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
一种1553B开放式灌封固化装置及灌封固化方法 |
CN202010603481.0 |
2020-06-29 |
CN111687009B |
2025-01-10 |
靳钲宇; 郭胜; 刘欢; 于颖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553B开放式灌封固化装置,用于1553B数据总线产品的耦合器灌封固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封闭式整体加热灌封固化将标识缩紧的问题、非加热式灌封固化造成胶液分离问题。该开放式灌封固化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下表面设有多个沿纵向平行排列的凹槽,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多个螺孔,在每个螺孔内安装有螺柱并采用六角螺母固定,在螺柱外套装有压板,螺柱的顶端安装有快紧螺母,用于将压板锁紧固定。本发明另外提供了一种灌封固化方法。本发明的灌封固化装置及灌封固化方法,可有效的结合固化炉加热方式,将1553B数据总线中的耦合器进行局部加热,避免导线、标识等受热,确保标识不要求吹缩的1553B数据总线产品能够高效率的加工装配。 |
42 |
双层电容差分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411320993.0 |
2024-09-20 |
CN119197865A |
2024-12-27 |
蒋永刚; 李云帆; 柯鑫; 高育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电容差分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风压测量技术领域。双层电容差分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包括压差传感单元,压差传感单元包括应变组件、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引出导线。应变组件包括中间电极、第一绝缘薄膜以及第二绝缘薄膜。第一定位块具有第一凹槽、第一定位面和第一通气孔,第二定位块具有第二凹槽、第二定位面和第二通气孔。第一电极安装于第一凹槽的底部,第一电极与中间电极组成第一电容。第二电极安装于第二凹槽的底部,第二电极与中间电极组成第二电容。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双层电容差分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在提高压力传感器灵敏度的同时,使其在全量程内保证线性度。 |
43 |
一种镁合金的表面处理方法、镁合金件及其应用 |
CN202411378650.X |
2024-09-30 |
CN119194560A |
2024-12-27 |
陈楚平; 黄硕; 胡攀峰; 踪张扬; 杨依婕; 吴晓刚; 曾钢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合金的表面处理方法、镁合金件及其应用,属于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领域。该镁合金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镁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膜层;S2、制备导电性涂料;所述导电性涂料中包括导电性高分子聚合物或者碳纳米管;S3、将所述S2得到的导电性涂料涂覆在所述S1得到的所述微弧氧化膜层表面,得到复合膜层。本发明所制备的镁合金导电耐蚀层能够降低双极板表面界面接触电阻,同时增强耐蚀性,与现有的铝、镍、钛及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相比,能够极大降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重量。 |
44 |
一种整板生产零部件涂装工艺 |
CN202411425480.6 |
2024-10-12 |
CN119186956A |
2024-12-27 |
程建平; 程方 |
本发明是一种整板生产零部件涂装工艺,即将数个零部件设置在一块板材上一并进行表面涂装的工艺。该工艺的要点是:数个零部件图样设置在一块板材上,在各个零部件图样中设置芯片定位,在板材背面加工出零件轮廓凹槽一和芯片定位凹坑,在板材正面加工出零件轮廓凹槽二,零件轮廓凹槽一与零件轮廓凹槽二相互贯通;芯片设置在芯片定位凹坑中;待将各零件轮廓凹槽一、零件轮廓凹槽二和芯片定位凹坑内被涂料填满并固化后,对板材两表面进行涂装,最后,通过数控机床将组合在同一板材上的各个零部件一一分割出来。本发明具有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质量易控制、材料损耗小、涂料成本低、无环境污染且可实现零部件涂装工艺自动化的特点。 |
45 |
一种含复配偶联剂的Parylene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202411217162.0 |
2024-09-02 |
CN118719508B |
2024-12-27 |
张岳; 张金刚; 杨玉衡 |
本发明属于Parylene材料涂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复配偶联剂的Parylene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Parylene层,Parylene层和待镀基材之间存在复配偶联剂,复配偶联剂包含硅烷偶联剂和含N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和含N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0.2‑3),复配偶联剂分别与Parylene层和待镀基材进行化学键接。本发明能够显著提升附着力,同时只需较短的工艺时间即可达到最大附着力,并兼顾较好的耐热性、一批内所有样品的均一性极佳、多批次之间的稳定性极佳。 |
46 |
一种半导体保护膜及其涂布工艺 |
CN202411286209.9 |
2024-09-13 |
CN119161771A |
2024-12-20 |
吴良; 王天笑; 梁伟强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保护膜及其涂布工艺,该半导体保护膜包括基底层、功能层、应力缓冲层和抗腐蚀层。基底层由氯乙烯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苯氧基树脂等原料组成;功能层包含散热介质、稳定剂、增塑剂等。应力缓冲层由特定质量比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α‑二氧化硅和α‑氧化铝组成,抗腐蚀层为氮化硅或氧化硅。散热介质、稳定剂等原料有特定的组成和比例。涂布工艺包括超声波清洁、旋转涂覆基底层、喷涂功能层、真空溅射应力缓冲层和化学气相沉积抗腐蚀层等步骤。该保护膜通过优化材料配比和涂布工艺,提高了半导体器件的散热性能和热收缩性能。 |
47 |
一种过渡金属二硫化物薄膜的制备方法及热退火炉 |
CN202311393521.3 |
2023-10-25 |
CN117446864B |
2024-12-13 |
庄萍萍; 林伟毅; 刘璟; 李波; 叶添; 闫晗; 曾聪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过渡金属二硫化物薄膜的制备方法及热退火炉,属于薄膜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将过渡金属二硫化物对应的前驱体化合物与复合溶剂混合,将所得前驱体化合物溶液涂覆在绝缘衬底I的表面,固膜后在绝缘衬底I的表面形成前驱体化合物薄膜,之后在前驱体化合物薄膜的表面放置绝缘衬底II,得到绝缘衬底I/前驱体化合物薄膜/绝缘衬底II工件,将其叠层放置于第一碳片与第二碳片形成的夹层结构中,进行退火处理使所述前驱体化合物反应转化为过渡金属二硫化物,得到过渡金属二硫化物薄膜。采用本发明方法能够快速制备连续过渡金属二硫化物薄膜,且制备得到的过渡金属二硫化物薄膜质量好。 |
48 |
一种调控金属氧化物膜层亲水性的方法、复合膜层及应用 |
CN202411220781.5 |
2024-08-30 |
CN119101886A |
2024-12-10 |
李翔; 袁红霞; 王娟; 强慧; 韩萍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控金属氧化物膜层亲水性的方法、复合膜和应用,通过先沉积有机金属化合物膜层来调控金属氧化物膜层的亲水性,具体包括:在基底沉积有机金属化合物膜层,然后在所述有机金属化合物膜层表面沉积金属氧化物膜层;所述有机金属化合物膜层通过分子层沉积得到。本发明通过在金属氧化物膜层的下层沉积一层有机金属化合物膜层,来调控金属氧化物膜层的亲水性,所述有机金属化合物膜层的增设尤其能够提高金属氧化物膜层的亲水性。进一步的,通过调控有机金属化合物膜层的沉积温度、厚度和金属氧化物膜层的厚度,可进一步优化金属氧化物膜层的亲水性能。 |
49 |
应用于咪鲜胺检测的太赫兹超表面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411201769.X |
2024-08-29 |
CN119086483A |
2024-12-06 |
王彤灵; 吴长顺; 杨茂生; 郑文静; 孟祥远; 李仔奇; 冯宇杰 |
本发明涉及太赫兹技术领域,尤其是提供了应用于咪鲜胺检测的太赫兹超表面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该太赫兹超表面传感器包括紫石英玻璃基底层;下层聚酰亚胺介质层;环偶极子谐振器阵列层,由环偶极子谐振图案磁控溅射生成,阵列材料为金属金,生长在下层聚酰亚胺介质层的上表面;上层聚酰亚胺层,设置在环偶极子谐振器阵列层的上表面;石墨烯层,设置在上层聚酰亚胺层上表面,该太赫兹超表面传感器引入了环偶极子谐振器阵列和石墨烯相集成的设计方案,采用微纳加工方法,构建环偶极子谐振器阵列,并采用石墨烯悬空转移技术,提高了传感器检测的灵敏度和性能,实现了低浓度有机分子检测需求。 |
50 |
基于石墨烯的橄榄球型太赫兹生化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411201763.2 |
2024-08-29 |
CN119086482A |
2024-12-06 |
王彤灵; 吴长顺; 杨茂生; 郑文静; 王鸣尧; 英琪玉; 李仔奇 |
本发明涉及太赫兹技术领域,尤其是提供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橄榄球型太赫兹生化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该太赫兹生化传感器包括石英基底层;下介质层,设置于石英基底层的上表面;橄榄球型金属谐振层,利用磁控溅射技术设置于下介质层的上表面;上介质层,设置于橄榄球型金属谐振层的上表面;三层石墨烯层,设置于上介质层的上表面,该太赫兹生化传感器将石墨烯与超表面集成,设计实现了应用于生化农学检测的超灵敏太赫兹传感器,简便的操作特点和超灵敏特性使其在检测痕量量级物质中具备广泛的应用潜力,克服了传统生化检测技术灵敏度低、样品用量多等弊端,可实现快速、简便、低成本、高安全性、超灵敏检测,为生化分子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
51 |
用于剃刀刀片的非氟化有机涂层材料 |
CN202380036020.1 |
2023-05-19 |
CN119072363A |
2024-12-03 |
K·J·斯科罗毕斯; J·S·斯莱特里; J·R·皮特里 |
一种剃刀刀片具有锋利切割边缘,该锋利切割边缘具有外键合表面。非氟化有机涂层材料沉积在该外键合表面上,从而形成该锋利切割边缘的最外层。该非氟化有机涂层由一个或多个自组装单层构成。 |
52 |
涂覆剃刀刀片的方法 |
CN202380035991.4 |
2023-05-19 |
CN119072361A |
2024-12-03 |
K·J·斯科罗毕斯; J·S·斯莱特里; J·R·皮特里; L·M·萨利斯伯里 |
一种通过在具有外键合表面的基底上形成切割边缘来制作剃刀刀片的方法。将具有非氟化有机材料的第一自组装单层沉积在该基底的该外键合表面上。 |
53 |
一种锂离子电池涂布一致性控制方法 |
CN202411084783.6 |
2024-08-08 |
CN119056709A |
2024-12-03 |
伍玉琴; 简德超; 朱兼; 倪静婷; 卫倩; 冷书林; 向永贵; 赵紫民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涂布一致性控制方法,通过对烘箱温度、走带速度、涂布长度、留白长度等关键参数进行设置,正式涂布前对母片样品外观、面密度、厚度、尺寸、对齐度等项目进行检测,涂布过程中使用面密度在线测厚仪在线监控涂布面密度,并制定了异常情况应对措施,提高了涂布精度及过程能力指数,大大降低了批次极片的重量离散度和极差,进而提高了锂离子电池单体及电池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54 |
一种防水防潮型镭射膜及其加工方法 |
CN202411538416.9 |
2024-10-31 |
CN119039644A |
2024-11-29 |
林五福; 谢荣坤; 丁永福; 郑文杰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水防潮型镭射膜及其加工方法,涉及镭射膜相关领域,包括基材、防水层、疏水层。本发明通过在基材上涂覆有防水层,防水层为功能性氟碳聚合物涂层,提供了优异的耐磨性和抗污能力,确保膜在各种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性能和外观;并且在防水层上还刻蚀有疏水层,疏水层为微纳米结构,能够有效减少水滴与膜的接触面积,实现超疏水效果,防止水分渗透和污染物附着。 |
55 |
一种便于剥离的BOPP热敏膜及其生产工艺 |
CN202411086808.6 |
2024-08-08 |
CN118994684A |
2024-11-22 |
王道力; 王林; 唐宏磊 |
本发明涉及BOPP热敏膜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便于剥离的BOPP热敏膜及其生产工艺,包括多层结构,至少包括一层BOPP基材层和一层热敏涂层,热敏涂层与所述BOPP基材层之间的剥离力控制在1.5至2.5N/25mm之间,本发明中,通过控制热敏涂层与BOPP基材层之间的剥离力,使得膜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轻松剥离,解决了传统BOPP薄膜在需要多次开启和封合的包装中剥离性差的问题,还保持了其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生产工艺的稳定性。 |
56 |
涂布设备、涂布方法、涂布系统及涂布控制方法 |
CN202410502989.X |
2024-04-25 |
CN118988665A |
2024-11-22 |
姚宇; 李中天; 请求不公布姓名 |
本发明提供一种涂布设备、涂布方法、涂布系统及涂布控制方法,涂布设备包括:两组吸附平台,驱动装置,载纸装置,上料装置和涂布装置;一组吸附平台位于上料工位,另一组吸附平台位于涂布工位,吸附平台用于承载电池片;驱动装置驱动吸附平台在上料工位和涂布工位之间移动;载纸装置承载片状可透气的台面纸;上料装置能够将电池片转移至位于上料工位的吸附平台上,或者,将台面纸转移至位于上料工位的吸附平台上;涂布装置能够对承载在吸附平台上的电池片进行涂布。本发明通过更换台面纸避免电池片的背面或侧面在涂布过程中被污染的问题,片状台面纸的供应方式可以使得每片台面纸都能精准地覆盖在电池片的下方,有利于提高涂布精度。 |
57 |
一种电池涂胶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CN202411071949.0 |
2024-08-06 |
CN118976674A |
2024-11-19 |
鄢航; 陈伟; 崔金强 |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涂胶的处理方法及系统,电池涂胶技术领域。该电池涂胶的处理方法包括:根据预设操作数据对电池箱体进行涂胶操作;通过将预设压胶模具将导热结构胶压胶至所述电池箱体,其中所述预设压胶模具与待涂胶的电池模组相匹配;获取所述导热结构胶的厚度信息;根据所述厚度信息生成涂胶操作数据;根据所述涂胶操作数据对所述电池箱体进行涂胶操作;将所述待涂胶的电池模组安装至所述电池箱体中。该电池涂胶的处理方法可以实现提高电池散热性能的技术效果。 |
58 |
用于表面的化学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
CN202380031943.8 |
2023-03-29 |
CN118973721A |
2024-11-15 |
J·P·克拉克; A·希布利斯特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施加化学反应流体(38)化学处理表面,特别是用于半导体光刻的投射曝光装置(1,101)的部件(MX,117)的衬底(31)的表面(32)的方法,该方法的显著之处在于,通过向预定区域(36)施加另外的流体(39),将由反应流体(38)引起的化学处理限制到该区域(36)。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化学处理至少一个表面(32)的设备(30),其中该设备(30)包括具有用于施加流体(38、39)的至少两个喷雾单元(34、35)的喷雾阵列。该设备(30)的显著之处在于,第一喷雾单元(34)以用反应流体(38)处理表面(32)的第一区域(36)的方式实施,并且第二喷雾单元(35)以用另外的流体(39)处理表面(32)的第二区域(37)的方式实施。 |
59 |
一种碳纤维表面涂层用复合材料及其喷涂方法 |
CN202411428446.4 |
2024-10-14 |
CN118955981A |
2024-11-15 |
张颖奇; 赵志红; 张伟军; 刘世伟; 张振毅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表面涂层用复合材料及其喷涂方法,一种碳纤维表面涂层用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组成:碳纤维基体45%~50%、硅铝氧化物15%~18%、碳化硅粉13%~16%、石墨粉2%~5%、胶粘剂5%~7%、纳米材料4%~5%、表面活性剂1%~3%、余量为水,本发明一种碳纤维表面涂层用复合材料及其喷涂方法,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通过高温等离子体将喷涂材料均匀喷射到碳纤维基体表面,形成一层致密且结合力强的涂层,这种涂层不仅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还能显著提升碳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 |
60 |
一种具有结晶和非结晶的同质结铁电多层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410824428.1 |
2024-06-25 |
CN118899166A |
2024-11-05 |
魏贤华; 周彦君 |
本申请涉及薄膜介质储能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结晶和非结晶的同质结铁电多层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同质结铁电多层膜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锆钛酸铅层和第二锆钛酸铅层;所述第一锆钛酸铅层和所述第二锆钛酸铅层分别掺杂有稀土元素,且所述第一锆钛酸铅层中稀土元素的掺杂量<所第二锆钛酸铅层中稀土元素的掺杂量,以使所述第一锆钛酸铅层和所述第二锆钛酸铅层的晶态不同;通过使用非结晶的第一锆钛酸铅层和结晶态的第二锆钛酸铅层,可以得到击穿强度在5.2MV/cm以上以及储能密度在50J/cm3以上的同质结铁电多层膜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