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有机化学 / 无环或碳环化合物 / 有羧基连接在除六元芳环外的其他环的碳原子上的化合物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清凉化合物及组合物 CN202380022940.8 2023-01-06 CN118742286A 2024-10-01 F·格拉塞
发明的实施方案涉及具有独特清凉感的清凉化合物和清凉组合物,以及含有一种或多种清凉化合物的各种可食用、可饮用和/或化妆产品,具有通式(I): 其中组为Q:H选自CHO,或共同形成螺缩或螺缩部分、COCR21HR;2或CHCH2CH‑2CH(CHOH;CHR2OR108OR)CH11和2ORCHR9;其中10;OR其中每个12R1;和其中R2独立地选自下RR810和独立地为R9独立地H或CH3;其中R11和R12独立地选自H、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杂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酰基,或其中R11和R12共同形成螺缩酮或螺缩醛部分;其中R3、R4、R5和R6独立地选自H、CH件是3和RCH3、R2CH4、R3;5、并且其中R6和R7不全是R7选自H。H、异丙基、异丙烯基和仲丁基;条
2 一种油溶性有机钼催化剂前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202410318736.7 2024-03-20 CN118218026A 2024-06-21 于金宝; 林军; 陆凤鸣; 张建
发明涉及重质劣质渣油的深度加工催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油溶性有机钼催化剂前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如下步骤:将原料钼酸盐或钼酸酐与原子数C2‑C20的一元、二元或多元羧酸根,及有机物溶剂以0.5~1:1.5~6:0.5~2的摩尔比,加入至反应器中搅拌均匀,制得混合溶液;将所得混合溶液缓慢加热至少60℃,回流反应20‑24h;在100‑200℃下,减压蒸馏去除反应副产物,冷却过滤除去不溶物,制得油溶性有机钼催化剂前体,本发明的油溶性有机钼催化剂前体在劣质油等难以加工的原料油中具有很高的油溶性和高度的分散性,活性金属含量高且无需预硫化,提高了劣质油、重油、渣油的原料转化率和降低结焦率。
3 挥发性成分限制或消除对恶臭的感知的用途 CN201880075477.2 2018-11-21 CN111432851B 2023-06-23 H-L·考; S·A·鲁伊德; B·史密斯; G·马尔; M·罗杰斯; M·沙伊赫; 吴臻安; P·菲斯特; A·A·伯克贝克; J·库仑
本文提出的各个形态涉及香料工业。更具体而言,本文提出的各个形态涉及挥发性组合物用于限制、减少或消除对恶臭的感知的用途。这样的组合物包含至少一种恶臭拮抗剂,其可选地与加香成分组合。这样的组合物、其与递送体系组合使用的用途以及它们在消费品中的应用也是本公开的目的。
4 一种基于双环戊二烯来源的二酯型增塑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211310742.5 2022-10-25 CN115677505A 2023-02-03 赵澎; 王文静; 张奇; 吴广东; 冯文静; 刘美均; 李可心
发明涉及塑料加工助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环戊二烯来源的二酯型增塑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对双环戊二烯进行选择性还原和强化处理,使其三环结构降为二环,获得两个可供酯化的羧基官能团,制备出结构上与邻苯二甲酸酯更为相似的平面多元环二酯增塑剂分子。本发明所制备的两种增塑剂分子加入到PVC或PE的软塑料和薄膜中具有与邻苯二甲酸酯更好的增塑效果,在硬塑料中的增塑效果与邻苯二甲酸酯类相当,且经过初步的与雌激素受体结合竞争实验验证,本发明所制备的增塑剂未发现有环境雌激素活性,可以避免邻苯二甲酸酯类带来的环境激素安全险。
5 连续生产环烷酸的工艺 CN201710388803.2 2017-05-27 CN106977393A 2017-07-25 曹彬; 王进; 白婷
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生产环烷酸的工艺,包括:(1)将环烷酸、甲醇、二甲苯基础油混合,形成混合油原料;(2)将混合油原料和氢化钙饱和溶液送入1号微管式反应器里进行中和反应,得到中间产物;(3)将中间产物和CO2送入2号微管式反应器里进行酸化反应,得到粗产品;(4)粗产品自2号微管式反应器的出口直接进入粗产品罐中,之后粗产品经蒸馏、沉降过滤后得到最终产品。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在微反应系统内进行高值纳米石油环烷酸钙的三相合成,使反应物料瞬间达到了微观混合均匀,有效地控制了纳米颗粒的形态及其粒径分布,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实现了稳定的连续化操作。
6 值环烷酸钠清净剂、其制备方法及润滑油组合物 CN201210360995.3 2012-09-25 CN103666641B 2015-09-23 李玲; 段庆华; 刘依农; 张耀
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值环烷酸钠清净剂、其制备方法及包含该环烷酸钠清净剂的润滑油组合物。本发明的高碱值环烷酸钠清净剂,其制备方法包括:将环烷酸、氢化钠和溶剂混合,发生中和反应,然后通入二氧化进行碳酸化反应,收集产物,在中和反应和/或碳酸化反应中加入促进剂。本发明提供的高碱值环烷酸钠清净剂及包含该环烷酸钠清净剂的润滑油组合物比起传统的盐、镁盐等金属清净剂产品及相应的润滑油组合物具有优良的清净性、抗氧化性、热稳定性和更低的灰分,能够满足高档润滑油的需要。
7 环烷酸渣废液的处理方法 CN201310486510.X 2013-10-17 CN104556466A 2015-04-29 赵磊; 刘志禹; 刘忠生; 王有华; 王新
发明涉及一种环烷酸渣废液的处理方法,包括:(1)使用硫酸对碱渣废液进行酸化处理,缓慢搅拌至pH降为4~7时,分离油相;(2)通入氮气使用硫酸继续酸化,当pH降至1~3时停止酸化,分离油相;(3)酸化产生的酸化尾气进入酸性气管网集中处理;(4)分离油相后废液中加入氢化钠处理,按照最终碱浓度为20wt%~50wt%的量加入,分离出析出物后,得到的碱液回用于油品碱洗精制。本发明可以回收碱渣废液中的环烷酸,高效去除硫化物,降低废液的COD;经过碱处理后,可高效脱盐,进一步降低COD,不会产生高含盐高COD废液,避免对污处理场造成冲击;同时得到的碱液可回用于油品碱洗精制,实现了碱渣废液的零排放。
8 丙烯的合成方法 CN201080062495.0 2010-02-09 CN102725256B 2015-04-29 近藤健之; 伊藤博之; 佐世康成; 松尾俊明; 冈宪一郎; 上川将行; 丹藤顺志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技术:在使甘油与超临界和酸作用来合成丙烯的方法中,在将反应液中的甘油高浓度化以改善能量效率的条件下,抑制伴随副产物的产生而导致的管道及设备的堵塞、磨损,能够以高收率且稳定地进行合成的技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反应液中的甘油浓度为30重量%以下,同时,将反应液冷却至反应停止的温度(300℃以下)且为尚能够维持反应液中所含焦油的粘度足够低的状态的温度(100℃以上),然后,从反应液中分离除去粒子,其次将反应液冷却至水的沸点以下且反应液中的焦油成分不会牢固粘附到设备上的温度,然后减压。
9 一种化高值环烷酸的制备方法 CN201310274062.7 2013-07-02 CN104276945A 2015-01-14 王晓波; 刘剑波; 赵勤; 赵改青; 刘维民
发明公开了一种化高值环烷酸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用石油醚代替中和及酸化反应目前常用溶剂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等,可避免在下一步硼酸化反应时更换反应溶剂、反应温度过高、二化碳溢出过快,产品碱值下降等问题。同时,最后阶段回收石油醚溶剂,也可避免硼化高碱值环烷酸钙制备工艺复杂及后处理繁琐,相对节约生产成本,降低能耗。另外,硼化高碱值环烷酸钙不仅可以起到清净剂作用,同时硼酸盐的存在可以进一步提升清净剂的氧化安定性及防锈性能。
10 值环烷酸钠清净剂、其制备方法及润滑油组合物 CN201210360995.3 2012-09-25 CN103666641A 2014-03-26 李玲; 段庆华; 刘依农; 张耀
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值环烷酸钠清净剂、其制备方法及包含该环烷酸钠清净剂的润滑油组合物。本发明的高碱值环烷酸钠清净剂,其制备方法包括:将环烷酸、氢化钠和溶剂混合,发生中和反应,然后通入二氧化进行碳酸化反应,收集产物,在中和反应和/或碳酸化反应中加入促进剂。本发明提供的高碱值环烷酸钠清净剂及包含该环烷酸钠清净剂的润滑油组合物比起传统的盐、镁盐等金属清净剂产品及相应的润滑油组合物具有优良的清净性、抗氧化性、热稳定性和更低的灰分,能够满足高档润滑油的需要。
11 一种高润滑油金属清净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CN201110381854.5 2011-11-25 CN103130635A 2013-06-05 马忠庭; 代敏; 白生军; 牛春革; 韩韫; 陈晓东
发明涉及一种高润滑油金属清净分散剂剂的制备方法;将100份环烷酸或石油磺酸或石油磺酸盐、70~300份二甲苯、18~50份金属化物或氢氧化物、3~50重量份甲醇混合,加热至温度20~60℃,中和反应0.5~2小时后,加入1~45重量份促进剂;反应温度为136~173℃,通入30~100份二氧化,进行碳酸化反应0.5~1.5小时,当反应压为0.15~1.0Mpa时,停止通入二氧化碳,将产品经过闪蒸脱醇、离心除渣、清液脱溶剂后得到高碱值润滑油金属清净分散剂产品。
12 一种脱除、回收馏分油中环烷酸的复合方法 CN201010242070.X 2010-07-30 CN101914386B 2013-02-20 张绍印; 王大鸷; 翟尚儒; 蒋迪; 曲美君
一种脱除、回收馏分油中环烷酸的复合方法,是将一种作为环烷酸的选择性吸附基材的固相性杂化介孔凝胶材料与醇溶液,以同步或者分步的方式复合脱除馏分油中环烷酸;所述的作为环烷酸的选择性吸附基材的固相碱性杂化介孔凝胶材料,是由正酸乙酯、线型聚合物甲基含氢硅烷、氨丙基三甲基硅烷作为反应原料,在醇-碱体系中通过溶胶-凝胶途径制备得到的固相有机-无机杂化介孔凝胶材料。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将醇氨法与选择吸附法结合联用的新的技术方法,该方法可以弥补已有文献方法中的部分缺陷,改善了单一吸附法脱酸率低、醇氨法脱酸溶剂消耗量大的缺陷。
13 一种炼油厂高浓度含硫的处理方法 CN201010244665.9 2010-08-02 CN101985379B 2012-02-22 王治军; 周瑞君; 覃骏; 刘巍
发明涉及一种炼油厂高浓度含硫的处理方法。主体工艺包括沉淀-酸化-电絮凝-芬顿试剂化工艺。炼油厂精制出来的高浓度含硫碱渣废水,加入沉淀剂,先去除废水其中的硫化物,硫醚及硫醇等恶臭类物质,大幅减弱碱渣臭味,削减水体毒性。接着,酸化回收粗酚和环烷酸,然后通过电絮凝-芬顿试剂进行氧化处理,去除废水中绝大部分污染和生物难降解的有机物。本发明最大限度提高了进水的COD浓度和含硫量的限制,省去目前运行过程中需要大量稀释水,有效回收碱渣废水中的粗酚和环烷酸,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14 一种柴油渣分步回收环烷酸和酚的方法 CN200810014997.0 2008-04-09 CN101255105A 2008-09-03 曹成波; 张桂林
发明公开了一种柴油渣分步回收环烷酸和酚的方法,解决了传统工艺原料利用率低、产品纯度不高等不足,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的方法,并生产高纯度的产品。它包括以下步骤:脱除中性油后的碱渣加1mol/L的硫酸酸化搅拌,控制温度在50-80℃,控制pH值在4-6,静置1-8小时,分离回收酚,再酸化至pH值2-4,静置1-8小时,分离回收环烷酸。
15 一种渣处理方法 CN200710150191.X 2007-11-16 CN101172739A 2008-05-07 苏超; 张进来; 齐勇; 姚晓东; 崔秋凯; 牟彤; 崔毓利; 郝日诗; 袁波; 白冰
发明提供一种渣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碱渣预处理系统;②生物处理系统;③废气生物处理系统。通过生物降解,将废气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处理,消除废气中的恶臭。本发明的效果是该方法中综合碱渣处理采用的高效生物处理工艺,具有投资少、能耗低、处理费用低廉、安全可靠便于操作管理、无污染、环境友好等特点。通过该工艺的应用大大减少了碱渣处理过程对污处理场运行的冲击,降低了可能发生的高额委托处理费用。一方面杜绝了碱渣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环境;另一方面还能充分发掘利用碱渣中存在的潜在价值,创造循环经济赢利的新模式。符合企业清洁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实现节约型、可持续发展要求。
16 一种从石油馏分油中分离、回收环烷酸的方法 CN98117282.2 1998-08-14 CN1072641C 2001-10-10 吴明清; 陆婉珍; 龙义成
发明涉及从石油馏分油中分离、回收环烷酸的方法。该法是将选自C1~C3脂肪醇中的一种或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氢化钠和配成醇浓度为5~45%,氢氧化钠浓度为1~8重%的脱酸溶剂,在20~90℃下将脱酸溶剂与馏分油混合,静置,分离油相和水相,回收环烷酸。该法脱酸率可达95重%以上,回收环烷酸的纯度可达90重%以上,而且馏分油的脱酸率及回收环烷酸的纯度受操作条件的影响不大,脱酸油的颜色基本不变。
17 一种从石油馏分油中分离、回收环烷酸的方法 CN98117282.2 1998-08-14 CN1245160A 2000-02-23 吴明清; 陆婉珍; 龙义成
发明涉及从石油馏分油中分离、回收环烷酸的方法。该法是将选自C1~C3脂肪醇中的一种或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氢化钠和配成醇浓度为5~45%,氢氧化钠浓度为1~8重%的脱酸溶剂,在20~90℃下将脱酸溶剂与馏分油混合,静置,分离油相和水相,回收环烷酸。该法脱酸率可达95重%以上,回收环烷酸的纯度可达90重%以上,而且馏分油的脱酸率及回收环烷酸的纯度受操作条件的影响不大,脱酸油的颜色基本不变。
18 粗环烷酸铵化脱油精制 CN93101924.9 1993-02-26 CN1032749C 1996-09-11 李志松; 徐志达; 周小妹; 吴东武; 傅林宁
发明采用铵化萃取技术来脱除粗环烷酸的中性油。使用甲醇、组成的熔剂体系在室温下萃取环烷酸,从而使中性油与环烷酸分离,达到脱油精制的目的。得到的脱油环烷酸粗酸值在210mgKOH/g以上,酸含量在90×10-2以上,环烷酸收率大于90×10-2。熔剂可以循环使用。
19 用聚结法去除环烷酸原料中的油 CN93102195.2 1993-03-04 CN1031750C 1996-05-08 宋汉光; 刘国强; 史济义; 马凯伶; 瞿润和; 黄骀本; 陈兴
发明开辟一条环烷酸原料脱油的新途径,用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颗粒活性炭作为填料置于聚结罐内固定床上,渣在聚结罐内的空速为3-8m3/m3·h,从聚结罐出来的环烷酸原料所生产的环烷酸的粗酸值达150-200mgKOH/g,用本发明取代传统的加热法,不仅提高环烷酸的质量,还达到降低能耗的效果,并且填料通过再生后能重复使用。
20 低酸值环烷酸制取高酸值的新工艺 CN91106201.7 1991-07-08 CN1068323A 1993-01-27 张耀勤
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三级(或更低酸值)环烷酸制取高酸值的新工艺,该工艺适用于石油化工厂利用三级环烷酸制取一、二级环烷酸(高酸值)的新工艺。主要特征在于将三级环烷酸加入定量的轻柴油或油做稀释剂进行稀释减粘,而后加入定量的5%的NaOH溶液,进行皂化酸化、减压蒸馏主要工艺流程后,可制取一、二级环烷酸,它不但解决了工厂积压三级环烷酸的问题,而且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