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
飞行器前体非对称涡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CN201110174081.3 |
2011-06-27 |
CN102303703A |
2012-01-04 |
史志伟; 耿玺; 白亚磊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行器前体非对称涡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对称设置于飞行器前体背风区两侧的吹气口和振荡射流装置;振荡射流装置包括附壁振荡射流元件、主射流源,以及控制装置;附壁振荡射流元件包括射流入口、喷嘴、分流劈、两个射流方向偏转控制口、以及两个射流出口;主射流源与附壁振荡射流元件的射流入口连接;两个吹气口分别与附壁振荡射流元件的两个射流出口连接;附壁振荡射流元件的两个射流方向偏转控制口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飞行器前体非对称涡控制方法,通过振荡射流对飞行器前体非对称涡进行扰动,从而改变飞行器前体非对称涡的强度或位置。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实时性好以及不对飞行器外形产生影响等优点。 |
162 |
一种控制系留飞艇姿态的方法及其系留飞艇 |
CN200810145311.1 |
2008-07-30 |
CN101638146A |
2010-02-03 |
丁赵平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系留飞艇空中平台姿态稳定控制方法及其系留飞艇,它是利用高空自然风一般较大(不会出现静风)、且风向风速相对稳定这一原理,将飞艇重心设在飞艇艇身前半部,以增加飞艇重心与尾翼之间的距离,以产生足够大转动力矩,从而使飞艇始终跟随自然风向保持姿态稳定的一种控制方法;成为一种经济、方便、有效、实用的系留空中平台,可广泛用于空中航拍、空中监控、科学实验等空中平台应用领域。 |
163 |
大迎角非对称涡单孔位微吹气扰动主动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
CN200810226310.X |
2008-11-12 |
CN101423116A |
2009-05-06 |
邓学蓥; 王延奎; 陈学锐; 田伟; 马宝锋; 李岩 |
一种大迎角非对称涡单孔位微吹气扰动主动控制方法及其装置,其方法为步骤一:装置制作和准备,步骤二:模型状态与气源调整和步骤三:侧向力控制实施;其装置含有:可旋转吹气头部、微吹气装置总成及供气和流量调节装置;该供气和流量调节装置由氮气瓶、减压阀、流量计、压力表、气体管路及单孔位微吹气模型组成;该氮气瓶内的高压气体通过减压阀将压力减小到0.4~0.6MPa,通过流量计、压力表和气体管路引入单孔位微吹气模型的可旋转吹气头部,然后通过不锈钢管、导气孔和吹气孔将控制气体吹入流场,起到对非对称涡的控制作用,吹气流量的控制通过调节流量计实现。该可旋转吹气头部的吹气孔设在位于离开模型头尖部3mm位置处,吹气孔离开头尖部的距离越小越好。 |
164 |
控制飞机俯仰的方法和装置 |
CN200680003857.2 |
2006-01-31 |
CN101167027A |
2008-04-23 |
S·德兰诺伊 |
本发明涉及一驾驶俯仰飞机的方法和装置。本发明装置(1)包括:接收一受控装载系数(NZc)的装置(4);估计加在飞机上的一装载系数(NZcg)的装置(11);至少用以下表达式计算偏转飞机一控制表面(7)的装置(5)的一控制指令的计算装置(12):K1.NZc+K2.NZcg,K1和K2为增益值;确定马赫数的装置(13);确定迎角的装置(14);比较迎角与一基准值的装置(15);以及如所述迎角大于所述基准值用所述马赫数和所述迎角确定一修正增益值ΔK2的装置(16),然后在计算装置(12)计算所述控制指令时用所述修正增益值ΔK2取代增益值K2。 |
165 |
磁动力飞行器 |
CN00114026.4 |
2000-01-19 |
CN1305924A |
2001-08-01 |
谭新民 |
本发明的磁动力飞行器的外形呈星系状,其结构包括:球冠状的上半部分和底部平坦的球缺状的下半部分是飞行器主体1,外扣的环形附体2,主体2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相联接的平面边沿有一圈同极向外的永久磁铁3,附体2的内边沿有一圈同极向内的永久磁铁4,使永久磁铁3,4相互排斥,永久磁铁3向内的部分屏蔽,永久磁铁4向外的部分屏蔽,附体2的外边沿有一圈八极线圈,其电源通过主体1和附体2之间的八组电刷,与飞行器的控制电源5联接。该飞行器不依赖空气飞行,可以进入任何游离态,电离态空间飞行,即它能够在宇宙空间,空气中,甚至在水中飞行。 |
166 |
游离态空间飞行器 |
CN00114025.6 |
2000-01-19 |
CN1305923A |
2001-08-01 |
谭新民 |
本发明的游离态空间飞行器由一个球缺状的主体和一个外扣的环形涡轮组成,平坦的底部有一圈八极线圈,八极线圈中间用磁介质屏蔽,环形涡轮通过齿轮与主体内的发动机联接。它能够在空气和水中也就是游离态空间作任意飞行。 |
167 |
一种基于智能传感的飞机挂载装置动态平衡系统 |
CN202510195851.4 |
2025-02-21 |
CN119953576A |
2025-05-09 |
安政伟; 杨金政; 张文峰; 汪哲; 刘林峰; 房江奇 |
本发明属于航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传感的飞机挂载装置动态平衡系统,包括智能传感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动态平衡调节模块和挂载装置,所述智能传感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动态平衡调节模块依次电连接;本发明通过智能传感模块实时获取挂载装置及其挂载物的状态信息,数据处理模块接收并处理这些信息以生成控制指令,动态平衡调节模块根据控制指令调整挂载装置的角度、位置或姿态以实现动态平衡;同时,系统还配备了适配的挂载装置和电源模块,以确保各模块的稳定运行和整个系统的性能表现。 |
168 |
用于控制推进设备的推力组件的方法 |
CN202280070639.X |
2022-07-21 |
CN118159724B |
2025-05-06 |
F·扎帕塔; L·奥拉尼耶; A·乌尔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校正由推力组件产生的推力矢量的方法(100),所述推力组件与用于校正所述推力矢量的电动装置相关联。这种推力组件包括响应于动力命令(PC)由内燃机(12a‑e)的旋转轴旋转的机械转子。这种方法(100)包括如下步骤(110):产生所述动力命令(PC)以便减小所述内燃机(12a‑e)的轴的设定点旋转速度(RSI)与所测量旋转速度(RSM)之间的差(RSE),并且从而反馈控制所述内燃机(12a‑e)的所述轴的速度。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120):产生用于致动用于校正所述推力矢量的电动装置(19a‑e)的致动命令(AC),所述命令与反馈控制所述内燃机(12a‑e)的所述轴的速度的步骤分开地基于所述差(RSE)而产生。 |
169 |
一种无人机自平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202011302314.9 |
2020-11-19 |
CN112298528B |
2025-05-06 |
倪伟; 王子祥; 张粤; 叶棋伟; 郭丹 |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人机自平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安装固定在无人机机身下方的水平导轨、水平导轨上安装有卡槽式皮带轮、与卡槽式皮带轮啮合的第一步进电机主动轮,第一步进电机主动轮一侧驱动连接有旋转组件,旋转组件上连接有伸缩组件,第一步进电机主动轮上另设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步进电机主动轮转动,带动卡槽式皮带轮在水平导轨上移动,且带动旋转组件以及旋转组件上的伸缩组件旋转,伸缩组件上设置第二驱动机构,其驱动伸缩组件伸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时监测无人机倾斜角度,控制卡槽式皮带轮、旋转组件、伸缩组件配合移动,快速调节无人机至平衡状态。 |
170 |
一种联网式消防用无人机 |
CN202510227276.1 |
2025-02-27 |
CN119911424A |
2025-05-02 |
徐兆一; 朱壹; 范家君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网式消防用无人机,涉及消防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无人机主框架,所述无人机主框架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前护板,所述无人机主框架上设有二氧化碳储罐,所述二氧化碳储罐下端设有增压泵组件,所述增压泵组件上通过管道连接有灭火剂输送喷管,本发明通过在灭火阶段,随着起落架上移使开关移板移出配重磁铁的滑槽,弹射弹簧将配重磁铁弹出,电磁铁吸引配重磁铁至其位置,这一操作改变了无人机的重心分布,当灭火剂输送喷管喷出二氧化碳产生后坐力时,新的重心位置会对无人机姿态产生积极影响,新重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后坐力带来的晃动,就像一个稳定器一样,确保无人机在灭火作业过程中保持稳定。 |
171 |
一种旋翼机的模块化机头 |
CN202510123980.2 |
2025-01-23 |
CN119821663A |
2025-04-15 |
赖志伟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翼机的模块化机头,安装在旋翼机舱体前部,包括设备舱、配重舱、机鼻拓展舱和机鼻吊舱,配重舱固定连接在设备舱前部,设备舱套设在旋翼机舱体内,机鼻拓展舱和机鼻吊舱分别设置在配重舱前端的上部与下部;配重舱前部开设供机鼻拓展舱埋设的安装缺口,配重舱和机鼻拓展舱的顶部与旋翼机舱体的顶部共同组成一个平整的顶面。本发明将配重舱设置在机头位置,有利于调整旋翼机的重心分布,使其在飞行过程中更加稳定。并且本发明采用模块化的机头设计,将设备舱、配重舱、机鼻拓展舱和机鼻吊舱极高空间利用率地集中在旋翼机前部,在保持顶部平整的同时,极大方便旋翼机的组装与检修。 |
172 |
一种多螺旋内桨抗扭矩无人机 |
CN202510131111.4 |
2025-02-06 |
CN119796546A |
2025-04-11 |
吴威南 |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螺旋内桨抗扭矩无人机。本发明包括机身、动力组件、抗扭矩组件,抗扭组件包括机架管、内桨电机、螺旋內桨,内桨电机、螺旋內桨设在机架管内,机架管上设有阀门总成,阀门总成内设有阀门挡板,阀门总成上设有阀门气口,阀门挡板上设有挡板气口,挡板气口与阀门气口配合。本发明用于平衡扭矩的螺旋桨设在机身内,有效避免平衡扭矩的螺旋桨均置于机身舱外,在有限的机身内部空间内实现了高效的扭矩平衡功能,极大地降低了与异物接触的概率,显著提升了飞行安全性,基于阀门总成的转向控制方式,相较于传统依靠改变螺旋桨转速差来转向的方法,响应速度更快,转向角度更为精准。 |
173 |
一种大型飞机横航向不对称自配平方法 |
CN202411954102.7 |
2024-12-27 |
CN119773961A |
2025-04-08 |
李浩; 薛源; 秦思渊 |
本申请属于飞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型飞机横航向不对称自配平方法,分别设置方向舵自动配平指令存储模块和副翼自动配平指令存储模块;获取飞机速度范围内多个速度点下的自动配平工况方向舵和副翼指令数值;根据自动配平工况方向舵和副翼指令数值,建立线性插值表,进行线性插值计算,得出当前飞机指示空速下所需的方向舵和副翼配平指令,通过方向舵和副翼配平指令控制舵面偏转;使飞机处于人工飞行控制模式时能够自动配平横航向不对称,减轻飞行员操纵负担。该方法不需要对任何硬件部分进行改造,可按照该方法在现有飞行控制律架构基础上,增加横航向自动配平相关功能模块,节约改造成本。 |
174 |
一种直升机试飞试验中自动配重方法 |
CN202411434272.2 |
2024-10-15 |
CN119348846A |
2025-01-24 |
刘峥; 张凯; 许建华; 李亚楠; 姬广东; 刘巧霞; 黄利; 宋长红; 徐自芳; 温向可; 袁安 |
本发明属于直升机总体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升机试飞试验中自动配重方法。包括:步骤一、确定直升机空机重量重心数据;步骤二、确定直升机上所有能够进行配重的位置和重量信息;步骤三、确定直升机机组成员重量重心数据;步骤四、确定直升机燃油重量重心数据;步骤五、根据试飞科目任务单要求,确认任务油量;步骤六、确定每个配重块的实施工作量;步骤七、将步骤一到步骤五中数据作为计算依据,用来计算全机重量重心数据;步骤八、根据试飞科目任务单要求,确定目标重量、目标重心作为约束条件;步骤九、将步骤六中实施工作量最小值作为最优化目标;步骤十、以步骤七、八、九数据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最优化计算,得出最优配重方案。 |
175 |
一种无人机纠偏装置 |
CN202411334304.1 |
2024-09-24 |
CN119018341A |
2024-11-26 |
刘丽雅; 陈奕吉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机纠偏装置,包括:旋架组件以及防滑脚垫,所述旋架组件设有四组,且四组所述旋架组件均为一种独立活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使用旋架组件来对无人机主体提供上升力,通过使用控制芯片来控制信号接收器、信号发射器信号接收发射,通过使用电源组件来对无人机主体提供电力,通过使用密封壳来对电源组件进行密封保护,通过使用支撑架来与下支撑底架连接支撑,通过使用水平传感器来测定纠偏定位组件平衡程度,通过使用调节架来调节电机前后位置,能够通过使用调节旋座来调节支撑杆倾斜角度,能够通过使用调节发射杆来将信号进行指定角度发射。 |
176 |
配有碰撞容错推进和控制器的无人机 |
CN202080015400.3 |
2020-02-19 |
CN113508078B |
2024-08-02 |
A·西多蒂; M·瓦尔塞奇尼; A·巴布西迪斯; L·达雷尔; A·布里奥德 |
本发明的垂直起降(VTOL)无人机(1),其特征包括多螺旋桨推进系统(2)、围绕多螺旋桨推进系统(2)的保护性外笼(4)、自主动力源(7)、感测系统(6)、以及连接到感测系统(6)以接收来自感测系统的测量信号的控制系统(5)。控制系统电连接到多螺旋桨推进系统(2),以控制推进系统的电机(10)。感测系统至少包括一个方位传感器和一个位移传感器,用以测量多螺旋桨推进系统的方位和位移。多螺旋桨推进系统包括以非同轴方式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螺旋桨(8),每个螺旋桨包括电机(10),电机(10)具有耦合到螺旋桨叶片(9)的定子和转子。控制系统(5)包括至少一个微处理器(15)和至少一个非易失性存储器(16),其中至少一个控制程序(17)可由微处理器(15)执行,以控制多螺旋桨推进系统用于垂直起飞和着陆无人机的飞行或悬停。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用于稳定定向的程序(18),所述程序被配置为在与障碍物(26)的接触点(P)远端的至少一个螺旋桨(8’)上反转推力,同时控制来自接触点(P)的近端螺旋桨的电机(10)以产生升力,所述远端和近端螺旋桨的推力被控制来在无人机上施加升力以抵消其上的重力(G),并围绕所述接触点(P)施加旋转力矩(M),以稳定无人机的位置或抵消由惯性产生的扭矩。 |
177 |
一种悬浮稳定的飞行式桥梁检测数据收集器 |
CN202210550925.8 |
2022-05-18 |
CN114771837B |
2024-06-28 |
李进都; 胡荣峥; 王树昆; 付雨航; 蔡安康 |
本发明涉及桥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悬浮稳定的飞行式桥梁检测数据收集器,其包括双翼飞行器,数据采集模块安装在双翼飞行器顶部,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平稳悬浮机构、滚轮式行走机构、数据采集机构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数据采集机构电性连接,且所述数据采集机构与安装在桥梁底部数据采集点处对应的传感器之间进行无线数据传输。本发明通过转盘上一号磁铁与滚轮式行走机构上的二号磁铁的磁排斥力,能够使得沿着设定的飞行轨迹方向对应的两滚轮组件贴着桥梁底部移动,在飞行过程中保证滚轮始终贴着桥梁底部移动,实现了飞行检测过程中整个无人机的纵向限位,从而增加了本发明飞行检测的平稳性。 |
178 |
一种基于重心预测的飞机空投前馈控制方法 |
CN202410200432.0 |
2024-02-23 |
CN117775275B |
2024-06-11 |
彭钧; 何晓萍; 曾东; 刘帅; 文厚林; 唐昊越; 王林涛 |
本发明涉及空投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重心预测的飞机空投前馈控制方法,采用一种基于重心预测的飞机空投前馈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通信连接的传感器系统、飞管系统、货物投放系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精确度不高、投放控制过程繁琐、飞行员操纵负担重等问题。 |
179 |
一种无人机携带装置 |
CN202311067554.9 |
2023-08-22 |
CN117734939A |
2024-03-22 |
史鑫达; 张佳佳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携带装置。它包括吊装基座、安装在吊装基座上的两组导向支撑组件、通过吊架组件垂直安装在各组导向支撑组件的两个外侧端上的垂直吊装组件以及安装在各个垂直吊装组件底部的承托组件,吊装基座能够通过连接在各个固定孔上的连接部件直接与无人机进行连接,吊架组件能够定位在各组导向支撑组件的不同位置从而使各个垂直吊装组件围合形成用于承载不同尺寸载重物的承载空间,载重物放置在承载空间内并通过承托组件进行承托。优点是:其整体结构设计合理,重量轻,整体强度高,安全性好并且制造成本也低,拓展性、通用性好,适用范围广,可以应用于除水上无人机外的各类无人机。 |
180 |
通过主动阵风感测增强起飞/着陆稳定性 |
CN202010655359.8 |
2020-07-09 |
CN112208747B |
2023-09-22 |
M·A·科尔尼费斯彻 |
本发明题为“通过主动阵风感测增强起飞/着陆稳定性”,其描述了用于使竖直和/或短跑道起降飞行器(2,10)能够在具有阵风条件的地点持续平稳地起和着陆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围绕起飞/着陆点(72)的周界部署的测风站(84)的网络,用于在时空上表征进入覆盖该地点的空域体积(74)的风波动(例如阵风);数据处理装置(132),其用于从测风结果推导出关于波动的信息;通信装置(130),其用于向飞行器发送扰动信息;以及在飞行器上机载的飞行控制系统(122),其被配置成使用扰动信息以补偿波动的方式控制飞行器。测风单元可以包括激光多普勒风速计、声音检测和测距系统或者能够同时在空间和时间上解析测风结果的其他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