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21 直接汽提分离器 CN200980124060.1 2009-05-14 CN102076421A 2011-05-25 杨勇林; E.格博尔泽
提供了一种用于分离微粒-流体悬浮液的系统和方法。一种用于分离微粒-流体悬浮液的设备可以包括封闭容器,该容器具有两个或者多个沿着共同的纵向中心线同轴布置的区域,其中第一区域具有第一横截面积,和第二区域具有第二横截面积。多个孔隙可以布置在第二区域的周围。该设备可以具有圆柱形表面,平行于该设备的纵向中心线,布置在第一区域中。具有多个孔隙的流体分配通道可以布置在该设备的外表面周围或者内部。多个流体管道可以在流体分配通道与多个分布在第二区域周围的孔隙之间提供流体连通。
122 用于分离包括、油以及气体的流体的分离罐、该分离罐的应用以及用于分离包括水、油以及气体的流体的方法 CN200680047240.0 2006-10-27 CN101330955B 2011-05-04 J·福克旺
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罐(1),其包括一个基本上为圆筒状的竖直罐、切向布置在罐上部(9)中的入口(3)、位于罐上部中的用于油气的至少一个第一出口(4)、以及位于罐下部中的至少一个用于的第二出口(5)。涡流区(7)包括向下突伸的截头圆锥形壁(8),其下端具有一开口(11)以容许罐的上、下部之间流通。螺旋形运动叶片安置在所述截头圆锥形壁的向上指向的部分上。
123 一种粉尘分离器 CN200910064108.6 2009-01-20 CN101780355A 2010-07-21 杨国友; 游锦茂; 杨丽
发明公开了一种粉尘分离器。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体积小、安装方便的一种粉尘分离器。本发明技术方案是这样完成的,一种粉尘分离器,旋流板的一端呈螺旋状固定在连接轴上,旋流板的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上,连接轴的左端为进气口,连接轴的右端为出气口,在外壳的下面设有与粉尘分离器内腔相通的降尘口。所述的粉尘分离器设在除尘器里面,粉尘分离器的进气口与除尘器的进气口相连,粉尘分离器的出气口与除尘器的内腔相通。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将该粉尘分离器安装在除尘器里面时,和除尘器融为一体,就不需要在除尘器前面增加沉降处离设备,而且成本低、体积小,给除尘器的安装带来很多方便。
124 油气自动排放旋流气液分离器 CN200710099693.4 2007-05-29 CN100571843C 2009-12-23 郭咏梅
油气自动排放旋流气液分离器,应用于原油油气分离。包括罐体,罐体底部有排污口,罐体中部有进口。罐体内有旋流器和气相引入口。特征是:在罐体顶部固定有气相自动排放装置,气相自动排放装置连接气相排放管线,气相排放管线连接有定压控流。罐体下部连接有液相排放管线,液相排放管线连接液相自动排放装置,液相自动排放装置连接有定压控流阀。效果是:能使气液分离彻底,不需要任何外来动自动排放,结构体积小,操作成本低。达到提高气液分离效果又自动排放的功能,并且自动排放装置可拆卸可调节,能够适应不同密度差的气液分离,尤其适合天然气生产场合。
125 从气流中分离CO2的方法、用于实施该方法的CO2分离装置、用于CO2分离装置的涡流喷嘴以及该CO2分离装置的应用 CN200780037376.8 2007-07-18 CN101522286A 2009-09-02 G·吉达蒂; A·倪
一种从气流,尤其是从用化石燃料工作的燃烧过程的废气流中分离CO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气流在第一步骤中被压缩,压缩的气流在第二步骤中被冷却下来,冷却下来的气流在第三步骤中被供入涡流喷嘴(17’)中,并在涡流式喷嘴(17)中从该气流中分离出CO2,以及在第四步骤中,在涡流式喷嘴(17)中分离的CO2从涡流式喷嘴(17)中排出,以单独地进一步处理。
126 旋涡发生器 CN200680055983.2 2006-09-28 CN101516784A 2009-08-26 莫滕·奥维森; 柯特·哈尔伯格
一种旋涡发生器,被设计成以将介质引入到受控旋涡运动,具有入口段(1)以将所述介质引入到所述旋涡发生器。该入口段包含具有弯曲几何(108)的旋转对称腔(101)。而且旋涡室(4a,4b),在该旋涡室中建立了所述旋涡运动,被连接到所述入口段。入口段(1)包含至少一个螺旋形的锥形通道,用于将所述介质从旋转对称腔导引到所述旋涡室中。所述旋涡室是喇叭形(4a)或卵形(4b)的。
127 气固分离器 CN200780026429.6 2007-07-05 CN101489645A 2009-07-22 藤山优一郎; 奥原俊彰
发明提供一种气固分离器。其包括沿铅直方向延伸的内筒(10),其下端(11)被封闭并且上端(1)开口、和外筒(2),其从外方以同轴状覆盖内筒(10)并且在内筒的上端侧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口(6),在内筒(10)的下端(11)侧的侧面,沿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长孔(4),在各长孔(4)的一长边缘部设有向外侧突出并且向周向倾斜而覆盖各长孔(4)的引导叶片(5),在外筒(2)的围着内筒(10)的长孔(4)的部分,下部的内径(D1)大于上部的内径(D2)。
128 气固分离器 CN200780026269.5 2007-07-05 CN101489643A 2009-07-22 藤山优一郎; 奥原俊彰(死亡)
发明提供一种气固分离器,其包括沿铅直方向延伸的内筒(10),其下端(11)被封闭并且上端(1)开口;和外筒(2),其从外方以同轴状覆盖内筒(10)并且在内筒的上端侧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口(6),在内筒(10)的下端(11)侧的侧面,沿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长孔(4),在各长孔(4)的一长边缘部设有向外方突出并且向周向倾斜而覆盖各长孔(4)的引导叶片(5),内筒(10)的处于长孔(4)与长孔(4)之间的部分向内筒(10)的中心方向凹。
129 用于分离包括、油以及气体的流体的分离罐、该分离罐的应用以及用于分离包括水、油以及气体的流体的方法 CN200680047240.0 2006-10-27 CN101330955A 2008-12-24 J·福克旺
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罐(1),其包括一个基本上为圆筒状的竖直罐、切向布置在罐上部(9)中的入口(3)、位于罐上部中的用于油气的至少一个第一出口(4)、以及位于罐下部中的至少一个用于的第二出口(5)。涡流区(7)包括向下突伸的截头圆锥形壁(8),其下端具有一开口(11)以容许罐的上、下部之间流通。螺旋形运动叶片安置在所述截头圆锥形壁的向上指向的部分上。
130 锥芯式超音速冷凝旋流分离器 CN200810011258.6 2008-04-30 CN101264470A 2008-09-17 胡大鹏; 代玉强; 邹久朋; 朱彻; 马庆芬; 邱中华
发明锥芯式超音速冷凝旋流分离器属于压气体的膨胀制冷和冷凝分离技术领域。采用了向流道中插入锥芯的结构,由改变锥芯在各处的直径,形成截面渐缩、喉部相等段、截面渐扩的流道,这样就能采用等径内孔,而避免加工困难的渐扩型小锥管流道,更使自旋强度不致因扩径而减弱。本发明利用气体自身压力膨胀降温实现低温工况,并靠缩径使自旋增强产生强大的离心力场,分离之后压力可以回升,具有无运动件、不需外部驱动、节省能源、体积很小、成本低、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适用于高压,小流量的混合气体的冷凝分离,天然气和石油气中重组分的分离等,由于体积小,更适用于空间受限(如海上平台)等场合。
131 湿式除尘器 CN200710114777.0 2007-11-30 CN101254488A 2008-09-03 柳福瑞; 李修顶; 刘晶
一种除尘效果好的旋湿式除尘器,其中包括筒体,筒体上固定密封安装有进气管、出气管,进气管、出气管分别与螺旋气流通道相通,出气管位于筒体的上方,筒体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螺旋导流叶片,筒体与螺旋导流叶片之间为密封连接,筒体上部为螺旋气流通道,下部为尘浆筒,螺旋气流通道与尘浆筒空腔相通,筒体断面为倒置蛋形,筒体中心设有可旋转的空心轴,空心轴与筒体左右侧壁之间为可相对旋转密封连接,两螺旋导流叶片之间的空心轴上带有出液孔,出液孔与空心轴空腔相通,在出气管管腔的下部设有平旋风板,旋风板与出气管管腔内侧壁固定连接。
132 多进气道超音速旋流分离与回压装置 CN200610043158.2 2006-07-13 CN100400171C 2008-07-09 白博峰; 苏燕兵; 严俊杰; 王俊奇
一种多进气道超音速旋流分离与回压装置,包括导流腔以及与导流腔相连通的喷管和旋流分离段,旋流分离段的出口与回压器相连通,在旋流分离段与回压器之间还设置有环状排液口,回压器上设置有一可调节排液口间隙的定位器,所说的喷管的多个喷嘴均匀分布,且喷嘴与旋流分离段内表面的夹为78-90度,喷嘴与旋流分离段的轴线夹角为40-62度。本发明利用多喷管进气实现含湿饱和气体超音速凝结分离,导流腔使气流均匀进入喷管;喷管使气流增速至高速度,温度降低到湿气凝结所需的过冷度以下;旋流分离段使气液两相流在分离腔内高速旋转,实现气液分离;排液口使壁面的液膜流动并离开旋流分离腔;回压器使干气经过进一步回压,实现降速、升温。
133 用于离子注入器的污染物收集器捕集器 CN01820959.9 2001-12-13 CN1267200C 2006-08-02 J·P·奎尔
一种用于腔室(14)的排空系统,其包括:用于从腔室排放气体和污染物的(12),泵具有连接到排放管(34)的出口(32);用于收集从排放腔室排放的污染物的收集器捕集器(42),该收集器捕集器定位在泵出口(32)和排放管(34)之间并包括(I)一具有将气体和污染物引入其中的入口(56)的气体/污染物分离器(46),所述分离器用来在物理上分离气体和污染物;(ii)一用于收集分离的污染物的收集器(48),所述收集器(48)包括用于使得污染物从收集器抽出的抽出器连接器(70);以及用于使得分离的气体排出气体/污染物分离器(46)的出口(72)。
134 旋流式流体分离器 CN03820832.6 2003-09-02 CN1678382A 2005-10-05 M·贝廷; C·A·切恩克·威林克
一种用于从流体混合物中分离可冷凝的、液体和/或固体成分的旋流式流体分离器包括一个上游的流体入口部分,在该部分中流体混合物被加速到超声的速度以便膨胀并冷却流体混合物,这样,一种或多种可冷凝的流体成分被液化和/或固化;一个下游分离部分,在该部分中,可冷凝的废弃的和可冷凝的富化的流体部分被分离并被送进到分离出口中;及一个中游的旋流产生部分,该部分包括若干个倾斜的叶片,该叶片的尖端(5A、5B)以较大的相互的间隔(D)同时以距中游旋流产生器部分的内壁小的间隔(S<0.2W=被定位,这样,在分离器的正常工作过程中在流体经过壳体流动中产生邻近各充分地隔开的叶片尖端的涡旋流体的旋流6A、6B,所述旋流在下游分离部分仍彼此被分开。
135 用于离子注入器的污染物收集器捕集器 CN01820959.9 2001-12-13 CN1501844A 2004-06-02 J·P·奎尔
一种用于腔室(14)的排空系统,其包括:用于从腔室排放气体和污染物的(12),泵具有连接到排放管(34)的出口(32);用于收集从排放腔室排放的污染物的收集器捕集器(42),该收集器捕集器定位在泵出口(32)和排放管(34)之间并包括(I)一具有将气体和污染物引入其中的入口(56)的气体/污染物分离器(46),所述分离器用来在物理上分离气体和污染物;(ii)一用于收集分离的污染物的收集器(48),所述收集器(48)包括用于使得污染物从收集器抽出的抽出器连接器(70);以及用于使得分离的气体排出气体/污染物分离器(46)的出口(72)。
136 子母式高效细粉分离装置 CN01142053.7 2001-09-10 CN1335204A 2002-02-13 王月明
种子母式高效细粉分离装置,在主细粉分离器下面的主集粉器通过连接管连通一个辅细粉分离器,乏气分别经乏气管引至文丘里引射器,主集粉器经落粉管、气器、木屑分离器与粉仓连接,辅集粉器经落粉管、锁气器与主细粉分离器落粉管汇合或与煤粉仓连接。所述的主细粉分离器和辅细粉分离器均由旋分离器构成,辅细粉分离器的直径应小于主细粉分离器。该装置能消除煤粉二次卷吸现象,使得细粉分离的效率达到90%以上。
137 从气流中分离出具有不同比重的液体和/或固体物质或气体的设备 CN97180305.6 1997-12-04 CN1239902A 1999-12-29 A·谢勒
一种从气流中分离出具有不同比重的诸流体和/或固体物质或气体的设备。它包括一气体入口(14)和一气体出口(38),还有一从气体入口朝气体出口延伸的管状腔(12)。在气体入口的附近,一辅助气体入口(18)正切于所述腔侧表面导入腔内。辅助气体入口最好相对于在气体出口方向的腔中心线(24)的垂线偏移一度,使得辅助气体在腔表面区域中沿螺旋路径运动到气体出口。设备仅需少量的能量,制造简单,维修极少。有利的是设备中没有可动零部件。
138 组合式高温旋涡分离器 CN96121228.4 1996-11-12 CN1181997A 1998-05-20 姜秀民; 孙键; 郝志金; 王擎; 闫澈; 李学恒; 张靖波; 包福义
组合式高温旋涡分离器,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使用的内置式分离器,其特征在于:由至少一组第一旋涡分离室(1)和与其串联的第二旋涡分离室(2)组成,第一旋涡分离室(1)上具有烟气入口(3),侧壁设有回料口(5),底部设有回料口(6)、第二旋涡分离室(2)上具有烟气出口(4),底部设有回料口(6),第一旋涡分离室(1)和第二旋涡分离室(2)之间设有隔板(9),隔板(9)中部设有中心通道口(7)和中心通道缩口段(8)。它提供了一种宜于大型化且阻小,对给定气固浓度分离效率高且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成本低的分离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39 分离器 CN88106510 1988-09-05 CN1026298C 1994-10-26 戴维·杜格拉斯·莱德; 彼得·格雷戈里·米肖路克
一种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例如—油混合物的分离器,包括具有圆形断面的管子,从粗端至细端直径减小,位于粗端至少有用于液体混合物的切线方向的进口,管子从邻近进口位置朝向细端具有会聚为大约2°的锥形管段,分离器的细端有用于密度较大组分的出口,以及轴向安置的用于密度较小组分的出口。在两端中间还可提供用于密度较大组分的另外出口。密度较大组分的两个出口处,可提供压控制装置。
140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分离器 CN91100364.9 1991-01-17 CN1063241A 1992-08-05 陈汉平; 林志杰; 黄琳; 刘焕彩
发明烟道气体灰尘分离装置,特别适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分离场合。在该分离器内气流不需要改变方向,是一种下排气式的分离装置,它由外筒体、稳流棒、排气管、集灰器组成。使用这种分离器能保持整台锅炉π形的结构特征,分离器直径小,流动阻损失小,结构紧凑,安装维修方便。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