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
一种垂直尾翼前缘组件 |
CN201310514554.9 |
2013-10-26 |
CN103600548B |
2015-05-13 |
张俊 |
一种垂直尾翼前缘组件,包括垂直尾翼前缘壳体和位于壳体外部的防冰涂层,该防冰涂层包括底漆和面漆,所述底漆为水性环氧富锌底漆、面漆为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料;底漆和面漆的干膜厚度分别为16微米和38微米;所述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料包括:按重量计,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55-65%,颜色填料20-25%,纳米二氧化硅3%,纳米氧化镁3%,流平剂1%,消泡剂0.8%,分散剂1.2%,催化剂0.5%,溶剂3-5%。根据本发明的垂直尾翼前缘组件能够有效减少冰层在垂直尾翼前缘上的形成,且有利于已经形成的冰层的脱落。 |
142 |
一种轻型飞机仿生尾翼 |
CN201410638774.7 |
2014-11-13 |
CN104443355A |
2015-03-25 |
秦超; 张宝柱; 赵婷; 杜春水; 严飞; 王萌萌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型飞机仿生尾翼,在驾驶室内设有操纵杆,操纵杆下方分别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的摆动杆和滚动杆,摆动杆和滚动杆的另一端穿过机身分别与尾翼处的尾翼联动装置连接;尾翼底部的尾翼操纵连杆分别与滚动杆的尾部连接,在尾翼联动装置的外端面伸出两个对称的制动短杆,制动短杆通过联动滑杆与尾翼操纵连杆连接。本发明利用仿生学原理,结合鸟尾在飞行中的作用,采用多自由度可调节的V形尾翼,取代传统尾翼。该发明可缩减尾翼体积、降低结构重量,大幅度提升飞机的机动性能。 |
143 |
无人机单扰流板尾翼 |
CN201310506976.1 |
2013-10-25 |
CN103803060A |
2014-05-21 |
许剑; 杨华东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机飞行辅助结构,尤其是一种无人机单扰流板尾翼。该结构包括机身、机身两侧中部设有侧翼,机身两侧尾部设有侧尾翼,机身末端上部设有尾翼,所述的两侧尾翼上方分别设有一扰流板。本发明的无人机单扰流板尾翼在机身两侧的尾翼上方设置扰流板,对经过尾翼的气流进行分流,保持气流流经尾翼时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使得尾翼对机身保持稳定的承托,避免了机身的剧烈摇晃或失控,提高了无人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144 |
一种垂直尾翼前缘组件 |
CN201310514554.9 |
2013-10-26 |
CN103600548A |
2014-02-26 |
张俊 |
一种垂直尾翼前缘组件,包括垂直尾翼前缘壳体和位于壳体外部的防冰涂层,该防冰涂层包括底漆和面漆,所述底漆为水性环氧富锌底漆、面漆为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料;底漆和面漆的干膜厚度分别为16微米和38微米;所述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料包括:按重量计,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55-65%,颜色填料20-25%,纳米二氧化硅3%,纳米氧化镁3%,流平剂1%,消泡剂0.8%,分散剂1.2%,催化剂0.5%,溶剂3-5%。根据本发明的垂直尾翼前缘组件能够有效减少冰层在垂直尾翼前缘上的形成,且有利于已经形成的冰层的脱落。 |
145 |
宽尾翼增能直升机 |
CN201210093974.X |
2012-03-21 |
CN103318409A |
2013-09-25 |
王晓川 |
直升机依椐单独机翼的升力定理而设计,目前直升机的螺旋桨叶片多数采用柳叶条状型。但由于叶片结构、材料强度和自重,叶片的设计长度受到制约。宽尾翼增能直升机,它不增加螺旋桨叶片的长度,也可提高直升机的升力,十分方便地用于舰载空间小环境下的舰载直升机。当螺旋桨叶片旋转时,气流[1]通过宽尾翼叶片[2]时,流体中周围形成一种加在主流面上的环流[3],因此被绕流宽尾翼叶片[2]分为相对应两面的流速变为不相等,造成了压力差,引起升力[4]的出现,这升力[4]就是宽尾翼叶片[2]和与之相连的机体[5]所需的升力,宽尾翼叶片[2]面积越大,直升机机体[5]产生的升力越大,从而达到有效提高直升机载重力的目的。 |
146 |
宽尾翼增能风力发电 |
CN201210020296.4 |
2012-01-09 |
CN103195661A |
2013-07-10 |
王晓川 |
直升机依椐单独机翼的升力定理而设计,但这是耗用能量而获得升力。宽尾翼增能风力发电,反推出:固定的物体在流体中周围会形成一种加在主流上面的环流,因此被绕流物体分为相对应两面的流速变为不相等,这就造成了压力差,引起升力的出现。而这是利用风能而获得升力,用于风力发电。当风力[1]通过与风向平行的宽尾翼叶片[2]时,阻力最小,流体中周围形成一种加在主流面上的环流[4],因此被绕流宽尾翼叶片[2]分为相对应两面的流速变为不相等,这就造成了压力差,引起升力[3],宽尾翼叶片[2]旋转,宽尾翼叶片[2]面积越大升力越大,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推动发电机[5]产生电能,达到宽尾翼增能提高风能利用率的目的。 |
147 |
一种尾翼横向折叠机构 |
CN201110265800.2 |
2011-09-09 |
CN102363444A |
2012-02-29 |
文革; 李玉亮; 陈雷; 孙英超; 胜永民; 张志强; 蒋若冰; 杨皖 |
本发明涉及公开了一种尾翼横向折叠机构。它包括尾翼接头、旋转作动体和插头座,尾翼接头由翼面体、接头套筒和插槽构成一体,翼面体一侧设置有接头套筒,另一侧设置有插槽,插槽处设置有安装孔,旋转作动体的一端为尾端,旋转接头的圆轴端与旋转作动体内装有的动力源连接,动力源使旋转接头旋转,进一步通过插头座驱动尾翼接头发生旋转运动,旋转作动体上设有锁紧销A和锁紧销B,均对应安装于旋转接头的圆轴的销孔内,当旋转接头旋转时,锁紧销B脱开,到设定角度时,锁紧销A推进销孔,使整个机构处于锁紧状态,防止尾翼过位和发生振荡运动。 |
148 |
带有环形后尾翼的飞机 |
CN200780050129.1 |
2007-11-29 |
CN101646600A |
2010-02-10 |
O·卡扎尔斯; T·德吕奥 |
用于飞机的后尾翼组件(1),飞机包括机身(3)、机翼(2)和至少一推进发动机(5、5a、5b),推进发动机固定在沿飞机的纵轴线X位于机翼(2)之后的机身尾段中,后尾翼组件具有固定在机身尾段中的气动力面。该后尾翼组件主要包括基本水平的气动力面(41a、41b、43)和基本垂直的气动力面(42a、42b),基本水平的气动力面和基本垂直的气动力面布置为形成包括固定于机身的至少一环的环形结构。至少一推进发动机被保持在后尾翼组件形成的环中。在一实施方式中使用中部垂直安定面,以在环形结构中形成两个环。在包括这种尾翼的飞机的特殊实施方式中,一个或两个发动机固定在环的区域中。 |
149 |
柔性尾翼风力发电机 |
CN200510072512.X |
2005-05-10 |
CN1318755C |
2007-05-30 |
张智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尾翼风力发电机。其包括有发电机体、导航尾翼联杆、导航尾翼、整机支撑杆,发电机轴,回转体;其中导航尾翼在所述导航尾翼联杆后端,整机支撑杆上端为回转体和发电机体;其还包括有至少一根导航尾翼联接弹簧、上拉弹簧等。优点是:由于导航尾翼采用了柔性结构,受控动作部分实现起来更容易,大大地减少了相对摩擦部件。使得风机的整体结构具备了减震和缓冲外力的性能,共振频率大大降低,减小了切变风或空气扰流对风机形成冲击,大大地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不仅可以利用低风速风能,而且在超风速时也能充分的利用风能。大大地提高了风机的风能利用率、年平均发电量和风机的使用寿命。 |
150 |
尾翼铣削加工方法 |
CN202411600971.X |
2024-11-11 |
CN119346948A |
2025-01-24 |
李永红; 陶伟琪 |
本发明公开了尾翼铣削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NX软件对尾翼进行三维建模和机械加工编程,在NX软件中完成刀具铣削加工走刀路径编程,然后再生成数控铣床程序代码;S2,根据NX软件对尾翼的三维建模,将尾翼上机加工的铣削面分成多个加工区域面,这些加工区域面为具有封闭实线的面;S3,利用安装在数控铣床上的第一刀具侧刃对加工区域面内的斜平面或直平面进行铣削,利用安装在数控铣床上的第二刀具加工区域面内的曲面进行铣削。本发明本利用NX软件三维建模后在加工模块里生成并控制走刀路径,以提高生产效率。 |
151 |
一种无极调节电动尾翼 |
CN202111483500.1 |
2021-12-07 |
CN114291171B |
2024-11-26 |
孙云飞; 李书亮; 胡瑞云 |
一种无极调节电动尾翼,包括:尾翼本体;传动机构,有2组且对称分布在尾翼本体的两侧;驱动机构,有1组且位于尾翼本体的中部,并分别与2组传动机构传动配合;驱动机构按传动顺序依次连接的电机、减速器、输出齿轮组、以及输出轴,电机与输出轴并排设置且均呈横向排布;传动机构按传动顺序依次连接的输入轴、换向齿轮组、丝杆、异形螺母座、以及多连杆铰链组,丝杆与多连杆铰链组并排设置且均呈纵向排布;输入轴与输出轴通过同步轴套形成同步传动配合。本发明无级式开启角度:采用多连杆铰链组与丝杆、异形螺母座同传动轴转动;且根据车速不同,提供不同的车身空气稳定压力,可以实现广阔的工作范围,易于开发匹配。 |
152 |
一种尾翼装配设备 |
CN201911016163.8 |
2019-10-24 |
CN110802383B |
2024-11-08 |
刘军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尾翼装配设备,包括弹体定位工装、尾翼支撑座、浮动扳手杆、驱动机构、传动套筒、箱体和进给组件;驱动机构和传动套筒均设置在箱体中;弹体定位工装定位夹持弹体;尾翼支撑座设于传动套筒和弹体定位工装之间,并且尾翼支撑座的顶部用于放置尾翼;驱动机构驱动传动套筒周向转动;浮动扳手杆轴向滑动设置在传动套筒中,并且周向与传动套筒相对固定;浮动扳手杆的前端上设有尾翼扳手;浮动扳手杆在进给组件的驱动下轴向移动,使尾翼扳手与尾翼配合。本发明的弹体定位工装对弹体进行定位,进给组件推动浮动扳手杆移动,使尾翼扳手与尾翼配合,驱动机构驱动尾翼旋转使尾翼与弹体螺合,实现自动化弹体尾翼装配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
153 |
一种V型尾翼及无人机 |
CN202411059769.0 |
2024-08-05 |
CN118597463A |
2024-09-06 |
陈欣婕; 周毅; 刘文睿; 冉广陵; 张玉林; 李江海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V型尾翼及无人机,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V型尾翼的主梁接头包括主梁接头段、主梁第一套合段和主梁第二套合段,主梁接头段与机体相连,主梁第一套合段与翼体的主梁相连,主梁第二套合段与翼体的根肋相连;主梁接头段包括接头部和接头第一腹板,接头第一腹板与接头部相连,接头第一腹板的轴线与接头部的轴线重合;接头第一腹板与主梁第一套合段通过接头第二腹板相连,接头第二腹板的轴线与接头第一腹板的轴线之间存在设计夹角。上述V型尾翼,通过优化接头结构,解决了机身‑尾翼交点变化时尾翼安定面零件轴线重新定义的问题,简化了设计模式,缩短了设计及制造周期,降低了总成本,并增强了无人机尾翼的适应性和迭代效率。 |
154 |
一种汽车电动尾翼 |
CN202310195613.4 |
2023-03-03 |
CN116215680B |
2024-08-20 |
吴贲华 |
本发明涉及电动尾翼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动尾翼;本发明通过设有安装盒、支座、安装在安装盒内的变形翼板、安装在支座内的变形机构,变形机构包括与变形翼板端部铰接的挤压块、与挤压块螺纹连接的双向丝杆、通过第一蜗轮和蜗杆与双向丝杆连接的驱动电机,通过对变形翼板两端施加向中心的挤压力使得变形翼板向下弯曲伸出安装盒,实现对气流的导流,增加下压力,根据车速改变变形翼板的弯曲弧度,实现下压力的宽范围调节,调节时无外漏动力元件,调节稳定性好。 |
155 |
汽车电动尾翼及其汽车 |
CN202410697710.8 |
2024-05-31 |
CN118457757A |
2024-08-09 |
张敏; 白立军; 林泮; 杨杨; 张伟; 冉红彬 |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电动尾翼及其汽车。一种汽车电动尾翼,包括:装饰板,用于安装在所述汽车的尾门板上,且在所述汽车的竖直方向上与所述尾门板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一排水通道;尾翼板,沿着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汽车后端的端部位置,以用于构成所述汽车的至少部分尾部结构;其中,所述尾翼板用于安装在所述尾门板上,且在所述汽车的竖直方向,所述尾翼板相对位于所述装饰板上方并所述装饰板之间间隔设置,以使所述尾门板和所述装饰板之间形成第二排水通道,所述第二排水通道沿着汽车的长度方向贯穿汽车后端的端部。本申请能够引导其汽车表面的水快速经过第二排水通道排至汽车尾部,减少积水。 |
156 |
汽车尾翼以及车辆 |
CN202310961558.5 |
2023-08-01 |
CN118419156A |
2024-08-02 |
夏鹏宇; 张真 |
本公开涉及车辆空气动力套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尾翼以及车辆。该汽车尾翼包括:顶板、底板、伸缩结构和两块侧板;所述底板为弹性板,且所述顶板或所述底板中的一者上设有用于连接车身的连接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沿车身高度方向层叠设置,且所述顶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顶板的前后侧边对应的与所述底板的前后侧边连接,两块所述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板沿车身宽度方向的两侧,并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围绕形成密闭空间;所述伸缩结构安装在所述密闭空间内。该汽车尾翼,通过将伸缩结构设置在顶板、底板和侧板围绕形成的密闭空间内,能够防止伸缩结构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保证伸缩结构自身的整洁度,提高整个主动式汽车尾翼的可靠性。 |
157 |
尾翼定位预装装置 |
CN202410337745.0 |
2024-03-21 |
CN118289217A |
2024-07-05 |
陈昊; 何建新; 谈腾; 许越 |
本申请提供尾翼定位预装装置,涉及小型飞机技术领域。本申请的尾翼定位预装装置包括定位支架;第一定位机构,设置于定位支架,第一定位机构形成有尾翼定位夹角,用于飞机尾翼的初步定位;第二定位机构,设置于定位支架,第一定位机构与第二定位机构之间设置有定位间距,用于飞机尾翼的二次定位。通过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实现对飞机尾翼的双重定位和紧固,第一定位机构和尾翼定位夹角完成对V形尾翼夹角的定位,第二定位机构进一步的定位以提高V形尾翼夹角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定位间距,对中翼前缘线距尾前缘线距离进行定位;有效地提高了在飞机尾翼预装过程中的定位效率和定位效果。 |
158 |
车辆尾翼总成和车辆 |
CN202311257961.6 |
2023-09-26 |
CN118270132A |
2024-07-02 |
孙跃; 胡志明; 贾洪波; 廖银生; 邹东 |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尾翼总成和车辆,车辆尾翼总成包括尾翼本体,尾翼本体具有空腔,空腔用于与热源连通,以加热尾翼本体。在尾翼本体上开设空腔,并从空腔内部开始加热,一方面,可以避免空腔内部的热量与外部环境直接热交换,造成热能的浪费,另一方面,空腔内部的热量可以充满空腔并对尾翼本体的各个位置由内向外进行加热,使空腔内部的热量可以最大程度地被尾翼本体吸收,提升破冰效果。此外,在空腔中设计加热(无需在位移表面布置加热件)可以使得尾翼本体的外表面更平整,力学性能更好。 |
159 |
车辆尾翼系统及车辆 |
CN202311430426.6 |
2022-12-16 |
CN118205637A |
2024-06-18 |
和仕超; 季海波; 余见山; 魏群雄; 郑端; 熊振风; 郑明敏; 黄嘉伟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尾翼系统及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尾翼系统可以包括底座、尾翼机构、驱动机构和连杆总成。底座设置在车辆尾部。尾翼机构包括第一尾翼和第二尾翼,第一尾翼设置在底座上方,第二尾翼设置在第一尾翼和底座之间,并且第二尾翼与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用于输出驱动力。连杆总成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杆总成包括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本发明的尾翼系统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连杆总成再带动尾翼机构的第一尾翼和第二尾翼运动,从而使得的尾翼系统可以实现智能控制,使得车辆对于尾翼的控制更智能,从而在行车时对车辆性能进行提升。 |
160 |
尾翼装置及机器人 |
CN202410267399.3 |
2024-03-08 |
CN118144005A |
2024-06-07 |
梁论飞; 梁子同; 刘厚德; 兰斌; 梁斌; 宁传新 |
本发明公开尾翼装置,包括尾头组件、尾中组件、尾根组件,尾头组件的驱动端能够转动的连接尾中组件的一端并能够使尾中组件伸缩,尾中组件的另一端能够转动的连接所述尾根组件,尾中组件由多个转动连接的剪式结构并联而成,尾根组件包括转动驱动件、俯仰驱动件,转动驱动件与尾中组件的另一端连接,俯仰驱动件与转动驱动件连接,转动驱动件的旋转方向与所述尾中组件伸长方向正交,俯仰驱动件的旋转方向与转动驱动件的旋转方向正交。本发明还公开机器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实现了三自由度尾翼,设计的尾翼的伸缩驱动件位于尾部远端,增大尾翼动量矩,减少了尾头使用配重块的需求,减轻了尾翼总体重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