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81 一种轴流式同向出流旋流分离器 CN201210196516.9 2012-06-14 CN102728487A 2012-10-17 赵立新; 蒋明虎; 李枫; 张勇; 王凤山
一种轴流式同向出流旋流分离器。主要解决现有的旋流器对细小油滴去除效果差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在稳流导向腔中有导流体,在导流体的上端,固定有一个稳流导向锥,锥面采用圆弧曲线连接光滑过度;导流体由至少3片导流叶片和中心轴连接后构成,导流叶片为变螺旋升结构;稳流导向锥的大径端与所述导流体的中心轴做同轴连接;分离腔的内底面封闭,穿过所述内底面的中心处固定有一根溢流出口管,在底面上部的侧壁上开有切向出口,并连接底流切向出口管;底流切向出口管允许的液体旋流方向与导流体形成的液体旋流方向相同。所述分离器具有对细小油滴分离效率高、轴向入流和同向出流等的优点,可用于气液分离、油水分离,也可用于固液分离。
182 一种变截面多叶片导流式内锥型分离器 CN201210196492.7 2012-06-14 CN102716819A 2012-10-10 蒋明虎; 李枫; 赵立新; 张勇; 王凤山
一种变截面多叶片导流式内锥型分离器。主要解决现有的旋流器对细小油滴去除效果差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在稳流导向腔中有导流体,在导流体的上端,固定有一个稳流导向锥,锥面采用圆弧曲线连接光滑过度;导流体由至少3片导流叶片和中心轴连接后构成,导流叶片为变螺旋升结构;稳流导向锥的大径端与所述导流体的中心轴做同轴连接;旋流分离腔的内底面封闭,在内底面的中心处固定有带有内置溢流出口管的内锥台,在底面上部的侧壁上开有切向出口,并连接底流切向出口管;底流切向出口管允许的液体旋流方向与导流体形成的液体旋流方向相同。所述分离器具有对细小油滴分离效率高的优点,可用于气液分离、油水分离,也可用于固液分离。
183 从气流中分离CO2的方法、用于实施该方法的CO2分离装置、用于CO2分离装置的涡流喷嘴以及该CO2分离装置的应用 CN200780037376.8 2007-07-18 CN101522286B 2012-08-15 G·吉达蒂; A·倪
一种从气流,尤其是从用化石燃料工作的燃烧过程的废气流中分离CO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气流在第一步骤中被压缩,压缩的气流在第二步骤中被冷却下来,冷却下来的气流在第三步骤中被供入涡流喷嘴(17’)中,并在涡流式喷嘴(17)中从该气流中分离出CO2,以及在第四步骤中,在涡流式喷嘴(17)中分离的CO2从涡流式喷嘴(17)中排出,以单独地进一步处理。
184 一种多孔壁超音速旋流分离器及其分离方法 CN201010597341.3 2010-12-20 CN102151619B 2012-06-27 额日其太; 蒋登宇; 韩景; 段然; 王常亮; 程霖
发明提出一种多孔壁超音速旋流分离器及其分离方法,所述的超音速旋流分离器包括旋流器、Laval喷管、扩压分离器和密封腔,所述的Laval喷管管壁和扩压分离器的分离器外壳上至少一处设置有若干排液孔,所述的Laval喷管和扩压分离器中优选地设置有中心锥,解决了现有技术凝结物再次蒸发和占据管道流通面积的技术问题,能够及时脱出凝结出的液相组分,消除蒸发源,保证喷管流通面积,增强系统的工作稳定性,提高其分离性能。
185 旋流分离器 CN200810133035.7 2008-07-08 CN101380612B 2012-06-20 伊夫·勒考弗瑞; 樊尚·佩罗尼
分离器包含圆柱形分离器内腔(3)和与之同轴转动的叶轮(2)。叶轮包含芯部(27)、用于接收基本上为轴向的流体流的入口(25)、用于将流体注入分离器内腔的出口(26)、以及在芯部外围且在叶轮入口和出口之间形成的导槽(28)。芯部(27)包含直径(D27)等于或者大于分离器内腔(3)内径(D3)的部分。在所述部分中,导槽(28)纵向延伸,并继续延伸至叶轮的出口(26),所述叶轮出口基本上呈圆柱形且直径等于分离器内腔(3)的内径。
186 气固分离器的设计方法 CN200780026249.8 2007-07-05 CN101489642B 2012-06-06 藤山优一郎; 奥原俊彰(死亡); 内浦彰
发明提供一种气固分离器的设计方法。该气固分离器包括:沿铅直方向延伸的内筒(10),其下端(11)被封闭并且上端(1)开口,和外筒(2),其从外方以同轴状覆盖内筒(10)、并且在内筒的上端侧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口(6),在内筒(10)的下端(11)侧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长度为(L)[m]的长孔(4),在长孔(4)的各自的一侧的长边缘部设有向外侧突出,并且覆盖各长孔(4)地向周向倾斜的引导叶片(5),在从内筒(4)的开口(1)向下供给的气体和固体粒子的混合物的截面平均线速度为U[m/s]、固体粒子的粒子密度为ρP[kg/m3]、固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为dP[m]、气体的粘度为μ[Pa·s]时,使长孔4的长度(L)满足:量纲为1的斯托克斯数St=(ρP.dP2/(18μ))·U/L≥0.3。
187 一种同向出流内孔式旋流分离器 CN201110089218.5 2011-04-11 CN102225381B 2012-05-23 刘扬; 赵立新; 蒋明虎; 李枫
一种同向出流内孔式高效旋流分离器。主要解决现有的旋流器对细小油滴去除效果差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在上、下封闭面之间,固定有一个由旋流腔段内筒、大锥段内筒、小锥段内筒以及尾管段内筒由上至下依次联结后构成的圆台状的多级内旋流体;小锥段内筒为中空结构,其上开有集油孔;尾管段内筒中有一个漏斗状的收油锥,收油锥的上口与小锥段内筒的内腔相连接,收油锥的下口穿过下封闭面的中心,与一根垂向接入的出油管固定连接;位于外旋流体的底端,连接有一根沿所述外旋流体的圆周切线方向水平接入的出水管,出水管与旋流内腔相连通,出水管的旋流出水方向与旋流内腔中的旋流方向相同。具有可分离水中的微小油滴、分离效率高和结构简单的特点。
188 多级旋流分离器 CN200980158469.5 2009-02-05 CN102369407A 2012-03-07 马尔科·贝廷; 科尼里斯·安东尼耶·特金克韦灵克; 罗伯特·帕特鲁斯·万贝克尔
发明涉及旋流分离器,包括喉部(4),设置在合流入口段与分流出口段之间。旋流分离器设置为促进旋流朝着下游方向的分流出口段地通过合流入口段和喉部。分流出口段包括:用于可冷凝物去除的流体组分的内部主出口导管(7)和用于可冷凝物富集的流体组分的外部副出口导管(6)。旋流分离器包括另外的副出口导管(16)。外部副出口导管(6)位于沿旋流分离器的中心轴线(I)的第一位置上,并且另外的副出口导管(16)位于沿旋流分离器的中心轴线(I)的第二位置上。
189 溶解中的分离装置 CN201080012036.1 2010-02-26 CN102355954A 2012-02-15 别惣俊二
为了提供即使在使高浓度的溶解液或不易溶解,例如易产生球状或絮状凝聚物的溶解液循环来进行溶解运行时,也能够不降低运行效率而进行连续运行的溶解中的分离装置,从圆筒形容器(11)的底面向内部突出地配设与溶解泵(6)的吐出侧(6a)相连的导入管(12),在圆筒形容器(11)的上部具备排出口(13),并且在下部具备与所述溶解泵(6)连通的循环口(14),在导入管(12)的吐出端(12a)配设使从导入管(12)吐出的溶解液的流动回旋的旋片(20)。
190 一种同向出流内孔式高效旋流分离器 CN201110089218.5 2011-04-11 CN102225381A 2011-10-26 刘扬; 赵立新; 蒋明虎; 李枫
一种同向出流内孔式高效旋流分离器。主要解决现有的旋流器对细小油滴去除效果差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在上、下封闭面之间,固定有一个由旋流腔段内筒、大锥段内筒、小锥段内筒以及尾管段内筒由上至下依次联结后构成的圆台状的多级内旋流体;小锥段内筒为中空结构,其上开有集油孔;尾管段内筒中有一个漏斗状的收油锥,收油锥的上口与小锥段内筒的内腔相连接,收油锥的下口穿过下封闭面的中心,与一根垂向接入的出油管固定连接;位于外旋流体的底端,连接有一根沿所述外旋流体的圆周切线方向水平接入的出水管,出水管与旋流内腔相连通,出水管的旋流出水方向与旋流内腔中的旋流方向相同。具有可分离水中的微小油滴、分离效率高和结构简单的特点。
191 一种多孔壁超音速旋流分离器及其分离方法 CN201010597341.3 2010-12-20 CN102151619A 2011-08-17 额日其太; 蒋登宇; 韩景; 段然; 王常亮; 程霖
发明提出一种多孔壁超音速旋流分离器及其分离方法,所述的超音速旋流分离器包括旋流器、Laval喷管、扩压分离器和密封腔,所述的Laval喷管管壁和扩压分离器的分离器外壳上至少一处设置有若干排液孔,所述的Laval喷管和扩压分离器中优选地设置有中心锥,解决了现有技术凝结物再次蒸发和占据管道流通面积的技术问题,能够及时脱出凝结出的液相组分,消除蒸发源,保证喷管流通面积,增强系统的工作稳定性,提高其分离性能。
192 内燃机用的废气净化装置及涡流发生装置 CN200980133982.9 2009-08-31 CN102137991A 2011-07-27 清水雅树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具有优良的回旋且阻力较小的涡流发生机构的内燃机用的废气净化装置,并且其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的回旋力且阻力较小的涡流发生装置。本发明的内燃机用的废气净化装置(100)具有:排气管(1)、还原催化剂(2)、还原剂供给机构(3)、涡流发生机构(40)。涡流发生机构(40)具有:将大致椭圆形状的板沿其长轴方向分割成两部分而成的两个叶片(410、420),这两个叶片(410、420)以板的短轴为中心轴且以相互旋转交叉的状态而成为一体化,将其长轴方向配置成与废气的流动方向平行。
193 气固分离器的设计方法 CN200780026319.X 2007-07-05 CN101489644B 2011-05-04 藤山优一郎; 奥原俊彰; 内浦彰
发明提供一种气固分离器的设计方法,该气固分离器包括:沿铅直方向延伸的内筒(10),其下端(11)被封闭并且上端(1)开口,和外筒(2),其从外方以同轴状覆盖内筒(10)、并且在内筒的上端侧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口(6),在内筒(10)的下端(11)侧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长孔(4),在长孔(4)的各自的一长边缘部设有向外侧突出,并且向周向倾斜而覆盖各长孔(4)的引导叶片(5),被设计成:在内筒内下降的气体和固体粒子的混合物的截面平均线速度为3~30m/s中的任一值时,从长孔排出的气体和固体粒子的混合物的截面平均线速度为20m/s以下,且在形成有长孔的部分,在外筒和内筒之间上升的气体的截面平均线速度为6m/s以下。
194 气固分离器 CN200780026429.6 2007-07-05 CN101489645B 2011-04-27 藤山优一郎; 奥原俊彰
发明提供一种气固分离器。其包括沿铅直方向延伸的内筒(10),其下端(11)被封闭并且上端(1)开口、和外筒(2),其从外方以同轴状覆盖内筒(10)并且在内筒的上端侧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口(6),在内筒(10)的下端(11)侧的侧面,沿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长孔(4),在各长孔(4)的一长边缘部设有向外侧突出并且向周向倾斜而覆盖各长孔(4)的引导叶片(5),在外筒(2)的围着内筒(10)的长孔(4)的部分,下部的内径(D1)大于上部的内径(D2)。
195 流体流和流体分离组合件中移除和固化的方法 CN200780102411.X 2007-12-28 CN101959574A 2011-01-26 巴尔特·普拉斯特; 雅各布·阿里耶·科内利斯·朗格拉克; 马可·贝廷; 科内利斯·安东尼·琴克威林克
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流体分离组合件从流体流中移除二的方法。所述流体分离组合件具有旋流分离器(1)和涡流产生装置(2),所述旋流分离器(1)包括设置在合流入口段(3)和分流出口段(5)之间的管状喉部(4)。分离容器(21)具有置于收集槽(23)上并与收集槽(23)相连的管状部(22)。在所述方法中,提供含有二氧化碳的流体流。然后,对流体流施加涡流运动以产生向外运动。然后,使涡流流体流膨胀,以在流体流中形成亚稳态的二氧化碳组分。接着,从旋流分离器(1)中提取含有二氧化碳组分的向外流体流(7),并将其作为混合物提供到分离容器(21)。然后,该混合物经管状部(22)被导向收集槽(23),同时提供工艺条件以便形成固化的二氧化碳。最后,提取所述固化的二氧化碳。
196 旋流分离器 CN200880015126.9 2008-03-06 CN101678257A 2010-03-24 马可·贝廷; 马克斯·罗伯特·安东尼·特尔哈尔; 弗雷德里克·艾伯特·拉默斯; 科内利斯·安东尼·琴克威林克
一种旋流分离器具有管状外壳(10)和涡流产生装置(2),在该管状外壳(10)中加速流体,并且涡流产生装置(2)用于引导流体回旋通过该外壳与安装在外壳(10)内部的中央主体(1)之间的环形空间,中央主体(1)设置有共振消除装置,例如:张紧装置(20、22),其将拉伸载荷施加到中央主体(1)的细长尾段(8),以便提高该中央主体(1)的固有频率;振动阻尼装置(31、50、60),其抑制该中央主体(1)的至少一部分(8)的振动;固体颗粒(31),其布置在该中央主体(1)的已分割的管状尾段(8)中;粘性液体(50),其布置在该中央主体(1)的管状尾段(8)和张杆(51)之间;孔(60),其沿径向钻穿该中央主体(1)的尾段(8);和/或低压流体(80),其被喷射穿过该中央主体(1)中的中心开口(82)。
197 固体粒子分离装置及包括这种装置的设备 CN200910160729.4 2009-07-17 CN101628187A 2010-01-20 S·普里让
发明公开了一种装置(100)用来从流(E)中分离固体粒子,该水流(E)送给涡轮机、、或涡轮泵型的水压机中。装置具有水流入口区(104)和出口区(105),该入口区(104)和出口区(105)用于穿过装置(100)沿着水流前进的前进轴线(X<sub>100</sub>)间隔开的水流。装置(100)包括多个平行放置的导管(110),每个导管(110)在入口区(104)和出口区(105)之间都有管嘴和下游端。在垂直于前进轴线(X<sub>100</sub>)的剖面中,每个导管都有为螺旋形式的剖面,该螺旋形式的剖面具有一曲率半径,所述曲率半径从管嘴朝向下游端的方向或从下游端朝向管嘴的方向增加,同时每个导管(110)都有厚度,该厚度相对于前进轴线的大致径向方向上测得,比上述导管平行于轴线(X<sub>100</sub>)测得的宽度(l<sub>110</sub>)的10%小。
198 湿式除尘器 CN200710114777.0 2007-11-30 CN100566845C 2009-12-09 柳福瑞; 李修顶; 刘晶
一种除尘效果好的旋湿式除尘器,其中包括筒体,筒体上固定密封安装有进气管、出气管,进气管、出气管分别与螺旋气流通道相通,出气管位于筒体的上方,筒体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螺旋导流叶片,筒体与螺旋导流叶片之间为密封连接,筒体上部为螺旋气流通道,下部为尘浆筒,螺旋气流通道与尘浆筒空腔相通,筒体断面为倒置蛋形,筒体中心设有可旋转的空心轴,空心轴与筒体左右侧壁之间为可相对旋转密封连接,两螺旋导流叶片之间的空心轴上带有出液孔,出液孔与空心轴空腔相通,在出气管管腔的下部设有平旋风板,旋风板与出气管管腔内侧壁固定连接。
199 离心分离器 CN200910005274.9 2009-01-22 CN101491793A 2009-07-29 尼古拉·科列夫; 马克斯·黑勒; 斯特凡·韦德金德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液体从载有液体或蒸汽的气流中分离的离心分离器(2),其具有由固定的内壳体(16)限定的、沿轴向方向(18)对齐的流动通道(14),该分离器在高分离效率的情况下应该具有特别安静的和较少振动的工作特性。为此,根据本发明离心分离器(2)具有多个液体收集室(38),这些收集器在分离路段(8)的区域中在轴向方向(18)上一个接一个地放置,和分别环形地围绕内壳体(16)设置,并分别由隔板(36)相互密封,其中各个液体收集室(38)通过多个引入到内壳体(16)中的穿孔(26)与流动通道(14)以流动技术连接。
200 气固分离器的设计方法 CN200780026249.8 2007-07-05 CN101489642A 2009-07-22 藤山优一郎; 奥原俊彰(死亡); 内浦彰
发明提供一种气固分离器的设计方法。该气固分离器包括:沿铅直方向延伸的内筒(10),其下端(11)被封闭并且上端(1)开口,和外筒(2),其从外方以同轴状覆盖内筒(10)、并且在内筒的上端侧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口(6),在内筒(10)的下端(11)侧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长度为(L)[m/s]的长孔(4),在长孔(4)的各自的一侧的长边缘部设有向外侧突出,并且覆盖各长孔(4)地向周向倾斜的引导叶片(5),在从内筒(4)的开口(1)向下供给的气体和固体粒子的混合物的截面平均线速度为U[m/s]、固体粒子的粒子密度为ρP[kg/m3]、固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为dP[m]、气体的粘度为μ[Pa·s]时,使长孔4的长度(L)满足:量纲为1的斯托克斯数St=(ρP·dP2/(18μ))·U/L≥0.3。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