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回转金属壁的轨道加工机 CN200780045659.7 2007-11-08 CN101663127A 2010-03-03 J-P·吉贡; D·布瓦万; R·舒斯特
发明涉及回转金属壁的轨道加工机,它包括一个固定环形板(30),同轴安装在通用支座上且在其周边具有一个环形集电器(35),和一个活动环形板(50),可旋转活动并同轴安装在固定环形板(30)上。该活动环形板(50)带有与集电器(35)配合的一组电触点(55)、板(50)的转动驱动装置(60)、金属壁的加工装置(70)以及使加工装置(70)贴靠并保持在金属壁上的气动供给装置(80)。
42 利用刨刀对通过气割按定尺剪切的金属绞合线进行修边的设备 CN200810002081.3 2008-01-16 CN101224511A 2008-07-23 H-J·恩格尔; W·马利
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刨刀(7)通过气割按定尺剪切的金属绞合线(1)进行修边的设备,所述刨刀本身均可调地保持成横向于支撑件(6)中的金属绞合线(1),并带有用于使刨刀(7)相对于按定尺剪切的金属绞合线(1)相对前进运动的驱动系。为了提供有利的修边状态,本发明建议,环形支撑件(6)包括至少两组刨刀(7),所述至少两组刨刀(7)可径向调节到按定尺剪切的金属绞合线(1),所述至少两组刨刀沿按定尺剪切的金属绞合线(1)的纵向方向一组布置在另一组后面,并彼此错开排列。
43 摩擦搅动焊接方法、其中所用的框架构件和由此制成的产品 CN200410047346.3 1998-04-28 CN1676267A 2005-10-05 青田欣也; 江角昌邦; 石丸靖夫; 冈村久宣; 舟生征夫; 佐藤章弘
本文披露了一种摩擦搅动焊接技术,它避免了在连接区内出现延伸到连接表面下方的凹印。在待连接框架构件的端部设有伸向转动体的加厚部分。待连接的相邻件的两个邻接加厚部分可形成梯形。转动体具有一个小直径末端和一个大直径段。将转动体插入加厚部分。在先插入小直径末端至大直径段与加厚部分搭接但不延伸到连接件的非加厚部分上表面下方的状态下,旋转转动体并使之沿连接区移动。即使在两个加厚部分之间存在间隙,也可以实现理想的连接。在连接后,加厚部分的残余部分可经过机加工而形成光滑表面。
44 用于摩擦搅动焊接挤压框架构件 CN01110924.6 1998-04-28 CN1177668C 2004-12-01 青田欣也; 江角昌邦; 石丸靖夫; 冈村久宣; 舟生征夫; 佐藤章弘
本文披露了一种摩擦搅动焊接技术,它避免了在连接区内出现延伸到连接表面下方的凹印。在待连接框架构件的端部设有伸向转动体的加厚部分。待连接的相邻件的两个邻接加厚部分可形成梯形。转动体具有一个小直径末端和一个大直径段。将转动体插入加厚部分。在先插入小直径末端至大直径段与加厚部分搭接但不延伸到连接件的非加厚部分上表面下方的状态下,旋转转动体并使之沿连接区移动。即使在两个加厚部分之间存在间隙,也可以实现理想的连接。在连接后,加厚部分的残余部分可经过机加工而形成光滑表面。
45 摩擦搅动焊接方法、其中所用的框架构件和由此制成的产品 CN01110923.8 1998-04-28 CN1174831C 2004-11-10 青田欣也; 江角昌邦; 石丸靖夫; 冈村久宣; 舟生征夫; 佐藤章弘
本文披露了一种摩擦搅动焊接技术,它避免了在连接区内出现延伸到连接表面下方的凹印。在待连接框架构件的端部设有伸向转动体的加厚部分。待连接的相邻件的两个邻接加厚部分可形成梯形。转动体具有一个小直径末端和一个大直径段。将转动体插入加厚部分。在先插入小直径末端至大直径段与加厚部分搭接但不延伸到连接件的非加厚部分上表面下方的状态下,旋转转动体并使之沿连接区移动。即使在两个加厚部分之间存在间隙,也可以实现理想的连接。在连接后,加厚部分的残余部分可经过机加工而形成光滑表面。
46 用于摩擦搅动焊接挤压框架构件 CN01110922.X 1998-04-28 CN1174830C 2004-11-10 青田欣也; 江角昌邦; 石丸靖夫; 冈村久宣; 舟生征夫; 佐藤章弘
本文披露了一种摩擦搅动焊接技术,它避免了在连接区内出现延伸到连接表面下方的凹印。在待连接框架构件的端部设有伸向转动体的加厚部分。待连接的相邻件的两个邻接加厚部分可形成梯形。转动体具有一个小直径末端和一个大直径段。将转动体插入加厚部分。在先插入小直径末端至大直径段与加厚部分搭接但不延伸到连接件的非加厚部分上表面下方的状态下,旋转转动体并使之沿连接区移动。即使在两个加厚部分之间存在间隙,也可以实现理想的连接。在连接后,加厚部分的残余部分可经过机加工而形成光滑表面。
47 摩擦搅动焊接方法、其中所用的框架构件和由此制成的产品 CN200410007055.1 1998-04-28 CN1522823A 2004-08-25 青田欣也; 江角昌邦; 石丸靖夫; 冈村久宣; 舟生征夫; 佐藤章弘
本文披露了一种摩擦搅动焊接技术,它避免了在连接区内出现延伸到连接表面下方的凹印。在待连接框架构件的端部设有伸向转动体的加厚部分。待连接的相邻件的两个邻接加厚部分可形成梯形。转动体具有一个小直径末端和一个大直径段。将转动体插入加厚部分。在先插入小直径末端至大直径段与加厚部分搭接但不延伸到连接件的非加厚部分上表面下方的状态下,旋转转动体并使之沿连接区移动。即使在两个加厚部分之间存在间隙,也可以实现理想的连接。在连接后,加厚部分的残余部分可经过机加工而形成光滑表面。
48 摩擦搅动焊接方法、其中所用的框架构件和由此制成的产品 CN200410007054.7 1998-04-28 CN1522822A 2004-08-25 青田欣也; 江角昌邦; 石丸靖夫; 冈村久宣; 舟生征夫; 佐藤章弘
本文披露了一种摩擦搅动焊接技术,它避免了在连接区内出现延伸到连接表面下方的凹印。在待连接框架构件的端部设有伸向转动体的加厚部分。待连接的相邻件的两个邻接加厚部分可形成梯形。转动体具有一个小直径末端和一个大直径段。将转动体插入加厚部分。在先插入小直径末端至大直径段与加厚部分搭接但不延伸到连接件的非加厚部分上表面下方的状态下,旋转转动体并使之沿连接区移动。即使在两个加厚部分之间存在间隙,也可以实现理想的连接。在连接后,加厚部分的残余部分可经过机加工而形成光滑表面。
49 结构体的制作方法和结构体 CN99805143.8 1999-06-15 CN1106904C 2003-04-30 江角昌邦; 佐藤章弘; 福寄一成
发明的目的在于在通过摩擦搅拌连接方式连接在面板的一个表面上具有筋条的车体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车的装饰性能降低制作成本。具体地说,将在面板101的一侧上具有多个筋条105的多挤压型材100以没有筋条105的表面朝下地放置在操作台40上,并使型材100,100的端部彼此对接,接着,从上方由转动体20对型材100的端部彼此进行摩擦搅拌连接,然后,对没有筋条105的那一侧进行细磨加工,制作成车体外表面。实质上,这种车体不需要对连接缝进行切削加工,可以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车体的装饰效果。
50 摩擦搅动焊接方法 CN98107776.5 1998-04-28 CN1090071C 2002-09-04 青田欣也; 江角昌邦; 石丸靖夫; 冈村久宣; 舟生征夫; 佐藤章弘
本文披露了一种摩擦搅动焊接技术,它避免了在连接区内出现延伸到连接表面下方的凹印。在待连接框架构件的端部设有伸向转动体的加厚部分。待连接的相邻件的两个邻接加厚部分可形成梯形。转动体具有一个小直径末端和一个大直径段。将转动体插入加厚部分。在先插入小直径末端至大直径段与加厚部分搭接但不延伸到连接件的非加厚部分上表面下方的状态下,旋转转动体并使之沿连接区移动。即使在两个加厚部分之间存在间隙,也可以实现理想的连接。在连接后,加厚部分的残余部分可经过机加工而形成光滑表面。
51 摩擦搅动焊接方法、其中所用的框架构件和由此制成的产品 CN01110927.0 1998-04-28 CN1313162A 2001-09-19 青田欣也; 江角昌邦; 石丸靖夫; 冈村久宣; 舟生征夫; 佐藤章弘
本文披露了一种摩擦搅动焊接技术,它避免了在连接区内出现延伸到连接表面下方的凹印。在待连接框架构件的端部设有伸向转动体的加厚部分。待连接的相邻件的两个邻接加厚部分可形成梯形。转动体具有一个小直径末端和一个大直径段。将转动体插入加厚部分。在先插入小直径末端至大直径段与加厚部分搭接但不延伸到连接件的非加厚部分上表面下方的状态下,旋转转动体并使之沿连接区移动。即使在两个加厚部分之间存在间隙,也可以实现理想的连接。在连接后,加厚部分的残余部分可经过机加工而形成光滑表面。
52 一种球的制造方法 CN99123886.9 1999-11-16 CN1253868A 2000-05-24 吴乐瑞
发明涉及一种球的制造方法,包括:a.以锻造成型方式制成两相称的半球阀,半球阀的中心是圆形穿孔,半球阀的周缘是环形凹槽;b.将两相对称的半球阀对向靠拢,两圆形穿孔对接成圆形直流通道,采用摩擦熔接法将两半球阀熔接成一体,而形成空心圆形球阀,熔接面处形成凸条;c.用直径与球阀直流通道直径相当的冲杆冲离直流通道内的熔接面凸条,使直流通道表面平滑,再加工球阀的外表面。重量轻、制造快和使流顺畅。
53 具有可旋转且可逆地将其驱动至及离开坯料的驱动装置的去毛刺设备 CN201380052859.0 2013-09-27 CN104968468B 2017-07-11 保罗·梅内伊
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去除坯料(20)上的毛刺(22)的设备(25、25’),该设备(25、25’)包括支承元件(26、26’)、至少两个臂(28、30、28’、30’)、去毛刺装置(24、34、24’、34’)和驱动装置(35),其中,至少两个臂(28、30、28’、30’)从支承元件延伸;去毛刺装置(24、34、24’、34’)能够被坯料(20)的毛刺(22)驱动旋转,去毛刺装置(24、34、24’、34’)由臂(28、30、28’、30’)支承;驱动装置(35)用于在备用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以可旋转且可逆的方式驱动设备(25、25’),在备用位置中,设备(25、25’)与待去毛刺的坯料(20)间隔开,在工作位置中,去毛刺装置(24、34、24’、34’)靠近待去毛刺的坯料(20)并能够接触毛刺(22)。
54 一种旋振筛防尘盖进料口焊缝磨削工装 CN201611172591.6 2016-12-17 CN106625171A 2017-05-10 苏圣竣; 秦英; 苏子超; 孟保亮
发明公开了一种旋振筛防尘盖进料口焊缝磨削工装,工作台面上设有相互固定连接的电机和减速机,减速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主动皮带轮,电机的一侧设有两组平行设置的转轴支座,该转轴支座内固定有转轴,转轴的一端设有与主动皮带轮相对的从动皮带轮,主动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转轴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法兰固定有防尘盖固定板,该防尘盖固定板的外侧邻近防尘盖固定板边缘的位置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组弹簧座,弹簧座上设有弹簧,弹簧的末端设有用于钩住防尘盖边缘的挂钩,防尘盖固定板的外侧中部设有与防尘盖进料口相配的定位。本发明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人磨削效率,保证旋振筛防尘盖进料口焊缝磨削光滑一致。
55 复合加工方法及复合加工装置 CN201380006163.4 2013-02-18 CN104093523B 2017-05-03 山口义博; 北村和之; 近藤圭太
使用简单且低价的复合加工装置进行热切割和机械加工。该方法是通过热切割和机械加工从原板切出切割部件的方法,包括孔切割工序、最终完成工序及外周切割工序。孔切割工序相比最终完成尺寸保留切削余量地通过热切割在原板上形成孔。最终完成工序将切削工具插入通过孔切割工序形成的孔,并沿着孔的内周面旋转切削工具而切削热切割端面,由此将孔加工到最终完成尺寸。外周切割工序通过热切割切割切割部件的外周,从而从原板切出切割部件。
56 一种直缝焊管内毛刺刮除设备 CN201611207246.1 2016-12-23 CN106475727A 2017-03-08 方兴军; 尹承国; 何滨; 周兵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直缝焊管内毛刺的刮除设备,包括机架、链条,机架为条形机架,链条为双排滚子传动链条,该双排滚子传动链条套装在条形机架前后两端设置的主动轮和从动轮上,还包括直缝焊管内毛刺刮除装置,安装在条形机架上的直缝焊管内毛刺刮除装置的牵拉装置,还包括将直缝焊管内毛刺刮除装置推入直缝焊管的推动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条形机架后端端部的直缝焊管输送和夹紧装置。本发明实现了直缝焊管内毛刺的自动清除,提高了直缝焊管内毛刺刮除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防止了内毛刺刮除刮刀的损坏,延长了内毛刺刮除刮刀的使用时间。
57 汽车排气管焊接工艺 CN201610787756.4 2016-08-31 CN106238872A 2016-12-21 刘华
发明涉及汽车排气管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汽车排气管焊接工艺。汽车排气管焊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焊接前准备①看明图纸和技术要求、核对来料无误后方可加工;准备好工具、防护用具、检查电焊机接地是否良好;②检查工件表面是否潮湿,如果工件表面潮湿需等干燥后再进行焊接;③用丙、旋转锉去除排气管端面和边缘待焊接部位的油污、屑、化膜,露出金属光泽(;2)临时点焊、(3)焊接、(4)焊后处理。本发明的汽车排气管焊接工艺,焊接方式简单,材料选用准确规范,能保证汽车排气管的焊接质量,有利于汽车排气管的快速安全焊接。加工的产品,其精度及美观度可得到显著提升。
58 摩擦焊机的除飞边装置 CN201610549053.8 2016-07-13 CN106002078A 2016-10-12 郑银良
发明涉及一种摩擦焊机的除飞边装置,一种摩擦焊机的除飞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气储罐(1)、燃烧器(3)和叶(7),氧气储罐(1)通过进气管道(2)与燃烧器(3)连接,所述燃烧器(3)的出焰口与氧气风刀(4)的进焰口相连,风叶(7)通过管路与氧气风刀装置(4)的进气口相连,所述氧气风刀装置(4)为一个火焰喷射装置,该所述氧气风刀装置(4)的外部呈环形,氧气风刀外侧开设有一圈喷嘴(5)。本发明摩擦焊机的除飞边装置通过设置氧气风刀装置,利用风刀切向飞边根部,把飞边金属通过风刀刃烧化后被吹掉,使飞边脱离母材,实现对飞边的无切割,这样便可以焊接过程中去除飞边,方便快捷,提高了生产效率。
59 I型油环用线材及其制造方法 CN200880019809.1 2008-06-11 CN102317659B 2016-10-12 落合正典; 佐佐木淳; 佐藤智之
发明涉及一种I型油环用线材,其具有左右轨道部和连结该轨道部的腹板部,在该腹板部上具有作为熔融贯通孔的油孔,线材的横截面轮廓的外切圆直径为10mm以下。在所述熔融贯通孔的出口侧形成有围绕熔融贯通孔出口的再熔融部,所述再熔融部在沿着贯通孔中心的横截面上超过形成在所述熔融贯通孔上的熔融部,距所述熔融贯通孔的外周形成200μm以下,并且在所述熔融贯通孔的深度方向上形成100μm以下。
60 具有可旋转且可逆地将其驱动至及离开坯料的驱动装置的去毛刺设备 CN201380052859.0 2013-09-27 CN104968468A 2015-10-07 保罗·梅内伊
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去除坯料(20)上的毛刺(22)的设备(25、25’),该设备(25、25’)包括支承元件(26、26’)、至少两个臂(28、30、28’、30’)、去毛刺装置(24、34、24’、34’)和驱动装置(35),其中,至少两个臂(28、30、28’、30’)从支承元件延伸;去毛刺装置(24、34、24’、34’)能够被坯料(20)的毛刺(22)驱动旋转,去毛刺装置(24、34、24’、34’)由臂(28、30、28’、30’)支承;驱动装置(35)用于在备用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以可旋转且可逆的方式驱动设备(25、25’),在备用位置中,设备(25、25’)与待去毛刺的坯料(20)间隔开,在工作位置中,去毛刺装置(24、34、24’、34’)靠近待去毛刺的坯料(20)并能够接触毛刺(22)。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