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一种散热式的座椅垫 CN201610402025.3 2016-06-08 CN107472276A 2017-12-15 赵清雅
一种散热式的座椅垫,包括平部与倾斜部,所述水平部的内端与倾斜部的下端相互连接;所述水平部为层状结构,包括承坐部、加热部与通部,所述承坐部的底面与加热部的顶面相连接,加热部的底面与通风部的顶面相连接,所述承坐部的制造材料为仿生蜂巢,所述加热部为中空结构,加热部上近承坐部的部位内嵌有加热板,通风部的底面与散热风扇相连接,该散热风扇与承坐部上设置的温度传感器电路连接,温度传感器包括绝缘外壳、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感温金属片。本设计不仅透气性较强、通风效果较好,而且敏感度较强、舒适性较高。
2 一种透气型高座椅垫 CN201610357330.5 2016-05-26 CN107433955A 2017-12-05 黄小兰
一种透气型高座椅垫,包括平部与倾斜部,所述水平部的内端与倾斜部的下端相互连接;所述水平部为层状结构,包括承坐部、吹部与气囊部,所述承坐部的制造材料为仿生蜂巢,所述吹风部为中空结构,吹风部的内端与散热风扇相连接,该散热风扇与承坐部上设置的温度传感器电路连接,温度传感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通电片、绝缘柱以及条形的感温片。本设计不仅透气性较强、通风效果较好,而且敏感度较强、舒适性较高。
3 一种采取仿生蜂巢的座椅垫 CN201610268018.9 2016-04-27 CN107310583A 2017-11-03 吉丽华
一种采取仿生蜂巢的座椅垫,包括平部与倾斜部,所述水平部的内端与倾斜部的下端相互连接;所述水平部为层状结构,包括承坐部、加热部与通部,所述承坐部的底面与加热部的顶面相连接,加热部的底面与通风部的顶面相连接,所述承坐部的制造材料为仿生蜂巢棉,所述加热部为中空结构,加热部上近承坐部的部位内嵌有加热板,通风部的底面与吹风机相连接,该吹风机与承坐部上设置的温度传感器电路连接,温度传感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与蜡。本设计不仅透气性较强、通风效果较好,而且敏感度较强、舒适性较高。
4 一种通控温型高座椅垫 CN201610267787.7 2016-04-27 CN107310573A 2017-11-03 唐万盛
一种通控温型高座椅垫,包括平部与倾斜部,所述水平部的内端与倾斜部的下端相互连接;所述水平部为层状结构,包括承坐部、加热部与通风部,所述承坐部的底面与加热部的顶面相连接,加热部的底面与通风部的顶面相连接,所述承坐部的制造材料为仿生蜂巢,所述加热部为中空结构,加热部上近承坐部的部位内嵌有加热板,通风部的底面与吹风机相连接,该吹风机与承坐部上设置的温度传感器电路连接,温度传感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线、输入导电片、输出电线、输出导电片与蜡。本设计不仅透气性较强、通风效果较好,而且敏感度较强、舒适性较高。
5 交通工具用的座位 CN201310518392.6 2013-10-29 CN103786614B 2017-08-18 高桥幸生; 角田裕树; 川上创司; 二村有哉; 山边正树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来自后部座位的乘客或搭乘者的影响,且能够谋求轻型化的交通工具用的座位。本发明中,座位具有靠背(1),该靠背(1)具备靠背主体(2)和包覆该靠背主体(2)的贴面(3)。这里,靠背主体(2)具备成为骨架的框状的框架(4)、被配置成将该框架(4)的内侧空间(4a)的前侧覆盖,且支撑就座者的背的前侧覆盖部(5)和被配置成将前述内侧空间(4a)的后侧覆盖的背侧覆盖部(6)。因此,背侧覆盖部(6)包括具有挠性的背侧片材体(6a),该背侧片材体(6a)以伸展状态被架设在框架(4)上。而且,前述前侧覆盖部(5)和背侧覆盖部(6)由贴面(3)包覆。
6 到站提醒火车坐垫 CN201710116511.3 2017-03-01 CN106740938A 2017-05-31 吴燕
发明公开了一种到站提醒火车坐垫,包括坐垫主体、电源和唤醒功能板;所述的唤醒功能板包括处理器、信号接收器、压传感器、设置面板和振动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的坐垫主体的上表面;所述的处理器和所述的振动器安装在所述的坐垫主体的内部,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的下面;所述的信号接收器安装在所述的处理器的一侧;所述的设置面板在所述的坐垫主体的一侧;所述的设置面板上有开关触摸屏;所述的电源和所述的唤醒功能板连接;所述的信号接收器、压力传感器、设置面板、振动器都与所述的处理器连接;所述的电源安装在所述的坐垫主体的下表面。携带方便,功能强大,实用性强。
7 一种组合式圆形立柱椅 CN201610246042.2 2016-04-20 CN105818724A 2016-08-03 陈思宇
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圆形立柱椅,包括立柱、椅面和定装置;所述的立柱的顶端有若干个小孔;每一个所述的扇形椅面圆弧的弧顶都有通孔,所述的通孔是有两条边相互平行的正多边形,所述的通孔有一条边平行于所述的扇形椅面的下边缘;所述的锁定装置包括柱状锁和螺母;所述的柱状锁的形状与所述的通孔形状一样;安装时,所述的柱状锁从每一个所述的扇形椅面的通孔中进入,从所述的立柱上的小孔中出来,然后用螺母将所述的柱状锁拧紧固定。本发明提供的座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细节设计周全,便于后期维护和修理;采用金属座椅,使用寿命长;座椅表面包裹有海绵,提高座椅的舒适度。
8 轨道客车翻转座椅 CN201510183736.1 2015-04-17 CN104802814A 2015-07-29 刘皓锋; 王勇; 吴胜标
发明涉及一种轨道客车用的座椅,尤其涉及一种轨道客车翻转座椅。包括座椅、靠背,所述靠背的两侧设置有连接钣金,连接钣金内设置有弧形的滑槽,所述座椅和滑槽通过转轴活动连接,通过转轴在滑槽内的运动实现座椅的翻转;所述一侧的连接钣金内设置有定机构,确保椅座在折叠或打开状态的有效锁定。本发明可以在人流高峰期将座椅折叠锁住,腾出空间,提高客运能;在人流低峰时,将座椅展开供乘客使用。
9 一种座椅上的透气垫 CN201610407182.3 2016-06-08 CN107472277A 2017-12-15 袁真如
一种座椅上的透气垫,包括平部与倾斜部,所述水平部的内端与倾斜部的下端相互连接;所述水平部为层状结构,包括承坐部、吹部与气囊部,所述承坐部的制造材料为仿生蜂巢,所述吹风部为中空结构,吹风部的内端与散热风扇相连接,该散热风扇与承坐部上设置的温度传感器电路连接,温度传感器包括绝缘外壳、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感温金属片。本设计不仅透气性较强、通风效果较好,而且敏感度较强、舒适性较高。
10 一种用仿生蜂巢制作的高座椅垫 CN201610268031.4 2016-04-27 CN107310585A 2017-11-03 詹泽边
一种用仿生蜂巢制作的高座椅垫,包括平部与倾斜部,所述水平部的内端与倾斜部的下端相互连接;所述水平部为层状结构,包括承坐部、加热部与通部,所述承坐部的底面与加热部的顶面相连接,加热部的底面与通风部的顶面相连接,所述承坐部的制造材料为仿生蜂巢棉,所述加热部为中空结构,加热部上近承坐部的部位内嵌有加热板,通风部的底面与吹风机相连接,该吹风机与承坐部上设置的温度传感器电路连接,温度传感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以及片形的感温件。本设计不仅透气性较强、通风效果较好,而且敏感度较强、舒适性较高。
11 一种能通降温的高座椅垫 CN201610267851.1 2016-04-27 CN107310581A 2017-11-03 展昌茂
一种能通降温的高座椅垫,包括平部与倾斜部,所述水平部的内端与倾斜部的下端相互连接;所述水平部为层状结构,包括承坐部、加热部与通风部,所述承坐部的底面与加热部的顶面相连接,加热部的底面与通风部的顶面相连接,所述承坐部的制造材料为仿生蜂巢,所述加热部为中空结构,加热部上近承坐部的部位内嵌有加热板,通风部的底面与吹风机相连接,该吹风机与承坐部上设置的温度传感器电路连接,温度传感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线、输入导电片、输出电线与输出导电片。本设计不仅透气性较强、通风效果较好,而且敏感度较强、舒适性较高。
12 一种通的高座椅垫 CN201610267819.3 2016-04-27 CN107310580A 2017-11-03 古启
一种通的高座椅垫,包括平部与倾斜部,所述水平部的内端与倾斜部的下端相互连接;所述水平部为层状结构,包括承坐部、加热部与通风部,所述承坐部的底面与加热部的顶面相连接,加热部的底面与通风部的顶面相连接,所述承坐部的制造材料为仿生蜂巢,所述加热部为中空结构,加热部上近承坐部的部位内嵌有加热板,通风部的底面与吹风机相连接,该吹风机与承坐部上设置的温度传感器电路连接,温度传感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蜡、导电片。本设计不仅透气性较强、通风效果较好,而且敏感度较强、舒适性较高。
13 一种可调温的高座椅垫 CN201610267805.1 2016-04-27 CN107310579A 2017-11-03 贝书安
一种可调温的高座椅垫,包括平部与倾斜部,所述水平部的内端与倾斜部的下端相互连接;所述水平部为层状结构,包括承坐部、加热部与通部,所述承坐部的底面与加热部的顶面相连接,加热部的底面与通风部的顶面相连接,所述承坐部的制造材料为仿生蜂巢,所述加热部为中空结构,加热部上近承坐部的部位内嵌有加热板,通风部的底面与吹风机相连接,该吹风机与承坐部上设置的温度传感器电路连接,温度传感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线、输入导电片、输出电线、输出导电与蜡块。本设计不仅透气性较强、通风效果较好,而且敏感度较强、舒适性较高。
14 一种仿生的高座椅垫 CN201610267803.2 2016-04-27 CN107310577A 2017-11-03 戴波
一种仿生的高座椅垫,包括平部与倾斜部,所述水平部的内端与倾斜部的下端相互连接;所述水平部为层状结构,包括承坐部、吹部与气囊部,所述承坐部的制造材料为仿生蜂巢,所述吹风部为中空结构,吹风部的内端与吹风机相连接,该吹风机与承坐部上设置的温度传感器电路连接,温度传感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蜡弹簧。所述倾斜部上近水平部、倾斜部交接处的部位设置有腰靠垫,倾斜部上近其上端的部位设置有颈靠垫。本设计不仅透气性较强、通风效果较好,而且敏感度较强、舒适性较高。
15 一种采取仿生蜂巢的座椅垫 CN201610267219.7 2016-04-27 CN107310571A 2017-11-03 卢兰梦
一种采取仿生蜂巢的座椅垫,包括平部与倾斜部,所述水平部的内端与倾斜部的下端相互连接;所述水平部为层状结构,包括承坐部、吹部与气囊部,所述承坐部的制造材料为仿生蜂巢棉,所述吹风部为中空结构,吹风部的内端与吹风机相连接,该吹风机与承坐部上设置的温度传感器电路连接,温度传感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与蜡。所述倾斜部上近水平部、倾斜部交接处的部位设置有腰靠垫,倾斜部上近其上端的部位设置有颈靠垫。本设计不仅透气性较强、通风效果较好,而且敏感度较强、舒适性较高。
16 一种高上的座椅垫 CN201610266580.8 2016-04-27 CN107310569A 2017-11-03 南宫睿哲
一种高上的座椅垫,包括平部与倾斜部,所述水平部的内端与倾斜部的下端相互连接;所述水平部为层状结构,包括承坐部、吹部与气囊部,所述承坐部的制造材料为仿生蜂巢,所述吹风部为中空结构,吹风部的内端与吹风机相连接,该吹风机与承坐部上设置的温度传感器电路连接,温度传感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线、输入导电板、输出电线、输出导电板与通电片。所述倾斜部上近水平部、倾斜部交接处的部位设置有腰靠垫,倾斜部上近其上端的部位设置有颈靠垫。本设计不仅透气性较强、通风效果较好,而且敏感度较强、舒适性较高。
17 一种透气控温的高座椅垫 CN201610266578.0 2016-04-27 CN107310567A 2017-11-03 王运
一种透气控温的高座椅垫,包括平部与倾斜部,所述水平部的内端与倾斜部的下端相互连接;所述水平部为层状结构,包括承坐部、吹部与气囊部,所述承坐部的制造材料为仿生蜂巢,所述吹风部为中空结构,吹风部的内端与吹风机相连接,该吹风机与承坐部上设置的温度传感器电路连接,温度传感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线、输入导电片、输出电线、输出导电与蜡块。所述倾斜部上近水平部、倾斜部交接处的部位设置有腰靠垫,倾斜部上近其上端的部位设置有颈靠垫。本设计不仅透气性较强、通风效果较好,而且敏感度较强、舒适性较高。
18 一种高速列车座椅用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CN201610527800.8 2016-07-06 CN106042572A 2016-10-26 范铁明; 徐伯初; 张夫也
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列车座椅用面料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面料,包括外层磷化聚酯阻燃短纤维无纺布层和内层磷化聚酯阻燃短纤维无纺布层,所述外层磷化聚酯阻燃短纤维无纺布层和内层磷化聚酯阻燃短纤维无纺布层之间设有磷化聚酯阻燃长纤维无纺布层,所述内层磷化聚酯阻燃短纤维无纺布层背面设有壳聚糖纤维和改性聚酯纤维混合无纺布层,所述改性聚酯纤维为无机酸盐粉末与聚酯通过熔融共混纺丝制成的聚酯纤维;所述外层磷化聚酯阻燃短纤维无纺布层,本发明的高速列车座椅用面料阻燃、抗污、抗菌能强,舒适性高。
19 压缩耐久性优异的网状结构体 CN201480054790.X 2014-09-30 CN105612279A 2016-05-25 谷中辉之; 小渊信一; 涌井洋行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反复压缩残余应变小、反复压缩后的硬度保持率大、反复压缩耐久性优异的网状结构体。本发明的网状结构体是使连续线状体弯曲而形成无规环、使各个环在熔融状态下彼此接触而得到的三维无规环接合结构体,所述连续线状体包含选自由聚烯系热塑性弹性体、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以及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热塑性弹性树脂,且纤度为100分特以上且60000分特以下,所述网状结构体的表观密度为0.005g/cm3~0.20g/cm3,50%恒位移反复压缩残余应变为15%以下,50%恒位移反复压缩后的50%压缩时硬度保持率为85%以上。
20 一种靠背框架机构 CN201510001206.0 2015-01-05 CN104527687A 2015-04-22 季斌
发明公开了一种靠背框架机构,包括头枕、靠背垫、前盖板、后盖板、U型框架、第一纵梁、第二纵梁,所述U型框架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前盖板、后盖板,所述前盖板前侧还固定有靠背垫,所述靠背垫穿套在U型框架上,所述头枕设置于靠背垫的顶部,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固定设置在U型框架的底部。本发明通过采用圆形管折弯形成靠背框架,不会对靠背垫造成破坏对头枕进行弧形设计,不仅外观上好看,也能更贴合乘客头颈,靠背垫上端两侧凸出,方便乘客侧睡。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