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生产可变合成气组合物的方法 CN200680042566.4 2006-11-08 CN101310001A 2008-11-19 S·D·巴尼基; N·W·穆克; W·L·特拉普
公开了通过气化生产可变合成气组合物的方法。在具有至少2个气化器(2,3)的气化区域(1)中产生2个或多个原料合成气气流,原料合成气的一部分被送到共用的气变换反应区域(20)产生具有富氢含量的至少一个变换的合成气气流(23)和至少一个未变换的合成气气流(10)。变换和未变换的合成气气流(10,23)在水煤气变换区域下游以改变的比例被混合,产生体积和/或组成可响应至少一个下游合成气要求而随时间变化的混合(25)和未混合(26)合成气气流。本方法用于由多个气化器供应合成气用于在高峰和非高峰电需求期间可变地共同生产电力和化学产品。
42 可燃物气化发电系统 CN99814364.2 1999-11-05 CN1249207C 2006-04-05 藤村宏幸; 大下孝裕; 广势哲久; 三好敬久; 成濑克利; 早川淳一
发明提供了一种在预定温度如400~1000℃下气化可燃物如可燃性废弃物或的低温气化炉(2),再将所生成的气体供给燃料电池(6)进行发电。低温气化炉优选包括流化床气化炉。
43 制备热纯气流的部分化法 CN94106475.1 1994-06-16 CN1101933A 1995-04-26 T·F·莱宁格; A·M·罗宾; J·K·沃芬巴尔格; R·M·苏吉特
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基本上无夹带的颗粒固体和包括、卤化物、汽相金属化合物和硫在内的气态杂质的热纯净合成气、还原气或燃料气的部分化法。
44 用于制备热纯气流的部分化方法 CN94106474.3 1994-06-16 CN1101890A 1995-04-26 T·莱宁尔; A·M·罗宾; J·K·沃尔芬巴根; R·M·萨格特
制备实际上不含颗粒状物质、金属化合物、卤化物、氰化氢、含硫气体以及有或没有NH3的,用作合成气、还原性气或燃料气的热纯净气流的方法。
45 联合燃料的干燥和气化的方法和装置 CN93106333.7 1993-05-08 CN1083851A 1994-03-16 T·R·约翰逊; D·M·威尔逊; A·坎皮西; B·安德逊; Q·H·段; G·E·普莱曾斯
用于气化具高含湿量的颗粒燃料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不向燃料加入,将燃料输入到一个或多个加压干燥器中;在干燥器中降低燃料的含湿量,使其达到适于气化的程度,是借助于热产物气通过各该干燥器,使燃料颗粒夹带在煤气气流中,冷却和增湿该煤气,从燃料中分离出冷却和增湿的煤气;将降低含湿量的燃料从各该干燥器输送至气化炉中;在气化炉中气化燃料,产生热产物煤气;引入至少部分热产物煤气至各该干燥器中。还涉及由颗粒碳质燃料产生动特别是产生电力的联合方法。
46 焦炉气制氢工艺 CN201710802014.9 2017-09-07 CN107512702A 2017-12-26 曾启明; 王善建; 陈昌平
发明属于焦炉气制氢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焦炉煤气制氢污染重、制氢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焦炉煤气制氢工艺,包括步骤:A、焦炉煤气经煤气压缩机一级加压后,经除油器后进入预处理工序,得到除油净化焦炉煤气;除油净化焦炉煤气再返回至煤气压缩机进行第二级和第三级压缩后送出压缩工序,得到压缩焦炉煤气;B、压缩焦炉煤气从第一脱油塔底部进入,再直接进入PSA氢提纯工序的吸附塔,经过吸附塔的处理后得到变压吸附粗氢气;C、将变压吸附粗氢气通入脱塔,然后经冷却器冷却至常温后得到脱氧氢气,脱氧氢气进入等压再生TSA干燥工序,得到干燥氢气。本发明具有污染小,制氢质量好的特点。
47 一种焦炉气生产天然气的系统 CN201610207121.2 2016-04-06 CN107261748A 2017-10-20 杜大艳; 杨涛; 焦文艺
发明涉及焦炉气综合利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焦炉煤气生产天然气的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通过管道与变温吸附装置连接,所述变温吸附装置通过管道与第一变压吸附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吸附装置通过管道与第二变压吸附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吸附装置通过管道与第一真空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吸附装置通过管道与第二真空泵连接。所述变温吸附装置、第二变压吸附装置和第二真空泵分别通过管道与发电锅炉连接。本发明将提取天然气后的剩余气体不做进一步处理,用于发电,使用变压吸附方法处理焦炉煤气提取天然气,装置总能耗低。
48 一种基于化学链空分制和燃烧前CO2捕集的发电系统 CN201710163702.5 2017-03-17 CN107057767A 2017-08-18 何伯述; 曹旸; 丁广超; 严林博; 段志鹏
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化学链空分制和燃烧前CO2捕集的发电系统,所述发电系统包括:氧化还原单元、气化反应器、除尘器气变换单元、脱硫装置、脱单元、燃气轮机装置和余热锅炉‑蒸汽轮机装置;所述氧化还原单元、气化反应器、除尘器、水煤气变换单元、脱硫装置、脱碳单元、燃气轮机装置和余热锅炉蒸汽轮机装置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本发明的发电系统通过化学链空分制氧可以代替传统的深冷空分制氧,解决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纯氧来源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化学链空分制氧过程的载氧体循环再生。本发明的发电系统通过燃烧前二氧化碳捕集,可以实现二氧化碳近零排放。
49 一种生物热解气喷淋净化分离系统 CN201710257913.5 2017-04-19 CN107022380A 2017-08-08 李泓; 张少明
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热解气喷淋净化分离系统,所述的喷淋净化系统包括至少两级串联的喷淋塔,每一级喷淋塔与相对应的沉降罐、冷却塔形成一个循环,所述的沉降罐分别与木醋液储罐、焦油储罐相连接;最后一级喷淋塔依次与气液分离塔、机、液封罐和缓冲罐相连,所述的气液分离塔、液封罐、缓冲罐底部分别与所述的木醋液储罐相连接。本发明可将生物质中气体含有的细小机械杂质、焦油、和木醋液分离出来,进而获得清洁的生物质气,同时得到木醋液,用来喷淋生物质炭,或制成木醋液叶面肥
50 制备烯和芳烃的系统及方法 CN201710091094.1 2017-02-20 CN106866333A 2017-06-20 史雪君; 余海鹏; 苏二强; 刘周恩; 吴黎阳; 史东军; 黄伟; 吴道洪
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烯和芳烃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具有低阶入口、生石灰入口和混合球团出口;热解装置,具有混合球团入口、热解油气出口和热解固体出口;电石冶炼装置,具有热解固体入口、尾气出口和液态电石出口;脱硫装置,具有热解油气入口、尾气入口和脱硫气出口;变换装置,具有脱硫气入口、蒸汽入口和变换气出口;乙炔发生装置,具有电石入口、水入口、乙炔气出口和电石渣出口;芳烃‑烯烃反应装置,具有变换气入口、乙炔气入口和含芳烃烯烃气体出口。该系统具有流程短、占地面积少、能耗低、投资少及等CO2排量较少等优点,且采用该系统所得的乙炔的转化率为99%以上,苯的收率为54%以上,乙烯的收率为37%以上。
51 一种工业低压逸散气体吸收装置及其吸收方法 CN201710062473.8 2017-01-25 CN106731616A 2017-05-31 王依谋; 肖翔; 马良; 李晋楼; 何梦雅; 李出和; 杨根长; 刘安林
发明涉及一种工业低压逸散气体吸收装置及其吸收方法,主要解决工业中排放的低压逸散气体净化问题,可有效脱除逸散气体中含硫物、粉尘、分等。一种工业低压逸散气体吸收装置,包含抽空冷却器、旋流喷射吸收器、循环液,所述抽空冷却器设有低压逸散气体入口、工业用水入口、净化后气体出口、工业用水出口,可将低压逸散气体冷却、加压、输送,初步脱除粉尘、水分;所述旋流喷射吸收器与抽空冷却器连接,设有逸散气体入口、吸收液入口、吸收液出口、净化后气体出口,可脱除逸散气体中含硫物,进一步脱除粉尘、水分等;所述抽空冷却器与旋流喷射吸收器撬装一体,减小了装置占地面积和投资。
52 一种燃气净化及烟气循环利用方法 CN201611132620.6 2016-12-09 CN106701213A 2017-05-24 梁文燊
发明提供的一种燃气净化及烟气循环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经过回收净化装置冷却;然后除去杂质变成纯净可燃气;然后让烟气进入二级冷却器,使其被循环系统冷却至35℃以下;接下来进入气液分离器除去冷凝液;然后经燃气输配系统送达炭化炉底部燃烧器,同时对炭化炉进行外加热;由所述二级冷却器出来的热水经凉水塔冷却后流入循环水池,再经循环水送回二级冷却器循环使用;由气液分离器分离出冷凝液流到焦油醋液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木焦油流入焦油槽,然后装桶入库;将分离出的木醋液装入沉淀池
53 锅炉中利用燃料的协同混合物产生能量并减少排放的方法 CN201480054106.8 2014-07-30 CN106537034A 2017-03-22 D·A·约翰斯顿; L·R·普卡卢斯
来自一级燃烧过程的排放物被俘获、冷却(以避免在到达燃烧室之前的过早燃烧)、压缩、与磁分子燃气混合,并且随后在二级燃烧室中再燃烧。
54 一种热解炉与气基竖炉联用系统及处理的方法 CN201610657153.2 2016-08-11 CN106147811A 2016-11-23 梅磊; 陈水渺; 马正民; 姜朝兴; 吴道洪
发明公开一种热解炉与气基竖炉联用系统及处理的方法。该系统包括热解炉、分离净化系统、重整变换系统和气基竖炉;热解炉包括热解炉本体和颗粒移动床,颗粒移动床包括:顶板、侧面板、固定在热解炉本体的侧壁上的两个壁板和可伸缩的,由此顶板、侧面板、两个壁板和侧壁围成腔体;该方法将原料煤热解,产生的热解油气经分离净化系统和重整变换系统处理后获得还原气,将还原气送入气基竖炉用于冶炼。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有效利用了通常难以利用的粉煤,热解炉产生的热解气粉尘含量低,降低了气基竖炉的生产成本和能耗。
55 具有封闭的循环骤冷的部分化反应 CN201380016235.3 2013-02-11 CN104302743B 2016-11-09 R.J.阿拉姆; J.E.菲特维特; M.R.帕尔默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生产系统,当使用固体或液体燃料时,适于使用完全碳捕获来实现高效率电力生产。更具体地,固体或液体燃料首先在部分化反应器中被部分氧化。将包含燃料气体的所得到的部分氧化的流骤冷,过滤,冷却,随后引向电力生产系统的燃烧器作为燃烧燃料。将经部分氧化的流与压缩的再循环CO2流和氧合并。燃烧流横过涡轮机膨胀以生产电力并且通过同流换热器。洗涤经膨胀和冷却的排出流,以提供再循环CO2流,将其压缩并且通过同流换热器和POX换热器,其方式可用于为组合系统提供提高的效率。
56 一种低阶低温热解焦油气回收设备 CN201610519007.3 2016-07-01 CN106047423A 2016-10-26 朱绍辉; 李义; 宋洪训; 田尚锋
发明涉及低阶低温热解领域,尤其是一种低阶煤低温热解焦油气回收设备。它包括由右到左依次间隔设置的高温电除尘器、高温旋分离器、冷却塔、电捕焦油器、引风机、旋捕收集器、焦油收集池、焦油输送、焦油储罐与焦油冷却泵,引风机与电捕焦油器相连通的管道上、引风机与旋捕收集器相连通的管道上分别设有一高温电磁。它结构简单,步骤合理,操作简单,采用高温电除尘和高温旋风配套的方法,对焦油气进行深层次除尘,二次除尘提高焦油气的除尘效率,并采用焦油冷却代替冷的方法对焦油气进行冷却,保证焦油的纯度,更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7 一种高效硫化氢气体吸收装置 CN201610494578.6 2016-06-30 CN105944542A 2016-09-21 王依谋; 马良; 陈剑; 张革松; 李兵; 刘安林; 何梦雅
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硫化氢气体吸收装置,主要解决工业气体中硫化氢净化问题。一种高效硫化氢气体吸收装置,包含旋流喷射吸附器、脱附—再生一体化装置、循环液,所述旋流喷射吸附器为单级或多级连接,所述旋流喷射吸附器设有混合气体入口、吸附液入口、净化后气体出口、吸附液出口,所述旋流喷射吸附器底部接有单向;所述脱附—再生一体化装置设有空气入口、硫单质出口、吸附液出口、取样口,吸附液出口与循环液泵相连;所述循环液泵将吸附液输送至旋流喷射吸附器吸附液入口,管路中连接检测仪表及单向阀。本发明提高了气体中硫化氢吸收效率,增强了吸收装置稳定性
58 一种含有机物连续热解提纯CO燃料气的方法和系统 CN201610383726.7 2016-06-01 CN105861073A 2016-08-17 刘璐; 张安强; 任浩华; 肖磊; 吴道洪
发明提出一种含有机物连续热解提纯CO燃料气的方法和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分选装置、破碎装置、旋转床热解炉、固定床热解炉、冷凝装置、油分离装置、提纯装置、变压吸附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将含碳有机物预处理,然后输送至旋转床热解炉热解;将热解得到的热解气液混合物通过冷凝装置、油水分离装置、气体提纯装置,得到高纯度的CO2气体,以及CH4、CO、H2等可燃气;将热解得到的热解炭,提纯热解气得到的CO2一同输送至固定床热解炉热解反应器进行热解;生成的CO、烷类气体等与旋转床热解炉热解提纯得到的CO、H2等气体共同送入变压吸附装置制备CO燃料气。本发明能够实现处理量大、产油量少,节约资源,利于实现工业化应用。
59 一种应用Fe2O3/炭质载体催化剂同时脱除气中H2S和Hg0的方法 CN201610277649.7 2016-04-21 CN105802676A 2016-07-27 王钧伟; 沈园园; 董彦杰; 秦伟; 张庆平; 方雯
一种应用Fe2O3/炭质载体催化剂同时脱除气中H2S和Hg0的方法,是将催化剂装填于固定床反应器中,控制反应温度150?250℃,通入含H2S和Hg0的模拟煤气,其中H2S的浓度为500?2000ppm,Hg0的浓度为20?200μg/m3,空速3000?15000h?1;所述的催化剂为Fe2O3/炭质载体催化剂,其重量百分比组成是:炭质载体90?99%,以Fe2O3为计量单位Fe的化物1.0?10%。本发明可高效同时脱除煤气中的H2S和Hg0,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的优点。
60 气脱氮装置以及调节煤气组分的方法 CN201610151043.9 2016-03-16 CN105778952A 2016-07-20 李天文; 刘坤; 孙晓辉; 张元荣; 孙烈刚; 刘凯强
发明涉及一种气脱氮装置以及调节煤气组分的方法,该装置包括主烧嘴辅助烧嘴及导气孔,主烧嘴包括第一圆管、第二圆管和第三圆管,辅助烧嘴包括辅助圆,在第一圆管的外部依次套设有第二圆管、第三圆管,第一圆管、第二圆管及第三圆管均穿过燃烧室侧壁伸入燃烧室内部,燃烧室内部通过第一圆管、第二圆管及第三圆管与燃烧室外部相连通,辅助圆管位于第三圆管的外周且穿过燃烧室侧壁伸入燃烧室内部,使得燃烧室内部与燃烧室外部相连通,导气孔开设在燃烧室侧壁上,使得燃烧室内部与炭化室相连通。在该装置中通入根据煤气以及所选用的介质,可以灵活调节煤气的组分。该装置可脱除煤气中的氮气,调节煤气的组分,且结构简单,制备方便。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