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01 空气调节器及空气调节器的控制方法 CN201480016525.2 2014-06-13 CN105190196A 2015-12-23 加藤隆博
空气调节器在压缩机(10)上附设有曲轴箱加热器(40),通过对曲轴箱加热器(40)通电,从而可以加热压缩机。并且,在压缩机(10)停止期间且启动压缩机(10)之前,控制部(41)根据和制冷剂的温度具有相关关系的参数即过热度,决定曲轴箱加热器(40)的通电开始时刻。借此,在压缩机(10)停止期间,可以更进一步降低由于对曲轴箱加热器(40)通电而产生的待机电
102 空气调节装置 CN201480023944.9 2014-01-22 CN105164473A 2015-12-16 木村隆志; 林久仁子
发明提供空气调节装置,其通过进行与室内膨胀的容量对应的除霜运转控制,防止压缩机的破损和制热运转恢复变慢。室外机控制部(200)具有根据流量系数总和(Cva)确定了启动时转速(Cr)的除霜运转条件表(300a),所述流量系数总和(Cva)是表示各室内膨胀阀(52a~52c)的容量的流量系数(Cv)的总和。室外机控制部(200)对通过设置信息输入部(250)输入的各室内膨胀阀(52a~52c)的流量系数(Cv)进行加法计算来求出流量系数总和(Cva),并参照除霜运转条件表(300a)来确定启动时转速(Cr)。此外,室外机控制部(200)在使除霜运转开始时以确定的启动时转速(Cr)使压缩机(21)启动,在从除霜运转开始起的规定时间(1分钟)内,维持所述启动时转速(Cr)并驱动压缩机(21)。
103 空调 CN201280005265.X 2012-01-17 CN103314261B 2015-12-09 藤冈裕记
发明空调机检测机构的异常。室内机具有在其内部设置的室内热交换器、和在其表面设置的辐射面板。将室内机和室外机连接起来的制冷剂回路具有:主流路,在该主流路中依次设有室外电动阀(64)、室外热交换器和压缩机(60);设有室内热交换器的第1流路;和设有辐射面板的第2流路。在制热运转时,第1流路将在主流路中的压缩机(60)的下游侧设置的分支部和在室外电动阀(64)的上游侧设置的合流部连接起来。第2流路将分支部和合流部与第1流路并联连接。在第2流路中的辐射面板和合流部之间设有室内电动阀(23)。该空调机具有检测在室内电动阀(23)产生异常的异常检测部(73)。
104 空气调节装置 CN201480021779.3 2014-01-22 CN105121973A 2015-12-02 木村隆志; 林久仁子
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在制热运转时抑制室外热交换器结霜,并且抑制压缩机的排出温度上升。CPU(210)读取吸入压(PL)和吸入温度(Te),利用吸入压力(PL)计算出蒸发压力等效饱和温度(Tsl),并利用吸入温度(Te)和蒸发压力等效饱和温度(Tsl)计算出压缩机(21)的吸入过热度(SHs)。此外,CPU(210)读取室外膨胀(24)的当前的开度(De)。接着,CPU(210)利用读取的吸入压力(PL)和室外膨胀阀(24)的开度(De)以及计算出的吸入过热度(SHs),参照室外扇控制表(300)来确定室外风扇(27)的控制方式。并且,CPU(210)根据参照室外风扇转速表(400)而确定的控制方式,执行室外风扇(27)的控制。
105 空调装置 CN200980162212.7 2009-10-28 CN102667366B 2015-10-07 若本慎一; 竹中直史; 山下浩司; 森本裕之; 本村祐治; 鸠村杰
获得能够提高热源侧换热器的热交换容量的连续控制性的冷冻循环装置。冷冻循环装置(空调装置)具备:热源侧换热器(3),其并联连接有第1换热器(24)和第2换热器(25);鼓机(18),其能改变供给量地供给成为第1换热器(24)和第2换热器(25)的热交换对象的空气,该冷冻循环装置(空调装置)具备:电磁(3a~3d),它们开闭第1换热器(24)和第2换热器(25)的制冷剂流路;第3制冷剂回路(23),其与第1换热器(24)和第2换热器(25)并联连接;流量控制阀(40),其控制在第3制冷剂回路(23)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
106 冷冻循环装置 CN201080063503.3 2010-02-10 CN102753910B 2015-09-30 山下浩司; 森本裕之; 鸠村杰
发明提供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具有使向超临界状态转变的制冷剂流通的冷冻循环用的制冷剂回路,包括将亚临界状态的高压液体制冷剂分流成2条以上的流路的分流装置(14),分流装置(14)相对于制冷剂的液体状态时的流动方向,设置于大致平方向或大致铅垂朝上方向,从而冷冻机油均等地分流,不损害热交换性能,也将热介质的输送动抑制得较小且节能性高。
107 空调装置、空调装置的设计方法 CN201280077230.7 2012-11-30 CN104797887A 2015-07-22 本村祐治; 岛本大祐; 本多孝好; 森本修; 西冈浩二; 小野达生
发明空调装置(100)具有制冷剂循环回路以及热介质循环回路,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利用制冷剂配管(4)连接压缩机(10)、热源侧热交换器(12)、节流装置(26)、以及热介质间热交换器(25)的制冷剂侧流路,使制冷剂循环,所述热介质循环回路利用热介质输送配管(5)连接(31)、利用侧热交换器(35)、以及热介质间热交换器(25)的热介质侧流路,使热介质循环。热介质间热交换器(25)为多个,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25)以所有的热介质间热交换器(25)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全制热运转模式、所有的热介质间热交换器(25)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全制冷运转模式、以及一部分热介质间热交换器(25)作为冷凝器起作用且一部分热介质间热交换器(25)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制冷制热运转混合运转模式进行运转,热介质输送配管(5)的内径基于与该热介质输送配管(5)连接的利用侧热交换器(35)的容量被设定。
108 热媒介转换器及空调装置 CN200980158729.9 2009-04-17 CN102395841B 2015-07-22 森本裕之; 山下浩司; 林田胜彦; 中尾博人; 本村祐治; 若本慎一
一种热媒介转换器(3),分别由不同的配管系统与1个或多个室外机(1)及多个室内机(2)连接,使在与室外机(1)之间循环的制冷剂与不同于制冷剂的热媒介进行热交换,在与室内机(2)之间使热媒介循环,其中,设有连接了多个(350)的阀块单元(300),该阀块(350)至少将与室内机(1)连接的多个支管(301、302)、成为与热交换相关的热媒介的流路的多个主管(305~308)、以及对与支管(301、302)连通的主管(305~308)进行切换的热媒介流路切换装置(22、23)进行一体化。
109 空调装置 CN201280076215.0 2012-10-02 CN104685304A 2015-06-03 田中航祐; 森本修; 高下博文; 有山正
发明提供一种可以进行制冷供暖混合运行的空调装置,包括具有压缩机(110)的热源机(100)、多个室内机(200)和中继机(300),且空调装置还包括:中继机侧第1旁通配管(342),使从压缩机(110)吐出后流入中继机(300)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入到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1)与室内机侧热交换器(210)之间;中继机侧第2流量控制装置(343),设置在中继机侧第1旁通配管(342)上;和控制装置(400),控制中继机侧第2流量控制装置(343)的开度,以便在热源机侧热交换器(131)用作蒸发器运行时从压缩机(110)吐出的吐出制冷剂的吐出温度变成压缩机(110)的耐热温度以下。
110 制冷循环装置 CN201410437684.1 2014-08-29 CN104456721A 2015-03-25 铃木康巨; 驹井隆雄; 前田晃; 泷下隆明
空调装置(100)的形成室内机(101)的框体(110)的内部在左右方向上被路分隔板(20)分隔,在框体侧面(117)侧形成对室内送风风扇(7f)和室内热交换器(7)进行收纳的风路室(21),框体侧面(118)侧进一步被形成有贯通孔(31a、31b)的分隔板(30)在上下方向上分隔,在上侧形成对延长配管(10a、10b)的一部分、扩口接头(15a、15b)以及室内配管(9a、9b)进行收纳的配管连接室(22),在下侧形成供延长配管(10a、10b)布设的配管取出室(23)。在延长配管(10a、10b)的外周与贯通孔(31a、31b)的内周之间的间隙填充有隔离件(19a、19b)。
111 制冷装置 CN201380026354.7 2013-04-19 CN104321597A 2015-01-28 河野聪; 松冈慎也; 冈昌弘
在使用R32的制冷装置中,即便在中间注入会使运转效率恶化的情况下,也能进行用于抑制排出温度的注入。使用R32制冷剂的空调装置(10)包括压缩机(20)、室内热交换器(50)、室外膨胀(41)、室外热交换器(30)、中间注入流路(65)、吸入注入流路(67)及注入用开闭阀(66、68)。中间注入流路(65)使在主制冷剂流路(11a)中流动的一部分制冷剂与压缩机(20)的中压制冷剂合流。吸入注入流路(67)将主制冷剂流路(11a)的一部分制冷剂引导至吸入流路(27)。
112 换热器、室内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CN201280073172.0 2012-04-26 CN104285116A 2015-01-14 冈崎多佳志; 石桥晃; 李相武; 松田拓也
将热交换单元加以组合,形成矩形形状,增加安装面积,从而能够有效率地进行热交换,所述热交换单元具有以规定的间隔排列且空气在其间流动的多个板翅(140)以及以制冷剂在管内沿板翅(140)排列的方向流动的方式插入板翅并通过弯曲加工形成L字形的多个扁平管(150)。
113 空气调节装置 CN201280072641.7 2012-04-27 CN104254743A 2014-12-31 鸠村杰; 山下浩司; 竹中直史
当在预先确定的低外气温度时,进行使利用侧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制热运转之际,在执行了低外气温度制热运转起动模式后,向低外气温度制热运转模式转移,在所述低外气温度制热运转起动模式中,一面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入利用侧热交换器,一面使流入到喷射配管的制冷剂与作为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的在连接配管中流动并在热源侧热交换器散热了的制冷剂合流后,向压缩机的喷射端口供给,在所述低外气温度制热运转模式中,一面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入利用侧热交换器,一面使之经喷射配管向压缩机的喷射端口供给。
114 空调装置 CN200980162181.5 2009-10-27 CN102597640B 2014-12-31 山下浩司; 森本裕之; 本村祐治
获得能够谋求节能的空调装置。进行控制,该泵控制使利用热介质流量调整装置控制进行了控制的热介质流量调整装置(25)的开度接近于目标开度地,对泵(21)的运转容量进行控制,使利用热介质流量调整装置控制和泵控制控制了流量的热介质的温度接近于目标温度地,进行制冷剂循环回路的冷冻循环的控制。
115 空调 CN201380020154.0 2013-04-04 CN104246388A 2014-12-24 配川知之; 大沼洋一; 南田知厚
在采用能够完全关闭的膨胀的情况下,有时无法检测到完全关闭而制冷剂回路闭塞的情况。根据本发明空调机(1),室内热交换器(14)具有:辅助热交换器(20);和主热交换器(21),其配置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下侧。在进行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下的运转时,提供至辅助热交换器(20)的液体制冷剂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中途全部蒸发。因此,仅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游侧的一部分是蒸发域,并且辅助热交换器(20)的蒸发域的下游侧的范围是过热域。并且,检测蒸发温度的蒸发温度传感器(30)配置在室外机(3)的膨胀阀(13)的下游侧。
116 空调装置 CN201380018888.5 2013-04-01 CN104204690A 2014-12-10 金泽友佳子; 下田顺一; 牧野达也
空调装置(1)具有连接压缩机(21)、四通切换(22)、室外热交换器(23)、膨胀阀(24)、室内热交换器(41)的制冷剂回路(10)。室外热交换器(23)是使用扁平多孔管以作为导热管(231)的热交换器。空调装置(1)在停止制热运转时进行以下均压控制:将四通切换阀(22)从制热循环状态切换至制冷循环状态而停止压缩机(21),以使制冷剂回路(10)均压。
117 空气调节装置 CN200980153882.2 2009-01-15 CN102272534B 2014-12-10 森本修; 齐藤信; 梁池悟; 山下浩司
发明涉及空气调节装置,即使采用1台室外机,也能够在持续进行制热等的同时高效率地进行除霜。一种空气调节装置,通过配管连接室外机(51)和多个室内机(55)而构成制冷剂回路,所述室外机(51)具有对制冷剂加压并排出的压缩机(1)、进行外部气体和制冷剂的热交换的多个室外侧热交换器(3)、和基于运转形态来切换流路的四通(2);所述室内机(53)具有进行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和制冷剂的热交换的室内侧热交换器(32)、和室内侧节流装置(31),其中,室外机(51)具有:旁通配管(10),使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分流,并使其分别流入并列地通过配管连接的各室外侧热交换器(3);多个室外侧第3开闭阀(8),进行来自旁通配管(10)的制冷剂向各室外侧热交换器(3)的通过或切断;多个室外侧第2开闭阀(7),进行来自室内机(53)的制冷剂向各室外侧热交换器(3)的通过或切断。
118 室外机、分配单元及包括它们的空气调节装置 CN201110035619.2 2011-01-28 CN102192624B 2014-11-26 朴嬉; 黄仁权; 金银镐
发明涉及一种室外机、分配单元及包括该室外机、分配单元的空气调节装置。更详细地,本发明涉及将连接多个室内机及室外机的配管的长度最小化且能以多种设置形态配置空气调节装置,通过极大化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分配单元的内部配管配置的效率可将分配单元的体积最小化,通过对分配单元进行模化可根据需要进行追加或拆除的室外机、分配单元及包括它们的空气调节装置。本发明空气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机;室外机,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以及送风扇;以及至少一个分配单元,能装拆地安装在所述室外机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室内机连接部、分配单元罩,该分配单元从室外机向所述室内机分配制冷剂的同时将制冷剂从室内机回收到室外机。
119 空调装置 CN200980162047.5 2009-10-22 CN102575881B 2014-11-19 山下浩司; 森本裕之; 本村祐治
发明获得安全、可靠性高、能够实现节能的空调装置。具备室内机(2)和热介质变换机(3);该室内机(2)具有进行成为热交换对象的空气与热介质的热交换的多个利用侧热交换器(26);该热介质变换机(3)具有对热介质进行加热或冷却的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15)、向各流路送出与由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15)进行的加热或冷却相关的热介质而使其循环的多个(21)、以及分别进行用于使来自被选择了的流路的热介质流入流出于各利用侧热交换器(26)的切换的多个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22、23);还具备膨胀箱(60)和均压配管(5c);该膨胀箱(60)与任一个流路连接,对由热介质的体积变化产生的压变化进行缓和;该均压配管(5c)将各流路的热介质送出装置的入口侧流路彼此或出口侧流路彼此连接。
120 空气调节装置 CN200980162229.2 2009-10-27 CN102597657B 2014-10-22 山下浩司; 森本裕之; 本村祐治; 鸠村杰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节能化的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不论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1)、第二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8)以及开闭装置(17a)的切换状态如何,第二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8)的来自于室外机(1)的热源侧制冷剂流入的流路的压,都高于使热源侧制冷剂流向室外机(1)的流路的压力。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