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01 用于制冷系统的温度控制逻辑 CN201280037530.2 2012-07-25 CN103717981A 2014-04-09 J.孙; H-J.赫夫; A.夏皮诺; G.B.霍夫斯达尔; M.甘; W.李
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其具有第一级(20a)和第二级(20b);电动机(22),其驱动所述压缩机;排热换热器,其具有扇(44),所述风扇(44)吸汲所述排热换热器上方的环境流体,所述排热换热器包括中间冷却器(43)和气体冷却器,所述中间冷却器耦接至所述第一级的出口以及所述气体冷却器(41)耦接至所述第二级的出口;闪蒸罐(70),其耦接至所述气体冷却器的出口;初级膨胀装置(55),其耦接至所述闪蒸罐的出口;吸热换热器(50),其耦接至所述初级膨胀装置的出口,所述吸热换热器的出口耦接至所述第一级的吸气口;以及控制器(100),其用于实施下拉模式、控制模式和分级逻辑模式。
102 系统及操作方法 CN200880131928.6 2008-11-11 CN102216700B 2014-04-02 J.李; S.丁; H.李
一种能够在冷却模式、加热模式和除霜模式下操作的系统,所述热泵系统包括:位于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压缩机(20)、换向(30)、第一换热器(40)和第二换热器(50),以及位于所述制冷剂回路内介于所述第一换热器(4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50)之间的主膨胀设备(45);所述换向阀(30)能够定位于第一位置以便所述热泵系统在冷却模式或除霜模式下的操作,并能够定位于第二位置以便所述热泵系统在加热模式下的操作;制冷剂旁通回路从第一位置处的制冷剂回路到在第二位置处位于所述制冷剂回路内的贮液器(70)建立制冷剂流动路径,所述第一位置相对所述除霜模式下的制冷剂流在所述主膨胀设备(45)上游并且在所述第一换热器(40)下游,所述第二位置相对所述除霜模式下的制冷剂流在所述主膨胀设备(45)下游。
103 用于的闪蒸罐设计和控制 CN201110130853.3 2007-03-20 CN102269489B 2014-03-26 亨格·M·范; 让-吕克·M·卡伊拉特; 罗纳德·L·万·胡斯
一种用于能够在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下运行的的闪蒸罐,该闪蒸罐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位于顶部和底部之间的中部,所述顶部、底部和中部共同限定出外壳的内部容积。第一口与内部容积流体连通,该第一口在加热模式下用作入口并且在冷却模式下用作出口。第二口与内部容积流体连通,该第二口在冷却模式下用作入口并且在加热模式下用作出口。流动控制装置和止回流体连接,以控制该罐在加热模式下用作闪蒸罐并在冷却模式下用作接收器。
104 制冷装置的室外机 CN201280030911.8 2012-06-28 CN103635752A 2014-03-12 冈本哲也; 古庄和宏; 杨国忠; 岩田育弘; 藤野宏和; 吉冈俊
在室外机组(3)中,第一到第三中间热交换器(41、42、43)和室外热交换器(44)以沿着室外机壳(121)的吸入口(123)直立起来的状态设置,并且室外热交换器(44)布置在比第一到第三中间热交换器(41、42、43)靠上方的位置上。
105 制冷循环 CN201280028319.4 2012-05-29 CN103597296A 2014-02-19 泷泽亮; 谷口雅巳
在其中压缩比与冷却操作模式相比变高的加热操作模式下,第一压缩机(11)和第二压缩机(12)串联连接以构成经济型制冷循环,从而通过减小每个压缩机(11,12)的压缩比提高循环效率。而且,在冷却操作模式下,第一压缩机(11)和第二压缩机(12)并联连接以构成常用制冷循环,从而通过完全利用两个压缩机(11,12)的制冷剂排放能提高循环效率。
106 换热器以及具有该换热器的冷冻循环装置 CN201180070664.X 2011-05-06 CN103502762A 2014-01-08 吉村寿守务; 中宗浩昭; 酒井瑞朗; 池田宗史; 森本裕之; 鸠村杰; 内野进一
发明提供能紧凑地构成并且容易制造的换热器以及具有该换热器的冷冻循环装置。在主体(10)的制冷剂流通方向的两端中的一端,沿各第1制冷剂流路(1a)的排列方向形成有与全部的第1制冷剂流路(1a)相连通的第1入口连通孔(3a),在另一端上沿各第1制冷剂流路(1a)的排列方向形成有与全部的第1制冷剂流路(1a)相连通的第1出口连通孔(4a)。
107 冷冻装置 CN200980116547.5 2009-04-28 CN102016449B 2013-12-25 藤本修二; 吉见敦史; 山口贵弘; 稻塚徹; 古庄和宏; 内田光阳; 片冈秀彦
一种能提高压缩效率并能提高供热用的水的加热效率的冷冻装置。该冷冻装置是对水回路(910)的水进行处理的供热水装置(1),所述水回路(910)包括:将从外部供给来的水引导至水分岔点(W)的进水配管(901);从水分岔点(W)延伸出的热源水配管(902、903)及中间水配管(904、905);以及从热源水配管(902、903)与中间水配管(904、905)合流的合流点(Z)延伸到外部的出水配管(906),中间冷却器(7)使通过从低级侧朝向高级侧的中间制冷剂管(22)的制冷剂与在中间水配管(904、905)中流动的水彼此进行热交换。热源侧热交换器(4)使通过连接高级侧的压缩元件(2d)的喷出侧与膨胀机构(5)的连接配管(72)的制冷剂不与在进水配管(901)中流动的水彼此进行热交换,而与在热源水配管(902、903)中流动的水进行热交换。
108 卡车拖车制冷系统 CN200980153193.1 2009-12-14 CN102272541B 2013-11-06 N.S.奥瓦德; M.斯托克布里奇
电动拖车制冷系统的制冷单元包括经济型涡旋压缩机经济器回路,经济器回路可选择性地通过操作将制冷蒸汽注入到涡旋压缩机的中间级内。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产生交流电流来向涡旋压缩机和该系统的其它电构件供电。在制冷系统以高容量需求操作期间,控制器将在自该发电机有充分电可用的情况下使该制冷系统以经济型模式操作且在无充分电力可用的情况下使该制冷系统以非经济型模式操作,从而使该制冷系统以经济型模式持续操作。
109 制冷循环中用于冷式散热的钎焊板换热器 CN201280008177.5 2012-01-31 CN103370592A 2013-10-23 M.F.塔拉斯; M.J.佩尔科维奇; M.沃尔德塞马亚特
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式散热换热器,且所述水冷式散热换热器包括壳体,其具有第一和第二相对端板和在所述端板之间延伸以形成外壳侧壁,至少所述第一端板包括分别用于第一和第二流体的第一和第二进口/出口对;多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板之间的外壳内以限定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进口/出口对流体连通的第一流体通路和设置为与所述第二进口/出口对流体连通的第二流体通路;和多个钎焊形成物,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板、所述多块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中的相邻板之间以隔离所述第一流体通路与所述第二流体通路。
110 热源装置 CN201180031522.2 2011-10-27 CN103348195A 2013-10-09 和岛一喜; 上田宪治; 仁田雅晴
热源装置具有:计测蒸发器(26)中的冷的入口侧压与出口侧压力的压差的压差传感器(41)、控制装置(30),控制装置(30)包括:冷水流量运算部(52),其具有蒸发器(26)的损失系数,基于该损失系数与从所述压差传感器(41)输出的压差来计算蒸发器(26)中的冷水流量;控制指令运算部(55),其采用预先设定的标准载热体流量来生成控制指令;控制指令校正部(56),其基于由冷水流量运算部(52)计算得出的冷水流量与预先设定的标准冷水流量之间的差分,来校正由控制指令运算部(55)生成的控制指令。
111 空气调节装置 CN201180065821.8 2011-01-31 CN103328909A 2013-09-25 竹中直史; 若本慎一; 山下浩司; 森本裕之; 石村亮宗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100、200、300),作为热源用制冷剂采用R32、含有R32及HFO1234yf且R32的质量比为40%以上的混合制冷剂或者含有R32及HFO1234ze且R32的质量比为15%以上的混合制冷剂,该空气调节装置具有压缩机(1)、第1流路切换(2)、热源侧换热器(3)、第1流量控制装置(9c~9e)及多个利用侧换热器(C~E),它们之间利用制冷剂配管连接而构成制冷循环,该压缩机(1)为在密闭容器内具有压缩室且在该压缩室形成有使密闭容器内外连通的开口部的低压壳体构造,该空气调节装置能够进行在利用侧换热器(C~E)侧仅进行制热的制热运转、在利用侧换热器(C~E)侧仅进行制冷的制冷运转及在利用侧换热器(C~E)侧混合进行制热和制冷的制冷制热混合运转,其中,该空气调节装置具有:注入配管(23),其用于将构成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与开口部连接起来;第2流量控制装置(24),其设于注入配管(23),用于控制向压缩室供给的制冷剂的注入量,在该空气调节装置内,使在制冷循环内循环的制冷剂经由注入配管(23)及开口部供给到压缩室内而注入压缩机(1)。
112 压缩机达控制 CN200780053743.3 2007-05-15 CN101688714B 2013-09-11 A·利夫森; M·F·塔拉斯
一种压缩机,其当检测到某些运行条件时可敏感地保护性停机,其包括控制特征,其中当压缩机经过一段时间重新启动时,可以使得压缩机运行在卸载模式,从而不太可能再发生停机。
113 制冷系统和用于操作制冷系统的方法 CN201180064994.8 2011-01-14 CN103282729A 2013-09-04 H-J.胡夫; T.西内尔
制冷系统(2)包括:冷凝器/气体冷却器(4)、中间膨胀装置(6)和制冷剂收集容器(8);正常制冷支路(10),其将制冷剂收集容器(8)连接到冷凝器/气体冷却器(4),所述正常制冷支路(12)包括第一膨胀装置(12)、第一蒸发器(14)和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6);冷冻支路(18),其将制冷剂收集容器(8)连接到冷凝器/气体冷却器(4),所述冷冻支路(18)包括第二膨胀装置(20)、第二蒸发器(22)以及所述冷冻支路(18)的第一压缩机单元(24)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6),冷冻支路(18)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4,26)串联连接。提供闪蒸气管线(28),其将制冷剂收集容器(8)的气体空间连接到将所述冷冻支路(18)的第一压缩机单元(24)连接到第二压缩机单元(26)的管线。还提供用于连接所述元件并且用于使制冷剂循环通过所述元件的制冷剂管道。
114 CN201010134499.7 2010-03-16 CN102072590B 2013-06-12 陈深元; 张龙熙; 金范锡; 柳秉振
发明提供一种,其包括:冷冻循环单元,其具有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使在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冷凝的第一热交换器、使在第一热交换器冷凝的制冷剂膨胀的膨胀机构以及使在上述膨胀机构膨胀的制冷剂蒸发的第二热交换器;和增压,其与上述冷冻循环单元连接,在从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流动到膨胀机构的制冷剂中分离出气态制冷剂并进行压缩后,使其向上述压缩机和第一热交换器之间流动,或将在第二热交换器蒸发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后向压缩机与第一热交换器之间流动。由此,具有可方便提高制热能,并根据只利用冷冻循环单元的压缩机很难应对的多种负荷条件发挥最佳性能的优点。
115 具有中冷器的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 CN201180021559.7 2011-03-25 CN103124885A 2013-05-29 H-J.胡夫; 李健雨; L.Y.柳; S.杜赖萨米; Z.阿斯普罗夫斯基; K.拉门多拉; A.利夫森
一种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包括:压缩装置,所述压缩装置具有至少第一压缩级和第二压缩级;制冷剂排热热交换器,所述制冷剂排热热交换器相对于所述第二压缩级的制冷剂流被设置在下游;以及制冷剂中冷器,所述制冷剂中冷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缩级和第二压缩级中间。所述制冷剂中冷器相对于次级流体流设置在所述制冷剂排热热交换器的下游。第二制冷剂排热热交换器能够相对于前述制冷剂排热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被设置在下游,并且第二制冷剂中冷器能够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缩级和第二压缩级中间并且相对于前述制冷剂中冷器的制冷剂流设置在下游。
116 用于冷却容器的制冷系统 CN201180033734.4 2011-05-28 CN103038146A 2013-04-10 沃尔夫冈·桑德克特尔; 迪特尔·莫斯曼
发明涉及一种制冷系统,用于冷却一可移动的制冷空间的内部,例如,一制冷容器,包括两个调速压缩机,通过每个压缩机的可控的旁路和位于每个压缩机的吸入侧和压侧之间的可控的装置,所述调速压缩机可以单级并行运行或在在两级中相继运行。该控制阀装置从一具有运算单元的控制器出接收信号,提供可有效温度环境温度作为目标值或测量值。通过该容器制冷系统的必要的构造获得最有能效运行模式和压缩机旋转速度。
117 用于节能型制冷剂循环性能提升的热电冷却器 CN200780053448.8 2007-06-19 CN101688706B 2013-04-10 M·F·塔拉斯; A·利夫森
一种制冷剂系统结合了节能器回路以及热电冷却器以提供对传统节能型制冷剂系统的性能提升。热电冷却器或直接在主制冷剂回路中冷却制冷剂,或在节能型回路中冷却制冷剂,或二者兼有。
118 制冷装置 CN200980137122.2 2009-09-08 CN102159906B 2013-03-27 外岛隆造; 芝本祥孝
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装置。该制冷装置进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为能够调节多个压缩机构(20、30)用一根驱动轴(53)机械相连结而构成的压缩机(1)的容积比,压缩机构(20、30)具备四个气缸室(C1、C2、C3、C4),而且还设置有变更低级侧压缩机构的吸入容积和高级侧压缩机构的吸入容积之比率的切换(7a、7b)。
119 冷冻循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0880129793.X 2008-11-11 CN102066851B 2013-03-27 若本慎一; 亩崎史武; 仓持威; 饭岛等
在可燃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冷冻循环装置(100)中,备有旁通配管(5),以在从冷凝器(2)到流量控制(3)的循环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绕过流量控制阀(3)和蒸发器(4)的方式连接;旁通流量控制阀(6),控制流经旁通配管(5)的制冷剂流量;热交换器(7),使从旁通控制阀(6)流出并流经旁通配管(5)的制冷剂与从冷凝器(2)流出并流经循环配管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和过冷却度传感器(T73),检测流量控制阀(3)入口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控制流量控制阀(3)或旁通流量控制阀(6)的至少一方,以使流量控制阀(3)入口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为规定值以上。
120 冷冻空调装置 CN201080067484.1 2010-06-18 CN102947653A 2013-02-27 久保田刚; 高下博文; 东幸志
发明提供的冷冻空调装置,能够同时处理制冷负荷、制热负荷等空调负荷以及冷藏/冷冻负荷,可终年供给稳定的热源。冷冻空调装置(100)可将蓄积在一次侧制冷剂中的热能或冷能经由室内热交换器(118)作为空调负荷加以利用;并且,可将蓄积在一次侧制冷剂中的冷能经由第一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131)传递到在冷藏/冷冻用冷冻循环(2)中循环的二次侧制冷剂,从而作为冷藏/冷冻负荷加以利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