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有机化学 / 无环或碳环化合物 / 仅含六元芳环作为环部分的芳烃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81 一种改进的抽余油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200610114174.6 2006-10-31 CN101172927B 2010-06-30 丁冉峰
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抽余油处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抽提装置,冷却装置和洗装置;所述抽提装置顶部通过管线与所述冷却装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先通过管线与沉降装置相连接;再通过管线与所述水洗系统相连接;所述沉降装置顶部通过管线与所述水洗装置相连接;所述沉降装置的底部通过管线和与所述抽提装置相连接;所述水洗装置顶部通过泵抽出洗后的抽余油,所述水洗装置的底部通过管线和泵与水回收系统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所用溶剂量减少,抽余油中的芳含量降低。
82 具有抗血栓形成活性的丙二酰胺衍生物 CN200880023890.0 2008-06-26 CN101687797A 2010-03-31 H·施泰因哈根; H·西莱特; M·弗尔曼; R·基希什; V·魏纳; H·马特; M·洛伦茨; K·W·纽恩施万德; A·C·斯科泰塞
发明涉及式(I)的化合物。式(I)的化合物是有价值的药理学活性化合物。其表现出强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并适用于例如治疗预防心血管病症如血栓栓塞性疾病再狭窄。其是血液凝固酶,尤其是因子VIIa的抑制剂,并且通常可用于其中存在不希望的因子VIIa活性的情况或用于治疗或预防需要抑制因子VIIa的情况。本发明还涉及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用途,特别是在药物中作为活性成分的用途、以及包含该化合物的药物制剂。
83 一种催化氢化卤代芳制备芳香烃和/或环烷烃的方法 CN200910016874.5 2009-07-21 CN101602645A 2009-12-16 刘漫红; 于伟泳; 韩美凤
发明涉及一种催化氢化卤代芳制备芳香烃和/或环烷烃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纳米贵金属胶体的制备:采用金属盐作为前驱体,以聚乙烯吡咯烷为保护剂,以醇为还原剂,制备粒径不超过20nm的贵金属胶体;(2)以纳米贵金属胶体为催化剂,进行了卤代芳烃的催化氢化反应:强搅拌条件下,在反应容器中加入纳米贵金属胶体溶液、卤代芳烃、醇类溶剂,通入氢气开始氢化反应;反应结束后,将产物蒸馏分离,得到芳香烃和/或环烷烃。本发明方法简单,纳米贵金属胶体尺寸形貌容易控制,以纳米贵金属胶体为催化剂,能够在常温常压下氢化卤代芳烃,完全转化为产物芳香烃和/或环烷烃,省去了分离操作,降低了成本。
84 甲醇转化制芳工艺及催化剂和催化剂制备方法 CN200610012703.1 2006-05-12 CN100548945C 2009-10-14 李文怀; 张庆庚; 胡津仙; 时建敏; 张建利; 陆宏伟; 钟炳; 杨挺
一种甲醇转化制芳工艺是以甲醇为原料,以改性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在操作压为0.1~5.0Mpa,操作温度为300~460℃,原料液体空速为0.1~6.0h-1条件下催化转化为以芳烃为主的产物;经冷却分离将气相产物低烃与液相产物C5+烃分离;液相产物C5+烃经萃取分离,得到芳烃和非芳烃。本发明具有芳烃的总选择性高,工艺操作灵活的优点。
85 在固体酸催化剂上以低的苯与烯比例和低的重物质产生来制备烷基苯的方法 CN200780040820.1 2007-10-29 CN101535221A 2009-09-16 M·G·赖利; 詹登阳; S·W·索恩
以低的芳香化合物和单烯比例和减少的重物质的联合生产来实现使用无环单烯烃对芳香化合物的烷基化。在此方法中,小晶体、酸性FAU分子筛被用作烷基化条件下的催化剂。本发明还涉及包含小晶体、酸性FAU分子筛的催化剂和至少一种其它酸性催化组分。
86 萃取分离汽油类混合物中芳烃的复合溶剂 CN200910066787.0 2009-04-09 CN101531921A 2009-09-16 崔占臣; 史作森; 张晓龙; 李向伟
发明属于萃取分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萃取分离汽油类混合物中芳烃所用的复合溶剂,芳烃组分在该复合溶剂中溶解度和选择性最高,其是利用原料中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达到分离目的。复合溶剂包括主溶剂和助溶剂,主溶剂为一种经过改性的低分子量(800~3000)聚苯乙烯或苯乙烯与带有极性基团的烯烃类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得到的低分子量聚合物(800~2000),助溶剂为要萃取的芳烃,也可以为其他芳烃,但是原子数要大于待萃取分离的芳烃。应用该复合溶剂进行芳烃的萃取分离,原料易得,合成条件温和,可以循环使用,节能降耗,为降低日益增大的汽油消耗带来的尾气污染,使尾气排放达到更高标准提供了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
87 一种合成气合成汽油联产芳的工艺 CN200710061506.3 2007-02-07 CN100529023C 2009-08-19 谭猗生; 解红娟; 韩怡卓; 李文怀
一种合成气合成汽油联产芳的工艺是将甲醇合成和甲醇脱催化剂混合装入浆态床反应器中;ZSM-5催化剂装入固定床反应器中,常压下,通入稀释氢气(H2/N2)对浆态床中的催化剂进行程序升温还原,还原尾气对固定床催化剂进行预热,浆态床催化剂还原完后,浆态床中通入H2/CO为1-5∶1的合成气,在3.0~7.0MPa,浆态床中反应温度:260~300℃,气体空速:30000~120000h-1反应,反应产物等压进入固定床,固定床反应温度300~400℃,气体空速:10000~40000h-1的条件下进行合成反应。本发明具有气速大、传热好、可在线更换催化剂、等压操作、设备投资少的优点。
88 C4烯催化转化生产乙烯、丙烯和芳烃的方法 CN200510135558.1 2005-12-30 CN100509714C 2009-07-08 刘爱松; 王建伟; 张昕; 钟进; 姚志龙; 高俊魁; 胡健
一种C4烯催化转化生产乙烯、丙烯和芳烃的方法,包括使C4烯烃在470~600℃、0.1~1.0MPa条件下与改性的催化剂接触反应,所述催化剂包括30~80质量%的HZSM-5、10~65质量%的粘结剂SiO2和3~15质量%的修饰表面的SiO2。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乙烯和丙烯产率,并且生成的芳烃中对二甲苯含量较多。
89 用于芳香化合物生产的联合方法 CN200780022849.7 2007-05-14 CN101472865A 2009-07-01 S·J·弗雷; G·P·陶勒尔
开发了一种芳香综合装置流程方案,其中C7-C8脂肪族烃再循环入二甲苯回收区(55)的异构化单元(51)以提高异构化单元(51)的效率。这种提高导致了芳香烃综合装置的成本和使用费用的降低及投入回报的提高。
90 有机化合物转化方法 CN200680054526.1 2006-05-08 CN101437783A 2009-05-20 M·C·克拉克; 徐腾; M·J·文森特
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有机化合物转化条件下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包含有机化合物的进料转化为所需要的转化产物的方法,所述催化剂包含酸性、多孔结晶材料并且具有的质子密度指数大于约1.0,例如从大于1.0至约2.0,例如约1.01至约1.85。催化剂的酸性、多孔结晶材料可包含具有β-沸石结构的多孔、结晶材料或分子筛、MWW结构类型的材料,例如MCM-22、MCM-36、MCM-49、MCM-56或其混合物。
91 一种脱除芳中微量烯烃的催化剂 CN200710048140.6 2007-11-13 CN101433856A 2009-05-20 施力; 于海江
发明公开了一种脱除芳中微量烯烃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包含:(a)30-70重量%Al2O3,(b)30-70重量%分子筛,(c)0-40重量%选自镧系稀土、P、W、Nb、Mo的一种或多种元素的化合物。本催化剂是一种烷基化催化剂,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维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92 甲苯甲基化制对二甲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200510028770.8 2005-08-15 CN100408180C 2008-08-06 邹薇; 孔德金; 朱志荣; 李为; 侯敏; 杨德琴
发明涉及一种甲苯甲基化制对二甲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主要解决以往技术中采用有机胺模板剂制得的ZSM-5分子筛,对环境操作要求高,含有机胺量大;采用醚合成的分子筛颗粒小,不均匀,制得的催化剂的对二甲苯选择性低等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有机胺、醚组合模板剂(重量比为:有机胺/醚=0.05~150)合成ZSM-5分子筛,且用有机改性制成催化剂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甲苯甲基化制对二甲苯的工业生产中。
93 一种改进的抽余油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200610114174.6 2006-10-31 CN101172927A 2008-05-07 丁冉峰
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抽余油处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抽提装置,冷却装置和洗装置;所述抽提装置顶部通过管线与所述冷却装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先通过管线与沉降装置相连接;再通过管线与所述水洗系统相连接;所述沉降装置顶部通过管线与所述水洗装置相连接;所述沉降装置的底部通过管线和与所述抽提装置相连接;所述水洗装置顶部通过泵抽出洗后的抽余油,所述水洗装置的底部通过管线和泵与水回收系统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所用溶剂量减少,抽余油中的芳含量降低。
94 一种萃取精馏分离芳的方法及萃取精馏装置 CN200510093777.8 2005-08-31 CN100378048C 2008-04-02 唐文成; 田龙胜; 赵明
一种利用萃取精馏从类混合物中回收芳烃的方法,包括将烃类混合物从萃取精馏塔的中部引入,萃取精馏溶剂从萃取精馏塔的上部引入,并在该塔非芳烃回流段的底部设置热源进行加热,控制萃取精馏塔在萃取精馏条件下操作,塔顶非芳烃一部分回流,其余排出系统,塔底得到芳烃与溶剂的混合物进入溶剂回收塔进行精馏,分离得到芳烃和萃取精馏溶剂,再将分离后得到的溶剂引入萃取精馏塔循环使用。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溶剂的选择性和操作稳定性
95 一种并联换热的抽提蒸馏方法 CN200610086975.6 2006-06-22 CN101091835A 2007-12-26 刘劲松; 施昌智; 薛范; 王瑾
一种并联换热的抽提蒸馏方法,将原料引入抽提蒸馏塔,与溶剂接触进行抽提蒸馏,塔顶排出非芳,塔底排出的富溶剂进入溶剂回收塔,芳烃从塔顶排出,塔底出料的贫溶剂分为两路换热后回到抽提蒸馏塔循环使用,其中:第一分流分别和回收塔中间再沸器汽提水、原料换热后引入抽提蒸馏塔,第二分流和抽提蒸馏塔上部的中间换热器、原料换热后,从低于第一分流的位置进料。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更充分地利用了贫溶剂的显热,降低了能耗和操作费用,提高了抽提蒸馏塔的分离效率,在抽提蒸馏塔相应位置引入不同温度的贫溶剂,加强了温度控制,有利于抽提蒸馏塔的稳定操作。
96 由石油裂解乙烯副产物制芳稀释剂的方法 CN200610013602.6 2006-04-30 CN101070489A 2007-11-14 廉燕; 刘锋; 李崇; 李雪; 王芳; 张大治; 宗麟博; 张力擎
发明公开了由石油裂解乙烯副产物制芳稀释剂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包括两个萃取反应器、一个脱胶质塔、两个加氢反应器、两套精馏塔的装置,过程包括:石油裂解乙烯副产物进入1#萃取反应器,用稀酸进行萃取后,进入2#萃取反应器,用稀萃取,稀酸、稀碱萃取脱除硫、氮化合物后进入脱胶质塔,在脱胶质塔中蒸馏脱除油中所含的焦油胶质,再经过两段加氢,进入1#精馏塔,塔顶和侧线采出芳烃稀释剂产品QL-1、QL-2,釜底油进入2#精馏塔,塔顶采出芳烃稀释剂产品QL-3,塔底得到芳烃稀释剂产品QL-4。
97 一种生产低和芳烃的方法和装置 CN200410068934.5 2004-07-14 CN1333052C 2007-08-22 龙军; 达志坚; 李大东; 汪燮卿; 舒兴田; 张久顺; 聂红; 谢朝钢; 张执刚; 王巍
一种生产低和芳烃的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原料油先经加氢处理,得到的加氢尾油经催化裂解,分离催化裂解反应油气得到C2=~C3=、C2°~C3°、C4-C5、石脑油、LCO等,其中C4-C5循环回催化裂解装置、LCO返回至加氢处理装置,石脑油与蒸汽裂解石脑油依次经选择性加氢、溶剂抽提后得到提余油和目的产物之一芳烃,其中提余油与加氢C2°~C4°、加氢石脑油、催化裂解C2°~C3°一起去蒸汽裂解,分离反应油气得到C2=~C3=、C2°~C3°、C4-C5、蒸汽裂解石脑油等,C2°~C3°循环回蒸汽裂解装置、C4~C5返回至催化裂解装置;装置包括加氢处理装置、催化裂解装置、蒸汽裂解装置、选择性加氢装置、溶剂抽提装置。该方法从重质原料最大限度地生产低碳烯烃,其中丙烯的产率超过30重%,同时联产甲苯与二甲苯等芳烃。
98 一种萃取精馏分离芳的方法及萃取精馏装置 CN200510093777.8 2005-08-31 CN1923772A 2007-03-07 唐文成; 田龙胜; 赵明
一种利用萃取精馏从类混合物中回收芳烃的方法,包括将烃类混合物从萃取精馏塔的中部引入,萃取精馏溶剂从萃取精馏塔的上部引入,并在该塔非芳烃回流段的底部设置热源进行加热,控制萃取精馏塔在萃取精馏条件下操作,塔顶非芳烃一部分回流,其余排出系统,塔底得到芳烃与溶剂的混合物进入溶剂回收塔进行精馏,分离得到芳烃和萃取精馏溶剂,再将分离后得到的溶剂引入萃取精馏塔循环使用。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溶剂的选择性和操作稳定性
99 甲醇转化制芳工艺及催化剂和催化剂制备方法 CN200610012703.1 2006-05-12 CN1880288A 2006-12-20 李文怀; 张庆庚; 胡津仙; 时建敏; 张建利; 陆宏伟; 钟炳; 杨挺
一种甲醇转化制芳工艺是以甲醇为原料,以改性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在操作压为0.1~5.0Mpa,操作温度为300~460℃,原料液体空速为0.1~6.0h-1条件下催化转化为以芳烃为主的产物;经冷却分离将气相产物低烃与液相产物C5+烃分离;液相产物C5+烃经萃取分离,得到芳烃和非芳烃。本发明具有芳烃的总选择性高,工艺操作灵活的优点。
100 萃取精馏分离芳所用的复合溶剂及使用方法 CN200410004476.9 2004-02-27 CN1272408C 2006-08-30 田龙胜; 赵明; 唐文成; 盖月庭
一种萃取精馏分离芳所用的复合溶剂,包括68~98.8质量%的主溶剂、1~30质量%的助溶剂和0.2~2.0质量%的,所述的主溶剂选自砜类化合物、甘醇类化合物、N-甲酰基吗啉或N-甲基吡咯烷,助溶剂选自具有两个苯环的烃类化合物,两个苯环可相互连接形成稠环,也可通过单一的化学键相连。该复溶剂适用范围宽,可从芳烃含量较低的原料中回收高纯度的混合芳烃,芳烃收率高,助溶剂损失少,能耗低。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