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控制装置及方法以及程序、具备该控制装置及方法以及程序的多型空气调和系统 CN201380006702.4 2013-03-18 CN104067064A 2014-09-24 加藤隆博; 三苫恵介; 盐谷笃
防止过制热,并防止气低,使热切断状态的室内机的扇进行间歇运转。控制多型空气调和系统(1)的运转的控制装置(41)中,多型空气调和系统(1)对于室外机(2)连接多个室内机(7)并利用室内电动膨胀(72)的开度来调整向制冷剂配管流通的制冷剂流量,在制热时的热切断时,在室内机(7)的风扇进行旋转了规定时间之后停止规定时间的反复接通切断动作的间歇运转的情况下,在室内机(7)的风扇的切断期间中,将室内电动膨胀阀(72)控制成比室内机(7)的风扇的接通期间中的开度大且为应对噪音的开度以下的开度。
42 空气调节装置 CN201180074188.9 2011-12-16 CN103874892A 2014-06-18 森本修; 岛本大祐; 东幸志; 本多孝好
发明具有:制冷剂循环回路(A),其通过配管连接压缩热源侧制冷剂的压缩机(10)、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1)、热源侧换热器(12)、节流装置(26)及进行热源侧制冷剂和与热源侧制冷剂不同的热介质的热交换的一个或多个热介质间换热器(25)而构成;热介质循环回路(B),其通过配管连接用于使热介质间换热器(25)的热交换的热介质循环的一个或多个(31)、进行热介质和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的热交换的利用侧换热器(35)及流路切换装置(32、33)而构成,该流路切换装置(32、33)切换相对于利用侧换热器(35)的被加热的热介质的通过或被冷却的热介质的通过;和控制装置(60),其进行使在热介质间换热器(25)中通过热介质加热的热源侧制冷剂流入热源侧换热器(12)并除霜的热回收除霜运转时,进行以规定泵容量以上使泵(31)驱动的控制。
43 空气调节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1310384595.0 2013-08-29 CN103807921A 2014-05-21 金正勋; 金宗太; 朱赈荣; 李相宪
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器及其控制方法。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包括:压缩机对流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来排出该制冷剂,室外热交换器,使向室外机流入的室外空气与上述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使向室内机流入的室内空气与上述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分别设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入侧的管及制冷剂排出侧的管,及制冷剂泄漏检测部,直接或间接检测制冷剂的泄漏;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各上述阀被阶段性地关闭。
44 空调装置 CN200880130553.1 2008-10-29 CN102112817B 2014-04-30 山下浩司; 森本裕之; 本村祐治; 鸠村杰; 田中直树; 若本慎一; 冈崎多佳志; 岛津裕辅
发明提供一种无需使制冷剂在室内机内循环进而可以实现节省能量空调装置。将对制冷剂加压的压缩机(10)、切换制冷剂的循环路径的四通(11)、进行热交换的热源侧热交换器(12)、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压调节的膨胀阀(16a~16e)及进行制冷剂和热介质的热交换加热及冷却热介质的多个中间热交换器(15a、15b)配管连接,构成冷冻循环回路,将中间热交换器(15a、15b)、对热介质加压的(21a、21b)、进行热介质和室内空间(7)的热交换的多个使用侧热交换器(26a~26d)配管连接,构成热介质回路。
45 空气调节装置 CN200980159214.0 2009-05-13 CN102422100B 2014-04-02 岛津裕辅; 高山启辅; 山下浩司; 森本裕之; 若本慎一
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第一循环(5)通过在第一媒质与外气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热交换器(11)和在该第一循环(5)和第二循环(6)之间以及第一循环(5)和第三循环(7)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第二热交换器(15)、第三热交换器(17)之间经第一减压(14)和第二减压阀(16)串联地连接,能够灵活对应制冷、制热、制冷制热同时运转、二温度制冷、二温度制热,实现回路。输送冷热能的第二循环(6)和第三循环(7)通过流量调整阀(32)与各分支的室内机出入口温度相应地调整第二媒质的流量,整体流量通过最小阻法来控制的转速,确定整体流量。由于根据事前响应性确认评价,响应快,所以,即使负荷为多个,变化显著,也能够进行稳定地控制,能够进行高效率的运转。
46 空气调节装置 CN200880130521.1 2008-10-29 CN102105750B 2014-03-19 山下浩司; 森本裕之; 本村祐治; 鸠村杰
发明提供更安全且室内机侧的等的传送动小的空气调节装置。压缩机(10)和热源侧热交换器(12)收容在热源装置(1)内。中间热交换器(15)及(21)收容在中继单元(3)内,使用侧热交换器(26)收容在室内机(2)内,控制装置(60),在根据因使用侧热交换器(26)的热负荷的减少而发出的停热指令或运转停止指令使压缩机(10)停止时,在压缩机(10)的停止后或停止的大致同时,使泵(21)停止。
47 空气调节装置 CN201110025104.4 2011-01-20 CN102192623B 2013-10-30 朴嬉; 金种一
发明涉及一种将连接多个室内机及室外机的配管的长度最小化且能以多种方式配置空气调节装置的设置形态的空气调节装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机;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及室外机罩;以及分配单元,能装拆地安装在所述室外机罩的内部的安装空间,并具有用于与所述室内机连接的至少一个室内机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室外机连接的室外机连接部以及用于构成外形的分配单元罩。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连接多个室内机及室外机的配管的长度最小化,并且能以多种方式配置空气调节装置的设置形态。
48 空气调节系统和调湿装置 CN201080070357.7 2010-12-22 CN103221752A 2013-07-24 伊藤慎一; 丰岛正树; 亩崎史武
发明提供能够高效率地进行调温和调湿的空气调节系统。该空气调节系统包括具有压缩机(11)、四通(13)和室外热交换器(12)的1台以上的室外机(10a)、具有室内机膨胀阀(21)和室内机热交换器(22)的1台以上的室内机(20)、和具有调湿装置膨胀阀(31)、调湿装置热交换器(32)以及第一及第二吸附脱附装置(33a、33b)的1台以上的调湿装置(30),通过配管连接压缩机(11)、四通阀(13)、室外热交换器(12)、室内机膨胀阀(21)、室内机热交换器(22)、调湿装置膨胀阀(31)和调湿装置热交换器(32),构成制冷剂回路。
49 空调装置 CN200880130502.9 2008-10-29 CN102105749B 2013-06-26 山下浩司; 森本裕之; 本村祐治; 鸠村杰
发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其中,热源侧热交换器(12)、中间热交换器(15a、15b)和利用侧热交换器(26a~26d)分别分开地形成并能够设置在相互分离的位置,在中间热交换器与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的热介质循环回路中设置温度传感器(31、32、33、34),该空调装置具备冻结防止运转模式,在该冻结防止运转模式下,在压缩机(10)的停止过程中或者(21a~21d)的停止过程中,若温度传感器(31、32、33、34)的检测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s以下的话,则使热介质循环,进行热介质的冻结防止运转。
50 空调装置 CN201080063509.0 2010-02-10 CN102770724A 2012-11-07 森本裕之; 山下浩司; 本村祐治
发明获得可使制冷剂不循环到达室内机附近地实现安全性的提高、能够实现维护性的提高的空调装置。空调装置(100)具备使不同于热源侧制冷剂的热介质循环的热介质循环回路(B)。热介质循环回路(B)具备热介质间热交换器(15)、利用侧热交换器(26)、改变利用侧热交换器(26)的流路的第一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22)以及第二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23)、调整利用侧热交换器(26)的热介质流量的热介质流量调整装置(25)等。在热介质流量调整装置(25)的上游侧且第二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23)的下游侧设有开闭装置(52),在热介质流量调整装置(25)的下游侧且第一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22)的上游侧设有第一逆流防止装置(40)。
51 空调装置 CN200980162651.8 2009-11-30 CN102713469A 2012-10-03 森本裕之; 山下浩司; 本村祐治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节能化的空调装置。空调装置(B)具有通过从室外机(1)供给的热源侧制冷剂进行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调节的制冷剂室内机(70)和通过与热源侧制冷剂不同的热介质进行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调节的热介质室内机(2)。另外,空调装置(B)具有从室外机(1)供给热源侧制冷剂的第1热介质转换器、存在于第1热介质转换器和制冷剂室内机(70)之间的第3热介质转换器(90)、存在于第1热介质转换器和热介质室内机(2)之间的第3热介质转换器(110)。
52 空调供热复合系统 CN201080061914.9 2010-01-22 CN102713451A 2012-10-03 川越智一; 东幸志; 高下博文
发明提供在制冷循环时的制冷制热循环同时运转时,在负荷侧单元进行全数制冷运转、且供热负荷(制热负荷)较小的情况下,降低空调用制冷剂系统的输入而提高系统COP的空调供热水复合系统。空调供热水复合系统(A)在制冷运转循环状态下,在负荷侧单元(30)的制热负荷及供热水单元(40)的供热水负荷小于规定的基准值时,使热源单元(10)的目标冷凝温度降低。
53 空调装置 CN200780042801.2 2007-11-20 CN101535735B 2012-09-05 濑户口隆之
发明的目的是在多联式的空调装置中提供一种能根据多个室内单元各自的负载来控制必要能的空调装置。本发明的空调装置是一种使制冷剂产生状态变化来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装置,包括热源单元(2)、第一利用单元、第二利用单元、制冷剂连通配管(4)和控制部(5)。热源单元具有热源侧压缩机(21)、热源侧热交换器(23)和热源侧膨胀机构(V2)。第一利用单元具有第一利用侧压缩机、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和第一利用侧膨胀机构。第二利用单元具有第二利用侧压缩机、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和第二利用侧膨胀机构。控制部根据第一利用单元的负载来控制第一利用侧压缩机和第一利用侧膨胀机构,并根据第二利用单元的负载来控制第二利用侧压缩机和第二利用侧膨胀机构。
54 空气调节装置 CN200780100392.7 2007-08-28 CN101790669B 2012-08-08 川越智一; 篠崎万誉; 高下博文
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能够实现安全运转、装置的保护,能够高效地冷凝制冷剂并能够进行高能量效率的运转。该空气调节装置(100)通过配管连接具有热源侧热交换器(15)和压缩机(11)的热源侧单元(10)、具有负载侧节流装置(51)以及负载侧热交换器(52)的多个负载侧单元(50)、具有气液分离器(31)的冷热分支单元(30)而构成制冷剂回路,该空气调节装置能够进行制冷采暖混合运转,其中,还具有:旁通管(21),该旁通管形成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分流的旁通路径;旁通用开闭(22),该旁通用开闭阀通过开闭控制制冷剂向旁通管的分流;控制装置(40),该控制装置在进行将热源侧热交换器(15)作为蒸发器工作的运转时,若判断所述压缩机(11)的排出侧的制冷剂压异常上升或者存在异常上升的可能性,则进行如下处理,即,打开所述旁通用开闭阀(22),使制冷剂分流。
55 空调装置 CN200980161356.0 2009-09-10 CN102483250A 2012-05-30 山下浩司; 森本裕之; 本村祐治; 若本慎一; 竹中直史
发明获得能够实现节能化的空调装置。空调装置(100)在全制热运行模式及全制冷运行模式下对第一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22)及第二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23)进行控制,从而在全部热介质间热交换器(15)与多个利用侧热交换器(26)的至少1个之间形成热介质循环的流路。
56 空调装置 CN201080011099.5 2010-02-17 CN102348939A 2012-02-08 堺达纪; 青木正则; 柴广有
在内装于空调机的室外机(10)中的压缩机壳体处设置检测壳体的温度的压缩机壳体热敏电阻(21)。另外,在室外机处设置检测外气温度的外气温度热敏电阻(22)。由外气温度与压缩机壳体温度进行比较,在壳体温度比外气温度高的场合,使压缩机加热装置无效。在壳体温度比外气温度低的场合,判断为制冷剂积存条件,使压缩机加热装置动作。另外,在壳体温度比外气温度还要高某一定温度以上的场合,停止压缩机加热装置的动作,从而减少无用的待机电,能够实现装置的节能化。
57 室外机、分配单元及包括它们的空气调节装置 CN201110035619.2 2011-01-28 CN102192624A 2011-09-21 朴嬉; 黄仁权; 金银镐
发明涉及一种室外机、分配单元及包括该室外机、分配单元的空气调节装置。更详细地,本发明涉及将连接多个室内机及室外机的配管的长度最小化且能以多种设置形态配置空气调节装置,通过极大化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分配单元的内部配管配置的效率可将分配单元的体积最小化,通过对分配单元进行模化可根据需要进行追加或拆除的室外机、分配单元及包括它们的空气调节装置。本发明空气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机;室外机,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以及送风扇;以及至少一个分配单元,能装拆地安装在所述室外机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室内机连接部、分配单元罩,该分配单元从室外机向所述室内机分配制冷剂的同时将制冷剂从室内机回收到室外机。
58 空调装置 CN200880130553.1 2008-10-29 CN102112817A 2011-06-29 山下浩司; 森本裕之; 本村祐治; 鸠村杰; 田中直树; 若本慎一; 冈崎多佳志; 岛津裕辅
发明提供一种无需使制冷剂在室内机内循环进而可以实现节省能量空调装置。将对制冷剂加压的压缩机(10)、切换制冷剂的循环路径的四通(11)、进行热交换的热源侧热交换器(12)、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压调节的膨胀阀(16a~16e)及进行制冷剂和热介质的热交换加热及冷却热介质的多个中间热交换器(15a、15b)配管连接,构成冷冻循环回路,将中间热交换器(15a、15b)、对热介质加压的(21a、21b)、进行热介质和室内空间(7)的热交换的多个使用侧热交换器(26a~26d)配管连接,构成热介质回路。
59 空气调节装置以及中继装置 CN200880130552.7 2008-10-29 CN102112815A 2011-06-29 山下浩司; 森本裕之; 本村祐治; 鸠村杰; 田中直树; 若本慎一; 冈崎多佳志; 岛津裕辅
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不使制冷剂循环到室内机,能够进一步实现节能化,而且容易施工。在该空气调节装置中,用配管连接压缩机(10)、四通(11)、热源侧热交换器(12)、膨胀阀(16a~16e)及中间热交换器(15a、15b),构成冷冻循环回路;用配管连接中间热交换器(15a、15b)、(21a、21b)及利用侧热交换器(26a~26d),构成热介质循环回路;用两根配管连接室外机(1)和中继单元(3)之间;该室外机(1)设置于建筑物(9)的室外等空间,收容压缩机(10)、四通阀(11)及热源侧热交换器(12);该中继单元(3)在隔开多层的设置层内设置在与室内空间(7)不同的非对象空间(8),收容膨胀阀(16a~16e)、泵(21)及中间热交换器(15a、15b);另外,从分隔室内外的壁体的外侧用两根配管连接中继单元(3)与室内机(2)之间;该室内机(2)收容利用侧热交换器(26a~26d),设置在能够对室内空间(7)进行空气调节的位置
60 空气调节装置 CN200880128930.8 2008-10-29 CN102016450A 2011-04-13 若本慎一; 山下浩司; 冈崎多佳志; 田中直树; 外囿圭介; 森本裕之; 本村祐治; 鸠村杰; 河西智彦; 竹中直史; 岛津裕辅
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具备热源侧制冷剂回路(A)和利用侧制冷剂回路(Bn),所述热源侧制冷剂回路(A)具有压缩机(11)、室外热交换器(13)、与压缩机(11)连接的第一制冷剂分支部(21)、与室外热交换器(13)连接的第二制冷剂分支部(22)以及第三制冷剂分支部(23)、设置在分支配管(40)和第二制冷剂分支部(22)之间的第一制冷剂流量控制装置(24)、一方经三通(26n)与第一制冷剂分支部(21)以及第三制冷剂分支部(23)连接,另一方与第二制冷剂分支部(22)连接的中间热交换器(25n)、以及设置在中间热交换器(25n)的每一个和第二制冷剂分支部(22)之间的第二制冷剂流量控制装置(27n),所述利用侧制冷剂回路(Bn)具有与中间热交换器(25n)连接的室内热交换器(31n),在利用侧制冷剂回路(Bn)中,循环着以及防冻液的至少一方。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