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切换装置及空调装置 CN201080066716.1 2010-05-12 CN102893095B 2016-01-06 高下博文; 川越智一; 东幸志
获得例如在具有多个室内机的空调装置中也可以高效率地进行制冷剂的截断等、容易进行维护、设计及制造且低成本的切换装置等。在用于使制冷剂在热源机(A)和多个室内机(C~E)之间循环的多条配管(6、7)等上,成组地一体形成有用于分别使制冷剂的流动停止的多个断流(10、11),使与室内机的数量相对应的数量的断流阀的组(10c~10e、11c~11e)集合地构成。
22 空气调节装置 CN201480023618.8 2014-01-22 CN105143782A 2015-12-09 木村隆志; 林久仁子
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通过进行与设置条件对应的除霜运转控制,防止制热运转恢复的延迟。室外机控制部(200)具有根据室内机(5a~5c)的额定功率的总和、以及作为液管(8)或者气管(9)的长度的制冷剂配管长规定有除霜运转间隔时间(Tm)的除霜运转条件表(300a)。室外机控制部(200)利用从设置信息输入部(250)输入的室内机(5a~5c)的额定功率的总和,参照除霜运转条件表(300a)决定除霜运转间隔时间(Tm)。而且,室外机控制部(200)在前次除霜运转结束后,在除霜运转开始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经过除霜运转间隔时间(Tm)时,强制执行除霜运转。
23 空调装置 CN201380019067.3 2013-04-01 CN104220821B 2015-11-25 金泽友佳子; 下田顺一; 牧野达也
空调装置(1)具有制冷剂回路(10)和室外扇(36),其中,所述制冷剂回路(10)是通过连接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3)、膨胀(24)、室内热交换器(41)而构成的。在制冷运转开始时,若满足膨胀阀(24)的出入口处的制冷剂为液体单相状态的条件,则空调装置(1)进行膨胀阀制冷剂排出控制,然后,进行膨胀阀通常转移控制。在膨胀阀制冷剂排出控制中,停止室外风扇(36),且在打开膨胀阀(24)的状态下驱动压缩机(21)。在膨胀阀通常转移控制中,减小膨胀阀(24)的开度,且增大压缩机(21)的运转频率
24 空调供热复合系统 CN201080061914.9 2010-01-22 CN102713451B 2015-11-25 川越智一; 东幸志; 高下博文
发明提供在制冷循环时的制冷制热循环同时运转时,在负荷侧单元进行全数制冷运转、且供热负荷(制热负荷)较小的情况下,降低空调用制冷剂系统的输入而提高系统COP的空调供热水复合系统。空调供热水复合系统(A)在制冷运转循环状态下,在负荷侧单元(30)的制热负荷及供热水单元(40)的供热水负荷小于规定的基准值时,使热源单元(10)的目标冷凝温度降低。
25 空调装置 CN201380074508.X 2013-03-12 CN105008820A 2015-10-28 山下浩司
空调装置(100)具备:经由第二节流装置(14a)、与在过冷热交换器(13)的第一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过冷却热交换器(13)的第二流路、以及第一开闭装置(19a),与储液器(15)的入口侧流路连接的第一旁通配管(4a);将过冷却热交换器(13)和第一开闭装置(19a)之间的第一旁通配管(4a)分支,经由第二开闭装置(19b),与压缩机(10)的喷射口连接的第二旁通配管(4b);将热源侧热交换器(12)和利用侧热交换器(17)之间的制冷剂配管分支,经由第三节流装置(14b),与压缩机(10)的入口侧和储液器(15)的出口侧之间的制冷剂配管连接的第三旁通配管(4c)。
26 空调装置 CN201480009377.1 2014-02-18 CN104995463A 2015-10-21 山下浩司; 石村亮宗; 鸠村杰; 池田宗史; 若本慎一; 竹中直史
利用配管连接具有压缩室以及喷射口并压缩及排出制冷剂的压缩机(10)、进行制冷剂热交换的热源侧热交换器(12)、具有第1流路和第2流路并使在各流路经过的制冷剂热交换而将在第1流路流动的制冷剂过冷却的过冷却热交换器(13)、将制冷剂减压的节流装置(16)、进行制冷剂热交换的利用侧热交换器(17)、与压缩机(10)的吸入侧连接并储蓄剩余制冷剂的储液器(15),构成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具备:将过冷却热交换器(13)的第2流路与储液器(15)的制冷剂流入侧的配管连接的第1旁通配管(4a);对在第1旁通配管(4a)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整的节流装置(14a);将热源侧热交换器(12)与利用侧热交换器(17)之间的配管和喷射口连接的第2旁通配管(4b);对在第2旁通配管(4b)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整的节流装置(14b)。
27 空气调节装置 CN201080070316.8 2010-12-09 CN103229003B 2015-10-14 本村祐治; 山下浩司; 森本修; 田中航祐; 竹中直史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100),在热源侧制冷剂和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介质间换热器(25)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蒸发器使用时,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热介质间换热器(25)中,检测到通过该热介质间换热器(25)的热介质的温度成为冻结温度以下的热源侧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的情况下,切断热源侧制冷剂向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热介质间换热器(25)的流入,使热源侧制冷剂向旁通管(20)流动,并执行热介质防冻运转。
28 空调装置 CN201380069776.2 2013-01-08 CN104903662A 2015-09-09 田中航祐; 高下博文; 东幸志
包括:压缩机(31),其压缩并排出制冷剂;室外换热器(35),其在制冷剂与流入的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内换热器(53),其在制冷剂与周围的利用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旁通配管(41),其使向室外换热器(35)流入的制冷剂旁通;以及旁通流量调整(43),其设于旁通配管(41),调整向室外换热器(35)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室外换热器(35)形成有供制冷剂流通的第1流路(111)和供热介质流通的第2流路(112),第1流路(111)供制冷剂自下向上流通。
29 冷冻装置 CN201380068262.5 2013-11-06 CN104903660A 2015-09-09 丰田大介; 小仓敦; 一桐正志
提供冷冻装置,该冷冻装置使用R32作为制冷剂,其中,在压缩机在低转速域运转、并且压缩机的高压侧与低压侧的压差大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冷冻装置的COP的改善。使用R32作为制冷剂的空调装置(10)具备压缩机(31)、室外热交换器、膨胀(23、36)、室内热交换器、判定部(41a)和下限变更部(41c)。压缩机从吸入管将低压的制冷剂吸入并进行制冷剂的压缩而将高压的制冷剂排出。判定部判定是否处于压差状态,其中该压差状态是从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剂的压力与被吸入到压缩机中的低压制冷剂的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处于规定值以上。下限变更部在判定部判定为处于压差状态时将压缩机的下限转速从第一下限值变更为大于第一下限值的第二下限值。
30 空气调节装置 CN201480003330.4 2014-02-18 CN104838219A 2015-08-12 山下浩司; 石村亮宗; 鸠村杰; 池田宗史; 若本慎一; 竹中直史
发明提供空气调节装置,通过配管连接压缩制冷剂并将其排出的压缩机(10)、进行制冷剂的热交换的热源侧热交换器(12)、具有第1流路和第2流路且使通过各流路的制冷剂热交换而将流过第1流路的制冷剂过冷却的过冷却热交换器(13)、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的节流装置(16)、进行制冷剂的热交换的利用侧热交换器(17)、与压缩机(10)的吸入侧连接并积存剩余制冷剂的蓄积器(15)而构成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该空气调节装置具备:第1旁通配管(4a),连接过冷却热交换器(13)的第2流路和蓄积器(15)的制冷剂流入侧的配管;第2节流装置(14a),调整流过第1旁通配管(4a)的制冷剂的流量;第2旁通配管(4b),连接热源侧热交换器(12)和利用侧热交换器(17)之间的配管与蓄积器(15)的制冷剂流出侧和压缩机(10)的吸入侧之间的配管;以及节流装置(14b),调整流过第2旁通配管(4b)的制冷剂的流量。
31 空气调节装置 CN201280077259.5 2012-11-30 CN104823002A 2015-08-05 本村祐治; 岛本大祐; 本多孝好; 森本修; 西冈浩二; 小野达生
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在从停止运转模式起开始制冷运转模式的情况下,使有开始指令的室内单元的送机运转,在从停止运转模式起开始制热运转模式的情况下,热介质的温度达到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上后,使有开始指令的室内单元的送风机运转。
32 多联机系统 CN201510209682.1 2015-04-28 CN104776630A 2015-07-15 罗彬; 李越铭
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其包括室外机装置、分流装置、多个室内机装置,分流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第一电子膨胀,分流装置以预设的中压初始控制目标值对第一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并获取多个室内机装置中制热室内机装置的过冷度值、制热室内机装置的出温度以及制热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值以对第一电子膨胀阀的中压控制目标值进行常规修正,并在制热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值达到最大开度或最小开度且持续第一预设时间时,分流装置按照预设步长对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当前中压控制目标值进行修正。该多联机系统能够根据运行的制热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对中压控制目标值进行修正,从而保证制热室内机装置的制热效果。
33 多空气调节设备 CN201380040907.4 2013-07-30 CN104508403A 2015-04-08 玉木章吾; 亩崎史武; 河西智彦
执行对应性确定操作。对应性确定操作使得在多个使用单元(303a、303b、303c、303d)中的一个或一些使用单元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分配方向或流速与其它使用单元中的不同,并且基于使用单元的制冷剂温度,确定通过制冷剂导管与使用单元连接的分支端口(15a、15b、15c、15d、16a、16b、16c、16d)与根据布线连接获得的设定分支端口之间的不对应的位置
34 空调装置 CN201280073883.8 2012-05-14 CN104395678A 2015-03-04 本多孝好; 森本修; 岛本大祐; 东幸志
得到一种空调装置,即便在热介质因某些理由而从热介质循环回路泄漏并使得空气进入到该热介质循环回路内的情况下,该空调装置也可以在发热而损坏之前自动补充热介质。控制装置(60)判定为泵转速超过了上限转速,从而判断为从热介质循环回路产生热介质的泄漏,并实施热介质填充/排气控制。
35 空气调节装置 CN201280073555.8 2012-05-30 CN104364591A 2015-02-18 冈野博幸; 高下博文
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连接了热源侧单元和多台负荷侧单元,该多台负荷侧单元相对于该热源侧单元并联地连接,能够进行制冷制热同时运转,其中,在制冷剂从负荷侧单元向热源侧单元的室外换热器流动的流路中,设置有开闭(7)及与开闭阀并联地连接的热源侧节流装置(6),在制热主体运转模式时,在进行制冷运转的负荷侧单元的液体管温度成为防冻结控制的温度范围的条件下,关闭开闭阀(7),控制热源侧节流装置(6)的开度,由此防止该负荷侧单元的冻结。
36 制冷装置 CN201380025056.6 2013-05-08 CN104285110A 2015-01-14 河野聪; 松冈慎也
在使用R32制冷剂的空调装置中,能恰当且低成本地消除储罐内的液体制冷剂和冷冻机油的两层分离状态。空调装置(10)包括压缩机(20)、室内热交换器(50)、室外膨胀(41)、室外热交换器(30)、设于吸入流路(27)的储罐(70)。储罐(70)具有壳体(71)、入口管(72)和出口管(73),其中,所述壳体(71)形成用于对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并对剩余制冷剂进行积存的内部空间。入口管(72)的前端开口位于从内部空间的底部离开内部空间的高度尺寸的0~0.3倍的尺寸的高度位置
37 空调装置 CN201180071605.4 2011-06-14 CN104204691A 2014-12-10 岛津裕辅; 隅田嘉裕; 东幸志
发明得到一种空调装置,能够与膨胀机构的入口的制冷剂状态无关地抑制制冷剂流动音。与流量调整(4)并联地将开闭制冷剂流路的开闭阀(6)和具有可供制冷剂通过的多孔体的节流机构(10)串联连接,控制装置(50)在制热模式下,在使多个室内机(2)中的一部分室内机(2)的运转停止而另一部分室内机(2)运转的情况下,使运转停止的室内机(2)的流量调整阀(4)全闭,使开闭阀(6)打开。
38 空气调节装置 CN200980159196.6 2009-05-08 CN102422092B 2014-11-05 高山启辅; 岛津裕辅
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具有热介质循环回路,在该热介质循环回路中具有:多个使用侧换热器(30);热介质间换热器(14a、14b);用于切换流路的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32、33);用于使热介质在这些流路中流动的(31a、31b),热介质间换热器(14a、14b)通过使来自热源装置(1)的热源流体和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来加热或冷却热介质。在多个使用侧换热器(30)中,使进行预热、预冷的使用侧换热器(30)大约占半数,通过使未进行预热、预冷的剩余的使用侧换热器(30)与进行了预热、预冷的使用侧换热器(30)中的运转开始之前的使用侧换热器(30)之间交换热介质,来抑制预热或预冷所消耗的能量
39 空调装置 CN200980158263.2 2009-03-23 CN102362126B 2014-10-22 高田茂生; 山下浩司
空调装置(100)具备:供给制冷剂的热源装置(1),与从热源装置(1)供给的或防冻液等热介质以中间热交换器(15)进行热交换、供给该热介质的中继单元(3),对从中继单元(3)供给的热介质所流过的利用侧热交换器(26)和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暖的室内机(2),控制暖源装置(1)、中继单元(3)及室内机(2)的运行的控制装置,检测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26)的热介质的温度的第三温度传感器(33);控制装置在检测出热源装置(1)及中继单元(3)中的至少一方有异常的情况下,在第三温度传感器(33)的检测温度处于第一规定温度范围的期间,继续上述室内机的运行。
40 流路切换装置及具有该流路切换装置的空气调节装置 CN201280069096.6 2012-03-09 CN104094070A 2014-10-08 本多孝好; 岛本大祐; 森本修
构成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32、33)的体(E)的开口部(E1)在从第一流路配管(D1)和第三流路配管(D3)之间的连接位置到第二流路配管(D2)和第三流路配管(D3)之间的连接位置的长度为壳体流路横宽(I)时,与该阀体(E)的轴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阀体流路横宽(H)比壳体流路横宽(I)小。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