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座椅调节装置

申请号 CN201510882418.4 申请日 2015-12-03 公开(公告)号 CN105416108A 公开(公告)日 2016-03-23
申请人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高元和; 李娟; 潘丹丹;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电动座椅调节装置,包括 电机 和 螺纹 丝杆 ,还包括电机连接 支架 和 螺母 ,所述螺母为其外壁与所述电机连接支架内壁相贴合的非回转体,所述螺母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丝杆配合的 螺纹孔 ;所述电机连接支架上设置有能够将所述螺母卡阻于所述电机连接支架内、且阻止所述螺母相对于所述电机连接支架轴向移动的卡阻部件。本发明提供的电动座椅调节装置,螺母外壁与电机连接支架内壁相贴合且为非回转体,进而限制了螺母相对电机连接支架的转动。并通过卡阻部件限制螺母与电机连接支架轴向上的移动,进而能够将二者相对固定,因而结构更为稳固,能够有效保证对电机连接支架的驱动,同时无需压窝工艺,便于加工。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座椅调节装置,包括驱动电机(04)和螺纹丝杆(0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连接支架(20)和螺母(50):
所述螺母(50)为其外壁与所述电机连接支架(20)内壁相贴合的非回转体,所述螺母(50)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丝杆(05)配合的螺纹孔(501);
所述电机连接支架(20)上设置有能够将所述螺母(50)卡阻于所述电机连接支架(20)内、且阻止所述螺母(50)相对所述电机连接支架(20)轴向移动的卡阻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50)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电机连接支架(20)开设有放置所述螺母(50)的开口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50)上与所述螺纹丝杆(05)轴向平行且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外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台(504),所述电机连接支架(20)的槽口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台(504)相对应的第一凹槽(20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50)上与所述第一端面相邻的第三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凸台(503),所述电机连接支架(2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台(503)相配合的第二凹槽(20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套装于所述螺纹丝杆(05)上的第一加强片(30)和第二加强片(40),所述第一加强片(30)和第二加强片(40)分别设置于所述螺母(50)两侧,且所述第一加强片(30)和第二加强片(40)分别与所述电机连接支架(20)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片(30)与所述电机连接支架(20)侧壁相贴合的面上设置有第三凸台(301),所述电机连接支架(20)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凸台(301)相配合的第三凹槽(2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片(40)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凸出所述电机连接支架(20)表面的第四凸台(401),且所述第二加强片(40)与所述电机连接支架(20)的端面相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阻部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螺母(50)和所述电机连接支架(20)上的固定通孔,和与所述固定通孔相配合螺钉(0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垫(02),所述缓冲垫(02)设置于所述螺纹丝杆(05)的远离所述电机(04)的螺纹终止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缓冲垫(02)外侧且与所述缓冲垫(02)相贴合的夹紧挡圈(03)。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电动座椅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车辆零件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动座椅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为了满足不同体型乘客在乘车时的舒适度,座椅一般都为可调控的,这样乘客在乘车时可根据自身情况调节座椅的高低。可调控座椅广泛应用于汽车、火车等交通设备上,其中,又以电动座椅应用最为广泛。
[0003] 目前的电动座椅增高结构一般采用塑料圆螺母与金属螺纹管进行压窝工艺,使得电机带动电机连接支架运动以调整座椅的高度。一般电动座椅增高结构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电动座椅增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电机连接支架1与金属螺纹管32焊接成一个整体,塑料圆螺母31的外螺纹与金属螺纹管32的内螺纹通过螺纹连接,并通过压窝工艺将二者固定,防止二者发生相对转动。塑料圆螺母31的内螺纹与螺纹丝杆2进行螺纹传动。调整座椅高度时,电机带动螺纹丝杆2转动,与螺纹丝杆2螺纹传动的塑料圆螺母31相对螺纹丝杆2移动,进而带动与塑料圆螺母31固定连接的电机连接支架移动,从而达到调整座椅高度的目的。
[0004] 然而,塑料圆螺母31与金属螺纹管32通过压窝工艺防转。在压窝后,塑料圆螺母31容易出现裂纹和松脱现象,导致塑料圆螺母31与金属螺纹管32之间发生空转,无法驱动电机连接支架5运动,电动座椅增高机构失效。
[0005]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塑料圆螺母与电机连接支架连接可靠性低、易空转、进而无法驱动电机连接支架运动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座椅调节装置,以解决螺母与电机连接支架无法可靠连接、螺母无法有效驱动电机连接支架运动的问题。
[0007]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 一种电动座椅调节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螺纹丝杆,还包括电机连接支架和螺母:
[0009] 所述螺母为其外壁与所述电机连接支架内壁相贴合的非回转体,所述螺母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丝杆配合的螺纹孔
[0010] 所述电机连接支架上设置有能够将所述螺母卡阻于所述电机连接支架内、且阻止所述螺母相对所述电机连接支架轴向移动的卡阻部件。
[0011] 优选地,上述电动座椅调节装置中,所述螺母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电机连接支架开设有放置所述螺母的开口槽。
[0012] 优选地,上述电动座椅调节装置中,所述螺母上与所述螺纹丝杆轴向平行且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外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电机连接支架的槽口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台相对应的第一凹槽。
[0013] 优选地,上述电动座椅调节装置中,所述螺母上与所述第一端面相邻的第三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电机连接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台相配合的第二凹槽。
[0014] 优选地,上述电动座椅调节装置中,还包括分别套装于所述螺纹丝杆上的第一加强片和第二加强片,所述第一加强片和第二加强片分别设置于所述螺母两侧,且所述第一加强片和第二加强片分别与所述电机连接支架固定连接。
[0015] 优选地,上述电动座椅调节装置中,所述第一加强片与所述电机连接支架侧壁相贴合的面上设置有第三凸台,所述电机连接支架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凸台相配合的第三凹槽。
[0016] 优选地,上述电动座椅调节装置中,所述第二加强片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凸出所述电机连接支架表面的第四凸台,且所述第二加强片与所述电机连接支架的端面相贴合。
[0017] 优选地,上述电动座椅调节装置中,所述卡阻部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螺母和所述电机连接支架上的固定通孔,和与所述固定通孔相配合螺钉。
[0018] 优选地,上述电动座椅调节装置中,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置于所述螺纹丝杆的远离所述电机的螺纹终止端。
[0019] 优选地,上述电动座椅调节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塑料垫圈外侧且与所述塑料垫圈相贴合的夹紧挡圈。
[0020] 本发明提供的电动座椅调节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螺纹丝杆、电机连接支架和螺母。其中,螺母上设置有与螺纹丝杆配合的螺纹孔,螺母的外壁与电机连接支架内壁相贴合,且螺母为非回转体,也就是螺母在螺纹孔轴向的形状不是通过回转所形成的结构;电机连接支架上设置有能够将螺母卡阻于电机连接支架中且不发生轴向移动的卡阻部件,也就是通过卡阻部件既可以将螺母装配于电机连接支架中,同时避免螺母相对电机连接支架发生轴向移动。
[0021] 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电动座椅调节装置,螺母通过螺纹孔与螺纹丝杆配合,由于螺母在螺纹孔的轴向上为非回转体,且螺母的外壁与电机连接支架的内壁贴合,进而避免了螺母相对电机连接支架的转动。同时,卡阻部件的设置又阻碍了螺母相对于电机连接支架轴向上的移动,进而螺母与电机连接支架相对固定。故螺纹丝杆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时,带动与螺纹丝杆螺纹配合的螺母相对螺纹丝杆移动,达到对座椅高度调节的目的。综上所述,本电动座椅调节装置采用非回转体结构的螺母与电机连接支架配合避免二者的相对转动,一方面受面积较大且较为均匀,因而结构更为稳固,进而能够有效保证对电机连接支架的驱动;另一方面无需压窝工艺,便于加工。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电动座椅增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座椅调节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座椅调节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螺母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为图4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8] 附图中标记如下:
[0029] 电机连接支架1、螺纹丝杆2、塑料圆螺母31、金属螺纹管32、塑料圆螺母压窝面311、金属螺纹管压窝面321;
[0030] 电机连接支架20、第一加强片30、第二加强片40、螺母50、塑料垫圈02、夹紧挡圈03、驱动电机04、螺钉06;
[0031] 第三凹槽201、电机连接支架端面202、支架固定通孔203、支架螺纹孔204、第二凹槽205、第一凹槽206、第三凸台301、第四凸台401、螺纹丝杆05;
[0032] 螺纹孔501、螺母固定通孔502、第二凸台503、第一凸台504。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动座椅调节装置,以解决螺母与电机连接支架无法可靠连接,无法有效驱动电机连接支架运动的问题。
[003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5] 请参阅图2-图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座椅调节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座椅调节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螺母的轴测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36]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电动座椅调节装置,包括驱动电机04、螺纹丝杆05、电机连接支架20和螺母50。
[0037] 其中,螺母50上设置有与螺纹丝杆05配合的螺纹孔,用于与螺纹丝杆05进行螺纹传动,从而带动电机连接支架20沿螺纹丝杆05的轴向前后运动。其具体工作过程及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此处不再赘述。螺母50为非回转体,且其外壁与电机连接支架20内壁相贴合,也就是说,电机连接支架20具有内腔,螺母50置于内腔中,对于电机连接支架20的内腔为封闭式内腔或半封闭式内腔的情况,螺母50的外壁能够至少有部分与电机连接支架20的内壁相贴合,且该部分包括非回转的部分,即不能够由线绕回转轴产生的部分,因而 螺母50不能相对电机连接支架20转动。同时,为了保证螺母50能够放置于电机连接支架20中不掉落,电机连接支架20上设置能够将螺母50卡住的卡阻部件,且卡阻部件还用于防止螺母50在电机连接支架20内发生轴向相对滑动。具体卡阻部件的形式可根据电机连接支架的形状等进行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采用上述的电动座椅调节装置,对座椅高度进行调节时,电机带动螺纹丝杆05转动,与螺纹丝杆05螺纹配合的螺母50相对螺纹丝杆05的轴向产生位移,由于电机连接支架20与螺母50是相对固定的,因而带动电机连接支架20移动,以实现对座椅高度的调节。一般的,螺母50为塑料螺母。
[0038]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提到的非回转体既包括严格几何意义上的非回转体,即也应包括在螺纹丝杆20的轴向上不具有回转轴的情况,如螺母50为圆柱体,圆柱的轴线与螺纹丝杆05的轴线垂直设置,相应的电机连接支架20上设置有与圆柱的侧壁相接触的内腔。
[0039] 具体的,螺母50的横截面可以为方形。电机连接支架20的内腔为槽型内腔,具体可以与现有技术中电机连接支架20的结构基本相同。螺母50放置于电机连接支架20的内腔中,由于其为方形结构,其侧面及上下顶面均能够与电机连接支架20相接触,因而螺母50无法相对电机连接支架20转动。同时,方形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很好的利用了原有电机连接支架20的结构,无需对其整体重新加工。具体的,螺母50可以为正方体状。当然,根据需要,螺母50的形状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规的非回转体结构,如横截面为椭圆形、三形、四边形等,只需使得电机连接支架20内腔所形成的空间结构至少具有与螺母50的外形相同的部分。
[0040] 进一步地,螺母50上与螺纹丝杆05轴向平行且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可以分别设置第一凸台504,电机连接支架20的开口槽的槽口处分别设置与第一凸台504相对的第一凹槽206。在螺母50的两个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凸台504,相应的在电机连接支架20上设置与第一凸台504相对的第一凹槽206,使得螺母50与电机连接支架20连接时,第一凸台504与第一凹槽206相配合,进而在垂直于第一凸台504与第一凹槽206的方向上螺母50不会发生相对滑动,也就是图3所述状态下的前后方向限位作用,进一步限制了螺母50的自由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只是为了区分二者的位置,并无重要性等的含义,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为其他名称。
[0041] 具体的,螺母50上与第一端面相邻的第三端面上可以设置第二凸台503,电机连接支架20上设置有与第二凸台503相配合的第二凹槽205。同样的,本实施例及下文所出现地第二凸台503与第三端面等数字只为区分不同结构,并无排序等其他含义。第二凸台503与第二凹槽205配合,对第二凸台503与第二凹槽205垂直方向上螺母50的移动进行限定,也就是图3所述状态下的左右方向限位作用,防止螺母50发生相对位移。通过上述一系列的限位结构,有效保证了螺母50与电机连接支架2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0042] 为了提高电动座椅调节装置的强度,还可以设置分别套装于螺纹丝杆05上的第一加强片30和第二加强片40,第一加强片30和第二加强片40分别设置于螺母50两侧,且第一加强片30与第二加强片40分别与电机连接支架20固定连接,具体的可以为焊接。加强片与电机连接支架20焊接,使得螺母50在电机连接支架20内的位置得到固定,确保螺母50与电机连接支架20不会发生相对滑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加加强片,选择其他固定方式。
[0043]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片30与电机连接支架20侧壁相贴合的面上可以设置第三凸台301,电机连接支架20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三凸台301相配合的第三凹槽201。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三凸台301和第三凹槽201,直接进行焊接即可,第三凸台301和第三凹槽201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限制螺母50与电机连接支架20不发生相对滑动,在此不再赘述。
[0044] 更进一步地,第二加强片40相对的两端可以分别设置凸出电机连接支架20表面的第四凸台401,且第二加强片40与电机连接支架20的端面相贴合。在电机连接支架20的端面上,第四凸台401凸出电机连接支架20表面,进行焊接的面积增大,使得焊接更加牢固,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四凸台401,直接进行焊接动作。
[0045]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卡阻部件可以包括在螺母50和电机连接支架20上分别设置的固定通孔,固定通孔与螺钉06配合进一步将螺母50与电机连接支架20固定连接,提高连接强度。具体的,固定通孔可以垂直于螺纹丝杆05的轴向,且可以分别设置两个,如附图3所示的支架固定通孔203、支架螺纹孔204和螺母固定通孔502,螺钉06分别与固定通孔相配合。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螺栓与固定通孔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卡阻部件也可以进行其他设置,如设置为电机连接支架20中的第一凸台,以防止螺母50轴向移动, 并结合电机连接支架端盖,将螺母50放置好后通过端盖将螺母50卡阻于电机连接支架20内。但一般通过螺钉连接,结构简单,且强度高。
[0046] 为减少螺母50运动到极限位置时产生的噪音,可以进一步设置缓冲垫02,缓冲垫02设置于套装在电机连接支架20内的螺纹丝杆05的螺纹终止端,也就是螺纹丝杆05远离驱动电机04的一端。通过缓冲垫02的缓冲作用,减少螺母50带动电机连接支架20运动至极限位置时发出的噪音,并一定程度上防止螺母50或加强片与后续部件发生摩擦,引起机械事故,具体的,缓冲垫02可以为塑料垫圈,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垫圈,如树脂等。
[0047]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缓冲垫02外侧且与缓冲垫02相贴合的设置夹紧挡圈03,夹紧挡圈03用于对电动座椅调节装置进行限位,防止螺母50及电机连接支架20运动至极限位置后发生事故,具体还可以采用螺母或垫片。当然,也可以通过座椅上的其他零部件进行限位,在此不作限定。
[0048]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49]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