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01 电插头焊接机的转盘式单线料上料装置 CN201510108142.4 2015-03-12 CN104701705A 2015-06-10 鲍常莲
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插头焊接机的转盘式单线料上料装置,料盒插模转柱的圆柱面上设有多个成环形均匀分布的料盒插模,料盒插模转柱的圆柱面靠近两个端部的位置分别设有环形齿轮支撑圆环,料盒插模转柱的两端分别连接着一个转柱支撑器,转柱支撑器均固定于线料机架,环形齿轮下部啮合着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支撑圆环的下部边沿相切着两个支撑圆盘,安装有驱动齿轮的齿轮轴一端连接有换料盒伺服电机联轴器,换料盒伺服电机联轴器安装于换料盒伺服电机的电机轴,换料盒伺服电机通过换料盒伺服电机法兰板安装于线料机架,单线料推料机构固定于线料机架。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快速的将第一焊线分离并快速输送到指定位置。
102 加热器 CN201410771813.0 2014-12-15 CN104577645A 2015-04-29 杨洪; 杨富智
发明公布了烫加热器,包括筒体以及安装在筒体内部的电机,在筒体的中部开有底部开放的活动腔体,固定头置于活动腔体内,转轴的另一端安装有与锥齿轮A配合的锥齿轮B;还包括固定安装在筒体两端的支撑杆以及转动设置在支撑杆上的多个滚轮,在多个滚轮中的任意一个的外圆周上设置有校正线,且两个滚轮组中的校正线同处一条直线上。人工推动筒体沿所选切割的沟槽运动,筒体两端的两个校正线为浸透过染料的线,且缠绕在多个滚轮中一个的外圆周面上,当筒体切割直线沟槽时,根据两个校正线所描画出来的轨迹对比是否重合,若是不重合则操作人员及时调整筒体的位置,保证剔出的沟槽符合布线线管的需求,提高剔槽效率。
103 端子、端子的制造方法及电线的终端连接结构体 CN201380002923.4 2013-07-29 CN103765680B 2015-04-29 橘昭赖; 水户濑贤悟; 八木三郎
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子,该端子减少压接时的加工裂缝及压接后的回弹,并降低金属的化和异种金属间的腐蚀。其目的还在于,提供该端子的制造方法。其目的还在于,提供通过链接该端子和电线而得到的电线的终端连接结构体。所述端子是具有与电线压接连接的筒状压接部的压接端子,所述筒状压接部由金属构件构成,并具有非焊接部和通过焊接而形成的焊接部,构成所述非焊接部的所述金属构件的金属基材由正常部和退火部构成。另外,提供该端子的制造方法。还提供通过连接该端子和电线而得到的电线的终端连接结构体。
104 同轴电缆的端部与端子之间的接合结构和接合方法 CN201380032725.2 2013-06-20 CN104428953A 2015-03-18 加藤元; 远峰和洋; 渡边嘉彦; 杉山善崇; 宫岛贵晃
提供了一种接线结构,用于使端子(9)与包括同轴电缆(1)的外导体(4)的端部(8)接合,在同轴电缆(1)中,外导体(4)一体且同轴地形成。该外导体(4)包括经由插置的绝缘内皮(3)而围绕内导体(2)布置的多个外芯线(7)。通过在与电缆(1)的纵向交叉的方向上弯曲多个这些外芯线(7)而形成接合端(10)。通过使接合端(10)与端子(9)的导体连接部(12)接合而形成接合部(15),该端子(9)布置在与电缆(1)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
105 电连接结构部的形成方法、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电连接结构部和具备其的电动机及具备该电动机的电设备、带端子的铝电线和具备其的电动机及具备该电动机的电设备 CN201380029244.6 2013-05-31 CN104380543A 2015-02-25 近藤宪司; 长谷川武彦; 刘裕午; 渡边彰彦; 黑住诚治
发明的电连接结构部的形成方法是用合金覆盖第一导体部与第二导体部之间的连接部来形成电连接结构部。第一导体部含有。第二导体部的表面被含有镍的成分覆盖。合金体含有和镍。具备将第一导体部与第二导体部连接而形成连接部的步骤(S20)。具备熔融合金体的步骤(S30)。具备在熔融了的合金体中至少浸渍连接部的步骤(S40)。
106 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和电线连接结构体 CN201480001486.9 2014-01-08 CN104364980A 2015-02-18 橘昭赖; 水户濑贤悟; 须斋京太; 馆山孝雄; 川村幸大; 外池翔; 小泽正和; 山田拓郎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和电线连接结构体,该电线连接结构体可降低压接端子的种类且能够容易地确保电线保持。对于导体截面积为0.72mm2~1.37mm2的电线(13),准备具有内径2.0mm的管状部(25)的端子(11),将电线(13)插入管状部(25)的电线插入口(31),对管状部(25)和电线(13)的芯线部(14)进行压缩而压接接合起来。另外,对于导体截面积为1.22mm2~2.65mm2的电线(13),准备具有内径3.0mm的管状部(25)的端子(11),将电线(13)插入管状部(25)的电线插入口(31),对管状部(25)和电线(13)的芯线部(14)进行压缩而压接接合起来。
107 带有电气联接元件的玻璃片 CN201380029741.6 2013-05-16 CN104335422A 2015-02-04 K.施马尔布赫; B.罗伊尔; L.莱斯迈斯特; M.拉泰扎克
发明涉及一种带有至少一个电气联接元件的玻璃片,其包括:基质(1)、在基质(1)的区域上的能导电的结构(2)、构造为按钮且包含至少一个含铬的联接元件(3)和焊料(4)的层,其将联接元件(3)与能导电的结构(2)的子区域电气连接。
108 耐用焊接连接 CN201410158642.4 2014-03-14 CN104051870A 2014-09-17 I·斯托尔; 小J·W·科韦斯; G·亚塞拉; R·K·巴塔查里亚
发明公开了一种焊接的电连接件,包括焊接至电导体的电导体。铜电导体和铝电导体形成对接接头。套环位于对接接头上,并附接至铜电导体和铝电导体。套环不直接附接至铜电导体和铝电导体的被焊接部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焊瘤位于对接接头和套环之间。
109 制造插入型连接器的方法 CN201280060471.0 2012-12-03 CN103975489A 2014-08-06 马丁·泽豪瑟
发明涉及一种制造插入型连接器(10)的方法,所述插入型连接器(10)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电气绝缘的导体触片(1,2),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导体触片(1,2)以所述导体触片(1,2)通过金属板的连接部(4)连接在一起的方式切割自金属板,所述导体触片(1,2)部分地嵌入电气绝缘材料中,以形成电气绝缘壳体(6),电气绝缘壳体(6)将所述导体触片相对于彼此固定,随后将所述连接部(4)分离。
110 一种双脚点焊触头 CN201310610063.4 2013-11-27 CN103817454A 2014-05-28 不公告发明人
发明涉及一种双脚点焊触头。现有点焊机电极不能完成漆包线的点熔焊,而且焊接质量难以控制。本双脚点焊触头包括两个圆柱形电极,两个圆柱形电极块末端连接为一体,形成焊头,其余部位绝缘,所述焊头端面设有边缘设有圆弧过渡带,并于圆弧过渡带上包套有集热套,该集热套为一平面圆弧形铜箔套,该所述绝缘夹缝下端终止于一通孔,该通孔与焊头下端面的间距在5~10mm之间,所述通孔为等边三形通孔。本发明一种双脚点焊触头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不会发生电极的粘连现象,可保护漆包线在焊接时不被压断的优点,适用于各种点焊机,尤其适合焊接铜包铝漆包线。
111 端子、端子的制造方法及电线的终端连接结构体 CN201380002923.4 2013-07-29 CN103765680A 2014-04-30 橘昭赖; 水户濑贤悟; 八木三郎
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子,该端子减少压接时的加工裂缝及压接后的回弹,并降低金属的化和异种金属间的腐蚀。其目的还在于,提供该端子的制造方法。其目的还在于,提供通过链接该端子和电线而得到的电线的终端连接结构体。所述端子是具有与电线压接连接的筒状压接部的压接端子,所述筒状压接部由金属构件构成,并具有非焊接部和通过焊接而形成的焊接部,构成所述非焊接部的所述金属构件的金属基材由正常部和退火部构成。另外,提供该端子的制造方法。还提供通过连接该端子和电线而得到的电线的终端连接结构体。
112 用于制造电触点支撑件的方法 CN201280039345.7 2012-08-13 CN103765539A 2014-04-30 R·法斯特
发明涉及用于制造电触点支撑件(1)、特别是开关桥(2)的方法。基本轮廓(3)在基本材料(4)中制造。随后,将触点材料(5)施加在触点接受区域(6)上,将触点材料(5)成形为触点(7)。随后,从基本材料(4)移除触点支撑件(1)。
113 线缆夹 CN200880013066.7 2008-02-22 CN101715620B 2013-09-04 N·范斯蒂普特; P·普尔特; T·卡尔斯马克
发明涉及用于线缆连接器的线缆夹,该线缆夹设置成接收并俘获至少一条线缆的一部分,所述线缆沿着该延伸方向从连接器延伸。线缆夹包括第一部段和多个第二部段,第二部段可移动地附连到第一部段或可被附连到第一部段;第一部段包括在延伸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通孔,其中该通孔构造成接收穿过通孔的至少一条线缆的第一部分,而第二部段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成在它们之间俘获穿过通孔并从其延伸的该至少一条线缆的第二部分。
114 电连接器 CN200880013014.X 2008-02-22 CN101663801B 2013-08-07 R·T·德布利克; G·德勒施贝克; T·古森斯; P·普尔特
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后侧和适配侧并且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接触件接收空间和至少一个非接触件接收空间的壳体,这些空间沿着从适配侧朝向后侧的方向延伸。非接触件接收空间被设置成用于接收适配连接器的壳体的一部分并且具有与从适配侧朝向后侧的方向大致垂直的大体修圆横截面形状。
115 圆筒面旋转焊接设备及使用方法 CN201180054891.3 2011-07-30 CN103221196A 2013-07-24 K·范斯韦林根
一种将同轴线缆的预备端部旋转焊接到同轴连接器的旋转焊接设备,包括尺寸被设计成夹持同轴线缆的线缆夹具,以及尺寸被设计成包封同轴连接器的侧表面并与之旋转地互的驱动夹头。驱动夹头的尺寸被设计成与旋转焊机的互锁部分旋转地互锁。旋转焊机的尺寸被设计成将同轴连接器与同轴线缆轴向对准,用于在驱动夹头与旋转焊机旋转地互锁之后进行旋转焊接。
116 具有电线的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CN201180035243.3 2011-07-07 CN103004026A 2013-03-27 宫本贤次
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电线的端子配件,该具有电线的端子配件防止电流集中,并且当大电流从其穿过时,防止热量的产生。具有电线的该端子配件(10)设有底部(22)、壁部(23)、连接舌片(27A、27B),以及辅助壁部(26)。壁部(23)从底部(22)的一个端部(22A)整体地升高,并且与底部(22)的另一个端部(22B)连续。连接舌片(27A、27B)分别从底部(22)的一个端部(22C)和壁部(23)的一个端部(25A)延伸,并且与配对侧的端子配件(40)接触且连接。辅助壁部(26)与在与一个端部(25A)相对的一侧上的端部(25B)连续,连接舌片(27A、27B)从壁部(23)的一个端部(25A)延伸,并且朝向底部(22)垂下。本发明具有的特征在于:辅助壁部(26),与电线(11)的端子(11A)一起,被联接至底部(22)。
117 用于电连接器接触 CN200880013076.0 2008-02-22 CN101669259B 2012-03-21 R·T·德布利克; P·普尔特
发明涉及接触件,其包括用于配合到两个或多个接触件上的适配端部以及导电部段。该导电部段包括压接端部和杆部段,所述压接端部适于接收电导体并压接于其上,所述杆部段在压接端部与适配端部之间延伸并包括两个腿部。
118 低串扰和阻抗受控的电连接器 CN200410007330.X 1996-06-11 CN1314170C 2007-05-02 理查德·A·埃尔克; 戴维·F·福斯曼
在具有侧面与接地面相接的多个信号触头的条线排列的电连接器中,改善包括:信号触头具有由侧面和边缘限定的细长截面,所述侧面在接地面之间横向延伸。用于减小串扰并控制阻抗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接地面以及多个触头。每个触头具有细长截面和用于啮合配合连接器的触头的配合部分。所述细长截面至少在所述配合部分中横向延伸至接地面。所述触头保持基本上沿所述触头长度至接地面的通常统一度。
119 同轴线缆焊接方法和设备 CN200580010117.7 2005-03-31 CN1938913A 2007-03-28 冈野一也
在进行焊接时,防止焊料流入到同轴线缆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焊接较细同轴线缆的方法,其包括:将同轴线缆屏蔽件放置在接地杆上的步骤;将焊料供应到接地杆或屏蔽件上的步骤;将冷却部件布置成靠近接地杆的步骤;以及将接地杆和同轴线缆焊接在一起的步骤。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被设置成冷却位于冷却部件附近的区域,且防止焊料流入除焊接部分之外的其他区域。
120 一种导电接头的制造方法 CN01806900.2 2001-03-21 CN1423848A 2003-06-11 维克·博尔维
一种制造与由和铜合金组成的导电轨有关的导电接头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在要连接的导电轨元件之间施加焊接/铜焊剂,随后至少加热连接区,以产生一个接头。根据本方法,所用的焊接/铜焊剂是分层的焊接/铜焊剂金属薄片(3),它包括表面层(4,6),以及它们之间的中间层(5),并且对连接区进行热处理,以便产生一个扩散接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