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81 热交换器 CN200980100951.3 2009-01-11 CN101855502A 2010-10-06 P·德拉米纳特; J·A·科勒; M·K·亚尼克; W·F·麦奎德; J·考夫曼
公开了一种包括一热交换器的蒸气压缩系统,和一种用在一蒸气压缩系统中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一个外壳(76)、一个机罩(86)、一个管束(78)、一个分配器(80)和一个封闭的通道。该外壳(76)可包括一个出口(104),该出口被配置为允许来自外壳(76)的蒸气(96)通过,该机罩(86)可被配置和定位覆盖该管束(78)和该分配器(80),该管束(78)可基本平地在该外壳(76)内延伸,该分配器(80)可被配置为将流体施用到该管束(78),以及该通道被配置和定位为接收蒸气(96)并且为该蒸气(96)提供到出口(104)的流动路径。
182 冷冻装置 CN200680043614.1 2006-11-27 CN101313184B 2010-09-29 藤本修二; 吉见敦史
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冻装置。在制冷剂回路(15)中设置有低级侧油分离器(26)和高级侧油分离器(36),低级侧油分离器(26)从低级侧压缩机(21)的喷出制冷剂中分离出冷冻机油并使该冷冻机油返回低级侧压缩机(21)的吸入侧,高级侧油分离器(36)从高级侧压缩机(31)的喷出制冷剂中分离出冷冻机油并使该冷冻机油返回高级侧压缩机(31)的吸入侧。低级侧油分离器(26)的油分离率被设定成低于高级侧油分离器(36)的油分离率。
183 冷冻装置 CN201010157123.8 2007-06-20 CN101832674A 2010-09-15 冈本昌和
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冻装置。在热源侧回路(14)中设有:设置在用来将冷却运转中热源侧热交换器(44)下游的制冷剂的一部分送往压缩机(30)的注入管(42)上使该注入管(42)中的制冷剂减压的回流制冷剂用减压机构(55)、和在冷却运转中使从膨胀机(31)流向利用侧回路(11)的制冷剂与已由回流制冷剂用减压机构(55)减压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冷却成为过冷却状态的过冷却用热交换器(28)。
184 空调供热复合系统 CN200880108728.9 2008-02-04 CN101809383A 2010-08-18 赤木智; 山下浩司; 田中航祐; 龟山纯一; 薮内宏典
发明提供一种将一台或多台负荷侧单元连接在一台热源侧单元,能够将加热到高温的装置。本发明中,空调供热水复合系统(100)(热泵装置)具备搭载了空调用压缩机(101)、四通(102)、室外热交换器(103)的热源侧单元(10)和搭载了空调用节流构件(117)、室内热交换器(118)、第二压缩机(53)、第二负荷侧热交换器(54)、第二流量控制装置(55)的负荷侧单元(50),将空调用压缩机(101)、四通阀(102)、室外热交换器(103)、空调用节流构件(117)、室内热交换器(118)用高压侧连接配管(106)以及低压侧连接配管(107)依次连接,构成主回路(A),将第二压缩机(53)、第二负荷侧热交换器(54)、第二流量控制装置(55)、上述室内热交换器(118)用负荷侧制冷剂配管(56)依次连接,构成负荷侧制冷剂回路(B)。
185 空气调节装置 CN200780100841.8 2007-09-26 CN101809382A 2010-08-18 篠崎万誉; 稻垣智基; 小野达生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1),包括:多个具有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A、13B)和压缩机(11A、11B)的热源机(10A、10B);一个或多个具有流量控制装置(22a、22b、22c)和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a、21b、21c)的室内机(20A、20B、20C);利用配管连接多个热源机(10A、10B)和一个或多个室内机(20A、20B、20C)之间的至少两根主管(100、200);使从流入口流入的来自主管的制冷剂向多个流出口分支并向多个热源机(10A、10B)分配的管状的分配器(50);分别连接多个热源机(10A、10B)和分配器(50)的连接配管(500A、500B),相对于多个热源机(10A、10B)中的一个热源机(10A),将分配器(50)固定配置在事先特定的位置和方向上。
186 冷冻装置 CN200780023363.5 2007-06-20 CN101473173B 2010-08-18 冈本昌和
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冻装置。在热源侧回路(14)中,设置有将从膨胀机(31)流入的制冷剂分离成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的气液分离器(35)、和在冷却运转中对从气液分离器(35)流向利用侧回路(11)的液态制冷剂进行冷却的冷却部(36、45、53、55)。由于从气液分离器(35)流出的制冷剂为饱和液体状态,所以一旦被冷却部(36、45、53、55)冷却则必成为过冷却状态。
187 容量调节涡旋压缩机系统和方法 CN200880024994.3 2008-05-19 CN101755126A 2010-06-23 顾毓敏; 杨喜来; 王贻任
一种用于调节具有电机的涡旋压缩机的容量的系统和方法,包括确定涡旋压缩机的目标容量,当所述目标容量在第一预定容量范围内时以第一速度操作所述电机,并且当所述目标容量在第二预定容量范围内时以第二速度操作所述电机,根据所述目标容量和所述第一速度或第二速度来确定脉宽调制循环比率,根据所述脉宽调制循环比率来周期性地分开所述压缩机的互相啮合的涡旋构件,从而调节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容量。
188 空调装置 CN200780002818.5 2007-01-26 CN101371087B 2010-06-02 笠原伸一
一种空调装置,即使是在被空调装置调节空气的对象空间的温度不同的场合,也可减小制冷剂量的判定误差。所述空调装置(1)对对象空间的温度进行调节,包括制冷剂回路(10)和控制部(8)。制冷剂回路(10)由压缩机(21)和室外热交换器(23)以及室内膨胀(41、51)和室内热交换器(42、52)连接而构成。控制部(8)进行温度调节,以使对象空间成为规定温度。控制部(8)根据在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的制冷剂或构成设备的运行状态量的至少一个来判定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量。该控制部(8)在判定制冷剂量之前使对象空间的温度满足规定温度条件。
189 带有容量控制的跨临界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 CN200780053477.4 2007-04-24 CN101688725A 2010-03-31 B·米特拉; Y·H·陈
一种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包括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经济器和闪蒸罐,该闪蒸罐以连续的制冷剂流关系设置在主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排热换热器和制冷剂吸热换热器之间。主膨胀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吸热换热器的上游上,而副膨胀阀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闪蒸罐上游上。闪蒸罐用作制冷剂容量存储池,其中从超临界压膨胀至亚临界压力的制冷剂分离成液相和汽相。提供制冷剂蒸汽旁路管线,以使得制冷剂蒸汽从闪蒸罐返回到位于制冷剂吸热换热器下游的闪蒸罐。设置在制冷剂蒸汽旁路中的主膨胀阀和流控制阀提供制冷剂容量管理。
190 压缩机达控制 CN200780053743.3 2007-05-15 CN101688714A 2010-03-31 A·利夫森; M·F·塔拉斯
一种压缩机,其当检测到某些运行条件时可敏感地保护性停机,其包括控制特征,其中当压缩机经过一段时间重新启动时,可以使得压缩机运行在卸载模式,从而不太可能再发生停机。
191 在跨临界制冷系统的临界点之上的制冷剂注入 CN200780053089.6 2007-05-23 CN101688711A 2010-03-31 A·利夫森; M·F·塔拉斯
制冷系统在跨临界状况下运行。一个经济器回路被结合到该制冷系统,并包括有用于在临界点上制冷剂注入的经济器注入管路。在一个揭示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制冷剂为CO<sub>2</sub>。
192 用于节能型制冷剂循环性能提升的热电冷却器 CN200780053448.8 2007-06-19 CN101688706A 2010-03-31 M·F·塔拉斯; A·利夫森
一种制冷剂系统结合了节能器回路以及热电冷却器以提供对传统节能型制冷剂系统的性能提升。热电冷却器或直接在主制冷剂回路中冷却制冷剂,或在节能型回路中冷却制冷剂,或二者兼有。
193 冷冻循环装置及其运转控制方法 CN200880022794.4 2008-06-18 CN101688701A 2010-03-31 竹中直史; 若本慎一; 亩崎史武
发明提供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及其运转控制方法,该冷冻循环装置使用高压侧在气液二相区域或超临界区域运转的制冷剂,通过进行即使相对于热负荷、温度条件的变动也能维持高COP的运转,能够实现节能化。在本发明的冷冻循环装置中,控制装置(19)根据基于由检测器(11)~(18)获得的制冷剂信息的热负荷和温度条件设定高压压目标值,控制压缩机(1)的转速、电子式膨胀(4)的开度、室外扇(3)的转速以及室内风扇(7)的转速的至少1个,以使高压压力与设定的高压压力目标值一致的方式进行控制。此时,在设定高压压力目标值时设置阈值,在设定高压压力目标值的时刻的高压压力为阈值以上的场合和不到阈值的场合,改变高压压力目标值的设定方法。
194 具有双节能器回路的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 CN200780053488.2 2007-04-24 CN101688697A 2010-03-31 B·米特拉; Y·H·陈
一种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包括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介于制冷剂排热热交换器与制冷剂吸热热交换器之间的构成串行制冷剂流关系的闪蒸罐节能器和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节能器。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与制冷剂吸热热交换器工作性联接并位于其上游的主膨胀以及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与闪蒸罐节能器工作性联接并位于其上游的节能器膨胀阀提供两步膨胀过程以膨胀从制冷剂排热热交换器流至制冷剂吸热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
195 具有改进的液体/蒸汽接收器的制冷回路 CN200580048414.0 2005-02-18 CN100590372C 2010-02-17 N·S·古普特
制冷回路包括:压缩机、排热热交换器、膨胀、接收器(3)、另一膨胀阀/蒸发器,以提供冷却。第二热交换器(24)设置在接收器的上方气体部,和/或第三热交换器(34)设置在接收器的下方液体部。实现了制冷剂的液体/蒸汽的更好分离和/或液态制冷剂的过冷
196 冷冻循环装置 CN200410032834.7 2004-04-09 CN100585298C 2010-01-27 舟越砂穗; 香曾我部弘胜; 远藤和广; 东条健司; 松岛弘章
一种冷冻循环装置,使用在超临界状态下使用的致冷剂,进行节能运转。通过主压缩机(1)、膨胀机(3)、副压缩机(2)、利用侧热交换器(5)以及热源侧热交换器(4)等构成冷冻循环装置,该副压缩机(2)通过主压缩机另外设置在上游侧。作为致冷剂,使用二等的在超临界状态下使用的致冷剂。副压缩机利用由膨胀机所回收的能量,进行驱动。另外,设置致冷剂罐(19),适宜地控制在冷冻循环中循环的致冷剂量。
197 空调装置 CN200880002576.4 2008-01-23 CN101589273A 2009-11-25 河野聪; 松冈慎也
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构成为:在各个切换机构(30A、30B)中连接在进行制暖运转的室内热交换器(41)上的切换机构(30A)根据在与室内热交换器(41)相连接的液体管道(13)的下游侧进行制冷运转的其它室内热交换器(41)的空调负荷,来调节过冷却用控制(53)的开度。
198 经济器热交换器 CN200680056851.1 2006-12-29 CN101573579A 2009-11-04 J·W·布什; W·P·比格尔
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排热热交换器沿着制冷剂主流道在压缩机的下游。膨胀装置沿着主流道在排热热交换器的下游。吸热热交换器沿着主流道在膨胀装置的下游。经济器热交换器沿着主流道位于排热热交换器和膨胀装置之间。经济器热交换器包括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配置成提供从主流道至第一经济器流道的热传递。经济器热交换器包括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配置成提供从主流道至第二经济器流道的热传递。
199 冷冻装置 CN200880001232.1 2008-09-26 CN101568779A 2009-10-28 田中滋人
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冻装置。该冷冻装置具有进行第一动作、第二动作及第三动作的节能运转模式。在该第一动作,一边调节蒸发器(14)的冷却能,一边使压缩机(11)及库内扇(16)运转;在该第二动作,若库内的吹出侧空气温度在第一动作中维持在设定温度,就提高蒸发器(14)的冷却能力,使吹出侧空气温度下降到包含设定温度在内的目标范围的下限温度以后,再使压缩机(11)及库内风扇(16)停止;在该第三动作,若在第二动作之后吹出侧空气温度上升到目标范围的上限温度,就重新开始第一动作。并且,在节能运转模式下,若在第二动作之后库内的吸入侧空气温度上升到界限值,就使库内风扇(16)以低于第一动作时的风量启动。
200 带有卸载的多温度冷却系统 CN200580030709.5 2005-09-07 CN100549559C 2009-10-14 A·利夫森; J·W·布什
一种压缩机,它具有入口、出口和它们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第一口,冷凝器与压缩机相连以接收致冷剂,第一和第二蒸发器与冷凝器相连以接收致冷剂。管道确定了从第一蒸发器到压缩机入口的返回流路和从第二蒸发器到中间口的第二返回流路,旁通管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延伸,第一位置处于第一蒸发器和压缩机入口之间,第二位置处于第二蒸发器和第一口之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