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分类: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61 一种利用青蒿制备檀香醇的方法 CN202011576946.4 2020-12-28 CN112831519B 2022-10-21 唐克轩; 李勇鹏; 黎凌; 付雪晴; 刘航; 王玉亮; 刘品; 张耀杰; 肖舒文; 刘奕凡
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青蒿制备檀香醇的方法,其包括向所述青蒿引入SaSSY和SaCYP736A167,其中,所述SaSSY包括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酸序列,所述SaCYP736A167包括如SEQ ID NO.2所示的核酸序列。
62 用于提升的利用率的生物催化工艺和材料 CN201780013409.9 2017-02-17 CN108884476B 2022-10-18 G.史密斯; A.V.E.康拉德; G.S.柯比; P.S.皮尔曼
用于生产产物的生物催化工艺,其中将包括至少一种能发酵的底物的含物流和/或包括CO2/H2、H2、甲烷、和/或CO的至少一种的气态物流提供至发酵区,所述发酵区包括至少一种能够代谢所述物流之一中存在的物质的生物体。发酵可在以混合营养方式代谢至少一种气态底物和存在于所述含水物流中的至少一种底物的条件下操作。
63 一种α-愈创木烯合成酶、基因及应用 CN202110436257.1 2021-04-22 CN112921024B 2022-10-14 谢恬; 谌容; 殷晓浦; 刘雨恒; 魏昕
发明公开了一种α‑愈创木烯合成酶、基因及应用。所述α‑愈创木烯合成酶来源于蓝细菌(Cyanobacteria),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对蓝细菌来源的α‑愈创木烯合成酶进行功能验证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α‑愈创木烯合成方法的发明与应用。发现蓝细菌α‑愈创木烯合成酶可在原核表达体系中催化FPP生成大量的α‑愈创木烯、以及少量的β‑榄香烯和α‑布藜烯,根据峰面积计算α‑愈创木烯的含量达到了79.5%,是目前报道的最大的产物比,从而在大肠杆菌中快速,大量地制备所述的催化剂,并应用于α‑愈创木烯的合成,进一步可应用于莎草奥的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64 生物合成石竹烯的聚球藻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CN202010107036.5 2020-02-21 CN111394383B 2022-10-04 陈磊; 李树斌; 孙韬; 张卫文
发明公开了生物合成石竹烯的聚球藻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构建方法为:分别构建基础载体pSI‑SPE、pSII‑CM和pSIII‑KAN:再进一步构建pSI‑ispA‑gpps‑idi1sc、pSII‑idi1sc和pSIII‑tps21,转入聚球藻UTEX 2973中,生物合成石竹烯的聚球藻基因工程菌。本发明的方法围绕石竹烯高效生物合成的限速问题对聚球藻UTEX 2973进行系统的针对性改造,实验证明,本发明的基因工程菌最终石竹烯的产量在96h达到212.37μg/L,单位时间产量为现有技术的8倍,这对利用光合微生物生产石竹烯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65 一种广藿香醇合酶突变体及其编码基因以及应用 CN202210683574.8 2022-06-17 CN115074349A 2022-09-20 刘敏; 陶欣艺; 郭姣姣; 魏东芝; 马昱澍
发明提供一种广藿香醇合酶突变体及其编码基因以及应用,所述广藿香醇合酶突变体包括以SEQ ID NO.2所示野生型的广藿香醇合酶为模板,第136位赖酸突变形成的突变体K136A、K136T、K136S、K136V,第297位亮氨酸突变形成的突变体L297V、L297A,第405位半胱氨酸突变形成的突变体C405A、C405T、C405S,第464位精氨酸突变形成的突变体R464I,第525位酪氨酸突变形成的突变体Y525F,第531位酪氨酸突变形成的突变体Y531F。本发明通过酶工程手段改造广藿香醇合酶以提高广藿香醇的产量,为萜烯合酶类的改造提供了参考,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66 一种产生番茄红素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及其应用 CN202011503541.8 2020-12-18 CN112646764B 2022-09-20 郭婷婷; 孔健; 吴佳鹏; 辛永平; 顾心怡
发明公开了一株产生番茄红素的重组乳酸乳球菌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所述的重组菌株是通过消除番茄红素合成前体物的2条竞争途径:乳酸脱氢酶基因和α‑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再使用质粒引入菠萝泛菌来源的牻儿基牻牛儿焦磷酸合成酶基因(crtE)、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crtB)和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crtI)构建得到。实验证实本发明的重组乳酸乳球菌经过摇动培养后能够产生番茄红素,也预示该重组乳酸乳球菌在保健品和生物药物开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
67 草本与珍珠粉结合的抗炎美白亮肤祛斑组合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202210816126.0 2022-07-12 CN115058459A 2022-09-16 钟姝凝
申请公开了草本与珍珠粉结合的抗炎美白亮肤祛斑组合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利用该草本植物和珍珠粉进行发酵,得了一种含有脂溶性成分和卟啉类化合物的活性粉,并依次制得护肤乳。该护肤乳物皮肤毒性和过敏反应性,具有对抗光老化细胞炎症反应趋势和降低黄褐斑模型豚鼠黑色素含量,进而使得该活性粉具有作为修复黄褐斑、美白亮肤的化妆品的应用前景。
68 一种长效、高强度的杂合启动子及其重组菌株和应用 CN202210513854.4 2022-05-12 CN114908092A 2022-08-16 李爽; 汪伟滨; 曾徽; 察亚平
发明公开一种长效、高强度的杂合启动子及其重组菌株和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在天然启动子PDC1p的基础上,添加了Cat8与Adr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获得杂合启动子;操作对象为酿酒酵母组成型启动子,它是合成生物学领域使用较广泛的调控工具,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PDC1p相比,杂合启动子的调控能明显提升,尤其是在发酵后期的强度得到了显著增强,使得重组菌株的基因转录平提升了22倍,发酵后期产物的比生产速率提高了3.2倍,显著地增加了目标产物(瓦伦西亚烯)的产量。因此,重组菌株能够在整个发酵周期持续生产瓦伦西亚烯,进一步提高了瓦伦西亚烯的产量,为目标化合物的高效合成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法。
69 对萜类或含萜精油耐受性提高或萜类产量提高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产生方法及其用途 CN201611037629.9 2016-11-23 CN108085262B 2022-08-05 张学礼; 戴住波; 张丽丽; 王冬; 刘芸; 马晓琳
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对萜类或含萜精油耐受性提高或萜类产量提高的重组宿主细胞、其产生方法及其用途。更具体地,所述重组宿主细胞通过增加野生型宿主细胞中PDR5蛋白的表达量或活性而产生,其可用于萜类生产。
70 一种利用解脂耶氏酵母线粒体途径定位合成α-红没药烯的方法 CN202210343158.3 2022-04-02 CN114806911A 2022-07-29 于爱群; 朱坤; 赵栢祥; 王亚平; 张亚辉; 张翠英; 肖冬光
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解脂耶氏酵母线粒体途径定位合成α‑红没药烯的方法,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首次在严格好微生物解脂耶氏酵母中将甲羟戊酸合成途径过表达并定位至线粒体合成α‑红没药烯。本发明的工程菌株能够利用含葡萄糖的培养基高效合成α‑红没药烯,产量高达208.23mg/L。通过甲羟戊酸合成途径的线粒体定位并利用含葡萄糖的培养基合成甲羟戊酸及下游萜类化合物,使得解脂耶氏酵母合成甲羟戊酸及下游萜类化合物的产率大幅提高。
71 一株产香味物质真菌 CN202110916083.9 2021-08-12 CN113462581B 2022-07-22 张珂; 胡琼波; 翁群芳
发明涉及一株产香味物质的真菌,属于真菌生物技术领域。所述产香味物质真菌为产紫篮状菌(Talaromycespurpureogenus)菌株TapuXJ14C02,所述产紫篮状菌菌株TapuXJ14C02已于2021年4月9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No 61600,保藏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所述菌株产生的香味物质包括缬草‑4,7(11)‑二烯、异戊酸异戊酯、3‑辛醇、千里酸异戊酯、异长叶烯、3‑甲基丁酸‑2‑甲基丁酯、异戊酸异丁酯、乙基庚‑4‑烯酸酯、3‑辛、十甲基环五烷。所述菌株的香味物质组成独特,功能多样,易于提取,具有非常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72 产α-古巴烯的重组酿酒酵母及其应用 CN202210373921.7 2022-04-11 CN114672425A 2022-06-28 柳志杰; 汪超; 徐宁; 胡勇; 祁勇刚; 李玮; 周梦舟; 吴茜
发明公开了一株产α‑古巴烯的重组酿酒酵母及其应用,属于代谢工程和生物工程领域。本发明产α‑古巴烯的重组酿酒酵母菌株,其以酿酒酵母为宿主,异源表达了α‑古巴烯合酶,过表达了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和异戊烯焦磷酸异构酶。通过将能够表达α‑古巴烯合酶基因、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和异戊烯焦磷酸异构酶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入到酿酒酵母中得到产α‑古巴烯的重组酿酒酵母菌株。本发明在酿酒酵母中引入外源基因来生产α‑古巴烯,不需要利用石油资源来进行化学合成,减少了对石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本发明可高效生产α‑古巴烯,促进了α‑古巴烯在食品、医药、农业、烟草等领域中的应用。
73 一种生产D-柠檬烯的酵母及其应用 CN202210243089.9 2022-03-11 CN114606146A 2022-06-10 刘龙; 陈坚; 吕雪芹; 堵国成; 李江华; 刘延峰; 孔晓
发明属于代谢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D‑柠檬烯的酿酒酵母及其应用。本发明以酿酒酵母为出发菌株,将自然界中不存在于同一生物体的柠檬烯合成酶基因有机整合到酿酒酵母中,优化外源基因的表达,过表达MVA途径基因关键基因、增加乙酰辅酶A和NADPH前体供应等方面,实现柠檬烯在酿酒酵母中的高效合成,最终得到的菌株相对于原菌株具有较好的生长速率。摇瓶发酵最终实现柠檬烯产量达657mg/L,比原产量提高2.021倍,实现柠檬烯在酿酒酵母中的高效合成,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74 产萜类化合物的重组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发酵产萜类化合物的方法及应用 CN202210424155.2 2022-04-22 CN114525215A 2022-05-24 黄和; 郭琪; 李珂; 施天穹
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和生物发酵领域,公开了一种产萜类化合物的重组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发酵产萜类化合物的方法及应用。该重组菌株由出发菌株经基因工程改造获得,相比于出发菌株,重组菌株的多个细胞器中分别增强α‑葎草烯合酶的活性以及甲羟戊酸途径和乙酰辅酶A的通量,或者分别增强鲨烯合酶的活性以及甲羟戊酸途径和乙酰辅酶A的通量;其中,重组菌株的多个细胞器包括细胞质和过化物酶体,细胞质和过氧化物酶体中分别含有编码α‑葎草烯合酶的基因,或者分别含有编码角鲨烯合酶的基因。本发明提供的重组菌株能够有效提高α‑葎草烯或者角鲨烯的产量,且具有原料再生、条件温和、绿色生产,不受时间、地点约束等优点。
75 一种菊花脑单萜合酶基因CnTPS2及其应用 CN202210290514.X 2022-03-23 CN114507657A 2022-05-17 刘义飞; 蒋莉萍; 刘迪; 叶利春
发明公开了一种菊花脑单萜合酶基因CnTPS2,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基因编码序列全长1785bp,编码594个基酸,蛋白分子量大小为68.58kDa。所述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该蛋白具有催化合成芳樟醇和香叶醇的功能;CnTPS2基因在烟草叶片瞬时表达提高了烟草叶片中D‑柠檬烯的含量,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的单萜芳樟醇。由此表明,CnTPS2基因是菊花脑单萜合酶生物合成途径关键基因,能显著促进菊花脑挥发油中单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提高菊花脑挥发油的药用品质。
76 一种倍半萜合酶IlTPS1,编码核苷酸序列及其应用 CN202011141392.5 2020-10-22 CN112251427B 2022-05-10 苟君波; 尚轶; 黄三文; 卢大均
发明提供了一种倍半萜合酶IlTPS1,编码核苷酸序列及其应用,属于合成生物学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presilphiperfolane‑8β‑ol的倍半萜合酶IlTPS1及其编码序列,以及生产其的工程菌株,实现了presilphiperfolane‑8β‑ol的异源生产。此外,本发明提供的presilphiperfolane‑8β‑ol倍半萜合酶IlTPS1,产presilphiperfolane‑8β‑ol的工程菌株及其抑制真菌的方法,可用于工业化发酵生产presilphiperfolane‑8β‑ol以及开发新型生物农药,具有显著经济和生态价值。
77 一种提高衣藻半萜含量的转基因系统及其应用 CN202210113982.X 2022-01-30 CN114410674A 2022-04-29 胡章立; 赵美丽; 贾彬
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衣藻半萜含量的转基因系统及其应用,所述提高衣藻半萜含量的转基因系统包括:含有胆激酶基因的重组载体和/或含有异戊烯基磷酸激酶基因的重组载体;所述胆碱激酶基因包括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异戊烯基磷酸激酶基因包括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提高衣藻半萜含量的转基因衣藻及其构建方法,得到的转基因衣藻的半萜含量得到大幅提高,并且可以进一步构建产柠檬烯的莱茵衣藻工程藻株,为在莱茵衣藻中合成其他高价值的萜类物质提供了参考。
78 山鸡椒芹烯合成酶在制备萜烯类化合物及包含萜烯类化合物的产品中的应用 CN202111652654.9 2021-12-30 CN114350713A 2022-04-15 赵耘霄; 汪阳东; 陈益存; 高暝; 吴立文
发明提供了一种山鸡椒芹烯合成酶在制备萜烯类化合物及包含萜烯类化合物的产品中的应用,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水芹烯是山鸡椒果实精油的主要成分和活性成分,其合成受水芹烯合成酶的调控。本发明发现山鸡椒水芹烯合成酶还能够催化合成水芹烯、香叶醇、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和柠檬烯,是一种催化多产物的合成酶,因此本发明提供了山鸡椒水芹烯合成酶在制备水芹烯、香叶醇、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和柠檬烯中至少一种的应用。以山鸡椒水芹烯合成酶催化底物合成萜烯类化合物的过程接近生物天然合成过程,合成效率高,中间产物和其他非目的产物的杂质含量低,并且避免了传统的化学合成中化学物质的污染。
79 黄素还原酶在催化芳香化合物生成芳基碘代物的应用 CN202210041123.4 2022-01-14 CN114350712A 2022-04-15 成贵娟; 倪婕
申请提供黄素还原酶在催化芳香化合物生成芳基碘代物的应用,本申请发现黄素还原酶不仅可以催化黄素还原反应,还可以催化芳香化合物的碘代反应,生成芳基碘代物,从而得到一种新型黄素依赖卤代酶,且该新型黄素依赖卤代酶具有较高的碘代活,与已报道的其他卤代酶相比,该黄素依赖卤代酶可单酶催化多种芳香族底物的碘代反应,且具有较高的转化率与区域选择性。
80 一种含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聚合物的二元驱油体系及其应用 CN202111084704.8 2021-09-16 CN114181687A 2022-03-15 牟伯中; 刘金峰; 杨世忠; 周蕾; 苗思佳; 郎剑桥
发明涉及一种含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聚合物的二元驱油体系及其应用,其中二元驱油体系包括0.5‑3.0g/L生物基表面活性剂,以及1‑3.0g/L生物聚合物;生物聚合物为醇单胞菌经发酵后所提取的生物聚合物HS‑EPS;生物基表面活性剂为苯甲基‑油酰基季胺型表面活性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耐盐性能优异的氨醇单胞菌生物聚合物代替传统驱油聚合物聚丙烯酰胺,所得二元复配驱油体系可表现出超低界面张,并具有较好的抗温性能、抗NaCl性能、抗Ca2+性能、抗稀释性能、抗吸附性能、界面张力粘度维持性能,可应用于高矿化度油藏中,从而有效拓宽了苯甲氧基‑油酰基季胺型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并且基于超低界面张力的特点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