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面料 / 间隔织物 / 用于电子设备的无缝间隔织物

用于电子设备的无缝间隔织物

阅读:207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用于电子设备的无缝间隔织物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 电子 装置,该电子装置可包括无缝 间隔织物 。无缝间隔织物可用作诸如扬声器的电子设备的保护性壳体或装饰盖。无缝间隔织物可包括无缝织物外层、间隔织物内层以及将无缝外层粘结到间隔织物内层的 粘合剂 层。间隔织物层可具有接缝区域,在该接缝区域中,间隔织物层的一部分与织物层的另一部分接合。无缝织物外层可 覆盖 接缝区域以将其隐藏不被看见。一个或多个附加接缝 隐藏层 或条带可形成在间隔织物层的相对侧面上以覆盖接缝。无缝间隔织物可具有围绕无缝间隔织物的周边均匀地延伸的开口阵列。,下面是用于电子设备的无缝间隔织物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盖,包括:
无缝织物管,所述无缝织物管具有围绕纵向轴线的相对的内部表面和外部表面;
间隔织物,所述间隔织物对所述无缝织物管的所述内部表面加衬;和
粘合剂材料,所述粘合剂材料插置在所述无缝织物管与所述间隔织物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其中所述间隔织物具有第一开口阵列,所述粘合剂材料具有第二开口阵列,所述无缝织物管具有第三开口阵列,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阵列、所述第二开口阵列和所述第三开口阵列彼此对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阵列、所述第二开口阵列和所述第三开口阵列中的开口包括菱形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其中所述间隔织物包括由间隔层接合的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其中所述间隔织物具有熔合区域,在所述熔合区域中,所述间隔织物的第一部分已熔合到所述间隔织物的第二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还包括:
插置在所述无缝织物管与所述间隔织物之间的细长织物条带,其中所述细长织物条带与所述熔合区域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还包括所述细长织物条带中的第四开口阵列,其中所述第四开口阵列与所述第一开口阵列、所述第二开口阵列和所述第三开口阵列对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阵列、所述第二开口阵列和所述第三开口阵列以均匀图案围绕所述盖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其中所述无缝织物管、所述间隔织物和所述粘合剂材料围绕具有与所述纵向轴线平行延伸的长度的中心开口,其中所述中心开口在沿所述长度的第一位置处具有第一直径并且在沿所述长度的第二位置处具有小于所述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盖,其中所述盖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开口的所述长度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延伸,其中具有所述第二直径的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一者处,并且其中具有所述第一直径的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11.一种织物物品,包括:
多层间隔织物,所述多层间隔织物形成围绕纵向轴线的环,其中所述多层间隔织物具有接缝区域,在所述接缝区域中,所述多层间隔织物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已接合,并且其中所述多层间隔织物包括第一开口;
单层织物,所述单层织物形成围绕所述纵向轴线的无缝环,其中所述单层织物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准的第二开口;和
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插置在所述多层间隔织物与所述单层织物之间,其中所述粘合剂层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对准的第三开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织物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具有匹配的形状、尺寸和间距。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织物物品,其中所述多层间隔织物包括由间隔层接合的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织物物品,其中所述单层织物围绕所述多层间隔织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织物物品,其中所述多层间隔织物包括易熔材料。
16.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可移除织物盖,包括:
第一织物层,所述第一织物层形成无缝环;和
第二织物层,所述第二织物层形成具有接缝的环,其中所述第二织物层对所述第一织物层的内部表面加衬,使得所述第一织物层覆盖所述第二织物层中的所述接缝,其中所述第二织物层具有跨所述接缝均匀地延伸的开口图案,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织物层粘结到所述第二织物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移除织物盖,还包括将所述第一织物层粘结到所述第二织物层的热塑性材料。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移除织物盖,其中所述热塑性材料具有与所述第二织物层中的所述开口图案对准的开口图案。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移除织物盖,其中所述第一织物层包括单层针织物管,并且所述第二织物层包括具有由间隔层接合的第一外层和第二外层的间隔织物。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移除织物盖,其中所述第一织物层具有与所述第二织物层中的所述开口图案对准的开口图案。

说明书全文

用于电子设备的无缝间隔织物

[0001]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3月13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5/920,340的优先权,该美国专利申请要求于2017年3月21日提交的临时专利申请62/474,320的权益,这些专利申请据此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0002] 本申请总体涉及基于织物的物品,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无缝间隔织物的基于织物的物品。

背景技术

[0003] 有时使用织物形成物品。例如,电子设备可具有由织物形成的部分或可用织物壳体覆盖
[0004] 形成具有所需外观、触感和功能的织物物品可能有挑战性。间隔织物有时会因其柔软度、耐用性和透气性而使用,但间隔织物通常采用用户可能认为有碍美观的难看接缝来接合。无缝织物提供均匀外观,但一般不会提供间隔织物的相同保护或垫子状触感。
[0005] 因此,希望能够提供改进的织物物品。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可包括无缝间隔织物。无缝间隔织物可用作电子设备(诸如扬声器)的保护性壳体或装饰盖,可用于形成抵靠用户身体保持电子设备的带,或可用于其他类型的电子装置。
[0007] 用无缝间隔织物形成的织物盖可包括无缝外层、间隔织物内层以及将无缝外层粘结到间隔织物内层的粘合剂层。无缝外层可为单层织物管。间隔织物内层可包括由间隔层接合的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无缝外层可为织物盖提供均匀外观,而间隔织物可为织物盖提供柔软、垫子状触感,这也有助于通过吸收机械应来保护电子设备免于损坏。
[0008] 织物盖可具有围绕织物盖的周边均匀地延伸的开口阵列。开口可延伸穿过无缝外层、粘合剂层和间隔织物内层。开口可具有菱形形状或其他合适的形状。
[0009] 间隔织物层可具有接缝区域,在该接缝区域中,间隔织物的一部分与间隔织物的另一部分熔合或以其他方式接合。外部无缝层可覆盖间隔织物层的接缝区域以隐藏接缝区域使其不被看见。
[0010] 一个或多个织物接缝隐藏条带可置于接缝区域的相对侧面上以有助于遮挡接缝区域使其不被看见。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具有织物的例示性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0012] 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例示性电子装置的透视图,该电子装置包括电子设备以及电子设备的织物盖。
[0013] 图3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图2的电子装置的透视图,示出了织物盖可如何从电子设备移除。
[0014] 图4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具有矩形开口的例示性织物的顶视图。
[0015] 图5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具有圆形开口的例示性织物的顶视图。
[0016] 图6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具有菱形开口的例示性织物的顶视图。
[0017] 图7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图6的织物的横截面侧视图,示出了织物盖可如何为具有开口的多层织物。
[0018] 图8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图7的织物的分解透视图,示出了织物中的每个层可如何具有与织物的其他层中的开口阵列对准的开口阵列。
[0019] 图9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可在电子设备的织物盖中使用的无缝织物管的透视图。
[0020] 图10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可在电子设备的织物盖中使用的例示性间隔织物的透视图。
[0021] 图11、图12和图13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在形成具有均匀、不间断开口图案的间隔织物环中所涉及的例示性步骤。
[0022] 图14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可用于形成电子设备的织物盖的例示性装置的透视图。
[0023] 图15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形成电子设备的织物盖的例示性系统的顶视图。
[0024] 图16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在使用图15的系统进行加工之后电子设备的例示性织物盖的透视图。
[0025] 图17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在反转而产生无缝外层之后图16的织物盖的顶视图。
[0026] 图18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由无缝间隔织物形成的例示性织物盖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图1中示出了例示性电子装置的示意图,该电子装置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缝织物层。图1的电子装置24可包括电子设备(诸如电子设备10)和织物(诸如织物20)。电子设备10和织物20可彼此成一体,可为彼此可拆卸的或不可拆卸的,和/或可彼此物理地分开,同时保持彼此通信的能力。
[0028] 在一个例示性布置中,装置24中的织物20可为电子设备10的附件。例如,织物20可为电子装置的可移除外壳,可为条带,可为腕带或头带,可为设备的可移除盖,可为具有条带或具有用于接收和携带电子装置和其他物品的其他结构的壳体或袋,可为项链或臂带,可为钱包、袖套、口袋、或者电子装置或其他物品可插入其中的其他结构,可为椅子、沙发或其他座椅的一部分,可为衣物的一部分,或者可为任何其他合适的基于织物的物品。如果需要,织物20可用于形成电子设备的一部分,该电子设备诸如为:膝上型计算机;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的计算机监视器;平板电脑;蜂窝电话;扬声器;媒体播放器;或其他手持式或便携式电子设备;较小的设备,诸如腕表设备;挂式设备;机或听筒设备;嵌入眼镜中的设备或者佩戴在用户的头部上的其他装置;或其他可佩戴式或微型设备;电视机;不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的计算机显示器;游戏设备;导航设备;嵌入式系统,诸如其中基于织物的装置被安装在信息亭、汽车或其他车辆中的系统、实现两个或更多个这些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或其他电子装置。
[0029] 织物20可形成电子设备10的全部或一部分,可形成电子设备10的外壳壁的全部或一部分,可形成电子设备10中的内部结构,可覆盖电子设备10中的一个或多个开口、凹口或端口,或可形成其他基于织物的结构。电子装置24可为柔软的(例如,可具有用于产生轻触的织物表面),可具有刚硬感(例如,可由刚性织物形成),可为粗糙的,可为平滑的,可具有肋状物或其他图案化纹理,和/或可被形成为具有由塑料、金属、玻璃、晶体材料、陶瓷或其他材料的非织物结构形成的部分的设备的一部分。
[0030]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可包括控制电路16。控制电路16可包括用于控制设备10的操作的存储和处理电路。控制电路16可例如包括存储装置,诸如硬盘驱动器存储装置、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闪存存储器或其他被配置为形成固态驱动器的电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静态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控制电路16可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功率管理单元、音频编解码芯片、专用集成电路等的处理电路。
[0031] 输入输出设备12可用于允许将数据提供到设备10并允许将数据从设备10提供到外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12还可包括输入-输出部件,用户可使用这些输入-输出部件来控制设备10的操作。用户可例如通过输入-输出设备12提供命令,并且可使用输入-输出设备12的输出资源来从设备10接收状态信息和其他输出。
[0032] 输入-输出设备12可包括用于采集有关设备10在其中操作的环境的信息并且向设备10的用户提供有关设备10的状态的信息的传感器和状态指示器,诸如环境光传感器、接近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计、触摸传感器、指纹传感器和发光二极管以及其他部件。设备12中的音频部件可包括用于向设备10的用户呈现声音的扬声器和音频发生器以及用于采集用户音频输入的麦克。设备1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显示器。显示器可用于为用户呈现图像,诸如文本、视频和静止图像。设备12中的传感器可包括形成为显示器中的层之一的触摸传感器阵列。在操作期间,用户输入可使用设备12中的按钮和其他输入-输出部件来采集,诸如触摸板传感器、按钮、操纵杆、点击轮、滚轮、触摸传感器(诸如触摸屏显示器或触摸板中的触摸传感器阵列)、小键盘、键盘、振动器、相机以及其他输入-输出部件。设备10的输入-输出设备可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电路(例如,用于支持数字数据通信的电路、用于支持无线通信的射频收发器和天线等)。
[0033] 可使用控制电路16在设备10上运行软件,诸如操作系统代码和应用程序。在装置24的操作期间,在控制电路16上运行的软件可在显示器上为用户显示图像,和/或可使用输入-输出设备12内的其他设备。例如,在控制电路16上运行的软件可用于使用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例如,电容触摸传感器、机械传感器、热传感器、力传感器、开关、按钮、触摸屏显示器和其他部件)来处理来自用户的输入,并且可用于提供状态指示器输出和其他视觉和/或音频输出。
[0034] 织物20可由交织的材料股线形成。织物20可包括一层或多层织造织物、针织物、经编针织物、平针针织物、圆形针织物、和/或已使用其他交织技术形成的织物。织物20可为多个织物层相接合的多层织物(例如,使用粘合剂层,使用易熔织物层,使用发生交织而将多个织物层保持在一起的材料股线,和/或使用其他技术)。织物20可例如包括间隔织物内层(例如,织物具有由柔软垫子状间隔层分开的两层或更多层)、无缝织物外层以及将间隔织物内层和无缝织物外层接合的粘合剂层。无缝外层可为织物提供均匀外观,而间隔织物可提供柔软、垫子状触感,这也有助于通过吸收机械应力来保护设备10免于损坏。然而,这仅是例示性的。一般来讲,可使用织物和其他材料的任何合适组合来形成织物20。
[0035] 形成织物20的材料股线可为单丝,可为复丝股线(本文有时称为纱线或丝线),可由金属(例如,金属单丝和/或由多个单丝型线材形成的纱线)形成,可由电介质(例如,聚合物单丝和由多个聚合物单丝形成的纱线)形成,可由易熔材料诸如热固性聚合物材料(例如,热固性聚酯、聚酯、聚酰亚胺或其他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材料(例如,热塑性聚酯、尼龙或其他合适的聚酰胺、热塑性聚氨酯等)或者在加热到适当温度(例如,介于60℃与140℃之间,介于60℃与160℃之间,介于80℃与100℃之间,小于180℃等)时会变柔软的其他易熔材料形成,可包括覆盖有诸如金属的导电涂层的电介质芯(例如,金属涂覆的电介质单丝和金属涂覆的聚合物芯单丝纱线可用于分别形成导电单丝和导电纱线),可包括外部绝缘涂层(例如,聚合物或其他电介质的涂层可围绕每个金属包层聚合物单丝或者纱线中的每个金属包层聚合物单丝集合,聚合物绝缘层可包围复丝金属丝等),或者可为其他适用于形成织物的材料股线。
[0036] 图2中示出了例示性电子装置24的透视图,其中织物20形成电子设备10的可移除盖或套筒。在图2的示例中,电子设备10具有柱形外壳,并且织物20具有匹配的管状形状,当织物20置于电子设备10上时,该匹配的管状形状与电子设备10的外表面相符。电子设备10可例如为扬声器设备,诸如便携式扬声器或其他合适的扬声器设备。然而,这仅为例示性的。一般来讲,电子设备10可为具有任何合适外部形状(例如,圆锥形形状、具有弯曲和/或平坦侧壁表面的棱锥形形状、球形外壳形状、其他形状、这些形状的组合等)的任何合适类型的电子设备,并且织物20可具有用于形成电子设备10的盖或壳体的对应形状。
[0037] 图3是图2的电子装置的透视图,示出了织物盖20可如何从电子设备10移除(例如,通过在方向62上拉动盖20)。织物盖20可例如由即使在从电子设备10移除时也保持其形状的结构化织物形成。如图3所示,例如,织物盖20即使在从电子设备10的柱体移除时也保持柱形形状。
[0038] 图3示出了织物盖20可如何具有接收设备10的中心开口64。开口64沿盖20的长度L可具有均匀直径,或开口64在沿长度L的不同位置处可具有不同直径。如图3所示,例如,盖20的开口64在盖20的第一端(端部20A)处可具有第一直径D1,并且在盖20的第二相对端(端部20B)处可具有第二直径D2。如果需要,直径D2可小于D1。在其他布置中,盖20中的开口64在盖20的两端处可具有直径D2(例如,小于D1的直径),并且沿端部20A和20B之间的长度L的中间部分可具有直径D1。然而,这些示例仅为例示性的。一般来讲,盖20中的开口64沿盖20的长度L可具有任何合适的直径或直径的组合。
[0039] 如果需要,织物盖20可为柔韧且可拉伸的,使得D1和/或D2可扩大或缩小。例如,当盖20处于松弛状态(例如,既不被拉伸也不被压缩)时,盖20可具有一组直径,并且当盖20被拉伸或压缩时,盖20可具有不同组的直径。在一个例示性布置中,当盖20处于松弛状态时,盖20的端部部分20B处的直径D2可小于设备10的直径D3。当设备10被插入开口64中时,D2可扩大(例如,可扩大到等于或大于D3)以在开口64中容纳设备10。一旦被完全插入,盖20的端部部分20B就可延伸超过设备10,因此可返回松弛状态,在该松弛状态下直径D2小于D3(例如,使得盖20挂在设备10的表面66上方),或者盖20的端部部分20B可符合与设备10的表面66齐平,因此可保持处于拉伸状态,在该拉伸状态下开口64的直径D2等于或大于设备10的直径D3。
[0040] 在本文有时作为示例描述的一个例示性布置中,设备10可为扬声器(例如,便携式扬声器),并且织物20可为扬声器的可移除织物壳体或盖。在采用这种类型的布置时,设备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扬声器护栅,诸如扬声器护栅68。扬声器护栅68可覆盖设备10的所有或一些外部表面。扬声器护栅68可覆盖设备10中的一个或多个扬声器驱动器(例如,各自驱动相关联的隔膜的扬声器驱动器)。
[0041] 如图3所示,织物2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开口,诸如开口14。开口14可为织物20提供所需的美感,可为织物20提供透气性,并且/或者可为织物20提供信号(诸如音频信号、光学信号和/或其他信号)可从其穿过(例如,到达或离开设备10)的路径。例如,设备10中的部件(诸如扬声器、发光部件或其他部件)可通过织物20中的开口14传输信号。
[0042] 开口14可为相对较大的开口(例如,各自跨越10mm、50mm或超过50mm的距离),或开口14可为相对较小的开口(例如,各自跨越小于10mm的距离)。如果需要,开口14可为矩形的(如图4所示),可为圆形的(如图5所示),可具有菱形形状(如图6所示),或可具有任何其他合适的形状(例如,椭圆形形状、螺旋形形状、三形形状、环形形状等)。一般来讲,开口14可具有任何合适的尺寸、形状和间距。
[0043] 如果需要,织物盖20可由多个层形成以实现所需的外观、触感和功能。图7是沿图6的线60截取的织物盖20的横截面侧视图。如图7所示,织物20可具有多个层,诸如层26、层28和层30。在本文有时作为示例描述的一个例示性布置中,层26可为间隔织物(例如,具有由垫子状间隔层接合的两个或更多个织物层),层30可为无缝管织物(例如,织物连续环),并且层28可为将间隔织物26和无缝织物30保持在一起的粘合剂层。间隔织物26的可压缩性和透气性可为盖20提供柔软、垫子状触感,同时还保护设备10免于损坏(例如,通过在坠落事件期间吸收机械应力)。无缝织物30可为盖20提供从任何视角看都具有均匀外观的无缝外层。如果需要,织物20可包括附加层,或可在没有图7中的一些层的情况下形成。图7的示例仅为例示性的。
[0044] 粘合剂28可为独立粘合剂层,或可为在承载衬底上具有一个或多个粘合剂层的粘合剂胶带。例如,粘合剂28可为压敏粘合剂(例如,涂覆在承载衬底的一个或两个侧面上)、化学活化粘合剂(例如,具有硬化剂和树脂的双组分粘合剂)、通过将粘合剂的温度升高到室温以上而固化的热活化粘合剂、光固化粘合剂(例如,通过施加紫外(UV)光而固化的粘合剂)诸如UV环树脂、或其他合适的粘合剂。在本文有时作为示例描述的一个例示性布置中,粘合剂28可为由热固性聚合物材料(例如,热固性聚酯、聚氨酯、聚酰亚胺或其他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材料(例如,热塑性聚酯、尼龙或其他合适的聚酰胺、热塑性聚氨酯等)或者在加热到适当温度(例如,介于60℃与140℃之间,介于60℃与160℃之间,介于80℃与100℃之间,小于180℃等)时会变柔软的其他易熔材料形成的易熔层(例如,易熔材料片材或由易熔材料的交织股线形成的织物)。
[0045] 如图7所示,盖20可具有穿过盖20中的所有层(例如,层26,28和30)的开口14。可能希望确保层26,28和30中的开口不仅彼此对准,而且它们全部具有相同的横截面尺寸(例如,沿着图7的x轴和y轴的尺寸)。这可确保从设备10穿过盖20中的开口14(例如,在方向70上)的信号(例如,音频信号)不受层26,28和30中的任何一层阻碍。这还可确保用户(诸如在方向72上观察盖20的观察者36)不会看见开口14中的层26,28或30的任何突出部分。然而,这仅为例示性的。如果需要,开口14在层26,28和30之间可具有不同尺寸。开口14在层26,28和30中具有均匀横截面尺寸的布置在本文有时作为示例描述。
[0046] 开口(诸如图7的开口14)可通过压印(冲压)、切割、机加工、等离子切割、射流切割、加热、烧蚀、化学移除(例如,聚合物溶解技术、金属蚀刻技术等)、基于激光的技术(有时称为激光成孔或激光打孔)和/或其他合适的材料移除技术来形成。开口14也可在制造一些或所有层26,28和30的过程期间形成(例如,通过在塑料模塑过程期间形成层28时向层28中模塑开口14而形成,通过以包括开口14的图案对层28进行印刷而形成,通过挤出具有开口14的层28而形成,通过交织材料股线使得在构造织物层26和30时形成开口14而形成,或者通过使用其他制造技术形成,其中开口(诸如开口14)在层26,28和30的制造期间形成,而不是通过在已制造层26,28和30之后从这些层移除材料来形成)。
[0047] 织物20中的开口14可在层26,28和30已附接到彼此之后形成,或者开口14可在层26,28和30附接到彼此之前在这些层中形成。如图8所示,例如,层26可具有开口14-1,层28可具有开口14-2,并且层30可具有开口14-3。织物层26和30中的开口14-1和14-3可例如作为织物构造过程的一部分来形成,或者可使用上述材料移除技术来形成。粘合剂28中的开口14-2可通过以包括开口14-2的图案对层28进行印刷、沉积或模塑而形成,或者可使用上述材料移除技术来形成。当被附接时,开口14-1、14-2和14-3的边缘可彼此对准以形成图7的开口14。
[0048] 为了为盖20提供从所有视角看都具有均匀外观的无缝外层,无缝织物30可形成盖20的外层。图9中示出了可用作盖20的外层的例示性无缝织物管的透视图。并非被构造为具有随后接合的两个边缘的平坦层,而是织物30可被构造(例如针织)为管的形式,其中构成织物30的股线76围绕纵向轴线78连续延伸,且没有可由观察者(诸如在方向74上观察织物
30的观察者36)观察到的边缘或接缝。
[0049] 虽然无缝管织物(诸如图9的织物30)可为织物盖20提供均匀外观,但可能希望在盖20中结合间隔织物以便为盖20提供柔软、垫子状触感,同时还保护设备10免于损坏(例如,通过在坠落事件期间吸收机械应力)。图10中示出了可在盖20中使用的类型的例示性间隔织物。
[0050] 如图10所示,间隔织物26包括由间隔层26-3接合的外部织物层26-1和26-2。层26-1和26-2可为经编针织或纬编针织物,它们各自使用其自身的一组交织股线40形成。层26-1和26-2可具有相同构造和材料,或者可具有不同构造和材料。间隔层26-3包括股线42,这些股线与层26-1和26-2的股线40交织,从而将这两个层接合在一起。层26-1和26-2之间的宽度W可介于1mm和15mm之间,介于5mm和10mm之间,介于20mm和30mm之间,小于1mm,大于30mm,或其他合适的宽度。层26-1和26-2之间充满空气的空间80为织物26赋予了垫子状触感,并且允许织物20吸收机械应力(且仍然能够恢复其初始形状)。
[0051] 如图10所示,间隔织物26可被构造有开口14-1(例如,图6所示类型的菱形开口或任何其他合适形状的开口)。然而,这仅为例示性的。如果需要,可通过在已构造织物26之后从织物26移除材料,从而在织物26中形成开口14-1。
[0052] 间隔织物26可具有相对的边缘48A和48B,它们接合以产生间隔织物的连续环(例如,以便形成具有柱形形状的盖,如图3的示例所示)。可能希望确保间隔织物26中的开口14-1的图案不会因为边缘48A与边缘48B接合的界面而间断。图11、图12和图13示出了在形成间隔织物26的边缘48A和48B中所涉及的例示性步骤,以确保边缘48A处的开口14-1的图案与边缘48B处的开口14-1的图案相匹配。
[0053] 如图11所示,间隔织物26最初可长于形成图3的盖20所需的长度L1。区域46对应于最终将用于形成盖20的间隔织物26的区域。区域44对应于将被移除以产生图10的边缘48A和48B的织物26的区域。在区域44中,织物26的一些或所有层中的股线(例如,图10中的层26-1和26-2中的股线40和/或间隔层42中的股线42)可由可溶材料(诸如聚乙烯醇、其他可溶聚合物或者可溶于或可溶解于水或其他溶剂中的其他材料)形成。在区域46中,织物26的股线可由不同材料形成,该材料不溶解于会溶解区域44中的股线的溶剂中。可将图11的织物26浸泡在溶剂(例如,水或其他溶剂,具体取决于形成区域44中的股线的材料)中,以溶解区域44中的股线,从而产生图12的织物26,其中织物26的部分44已被移除并且部分46保持完整。
[0054] 如图12所示,在区域44中的股线被溶解之后,可留下具有相对边缘48A和48B的织物26。由于边缘48A和48B不是通过切割或以其他方式切断织物26而产生的,因此边缘48A和48B可为并未破坏织物26中的开口14-1的图案的整齐边缘。在区域44中的可溶股线移除后,边缘48A-1可与层26-1的边缘48B-1接合,并且边缘48A-2可与层26-2的边缘48B-2接合,从而产生间隔织物26的连续环,如图13所示。
[0055] 如图13所示,织物26的边缘48A与织物26的边缘48B在界面34(有时称为接缝、接合部、熔合区域、接缝区域等)处相交并接合。织物26中的开口14-1的阵列可横跨界面34,而不会出现开口14-1的尺寸、形状、间距或外观的任何破坏或不均匀性。换句话讲,沿织物26的边缘48A的开口图案与沿织物26的边缘48B的开口图案对准,使得跨界面34的开口14的所得图案看起来就像没有界面34(例如,在边缘48A与边缘48B接合之后界面34可察觉不出)。边缘48A和48B可通过熔合(例如,将间隔织物26中的易熔材料加热到其熔融/软化温度)、缝合、用粘合剂胶合、声波焊接或其他合适的附接方法来接合。
[0056] 通过溶解与边缘48A和48B相邻的股线而形成边缘48A和48B的图11至图13的示例仅为例示性的。如果需要,边缘48A和48B可通过压印(冲压)、切割、机加工、等离子切割、水射流切割、加热、烧蚀、化学移除(例如,聚合物溶解技术、金属蚀刻技术等)、基于激光的技术和/或其他合适的材料移除技术来形成。在其他布置中,边缘48A和48B可作为形成织物26的过程的一部分来产生。
[0057] 图14中示出了可用于将间隔织物26、粘合剂28和无缝织物30粘结在一起的例示性装置。图14的装置82可包括具有突出部56阵列的受热芯54(例如,具有可调温度的芯)。突出部56可具有与织物20中的开口14的尺寸、形状和间距匹配的尺寸、形状和间距(例如,突出部56可为与层26中的开口14-1、层28中的开口14-2以及层30中的开口14-3的尺寸、形状和间距匹配的菱形突出部的阵列)。
[0058] 图15示出了层26,28和30可如何设置在装置82上。在图15的示例中,织物盖20的层以与这些层在最终织物盖20(例如,图17和图18的盖20)中具有的相反次序而置于装置82上。一旦使用装置82粘结在一起,这些层就可从装置82移除并反转。然而,这仅为例示性的。如果需要,织物盖20的层可以这些层在最终织物盖20中具有的次序置于装置82上,或者织物20的层可保留图15所示的次序而不反转。
[0059] 无缝织物层30(例如,图9的无缝织物管30)可置于受热芯54上(例如,通过将突出部56旋拧到无缝织物层30中的开口14-3)。粘合剂层28可置于受热芯54上在无缝织物层30上方(例如,通过将突出部56旋拧到粘合剂层28中的开口14-2)。间隔织物26可置于受热芯54上在粘合剂层28上方(例如,通过将突出部56旋拧到间隔织物26中的开口14-1)。
[0060] 如果需要,一个或多个接缝隐藏层(诸如接缝隐藏条带32)可置于间隔织物26的相对侧面上的界面34(间隔织物26的边缘48A和48B在此相交,如图13所示)上方以有助于遮挡界面34使其不被用户看见。例如,第一接缝隐藏条带32可置于粘合剂28与间隔织物26之间,并且第二接缝隐藏条带32可置于间隔织物26的相对侧面上(例如,使得界面34夹在接缝隐藏层32之间)。接缝隐藏条带32可仅覆盖界面34,而不是一直围绕织物盖20的周边延伸(如图15的示例所示),或者层32可形成围绕织物盖20的周边延伸的连续环。每个接缝隐藏条带32可具有分别与层26,28和30中的开口14-1,14-2和14-3的阵列对准的开口(例如,图16的开口14-4)的阵列。接缝隐藏条带32中的开口14-4可使用结合图7的开口14所述的任何成孔技术来形成。
[0061] 接缝隐藏条带32可各自包括一个或多个材料层。例如,接缝隐藏条带3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织物层(例如,交织的材料股线)和一个或多个粘合剂层。如果需要,在粘结到装置82上的织物20中的其余层之前,粘合剂层可预先层压到织物层。
[0062] 然而,这仅为例示性的。如果需要,织物盖20中可存在多于或少于两个的接缝隐藏层32,或者接缝隐藏层32可不包括在织物盖20中。
[0063] 装置82可用于升高织物20的温度,从而将这些层粘结在一起。例如,可加热芯54以升高粘合剂层28的温度,从而将无缝织物30粘结到间隔织物26。来自芯54的热量也可用于将间隔织物26的边缘48A和48B在界面32处熔合在一起,并且将接缝隐藏层32粘结到间隔织物26的相对侧面。如果需要,可在图15所示的所有层已置于芯54上之后施加热量,或者可在多个步骤中施加热量以在织物20的所有层已置于芯54上之前加热单独的层。
[0064] 图16是在使用图15的装置82加工之后的织物20的透视图。当织物盖20最初从芯54移除时,无缝织物30位于盖20的内部上,并且间隔织物26位于盖20的外部上,其中接缝隐藏层32与界面34重叠,其中间隔织物26的边缘48A和48B已在该界面处接合。织物盖20的每个单独层中的开口(例如,间隔织物26中的开口14-1、粘合剂28中的开口14-2、无缝织物30中的开口14-3以及接缝隐藏层32中的开口14-4)全都彼此对准,从而产生织物盖20中的开口14的图案,该图案围绕盖20的周边均匀地卷绕。在织物盖20的层已粘结在一起之后,织物盖
20可反转,从而产生图17的织物盖20。
[0065] 如图17所示,无缝织物层30形成织物盖20的外层,而间隔织物26形成织物盖20的内层。其中间隔织物26的边缘已接合的界面34被外部无缝层30和接缝隐藏层32隐藏,使其无法被在方向38上观察盖20的观察者36看见。间隔织物26和无缝层30的组合为织物盖20提供间隔织物的缓冲和保护以及无缝织物的无缝、均匀外观。织物盖20中的开口14的图案可围绕纵向轴线90连续且均匀地卷绕,而不会出现开口14的尺寸、间距或形状的任何破坏或不均匀性。
[0066] 图18示出了织物盖20不包括接缝隐藏层32的示例。其中间隔织物26的边缘已接合的界面34被外部无缝层30隐藏,使其无法被在方向38上观察盖20的观察者36看见。间隔织物26和无缝层30的组合为织物盖20提供间隔织物的缓冲和保护以及无缝织物的无缝、均匀外观。织物盖20中的开口14的图案可围绕纵向轴线90连续且均匀地卷绕,而不会出现开口14的尺寸、间距或形状的任何破坏或不均匀性。
[0067] 在层压织物盖20之后,可使用附加的加工装置将织物盖20形成为所需形状。附加的加工装置可包括成形工具,其施加热量和/或压力以将盖20成形为最终产品的所需形状。如图3所示,例如,盖20的一端或两端(诸如端部20A)可具有比沿盖20中部的直径D1更小的直径D2。这可通过将盖20置于成形工具上来实现,该成形工具包括具有第一直径(例如,等于D1的直径)的第一部分以及具有第二直径(例如,等于D2的直径)的第二部分。位于成形工具的第二部分上的织物盖20的部分可向内系紧,直至其具有更小的直径D2。切割装置(例如,模切工具或其他合适的装置)可用于移除盖20的在最终产品中不需要的部分。
[0068] 应当注意确保盖20的端部处的系紧过程不会影响开口14的均匀性。如果盖20的顶端处的一些开口14系得比其他开口更紧,则顶行开口14不会看起来均匀。例如,不均匀的系紧可能封闭一些开口(例如,仅在顶行开口处留下半菱形开口),而其他开口可能不会被封闭(例如,在顶行开口处留下全菱形开口)。
[0069] 如果需要,可将一个或多个牺牲拉带结合到盖20中以实现均匀系紧的端部。例如,在将间隔层26层压到无缝层30之前,可将拉带(例如,一条股线或一组股线)在间隔层26的一端或两端处插入到间隔层26中。拉带可穿过层26中的单行开口14-1。在层压盖20之后(例如,在已使用装置54层压层26和30之后),拉带可围绕盖20的直径延伸。如果盖20的两端将向内系紧,则可将两个拉带结合到盖20中,其中每端处一个拉带。
[0070] 在层压盖20后,可将盖20置于具有最终产品的所需形状的成形工具上。在盖20的相对端向内系紧的布置中,拉带可位于盖20的每一端处。成形工具可包括具有比成形工具的中心部分更小的直径的相对端。这两个拉带可位于成形工具的具有较小直径的部分上。当施加热量和压力以使盖20压靠工具时,盖20的端部将向内塌陷。由于拉带在盖20的每一端处穿过一行开口14,因此将防止该行及与其相邻的行中的开口14向内不均匀地系紧。这确保了盖20中的所有开口14(甚至是系紧端部处的开口14)均匀地围绕盖20延伸,而不会相对于盖20的边缘出现形状、尺寸或位置的变化。如果需要,可在成形之后对盖20进行修整或切割以移除盖20的具有牺牲拉带的部分。
[0071]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盖,该盖包括:具有围绕纵向轴线的相对的内部表面和外部表面的无缝织物管、对无缝织物管的内部表面加衬的间隔织物、以及插置在无缝织物管与间隔织物之间的粘合剂材料。
[0072]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间隔织物具有第一开口阵列,粘合剂材料具有第二开口阵列,无缝织物管具有第三开口阵列,并且第一开口阵列、第二开口阵列和第三开口阵列彼此对准。
[0073]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第一开口阵列、第二开口阵列和第三开口阵列中的开口包括菱形开口。
[0074]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间隔织物包括由间隔层接合的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
[0075]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间隔织物具有熔合区域,在该熔合区域中,间隔织物的第一部分已熔合到间隔织物的第二部分。
[0076]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盖包括插置在无缝织物管与间隔织物之间的细长织物条带,该细长织物条带与熔合区域重叠。
[0077]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盖包括细长织物条带中的第四开口阵列,第四开口阵列与第一开口阵列、第二开口阵列和第三开口阵列对准。
[0078]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第一开口阵列、第二开口阵列和第三开口阵列以均匀图案围绕盖延伸。
[0079]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无缝织物管、间隔织物和粘合剂材料围绕具有与纵向轴线平行延伸的长度的中心开口,中心开口在沿该长度的第一位置处具有第一直径并且在沿该长度的第二位置处具有小于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
[0080]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盖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开口的长度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位置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一者处,并且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位置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
[0081]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织物物品,该织物物品包括形成围绕纵向轴线的环的多层间隔织物,该多层间隔织物具有接缝区域,在该接缝区域中,多层间隔织物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已接合,并且多层间隔织物包括第一开口;形成围绕纵向轴线的无缝环的单层织物,该单层织物包括与第一开口对准的第二开口;以及插置在多层间隔织物与单层织物之间的粘合剂层,该粘合剂层具有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准的第三开口。
[0082]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具有匹配的形状、尺寸和间距。
[0083]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多层间隔织物包括由间隔层接合的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
[0084]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单层织物围绕多层间隔织物。
[0085]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多层间隔织物包括易熔材料。
[0086]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可移除织物盖,该可移除织物盖包括形成无缝环的第一织物层,以及形成具有接缝的环的第二织物层,第二织物层对第一织物层的内部表面加衬,使得第一织物层覆盖第二织物层中的接缝,第二织物层具有跨接缝均匀地延伸的开口图案,并且第一织物层粘结到第二织物层。
[0087]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可移除织物盖包括将第一织物层粘结到第二织物层的热塑性材料。
[0088]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热塑性材料具有与第二织物层中的开口图案对准的开口图案。
[0089]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第一织物层包括单层针织物管,并且第二织物层包括具有由间隔层接合的第一外层和第二外层的间隔织物。
[0090]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第一织物层具有与第二织物层中的开口图案对准的开口图案。
[0091] 前述仅为例示性的,并且在不脱离所述实施方案的范围和实质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作出各种修改。前述实施方案可独立实施或可以任意组合实施。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