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固定结构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 竖井;隧道;平硐;地下室 / 衬砌或不衬砌的隧道或平硐;其掘进的方法或设备(E02D29/045, E02D29/063优先;衬砌物本身入E21D11/00);隧道、平硐的设计布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具有扣导向装置的管幕顶管机及其姿态控制方法 CN201510639086.7 2015-09-30 CN105350971A 2016-02-24 王祺; 张荣辉; 朱思闻; 舒钢强; 沈尉; 徐连刚; 张雯; 王虎; 蒋威
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扣导向装置的管幕顶管机及其姿态控制方法,其包括:顶管机壳体;锁扣导向装置,所述锁扣导向装置安装于所述顶管机壳体侧面的尾部,所述锁扣导向装置包括向所述顶管机壳体外侧凸起的楔形保护,所述楔形保护块的前端的厚度小于所述楔形保护块的后端的厚度;所述楔形保护块的前端指向所述顶管机壳体的头部。在顶进管节的过程中锁扣导向装置挡在钢管节外侧的锁扣的前端,这样可以避免锁扣触碰到岩石等坚硬物质发生变形,还可以减小钢管节顶进过程中受到的阻
42 条件下泥水平衡顶管机接收装置及工艺 CN201510752859.2 2015-11-04 CN105257299A 2016-01-20 彭仕国; 韩利民; 潘建立; 张斌梁; 高海东; 黄欣; 刘应亮; 马胜利; 罗兴虎; 宫大辉
条件下泥水平衡顶管机接收装置及工艺,其采用刷作为有压接收舱的第一道止水帘幕,使其有足够的承压能承受管节外壁的水土压力,防止水土流失;第二道采用橡胶止水帘幕止水;然后在两道止水帘幕间注丽散封闭顶管机与地层的水系联通,管节外壁与孔口管间注水泥浆封堵,从而达到开舱无漏水,顺利完成顶管机接收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有效阻止泥水平衡顶管机工作过程的透水、漏水事故,大大提高了工艺实施的安全性。
43 暗挖隧道低通道渐进式进洞工法 CN201510321121.0 2015-06-12 CN104847366A 2015-08-19 雷刚; 郑广亮; 华福才; 周婷婷; 杨秀仁; 李宁宁; 董亚男; 张文
一种地暗挖隧道低通道渐进式进洞工法,包括下列步:①首先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确定施工隧道结构轮廓,根据施工步序制作高度渐变的渐进式架;②从施工隧道向垂直于正线隧道的方向,沿有效的正线隧道结构轮廓,逐渐扩挖;每开挖一步应及时设置渐进式门架,直至完成此部分的开挖和支护;③在渐进式门架内,沿正线隧道轮廓施作一榀正线隧道的支撑支护门架,支撑起垂直于正线隧道设置的渐进式门架,然后再切割除去正线隧道方向多余的渐进式门架的竖向支撑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低通道渐进式进洞,施工通道无需挑高开挖,减少了施工通道的竖向高度,最大程度的减小了对原状地层的扰动,显著提高了隧道开挖施工作业的安全性等优点。
44 城市地π型双竖井与双横通道平面布置系统 CN201510219747.0 2015-04-30 CN104818994A 2015-08-05 刘小东; 刘继鹏; 汤贵海; 庞前凤; 邢野; 姚义; 韩震; 高江涛; 李朋辉; 李建军; 徐小燕; 李继龙; 王峰
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地π型双竖井与双横通道平面布置系统,包括隧道中线(1),其特征是:还包括一座竖井(2)和两条横通道(3);所述竖井(2)暗挖于隧道中线(1)一侧;所述横通道(2)分别通过弧形过渡段(3)与竖井(1)连通,横通道(2)中部呈一定度与隧道中线(1)相交。本发明结构安全稳定,能同时满足暗挖及盾构施工,互不影响。竖井与π型设置的双横通道实现了在狭小范围内暗挖与盾构的平行施工,提高了施工进度、施工效率,节约了成本,为以后地铁竖井及横通道设计、施工提供了借鉴。
45 一种盾构突遇溶腔洞内处理方法 CN201510180120.9 2015-04-16 CN104806256A 2015-07-29 张元海; 黄志毅; 张劲; 陈武彬
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突遇溶腔洞内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溶腔检测;碰到溶腔时,开启预留孔洞的密封盖,使刀盘开槽位置与密封孔洞轴线对应;采用平钻机钻出孔洞通道;分段接长管法将内窥镜头推进至溶腔深处和,全过程采集视频资料,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溶腔的边界及溶腔内环境条件;采用管口下落内窥镜头方式,确定溶腔内水体及下方渣体分布情况;根据溶腔的边界及溶腔内环境条件以及溶腔内水体及下方渣体分布情况确定施工步骤;恢复掘进;重复上述步骤,将盾构机刀盘推进到溶腔端头位置。有益效果:适用于城际轨道交通隧道上方建筑密集环境;地层扰动小,地面沉降量小;溶腔体查勘数据影像化,清晰明了;安全可靠;通用性好。
46 一种用于复杂环境下城市地车站附属仰挖施工方法 CN201510203753.7 2015-04-27 CN104806251A 2015-07-29 罗富荣; 童利红; 张成满; 王刚; 徐凌; 汪玉华; 高亚彬; 黄齐武; 曹伍富; 李名淦; 虞蕹; 张昊; 代永双; 王余良; 张瑜; 李全才; 刘刚; 张金亮; 王玉龙; 张飞; 路开锋; 苏洪波; 李立功; 朱发雨; 许景昭; 陈明昊; 代昱昊; 林纯鹏; 杨壮志; 赵宝华; 刘涛; 王振飞; 贾喜涛
一种用于复杂环境下城市地车站附属仰挖施工方法,涉及隧道挖掘领域,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在仰挖施工前,根据断面尺寸将断面进行分层、分部;在开挖前,对第一层导洞开挖面的前方土体采用深孔预注浆进行土体加固;将第一层导洞采用上、下台阶法进行开挖及初期支护,待第一层6导洞开挖及初期支护全部完成后,进行第二层导洞开挖及初期支护,第三层导洞重复第二层导洞,依此类推,进行下层导洞施工;待各层导洞全部开完完成,初期支护2变形稳定后,将临时支撑采用分段间隔法拆除;本发明大大的降低了仰挖施工险,保证了施工安全,丰富了暗挖隧道施工方法,同时也实现了明挖段拆迁和暗挖段平行作业,节约了工期。
47 上软下硬地层大跨地车站暗挖施工方法 CN201510045242.7 2015-01-29 CN104763433A 2015-07-08 李德才; 史宣陶; 敖贵勇; 徐亮; 喻波; 苟明中; 张建祥; 林刚; 郭俊; 王安东
上软下硬地层大跨地车站暗挖施工方法,以有效降低开挖施工险,提高开挖施工效率。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拱部分左、右两部分施工,中间设置临时隔墙,施作拱部第一层初期支护;拱部开挖完成后,短循环拆除中间临时隔墙,并施作第二层初期支护,其为拱顶到拱脚逐步加厚、端部为大拱脚的结构形式,第一层初期支护与第二层初期支护通过筋连接形成叠合初期支护拱盖;在双层叠合初支拱盖的保护下,使用拉槽台阶法开挖剩余岩体,直到隧道底部;自下而上顺筑车站二衬结构及内部结构。
48 一种高应巷道围岩卸压控制大变形的方法 CN201510041552.1 2015-01-27 CN104763432A 2015-07-08 刘增辉; 孟祥瑞; 冯英华; 赵光明; 高召宁; 王向前; 娄嵩
发明属于矿山高应巷道围岩大变形控制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判断围岩压力是否为高应力,卸压时机的确定,卸压方式确定,钻孔或预裂切割爆破卸压,缷压区域充填,围岩压力监测和变形监测。发明的特征在于:通过巷道围岩岩石样品的强度测试和成分分析判断高应力围岩的性质,通过变形监测和实验研究确定卸压时机和方式,在巷道围岩内采用钻孔或预裂爆破技术缷压,并在缷压槽内充填围岩变形缓冲材料,同时在缷压槽内埋设压力传感器和布设围岩变形监测断面以监测缷压效果。本发明能有效控制矿山大埋深或者非冲击地压的高地应力地质条件下巷道围岩变形,保证矿山高地应力环境中的巷道能在生产期间正常使用。
49 三线并行小间距大断面隧道群施工方法 CN201510103155.2 2015-03-10 CN104747194A 2015-07-01 陈海军; 赵金祥; 金毓红; 金龙; 韩顺学; 许庆君; 王录林; 张明武; 丁宁; 唐贞锋; 铁大禹; 隋成文
发明创造涉及一种三线并行小间距大断面隧道群施工方法,通过超前地质预报、隧道洞口大管棚预加固、两侧隧道超前预固、控制爆破、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施工和监控测量完成三线并行小净距大断面的隧道群施工方法,采用新奥法施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不破坏围岩的强度,使围岩与各种支撑结构形成统一的整体受结构体系,利用大管棚、中管棚、小导管注浆超前预加固措施,对掌子面和中岩柱注浆加固,初期支护及时、临时支护合理,确保了隧道围岩的稳定,施工安全可靠,采用微差光面爆破,断面轮廓成型规整,有利于衬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减少超挖、欠挖工程量,保持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经济效益明显。
50 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CN201510113598.X 2015-03-16 CN104712341A 2015-06-17 戴志仁; 柳兴旺; 王俊; 康华; 王天明; 毛念华; 杨沛敏; 张海; 罗世明; 杜宇; 王立新; 曹伟
发明涉及浅覆土区域盾构掘进地层加固体系及其构建方法。浅覆土条件下的隧道掘进,会导致盾构法隧道掘削面失稳与坍塌、地表隆沉等不利情况。本发明在双向的盾构隧道之间和两侧均纵向设置有成列布置的抗拔桩,两侧的抗拔桩顶部设置有呈矩形的圈梁,圈梁内设置有双向密肋板;双向密肋板由混凝土面板和混凝土面板底面设置的双向密肋梁组成,双向密肋梁呈横纵交叉的格状分布;混凝土面板与双向密肋梁整体立模,一次浇筑成型;圈梁通过内侧预留的筋接驳器与双向密肋板连接成整体。本发明能有效阻断浅覆土条件下盾构掘进压引起的地层隆沉变形,能降低工程竣工后地面临时超载对下方运营隧道的不利影响,可确保浅覆土区域盾构隧道的正常掘进。
51 碎裂岩层中地隧道穿越建筑物的施工方法 CN201510072330.6 2015-02-11 CN104695963A 2015-06-10 王渭明; 孙捷城
发明公开了一种碎裂岩层中地隧道穿越建筑物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采用深孔注浆工艺加固地层;然后隧道开挖,开挖时机械开挖和爆破循环进行,并在隧道掌子面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初期支护采用锚杆、筋网、喷射硂、格栅组合支护方式,直至隧道穿越建筑物;最后进行隧道内深孔袖管注浆加固。本发明通过中心机械开挖和周边光面爆破技术,减少了穿越隧道爆破施工对碎裂围岩的扰动,有效控制了岩体内部微观缺陷的扩展发育,避免了建筑物的扩震损伤,现场振速监测发现建筑物上测点的爆破振速在10mm/s以内,符合规范要求。
52 一种单线矿山法地隧道斜井进正洞的处理方法 CN201510018882.9 2015-01-14 CN104675407A 2015-06-03 裴利华; 周华龙
发明提供了一种单线矿山法地隧道斜井进正洞的处理方法,包括按通常斜井断面施工于邻近正洞需通过的位置,斜井包括斜井墙,斜井墙采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相结合工艺成型;在斜井中对应正洞段开设新断面,当施工至正洞边缘,采用端墙封闭斜井,并对正洞采用台阶法施工实施初期支护,在逐渐推进时采用衬砌台车进行正洞二次衬砌;新断面在正洞施工前或施工后以及正洞施工的同时皆可施工,藉此解决了简化施工过程及缩减工期的技术问题,达成了缩减成本,加速工程进度的良好效果。
53 一种冲沟地貌隧道洞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1510031191.2 2015-01-21 CN104653195A 2015-05-27 赖金星; 樊浩博; 刘厚全; 周慧; 王亚琼; 来弘鹏; 冯志华; 邱军领
发明涉及一种冲沟地貌隧道洞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涉及的结构包括设在冲沟地貌山体上的仰坡和边坡,所述隧道洞口设在冲沟地貌仰坡坡底,所述冲沟地貌山顶设有截沟,所述冲沟地貌边坡坡脚处设有边沟。所涉及的施工方法包括首先对冲沟内的表层化岩体进行清除,在冲沟山顶施作隧道截水沟;接着自上而下开挖隧道边坡和仰坡,在隧道仰坡和边坡平台上施作平台截水沟;然后施作套拱及管棚,并在管棚的保护下施作隧道初期支护;最后进行施作隧道洞口外部的边沟。本发明不用延长隧道明洞,缩短了隧道整体长度,降低了工程造价,提高了经济效益。
54 砂层地质大断面隧道开挖方法 CN201410767961.5 2014-12-11 CN104653187A 2015-05-27 周烨; 刘君堂; 李绍杰; 夏荔; 王胜国; 张宝永; 杨继刚
发明属于隧道开挖领域,公开了一种富砂层地质大断面隧道开挖方法,通过将掌子面分隔成九个区域分别进行挖掘,挖掘过程中随时施作支护,避免坍塌和应集中现象;各区域独立开挖,且各区域的支护均为闭环结构,各自均可承受一定的外力,不会出现大面积坍塌的现象。本发明通过将掌子面分成多分别进行挖掘,挖掘过程后立即施作闭环的支护,避免了应力集中,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变形较小,无坍塌现象;在各初期支护与临时支护的节点以及临时支护的节点用设置了连接板,保证了整个初期支护的稳定性,保证施工安全。
55 矩形顶管机出洞的施工方法 CN201410853072.0 2014-12-31 CN104632230A 2015-05-20 唐韶军; 张朝彪; 陈晓明; 罗伟; 陈愉
发明公开了矩形顶管机出洞的施工方法,属于地下空间开发的技术领域。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在矩形顶管机工作井一侧与预施工通道连接处安装临时混凝土框架作为临时洞,临时洞门与预施工通道的轴线垂直;其次在临时洞门上方开设回填土孔洞,待混凝土洞门凿除后,矩形顶管机顶入出洞口就位后,从开设的回填土孔洞内空隙回填;然后矩形顶管机穿过临时洞门以及预施工通道入口处的地下连续墙进入预施工通道进行掘进施工;最后矩形顶管机预施工通道完成后,并以预制最后一环管架顶进的区域作为外模板浇筑斜洞门。本发明的矩形顶管机出洞的施工方法,解决了在不规则斜洞门内地下通道的出洞施工中,矩形顶管机安全出洞及后期洞门制作的问题。
56 一种大巷区域应场优化方法 CN201410834743.9 2014-12-29 CN104564086A 2015-04-29 张农; 付世雄; 郑西贵; 张强; 张名; 路抗
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巷区域应场优化方法,首先是在大巷掘进前,在大巷附近相连通的巷道测试地应力,计算并分析得到大巷掘进后巷帮最大主应力差的位置,然后在大巷附近合适的层位最大主应力差位置的上方或下方掘进多条卸压巷,利用卸压巷对大巷进行卸压。然后从卸压巷内向最大主应力差位置处施工应力优化钻孔并静力爆破。待卸压巷变形到一定程度以后掘进大巷,然后在大巷内测量地应力并计算巷帮最大主应力差的位置。从大巷内向帮部最大主应力差位置处施工应力优化钻孔并爆破卸压,优化大巷区域应力场。该方法不仅利用卸压巷进行卸压,而且在掘巷前后两次对巷帮最大主应力差位置进行爆破卸压,因而可以较好的优化大巷所在区域的应力场。
57 特大溶洞洞底处理施工方法 CN201410745067.8 2014-12-09 CN104532821A 2015-04-22 马良; 张博轩; 宋国映; 王波
发明属隧道穿越特大溶洞施工的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基础施工方法不能适用于特大溶洞的问题,提供一种特大溶洞洞底处理施工方法。采用跟管钻进工艺,在钻进过程中同步跟进套管,将套管穿过易坍塌地层,将其隔住,跟管钻进至溶洞部位停止钻进后采用细石混凝土进行回填,回填完成后继续钻进。大大提高了工效,减少了成本,节约了时间。跟管钻进技术对于易坍塌的复杂地层施工是行之有效,可以在类似地质条件的边坡防护、基底加固处理工程中普遍采用。采用全自动注浆记录仪进行记录,发现单孔注浆量过大或长时间无压的情况采用间歇注浆或调整浆液配合比的方式及时进行处理,同时确保注浆压力及注浆量的要求,保证了注浆加固的效果。
58 一种小型岩巷卧底机 CN201510014381.3 2015-01-12 CN104500080A 2015-04-08 赵伟; 晋铭; 崔奇峰; 宋庆龙; 闫伟伟; 张恒
发明属于矿井下开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小型巷道开拓作业的一种小型岩巷卧底机。包括履带行走部分、机体部分、操纵控制部分、护罩、电器控制部分、液压系统、卷电缆装置;机体部分由机动车的安装平台、前连接梁、后连接梁组成;履带行走部分包括导向轮、履带架、履带、驱动轮液压达;其中它包括破碎锤组,机体部分安装在履带行走部分上,破碎锤组安装在机体部分的前方,操纵控制部分安装于机体部分的右侧,护罩安装于机体部分的左边,液压系统、电器控制部分与卷电缆装置设置在护罩内部。本发明具有效率高,劳动强度低,体积小,操作灵活,使用范围宽的优点。
59 浅埋偏压倾倒变形散体及强卸荷岩石结构中的隧道开挖法 CN201410698609.0 2014-11-26 CN104500079A 2015-04-08 吴学智; 马建新; 聂大丰; 付支黔
发明涉及一种浅埋偏压倾倒变形散体及强卸荷岩石结构中的隧道开挖法,特别是一种应用于的隧道施工领域的浅埋偏压倾倒变形散体及强卸荷岩石结构中的隧道开挖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临时支护工程量,防止隧道开挖诱发山体滑坡及隧道过大变形的浅埋偏压倾倒变形散体及强卸荷岩石结构中的隧道开挖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将待挖的隧道划分成上台阶、中台阶、下台阶和仰拱;b、开挖上台阶,并进行支护;c、开挖中台阶,并进行支护;d、开挖下台阶,并进行支护;e、开挖仰拱部分,并在进行支护。据围岩的自稳能选择对应的隧道开挖方式,充分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放坡开挖,减少临时支护。本发明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投资,确保了施工安全。
60 地下采矿 CN201080029775.1 2010-06-30 CN102472100B 2015-04-01 弗雷德里克·克里斯托弗·德拉比奥; 马克斯·爱德华·奥迪
在开发地下矿时,通过挖掘泥土并且利用材料传送系统从竖井(80)移除挖掘材料而形成矿井(80),所述材料传送系统包括能够在竖井内的吊斗引导件上上下移动的吊斗(36)。通过挖掘隧道钻机在其中被组装和操作以钻出隧道(82)的洞穴(81)而从竖井(80)的底部开挖隧道(82)。来自隧道挖掘的材料经由传送机(87)被从隧道输送到在竖井的形成期间在竖井内建立的材料输送系统,该材料输送系统被操作以将该材料输送到地面区域。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