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01 鞍坐式车辆的排气装置 CN99104526.2 1999-03-31 CN1107790C 2003-05-07 山口英辉; 文谷修
是一种由连接到发动机上的排气管和连接到排气管的下流端上的消音器构成的鞍坐式机动二轮车的排气装置,可以根据发动机的性能设定排气管的长度并可以确保消音器的必需的容量。在由连接到发动机的排气管Pe和与该排气管Pe连接的消音器构成的排气装置中,排气管Pe的下流端连结在消音器M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上。
102 二轮摩托车用消音器 CN97115456.2 1997-07-24 CN1097142C 2002-12-25 纲野秀夫; 古川一明; 饭嶋茂男
发明是关于连接着从多气缸发动机的各气缸导出的排气管2a、2b的消音器3,提供组装容易且各气缸能得到独立排气声的消音器。在消音器3内安装横断消音器3的隔壁3a,在消音器长度方向上隔开形成两个膨胀室4a、4b,将该消音器3安装在前后搭载V型双气缸发动机的二轮摩托车上,将与V型双气缸发动机前侧气缸连接的排气管2a插入前侧的膨胀室4a里,与后侧气缸连接的排气管2b插入后侧的膨胀室4b里。
103 向小型机动两轮车的排气系统供给二次空气的装置 CN98105534.6 1998-03-12 CN1093217C 2002-10-23 横山雅史; 铃木健辅; 藤井隆彰; 横谷登
一种向小型机动两轮车的排气系统供给二次空气的装置,在维修作业时不需要装拆车罩,空气滤清器的设计不受制约而提高消音效果,可以缩短二次空气供给管的长度。在通过二次空气供给管37向小型机动两轮车1的排气系统供给二次空气的装置中,排气系统用的空气滤清器35设在消音器28上,止回36也设在消音器28上。该二次空气供给管的前端部与排气系统用的空气滤清器连接并在其中途插入安装着止回阀。
104 排气净化装置 CN98123083.0 1994-12-09 CN1225412A 1999-08-11 关田孝人; 草光男; 加藤广; 铃木健铺
一种排气净化装置包括一与排气管连接的室,该阀室具有一用于改变排气管中排气通道的开口面积的控制阀,至少有一部分控制阀载有触媒。因此,本发明可防止发动机的运行或功能受到沉积在发动机排气系统中的控制阀上的粒子的不利作用,并改进了发动机的排气净化。
105 排气净化装置 CN94112949.7 1994-12-09 CN1107202A 1995-08-23 关田孝人; 草光男; 加藤广; 铃木健辅
一种排气净化装置包括一载有触媒的载装件,它在其圆柱形壁上有许多小孔;一将载装件共轴线地插入其中的排气管;一弹性元件,它径向受压地装在载装件的至少一个端部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与在排气管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凹槽之间;从载装件的外表面突出的加压,以便与弹性元件的内端面接合,加压块与凹槽的端部配合,沿轴向压缩弹性元件;在排气管中形成的室有一阀体,它包括一沿直径方向伸入阀室的阀杆和一固定地安装在阀杆上的阀体。
106 摩托车 CN201410566971.2 2014-10-22 CN104564411B 2017-07-21 柴野谦; 平冈邦彦; 村松武宪; 太田秀邦
一种摩托车,具有:曲轴箱、气缸和气缸盖,该曲轴箱包含曲柄轴和平衡轴,气缸和气缸盖位于曲轴箱的上方;和排气管,该排气管从气缸盖延伸。平衡轴位于曲柄轴的前方,曲轴箱具有平衡轴外壳,该平衡轴外壳将平衡轴支撑在其内部,并且曲轴箱具有凹部,该凹部在平衡轴外壳的前端中心部向后凹陷。平衡轴具有平衡轴重物,该平衡轴重物在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彼此分离。
107 摩托车气缸的消音装置 CN201610816549.7 2016-09-13 CN106523073A 2017-03-22 范广志
发明公开了一种种摩托车气缸的消音装置,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吸音进气口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吸音进气口的另一端贯穿外壳与吸音室固定连接,所述吸音室的左侧与吸音出气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吸音出气口的另一端与内管螺纹连接连接,所述内管贯穿外管,且延伸至外管内部,所述内管上开设有消音孔,所述内管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吸盘,所述吸盘与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管的左侧与出气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出气口的另一端贯穿外壳,且与出气管螺纹连接。该摩托车气缸的消音装置,通过采用双消音的结构,使消音效果更加明显,方便人们使用,使驾驶者不为噪声感到烦恼。
108 摩托车尾气管的防烫罩 CN201510910967.8 2015-12-10 CN105484845A 2016-04-13 黄慧
发明涉及摩托车尾气管领域,特别涉及摩托车尾气管的防烫罩,包括防烫圆环管和连接杆,防烫圆环管为中空结构,防烫圆环管内设置有冷循环层,防烫圆环管沿着尾气管的排气方向从小到大依次间隔排列,且多个防烫圆环管同中轴线,防烫圆环管的直径大于相应安装部位的尾气管的直径,连接杆分别与防烫圆环管的侧面端部连接,且连接杆与防烫圆环管形成圆台结构,远离尾气管排气端的防烫圆环管两侧设置有安装孔。本发明使得防烫罩散热效果比较好,同时,比较节省材料。
109 循环螺旋式摩托车取暖装置 CN201510909985.4 2015-12-10 CN105422226A 2016-03-23 邓萍
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螺旋式摩托车取暖装置,包括发动机排气管,在所述发动机排气管上固套有导罩,该导风罩的下部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中装有进气涡轮,所述发动机排气管内设有叶轮且所述进气涡轮与叶轮同轴传动连接,在导风罩的上部开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和进风口均与导风罩的内部相通;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连通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内设有只允许气体由出风口流向进风口的止逆,所述出风口设有用于控制出风流量的调节阀;在所述排气管位于导风罩内的管身上设置有螺旋叶片并在螺旋叶片与导风罩内壁之间形成螺旋流道,本取暖器能够将发动机排气管上的热量加以利用制造暖风。
110 摩托车和具有整合的谐振器的摩托车后轮振动平衡杆 CN201480042360.6 2014-08-21 CN105408598A 2016-03-16 R·阿尔登赫韦尔
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其包括发动机和与之相接的排气管以及摩托车后轮振动平衡杆,其中,该摩托车后轮振动平衡杆具有一个封闭的空腔,该空腔通过连接件与排气管流动连接。
111 一种摩托车排气管的冷却隔热系统 CN201510921347.4 2015-12-14 CN105351058A 2016-02-24 范家春
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排气管的冷却隔热系统,包括排气管本体,所述的排气管本体一端连接摩托车的燃烧室,所述的排气管本体包括排气管内管以及套设在排气管内管外的排气管外壳,所述的排气管内管的内壁设置有一冷却层,所述的排气管内管以及排气管外壳之间设置有一隔热层。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所提供的摩托车排气管在原有排气管的基础上设置了冷却隔热双重保护系统,在高温废气在排放过程中,排气管内壁的冷却层进行自行冷却,然后经过隔热层的辅助隔热,可避免排气管内的高温传递到外壳,有效降低使用者的烫伤概率,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112 自动二轮车的后部零件的支承构造 CN201480026220.X 2014-04-16 CN105189270A 2015-12-23 国贞洋平
提供自动二轮车的后部零件的支承构造,以能够得到操作单元的高操作性的配置方式安装于脚蹬支架,还能够将脚蹬支架有效地利用于其他后部零件的支承。具备:脚蹬支架(30),安装于车体框架(FR),支承同乘者用的脚蹬(29);操作单元(25),安装于脚蹬支架(30)的单元支承部(38),供手动调整后轮悬挂装置(24)的特性;边箱支承部(41),设置于脚蹬支架(30),支承装配于车体侧部的物品收纳用的边箱(3)的前部;及油箱支承部(42),支承制动油用的储油箱(4),在操作单元(25)的后方配置有边箱(3),操作单元(25)的操作部(55)配置在从外侧方观察时避免了与脚蹬支架(30)及边箱(3)重合的位置
113 摩托车的排气装置 CN201410663823.2 2014-11-19 CN104648598A 2015-05-27 佐佐木荣司; 稻山佳里; 山本一广
一种配备有V型引擎的摩托车,在V型引擎中,前后气缸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被布置成V形。排气装置包括:催化剂装置,该催化剂装置布置在前气缸的排气管和后气缸的排气管的聚集部分的排气下游侧;和连接管,该连接管用于连通前气缸的排气管和后气缸的排气管,并且连接管通过后气缸的排气管和催化剂装置之间的空间。
114 摩托车 CN201410566971.2 2014-10-22 CN104564411A 2015-04-29 柴野谦; 平冈邦彦; 村松武宪; 太田秀邦
一种摩托车,具有:曲轴箱、气缸和气缸盖,该曲轴箱包含曲柄轴和平衡轴,气缸和气缸盖位于曲轴箱的上方;和排气管,该排气管从气缸盖延伸。平衡轴位于曲柄轴的前方,曲轴箱具有平衡轴外壳,该平衡轴外壳将平衡轴支撑在其内部,并且曲轴箱具有凹部,该凹部在平衡轴外壳的前端中心部向后凹陷。平衡轴具有平衡轴重物,该平衡轴重物在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彼此分离。
115 用于鞍座型车辆的废气净化催化剂 CN201310251970.4 2009-12-24 CN103285857B 2015-03-25 政谷忠寿; 堀村弘幸; 辻正光; 伊藤祯昭; M.米特苏卡瓦; 宫田博明; 柴茂荣; 川崎睦郎; 大野大吾
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鞍座型车辆的废气净化催化剂,所述催化剂包括支持体、在所述支持体表面上形成的第一催剂化层和在所述第一催化剂层上形成的第二催化剂层,其中所述第一催化剂层包括由具有含量为45-70质量%的CeO2、含量为20-45质量%的ZrO2、含量为2-20质量%的Nd2O3和含量为1-10质量%的La2O3的复合化物形成的载体,以及在所述载体上支持并且含有金属Pd或Pd氧化物的催化剂成分;所述第二催化剂层包括由具有含量为50-95质量%的ZrO2、含量为0-40质量%的CeO2、含量为2-20质量%的Nd2O3和含量为1-10质量%的La2O3的复合氧化物形成的载体,以及在所述载体上支持并且含有金属Rh或Rh氧化物或者金属Rh或Rh氧化物和金属Pt或Pt氧化物两者的催化剂成分。
116 跨骑型车辆用废气净化单层催化剂 CN201280066520.1 2012-09-12 CN104245125A 2014-12-24 木村聪朗; 堀村弘幸; 古贺晃子; 伊藤元气; 辻正光; 若林誉; 柴田阳介; 中原祐之辅; 安田清隆
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钯催化剂,其即使在使用钯(Pd)作为催化剂活性成分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富燃气氛下高效地净化(CO)和(THC)。本发明提出一种跨骑型车辆废气用钯单层催化剂,其为设置于内燃机的排气通道的跨骑型车辆用废气净化催化剂,该催化剂具备基材和作为单层的催化剂层,该催化剂层含有作为催化剂活性成分的钯、作为催化剂载体的无机多孔质体、作为助催化剂成分的二氧化铈(CeO2)颗粒和钡。
117 废气传感器的安装构造 CN201110344664.6 2011-11-04 CN102465786B 2014-08-20 井元丰; 山嵜加代子; 宇津木克洋; 岛田信弘
发明提供一种废气传感器的安装构造,在不具有加热器构造的废气传感器中,在内燃机启动后可以早期开始高精度地检测气,且确保耐热性的同时,提高氧气的检测精度。在内燃机(2)的缸盖(31)的排气孔(40)的内壁,在排气孔(40)的上游侧入口即排气口(43)与排气孔出口即排气管安装部(74)之间,设有沿着废气的流通方向的废气捕集槽(64),以废气传感器(62)的前端部位于该废气捕集槽(64)的后方的方式安装废气传感器(62)。
118 消声器和骑乘式车辆 CN201310613294.0 2013-11-27 CN103835786A 2014-06-04 藤中崇
发明提供能够充分降低催化剂产生的热影响的消声器和包括该消声器的骑乘式车辆。骑乘式车辆(10)包括发动机(14)和消声器(44)。消声器包含排气管(46)、消声器(48)和催化剂(52)。消声器包含主体部(68)、第一隔板(70)和第二隔板(72)。在主体部内,在第二隔板的后方设置有第一膨胀室(X1),在第一隔板的前方设置有第二膨胀室(X2),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三膨胀室(X3)。催化剂在第二膨胀室中保持于排气管。排气管以不与第一隔板接触的方式通过贯通孔(70a)且被支承于第二隔板。发动机的排气依次流过排气管、第一膨胀室、第二膨胀室、第三膨胀室后从主体部排出。
119 消声器和骑乘式车辆 CN201210439475.1 2012-10-30 CN103375224A 2013-10-30 秋山圣和
发明涉及消声器和骑乘式车辆。本发明提供用于骑乘式车辆的消声器和具有该消声器的骑乘式车辆。外管(31)的主体管部(42)沿着预定第一方向延伸。内排气管(32)包括第一管部(51)、第二管部(52)、第三管部(53)和第四管部(54)。第一管部(51)容纳催化剂(33),并且沿着第二方向从外管(31)的第一开口部分(41)延伸。第二方向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第二管部(52)沿着与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从第一管部(51)延伸。第三管部(53)具有从第二管部(52)朝向第一开口部分(41)弯曲成U形的形状。第四管部(54)沿着与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从第三管部(53)延伸。
120 用于鞍座型车辆的废气净化催化剂 CN201310251970.4 2009-12-24 CN103285857A 2013-09-11 政谷忠寿; 堀村弘幸; 辻正光; 伊藤祯昭; M.米特苏卡瓦; 宫田博明; 柴茂荣; 川崎睦郎; 大野大吾
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鞍座型车辆的废气净化催化剂,所述催化剂包括支持体、在所述支持体表面上形成的第一催剂化层和在所述第一催化剂层上形成的第二催化剂层,其中所述第一催化剂层包括由具有含量为45-70质量%的CeO2、含量为20-45质量%的ZrO2、含量为2-20质量%的Nd2O3和含量为1-10质量%的La2O3的复合化物形成的载体,以及在所述载体上支持并且含有金属Pd或Pd氧化物的催化剂成分;所述第二催化剂层包括由具有含量为50-95质量%的ZrO2、含量为0-40质量%的CeO2、含量为2-20质量%的Nd2O3和含量为1-10质量%的La2O3的复合氧化物形成的载体,以及在所述载体上支持并且含有金属Rh或Rh氧化物或者金属Rh或Rh氧化物和金属Pt或Pt氧化物两者的催化剂成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