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81 制冷装置 CN201380016335.6 2013-03-27 CN104220823A 2014-12-17 杨国忠; 冈本哲也; 岩田育弘; 古庄和宏
提供一种容易抑制制冷剂偏流的空调装置(10)。空调装置(10)包括四级压缩机(20);第一~第四热交换器(41~44);室内热交换器(12);切换机构(31~34);膨胀机构(70);以及制冷剂配管组。第一~第三热交换器(41~43)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对压缩中途的中压制冷剂进行冷却的散热器起作用,并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第四热交换器(44)在制冷运转时作为散热器起作用,并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起作用。制冷剂配管组被配置成在制热运转时使制冷剂按顺序流过第一~第三热交换器(41~43)。
82 冷冻装置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CN201280072031.7 2012-03-30 CN104220819A 2014-12-17 秦健一; 佐多裕士
具备:压缩机(1),连接注射配管的一端,能够使在注射配管中流过的制冷剂流入到压缩行程的中间部分而排出;凝结器(2),进行外部空气和制冷剂的热交换;电子膨胀(5),与注射配管的另一端配管连接,使从凝结器(2)流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减压;过冷线圈(4),利用通过了电子膨胀阀(5)的制冷剂使从凝结器(2)流出的制冷剂过冷却;电磁阀(6),控制在注射配管中流过的制冷剂向压缩机(1)的流入;注射旁通配管,连接注射配管和压缩机(1)吸入侧的配管;电磁阀(31),控制在注射旁通配管中流过的制冷剂的通过;高低压旁通配管,连接压缩机(1)的排出侧配管和吸入侧配管;电磁阀(32),控制在高低压旁通配管中流过的制冷剂的通过;以及控制装置(50),控制压缩机(1)的频率、电磁阀(6)、电磁阀(31)以及电磁阀(32)的开闭。
83 式加热装置 CN201380012332.5 2013-07-05 CN104185766A 2014-12-03 谷村基树; 渡边耕辅; 田中章三
发明提供的式加热装置包括:室内侧热交换器(26);室外侧热交换器(27);对从室外侧热交换器(27)输送来的制冷剂依次进行压缩的低压侧压缩机(31)和高压侧压缩机(32);对从室内侧热交换器(26)输送来的制冷剂减压的第一减压装置(36);将从第一减压装置(36)输送来的制冷剂分离为气相和液相的气液分离器(38);与气液分离器(38)的液相侧连接、对从气液分离器(38)输送来的制冷剂减压的第二减压装置(37);与气液分离器(38)的气相侧连接、将从气液分离器(38)输送来的制冷剂引导至低压侧压缩机(31)和高压侧压缩机(32)之间的喷射管路(51);以及控制第二减压装置(37)中的制冷剂的减压比以使流经喷射管路(51)的制冷剂成为气液二相状态的控制部(46)。利用本发明,能以简易的结构提供充分提高加热能的热泵式加热装置。
84 制冷装置 CN201380015601.3 2013-03-26 CN104185765A 2014-12-03 奥田则之; 濑户口隆之; 古本启介
一种空调装置(1),在制冷运转时,制冷剂依次流过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3)、膨胀机构(24)及室内热交换器(41),在制热运转时,制冷剂依次流过压缩机(21)、室内热交换器(41)、膨胀机构(24)及室外热交换器(23)。此外,在空调装置(1)中,使用R32作为制冷剂,室外热交换器(23)的容积为室内热交换器(41)的容积以下,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与膨胀机构(24)之间设有对制冷剂进行贮存的制冷剂贮存箱(25)。
85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1410150435.4 2014-04-15 CN104110919A 2014-10-22 金炳秀; 金范灿; 高永桓; 柳秉辰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该空调包括: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转换单元、储液器和注射模过冷以及注射阀。所述注射模块在加热操作中膨胀和蒸发一部分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流至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所述过冷阀设置在所述注射模块与所述储液器之间,其中所述控制器在加热操作中打开所述过冷阀以将在所述注射模块中蒸发的那部分制冷剂引导至储液器,然后在预定时间经过之后关闭所述过冷阀。所述注射阀设置所述注射模块与所述压缩机之间,其中所述控制器在加热操作中当所述过冷阀关闭时打开所述注射阀,由此将在所述注射模块中蒸发的那部分制冷剂注射至所述压缩机。本发明能够平稳地将制冷剂注射到压缩机。
86 控制装置及方法以及程序、具备该控制装置及方法以及程序的多型空气调和系统 CN201380006702.4 2013-03-18 CN104067064A 2014-09-24 加藤隆博; 三苫恵介; 盐谷笃
防止过制热,并防止气低,使热切断状态的室内机的扇进行间歇运转。控制多型空气调和系统(1)的运转的控制装置(41)中,多型空气调和系统(1)对于室外机(2)连接多个室内机(7)并利用室内电动膨胀(72)的开度来调整向制冷剂配管流通的制冷剂流量,在制热时的热切断时,在室内机(7)的风扇进行旋转了规定时间之后停止规定时间的反复接通切断动作的间歇运转的情况下,在室内机(7)的风扇的切断期间中,将室内电动膨胀阀(72)控制成比室内机(7)的风扇的接通期间中的开度大且为应对噪音的开度以下的开度。
87 热源系统及热源系统的复电时的起动台数控制方法 CN201380005456.0 2013-02-08 CN104053954A 2014-09-17 二阶堂智; 三浦贵晶; 松尾实; 立石浩毅; 大内敏昭
目的是在进行热源机的台数控制的台数控制装置上不设置无停电电源、而在复电时能迅速地使热源机起动至停电前的起动台数。上位控制装置(20)具备用于存储即将停电之前起动着的热源机台数的非易失性的第一存储部(22),在从停电进行恢复的情况下,按照存储于第一存储部(22)的热源机台数来进行复电时的热源机的台数控制。
88 装置 CN200980162048.X 2009-10-20 CN102575882B 2014-09-10 冈崎多佳志; 野本宗; 东井上真哉; 南迫博和
发明提供一种装置,其以能够与负荷的状态相应地切换效率好的高效率运转和能高的高能力运转为目的。具备利用喷射器(4)的主制冷剂回路(101)、将热交换器(2)和喷射器(4)之间以及气液分离器(5)和热交换器(3)之间连接的第一副制冷剂回路(102)、将热交换器(2)和喷射器(4)之间以及压缩机(1)的喷射管(25)连接的第二副制冷剂回路(103)。在负荷为中等程度的情况下,使制冷剂在主制冷剂回路(101)内循环,进行利用了喷射器(4)的效率好的利用喷射器运转。在负荷大的情况下,通过使制冷剂向第二副制冷剂回路(103)流动,进行能力高的喷射运转。在负荷小的情况下,通过使制冷剂向第一副制冷剂回路(102)流动,进行防止效率的恶化的单纯旁通运转。
89 装置、空调机以及制冷机 CN201280066022.7 2012-01-04 CN104024765A 2014-09-03 神谷庄太; 畠山和德; 汤浅健太; 松下真也; 楠部真作; 牧野勉
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不受电动机转子停止位置影响,能稳定地加热压缩机装置。本发明的热泵装置具备:压缩机(1),其包括压缩机构(7)以及电动机(8);热交换器(3、5);逆变器(9);以及逆变器控制部(10),其包括生成逆变器(9)的驱动信号的驱动信号生成部(15)、以及在对电动机施加电动机无法驱动旋转的高频电压来加热压缩机的情况下控制驱动信号生成部(15)的加热运转模式控制部(12)。加热运转模式控制部(12)具备:磁极位置推断部(13),其对表示电动机(8)的转子停止位置的磁极位置进行推断;以及高频通电部(14),其基于磁极位置的推断结果以及所需加热量来决定以正弦波表现的电压指令的振幅以及相位,并将所决定的振幅以及相位通知给驱动信号生成部(15),使其生成驱动信号。
90 制冷装置 CN200980116550.7 2009-04-30 CN102016446B 2014-08-27 藤本修二; 吉见敦史; 山口贵弘; 稻塚徹; 古庄和宏; 内田光阳; 片冈秀彦
一种制冷装置,该制冷装置使用在包含超临界状态的过程在内的状态下工作的制冷剂,即使在负载变动的情况下也能维持设备的可靠性,并能使性能系数提高。热源侧热交换器(4)与高级侧的压缩元件(2d)的喷出侧相连接,连接配管(72、73、74、75)将热源侧热交换器(4)与膨胀机构(5)连接。连接配管(77、2a)将利用侧热交换器(6)与低级侧的压缩元件(2c)的吸入侧连接。气液热交换器(8)使连接配管(72、73、74、75)中流动的制冷剂与连接配管(77、2a)中流动的制冷剂彼此进行热交换。气液三通(8C)对制冷剂在连接配管(72、73、74、75)的途经气液热交换器(8)的部分流动的状态与制冷剂在连接途经气液热交换器(8)的部分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气液旁路配管(8B)中流动的状态进行切换。
91 制冷装置 CN201280062572.1 2012-12-19 CN103998875A 2014-08-20 濑户口隆之; 谷本启介; 奥田则之; 奥井隆宗; 下田顺一; 山田刚
一种空调装置(1),在制冷运转时,制冷剂依次流过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3)、膨胀机构(24、26)及室内热交换器(41),在制热运转时,制冷剂依次流过压缩机(21)、室内热交换器(41)、膨胀机构(26、24)及室外热交换器(23)。此处,室内热交换器(41)是交叉翅片式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23)是层叠式热交换器。膨胀机构(24、26)具有:上游侧膨胀机构,该上游侧膨胀机构对制冷剂进行减压;以及下游侧膨胀机构,该下游侧膨胀机构对在上游侧膨胀机构中减压后的制冷剂进行减压,在上游侧膨胀机构与下游侧膨胀机构之间设有制冷剂贮存箱(25),该制冷剂贮存箱(25)对由上游侧膨胀机构减压后的制冷剂进行贮存。
92 过冷紧凑型空调机组及包括该机组的高层建筑的空调系统 CN201210582302.5 2012-12-28 CN103900168A 2014-07-02 查晓冬
发明提供的过冷紧凑型空调机组,包括,方形的机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侧的磁悬浮式压缩机以及平行安装在所述机架下侧的板式冷凝器蒸发器;所述板式冷凝器具有冷凝区和与所述冷凝区连通的过冷区,过冷区的第一出口、第二出口以及入口位于冷凝器的同一侧,且第二出口位于所述机架下侧靠近所述压缩机的一端;蒸发器的入口靠近冷凝器的所述第一出口设置。本发明提供的紧凑型空调机组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
93 装置、喷射对应压缩机及喷射对应涡旋压缩机的制造方法 CN200980160586.5 2009-07-28 CN102472528B 2014-07-02 茗ヶ原将史; 西木照彦; 高桥广康; 三坂令
发明的目的是防止压缩中途的制冷剂向喷射回路流出。压缩机具有:压缩部(1、2),形成有压缩室(20),将被吸入压缩室(20)的吸入压的吸入制冷剂压缩到排出压力;制冷剂注入部,在压缩室(20)中,向吸入制冷剂成为比吸入压高且比排出压低的中间压的中间压力部注入喷射制冷剂。制冷剂注入部具有:喷射制冷剂从喷射回路通过喷射管(41)流入的制冷剂流入室(1e);开闭室,是与制冷剂流入室(1e)和压缩室(20)的中间压力部连接的开闭阀室(1f),与制冷剂流入室(1e)相连的连接口和与中间压力部相连的连接口形成在室内的同一面内,并设置有通过制冷剂流入室(1e)侧的制冷剂和中间压力部侧的制冷剂之间的压力差对与制冷剂流入室(1e)相连的连接口进行开闭的开闭阀(30)。
94 提供热回收的制冷系统和制冷方法 CN201180073176.4 2011-09-02 CN103874894A 2014-06-18 A.坦博夫切夫; C.索伊曼
制冷回路1循环制冷剂并且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包括至少一个压缩机(4a、4b、4c);至少一个排热换热器(6);至少一个膨胀设备(8);和至少一个蒸发器(10)。制冷回路(1)还包括至少一个热回收换热器(12),其具有制冷回路侧(12a)和热回收系统侧(12b)并且被构造成在制冷回路侧(12a)和热回收系统侧(12b)之间传热,其中制冷回路侧(12a)被并联地流体连接到至少一个排热换热器(6)以使循环的制冷剂流过制冷回路侧(12a);以及至少一个调节(16),其被构造成调节流过该至少一个热回收换热器(12)的制冷回路侧(12a)的制冷剂流。该至少一个调节阀(16)可在打开位置、关闭位置和至少一个中间位置之间切换,在打开位置调节阀(16)完全打开,在关闭位置调节阀(16)完全关闭,在至少一个中间位置调节阀(16)部分打开。?
95 集装箱用制冷装置 CN201080052851.0 2010-09-10 CN102648384B 2014-06-18 横原和马; 藤本祐介; 冈本敦
发明公开了一种集装箱用制冷装置,该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包括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20)和压缩机控制部(81)。该制冷剂回路(20)具有主回路(21)和热气旁路回路(22),该主回路(21)由压缩机(30)、冷凝器(31)、膨胀(32)和蒸发器(33)依次连接而成,该热气旁路回路(22)用于使上述压缩机(30)的压缩制冷剂旁路上述冷凝器(31)和主膨胀阀(32)而将该压缩制冷剂送向上述蒸发器(33);该压缩机控制部(81)在利用上述压缩机(30)的压缩制冷剂经热气旁路回路(22)和蒸发器(33)返回压缩机(30)的循环流动进行除去上述蒸发器(33)的霜的除霜动作时,对上述压缩机(30)的转速进行控制,以使上述压缩机(30)的压缩制冷剂的压达到目标值。
96 换热器及使用该换热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CN201280046842.X 2012-01-30 CN103842760A 2014-06-04 李相武; 石川光裕; 石桥晃; 松田拓也
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具有:翅片,其沿与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层叠;传热管(20),贯穿各翅片并在通过扩管方式被扩径时被接合固定到翅片上,其中,在传热管(20)的内表面上,沿周向设置有沿传热管(20)的轴心方向延伸的高的突起部(22A),而且,在高的突起部(22A)之间设置有沿轴心方向延伸的低的突起部(22B)。高的突起部(22A)在传热管(20)的扩管后,其高度在低的突起部(22B)的高度以上,传热管(20)的扩管后的高的突起部(22A)和低的突起部(22B)的相对的两侧面倾斜地形成,使得该两侧面的延长线在传热管(20)的内侧交叉。
97 CN201280045771.1 2012-09-25 CN103842743A 2014-06-04 冈本昌和
发明在为了调节制冷剂回路的热平衡而使用了辅助热交换器的情况下也保证的效率不下降。制冷剂回路(10)中设置有让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和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辅助热交换器(1)。辅助热交换器(1)连接在制冷剂回路(10)保证低级压缩机(11)和高级压缩机(12)之间的连结通路(4)与低级膨胀(15)和高级膨胀阀(14)之间的连结通路(7)相连通。
98 高温和在高温热泵内工质的使用方法 CN201280047153.0 2012-09-21 CN103827599A 2014-05-28 B.格罗莫尔; J.谢弗
发明涉及一种高温,它具有流体循环(1),用于通过流体在耗用机械功的情况下从至少一个第一储存器(2)吸收热能,以及通过流体将热能供给至少一个第二储存器(3),以加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储存器(3)。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在这种高温热泵内工质的使用方法,其中,工质是氢氟醚或氟化
99 制冷装置 CN201280041153.X 2012-08-29 CN103765124A 2014-04-30 古井秀治; 古庄和宏; 杨洋
空调装置(10)包括通过将压缩机(21)、室内热交换器(22)、第一膨胀(23)、气液分离器(24)、第二膨胀阀(26)以及室外热交换器(27)依次连接起来而成、进行两级膨胀式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20)。制冷剂回路(20)中包括供气液分离器(24)中的中压气态制冷剂流向压缩机(21)的中间口处的气态制冷剂喷射管(2c)、和让在室外热交换器(27)中蒸发后流向压缩机(21)的低压气态制冷剂与从气液分离器(24)流向第二膨胀阀(26)的中压液态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液气热交换器(25)。
100 热交换器 CN201280037416.X 2012-07-19 CN103717989A 2014-04-09 吉冈俊; 加治隆平; 白石吉和; 藤原明大; 兵头孝之
节能热交换器(6)具有集管(61)、第1扁平多孔管(64a)和第2扁平多孔管(64b)。集管(61)具有供第1制冷剂流动的第1主流路(62a1)和供第2制冷剂流动的第2主流路(62a2)。第1扁平多孔管(64a)具有供第1制冷剂流动的多个第1制冷剂流路孔(65a)。第2扁平多孔管(64b)具有供第2制冷剂流动的多个第2制冷剂流路孔(65b)。集管(61)具有管连接部件(63)。管连接部件(63)形成第1副流路(62c1)和第2副流路(62c2)。第1副流路(62c1)使第1主流路(62a1)和第1制冷剂流路孔(65a)连通。第2副流路(62c2)使第2主流路(62a2)和第2制冷剂流路孔(65b)连通。第1扁平多孔管(64a)和第2扁平多孔管(64b)紧密接触,使第1制冷剂和第2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