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环烷酸铵化脱油精制

专利类型 发明授权 法律事件 实质审查; 公开; 授权; 未缴年费;
专利有效性 失效专利 当前状态 权利终止
申请号 CN93101924.9 申请日 1993-02-26
公开(公告)号 CN1032749C 公开(公告)日 1996-09-11
申请人 中国石化广州石油化工总厂; 申请人类型 企业
发明人 李志松; 徐志达; 周小妹; 吴东武; 傅林宁; 第一发明人 李志松
权利人 中国石化广州石油化工总厂 权利人类型 企业
当前权利人 中国石化广州石油化工总厂 当前权利人类型 企业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广东省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广东省广州市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文冲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
主IPC国际分类 C07C51/42 所有IPC国际分类 C07C51/42C07C51/48C07C51/487C07C61/00
专利引用数量 0 专利被引用数量 0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9 专利文献类型 C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专利代理服务部 专利代理人 林应辅;
摘要 本 发明 采用铵化萃取技术来脱除粗环烷酸的中性油。使用甲醇、 水 和 氨 组成的熔剂体系在室温下萃取环烷酸,从而使中性油与环烷酸分离,达到脱油精制的目的。得到的脱油环烷酸粗酸值在210mgKOH/g以上,酸含量在90×10-2以上,环烷酸收率大于90×10-2。熔剂可以循环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粗环烷酸的脱油精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先将其切割为前馏分、后 馏分和酸渣,然后用甲醇与的体积比为0.1~9.0∶1、氨含量为1~20×10-2 (重量)的甲醇、水和氨组成的溶剂体系在室温下萃取前馏分的环烷酸,其工 艺包括的步骤有:
(a)将粗环烷酸前馏分与溶剂体系均匀接触,得到一种互不相溶的两相 混合物,一相是富含环烷酸的溶剂相,另一相是低酸值的中性油相;
(b)将上述富含环烷酸的溶剂相与中性油相分离,溶剂相经蒸馏得到脱 油环烷酸和溶剂,中性油相经处理后作柴油调合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环烷酸脱油精制工艺,其特征是粗环烷酸[酸 含量为50~85×10-2(重量)]经减压蒸馏的前馏分的酸含量为10~70×10-2 (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环烷酸脱油精制工艺,其特征是粗环烷酸[酸 含量为50~85×10-2(重量)]经减压蒸馏的前馏分的酸含量为20~50×10-2 (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环烷酸脱油精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溶剂体系 中的甲醇可用乙醇、异丙醇或沸程为80~120℃的石油馏分代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环烷酸脱油精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 溶剂与粗环烷酸的体积比为0.25~2.0∶1,氨与原料环烷酸中酸的摩尔比为 0.5~1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环烷酸脱油精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a)是 在15~50℃的温度范围进行的,接触混合时间以0.5~30分钟为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环烷酸脱油精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a)是 在20~35℃的温度范围进行的,接触混合时间以0.5~30分钟为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环烷酸脱油精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 经分离的溶剂相采用先常压蒸馏除去溶剂,后减压蒸出环烷酸的方法使溶剂 和环烷酸分离,得到脱油环烷酸,并能回收90×10-2以上的溶剂,溶剂可以循 环使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环烷酸脱油精制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是 以间歇或连续的方式进行的。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环烷酸精制工艺,特别是粗环烷酸的脱油工艺。

粗环烷酸中含有15~65×10-2的不皂化物(或称中性油),其存在严 重影响环烷酸的应用。脱油是使粗环烷酸达到行业标准的重要手段。 现有技术中,美国专利4,634,519(1987)介绍了从酸值大于0.2mgKOH/g 的石油馏分(180~600℃)中脱除环烷酸的方法,该法是用液体链烷醇、组成的溶剂萃取环烷酸,但该法只适用干酸值小于5mgKOH/g的石油 馏分,而且所回收的环烷酸含量小于90×10-2。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简便有效、无污 染及废渣处理问题的粗环烷酸脱油工艺。

本发明的特点是用甲醇、水和氨以一定比例组成的溶剂体系在室 温下选择萃取环烷酸,从而使环烷酸与中性油分离,达到脱油精制的目 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先将粗环烷酸进行减压蒸馏,切割成前馏分 (小于300℃)、后馏分和酸渣(小于总量的10×10-2)三部分。将前留分 与甲醇和氨水组成的溶剂混合,体系经沉降分离为两相。一相为酸值小 于5mgKOH/g的中性油,经处理(二次铵化)后可作为柴油调合组分;另一 相则为富含环烷酸的溶剂相,经常压蒸馏除去溶剂,再减压蒸馏蒸出环 烷酸,则可得到酸含量大于90×10-2的淡黄色脱油环烷酸。而后馏分的 酸含量大于85×10-2,不需脱油而直接得到成品环烷酸。

上述粗环烷酸(酸含量为50~85×10-2)经减压蒸馏的前馏分,酸含 量在10~70×10-2之间,以20~50×10-2为佳。

上述溶剂体系中,甲醇可用乙醇、异丙醇或沸程为80~120℃的石油 馏分代替,最好是用甲醇。

上述溶剂体系中,甲醇与氨水的体积比为0.1~9.0∶1,溶剂中氨含量 为1~20×10-2。

上述萃取过程中,溶剂与粗环烷酸的体积比为0.25~2.0∶1,氨与粗 环烷酸中酸的摩尔比为0.5~15∶1。

上述萃取过程中,温度一般在15~50℃之问,最好在20~35℃,即适宜 于室温下进行萃取。溶剂与粗环烷酸的接触混合时间以0.5~30分钟为 宜。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脱油效果好,得到的脱油环烷酸酸含量在 90×10-2以上;溶剂可以回收再用,成本低,不用酸化,减少污染。

附图是粗环烷酸脱油工艺的流程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陈述。

实施例1

在一个250ml的分液漏斗中,加入50ml粗酸值为85.1mgKOH/g、酸含 量为33.6×10-2的粗环烷酸,再加入预先混合好的30ml甲醇、7.5ml水 和12.5ml浓氨水(25~28×10-2),混合物在室温下充分振荡1分钟,然后 在室温下放置5分钟。待分层完全后把两相分离出来。上层中性油相的 酸值为0.80mgKOH/g。下层溶剂相倒入烧瓶中,在常压和在1.33~2.67KPa 压下蒸馏得到溶剂和环烷酸,所得环烷酸的粗酸值为234.1mgKOH/g, 酸含量达92.5×10-2,环烷酸收率为93×10-2。

此外,按上述步骤用不同原料又进行了五次间歇式萃取试验,所用 的原料,工艺条件(室温)和实验结果列于下表中。     环烷酸 溶剂组成质量比 氨与环烷酸 中性油     脱油环烷酸   序号    粗酸值    酸含量     氨∶水∶甲醇     摩尔比值     酸值    粗酸值   酸含量    mgKOH/g     10-2    mgKOH/g   mgKOH/g     10-2     1     26.1     10.1     1∶10.1∶13.8     1.50     0.94     233.4     90.6     2     73.1     28.0     1∶2.8∶2.1     7.36     0.85     253.3     94.8     3     73.1     28.0     1∶2.8∶5.1     5.02     0.61     249.3     93.0     4     85.1     33.6     1∶2.8∶5.1     4.15     1.58     238.9     94.4     5     85.1     33.6     1∶8.6∶12.0     1.79     1.15     237.6     93.8     6     124.7     47.7     1∶10.0∶13.6     1.50     0.33     239.4     91.6

实施例2

按附图所示的工艺流程。粗环烷酸经减压蒸馏塔(1)切割得到的前 馏分和溶剂(调节补充溶剂和回收溶剂的比例,以维持本发明的溶剂用 量及各组分间的比例)经计量输入混合装置(2),混合装置(2)可以是 静态混合器,混合塔或釜等。混合好的体系随即进入分离装置(3),如沉 降分离罐、离心分离器等,经分离后成两相。上层为低酸值的中性油相, 进入精制装置(4)(可以是铵化或洗装置)进一步除去环烷酸后可作为 柴油的调合组分。下层富含环烷酸的溶剂相进入蒸馏塔(5),从塔顶回 收溶剂,循环使用,塔底物进入减压蒸馏装置(6),从塔顶获得酸含量大 于90×10-2的浅黄色脱油环烷酸。另外,也可以在蒸馏塔(5)直接减压 蒸馏获得目的产物。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