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81 具有完整复合纵梁叶片 CN201180042687.X 2011-06-24 CN103492724A 2014-01-01 阿德里安·法布尔; 尼古拉斯·赫恩; 大卫·马尔萨勒; 吉恩-马克·皮罗拉兹
一种叶片(10),包括:具有空气动学轮廓的结构(20),该结构包括通过三维编织由一种基体密化的纤维加强件而获得的两个相对的外皮(21,22),包括通过三维编织并由一基体密化而获得的纤维加强件的纵梁(30),所述纵梁包括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具有空气动力学轮廓的结构外侧延伸,并设计为连接到一用于旋转所述叶片的毂;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两外皮(21,22)之间的具有空气动力学轮廓的结构(20)的内侧。所述纵梁(30)的第二部分(32)的厚度大体上与具有空气动力学轮廓的结构(20)的外皮(21,22)的厚度相似。而且,所述纵梁(30)的第二部分(32)的纤维加强件具有与具有空气动力学轮廓的结构(20)的外皮(21,22)的加强件相同的编织图案。
82 用于复合结构应用的混杂三维织造/层合支撑 CN200880123452.1 2008-10-23 CN101918630B 2014-01-01 强纳森·葛林; 布赖恩·科芬伯里
一种用于增强复合结构的织造预制件,包括具有多个交织层的中心部分(6,10)。所述预制件还包括具有多个独立织造层(50)的第一和第二末端部分(4,12),所述多个独立织造层与所述中心部分(6,10)中的多个交织层整体织造并且沿着所述预制件的整个长度延伸。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末端部分中的多个独立织造层(50)之间散布有斜交层。第一和第二末端部分可具有包括横穿独立织造层和斜交层并将它们定在一起的增强纤维的全厚度增强(71)。
83 用于复合结构应用的混杂三维织造/层合支撑 CN201310181931.1 2008-10-23 CN103266398A 2013-08-28 强纳森·葛林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复合结构应用的混杂三维织造/层合支撑物。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作复合结构中的增强物的织造预制件,其包括:三维中心部分,其具有与多根纬向纤维交织的多根经向纤维;第一末端部分;和第二末端部分;其中所述中心部分包括在所述预制件的外表面的一根或更多根沿着所述预制件的整个长度延伸的经向纤维;以及其中所述织造预制件包括一根或更多根沿着所述预制件的整个长度延伸的经向纤维和多根从所述预制件向外织造并提供从所述中心部分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末端部分中的至少一者的过渡的经向纤维。
84 用于具有一个或多个拱形部分的由复合材料制成的零件的纤维结构 CN201180059797.7 2011-12-05 CN103261499A 2013-08-21 蒂里·戈登; 布鲁诺·杰克斯·杰拉德·达米布瑞恩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零件的加强纤维结构(100),通过在以相邻方式设置在所述结构的两个面之间的多层纬纱(102)与多层经纱(101)之间进行的多层编织而作为单一件被编织。所述纤维结构(100)具有至少一个延伸过所述纤维结构(100)的一个面的拱形部分(120),该拱形部分(120)包括至少一些与位于该结构(100)的一个面上的至少两个相邻经纱层接续的经纱(101)。所述拱形部分(120)的所述经纱的长度比所述结构(100)的至少两个下面的经纱层的经纱长。另外,所述拱形部分(120)的所述经纱与该纤维结构(100)的其他经纱不相连结。
85 用于派形预型件的改进纤维结构 CN200980119647.3 2009-03-30 CN102046865B 2013-06-05 乔纳森·戈林; 肯尼思·韦莱特
发明披露了一种用于加强复合材料的织造预型件,这种织造预型件可以平织然后折叠成形。该预型件具有三维织纹结构,用填充纤维(114)织造,从而提供经向纤维(116)层的层-层互、以及各层内的纤维互锁。至少两个腿(125;135)自基底(120)伸出,基底(120)和腿(125;135)各自具有至少两层经向纤维。腿(125;135)可以在对称或非对称分布的纵列交点处与位于腿之间的偶数个或奇数个经向纤维纵列相连接。基底和/或腿的外端优选具有楔形,通过以阶状图案终止经向纤维的各层而形成楔形。
86 织造具有交叉壁的封闭结构的方法及其织造的预成型件 CN200880126420.7 2008-11-25 CN101939472B 2013-05-08 乔纳森·戈林
总体上,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增强复合材料的织造预成型件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聚合物基体复合材料的纤维预成型件的机织方法,该纤维预成型件包括在其内部具有多个交叉件的封闭周界。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这样的织造预成型件及其形成方法,所述预成型件在外边缘处带有封闭格室,并且在预成型件的各格室中具有连续箍筋。在经线以及纬线方向上平面织造所述织造预成型件,然后展开以形成结构的最终形状,并且可使用已知方法(例如,树脂转印模塑或化学气相渗透法)将其加工成复合结构元件。因此,能够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在传统织机上织造各种尺寸的复杂形状。
87 用于涡轮机环转扇形体的纤维预制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1180012277.0 2011-03-01 CN102933757A 2013-02-13 纪尧姆·吉恩-克劳德·罗伯特·雷农
发明涉及用于涡轮机环状扇形体的纤维预制件(40),该纤维预制件是通过三维编织获得的,包括底部形成的第一部分(42)、L形部分形成的两个襟(44,46)以及第二部分(48b),L形部分形成的两个襟均具有具有第一分支(44a,46a)和第二分支(44b,46b),第一部分(42)的两个端部被各个第一分支(44a,46a)延伸,第二部分(48b)将所述两个襟(44,46)连接在一起,编织在一起的第一编织条(A)和第二编织条(B)形成了所述第一分支(44a,46a)、第二分支(44b,46b)的厚度的第一组成部分、以及第一部分(42),第一分支(44a,46a)中和第一部分(42)中的第一编织条(A)和第二编织条(B)之间存在非互连区域,第三编织条(C)形成了第二部分(48b)以及每个襟(44,46)的第二分支(44b,46b)的厚度的第二组成部分。
88 采用复合材料制成的涡轮发动机叶片和制造该叶片的方法 CN201080056730.3 2010-12-10 CN102782256A 2012-11-14 罗曼·努涅斯; 斯特凡·布兰查德; 纪尧姆·瑞侬; 多米尼克·酷派; 克莱门特·拉塞尔
一种采用复合材料制成的涡轮发动机叶片,所述复合材料包括采用基体致密的纤维加强件,所述叶片采用如下方法制造:进行三维编织,制造整体纤维坯(100);成形纤维坯,获得整体纤维预制件,其带有构成叶片根部和叶型的预制件的第一部分(102),构成叶片内平台或叶片外平台刮器的预制件的至少一个第二部分(104),以及构成叶片内平台增强或叶片外平台突部的预制件的至少一个第三部分(106);以及采用基体对纤维预制件进行致密,以获得复合材料叶片,其带有由预制件构成并由基体致密的纤维加强件,并形成其内装有内和/或外平台的整体件。
89 低厚度热结构复合材料部件和制造方法 CN201080048854.7 2010-10-26 CN102712546A 2012-10-03 F·沙勒; D·库佩; E·菲利普
发明涉及一种低厚度热结构复合材料部件,其包括具有由或陶瓷制成的纤维的纤维增强件,所述纤维增强件由至少部分薄的基体α致密化,其中:所述部件的厚度为2毫米以下,或者甚至为1毫米以下;所述纤维增强件由单一厚度的多层织物制成,所述多层织物由铺展的纱制成,所述纱具有至少等于200tex的支数;所述纤维体积百分比为25%至45%之间;且多层织物的层数与所述部件以毫米计的厚度之间的比例至少等于4。
90 复合材料制成的结构部件、尤其是在连杆上制造凸台的方法 CN200680042793.7 2006-11-10 CN101316694B 2012-08-22 P·邓里维
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复合材料制成的结构部件上制造凸台的方法,该凸台至少部分地突出于堆叠的复合纤维基层(N1,...,N7),该基层限定了至少一个用于形成凸台的延伸部(113)。本发明包括至少在延伸部分离基层的步骤和在基层之间插入中间层(116)的步骤。
91 准各向同性三维预制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0980155876.0 2009-12-17 CN102362022A 2012-02-22 强纳森·葛林
一种准各向同性三维织造预制件(100),其包括单独的织物条带或织造元件(10),所述织物条带或织造元件(10)随后编织在一起形成准各向同性三维织造结构,所述准各向同性三维织造结构具有一体式织造离轴加强件的阵列。织造元件(10)可以是织物条带,其被构造成具有沿着其长度周期性布置的一体式横向加强件(16)。织造元件(10)可包括三个蒙皮部分和三个横向加强件。可以有任意数目的蒙皮和加强件部分。更多的部分允许制得更大的面板(即,更多的六边形单元)。这些织造元件能够以使织造元件(10)的纵轴取向为0°、+60°和-60°方向的纹样进行编织。在织造元件(10)进行编织的同时,横向加强件(16)对着蒙皮折叠平,并随后在织造元件(10)被编织进合适位置后折叠进合适位置。纤维强化的复合材料可包含这样的准各向同性三维织造预制件(100)。
92 座席用片材 CN200480030253.8 2004-10-13 CN1867279B 2012-01-25 谷口幸仁; 山崎博
一种座席用片材,其特征在于,纵向或横向任一方的应大的方向5%伸长时,其应力(A)为40~300N/4cm宽,与另一方向5%伸长时的应力(B)之比(A/B)为1.5~15.0,并且2边固定的张设压缩时缩宽率(H)为0~15%。
93 涡轮环组件 CN201080004094.X 2010-03-01 CN102272419A 2011-12-07 弗兰克·罗杰·丹尼斯·德奈斯; 艾伦·多米尼克·加德兰德; 乔治斯·哈巴罗; 胡伯特·伊兰德; 达米恩·帮诺
涡轮环组件包括环支撑结构和多个环段(10),每个环段包括一陶瓷基合成材料制成的单一件,每个环段具有第一部分(12),该第一部分形成一环形基体,该环形基体具有内侧面和外侧面,所述内侧面限定涡轮环的内侧面,从所述外侧面延伸出两个片形成部分(14,16),所述片形成部分的端部接合在所述环支撑结构中的壳体中,所述环段(10)的截面大致为π形,所述片(14,16)的端部(14a,16a)由该环支撑结构无间隙地径向保持。优选地,所述片(14,16)在子午线截面中的自由长度不小于它们平均宽度的三倍。
94 由3D复合材料制造的导向叶片 CN200980126988.3 2009-07-09 CN102171025A 2011-08-31 奥利维耶·贝尔蒙特; 吉恩·诺埃尔·马修; 泽维尔·米利尔
发明涉及一种制造导向叶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3D编织一单一件制造一纤维预成型件(1),该预成型件包括:第一部分(10),其沿纵轴(A)延伸,并构成用于所述叶片的翼面的预成型件,在所述第一部分(10)的纵向端部(11),一第二部分(20)构成用于所述叶片的平台的预成型件,所述第二部分(20)制造为第一层(40)和第二层(50),第二层(50)面对该第一层,并通过在制造所述预成型件(1)时解开而不切割来与所述第一层(40)分离;折叠所述第一层(40)和第二层(50),其方式为它们中每个位于垂直于所述纵轴的平面中,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10)基本相互对称,所述第一层(40)的第一区域(R1)在所述第一部分(10)的前边缘(15)的前面覆盖所述第二层(50)的第二区域(R2);在一模具中成型所述预成型件(1);用聚合物基体密化所述预成型件(1)。
95 3D复合织物 CN200780039011.9 2007-10-11 CN101529000B 2011-05-11 P·邓里维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如下基本图形的织物,该图形包括:至少二十八根纬线纤维(1...28),布置成交错构造并形成八列(C1...C8),这些列交替地包括四根纬线纤维和三根纬线纤维,这些纬线纤维在七行(N1...N7)中延伸;至少十二根经线纤维(A...L),它们布置在至少四个彼此偏置的平行平面内,这些平面中的每一个平面含有至少三根平行的经线纤维,这些经线沿着平面与平面之间各不相同的路径延伸。
96 用于派形预型件的改进纤维结构 CN200980119647.3 2009-03-30 CN102046865A 2011-05-04 乔纳森·戈林; 肯尼思·韦莱特
发明披露了一种用于加强复合材料的织造预型件,这种织造预型件可以平织然后折叠成形。该预型件具有三维织纹结构,用填充纤维(114)织造,从而提供经向纤维(116)层的层-层互、以及各层内的纤维互锁。至少两个腿(125;135)自基底(120)伸出,基底(120)和腿(125;135)各自具有至少两层经向纤维。腿(125;135)可以在对称或非对称分布的纵列交点处与位于腿之间的偶数个或奇数个经向纤维纵列相连接。基底和/或腿的外端优选具有楔形,通过以阶状图案终止经向纤维的各层而形成楔形。
97 用于复合结构的多向强化成形编织预成形件 CN200980112731.2 2009-02-09 CN101998905A 2011-03-30 唐纳德·罗斯; 乔纳森·戈林; 史蒂夫·比德尔
发明涉及易于匹配复杂弧度的多向强化纤维预成形件,例如涡轮扇壳体、喷气发动机封闭环、飞机机身框架、飞机窗口框架以及用于将机舱连接到飞机发动机的凸缘环。本发明提供用于实质上轴向对称和非轴向对称的复合结构的、强度提高的多向强化成形编织预成形件。本发明是用于强化复合结构的预成形件及其制造方法,该预成形件包括轮廓编织织物部、双轴编结部、三轴编结部或斜向织物部和/或极向编织织物部。预成形件可选择性地包括三维编织部。通过不同形式的织物的组合,可在不切割和省道各层的情况下生产预成形件。通过省去这些切割和省道,改进了最终结构的强度和性能。
98 用于复合结构应用的混杂三维织造/层合支撑 CN200880123452.1 2008-10-23 CN101918630A 2010-12-15 强纳森·葛林; 布赖恩·科芬伯里
一种用于增强复合结构的织造预制件,包括具有多个交织层的中心部分(6,10)。所述预制件还包括具有多个独立织造层(50)的第一和第二末端部分(4,12),所述多个独立织造层与所述中心部分(6,10)中的多个交织层整体织造并且沿着所述预制件的整个长度延伸。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末端部分中的多个独立织造层(50)之间散布有斜交层。第一和第二末端部分可具有包括横穿独立织造层和斜交层并将它们定在一起的增强纤维的全厚度增强(71)。
99 三维整体织造的加筋板 CN200580041985.1 2005-11-10 CN101087909B 2010-08-25 强纳森·葛林
一种在两个方向上具有加劲物的整体织造的三维预型件,其由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织物(10,12,14)的织造基布(8)构成。多根纱线在第一织物(10)和第二织物(12)之间的区域上交织,使得第一织物相对于第二织物可折叠。另外的多根纱线在第二织物(12)和第三织物(14)之间的区域上交织,使得第三织物相对于第二织物可折叠。当折叠该织造基布时,形成在两个方向上具有加劲物的整体织造三维预型件。
100 连续的编织系统 CN200780039962.6 2007-10-25 CN101529002A 2009-09-09 格扎维埃·勒格朗; 乔治·察尔瓦里什基; 朱利安·查尔斯; 菲利普·布洛
一种织布机(20)包括用于线(26B)的穿经、插入纬纱(64)、和形成梭口的装置,从而可以在编织期间通过线(34)形成连续的(30)。该织布机优选地还包括垂直偏置系统(66),从而可以编织三维表面结构,所述三维表面结构的线在面之间以及在棱边的位置处是连续的。该织布机尤其用于制造作为复合结构加固体的连续三面角。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