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01 用于工业分离的平台技术 CN201010208581.X 2010-06-11 CN101920226B 2015-09-16 M·H·利恩; N·张; A·科尔; J·索
发明提供了处理流体流的方法和系统,包括向所述流体处理系统的输入部分输入流体流,并经由螺旋混合器-调理器接受所述流体流。螺旋混合器-调理器混合并调理输入液流。随后将已混合并调理的流体流输入到螺旋分离器中,在这里将已混合并调理的流体流分离成至少两股流体流,第一流体流中输入液流中的颗粒被除去,而第二流体流中输入流体流中的颗粒被浓缩。
102 旋流器 CN201380065706.X 2013-10-09 CN104870072A 2015-08-26 S·K·拉马林格姆; C·J·赛勒; S·D·琼斯
一种旋流器,其包含:涡流腔室(24),其与入口(14)流体连通;过程流体腔室(32),其与过程流体出口(20)流体连通;流出物分离腔室(30),其位于所述涡流腔室(24)与过程流体腔室(32)之间并且包含外圆周表面(23);涡流流动屏障(34),其位于所述涡流腔室(24)与所述流出物分离腔室(30)之间;流出物屏障(36);其位于所述流出物分离腔室(30)与所述过程流体腔室(32)之间,包含所述外圆周表面(23)附近的至少一个开口(42’);以及流出物开口(38),其居中位于与流出物出口(18)流体连通的流出物分离腔室(30)内;其中流出物分离腔室(30)具有所述涡流流动屏障(34)与流出物屏障(36)之间的可调节的中间距离(80)。
103 一种旋滤筒除尘器 CN201310712655.7 2013-12-23 CN104722415A 2015-06-24 于建治; 刘华朗; 于金鑫; 于锦洋; 苏彦青
发明涉及一种旋滤筒除尘器,包括出气口,筒体,进气口,其特征在于筒体内设有圆筒,圆筒的上端与筒体固定连接,在圆筒内设有花盘、滤筒,花盘上设有多个圆孔,花盘与圆筒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滤筒顶部设有密封式顶盖,滤筒上部的顶盖安装在花盘圆孔上,滤筒与花盘之间通过橡胶圈密封连接。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制造、成本低,安装方便,性能可靠,由于旋风和滤筒的组合,除尘效果好,适用于高浓度粉尘空气的除尘。
104 改进的旋分离器构造 CN201510099291.9 2015-03-06 CN104624401A 2015-05-20 T.R.麦克唐奈; J.R.库奇; D.R.瓦纳; P.T.瓦赫滕多夫
发明涉及改进的旋分离器构造。具体而言,一种化反应反应器包括悬吊在反应器中的多级旋风分离器组的外环。旋风分离器的各多级组包括具有第一级入口的第一级旋风分离器,该第一级旋风分离器构造为接收从反应器中的流化催化剂床向上流动的反应器流,并且从反应器流分离催化剂中的至少一部分。每平方米反应器的可用剖面面积的第一级入口面积的平方米比率为大约0.03至大约0.05。氨氧化反应工艺包括使流在反应器中的流化催化剂床中反应来产生反应器流。该工艺还包括在多级旋风分离器组的外环中从反应器流分离催化剂。以米/秒计的旋风分离器入口速率与以米/秒计的反应器流出物速率之比为15或更大。
105 气液分离装置 CN201210061004.1 2012-03-09 CN103301958B 2014-11-12 王靖岱; 阳永荣; 吴文清; 骆广海; 孙婧元; 黄正梁; 韩国栋; 张瑞琪; 王树芳; 杜焕军; 蒋斌波; 廖祖维; 楼佳明; 张擎; 王宇良
发明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属于化工机械领域。其包括:与输送含液气流的供给管路相连的内筒,在所述内筒的周向侧壁上布置有排液孔;以一定间隙套在所述内筒之外的外筒,在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形成封闭的环形腔,在所述外筒上设有排液端口;设置在所述内筒的上游侧端部和所述供给管路之间的旋流部件。本发明的气液分离装置不但具有高的气液分离效率而且气流压降小。此外,本发明的气液分离装置对不同的生产装置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106 用于气液分离的惯性分离器 CN201310050687.5 2013-02-08 CN103240188B 2014-11-12 M·霍弗尔; K·W·霍尔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气液分离的惯性分离器,所述惯性分离器包括:管状体部(12),其具有基本沿切线方向延伸穿过所述体部(12)的侧壁的入口(14),环形管道(16),其设置在所述管状体部(12)的内侧并且与所述入口(14)流体连通,其中,所述环形管道(16)经由环形间隙(20)延伸到所述管状体部(12)的内腔(18)中,所述环形间隙(20)在所述体部(12)的面向内的侧壁部(15)和第一插入件(30;50)之间延伸。
107 一种旋转分离器 CN201410324490.0 2014-07-09 CN104069957A 2014-10-01 高东晓; 郭炎
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分离器,包括:圆柱形的分离器本体,所述分离器本体的顶端中心凸出有一旋转轴,所述分离器本体的顶面为一螺旋面,所述螺旋面围绕所述旋转轴向上螺旋延伸,所述螺旋面的外延伸端端部连接有一长方体的挡,所述挡块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分离器本体的中心线垂直。本发明旋转分离器能很好地将块、石子等颗粒进行粗细分离,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使用要求。
108 一种Y型旋流过滤器 CN201310523066.4 2013-10-30 CN103567087A 2014-02-12 姚宇婷; 茅陆荣
发明涉及一种Y型旋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锈直管以及上端倾斜插入不锈钢直管内的旋流分离管,不锈钢直管内置有一中心开孔的挡板,该挡板将不锈钢直管分隔为进液腔和溢流腔;旋流分离管由上部直筒以及下部锥形筒同轴连接构成,内置于直筒内的滤芯将直筒内腔分隔成外环旋流分离腔和中心过滤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旋流分离与过滤器的分离机理相结合,在旋流器中增加了过滤分流,分离效率大大提高,且适用于去除液体中大颗粒的杂质,该Y型旋流过滤器可通过端部的法兰直接安装在管道上,用于分离液相中的固体颗粒,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109 在精细粉末中均匀散布添加剂颗粒的方法和设备 CN200780049841.X 2007-11-19 CN101583414B 2013-10-23 祝京旭; 张辉
用于将小部分的相对小颗粒(添加剂)向尺寸大于添加剂的散料颗粒状粉末中添加并且均匀地混合的掺合方法被公开。特别地讲,本发明提供了掺合方法,用于将小比例的流动/流化添加剂添加和均匀地混合到精细粉末尤其是精细颜料粉末中。精细粉末和添加剂首先被预混合以实现宏观级别的均质性,然后以微观级别进一步混合(例如通过筛选混合过程),以实现微观级别的均质性。利用这些方法,可以获得添加剂的最佳散布和最大功能,并且可以避免添加剂严重聚团所引起的缺点。
110 具有轴流和可变形状的动态旋分离器 CN201180058113.1 2011-12-01 CN103338869A 2013-10-02 利伯拉托·贾鲍勒·西卡雷利; 玛斯莫·埃欧韦恩; 米凯莱·马尔加朗; 保罗·安德烈乌西; 阿尔贝托·安西亚蒂
具有轴流的动态旋分离器,具有可变的形状以及管状结构(1),动态旋风分离器包括:具有可变的形状的漩涡产生装置(2),由中心支撑件(3)和具有可调节的倾斜的多个轴向翅片(4)组成;具有卵形形状的中心支撑件(3),中心支撑件(3)与外部管状结构(1)限定出收敛-扩散管道,在收敛-扩散管道中气体绝热地膨胀;在最大速率区域用于捕获微粒的管状多孔壁(1b)。
111 固体粒子分离装置及包括这种装置的设备 CN200910160729.4 2009-07-17 CN101628187B 2013-09-25 S·普里让
发明公开了一种装置(100)用来从流(E)中分离固体粒子,该水流(E)送给涡轮机、、或涡轮泵型的水压机中。装置具有水流入口区(104)和出口区(105),该入口区(104)和出口区(105)用于穿过装置(100)沿着水流前进的前进轴线(X100)间隔开的水流。装置(100)包括多个平行放置的导管(110),每个导管(110)在入口区(104)和出口区(105)之间都有管嘴和下游端。在垂直于前进轴线(X100)的剖面中,每个导管都有为螺旋形式的剖面,该螺旋形式的剖面具有一曲率半径,所述曲率半径从管嘴朝向下游端的方向或从下游端朝向管嘴的方向增加,同时每个导管(110)都有厚度,该厚度相对于前进轴线的大致径向方向上测得,比上述导管平行于轴线(X100)测得的宽度(l110)的10%小。
112 一种矿浆分级装置 CN201310134561.6 2013-04-18 CN103240160A 2013-08-14 沈政昌; 卢世杰; 韩登峰; 陈东; 冯天然
一种矿浆分级装置,涉及一种矿物细磨/再磨过程的矿物分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装置壳体,固定在装置壳体上沿上的倒锥形截筒形分级腔体,穿入装置壳体矿浆进料管口、出料方向与分级腔体侧壁外圆壁相切的给料管,垂直管部分居中、平管部分穿过分级腔体侧壁并由装置壳体细颗粒矿浆排出管口穿出的细粒矿浆出料管,居中固定在分级腔体下端的放矿管,与放矿管上端口配合的控制芯,与阀芯联接的阀杆、气缸,用于液位测量的液位观察管。本发明的一种矿浆分级装置,结构简单、动消耗低、分选效率高,特别适于矿物再磨/细磨回路中磨机与旋流器间的预分级和控制分级的矿浆分级过程。
113 汽液旋分离器 CN201310082893.4 2013-03-15 CN103128007A 2013-06-05 顾侬
发明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汽液混合物中的液体有效分离,防止液体随着汽体从出汽口出来的汽液旋分离器。该汽液旋风分离器,包括筒体、位于筒体上的封头、开在封头上的出汽口,其特征是:出汽口下部的封头内设置有一个挡板,挡板的外周尺寸大于D1,挡板与封头内壁有间隙;挡板外周边呈圆形,挡板外周边的直径比出汽口直径大;挡板边缘到封头内壁在筒体轴线方向上的距离h≥D1/4,D1为出汽口的直径。
114 分离器 CN201310082894.9 2013-03-15 CN103120987A 2013-05-29 顾侬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汽液混合物中的液体有效分离,防止液体随着汽体从出汽口出来的旋分离器。该旋风分离器,包括筒体、位于筒体上的封头、开在封头上的出汽口,其特征是:出汽口下部的封头内设置有一个挡板,挡板为球面的一部分,中心部向出汽口方向突起,挡板周边具有锯齿;挡板的外周尺寸大于D1,挡板与封头内壁有间隙;挡板边缘到封头内壁在筒体轴线方向上的距离h≥D1/4,D1为出汽口的直径。
115 管道旋流汽分离装置 CN201310022434.7 2013-01-22 CN103071602A 2013-05-01 刘建成; 宁德亮; 王超; 丁化文
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旋流汽分离装置,其技术要点在于:由设于进气口的进气法兰、主管道、旋流叶片和水分收集箱组成,所述的旋流叶片设于主管道内,旋转叶片的中心轴与主管道轴向平行,主管道处于旋转叶片后端的外侧沿周向设有水分收集箱,主管道通过周向设置的汽水分离口与水分收集箱相通,水分收集箱的下端设有排水口。本发明减小了外部汽水分离装置的尺寸与体积,大大节省了空间,简化了系统管道,降低了设备造价,有利于汽轮机的运行状况优化和效率提高。
116 一种可调节分离器 CN201110020515.4 2011-01-18 CN102091675B 2013-03-13 曾明星; 王晓波
一种可调节分离器,其进气室上方设置有大、中、小三个直立串联的分离室,当为满负荷时,控制装置可以让最大的分离室即第一分离室起主要分离作用,其它两个分离室起辅助分离作用;当为中等负荷时,利用控制装置,可以让中分离室即第二分离室起主要分离作用,其它两个分离室起辅助分离作用;当为小负荷时,利用控制装置,可以让小分离室即第三分离室起主要分离作用,其它两个分离室起辅助分离作用。所以,本发明可以根据负荷的大小变化,利用控制装置,对分离室进行灵活调节,使分离器能够适应各种负荷的要求,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117 一种复合陶瓷旋涡分离器 CN201210369542.7 2012-09-29 CN102872986A 2013-01-16 徐涛
发明提出的是一种复合陶瓷旋涡分离器。在复合钛酸铝陶瓷旋涡分离器体的上部一侧安装有螺杆螺杆泵上设有进料口,在螺杆泵一侧通过导流管与旋涡分离器体内腔相通;在旋涡分离器体的上部盖有罩盖,罩盖上部连接有排液管,排液管一端设有排液口;在旋涡分离器体内腔下部设有底流口;底流口与集沙壳相通,在集沙壳一侧连通有冲管,在另一侧连接有排沙管;在集沙壳下部设置有支座。复合钛酸铝陶瓷旋涡分离器体通过原料配比、注浆成型、复合陶瓷烧结和复合陶瓷旋涡分离器体加工过程完成。本发明采用复合钛酸铝陶瓷制造旋涡分离器的旋涡器体,耐温变、抗磨损、易制造、寿命长。适宜作为液流物质分离应用。
118 一种旋式气分离器 CN201210248952.6 2012-07-18 CN102784726A 2012-11-21 樊荣
一种旋式气分离器,包括蜗壳、进气管以及出气管,在蜗壳的顶端接通进气管,蜗壳的最内筒底端与出气管接通;在蜗壳的最外层筒内壁附有一层吸水,在蜗壳的底部接通排水管。本发明具有结构合理、体积小巧、方便实用等优点。
119 一种螺旋式气流分离机构 CN201110383110.7 2011-11-28 CN102397823A 2012-04-04 包海默; 张学武; 乔松
一种螺旋式气流分离机构,包括进气口,集中分流器,分流导管,气流旋转区,气流分离管,气流导出管和出气口,集中分流器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上端与进气口相连,环绕其侧壁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若干分流导管,分流导管由直管、弯管和倾斜管组成,气流旋转区上端为中空圆柱形结构,下端为中空圆台形结构,气流旋转区上端与分流导管底部连接,固接于气流旋转区内部中心的气流分离管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挡板和下挡板,气流分离管侧壁设有通孔,底部伸出气流旋转区并与底部设有出气口的气流导出管相连,各分流导管的间距相等。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分离效果较好。
120 旋流分离器 CN200880015126.9 2008-03-06 CN101678257B 2011-08-24 马可·贝廷; 马克斯·罗伯特·安东尼·特尔哈尔; 弗雷德里克·艾伯特·拉默斯; 科内利斯·安东尼·琴克威林克
一种旋流分离器具有管状外壳(10)和涡流产生装置(2),在该管状外壳(10)中加速流体,并且涡流产生装置(2)用于引导流体回旋通过该外壳与安装在外壳(10)内部的中央主体(1)之间的环形空间,中央主体(1)设置有共振消除装置,例如:张紧装置(20、22),其将拉伸载荷施加到中央主体(1)的细长尾段(8),以便提高该中央主体(1)的固有频率;振动阻尼装置(31、50、60),其抑制该中央主体(1)的至少一部分(8)的振动;固体颗粒(31),其布置在该中央主体(1)的已分割的管状尾段(8)中;粘性液体(50),其布置在该中央主体(1)的管状尾段(8)和张杆(51)之间;孔(60),其沿径向钻穿该中央主体(1)的尾段(8);和/或低压流体(80),其被喷身穿过该中央主体(1)中的中心开口(82)。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