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41 制冷装置 CN200980107036.7 2009-02-25 CN101965488B 2012-06-27 藤本修二; 吉见敦史
空调装置(1)包括:二级压缩式的压缩机构(2)、热源侧热交换器(4)、利用侧热交换器(6)、中间冷却器(7)、中间冷却器旁通管(9)、以及吸入返回管(92)。中间冷却器(7)被设置在用来使从前级侧压缩部件(2c)排出的制冷剂吸入后级侧压缩部件(2d)中的中间制冷剂管(8)中,并且具有用作从前级侧压缩部件(2c)排出然后被吸入后级侧压缩部件(2d)中的制冷剂的冷却器的功能。中间冷却器旁通管(9)与中间制冷剂管(8)连接,以旁通中间冷却器(7)。吸入返回管(92)是用来连接中间冷却器(7)和压缩机构(2)的吸入一侧的制冷剂管。
142 冷冻循环装置 CN200880000589.8 2008-06-20 CN101542218B 2012-06-27 小森晃; 药丸雄一; 田村朋一郎; 本间雅也; 林宏树
发明提供一种冷冻循环装置(50),其具有:具有压缩机(1)、散热器(2)、第一膨胀机构(5)、第二膨胀机构(6)以及蒸发器(4)的主致冷剂回路(21)、将中间压的致冷剂向压缩机(1)的喷射孔(1c)供给的喷射通路(22)、由散热器(2)加热的流通的水回路(30)。冷冻循环装置(50)具有通过使在喷射通路(22)流动的致冷剂和水回路(30)中的由散热器(2)加热之前的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将水冷却的副热交换器(3)。
143 制冷装置及制冷装置的分析装置 CN200780008968.7 2007-03-23 CN101400955B 2012-06-27 米森强; 佐佐木能成; 山口贵弘
一种制冷装置(10),具有由包括压缩机(30)、减压装置(36、39)和多个热交换器(34、37)在内的回路构成部件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20),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20)内循环来进行制冷循环。所述制冷装置(10)包括:对压缩机(30)、减压装置(36、39)和热交换器(34、37)各自的入口和出口处的制冷剂的温度和熵进行检测的制冷剂状态检测装置(51);以及使用由制冷剂状态检测装置(51)检测出的制冷剂的温度和熵来分别计算在各回路构成部件中产生的制冷剂能量变化的大小的变化量计算装置(52)。
144 装置、喷射对应压缩机及喷射对应涡旋压缩机的制造方法 CN200980160586.5 2009-07-28 CN102472528A 2012-05-23 茗ヶ原将史; 西木照彦; 高桥广康; 三坂令
发明的目的是防止压缩中途的制冷剂向喷射回路流出。压缩机具有:压缩部(1、2),形成有压缩室(20),将被吸入压缩室(20)的吸入压的吸入制冷剂压缩到排出压力;制冷剂注入部,在压缩室(20)中,向吸入制冷剂成为比吸入压高且比排出压低的中间压的中间压力部注入喷射制冷剂。制冷剂注入部具有:喷射制冷剂从喷射回路通过喷射管(41)流入的制冷剂流入室(1e);开闭室,是与制冷剂流入室(1e)和压缩室(20)的中间压力部连接的开闭阀室(1f),与制冷剂流入室(1e)相连的连接口和与中间压力部相连的连接口形成在室内的同一面内,并设置有通过制冷剂流入室(1e)侧的制冷剂和中间压力部侧的制冷剂之间的压力差对与制冷剂流入室(1e)相连的连接口进行开闭的开闭阀(30)。
145 具有容量调制系统或流体注入系统的压缩机 CN201080023038.0 2010-05-28 CN102449314A 2012-05-09 罗贝特·C·斯托弗; 马桑·阿凯; 迈克尔·M·佩列沃兹奇科夫
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其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涡旋构件以及第一和第二活塞。第一涡旋构件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一涡旋卷体。第二涡旋构件包括第二端板和第二涡旋卷体,第二涡旋卷体与第一涡旋卷体相啮合从而限定出运动的流体腔穴。第二端板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通路、第一和第二凹部、以及延伸穿过第二端板且与至少一个流体腔穴连通的第一和第二端口。第一活塞可以设置在第一凹部中并且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从而控制第一通路与第一端口之间的连通。第二活塞可以设置在第二凹部中并且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从而控制至少一个流体腔穴与第二通路之间的连通。
146 拖车用制冷装置 CN201080023207.0 2010-06-03 CN102439382A 2012-05-02 池宫完; 高冈久晃; 田中滋人
发明公开了一种拖车用制冷装置。构成制冷剂回路(21),该制冷剂回路(21)具有电动压缩机(22)、冷凝器(23)、膨胀机构(24)、蒸发器(25)、热气引入通路(123)及切换(143),该热气引入通路(123)连接电动压缩机(22)和蒸发器(25),该切换阀(143)控制热气引入通路(123)的制冷剂流。此外还设置扇(26)。在进行除霜循环之际,当冷凝器(23)一侧的压在规定的阈值以下时,用风扇(26)形成从散热器(45)流向冷凝器(23)的空气流,该除霜循环是将制冷剂经热气引入通路(123)引入蒸发器(25)中,来对该蒸发器(25)进行除霜的循环。
147 空调 CN200780005850.9 2007-02-22 CN101384865B 2012-04-18 冈本昌和
在制冷剂回路(10)设有由驱动轴(33)联结低级侧压缩机构(34)和高级侧压缩机构(35)的压缩机(30)、以及气液分离器(15)。在制冷剂回路(10),以CO2制冷剂作为临界压进行两级压缩两级膨胀的制冷循环。在压缩机(30),高级侧压缩机构(35)的排出容量V2对低级侧压缩机构(34)的排出容量V1的容量比V2/V1被设定在大于0.8而小于1.3的范围。
148 热源单元 CN201080017014.4 2010-04-16 CN102395842A 2012-03-28 冈本敦; 松冈慎也; 小谷拓也
可缩短安装空调机的使用单元时的制冷剂填充时间。热源单元(1)包括:压缩机(100);热源侧热交换器(200);贮存制冷剂的制冷剂调整器(61);从压缩机(100)的吐出侧配管(110)分支并连接于制冷剂调整器(61),作为将从压缩机(100)吐出的制冷剂导入至制冷剂调整器(61)的配管的导入配管(62);以及从制冷剂调整器(61)连接至压缩机(100)的吸入侧配管(120),作为将贮存在制冷剂调整器(61)内的所述制冷剂向吸入侧配管(120)导出的配管的导出配管(63)。
149 带有热气体旁路的制冷剂蒸气压缩系统 CN201080016073.X 2010-04-06 CN102388279A 2012-03-21 J.斯卡切拉; A.利夫森; D.李; B.米特拉; L.Y.刘; S.杜赖萨米; Y.H.陈
制冷剂蒸气压缩系统包括热气体旁路管线,其在压缩装置与制冷剂吸热热交换器之间建立制冷剂蒸气流动连通,且绕开制冷剂散热热交换器和主膨胀装置。制冷剂蒸气流动控制装置插置于热气体旁路管线中。流动控制装置具有至少第一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在第一打开位置,制冷剂蒸气流动可通过热气体旁路管线传递,在关闭位置,制冷剂蒸气流动可不通过热气体旁路管线传递。
150 制冷机 CN201080013502.8 2010-03-19 CN102365507A 2012-02-29 佐多裕士; 石川智隆; 落合康敬; 田中航祐; 池田隆
发明的制冷机具有:将压缩机(3)、冷凝器(6)、储液容器(10)、过冷却用热交换部(28)、节流(20)及蒸发器(21)以该顺序通过配管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从制冷剂回路中的过冷却用热交换部(28)的制冷剂流通方向下游位置分支并经由过冷却用热交换部(28)与压缩机(3)的中间压室(3A)连接的返回回路(29);返回回路(29)的过冷却用热交换部(28)的制冷剂输入侧配备的阀开度可变的过冷却用节流阀(49);用于检测制冷剂回路的运转状态数据的运转状态检测机构(61);从检测出的运转状态数据算出返回回路(29)的过冷却用热交换部(28)输出侧的制冷剂的干燥度的干燥度算出机构(62);以使算出的干燥度接近1的值的方式控制过冷却用节流阀(49)的阀开度的过冷却用节流阀控制机构(64)。
151 压缩机功率控制 CN200680054971.8 2006-06-15 CN101553699B 2012-02-22 J·J·伯基尔; Y·H·陈; H·P·小希尔
通过制冷剂提供冷却给压缩机速度控制系统的功率电子器件,制冷剂从制冷系统按一定路线传输通过功率电子器件,然后回到制冷系统。流到功率电子器件的制冷剂量自动地调节至冷却电子器件需要的量,因为两者与压缩机速度大致成比例。功率电子器件的壳体直接安装到压缩机侧部,压缩机弹性地安装到支座,从而为功率电子器件提供震动保护。
152 系统 CN201080012689.X 2010-03-10 CN102348942A 2012-02-08 山田拓郎; 奥田则之; 藤本修二; 吉见敦史
一种能在通过二次制冷剂进行的热负载处理中使循环效率提高的系统。供二制冷剂循环的热泵回路(10)具有低级侧压缩机(21)、高级侧压缩机(25)、膨胀(5)以及蒸发器(4)。供作为二次制冷剂的循环的制热回路(60)具有暖气片(61)。供作为制热用热介质的水循环的制热回路具有彼此并联的中压侧分岔流路(67)和高压侧分岔流路(68)。控制部(11)操作制热混合阀(64),以使中压侧分岔流路(67)中在中压水热交换器(40)中被加热的二次制冷剂的温度与高压侧分岔流路(68)中在第二高压水热交换器(52)中被加热的二次制冷剂的温度相同。
153 制冷空气调节装置、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控制方法、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量控制方法 CN200580040433.9 2005-10-07 CN101065622B 2012-02-01 亩崎史武; 七种哲二; 冈崎多佳志; 齐藤信; 柴广有; 野本宗
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空气调节装置,其利用在超临界区中使用的CO2等制冷剂,稳定且迅速地调节对装置效率做出贡献的散热器内的制冷剂量,效率高。在高温热量利用运转中,通过设置在蒸发器(5)上游侧的膨胀(6)的开度控制,将蒸发器(5)出口的过热度控制成既定值,并且,控制膨胀阀(9)以使得高压侧连接配管的制冷剂状态达到超临界状态。在该状态下控制流量控制阀(13),改变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的制冷剂的密度,调节存在于散热器(10)内的制冷剂量。并且,设定高压目标值和散热器出口温度目标值,对压缩机(3)进行容量控制,并且利用制冷剂量调节回路(20)调节存在于散热器(10)中的制冷剂量,以便达到该目标值。
154 一种气热回收型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CN201110207060.7 2011-07-23 CN102331047A 2012-01-25 周光辉; 董秀洁; 秦贵棉; 李继军
发明提供了一种气热回收型电动汽车空调系统,该系统包括由直流电机驱动的车用全封闭变频式空调压缩机、车外空气换热器、车内空气换热器、储液干燥器、气液分离器、低压节流、压缩机降温增效混气系统、驱动电机气热回收系统、系统模式切换装置等。所述驱动电机气热回收系统由气-气双侧冷却型电机余热冷却装置、余热回收控制装置及连接道构成。本发明能够实现对电动汽车夏季制冷、冬季普通制热、超低温制热、车窗除霜/除雾和车外低温热源换热器表面除霜五种工作模式,并通过压缩机降温增效混气系统和驱动电机气热回收系统使该系统能够在室外超低温环境温度下正常进行制热循环。
155 使用带中间压端口的膨胀器的节能制冷剂系统 CN200780051786.8 2007-02-26 CN101617182B 2012-01-04 A·利夫森; M·F·塔拉斯
使用膨胀器的制冷系统,其中至少部分膨胀的制冷剂部分在中间膨胀点分流,并经过节能器热交换器。在节能器热交换器中,分流的制冷剂进一步冷却主液体管路中的制冷剂。本发明通过利用单一膨胀器提供该膨胀功能,而无需单独专用的节能器回路膨胀节流装置。本发明还考虑到膨胀功的回收,否则其会在节能器膨胀节流装置中损失。在更有效的等熵膨胀期间,通过为膨胀器中(部分或完全)膨胀的制冷剂提供额外热势能,从而改善了系统能和效率。在各个实施例中,可具有多于单个的节能器回路,每个所述节能器回路在不同中间膨胀点从膨胀器接收分流的制冷剂部分。
156 制冷装置 CN200980148808.1 2009-12-02 CN102227599A 2011-10-26 古井秀治; 古庄和宏; 森胁道雄; 岩田育弘
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装置。在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5)中进行单级压缩制冷循环。在制冷剂回路(5)中,第二热交换器(40)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30)的下游一侧。第一热交换器(30)使高压侧流路(31)的高压制冷剂与中压侧流路(32)的第一中压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来对该高压制冷剂进行冷却。已在第一热交换器(30)产生的第一中压气态制冷剂供向第一压缩机构(71)。压比第一中压制冷剂低的第二中压制冷剂供向第二热交换器(40)的中压侧流路(42)。第二热交换器(40)使高压侧流路(41)的高压制冷剂与中压侧流路(42)的第二中压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来进一步对该高压制冷剂进行冷却。已在第二热交换器(40)产生的第二中压气态制冷剂供向第二压缩机构(72)。
157 涡轮压缩机和涡轮冷冻机 CN201110055629.2 2011-03-09 CN102192147A 2011-09-21 栗原和昭; 杉谷宗宁
发明涉及一种涡轮压缩机,通过自由地旋转的叶轮和形成于该叶轮周围的扩压器协调动作而压缩气体,经由与扩压器连通的涡旋室将压缩的气体排出至外部,具备:叶轮壳体,由设置成包围叶轮且形成涡旋室的一部分的本体部和设置在叶轮的背面侧的隔壁板一体地成形而构成;和护罩盖,设置成在本体部的内侧包围叶轮并与本体部(21h)协调动作形成涡旋室。
158 涡轮压缩机及涡轮冷冻机 CN201110053506.5 2011-03-07 CN102192146A 2011-09-21 栗原和昭
有关本发明涡轮压缩机通过轴承旋转自如地支承固定在叶轮上的旋转轴,并且对随着旋转轴的旋转而滑动的多个滑动部供给润滑油。此外,该涡轮压缩机具备设有朝向供给润滑油的多个滑动部中的规定的第1供油部位喷射润滑油的第1喷射孔、和朝向与第1供油部位不同的第2供油部位喷射润滑油的第2喷射孔的供油喷嘴。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削减制造的工夫及成本的涡轮压缩机及具备它的涡轮冷冻机。
159 压缩机及其操作方法以及具有该压缩机的制冷系统 CN200680056854.5 2006-12-31 CN101568725B 2011-09-14 J·W·布什; W·P·比格尔
一种压缩机,具有外壳曲柄由该外壳承载以围绕曲柄轴线旋转。汽缸被限制在该外壳内,并具有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该远端部分的横截面积小于该近端部分。活塞被保持在外壳内以至少部分地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活塞也具有横截面积小于近端部分的远端部分。连杆枢转地连至曲柄以围绕近端轴线相对旋转,并枢转地连至活塞以围绕远端轴线相对旋转。第一压缩室存在于超出活塞末端的汽缸远端部分内。第二压缩室存在于超出活塞肩部的汽缸近端部分内。第一和第二压缩室既非串联也非并联。
160 闪蒸罐、、热泵系统、蒸汽喷射系统以及运行压缩机的方法 CN200780010112.3 2007-03-20 CN101405547B 2011-07-06 亨格·M·范; 让-吕克·M·卡伊拉特; 罗纳德·L·万·胡斯
一种用于能够在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下运行的的闪蒸罐,该闪蒸罐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位于顶部和底部之间的中部,所述顶部、底部和中部共同限定出外壳的内部容积。第一口与内部容积流体连通,该第一口在加热模式下用作入口并且在冷却模式下用作出口。第二口与内部容积流体连通,该第二口在冷却模式下用作入口并且在加热模式下用作出口。流动控制装置和止回流体连接,以控制该罐在加热模式下用作闪蒸罐并在冷却模式下用作接收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