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纺织设备及加工 / 纺织厂 / 一种腈纶混纺纱及其纺制方法

一种腈纶混纺纱及其纺制方法

阅读:1031发布:2020-07-16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腈纶混纺纱及其纺制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腈纶混 纺纱 及其纺制方法,涉及短 纤维 纱线 的纺纱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抗起球的白色腈纶和渗 碳 腈纶混纺成纱,该混纺纱具有蓄热、导电、抗起球等功能,更适宜实际穿用,并采用了一种适宜本发明的腈纶混纺纱的工艺,能够同时解决成纱截面内两组分纤维混合不匀,纱线表面 毛羽 较多的问题。,下面是一种腈纶混纺纱及其纺制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腈纶混纺纱,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纱由白色腈纶与渗腈纶纱混纺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腈纶混纺纱,其特征在于,白色腈纶与渗碳腈纶混纺比例为 97~90/03~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腈纶混纺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白色腈纶为抗起球腈纶。
4.一种腈纶混纺纱的纺制方法,包括并条、粗纱、细纱、络筒、蒸纱、成包工艺,其特 征在于,还包括予开松、混和工艺,以及清联工艺,其具体工艺流程依次为:(1)予开松、 混和;(2)清钢联;(3)并条;(4)粗纱;(5)细纱;(6)络筒;(7)蒸纱;(8)成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腈纶混纺纱的纺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钢联工艺为 多路多仓串联式混,钢丝的林与刺辊的线速比为2.55~2.85。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腈纶混纺纱的纺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并条工艺为多 道多根并合,同一并条机台上每根半熟条均由不同钢丝机台生产的生条并合而成。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腈纶混纺纱的纺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纱工艺为 55~80℃,保温30分钟。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短纤维纱线纺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腈纶混纺纱及其纺制方法

                                 背景技术

保暖是服装的基本功能之一,传统的服装主要通过控制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热传递、热辐 射、热传导和对流来达到保持服装内微气候区适宜温度的目的。当外界环境温度与人体的正 常温度不相适应时,通过适当增减服装保温材料厚度的办法调节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 以保持人体正常的体温。而大多数的合成纤维材料的服装,在实际穿用与洗涤过程中,由于 不断经受磨擦,使织物的纤维端露出织物,在织物表面呈现许多令人讨厌的毛绒,这就是“起 毛”,若这些毛绒穿用中不能及时脱落,就会纠缠在一起,被揉成许多球形小粘,即“起球”, 这样不仅影响织物外观,而且与人体贴身时接触感差。

尤其在干燥季节,由于在实际穿用过程中的磨擦,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电荷积聚且不易泄 漏的静电现象。

针对以上情况,本发明选用了一种抗起球的白色腈纶和具有蓄热导电功能的渗腈纶为 原料,来生产适宜实际穿用的纱线。但是渗碳腈纶不同于普通的合成纤维,因纤维经渗碳处 理,故在纺纱原料中存在大量的紧束,蓬松性差,而抗起球白色腈纶的特性却是强低, 吸湿差、蓬松。生产过程中纤维易受损伤而产生短绒,易流离飘散;由于此两种纤维混合纺 纱,两组分纤维通过传统纺纱工艺:清花、丝、并条、粗纱、细纱、络筒、蒸纱、成包工 艺,不能使两种纤维在纱的截面上均匀分布,在布面易产生阴影、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腈纶混纺纱,该混纺纱具有蓄热、导电、抗起球等功能,更 适宜实际穿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腈纶混纺纱的纺制方法,该方法在传统纺纱工艺的基 础上做了改进,采用了一种适宜本发明的腈纶混纺纱的工艺,能够同时解决成纱截面内两组 分纤维混合不匀,纱线表面毛羽较多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腈纶混纺纱,采用抗起球的白色腈纶和渗碳腈纶混纺成纱,其中白色 腈纶与渗碳腈纶的混纺比例为97~90/03~10。由于白色腈纶和渗碳腈纶这两种纤维混纺比例 差异大,性能之间的差异也大,故为解决混纺均匀度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腈纶混纺纱 的纺制方法,包括并条、粗纱、细纱、络筒、蒸纱、成包工艺,还包括予开松、混和工艺, 以及清钢联工艺,其具体工艺流程依次为:(1)予开松、混和;(2)清钢联;(3)并条;(4)粗纱; (5)细纱;(6)络筒;(7)蒸纱;(8)成包。其中清钢联工艺为多路多仓串联式混棉,钢丝的林 与刺辊的线速比为2.55~2.85;并条工艺为多道多根并合,同一并条机台上每根半熟条均由 不同钢丝机台生产的生条并合而成;蒸纱工艺为55~80℃,保温30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抗起球的白色腈纶和渗碳腈纶混纺成纱,并采用一种改进的 适宜本发明的腈纶混纺纱的纺制工艺,纺制出的成品纱,纱身光洁,两种纤维混合均匀,黑 板条干无阴影。由于纱线具优良的抗静电、抗起毛、抗起球作用,面料拉绒不会产生毛粒、 棉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清钢联工艺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多组串联式多仓混棉机的混和效果图;

图4是本发明的蓄热测试结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显示的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 图,其具体工艺流程及特点如下所述:

流程1:予开松、混和,白色腈纶与渗碳腈纶的混纺比例为96/04,其目的是使渗碳腈纶 的紧棉束得到开松,纤维之间易于分离,与白色腈纶予先混合,减轻后道工序均匀混合的压 力;

流程2:清钢联,即清花、钢丝的联合机,采用多路多仓串联式混合使纤维得到充分混 合,钢丝的锡林与刺辊的线速比为2.55~2.85。清钢联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往复式抓棉机 21.抓取原料,由气流输送配给两路或多路的多仓混棉机22.221,随机自由混合,再由气流输 送到与之串联式组合的多组多仓混棉机23.231,由多仓混棉机输出的两种纤维经梳针式开棉 机24.241开松,最后由钢丝机台25.251梳理成条。由于清钢联为封闭式管式气流输送,纤维 不易游离飞散,而且减少了传统成卷工艺时的粘卷现象,使纤维得到充分混合。多组串联式 多仓混棉机的混和效果如图3所示,若多仓为回仓,两组串联,两种纤维进入第一个多仓混 棉机随机自由混合;接着再进入第二个多仓随机自由混合。两个多仓串联加强了两组分纤维 的混合均匀度。两种纤维经两组串联多仓混棉机后,其混和效果为42=16仓的混和效果;

流程3:并条工艺,采用多道多根并合,同一并条机台上每根半熟条均由不同梳棉机台 生产的生条并合而成,两种纤维在纱线内的纵向进一步均匀混合;

流程4:粗纱工艺是把并合的熟条欠伸变细成为一定卷装的粗纱条;

流程5:细纱工艺是把粗纱最终欠伸为一定支数的纱,同时加上一定捻度的纱;

流程6:络筒工艺是把细纱卷装成为圆维形筒子纱,同时切除不良纱疵;

流程7:蒸纱工艺为60℃,保温30分钟,通过蒸纱使纱身毛羽贴服,稳定捻度;

流程8:成包,按标准回潮,称重打包。

通过以上工艺纺制出的成品纱,其物理测试数据如下:    序号 检验项目名称及单位 检验结果     1 线密度(tex) 19.4 重量偏差率(%) +1.2 重量变异系数CV(%) 2.4     2 单纱断裂强度(CN/tex) 14.4 单强变异系数CV(%) 12.2 单纱断裂强力(CN) 280     3 捻度(t/10cm) 80.2 捻度变异系数CV(%) 6.3 实际捻系数 351

图4显示的是本发明的蓄热测试结果的示意图。使用本发明生产的纱线织成的面料可以 吸收可见光转化为热能,在光线撤去后还可蓄热。如图4所示,纵坐标为面料内温度,横座 标为测定时间。曲线1为含有本发明纱的面料,曲线2为普通面料。两种面料在模拟太阳光 的光源下,照度为600Cal/m2hr,始温为5℃,温度60%/RH。从图中可以看出,含有本发明 细纱的面料比普通面料,在相同时间30分钟内升温快且高,30分钟时高出约6~7℃,相同 时间10分钟内同时降温,本发明的面料比普通面料降温慢,在第40分钟时,本发明的面料 仍普通面料高于3~4℃。

对采用本发明纺制出的成品纱进行抗静电、抗起球测试,其测试结果如下: 项目  含蓄热导电腈纶纱的面料    普通面料 摩擦带电压 洗涤前     0.7~1.0KV     3~5KV 洗涤30次后     0.7~1.0KV     5~10KV 抗起球性(5小时)     3~4级     1级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