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化学;冶金 / 冶金 / 合金 / 铝基合金 / .{包含至少2.6%的下列一种或多种元素:锡,铅,锑,铋,镉,氚}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一种高温情况下耐磨的合金 CN201410591257.9 2014-10-29 CN104313410A 2015-01-28 郭芙
发明涉及一种高温情况下耐磨的合金,其配料组成按重量百分比为,10.2-10.5%的、2.3-2.4%的、0.8-1.0%的镁、3.1-3.3%的镍、0.12-0.15%的、0.15-0.18%的钨、0.3-0.5%的锌,0.03-0.05%的、0.1-0.2%的、0.01-0.03%的碲,0.03-0.05%的锶,0.01-0.05%的铋,0.03-0.05%的,0.01-0.015%的锆,余量为铝。通过本技术方案中加入钨和锆元素,在提高合金的耐高温性能的同时能够细化组织内部的晶粒,提高表面光滑度,并且通过加入硼元素同锆元素共同提高在高温情况下的耐磨能
22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中所用的纳米尺寸粒子及其制造方法 CN201180053946.9 2011-11-07 CN103201060A 2013-07-10 西村健; 谷俊夫; 岛田道宏; 久保田昌明; 阿部英俊; 江黑高志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高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的负极材料。其解决途径是,提供一种纳米尺寸粒子,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作为Si、Sn、Al、Pb、Sb、Bi、Ge、In、Zn等元素A的单质或固溶体的第1相;和作为Fe、Co、Ni、Ca、Sc、Ti、V、Cr、Mn、Sr、Y、Zr、Nb、Mo、Ru、Rh、Ba、镧系元素(除Ce及Pm以外)、Hf、Ta、W、Ir等元素D与所述元素A的化合物、或作为所述元素A与Cu、Ag、Au等元素M的化合物等的其他的相,所述第1相与所述其他的相藉由界面接合,所述第1相与所述其他的相露出在外表面,所述第1相的界面以外具有大致球面状的表面。另外,还提供含有所述纳米尺寸粒子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23 -锆--中间合金在镁及镁合金变形加工中的应用 CN201110155839.9 2011-06-10 CN102212725B 2012-10-10 陈学敏; 叶清东; 余跃明; 李建国; 洪念发; 汪余金; 任启辉; 杨长安; 沈保银
发明属于镁及镁合金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锆--(Al-Zr-Ti-C)中间合金在镁及镁合金变形加工中的应用,所述铝-锆-钛-碳中间合金以重量百分比计的化学成分为:0.01%至10%的Zr、0.01%至10%的Ti、0.01%至0.3%的C,余量为Al;所述变形加工为塑性成型方法;所述应用为使镁或镁合金晶粒细化。进一步公开了这种铝-锆-钛-碳中间合金在镁及镁合金连铸连轧生产中的使用方法。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铝-锆-钛-碳(Al-Zr-Ti-C)中间合金在镁及镁合金塑性变形加工中用作晶粒细化剂的应用途径和方法,这种铝-锆-钛-碳中间合金在镁及镁合金中的形核能强,晶粒细化效果好;可实现镁及镁合金变形材料的连续、规模化生产。
24 基于化物的合金的制备 CN200880023825.8 2008-04-21 CN101796205B 2012-07-25 乔纳森·保罗; 弗里茨·阿佩尔; 迈克尔·厄林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基于化物的合金的方法。在此由钛铝化物金属熔体特别是通过使用气体喷雾方法得到金属熔滴,所述金属熔滴通过施加含卤素的气体而富含卤素,从而产生富含卤素的钛铝化物金属熔滴,并且随后由所述富含卤素的钛铝化物金属熔滴通过压制、优选通过热等静压形成合金。在所述方法的另一实施方案中,将粉末状的钛铝化物、特别是钛铝化物金属粉末在优选封闭的容器中加热预先确定的持续时间,其中在所述容器中已经存在或提供富含卤素的气氛,使得在加热时间内产生富含卤素的钛铝化物金属粉末,或者由所述钛铝化物金属熔体特别是通过使用气体喷雾方法得到金属熔滴,所述金属熔滴通过施加含卤素的气体而富含卤素,从而产生富含卤素的钛铝化物金属熔滴,其中随后分别由富含卤素的钛铝化物金属熔滴通过压制、优选通过热等静压形成合金。
25 通过控制压缩比来控制合金晶粒细化能的变化量的方法 CN201010110068.7 2010-02-05 CN101768708B 2012-05-23 陈学敏; 李建国; 刘超文; 叶清东; 余跃明; 殷鸣; 胡力平
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控制压缩比来控制合金晶粒细化能的变化量的方法。本发明克服了传统铝钛硼合金压力加工过程中不能定量优化技术参数的缺陷,证明对加工参数的控制可以精确控制铝钛硼合金晶粒细化能力的变化量。同时,采用上述方案后,在设定压力加工参数如压力加工前后的温度差、出口线速度和机架数的情况下,通过精确控制铝钛硼合金压力加工前后截面积之比亦即压缩比,可以精确控制铝钛硼合金晶粒细化能力的变化量,晶粒细化能力的变化量越大,在铝钛硼合金压力加工前的晶粒细化能力值AA一定时,则铝钛硼合金压力加工后的晶粒细化能力值AA越小,铝钛硼合金细化铝及铝合金晶粒的能力就越强。
26 -锆--中间合金在镁及镁合金变形加工中的应用 CN201110155839.9 2011-06-10 CN102212725A 2011-10-12 陈学敏; 叶清东; 余跃明; 李建国
发明属于镁及镁合金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锆--(Al-Zr-Ti-C)中间合金在镁及镁合金变形加工中的应用,所述铝-锆-钛-碳中间合金以重量百分比计的化学成分为:0.01%至10%的Zr、0.01%至10%的Ti、0.01%至0.3%的C,余量为Al;所述变形加工为塑性成型方法;所述应用为使镁或镁合金晶粒细化。进一步公开了这种铝-锆-钛-碳中间合金在镁及镁合金连铸连轧生产中的使用方法。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铝-锆-钛-碳(Al-Zr-Ti-C)中间合金在镁及镁合金塑性变形加工中用作晶粒细化剂的应用途径和方法,这种铝-锆-钛-碳中间合金在镁及镁合金中的形核能强,晶粒细化效果好;可实现镁及镁合金变形材料的连续、规模化生产。
27 Ti-Al系合金表面处理方法和由此得到的Ti-Al系合金 CN200880106282.6 2008-10-22 CN101802246A 2010-08-11 渡边崇则; 岩村英明; 西川晃司
提供用于以适于量产的方法使Ti-Al系合金的耐高温化性提高的表面处理方法和Ti-Al系合金。对于含有Al为15原子%以上、55原子%以下的Ti-Al系合金基材,在含有氟源气体的气氛中加热保持,在其表面形成厚0.1μm以上、10μm以下的氟稠化层,并且该氟稠化层中的F的最高浓度为2原子%以上、35原子%以下,在曝露于高温氧化气氛中时,Ti-Al系合金基材的表面被氧透过性极低的Al2O3皮膜覆盖,由此显示出优异的耐高温氧化性。由于能够以适于量产的方法来实施提高轻量、高温强度高的Ti-Al系合金作为最大的缺点的耐高温氧化性的低平,由此能够适合利用到例如增压涡轮发动机、燃气涡轮的涡轮叶片等之上。
28 通过控制压缩比来控制合金晶粒细化能的变化量的方法 CN201010110068.7 2010-02-05 CN101768708A 2010-07-07 张新明; 陈学敏; 李建国; 刘超文; 李赛毅
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控制压缩比来控制合金晶粒细化能的变化量的方法。本发明克服了传统铝钛硼合金压力加工过程中不能定量优化技术参数的缺陷,证明对加工参数的控制可以精确控制铝钛硼合金晶粒细化能力的变化量。同时,采用上述方案后,在设定压力加工参数如压力加工前后的温度差、出口线速度和机架数的情况下,通过精确控制铝钛硼合金压力加工前后截面积之比亦即压缩比,可以精确控制铝钛硼合金晶粒细化能力的变化量,晶粒细化能力的变化量越大,在铝钛硼合金压力加工前的晶粒细化能力值AA一定时,则铝钛硼合金压力加工后的晶粒细化能力值AA越小,铝钛硼合金细化铝及铝合金晶粒的能力就越强。
29 滑动轴承复合材料滑动轴承复合材料的使用,以及制造滑动轴承复合材料的方法 CN200680017701.X 2006-05-22 CN101180472A 2008-05-14 彼得·诺伊豪斯
发明涉及一种滑动轴承复合材料,其具有金属支撑层、由合金制成的中间层以及由铝合金制成的轴承层。除了在轴承层中附加的软相部分之外,中间层和轴承层的铝合金成分一致。这个软相部分可以包括铅、和/或铋。本发明还涉及制造这种滑动轴承复合材料的方法。
30 用于承受摩擦载荷的表面的合金 CN200510091031.3 2005-08-03 CN100365144C 2008-01-30 R·默尔根; W·格特纳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承受摩擦载荷的表面进行涂层的合金及制造涂层的方法,该铝合金具有铝基体(20),在铝基体中填加有至少一个软相和一个硬相。软相和/或硬相基本上细分散地存在于铝基体(20)中,且至少80%,优选为90%的软相或软相颗粒(18)的平均直径最大为3μm。该铝合金通过气相沉积在载体(11)上制得。
31 用于轴承合金板的制备方法 CN01143564.X 2001-12-12 CN1358584A 2002-07-17 笼原幸彦; 藤田正仁; 山本康一; 柴山隆之
轴承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该板材通过将包括纯铝或不含Sn铝合金的结合层包覆在包括含Sn铝合金的轴承合金层上制备。该方法包括:将第一轧辊(23)凹下部分与第二轧辊(24)凸起部分配合,第一轧辊(23)两轴向端部有大直径部分(23b),第二轧辊(24)两轴向端部有小直径部分(24b),将分别形成轴承合金层和结合层且叠置的板材通过凹下和凸起部分之间并被第一轧辊(23)大直径部分(23b)封闭的轧辊空隙,以不低于50%的压下量轧制,同时每个板材各横向端部受大直径部分(23b)限制,从而将结合层包覆在轴承合金层上。
32 无铅的6XXX合金 CN95191055.8 1995-09-15 CN1058756C 2000-11-22 C·W·巴特吉斯; T·J·克莱姆普; G·D·斯考特; M·D·阿利恩
一种适于机械加工合金,所述合金的基本组成为约0.15-1.0%(重量,以下同)的、约0.4-1.5%的、约0.65-1.35%的镁、约0.4-1.1%的、约0.002-0.35%的锰、最多约0.5%的、最多约0.15%的铬和最多约0.15%的,余量基本为铝。在优选的基础上,该合金含约0.45-0.7%的铜、约0.9-1.3%的锡、约0.7-0.9%的镁和0.45-0.75%的硅。该合金无铅、铋、镍、锆和镉。本文进一步公开了用此合金通过铸造、预热、挤压、固溶热处理、冷加工和热处理制造制螺钉坯料或线材、棒材或型材的方法。
33 滑动表面轴承材料及含有该材料的滑动表面轴承 CN95117335.9 1995-09-28 CN1043157C 1999-04-28 克劳斯·戴克; 哈拉尔德·普费施多夫; 维尔讷·舒伯特; 托马斯·斯特芬斯
一种包含质底层和轴承材料的包覆层的滑动表面轴承材料。为增加疲劳极限,已将该滑动表面材料在200-220℃下热处理2-12小时,该轴承材料的组成为14-18%重量的,1.7-2.3%重量的及其余为铝。
34 无铅的6XXX合金 CN95191055.8 1995-09-15 CN1137807A 1996-12-11 C·W·巴特吉斯; T·J·克莱姆普; G·D·斯考特; M·D·阿利恩
一种适于机械加工合金,所述合金的基本组成为约0.15-1.0%(重量,以下同)的、约0.4-1.5%的、约0.65-1.35%的镁、约0.4-1.1%的、约0.002-0.35%的锰、最多约0.5%的、最多约0.15%的铬和最多约0.15%的,余量基本为铝。在优选的基础上,该合金含约0.45-0.7%的铜、约0.9-1.3%的锡、约0.7-0.9%的镁和0.45-0.75%的硅。该合金无铅、铋、镍、锆和镉。本文进一步公开了用此合金通过铸造、预热、挤压、固熔热处理、冷加工和热处理制造制螺钉坯料或线材、棒材或型材的方法。
35 一种多孔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201710707293.0 2017-08-17 CN107475580A 2017-12-15 王晶
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计含有以下组分:铝:70-80份;镁:10-30份;锌:15-25份;:5-10份。包括以下步骤:a、将铝、镁和锌制作成粉末,粉末细度为200-300目;b、混合铝、镁、锌粉末并加热至600摄氏度;c、继续加热至650-700摄氏度,添加发泡剂并搅拌;d、保持温度5-8分钟;e、快速冷却至200-300摄氏度,然后自然冷却。发泡剂为氢化钛。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气孔分布均匀,保证了合金材料的强度,隔音效果好,保温效果较强,易于推广。
36 一种蓝色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201710710984.6 2017-08-18 CN107460383A 2017-12-12 王晶
一种蓝色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按照重量份计含有以下组分:铝:50-80份;锌:20-40份;:5-8份;:4-7份,蓝色颜料:5-10份。包括以下步骤:将铝、锌、铜、钛及蓝色颜料制成粉末,粉末细度300-500目;将铝、锌、铜粉末混合并加热至1000℃;c、加热钛粉末至其熔化;d、将c步骤得到的熔化钛加入到b步骤中得到的熔化混合物中并搅拌,保持温度1000-1200℃,搅拌时间3-5min;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成本较低,做成成品后无需在其表面喷涂防锈或者装饰涂料,无有害物质释放,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易于推广。
37 一种新型隔热金属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1710708835.6 2017-08-17 CN107443833A 2017-12-08 张美红
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隔热金属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第一隔热层、第二隔热层以及粘接在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之间的金属材料层,第一隔热层为聚酯薄膜,第二隔热层为纤维,金属材料层加入各元素按照重量份计,其成分为:Al:30-40份,Cu:6-10份,Fe:2-4份,Ti:2-6份,Cr:1-3份,Ni:1-5份,C:1-3份,Mo:1-2份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设置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包裹金属材料层,能够对高温实现全面的隔离,隔热性能好,而且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在熔融浇注前对主要金属原料进行升温加热预处理,进一步提高金属材料的耐热性能,成本低。
38 一种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 CN201710618763.6 2017-07-26 CN107385296A 2017-11-24 金传良; 厉锋
发明公开了一种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铝铜合金材料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组分:铜1%~4%,2%-5%,0.1~1.5%,0.2~1.5%,稀土<1%,其余为铝;所述稀土元素为镧、铈、钕和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铸造;(2)热处理。本发明的铝铜合金材料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优异的塑性、良好的流动性,铸造后不易出现砂眼、气孔、缩松等缺陷
39 锆锶复合微合金化和镁合金化的高硬度耐腐蚀铸造铝合金及制备方法 CN201710640233.1 2017-07-31 CN107236879A 2017-10-10 许晓静; 张进松; 王天伦; 黄鹏; 张冲; 杜东辉; 贾伟杰; 陈汉辉
一种Zr、Sr复合微合金化和Mg合金化的高硬度耐腐蚀Al‑Si‑Cu铸造合金,其特征是所述的铝合金主要由铝(Al)、(Si)、(Cu)、镁(Mg)、锆(Zr)和锶(Sr)、(Fe)组成。所述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1)将纯Al和Al‑Si中间合金熔化后升温至850℃,然后依次加入Al‑Cu、Al‑Zr和Al‑Sr中间合金;(2)待所有中间合金和金属熔化后,调节温度至750℃,加入纯Mg,待其熔化后,加入六氯乙烷精炼除气直至没有气体逸出,静置保温5~10 min后去渣并浇铸成锭。本发明铝合金铸态组织致密,室温无缺口冲击韧性平均值为16.35J/cm2,拉伸强度为262.132MPa、延伸率为5.645%,同时其在3.5%NaCl溶液中37℃温度下浸泡93h时的均匀腐蚀速率为0.321081508mm/y。
40 一种抗拉伸高压电线及其加工工艺 CN201710475682.5 2017-06-21 CN107217184A 2017-09-29 何飞
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拉伸高压电线及其加工工艺,该高压电线包括由合金制成的电线主体,电线主体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硅3~6%、1.5~2.6%、镁0.6~1.8%、1.5~3.5%、铬0.08~0.25%、铈0.05~0.16%,余量为铝及不可避免的杂质。该电线的加工工艺包括铝锭熔化、混合、除渣除气、去毛刺、冲孔、折边、焊接层。本发明的高压电线兼具了铝硅合金的耐磨性、耐热性和铝铜合金高强、高韧、易成形等优点,具有优良的延展性、拉伸强度、屈服强度,耐候性和耐腐蚀性。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