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81 高里程卡车轮胎胎面 CN201210337673.7 2012-09-13 CN102991280B 2015-10-28 V.B.马索內; P.J.A.穆勒; L.L.D.科兰托尼奥
发明涉及高里程卡车轮胎胎面。具体提供了一种车轮轮胎,该车轮轮胎具有对称的五花纹条的胎面构造,并且相邻的胎面花纹条构成被周向花纹沟分开的胎面。中间胎面花纹沟具有比胎肩花纹沟的轴向宽度更宽的轴向宽度,并且中心花纹条具有比中间花纹条和胎肩花纹条的轴向宽度更宽的轴向宽度。中心花纹条、中间花纹条和胎肩花纹条的轴向宽度在总胎面轴向宽度的规定优选范围内,并且各中间花纹沟的轴向宽度在总胎面轴向宽度的规定优选范围内。
182 具有加强胎圈的充气车辆轮胎 CN201210154387.7 2007-01-24 CN102658762B 2015-10-14 马丁·约瑟夫·克劳斯; 海因茨-伯恩哈德·马楚尔
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轮胎,包括胎面部分,设有径向形成在胎面部分内侧的胎圈区,胎圈区包括:胎圈芯(6);径向形成在胎圈芯外侧的胎圈填胶(7);以及,胎圈增强帘布层(10),在车辆轮胎圆周延伸,并包括至少一个增强载体(11),增强载体(11)从内侧向外周径向向外螺旋方式缠绕。另一个胎圈加强条带(16)径向形成在胎圈芯(6)内侧,胎圈加强条带(16)在胎圈芯(6)的整个轴向长度上沿轴向延伸,并且朝胎圈芯(6)的两个轴向外侧径向向外折转,第一折转部分向上延伸至距车轮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F1的高度,而第二折转部分向上延伸至距车轮轮辋顶点X径向范围HF2的高度。
183 充气轮胎 CN201280077972.X 2012-12-28 CN104884272A 2015-09-02 功刀毅
在该充气轮胎1中,在轮胎子午线方向的截面上,位于左右的最外周向主槽2、2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陆部3具有向轮胎径向外侧变凸的第一轮廓PL1。另外,位于左右的最外周向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胎肩陆部,在接地面内具有向轮胎径向内侧变凸的第二轮廓PL2。另外,随着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胎肩陆部3的接地面内的第一轮廓PL1的延长线与第二轮廓PL2的轮胎径向的距离d增加。
184 充气轮胎 CN201280077992.7 2012-12-28 CN104884271A 2015-09-02 神德孝一
充气轮胎(1)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至少3条周向主槽(2)和由该周向主槽(2)划分而成的多个陆部(3)。另外,带束层通过层叠周向加强层和一对交叉带束而成,所述一对交叉带束具有绝对值为10[deg]以上且45[deg]以下、并且符号互不相同的带束度,所述周向加强层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处于±5[deg]的范围内的带束角度。另外,在轮胎子午线方向的截面图中,胎肩陆部(3)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边缘部的点(P1)处的径(D1)、处于胎肩陆部(3)的接地面内的预定的点(P2)处的径(D2)以及轮胎接地端(T)处的径(D3)具有D2<D1且D2<D3的关系。
185 用于重型土木工程车辆的轮胎胎冠 CN201380066387.4 2013-12-18 CN104870214A 2015-08-26 O·塞娅隆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胎冠增强件(3)的轮胎(1),所述胎冠增强件(3)径向上从外部至内部包括:保护增强件(5)、工作增强件(6)和可能的附加增强件(7),所述保护增强件(5)包括两个保护层(51、52),所述两个保护层(51、52)包括在每一层内相互平行并从一层交叉至下一层,由此与周向方向(YY')形成分别的度A1和A2的弹性金属增强件;所述工作增强件(6)包括两个工作层(61、62),所述两个工作层(61、62)包括在每一层内相互平行并从一层交叉至下一层,由此与周向方向(YY')形成分别的角度B1和B2的非弹性金属增强件;所述附加增强件(7)包括两个附加层(71、72),所述两个附加层(71、72)包括在每一层内相互平行并从一层交叉至下一层,由此与周向方向(YY')形成至多等于15°的分别的角度C1和C2的非弹性金属增强件。根据本发明,由所述第一工作层(61)的金属增强件与周向方向(YY’)形成的角度B1为非零且至多等于35°,且由所述第二工作层(62)的金属增强件与周向方向(YY’)形成的角度B2至少等于70°且严格小于90°。
186 车辆充气轮胎 CN201380066050.3 2013-09-11 CN104870212A 2015-08-26 延斯·克勒夫曼; 约阿希姆·施拉姆
用于载重汽车的车辆充气轮胎,该车辆充气轮胎具有一个至少四层的帘线带(3),其中每个帘线带层(7,8,9,10)包含帘线作为增强织物,其中这些钢帘线相对于圆周方向的倾斜按照顺序右右左右或右右左左,并且第一个帘线带层(7)的钢帘线安排成45°至70°的度,第二个帘线带层(8)的钢帘线安排成15°至26°的角度,以及第三个和第四个帘线带层(9,10)的钢帘线安排成15°至22°的角度,并且其中在该第一个帘线带层(7)径向外部形成的帘线带层(8,9,10)之一形成为这四个帘线带层(7,8,9,10)中最窄的;此外该车辆充气轮胎具有一个在该帘线带(3)径向外部形成的胎面宽度为B的胎面(6),其特征在于,在该最窄的帘线带层(10)的延伸区域的轴向外部的一个位置中在该第一个帘线带层(7)的径向外部两侧分别有一个胎肩遮盖带(11),该胎肩遮盖带具有一个至五个彼此相邻安排的平行的钢帘线(17),这些钢帘线通过多个线圈以螺旋形或螺线形盘绕地围绕着该轮胎轴线安排并且在与圆周方向围成最大5°的倾角ε下取向,并且在这两个胎肩带(11)的各自的外边缘之间的外宽度B0形成为(B/B0)<1.20。
187 载重充气轮胎 CN201110349700.8 2011-11-08 CN102463853B 2015-08-26 鸢野义之
发明的载重充气轮胎,能不受载荷或内压大小的影响而保持上性能。主沟包括沟中心线从轮胎赤道面起隔开胎面一半宽度0.5TW的0.3~0.65倍的距离的一对胎肩主沟。花纹包括胎冠花纹块和胎肩花纹块,且设有在各自的踏面上沿轮胎轴向延伸的至少一条刀槽花纹,且满足下式(1),其中符号:SScr是全部胎冠花纹块的上述刀槽花纹的轮胎轴向长度的总和;SBcr是全部胎冠花纹块的踏面的在轮胎周向上相向的横向边缘中的一方的横向边缘的轮胎轴向长度的总和;SSsh是全部胎肩花纹块的上述刀槽花纹的轮胎轴向长度的总和;SBsh是全部胎肩花纹块的踏面的在轮胎周向上相向的横向边缘中的一方的横向边缘的轮胎轴向长度的总和。(SScr+SBcr)/(SSsh+SBsh)≥1.05...(1)。
188 载重轮胎 CN201010124868.4 2010-02-26 CN101830149B 2015-07-22 山崎和美
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胎圈耐久性的载重轮胎。载重轮胎(1)具备由具有主体部(6a)和折返部(6b)的胎体帘布层(6A)形成的胎体(6)、由不透气性橡胶形成且配置于轮胎内腔面的内衬层(10)。胎圈部(4)上设置截面L字状的胎圈加强层(9),该胎圈加强层(9)由沿着折返部(6b)的轮胎轴向外表面的外片部(9a)以及在胎圈芯(5)的芯下部区域(J)内中断的底片部(9b)形成。内衬层(10)的内侧部(10E)在比胎圈芯(5)的横基准线(X)更靠近径向内侧处结束。上述横基准线(X)上的从轮胎内腔面(i)到胎体帘布层(6A)的胎体帘线为止的橡胶厚度(ta)为2.5~5.0mm,并且上述内衬层(10)的厚度(tb)为上述橡胶厚度(ta)以下且为0.5~3.0mm。
189 用于重型土木工程车辆的轮胎胎侧 CN201380056629.1 2013-10-23 CN104768775A 2015-07-08 O·费林
一种用于重型土木工程车辆的轮胎,其允许在黑暗环境中视觉检查侧面的受区域,轮胎胎面的每个端面(4)经由胎侧的外表面(5)向内径向延伸,胎面的端面(4)和使其向内径向延伸的胎侧的外表面(5)形成轮胎的侧面(6)。该方法包括将回射涂布材料(7)施用至轮胎的至少一个侧面(6)的至少一部分,以允许在黑暗环境中视觉检查轮胎的至少一个侧面(6)的部分的第一步骤、在可机械受力的环境中使用轮胎(1)的第二步骤、在黑暗环境中确定轮胎的至少一个侧面(6)的部分的受力区域(8)的第三步骤,该受力区域(8)最初涂布有回射涂布材料(7),并由于轮胎(1)在使用过程中所经历的机械应力而缺少所述回射涂布材料(7)。
190 充气轮胎 CN201280076331.2 2012-10-10 CN104703814A 2015-06-10 石川昌升
一种充气轮胎(1)具备胎体层(13)、配置在胎体层(13)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层(14)、以及配置在带束层(14)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胎面橡胶(15)。另外,带束层(14)通过将一对交叉带束(142、143)和周向加强层(145)层叠而成,所述一对交叉带束(142、143)具有绝对值为10[deg]以上且45[deg]以下并且符号互不相同的带束度,所述周向加强层(145)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处于±5[deg]的范围内的带束角度。另外,轮胎赤道面(CL)处的从胎面轮廓到轮胎内周面的距离(Gcc)、从胎面端(P)到轮胎内周面的距离(Gsh)、以及周向加强层(145)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处的从胎面轮廓到轮胎内周面的距离(Ge)具有1.10≤Gsh/Gcc和1.00≤Ge/Gcc≤1.10的关系。
191 充气轮胎 CN201280076292.6 2012-10-10 CN104703812A 2015-06-10 小林弘典
一种充气轮胎(1)具备胎体层(13)、配置在胎体层(13)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层(14)、以及配置在带束层(14)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胎面橡胶(15)。带束层(14)通过将一对交叉带束(142、143)和周向加强层(145)层叠而成,一对交叉带束(142、143)具有绝对值为10[deg]以上且45[deg]以下并且符号互不相同的带束度,周向加强层(145)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处于±5[deg]的范围内的带束角度。轮胎赤道面(CL)处的从胎面轮廓到轮胎内周面的距离(Gcc)与从胎面端(P)到轮胎内周面的距离(Gsh)具有1.10≤Gsh/Gcc的关系。轮胎接地端(T)处的胎面轮廓的塌肩量(Dt)与轮胎赤道面(CL)处的胎面轮廓的外径(SH)具有0≤Dt/SH≤0.015的关系。
192 包括低渗透性的胎体增强帘线以及厚度可变的橡胶混配物的轮胎 CN201080044751.3 2010-10-05 CN102574423B 2015-06-03 A·多明戈; C·肖莱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径向胎体增强件的轮胎,所述径向胎体增强件由至少一层金属增强元件构成,所述轮胎包括胎冠增强件(5),所述胎冠增强件本身由胎面(6)径向覆盖,所述胎面经由两个胎侧接合到两个胎圈(3)。根据本发明,至少一层胎体增强件(2)的金属增强元件是非增强帘线,在所谓的渗透性测试中,所述非增强帘线的位移小于20cm3/mn,并且在径向平面中,至少在轮胎的子午轮廓的一部分上,在轮胎胎腔的内表面和胎体增强件的金属增强元件的最靠近胎腔的所述内表面的那点之间的橡胶混配物的厚度(E)小于或等于3.5mm,并且在轮胎胎腔的内表面和胎体增强件的金属增强元件的最靠近轮胎的两个分离部分的胎腔的所述内表面的那点之间的橡胶混配物的厚度比值大于1.15。
193 充气轮胎 CN201110040287.7 2011-02-16 CN102189903B 2015-04-22 岸田正宽; 安宅郁夫
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能够抑制浦声,并且能够减小撞击声和气柱共鸣声从而改善花纹噪声。由周向沟和横沟形成的花纹通过横沟相对于轴向线以5~40度的度(θ)倾斜,由此具备上述横沟和上述周向沟的交叉部呈锐角的锐角交叉部和呈钝角的钝角交叉部。在面向横沟的花纹块壁面中设置至少两条宽度为0.3~2.0mm的狭缝。将从上述锐角交叉部沿着花纹块边缘到最接近该锐角交叉部的锐角侧的狭缝的宽度中心的锐角侧长度(P2)设定为,大于从上述钝角交叉部沿着花纹块边缘到最接近该钝角交叉部的钝角侧的狭缝的宽度中心的钝角侧长度(P1)。
194 轮胎 CN201480002011.1 2014-02-21 CN104507710A 2015-04-08 浅里纯也
充气轮胎(1),其具有:胎面部;胎侧部;以及延伸穿过胎面部、胎侧部和胎圈部的胎体部。胎体部具有主体部以及每个都围绕胎圈芯折回的折回部。沿着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周向凹部被形成在胎侧部的外表面上。在轮胎剖面中,被形成在从轮辋分离点到周向凹部沿着轮胎径向方向的内边缘的区域内的轮辋侧外表面沿着预定的圆曲线被形成。当作为预定的圆曲线的延伸的虚拟圆弧曲线被定义时,在距胎圈端部的轮胎高度的22%至28%的范围内,周向凹部相对于虚拟圆曲线的深度为在5mm与35mm之间。
195 一种高矩形度接地形状的三层带束层结构的全低载子午线轮胎 CN201410649827.5 2014-11-15 CN104442210A 2015-03-25 王学瑞; 楼剑强; 俞惠友; 曹秋菊; 张春生
发明涉及一种高矩形度接地形状的三层带束层结构的全低载子午线轮胎,该轮胎包括胎冠、带束层、缓冲胶片、胎侧胶、内衬层、胎体帘布、胶、钢丝圈、钢丝包布、外护胶。带束层由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构成,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角度均采用15°~24°小角度交叉设计,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作为工作层,其间设置缓冲胶片。本发明既保证了轮胎的带束层强度,又减少了轮胎的厚度,减轻了轮胎的重量,降低了轮胎成本,从而提高轮胎的性价比,同时配合缓冲胶片的合理布置,使接地形状更为饱满,“矩形度”更高,提高轮胎的耐磨性
196 载重用充气轮胎 CN201010269397.6 2010-08-30 CN102009571B 2014-12-10 山崎和美
发明提供一种载重用充气轮胎,防止胎体帘线的CBU并提高胎圈部的耐久性。胎体帘布的贴胶的橡胶硬度Ht1为68~90度。胎圈芯包括:胎圈芯基体,其由线束构成;包覆材料,其包围胎圈芯基体的外周面,并且由利用橡胶硬度Ht2为70~90度的贴胶覆盖有机纤维帘线的排列体的帘布构成;胎圈覆盖胶,其填满钢丝线间的间隙、橡胶硬度为78~90度。胎圈芯基体的轮胎轴向最内侧的钢丝线与胎体帘线的最短距离为0.8~3.0mm。包覆材料的有机纤维帘线的粗细度为940~4200dtex,帘线间隔为0.3~1.4mm,并且帘线长度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度为20~70度。
197 充气轮胎 CN201410221862.7 2014-05-23 CN104175811A 2014-12-03 田中聪; 井藤仁
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设置有体的胎面部,该块体均设置有第一深度可变细缝和第二深度可变细缝,第一深度可变细缝和第二可变深度细缝均具有在块体的在轮胎轴向方向上的两侧在块体的边缘处敞开的两轴向端。在每个块体中,第一深度可变细缝的浅部与第二深度可变细缝的深主部在轮胎轴向方向上重叠。对块体进行划分的轴向沟槽设置有与相邻的深度可变细缝的深主部在轮胎轴向方向上重叠的拉筋。
198 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CN201080060746.1 2010-11-25 CN102712219B 2014-10-15 井上博文
提供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所述轮胎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诸如石头等突起物而发生侧切同时能够减缓侧切损伤向轮胎内表面扩展。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度α被限定为连接如下假想线和轮胎外表面之间的交点(D)和最大轮胎宽度位置(B)的直线与径向线段形成的锐角,该假想线沿与轮胎轴线平行的方向通过最大胎体宽度位置,角度α满足0<α≤30°的关系;角度β被限定为连接最大轮胎宽度位置和折曲点的直线与径向线段形成的锐角,角度β满足0≤β<30°的关系;补强橡胶(10)从最大胎体宽度位置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0.15SH至0.25SH的距离、从最大胎体宽度位置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0.20SH至0.30SH的距离并布置于胎体的主体部(5a)和折返部(5b)之间,补强橡胶(10)的300%伸长时的弹性模量M在60kgf/cm2至100kgf/cm2的范围,补强橡胶(10)的回弹系数R在0.4
199 包括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轮胎 CN201280060415.7 2012-11-05 CN103987536A 2014-08-13 J·贝松; F·巴尔巴林
发明涉及轮胎,所述轮胎包括胎冠增强件(4),所述胎冠增强件(4)由至少两个增强元件的工作胎冠层(41、43)和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的层(42)形成。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工作胎冠层(41、43)的至少一个表层在10%伸长下的拉伸模量大于9MPa,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表层的tan(δ)的最大值,记为tan(δ)max,小于0.100。
200 包括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轮胎 CN201280060329.6 2012-11-05 CN103987535A 2014-08-13 J·贝松; F·巴尔巴林
发明涉及一种轮胎(1),所述轮胎(1)包括胎冠增强件(4),所述胎冠增强件(4)由至少两个增强元件的工作胎冠层(41、43)形成,橡胶混合物的层C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工作胎冠层(41、43)的至少端部之间,所述胎冠增强件(4)包括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的层(42)。根据本发明,层C在10%伸长下的弹性拉伸模量大于9MPa,并且层C的用tan(δ)max表示的tan(δ)的最大值小于0.100。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