,可以大大降低刻蚀线宽、提高扫描速度和范围。
180 可重复响应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检测样品池 CN200410096147.1 2004-11-30 CN100343654C 2007-10-17 鲍军波; 王菊英; 陈宇春
发明公开了属于光学及流体检测仪器范围的一种可重复响应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检测样品池。流通池采用弹性材料制作,并在流通池与固定之间加装应变敏感器件,安放在折射镜及表面等离子共振芯片上。通过紧固螺栓可将流通池压紧在折射镜上。该装置可根据应变敏感器件上传出的信号来控制驱动电机的前进步长,或通过压显示数值来确定手动旋转紧固螺栓的力矩,使流通池上的压力保持在可重复的数值上,从而消除不同批次测量过程的压力不同导致的测量结果的非重复性,从而提高了表面等离子体振子共振检测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本发明适用于Kretschmann型表面等离子共振检测器中的样品池设计。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