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生物学 / 生物 / 哺乳动物 / 用于基因疗法的细胞生长装置和细胞移植装置

用于基因疗法的细胞生长装置和细胞移植装置

阅读:0发布:2021-06-16

专利汇可以提供用于基因疗法的细胞生长装置和细胞移植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提供了一种由 生物 相容性 材料制成的能够使用选择的细胞类型进行接种并最终被所述选择的细胞类型包被的人造 腱 、人造韧带、人造骨和人造 皮肤 板(skin panel)。接种的或包被的人造腱、人造韧带、人造骨或人造皮肤板可进行定形或移植入 哺乳动物 中。可移植的细胞生长盒可接种选择的细胞类型,并用于在哺乳动物体内产生所期望的基因表达产物。可从细胞生长室内培养的 转染 动物细胞收集基因表达产物。,下面是用于基因疗法的细胞生长装置和细胞移植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人造结缔组织,其包括:
多根细长型纤维,其中每根细长型纤维都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 部;
第一端部纤维,其位于所述细长型纤维的所述第一端部处,其中所 述第一端部纤维在所述第一端部处与所述多根细长型纤维相连;和
第二端部纤维,其位于所述细长型纤维的所述第二端部处,其中所 述第二端部纤维在所述第二端部处与所述多根细长型纤维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结缔组织,其还包括至少一根交叉连 接纤维,所述交叉连接纤维在所述细长型纤维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 端部之间与所述多根细长型纤维中的至少两根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结缔组织,其还包括在所述细长型纤 维上的成纤维细胞层或细胞层。
4.一种人造承重骨,其包括:
多个细长型构件,其中所述细长型构件形成了普通的柱状结构;
多根环状纤维,其中所述环状纤维位于所述细长型构件的周围,且与 所述细长型构件永久地相连,其中所述环状纤维沿着所述细长型构件的长 度被隔开;和在至少一个所述细长型构件上的至少一层骨细胞或软骨细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造承重骨,其中所述细长型构件包括金 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造承重骨,其中所述人造承重骨选自以 下组成的组:人造股骨、人造胫骨、人造腓骨、人造肋骨、人造骨、人 造肱骨、人造桡骨及人造尺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造承重骨,其中所述人造承重骨模拟天 然骨的形状或其一部分的形状。
8.一种人造承重骨,其包括:
多个细长型构件,其中所述细长型构件形成的结构模拟天然骨的形状 或其一部分的形状;
多根环状纤维,其中所述环状纤维位于所述细长型构件的周围,且与 所述细长型构件永久地相连;和
在至少一个所述细长型构件上的至少一层骨细胞或软骨细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造承重骨,其中所述细长型构件包括金 属。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造承重骨,其中所述人造承重骨选自以 下组成的组:人造肩胛骨、人造椎骨、人造下颌骨、人造胸骨、人造髌骨 以及人造髋骨。
11.一种人造非承重骨,其包括:
至少一个人造骨支架,其中所述人造骨支架的形状模拟了天然骨或其 一部分的形状;和
在所述人造骨支架上的至少一层骨细胞或软骨细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人造非承重骨,其还包括沿着所述人造骨 支架的内表面或外表面设置的细胞生长基质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人造非承重骨,其中所述人造非承重骨选 自以下组成的组:人造鼻和人造
14.一种人造皮肤板,其包括:
纤维性基质;和
在所述纤维性基质上的至少一种细胞涂层,其中所述细胞涂层包括选 自以下组成的组中的细胞:表皮细胞和真皮细胞。
15.一种人造细胞生长盒,其包括:
纤维性基质,以及
在所述纤维性基质上和在所述纤维性基质内的多个细胞,其中所述细 胞能够产生所期望的基因表达产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人造细胞生长盒,其中所述人造细胞生 长盒是管形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人造细胞生长盒,其中所述人造细胞生 长盒的外径为10规格至16规格,内径为0.5mm至0.05mm。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人造细胞生长盒,其中所述人造细胞生 长盒是盘状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人造细胞生长盒,其中所述人造细胞生 长盒外径为1cm至3cm,长度为3cm至6cm,宽度为25mm至100mm。
20.一种细胞生长室,其包括:
带开口的容器,所述开口允许插入和移除多根多孔内管,其中所述开 口是可密封的;和
在所述容器内提供开口的可密封通道,所述可密封通道的构造允许细 胞培养液注入或排出。
21.一种获取物质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细胞生长室内进行细 胞培养和分离由所述细胞产生的物质,
所述细胞生长室包括:
带开口的容器,所述开口允许插入和移除多根多孔内管,其中所述开 口是可密封的;和
在所述容器内提供开口的可密封通道,所述可密封通道的构造允许细 胞培养液的注入或排出。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物质选自以下组成的组: 肌肉生长抑制素和卵泡抑素。

说明书全文

1.技术领域

发明通常涉及生物相容的、可植入的身体替换部件领域。特别的是, 本发明涉及人造、人造骨和人造皮肤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由所述人造腱、 人造骨和人造皮肤制造的人造身体部件。本发明还涉及生物相容的、可植 入的细胞生长室领域,所述细胞生长室用于促进原位移植的细胞生长。本 发明还涉及用于细胞培养操作的设备。

2.背景信息

包括人在内的哺乳类生物出生时偶尔伴有非功能性或功能障碍性的 各种身体部件的缺失。此外,在生物体的一生中,需承受其身体上的疾病 与损伤。有的缺陷和损伤可以自行修复。身体部件的另外一些问题则需通 过多种医疗技术来治疗。现代医学(包括人医学和兽医学)在不断地发展 解决人类和其他哺乳类生物所面临的问题的新治疗方法。

损伤的一个例子是腱拉伸、撕裂或其他方式造成的腱损伤。这通常在 人类从事体育活动时发生,并且引起疼痛,从而使活动减少。其在赛行 业中也是具有相当显著经济意义的问题。数十年来,一直致于寻找不可 恢复的腱损伤的永久解决方案。目前仍未有方法被证实能够完全成功地恢 复天然腱的自然活动而又能被患者良好耐受。

另外的例子是一直以来都存在的骨折或骨畸形问题。修复骨的治疗方 案是可以利用的。对于几乎无相关组织创伤的相对线性骨折(straight break),仅仅需要将骨复位,并使其固定足够长的时间以修复至自然状态 可能是可以接受的治疗。但目前存在需要进行完全骨替换的破坏性疾病和 损伤。此外,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活到被诸如骨质疏松的疾病所影响的 年龄的人更多,其使得严重的骨折更为常见,因而对提供替换骨的需求也 更为紧迫。优选地,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应该能够模拟天然骨的自然形状、 重量和强度,同时在免疫学上应为患者所接受。

医学也发展至提供损伤的外部器官替换或再造。烧伤病人常使用多片 皮肤移植物进行处理,但有时也需进行鼻子和朵的替换或再造。其他意 外伤害或疾病相关的状况导致患者的机体表面部位产生某种程度的损伤, 所述损伤需要化妆上合理的、医学上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且,人们希望他 们自己或他们的宠物有一正常的或者有时甚至是改善的外观。对于医生而 言,具有满足这种不断增长的需要的其他手段和方法,以及以医学上对患 者更有益和更安全的并且同时相对容易地由医生实施的方式来满足这种 需求是有益的。

医学专业充满更多的挑战。有的病人不能产生维持正常身体功能所需 的物质。此外,需要促进这些物质的生成超出正常平或者在不能正常产 生那些物质的患者中促进所述物质的生成。实例包括糖尿病人中需补充的 胰岛素产量,或者是激素水平异常低下的病人中需补充的额外激素产量。 此外,由于激素替代疗法已成为绝经后妇女的普遍处方疗法,因此应提供 有副作用费用昂贵的药物治疗的备选方案。能够有助于实现有效和生物 相容的物质达到正常物质产生这一目标的方法在医学领域是广泛期待的。

还已知使用通过用目的基因转染的动物或微生物所产生的化合物的 治疗方法。目前的培养方法在培养所期望的细胞的同时提取所期望的产物 方面并非一直有效。一种能够维持细胞培养同时能够促使所期望的细胞产 物移除的改良的装置将是本领域的一大进步,其使治疗更为有效和更易承 受。

如上述关于特定研究领域的讨论中,与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相关的普遍 问题是未预期的或不希望的免疫反应。因为天然存在或天然形成的物质在 治疗中的使用增加,所以需要不断探索减少或消除与治疗相关的免疫并发 症的方法。例如,目前允许患者在手术前抽出血液并储存的操作允许外科 医生使用患者自身的血液对患者本人进行输血。这就消除了关于非自体输 血所带来的血型匹配以及疾病传播的顾虑。在医学领域需要更多赋予患者 和医生相似优势的先进的自体治疗方式。

发明内容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生物相容的身体替换部件。
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维持体内细胞培养以生 产所期望的物质的装置。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的装置,所述装置 用于促进转染细胞生长以及提取转染细胞产生的产物。
在又一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治疗方法和装置,所述治疗 方法和装置被患者免疫系统识别为天然的自体产生物质,并由此消除对所 述治疗方法或设备的任何明显的免疫反应。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人造腱或人工韧带。这种腱或 韧带包括多根细长型纤维,每根细长型纤维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 一端部纤维处于所述细长型纤维的第一端部,而第二端部纤维处于所述细 长型纤维的第二端部。此外,所述第一端部纤维和第二端部纤维分别连接 所述细长型纤维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任选地,人造腱或人造韧带还可 以包括至少一根交叉连接纤维,所述交叉连接纤维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之间与所述细长型纤维相连,或者还可以包括在所述细长型纤维上的成纤 维细胞层或腱细胞层。
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人造承重骨。这种骨包括多 个细长型构件、多根环状纤维,以及在至少一个细长型构件上的骨细胞层 或软骨细胞层。此外,所述细长型构件形成了普通的柱状结构,所述环状 纤维位于所述细长型构件周围并与所述细长型构件永久地相连,并且所述 环状纤维沿所述细长型构件的长度被隔开。任选地,所述细长型构件可包 括金属。这种人造承重骨可以是,例如股骨、胫骨、腓骨、肋骨、骨、 肱骨、桡骨或尺骨。任选地,所述人造承重骨可模拟天然骨的形状或其一 部分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人造承重骨。这种骨包括多 个细长型构件、多根环状纤维、以及在至少一个细长型构件上的至少一层 骨细胞或软骨细胞。此外,所述细长型构件的结构模拟天然骨的形状或其 一部分的形状,并且所述环状纤维中的每一根位于至少两个所述细长型构 件的周围并与该至少两个所述细长型构件永久相连。任选地,所述细长型 构件可包括金属。这种人造承重骨可以是,例如肩胛骨、椎骨、下颌骨、 胸骨、髌骨或髋骨。
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人造非承重骨。这种骨包括 至少一个人造骨支架和在所述人造骨支架上的至少一层骨细胞或软骨细 胞。此外,所述人造骨支架模拟天然骨的形状或其一部分的形状。任选地, 所述人造骨还可包括沿着所述人造骨支架的内表面或外表面设置的细胞 生长基质层。例如,所述人造非承重骨可以是人造鼻或人造耳。
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人造皮肤板(skin panel)。 这种皮肤板包括纤维性基质和在所述纤维性基质上的至少一种细胞涂层。 此外,所述至少一种细胞涂层包括选自由表皮细胞或真皮细胞(deep cutaneous cell)组成的组中的细胞。
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人造细胞生长盒(cell growth cage)。这种盒包括纤维性基质和在所述纤维性基质上或在所述纤维性基质 内的多个细胞。这些细胞可产生所期望的基因表达产物。任选地,所述人 造细胞生长盒可为管形,并且外径为大约10规格(gauge)至16规格,内 径大约为0.5mm至0.05mm之间。可选方案是盘状的人造细胞生长盒, 其外径为大约1cm至3cm,长度为约3cm至6cm,宽度为约25mm至 100mm。
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细胞生长室。这种室包括容 器、在所述容器内允许插入和移除多根多孔内管且可密封的开口、和在所 述容器内提供开口并允许细胞培养液进入和排出的可密封通道。
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获取物质的方法。所述方法 包括在前述实施方案的细胞生长室里培养细胞,并分离由细胞产生的物 质。任选地,所述分离的物质可以是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或卵泡 抑素(follistatin)。
根据下面的详细说明和附图,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优点和新颖特征将 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根据附图的说明可进一步理解申请人的发明,其中除非另有说明,相 同的标号预期从不同的视野来描述相同的部件。
图1A显示第一实施方案的腱或韧带的支架。
图1B显示第二实施方案的腱或韧带的支架。
图1C显示第三实施方案的腱或韧带的支架。
图2是承重骨支架的透视图。
图3是与图2所示的支架一起使用的细胞生长基质的透视图。
图4A是有细胞生长基质的承重骨支架的侧视图。
图4B显示图4A的承重骨支架的I-I区的剖面图。
图5A显示第一实施方案的非承重骨支架。
图5B显示第一实施方案的非承重骨支架形状的变化形式。
图6A显示第二实施方案的非承重骨支架。
图6B显示第二实施方案的非承重骨支架形状的变化形式。
图6C显示第二实施方案的非承重骨支架形状的又一变化形式。
图7A是非承重骨支架组装的示意图。
图7B是非承重骨支架组装的示意图。
图8A是人造耳的前视图。
图8B是人造耳的侧视图。
图9是人造皮肤支架板构型的示意图。
图10是人造皮肤支架板另一构型的示意图。
图11描绘了管形的细胞生长盒。
图12是图11的管形细胞生长盒的剖面图。
图13描绘了盘状的细胞生长盒。
图14显示随时插入胶囊的卷曲的盘状细胞生长盒。
图15A是细胞生长室的切面侧视图。
图15B是图15A的细胞生长室沿线II-II获取的剖面图。
图16是细胞生长室内管的侧视图。
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
通过参考本发明特定实施方案的以下详细说明和具体的实施例,可以 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此处所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方案的目的,而 非意在限制。
实施例I:人造腱或人造韧带基质的生产
基质的形状和尺寸视替换腱的预期用途而制造。用于将主要的骨和肌 肉连接在一起并承受显著机械应力与重量的腱优选长的和宽的。图1A显 示用于人造腱或人造韧带的基质。腱10可在需要腱承重处使用。人造腱 10的主体11可以是梯形的(如图)。主体11包括纵向纤维12。纵向纤维 12在其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处与端部纤维13固定。因为图1A所示的人造 腱的预期用途包括承受较大的应力,所以为了增加强度和耐力,在主体11 内设置多根交叉连接纤维14。如图所示,两组平行纤维互相垂直地排列是 优选的实施方案。备选的实施方案包括夹不是180°的交叉连接纤维、 使用超过两组的平行纤维,以及使用并不完全平行的纤维组。为了改善人 造腱10的持久性和功能性,最优选模拟天然腱的密集纤维特性的纤维构 形。可以在人造腱10上设置连接带15,以促进人造腱10与合适的肌肉或 骨的缝合或结合。当连接带15被描绘为沿着主体11的相对端部区域安置 或编织的矩形带时,它们可以多种形状存在,包括带状、状、环状、钩 状等。
多种材料可用于制造纤维。优选的是每种人造腱或人造韧带用多种不 同的材料制成。所述纤维应具有预期的在应力下抗断裂、折断及破损的抗 张强度。应考虑的应力包括肌肉的、体重的、重力的、施加的力量以及运 动。理想的纤维在使用时能够保持其形状和功能。质量更上乘的纤维是在 宿主组织中激发或引发炎性反应的纤维。所选的纤维还应优选地允许诸如 成纤维细胞或瘢痕组织细胞的细胞生长,甚至有可能引起细胞生长。
材料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胶乳、橡胶、弹性体(elastic)、玻璃、陶 瓷、塑料以及聚酯。所述材料还包括橡胶、脯酸、异丁烯酸酯、尼龙、 DACRON、聚二甲基硅烷、聚氨酯、聚乙烯、薇乔(vicryl,一种可吸 收的缝合材料)以及GORE-TEX。其他材料包括聚丙烯、辛基-2-氰基丙 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交酯、芳族聚酰胺、聚苯乙烯、聚-L-赖氨 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中性聚合物二氧化硅聚合物、 polygalactide、羟磷灰石、胶乳、橡胶、弹性体、玻璃、陶瓷、塑料或聚 酯。还可用其他合适的材料。
纤维尺寸的特征为细、中度或粗。细纤维的尺寸范围为0.1μm至2.0 μm,包括0.1μm、0.2μm、0.3μm、0.4μm、0.5μm、0.6μm、0.8μm、1.0 μm、1.2μm、1.5μm、1.8μm和2.0μm的直径。中度纤维的直径为3.0μm 至50μm,包括3.0μm、4.0μm、5.0μm、6.0μm、8.0μm、10.0μm、15.0 μm、20μm、30μm、40μm和50.0μm。粗纤维的直径范围为100μm至 1000μm,包括诸如150μm、200μm、250μm、300μm、350μm、400μm、 500μm、600μm、800μm和1,000μm的尺寸。尽管公开了某些尺寸,但 是在邻近上述范围或在其内的任意尺寸均可应用。
使所述纤维相互粘结,或者用胶水或编织技术将纤维保持在一起。对 于某些纤维材料而言,可将纤维加热以将纤维熔合在特定的点,从而形成 热结合。化学粘合剂(如化学粘合胶水)也可应用。也可利用纤维的、塑 料的或硅橡胶的连接件。可用编织技术(weaving-knitting)中的扣锁 (knot-lock)式样来编织纤维以将纤维固定在一起。可应用多种连接技术 以及连接技术的组合。
纤维可用可吸收的或不可吸收的缝合线连接到合适的骨或肌肉部位。 它们也可用金属的或塑料的螺钉进行连接。也可采用如本领域已知的其他 合适的连接装置。
可以制造具备天然腱或韧带的所有功能的人造腱或人造韧带。手部、 腕部及足部的腱通常是又长又窄的,但它们可以因疾病、损伤而受到损害, 或因某些缺陷而畸形或缺失。在非人哺乳动物中,存在相似的腱缺陷并且 可用本发明的人造腱来替换。如图1B所示,适合用于手部、腕部或足部 的人造腱10优选具有窄长形的主体11。设置足够的纵向纤维12以赋予人 造腱10形状及稳定性。在此实施方案中,未显示交叉连接的纤维。这是 因为某些区域的腱具有相对低的机械需求。还显示了任选的连接带15。
如天然腱具有多种形状、尺寸及用途一样,本发明的人造腱也有多种 形状、尺寸及用途。图1C显示有自由形状的另一实施方案。主体11具有 某些应用中所期望的波浪形。设置了纵向纤维12和交叉连接纤维14。本 实施方案的自由形状的性质允许形成适合任意应用的基质,所述应用包括 由于再造或其他异常情况而使得腱须构建成非自然形状的应用。
基质可通过切割或使合适的已有网状结构成形,或者通过交叉编织或 以其他方式互相连接系列纤维来制造。例如,#10的尼龙纤维可制备成所 需形状,并可用密封剂如硅、聚氨酯或聚乙烯固定在一起。网状式样性 质的基质优选具有不低于0.1μm且不超过1,000gm的孔径。本发明人造 腱的典型尺寸包括从2cm至10cm的长度,以及从0.5cm至2cm的宽度。
人造腱或人造韧带的基质可不经任何其他的修饰而直接进行移植。任 选地,可在基质中施用促进细胞迁移和生长的化学物质或材料。也可进一 步任选在移植前用细胞包被人造腱或人造韧带,如以下的实施例II所示。
实施例II:人造腱上的细胞涂层的沉积
如前所述,在移植人造腱之前,在人造的生物基质(包括人造腱)上 包被腱细胞或成纤维细胞。首先从患者身上获取细胞。为了减少免疫反应 的发生率,优选从将接受人造腱的患者身上获取细胞。例如,因损伤而断 裂的腱片断可通过手术移取。在任何必要的细胞分类后,将腱细胞或成纤 维细胞与基质一起置入合适的细胞培养液或细胞培养装置中。可利用机械 作用以确保细胞在基质上正确定位
细胞可进行单层培养而后转到胶原植入培养物,或者转到使用如 RPMI 1640培养基的基质培养物质中。可添加血清白蛋白血清或人血 清。培养物质还可以含有多种添加成分中的任何一种,所述添加成分包括 转蛋白、胰岛素、氢化可的松、视黄酸、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 因子(VEGF-A、VEGF-C、EG-VEGF)、胰岛素生长因子(IGF)、角质形成 细胞生长因子、性纤维蛋白原生长因子(b-FGF)、酸性生长因子(A-FGF)、 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白细胞介素8(IL-8)、 pleiotropin、ENA-78、Gro-α、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血小板 源生长因子B(PDGF-B)、凝血酶(II-a)、1-磷酸鞘氨醇酯(SIP)、血管生成素 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ephrins、胎盘生长因子(PIGF)、TGF-β、 内皮整合素(endothelial inegrins)、粘蛋白、PECAM、血管生成素细胞 周期蛋白E、上皮细胞钙粘蛋白、PD-ECGF、TGF-B 1、HSP-27、谷胺酰 氨以及纳米级表面糙度。
根据所需细胞的类型和数量、培养条件以及所用试剂,可任选地在24 小时至14天后收集细胞。应制造或选择纤维以使细胞自然附着于所述纤 维上。优选地,所述纤维包括纤维表面糙度以促进结合。此外,可选用粘 附刺激物。也可用粘附刺激蛋白,如FPG、PRONECTIN F、纤维连接蛋 白、EGF、钙粘蛋白或儿茶素(catectin)。这些蛋白可在纤维组装期间使 用,也可在细胞涂布前作为浴液(bath)用于该结构。细胞响应诸如培养 基流向、电流和重力牵引的因素进行定位。细胞间的定位相互关联,并且 可以利用用于定位(如单向性对多向性)的特定培养基、电流(如电压 或纵向电压)以及重力(如圆周的、直接的或磁性的)的用途来实现所预 期的细胞定位。
细胞粘附步骤可在细胞培养的同一培养基上进行。可选地,为了加速 粘附也可改变培养基。细胞与纤维的粘附通常需要24小时至14天。可用 显微镜评估细胞粘附,可选地,为了测定细胞粘附程度,可对残留在培养 基中的细胞进行计数或预测。
细胞生长达到预期程度后,即可将被包被的人造腱移植入患者中。为 了确保人造腱与天然的机体部件整合,并且允许细胞涂层根据需要进行生 长,可采用物理治疗方案。在使用细胞物质涂布前进行人造腱移植时,也 优选物理疗法。
实施例III:人造骨的制造
骨因各种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需替换或增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纤 维性的人造骨基质,所述纤维性的人造骨基质可由细胞物质侵入而形成或 再造天然骨。细胞物质的添加在以下的实施例IV中进一步描述。
根据人造骨的预期用途,提供了多种材料和形状。对于替换长的承重 骨(如股骨)而言,采用了纤维和金属组合制成的结构。如图2所示,结 构支撑件20包括一组平行的柱体21。根据患者和柱体21的最终用途,柱 体21包括能支撑必要重量的坚固的金属或复合材料。优选具有生物相容 性的金属;可选地,为了防止一经植入患者即产生的副反应,可以对非相 容的物质进行包被或处理。为了适应结构支撑件20的扩展及人造骨长度 的相应增加,也有可在柱体21中设置用于选择的折点。
合适的金属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铂、和重金属(Cr、 Fe、Ni和Cd)。纤维和金属通过热结合或通过诸如纤维、塑料、硅橡胶或 化学粘合胶的化学粘合剂结合在一起,从而将所用纤维单独编织或通过热 结合或粘合剂结合而编织。选择所述物质和连接技术时,需考虑结构特性 如强度、密度、柔韧性、吸附细胞的能力、支持全骨细胞生长的能力以及 促血管结构生长的能力。优选地,所选的物质在所有生理应激条件下均具 备期望的特性。
如图2所示,柱体21经构建大体为柱状,并且其由圆周环22保持在 适当位置并进行支撑。环22可以包括金属或纤维,优选坚固且柔韧的纤 维复合材料。基于所采用的材料,环22通过合适的方式沿结构支撑件20 的长度与柱体21连接,其中所述合适的方式如焊接、化学粘合或绑。 柱体和环的尺寸视人造骨的最终用途而定,例如,长度从约0.5cm至30 cm,宽度从约0.5cm至3.0cm。
尽管显示了一般的直的柱形,但是不同的用途需要不同的形状。人造 股骨或其一部分通常为直的柱形,而人造肋骨通常为弯曲的柱形。人造桡 骨或其一部分略为柱形,近似于椭圆形和半棱形,以与天然扁平且远端变 宽的形状相关联。本发明人造骨的另一实施方案不是柱形的,相反,为了 模拟自然生长骨或其一部分(如椎骨和下颌骨),该实施方案具有不规则 的构形。
结构支撑件20在移植前可用细胞生长启动子进行处理;或用细胞生长 基质进行衬里(lined)和/或包被;或用细胞群进行包被;或实施这些处理 的任意组合。适当的细胞生长启动子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纤连蛋白、转 铁蛋白、胰岛素、氢化可的松、视黄酸、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 子、胰岛素生长因子、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碱性纤维蛋白原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细胞周期蛋白E、上皮细胞钙粘蛋白、PD-ECGF、TGF-B 1、 HSP-27和谷胺酰胺。也可优选在纳米级水平上应用物理处理方法——如表 面糙度。
图3描绘细胞生长基质30。细胞生长基质30经构建与结构支撑件的 内部或外部的测量方法相应。所用材料为任何网状或类网状的生物相容性 材料,为了促进细胞生长,所优选的孔径在约0.1μm至1,000μm之间。 任选地,细胞生长基质30也可由可消化的或可重吸收的材料制成。合适 的可消化的或可重吸收的材料包括硅橡胶、脯氨酸、异丁烯酸酯、尼龙、 DACRON、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聚乙烯、薇乔和Gore-Tex。在某些 实施方案中,结构支撑件20和细胞生长基质30之一或两者均可由下列材 料配置:硅橡胶、脯氨酸、异丁烯酸酯、尼龙、涤纶、聚二甲基硅氧烷、 聚氨酯、聚乙烯、薇乔、Gore-Tex、聚丙烯、辛基-2-氰基丙烯酸酯、聚 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交酯、芳族聚酰胺、聚苯乙烯、聚L-赖氨酸、对苯二 甲酸乙二酯(PET)、聚合物(中性)、聚合物(二氧化硅)、polygalactide、 羟磷灰石、胶乳、橡胶、弹性体、玻璃、陶瓷、塑料、聚酯、铝、铜、不 锈钢、钛、铂/银或重金属(Cr、Fe、Ni和Cd)。
可以裁定细胞生长基质30的大小并使其成形以在结构支撑件中或在 结构支撑件上方进行装配,而无需连接件。可选地,细胞生长基质30可 通过例如粘附或捆绑附着于结构支撑件上。
图4A显示人造骨40,其包括基质衬里的结构支撑件。如图4B描绘 的横截面所示,人造骨40具有柱形的开口。柱体21与环22的相对尺寸 由范例表示,其必须根据所选材料和预期的用途来改变比例和构形。提供 了和开口或孔一起工作的空芯,所述开口或孔遍及整个长度成切线设置, 以使血管相邻组织向内生长。可将柱体穿过正中间放置,并朝着中心区域 和四周区域定位。
除了供承重使用的人造骨之外,非承重骨也可发生损伤或缺陷。本发 明同样提供用于这些目的的替换骨。因为非承重骨的机械强度要求较低, 所以本实施方案的人造骨的主要结构包括非金属的纤维。如图5A和图5B 所示,提供了人造骨的网状物50。图5A和图5B分别显示了矩形和平行 四边形,但是可制造成任何需要的形状或大小。根据特定用途和所用材料, 包括人造骨网状物50的交联纤维以达到预期的强度、柔韧性以及固有形 状的间隔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将直径相对粗的硬纤维编织入孔径相对较 大,强度相对较高,但柔韧性较差的网状物中。
用于人造骨的其他合适的材料可以包括以上就实施例I所描述的那 些。
图6A、图6B和图6C显示人造骨网状物50的备选构形。用于所显示 的实施方案的材料是一种有孔充分分布的固体材料。这种材料可以不同的 厚度设置以模拟天然骨所提供的不同外形和不同程度的柔韧性。图7A示 意性地表示了构建替换鼻的人造骨网状物的构形。可选地,如图7B所示, 可以将多块人造骨网状物板结合在一起,以形成替换鼻。在一些应用中优 选图7B所述实施方案,因为可将不同的部件排列在一起以使其具有类似 于患者天然鼻的最终外观。此外,不同的人造骨网状物部件可有不同的弹 性和强度以更好地模拟自然鼻以及鼻梁与鼻尖之间所见到的强度降低和 增加的柔韧性。
本发明人造非承重骨的另一应用是形成人造耳。图8A显示了一个例 子,其中图8B显示其侧视图。选择合适的人造骨网状物允许形成人造耳 80,其包括耳轮81、对耳轮82和外耳83。在侧视图图8B中可见,人造 耳80设置有一与耳垂(lobule)天然增厚相似的增大的底部84。可用如图 5A-6C所示的那些人造骨网状物来仿制鼻和耳的软骨特性。在制成人造骨 之后,可以添加合成的或天然的包被物,例子如以下的实施例IV所示的 人造皮肤片。
实施例IV:人造骨上的细胞涂层的沉积
在移植前,细胞可以在如实施例III所示的人造骨上和人造骨内生长。 在损伤后将人造骨用于修复的情况中,可从外科清创术期间收集的骨碎片 采集骨细胞。可选地,或者对于其他应用而言,可从髂嵴、胸骨或肋骨收 集骨细胞。在将细胞与人造骨混和前,优选将收集的细胞在溶液中培养至 特定的浓度。
将所述细胞与人造骨置于具有必要试剂的合适的容器中,并允许细胞 在人造骨表面进行包被。当细胞生长达到预期程度即可将包被了细胞的人 造骨移植入患者中。
上文就实施例II描述了关于细胞培养和细胞粘附的材料和技术。用于 人造骨上的细胞培养条件通常为标准培养温度,如32℃至38℃。可不提 供运动,或提供轻度的离心运动或摇摆运动。甚至在细胞进行包被时,仍 优选骨具有空芯,以及遍及整个长度成切线设置的开口或孔,其允许血管 相临组织向内生长。
对于诸如替换鼻和耳的用途而言,优选软骨细胞在选择的基质上生长。 在任何实施方案中,可以利用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混和物来给予必需的结 构完整性和强度,同时准许具有预期程度的柔韧性。
由于鼻和耳均为外露器官,因此本发明的人造鼻或人造耳在对患者进 行移植前优选用皮肤和/或皮肤材料进行包被。此操作步骤如下实施例V 和实施例VI所述。
实施例V:人造皮肤和皮肤材料的制造
不幸地是,相当数量的患者的皮肤和皮肤部位遭到破坏或损毁。这类 损伤或缺陷特别令人苦恼,因为除了关于活动或感染的严重问题外,它们 常直接影响外观。可以根据预期的用途用不同方法制造人造皮肤和皮肤材 料。
对于小的损伤或以后需要接触其下结构时可用临时人造皮肤。可降解 或可重吸收纤维的基质可编织或制造成用于移植和任选的移植前包被。可 用于例如手部的永久性的柔韧性人造皮肤是优选的。这种基质由生物相容 性的、非免疫性的材料制成,所述材料不会形成瘢痕,也不会募集瘢痕组 织。
人造皮肤和皮肤材料可由下列材料制成:如,硅橡胶、脯氨酸、异丁 烯酸酯、尼龙、DACRON、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聚乙烯、薇乔以及 Gore-Tex。其他材料包括聚丙烯、辛基-2-氰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 酯、聚丙交酯、芳族聚酰胺、聚苯乙烯、聚L-赖氨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 酯(PET)、中性聚合物、二氧化硅聚合物、polygalactide和羟磷灰石。在 人造皮肤的制造中,优选在纤维中使用热结合,然而,纤维的、塑料的、 硅橡胶的或化学粘合剂或编织技术(如锁扣或编织扣紧式)也可使用。
另一种类型的人造皮肤包括由生物相容性的稳定材料制成的基质。包 括这种基质的纤维比用于其他人工皮肤的纤维强度更高,且编织更为紧 密,但仍保留相对的柔韧性。这种基质形成皮肤生长的构造基础,并且能 从患者募集一些瘢痕组织以形成更为稳固的基础。这种人造皮肤基质的用 途包括鼻或耳的覆盖物,其中所述鼻或耳包括如实施例III所示的人造鼻 或人造耳;以及用于腹部和全部厚度的皮肤均必须替换的任何应用。
人造皮肤的整个形状、厚度和尺寸因用途而改变。平行四边形的片优 选用来使构造和使用变得简便。根据需覆盖的表面积的大小来采用一系列 片。图9显示一系列窄长形的人造皮肤片90,而图10显示一系列相对短 但相当宽的人造皮肤片90。在组装合适形状和大小的人造皮肤片时,需考 虑所需程度的柔韧性并预防瘢痕。
对于某些用途而言,人造皮肤制造后可直接移植入患者中。这就为天 然细胞的迁移和生长提供了支撑结构。这些纤维中的部分或全部是可消化 的。这种形式的人造皮肤在移植前可涂上皮下细胞生长因子和抗炎剂。对 于其他的用途而言,如实施例VI所示,人造皮肤的基质在移植前可用细 胞进行包被。
生长因子和其他试剂可用来改善人造皮肤和皮肤材料。这样的材料包 括,但不限于纤连蛋白、转铁蛋白、胰岛素、氢化可的松、视黄酸、表皮 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生长因子、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纤维蛋白原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细胞周期蛋白E(angiogenincyclin E)、上皮细胞钙粘蛋白、PD-ECGF、TGF-B 1、HSP-27和谷氨酰胺。还可 在纳米级的水平上对纤维应用表面糙度。
实施例VI:人造皮肤和皮肤材料上细胞涂层的沉积
为了获得用于包被的细胞,从供体优选从接受人造皮肤的患者获取细 胞。可选地,细胞可从可供货的供应商处获得。一种收集细胞的方法是钻 孔活组织检查。可将由此得到的材料分为表皮细胞和真皮细胞。这些细胞 接种在如实施例V所述的人造皮肤基质上。根据所预期的最终用途接种一 种或两种类型的细胞,并允许其生长至包被所需浓度。此后,将包被了的 人造皮肤转移至患者或在包被如人造鼻的人造骨后再转移到患者。
可通过利用重力来进行细胞涂层的沉积。将细胞置于含基质的室,并 通过重力的牵引力使细胞漂浮到基质上。然后使细胞粘附至所述基质。其 中所使用的细胞可进行单层培养再转移至胶原植入培养物,或者所述细胞 可在使用例如含血清白蛋白、牛血清或人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的基质 材料中进行培养。这些材料可以含有其他的因子以促进生长和粘附。这种 其他的因子可以包括转铁蛋白、胰岛素、氢化可的松、视黄酸、表皮生长 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C,EG-VEGF)、胰岛素生长因 子(IGF)、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碱性纤维蛋白原生长因子(b-FGF)、酸 性生长因子(A-F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白细胞介素8(IL-8)、多亲菌素、ENA-78、Gro-α、音猬因子(SHH)、血 小板源生长因子B(PDGF-B)、凝血酶(II-a)、1-磷酸鞘氨醇酯(SIP)、血管生 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泛素、胎盘生长因子(PIGF)、 TGF-β、内皮整合素、钙粘蛋白、PECAM、血管生成素细胞周期蛋白E、 上皮细胞钙粘蛋白、PD-ECGF、TGF-B 1、HSP-27、谷氨酰胺及纳米级的 表面糙度。
细胞培养持续时间从约24-48小时至数周,如大约23周。优选的片尺 寸为约1-10cm,如大约5cm。可采用多个片来提供覆盖预期的皮肤面积 的足够的表面积。在人造耳或人造鼻的情况中,足够大的皮肤覆盖包括对 邻近的健康区域或扁平区域的需求,其中所述邻近的健康区域或扁平区域 包括完整的血管蒂。如同使用其他人造材料一样,需保持其无菌性。
实施例VII:可移植的细胞生长盒
当患者不能产生足够量的人体所需物质时,通过施用天然形成的物质 的替代物来完成一些医学疗法。一个例子是用于某些糖尿病患者的可注射 的胰岛素,另一个例子是口服或皮下施用激素来避孕。现在正进行的施用 方法的备选方案是给患者移植可产生所需物质的细胞。这些恰当移植的细 胞可产生足够的物质,因此无需另外补充并且避免了相关的费用和负担。
图11显示可移植的细胞生长盒110。图11的实施方案为管形并且可 移植入例如静脉或动脉中。细胞生长盒110包括多孔的生物相容性物质, 如编织的尼龙纤维、聚氨酯、聚乙烯或塑料。也可用标准的商用塑料。这 样的塑料可以衬有非反应性材料,所述非反应性材料如实施例I所提供的 与纤维一起使用的材料。在移植前,细胞生长盒全部用能产生所需物质的 细胞进行包被。
获取这种细胞(脂肪细胞或成纤维细胞)的方法之一是采用大的皮下 钻孔针从患者身上收集。为了保证生物相容性,优选使用接受细胞生长盒 的最终受者供给的细胞。这些细胞进行遗传转化以产生一种或多种不同的 物质,所述物质除了别的以外,如肌肉生长抑制素、卵泡抑素、胰岛素、 甲状旁腺激素、垂体激素、睾酮、雌激素、孕酮和甲状腺激素。可以获得 描述遗传转化方法和材料的众多文献。在本申请文件的参考文献部分列举 了这些参考文献的例子。所使用的典型的载体是无再感染能力的腺载体或 质粒载体。一旦转化,即允许细胞在培养基中生长。最终使用它们在细胞 生长盒上形成细胞涂层。当使用细胞进行涂布时,管形细胞生长盒如图11 所示,外径在10规格至16规格之间,内径为0.5-0.05mm。生长盒材料 的特点和设计一般不会使细胞迁移或运动。
培养条件及材料已就先前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并且在这里适用。通过 使用选择的孔径来防止细胞迁移或运动。
管形的细胞生长盒可插入天然的静脉或动脉中。如图12所示,管形的 细胞生长盒110的横截面允许血流从中心部分流过,而流过该部分的血液 可供给细胞生长盒110中的细胞营养,还可收集其中所产生的物质。这种 血管式管与商用血管移植物一样通过手术缝在相应位置而进行设置。
如图13所示,静脉或动脉移植的备选方案可制造成盘状的细胞生长盒 130。盘状的细胞生长盒130包括纤维性基质,如尼龙网状物。两大小相 似的盘131沿其边缘部分连接在一起。因此,开口132沿着盘状的细胞生 长盒130的一部分进行设置。任选地,盘状的细胞生长盒130可直接编织 或模制成一体的单元。这种构形为所期望细胞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表面 积。在移植前,转染细胞在盘状的细胞生长盒130的基质结构周围培养。 一旦完成合适的细胞生长,盘状的细胞生长盒130的宽度为25-100mm, 直径为1-3cm,长度为3-6cm。
接种了的盘状细胞生长盒130的一种移植方式可以是紧压盘并将其插 入水化合物的或其他可消化的胶囊(如由Capsugel,Greenwood,SC.制备 的胶囊)中而实现。然后将胶囊卷入10规格或16规格的计量针后,注入 患者的期望区域。当胶囊溶解时,该盘展开成其原来的形状。对于这种插 入方法而言,优选包括柔韧并且具有“记忆”的纤维的盘。一旦插入患者 体内,血液流入和流经该盘,从而为接种的细胞提供营养,并将所产生的 物质运送至身体其他部位。
前述公开的纤维可用来制造盘状的细胞生长盒,优选高柔韧性的纤维。 血流不会灌注到该盘中,然而,细胞外和血管外隔室的流体通过渗透作用 到达圆盘。
如上所述,为了阻止细胞迁移或运动,孔径是有关的。对于可移植的 盘状形态(如扁平的,圆形的或管形的盘)而言,合适的孔径的实例包括 0.01μm至0.2μm的孔径,该孔径可限止大蛋白如白蛋白和所有细胞。对 于可移植的血管导管而言,也可应用0.01μm至0.2μm的孔径。在柔韧的 蠕虫样的外壳中,优选孔径为0.01μm。
实施例VIII:细胞生长室
本发明部分依赖培养的细胞和/或培养的转染细胞。如图15A所示,还 提供了促进细胞生长的室。细胞生长室150包括中心部分151,中心部分 151含多个内管152。直径范围为1cm至5cm,长度为约5cm至约10cm。 内管152包括对培养细胞为惰性的材料。通常将大约12至20个内管152 设置在一个细胞生长室150内。
需培养的细胞置于内管152内,并装入细胞生长室150的主体151中。 图15A所示的实施方案具有开口153,其允许使用者将细胞生长室150拉 开成两部分。其他选择(包括更小的开口)也包含在本发明的精神之内。 当闭合时,所述开口应能形成密封以避免液体从室内损失或避免空气进入 容器。当装有待培养细胞的内管152装入细胞生长室150后,通过流入连 接器154向细胞生长室加入适当的细胞培养液。流入连接器154以及其他 连接器是进入所述室的通道,其在不用时可密封或闭合。细胞培养液在流 经细胞生长室150后经流出连接器155排出。例如为了施用补充的营养或 检测细胞生长参数,可在细胞生长室150的主体151上设置侧面的流入和 流出管156。
图15B显示细胞生长室150的横切面图。图16显示内管152的详图。 为了提供额外的循环营养物以及为了促使从培养细胞上排出废物或细胞 产物,孔156沿内管152的长度设置。这些孔允许因流体渗透压引起的明 显循环,但所述孔限制细胞和大分子尺寸的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质通过。 受限的物质的实例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抗体。孔径范围为0.01μm 至0.2μm。
细胞生长室的一个优选用途是用来培养转染的动物细胞。如成纤维细 胞、血管平滑肌细胞或其他肌细胞、脂肪细胞或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的细胞 均可使用所期望的基因进行转染,其中所述基因如编码肌肉生长抑制素的 基因,其包括T肌肉生长抑制素-1、T肌肉生长抑制素-2、牛肌肉生长抑 制素、鼠肌肉生长抑制素、和人肌肉生长抑制素的基因,或卵泡抑素基因。 将这些转染的细胞置于细胞生长室,并从流出管排出的物质分离所期望的 产物。将由此生产的蛋白质装入可消化的胶囊中,口服施药。为了促进吸 收蛋白质可与多糖连接。
本发明可应用的收集针包括任意标准尺寸的针,其范围为10规格至 16规格的针。收集针可由不锈钢或其他制针工业采用的标准材料制成。优 选的长度范围为3cm至10cm。为了实施收集的功能,收集针可以设置有 斜切的边缘,该边缘用固体的前导插入片段(solid insert guide)封闭,所 述前导片段在进入目标组织后可移除。在达到预期深度之前不停抽吸,然 后移除内部有收集物质的收集针,并用收集液如盐水冲洗收集针上的组 织。可用同一针立即进行另一次组织收集。
上述说明和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阐述本发明,并非意在限制。由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质和范围所包括的已公开的实施方案做 出修改,因此本发明应广泛地解释为包含所有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 的范围之内的变化形式。

发明背景

参考文献
1:Reisdorff J,En-Nia A,Stefanidis I,Floege J,Lovett DH,Mertens PR.
Transcription factor ets-1 regulates gelatinase a gene expression in mesangial cells.(转录因子est-1对肾小球膜细胞明胶酶基因表达的调节)
J Am Soc Nephrol.2002Jun;13(6):1568-78.
2:Tsutsumi S,Tomisato W,Hoshino T,Tsuchiya T,Mizushima T.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l Is Responsible for Maturation-Dependent Spontaneous Apoptosis of Cultured Gastric Pit Cells.(β型转化生长因子导致 培养的胃小凹细胞的成熟依赖型自发凋亡)
Exp Biol Med(Maywood).2002.Jun;227(6):402-11.
3:Van Der Meijden CM,Lapointe DS,Luong MX,Peric-Hupkes D.Cho B, Stein JL.Van Wiinen AL,Stein GS.
Gene Profiling of Cell Cycle Progression through S-Phase Reveals Sequential Expression of Genes Required for DNA Replication and Nucleosome Assembly.(细胞周期S期的基因谱揭示了DNA复制和核小体组装所需基 因的依序表达)Cancer Res.2002Jun 1;62(11):3233-43.
4:Biodegradable,Elastic Shaped-memory polymers for potential Biomedical Applications(可生物降解的弹性形状记忆聚合物在生物医学的应用前景).
Lendlein,Andrea,Langer,Robert Science 296:2002.pg.1673-1676
5:Bai XC,Luo SO,Bai J,Deng F Zheng WS,Ji OS.
Up-regulation of 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 Signaling in plcgl Gene Null Fibroblasts(plcgl基因缺失的成纤维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的上调) Sheng Wu Hua Xue Yu Sheng Wu Wu Li Xue Bao(Shanghai).
2001;33(6):677-681.PMID:12035061[PubMed-as supplied by publisher]
6:Kim DS,Kim SY,Chung JH.Kim KH.Eun HC,Park KC.
Delayed ERK activation by ceramide reduces melanin synthesis in human melanocytes(神经酰胺延迟激活ERK导致人黑色素细胞黑色素合成减少).
Cell Signal.2002Sep;14(9):779-785.
7:Prietzsch H,Brock J,Kleine HD,Liebe S,Jaster R.
Interferon-alpha inhibits cell cycle progression by Ba/F3 cells through the antagonisation of interleukin-3 effects on key regulators of G(1)/S transition. (α-干扰素通过白细胞介素-3对G(1)/S期转换关键调节因子的阻断作用 来抑制Ba/F3细胞进程)Cell Signal.2002Sep;14(9):751-9.
8:Gupta S,Afaq F,Mukhtar H.
Involvement of nuclear factor-kappa B,Bax and Bcl-2 in induction of cell cycle arrest and apoptosis by apigenin in human prostate carcinoma cells.(在 人前列腺癌细胞中核因子kappa B、Bax、Bcl-2在三羟黄酮诱导细胞周期 停滞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Oncogene.2002May 23;21(23):3727-38.
9:Gupta S,Sen S.
Myotrophin-kappaB DNA interaction in the initiation process of cardiac hypertrophy.(在心脏肥厚的起始过程中Myotrophin与DNA kappaB的相互 作用)Biochim Biophys Acta.2002May 8;1589(3):247-60.
10:Wang HS,Wasa M,Okada A.
Amino acid transport in a human neuroblastoma cell line is regulated by the type I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人成神经细胞瘤细胞系中受I型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调节的氨基酸转运)Life Sci.2002 May 31;71(2): 127-137.
11:Paski SC,Xu Z.
Labile intracellular zinc is associated with 3T3 cell growth.(易变的细胞内锌 与3T3细胞的生长有关)J Nutr Biochem.2001 Nov;12(11):655-661.
12:Spinella F.Rosano L,Di Castro V.Natali PG,Ba nag to A.
Endothelin-1 induce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by increasing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alpha in ovarian carcinoma cells.(在卵巢癌细胞中 内皮素1通过增加1型缺氧诱导因子α而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J Biol Chem.2002 May 22[epub ahead of print]
13:Uchimiva H,Furukawa T,Okamoto M,Nakajima Y,Matsushita S,Ikeda R, Gotanda T,Haraguchi M,Sumizawa T,Ono M,Kuwano M,Kanzaki T, Akiyama S.
Suppression of thymidine phosphorylase-mediated angiogenesis and tumor growth by 2-deoxy-L-ribose.(脱氧核糖抑制胸苷磷酸化酶介导的血管发生 和肿瘤生长)Cancer Res.2002 May 15;62(10):2834-9.
14:Parekh TV,Gama P,Wen X,Demopoulos R,Munger JS,Carcangiu ML, Reiss Ms Gold LI.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signaling is disabled early in human endometrial carcinogenesis concomitant with loss of growth inhibition.(在人 子宫内膜癌早期β转化生长因子信号失常伴有生长抑制的丧失)Cancer Res.2002 May 15;62(10):2778-90.
15:Lui V W.Grandis JR.
EGFR-mediated cell cycle regulation.(EGFR介导的细胞周期调节)
Anticancer Res.2002 Jan-Feb;22(IA):1-11.
16:Hopfner M,Berger A,Folsch UR,Loser C.
Effect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on Growth and Polyamine Metabolism in Various Organs in Rat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大鼠不同器官生长和聚胺 代谢的影响).Digestion.2002;65(2):103-111.
17:Schiemann WP,Blobe GC,Kalume DE,Pandey A,Lodish BF.
Context-specific effects of fibulin-5(DANCE/EVEC)on cell proliferation, motility,and invasion:Fibulin5 is induced by TGF-beta and afiects protein kinase cascades.(纤蛋白5(DANCE/EVEC)对细胞增殖、运动和侵入的 环境特异性影响:纤蛋白5由TGF-β诱导并影响蛋白激酶的级联反应)J Biol Chem.2002 May 20[epub ahead of print]
18:Ling MT,Wang X,Tsao SW,Wong YC.
Down-regulation of Id-1 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TGF betal-induced growth arrest in prostate epithelial cells.(在前列腺上皮细胞中Id-1表达下调 与TGF-β诱导的生长抑制有关)Biochim Biophys Acta.2002 Apr 15;1570(3):145-52.
19:Tokunaga Y,Hosogi H,Hoppou T,Nakagami M,Tokuka A,Ohsumi K.
Prognostic value of thymidine phosphorylase/platelet-derived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in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after surgery:evaluation with a new monoclonal antibody.(胸苷磷酸化酶/血小板源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术 后的进行性结肠直肠癌预后的价值:用新单克隆抗体评价)
Surgery.2002 May;131(5):541-7.
20:Ellis PE,Wong Te Fong LF,Rolfe KJ,Crow JC,Reid WM,Davidson T, MacLean AB,Perret CW.
The rol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and platelet-derived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thymidine phosphorylase (PD-ECGF/TP)in Paget′s disease of the vulva and breast.(血管内皮生长因 子A(VEGF-A)和血小板源内皮生长因子/胸苷磷酸化酶(PD-ECGF/TP) 在乳腺和女性阴部Paget′s疾病中的作用)Anticancer Res.2002 Mar-Apr; 22(2A):857-61.
21:London SJ,Yuan JM,Travlos GS,Gao YT,Wilson RE,Ross RK,Yu MC.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GF-Binding Protein 3,and Lung Cancer Risk in a Prospective Study of Men in China.(中国男性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 结合蛋白3及险的前瞻性研究)J Natl Cancer Inst.2002 May 15;94(10):749-54.
22:Diep ON,El Mabrouk M,Cohn JS,Endemann D,Amiri F,Virdis A,Neves MF,Schiffrin EL.
Structure,endothelial function,cell growth,and inflammation in blood vessels of angiotensin II-infused rats:role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gamma.(血管紧张素II注入的大鼠血管的结构、内皮细胞功能、 细胞生长及炎症反应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激活的γ受体的作用)
Circulation.2002May 14;105(19):2296-302.
23:Oiang YW,Kopantzev E,Rudikoff S.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signaling in multiple myeloma:downstream elements,functional correlates,and pathway cross-talk.(多发性骨髓瘤中胰岛 素样生长因子I信号:下游元件、功能联系以及交联通路)Blood.2002 Jun 1;99(11):4138-46.
24:Armstrong RJ,Hurelbrink CB,Tyers P,Ratcliffe EL,Richards A,Dunnett SB,Rosser AE,Barker RA.
The potential for circuit reconstruction by expanded neural precursor cells explored through porcine xenografts in a rat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通 过帕金森氏病大鼠模型中猪异种移植物对神经前体细胞扩大重建循环的 潜力探讨)Exp Neurol.2002May;175(1):98-111.
25:Moustakas A,Pardali K,Gaal A,Heldin CH.
Mechanisms of TGF-beta signaling in regulation of cell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TGF-β在调节细胞生长及分化中的信号机制)Immunol Lett. 2002Jun 3;82(1-2):85-91.
26:Xie Y,Sproule T,Li Y,Powell H,Lannutti JJ,Kniss DA.
Nanoscale modifications of PET polymer surfaces via oxygen-plasma discharge yield minimal changes in attachment and growth of mammalian epithelial and mesenchymal cells in vitro.(体外PET聚合物表面的纳米级修 饰通过氧原子血浆的解离对哺乳动物上皮和间质细胞的附着和生长产 生轻度改变)J Biomed Mater Res.2002Aug;61(2):234-45.
27:Nagai S,Washivama K,Kurimoto M,Takaku A,Endo S,Kumanishi T.
Aberrant nuclear factor-kappaB activity and its participation in the growth of human malignant astrocytoma.(核因子kappaB活性异常参与人恶性星形细 胞瘤的生长过程)J Neurosurg.2002May;96(5):909-17.
28:Kaji T,Fujiwara Y,Inomata Y,Hamada C,Yamamoto C,Shimada S,Lee JB,Hayashi T.
Repair of wounded monolayers of cultured bovine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 is inhibited by calcium spirulan,a novel sulfated polysaccharide isolated from Spirulina platensis.(一种从螺旋藻类植物中分离的新型硫酸化多糖,即螺 旋藻属多糖钙抑制修复受损的培养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单层)Life Sci.2002 Mar 8;70(16):1841-8.
29:Voelkel NF,Cool C,Taraceviene-Stewart L,Geraci MW,Yeager M,Bull T,Kasper M,Tuder RM.
Janus fac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the obligatory survival factor for lung vascular endothelium controls precapillary artery remodeling in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双重作用:在重度肺动脉 高压中肺血管内皮的必须存活因子控制动脉毛细血管的再造)Crit Care Med.2002May;30(5Suppl):S251-6.Review.
30:Lawler J.
Thrombospondin-1as an endogenous inhibitor of angiogenesis and tumor growth.(凝血栓蛋白1作为血管发生和肿瘤生长的内源性抑制剂)J Cell Mol Med.2002Jan-Mar;6(1):1-12.
31:Kimura T,Majima Y,Guo Y,Yoshida T.
The effect of growth factors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nasal gland cells.(生长因子对人鼻腺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2May;128(5):578-82.
32:Pavlin D,Gluhak-Heinrich J.
Effect of mechanical loading on periodontal cells.(机械负荷对牙周细胞的影 响)Crit Rev Oral Biol Med.2001;12(5):414-24.Review.
33:Orpana A,Salven P.
Angiogenic and lymphangiogenic molecules in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血液肿瘤有关的血管源性和淋巴源性分子)Leuk Lymphoma.2002 Feb;43(2):219-24.
34:Crespo JL,Powers T,Fowler B,Hall MN.
The TOR-controlled transcription activators GLN3,RTG1,and RTG3 are regulated in response to intracellular levels of glutamine.(TOR控制的转录激 活剂GLN3、RTG1、RTG3受细胞内谷胺酰胺水平调节)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2 May 14;99(10):6784-9.
35:Teng J,Wang ZY,Biorling DE.
Estrogen-induced proliferation of urothelial cells is modulated by nerve growth factor.(神经生长因子调节雌激素诱导的泌尿道上皮细胞的增殖)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2002 Jun;282(6):F1075-83.
36: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2May;128(5):578-82
The effect of growth factors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nasal gland cells(生长因子对人鼻腺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Kimura T, Majima Y,Guo Y,Yoshida T.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Mi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2-174Edobashi,Tsu,Mie 5148507,Japan.
研究目的:为了阐明鼻腺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机制,我们建立了人鼻腺细胞 (HNG)的无血清的三维细胞培养系统来研究表皮生长因子、角质形成细 胞生长因子以及视黄酸对培养的HNG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材料与方 法:从鼻窦内窥手术病人获得鼻息肉。将HNG细胞进行单层细胞培养而 后转移至用含转铁蛋白、胰岛素、氢化可的松、视黄酸、表皮生长因子以 及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的RPMI 1640培养基的胶原植入培养基。细胞生 长用溴脱氧尿苷的掺入分析法进行评估。为了测定细胞分化,计算分泌粒 在胞浆被阿辛蓝染色的细胞占总数的百分比。实验结果:无血清的三维细 胞培养中,HNG细胞内腔显示含分泌物的管状结构。添加表皮生长因子促 进HNG细胞增殖至其最适浓度,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也增强HNG细胞 的增殖。相反的,HNG细胞的分化并不依赖于表皮生长因子和角质形成细 胞生长因子。视黄酸抑制HNG细胞的增殖但促进其分化。结论:对于更 好的理解鼻腺的生长和形态发生机制,研究不同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对 HNG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我们的细胞培养系统是非常有用的。
37:J Biomed Mater Res 2002Aug;6l(2):234-45
Nanoscale modifications of PET polymer surfaces via oxygen-plasma discharge yield minimal changes in attachment and growth of mammalian epithelial and mesenchymal cells in vitro.(体外通过氧原子与血浆的解离对 PET聚合物表面的纳米级修饰对哺乳动物上皮和间质细胞的附着和生长产 生轻度改变)Xie Y,Sproule T,Li Y,Powell H,Lannutti JJ,Kniss DA.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Laboratory of Perinatal Research,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lege of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1654 Upham Drive,Means Hall,Columbus,Ohio 43210.
摘要:表面形态被认为是影响细胞形态学、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一个因素。 以前曾研究微米至超微米范围的表面糙度的作用。在本研究中,测定三种 模型细胞类型纳米级的表面糙度对其形态学、细胞骨架的表达、增殖、分 化及凋亡的影响。用氧血浆蚀刻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盘以产生均匀 一致的纳米级表面糙度。在血浆处理过的盘上培养三种不同类型的细胞: 小鼠脂肪细胞前体3T3-L1、人绒毛膜癌细胞JEG-3、人乳腺癌细胞MCF-7。 未经PET处理的盘作为对照。细胞骨架蛋白质(纤维型肌动蛋白和细胞角 蛋白)呈现相似的表达模式。两者的细胞表面形态也相似。三种细胞类型 生长的动力学和JEG-3细胞的激素分泌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然而,纳米级的表面形态可适度影响脂肪细胞前体3T3-L1细胞分化成充 满脂质的脂细胞。另外,15-脱氧-δ(12,14)-前列腺素J(2)(15dPGJ(2)) 诱导的JEG-3和MCF-7细胞凋亡显示两种表面的差别。血浆处理的表面 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显示更多分化和凋亡的细胞。这些结果显示在实验细胞 系中纳米级表面糙度仅以适度方式作用于细胞粘附、增殖、分化。
Copyright 2002Wiley Periodicals,Inc.J Biomed Mater Res 61:234- 245,2002
38:Anal Bioanal Chem 2002Jun;373(3):190-4
Estimation of environmental mobility of heavy metals using a sequential leaching of particulate material emitted from an opencast chrome mine complex.(连续沥取露天开采铬矿复合物发射的微粒物质评估重金属的环 境迁移率)Poykio R,Peramaki P,Valimaki I,Kuokkanen T. Meri-Lappi Institute,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OuIu,Tietokatu 6,
94600 Kemi,Finland,risto.poykio@kemi.fi
摘要:用四步连续沥取程序评估露天开采铬矿复合物发射的全部悬浮颗粒 (TSP)中的重金属(Cr、Fe、Cu、Ni和Cd)的生物利用度和环境迁移 率(Kemi,Northern Finland)。TSP物质用大容量取样器收集在玻璃纤维过滤 器上。连续沥取程序用来测定重金属在水溶部分(H(2)0)、环境中的移动部 分(CH(3)000NH(4))、与碳酸盐和氧化物结合的部分(HONH(3)C1+ CH(3)000H)、与硅酸盐和有机物质结合的部分(也是环境中的不能移动部分 (HNO(3)+HIT+HCI))的分布。连续沥取程序也用于法定标准物质VKI (QC Loam Soil A)和PACS-2(海底沉积物)以评估沥取程序的精度和再生 性。重金属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GFAAS)和发光原子吸收光谱 (FAAS)进行分析。水溶部分(H(2)0)的金属浓度依下列次序递减: Fe>Cu>Cr>Ni>Cd,环境中的移动部分(CH(3)000NH(4))依下列次序递减: Cu>Fe>Ni>Cr>Cd。
39:J Vasc Surg 2002Jun;35(6):1260-3
Comparison of the resistance to infection of rifampin-bonded gelatin-sealed and silver/collagen-coated polyester prostheses.(利福平结合明胶密封与银/ 胶原包被的聚酯修复术抗感染能力的比较)
Goeau-Brissonniere OA,Fabre D,Leflon-Guibout V,Di Centa I, Nicolas-Chanoine MH,Coggia M.Departments of Vascular Surgery and Microbiology,Ambroise Pare University Hospital and Faculte de Medecine Paris-Ouest,Rene Descartes University.
实验目的:本实验目的是在动物模型上比较利福平结合明胶密封与醋酸银 /胶原包被的聚酯修复术预防细菌性移植物感染的效率。实验方法:18例 6.0mm的聚酯移植物(长5.0cm)头尾相接的移植在狗的肾下主动脉。狗 按照移植修复术的作用类型分为四组。组I(n=3)和组II(n=3)的狗 分别接受对照的明胶密封或胶原包被的聚酯修复术。组III(n=6)狗接受 利福平结合明胶密封的聚酯修复术。组IV(n=6)狗接受银/胶原包被的 聚酯修复术。移植后两天,移植物发生静脉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6x 10(9)。移植后一周,用无菌技术收集移植物。从所有收集的移植物上获取 定量细胞培养物。结果用移植材料每cm(2)上的菌落形成单位来表示。在 不同组织样本上进行细菌学研究。采用chi(2)测试来对比所证实的对照移 植物的培养物感染与抗菌移植物的培养物感染。实验结果:在移取时所有 对照组移植物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六例银/胶原包被的移植物有五例感 染,而六例利福平结合明胶密封的移植物无一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P <0.01)。不同处理组狗器官样本的阳性培养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这 些结果提示利福平结合明胶密封的聚酯移植物的抗细菌感染能力显著优 于银/胶原包被的聚酯移植物。
40:Clin Orthop 2002 Feb;(395):11-22
Bioactive materials in orthopaedic surgery:overview and regulatory considerations(矫形手术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前景及管理考虑).Bauer TW, Smith ST.
Department of Pathology,The 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 Cleveland,OH 44195,USA.osteoclast@aol.com
摘要:虽然骨移植物一直是其他骨骼替代物的判断标准,但矫形外科医师 很快就有用于骨骼重建的各种新工具。有了这些工具,惰性材料、可重吸 收的生物活性材料、可移植组织、工程组织、药物以及复合物间的差别变 得不明显。虽然几乎所有植入材料都会引起某种类型的宿主反应,但在矫 形重建外科中,生物活性材料考虑为成骨的、骨传导性的、骨诱导性的、 或其结合。在美国,一种新型的骨骼替代材料的控制管理很复杂,部分基 于该材料首先是否是生物的、药物或医学设备。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不同 机构负责管理不同类型的产品。虽然有些新材料可获美国售前通知批准 (510(K)),但是另外的则需要售前许可申请。正在制定控制移植最低 程度影响所处理组织的规则。
41:J Biomed Mater Res 2002 Feb;59(2):340-8
Bioactive sol-gel foams for tissue repair.(生物活性的组织修复溶胶泡沫材 料)Sepulveda P,Jones JR,Hench LL.Centre for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pair,Department of Materials,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Medicine,Prince Consort Road,London SW7 2BP,United Kingdom.
Pilarsi@net.ipen.br
摘要:已知生物活性的玻璃材料有再生骨的能力,但其用途主要限于散剂、 颗粒剂或小的块状物(monoliths)。本文的工作在于汇报开发溶胶泡沫材 料在作为骨移植物或作为体外合成移植用的骨组织的模板方面的应用前 景。这些生物活性的溶胶泡沫材料有含互联的大孔(10500微米)的分层 结构和溶胶玻璃代表性的中孔框架(孔径2至50rim)。大孔基质通过包 括溶胶泡沫系统起泡的新型途径生成。测试三种玻璃系统(即SiO(2), SiO(2)-CaO和SiO(2)-CaO-P(2)0(5))以证实这种生产路线的适用性。这种 新型材料结合大孔支持血管化和三维的组织生长,使得生物活性的材料具 有提供骨结合的能力以及通过基因激活控制促进骨细胞增殖的离子化的 生物刺激物释放的能力。
Copyright 2001 John Wiley & Sons,Inc.J Biomed Mater Res 59:340-348, 2002
42:Adv Dent Res 1999 Jun;13:27-33
The biologic tissue responses to uncoated and coated implanted biomaterials. (生物组织对未包被的和包被的植入生物材料的反应)Steflik DE,Corpe RS,Young TR,Sisk AL,Parr GR.
Section of Orthopaedic Surgery,Department of Surgery,School of Medicine, Medical College of Georgia,Augusta,Georgia 30912-4030,USA.
摘要:在下颌骨安置120个植入物的30只成年杂交狗实验动物模型上进 行骨支持的未包被的钛和陶瓷植入物的形态学和形态测定法的超微结构 研究。此外,在另外6只狗的上颌和下颌骨安置72个植入物的第二次研 究中,初步评估骨支持的未包被和羟磷灰石包被的骨内膜的钛植入物的形 态学和形态测定观察。观察到一种高密度的矿化胶原纤维基质直接干扰未 包被的植入物。插入植入物与骨基质之间的唯一物质是20nm至50nm的 电子致密物质(建议使用蛋白多糖)。在这些相同的骨性结合的植入物中 也观察到窄的未矿化带插入植入物与骨基质之间。在再塑骨的这些地带观 察到很多成骨细胞与胶原纤维基质相互作用。其说明合成代谢的成骨活动 与分解代谢的破骨活动的正常内环境稳定导致骨再塑以及植入物的骨整 合。羟磷灰石包被的植入物与健康骨密切接触。矿化基质深入羟磷灰石包 被的微孔。这些基质含有存活的骨细胞。
43:Tissue Eng 2001Feb;7(1):23-33
Biodegradable polymer scaffolds with well-defined interconnected spherical pore network.(具有明确界定的球状孔网状结构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支架) MaPX,Choi JW.
Department of Biologic and Material Sciences,Macromolecula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enter,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Michigan 48109-1078, USA.mapx@umich.edu
摘要:组织工程学中支架起着核心的作用。在该领域,已发展新的处理技 术来制备可降解的具有良好可控性的交联球状孔的三维聚合物支架。用分 散法装配石蜡球,通过热处理将其结合在一起,以在模具中形成三维组件。 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如PLLA和PLGA)溶于溶剂,并浇注到石蜡球组 件上。石蜡溶解后形成多孔的聚合物支架。装配参数就聚合物支架的孔的 形状、孔间连接、孔壁形态及机械性质进行研究。支架的压缩系数随孔隙 率增加而降低。石蜡球热处理时间越长,支架孔间的开口越大。较小孔径 (100至200微米)的泡沫材料比较大孔径(250-350或420-500微米)的 泡沫材料有明显更低的压缩系数。PLLA泡沫材料有一小板组成的骨架结 构,而PLGA泡沫材料也有同种的骨架结构。因其受控结构、孔间连接及 机械性质而使得这种新的处理技术可将聚合物支架制做成适用于多种潜 在的组织工程用途。
44:Ann N Y Acad Sci 2001 Nov;944:271-6
In vitro test of new biomateria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bioartificial pancreas.(用于开发人工生物胰腺的新型生物材料的体外实验)
Lembert N,Petersen P,Wesche J,Zschocke P,Enderle A,Doser M, Planck H,Becker HD,Ammon HP.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University of Tubingen, Germany.nicolas.lembert@uni-tuebingen.de
摘要:微囊化胰岛的植入可能恢复I型糖尿病人的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而无 需终生的免疫抑制。为了与血糖浓度的生理波动相适应而分泌适量的胰岛 素,微囊化的材料需将免疫保护性和葡萄糖及胰岛素的最佳扩散性质相结 合。灌流实验用来研究使用50kD cutoff修饰的聚砜(PSU)毛细管聚合物 对鼠微囊化的胰岛受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的影响。自由漂浮的胰岛的 胰岛素分泌显示典型的葡萄糖刺激的快速反应。胰岛素分泌总量(灌流后 30分钟和120分钟之间的AUC)达到117+/-22ng/ml。将PSU与聚乙烯吡 咯烷酮或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和不适用于胰岛大囊化,因为这可导致葡萄糖 诱导的胰岛素释放缺失或紊乱。根据PSU取代的程度(DS 0.8,AUC 62+/-15 ng/ml;DS 1.8,111+/-24ng/ml),PSU羟基甲基化(CH2OH)可提高大囊 化胰岛的分泌能力。在高取代率的PSU毛细管中,其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 分泌动力学与自由漂浮胰岛(free-floating islet)所观察到的极为相似。在 两个连续葡萄糖刺激的第二个刺激期间可引起自由漂浮胰岛分泌胰岛素。 而且,刚分离的微囊化的胰岛在起始的启动后的胰岛素分泌反应更为有 效。总之,体外膜筛选鉴定出高度取代的羟基甲基化PSU可作为人工生物 胰腺的胰岛微囊化的选择材料。
45:Science 2001Nov 23;294(5547):1684-8
Purification of polymeric biomaterials.(聚合生物材料的纯化)
Wandrey C,Vidal DS.
Department of Chemistry,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usanne.Christine.Wandrey@epfl.ch
摘要:用过滤和沉淀方法的组合可将海藻酸钠(SA)和硫酸纤维素钠(SCS) 中内毒素的浓度降至每克聚合物200EU。这是所计算的器官调节阈值的十 分之一,如由约420,000个囊化的胰岛组成的合适的人工生物胰腺。在六 个月的储存期间一直保持低于该阈值的内毒素(ET)水平。聚合物的纯化 过程并未给微囊的最终性质带来负面影响。纯化聚合物的微囊甚至比原始 聚合物的微囊具有略高的机械稳定性。避免内毒素从装置中释放的第二种 方法是在形成珠或胶囊的过程中直接络合。内毒素结合成二元、三元和四 元复合物的持久性可通过细胞培养基和盐水中的储存进行证实。在三个月 后的细胞培养基和五个月后的盐溶液中检测到复合物释放了非常低的内 毒素总量。这种复合物的形成主要基于与参与的阳离子组分的静电相互作 用,其为最终的人工生物器官或传递装置提供了额外的安全保障。
46:Science.2001Nov 23:294(5547):1635-7.
Self-assembly and mineralization of peptide-amphiphile nanofibers.(两亲 性肽纳米纤维的自装配和矿化。)
Hartgerink JD,Beniash E,Stupp SI.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edical School, Northwestern University,2225North Campus Drive,Evanston,IL 60208, USA.
摘要:我们用pH诱导的两性肽自装配来制备作为细胞外基质的纳米级纤 维支架结构。这种两亲性肽的设计允许纳米纤维可逆交联以增强或削弱其 结构完整性。交联后的纤维能直接矿化羟磷灰石形成结晶学上的c轴与纤 维长轴对齐的复合材料。这种排列与骨上可见的胶原纤维与羟基磷灰石晶 体之间的排列相同。
47:J Control Release 2000Feb 14;64(1-3):81-90
Matrices for tissue engineering-scaffold structure for a bio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人工生物肝脏支撑系统的组织工程支架结构基质
Mayer J,Karamuk E,Akaike T,Wintermantel E.
Chair of Biocompatible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Wagistrasse 23,CH 9852
Schlieren,ETH,Zurich,Switzerland.mayer@,biocomp.mat.ethz.ch
摘要:本研究推出一种新的复合支架系统。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PET) 织物包被在可生物降解的PLGA膜的一侧得到一种几何上偏振的生物人工 肝脏支持系统的支架结构。这种复合结构保证了膜在膜聚合物降解时的稳 定性。复合物的孔径大小对降解并无明显的影响。肝细胞培养研究显示聚 集物的形成取决于孔径大小和以下预处理:在PVLA包被、大孔径、EGF 并存后48小时可见最大的聚集物。因此,受体介导的细胞粘附位点与可 部分降解的几何学支架的组合在肝组织工程中有应用前景。
48:Groth T.Seifert B.Malsch G.Albrecht W.Paul D.Kostadinova A, Krasteva NzAltankov G.
Interaction of human skin fibroblasts with moderate wettable polyacrylonitrile-copolymer membranes.(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可适度湿润的 聚丙烯腈共聚物膜的相互作用)J Biomed Mater Res.2002
Aug;61(2):290-300.PMID:12007210[PubMed-in process]
49:Oka M.
Biomechanics and repair of articular cartilage.(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及其修 复)J Orthop Sci.2001;6(5):448-56.
50:Lembert N,Petersen P,Wesche J,Zschocke P,Enderle A,Doser M,Planck H.,Becker HD,Ammon HP.
In vitro test of new biomateria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bioartificial pancreas. (用于生物人工胰脏的新型生物材料的体外实验)Ann N Y Acad Sci.2001 Nov;944:271-6.
51:Wandrev C,Vidal DS.
Purification of polymeric biomaterials.(聚合生物材料的纯化)Ann N Y Acad Sci.2001Nov;944:187-98.
52:Matsumoto K,Nakamura T,Fukuda S,Sekine T,Ueda H,Shimizu Y.
A gelatin coated collagen-polyglycolic acid composite membrane as a dural substitute.(作为硬脑膜替代物的明胶包被的胶原-聚乙醇酸复合膜)ASAIO J.2001Nov-Dec;47(6):641-5.
53:Hartgerink JD,Beniash E,Stupp SI.
Self-assembly and mineralization of peptide-amphiphile nanofibers.(两亲性肽 纳米纤维的自装配和矿化)Science.2001Nov 23;294(5547):1684-8.
54:Xu B,Gu Y,Mivamoto M,Balamurugan AN,Cui W,Imamura M,Iwata H, Inoue K.
The influence of the anticomplement synthetic sulfonic polymers on the function of pancreatic islets:an in vitro study.(抗补体的合成磺化聚合物对胰 岛功能的影响:体外研究)
Cell Transplant.2001;10(4-5):413-7.
55:Prokop A,Kozlov E,Nun Non S,Dikov MM,Sephel GC,Whitsitt JS, Davidson JM
Towards retrievable vascularized bioartificial pancreas:induction and long-lasting stability of polymeric mesh implant vascularized with the help of acidic and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and hydrogel coating.(可修复的血 管化人工生物胰腺:酸性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水凝胶包被有助于聚合 物网眼血管化的诱导和长期稳定)Diabetes Technol Ther.2001 Summer;3(2):245-61.
56:Nakamura T,Ueda H,Tsuda T,Li YH,Kivotani T,moue M,Matsumoto K, Sekine T,Yu L,Hvon SH,Shimizu Y.
Long-term implantation test and tumorigenicity of polyvinyl alcohol hydrogel plates.(聚乙烯醇水凝胶片的长期移植实验和致癌性)
J Biomed Mater Res.2001Aug;56(2):289-96.
57:Alberti C.
From the intestinal neobladder to the bioartificial bladder:remarks on some biological implications.(从肠的原位膀胱至生物人工膀胱:生物应用评论) Minerva Urol Nefrol.2000Dec;52(4):219-22.
58:Ohsumi TK,Flaherty JE,Barocas VH,Adjerid S,Aiffa M.
Adaptiv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Anisotropic Biphasic Theory of Tissue-Equivalent Mechanics.(组织等效机制的双向各向异性理论的适应 性有限因素分析)Comput Methods Biomech Biomed Engin.
2000;3(3):215-229.
59:Mullen Y,Maruvama M,Smith CV.
Current progress and perspectives in immunoisolated islet transplantation.(免 疫分离的胰岛移植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urg.2000;7(4):347-57.Review.
60:Sakai S,Ono T,Ijima H,Kawakami K.
Control of molecular weight cut-off for immunoisolation by multilayering glycol chitosan alginate polyion complex on alginate-based microcapsules.(免 疫分离中多层乙二醇壳聚糖藻酸盐聚离子复合物对基于藻酸盐的微粒体 分子量截留的控制)J Microencapsul.2000Nov-Dec;17(6):691-9.
PMID:11063416[PubMed-indexed for MEDLINE]
61:Shi Q,Mitteregger R,Falkenhagen D,Yu YT.
A novel configuration of bio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based on circulating microcarrier culture.(以循环微载体培养为基础的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新 型结构)
Artif Cells Blood Substit Immobil Biotechnol.2000 Jul;28(4):273-91.
62:Mizuguchi T.Mitaka T.Sato F.Mochizuki Y.Hirata K.
Paper is a compatible bed for rat hepatocytes.(纸用于大鼠肝细胞的生物相容 性的底盘)Artif Organs.2000Apr;24(4):271-7.
63:Pariente JL.Bordenave L,Bareille R,Baquev C,Le Guilt u M.
Cultured differentiated human urothelial cells in the biomaterials field.(生物材 料领域培养的分化人膀胱上皮细胞)Biomaterials.2000Apr;21(8):835-9.
Review.
PMID:10721752[PubMed-indexed for MEDLINE]
64:Mayer J.Karamuk E,Akaike T,Wintermantel E.
Matrices for tissue engineering-scaffold structure for a bio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用于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组织工程支架结构基质)
J Control Release.2000 Feb 14;64(1-3):81-90.
65:Yamamoto Y.Nakamura T,Shimizu Y,Takimoto Y.Matsumoto K.
Kivotani T,Yu L.Ueda H Sekine T.Tamura N.
Experimental replacement of the thoracic esophagus with a bioabsorbable collagen sponge scaffold supported by a silicone stent in dogs.(由硅酮构架 支撑的生物吸收性胶原海绵支架在狗中实验置换胸部食道)
ASA10 J.1999Jul-Aug;45(4):311-6.
66:J Biomater Sci Polym Ed 1998;9(7):731-48
Skeletal myogenesis on elastomeric substrates:implications for tissue engineering(弹性材料底物上的骨骼肌形成:组织工程的启示).Mulder MM, Hitchcock RW,Tresco PA.
University of Utah,Department of Bioengineering,Salt Lake City 84112, USA.
摘要:旨在了解骨骼肌和生物材料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给各种新兴的技术 发展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这些技术的范围涵盖遗传修饰细胞的新型载体到 全功能的骨骼肌组织。为了判断弹性材料作为这些应用的底物的实用性, 我们探讨了商用的聚氨酯(Tecoflex SG-80A)是否可支持骨骼肌的形成。 骨骼肌的成肌细胞G8在用旋转浇铸的方法制备的Tecoflex二维固体薄膜上 培养。成肌细胞附着、增殖、显示迁移活性并分化成为在固体薄膜上表达 肌球蛋白重链的多核肌管,提示Tecoflex SG-80A可允许用于骨骼肌形成。 用浸入沉淀法及随后的显微和机械方法可使多孔的三维(3D)细胞支架形 成不同形状、厚度和孔隙率。机械力学分析显示该结构为弹性的,100% 拉长后恢复其原始长度。用肌肉前体接种3D底物来判定在该装配构造的多 孔网状结构中是否有肌细胞分化形成。细胞培养数周后,组织学研究显示 在弹性材料内存在多核肌管。另外,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肌管表达肌球 蛋白重链,提示肌管已达到终极分化状态。本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设计由三 维弹性底物上培养的骨骼肌组成的生物人工系统工程具有可行性。
GENETIC TRANSFER/MUTATION REFERENCES
67:Gournay J,Auvigne I,Pichard V,Ligeza C,Bralet MP,Ferry N.
In vivo cell lineage analysis during chemical hepatocarcinogenesis in rats using retroviral-mediated gene transfer:evidence for dedifferentiation of mature hepatocytes.(大鼠用逆转录病毒介导基因转移引起化学性肝癌形成过程的 体内细胞谱系分析:提示成熟肝细胞的去分化)Lab Invest.2002
Jun;82(6):781-8.
68:Tawadros T,Meda P,Leisinger HJ,Waeber G,Haefliger JA.
Connexin26 is regulated in rat urothelium by the scaffold protein IB 1/JIP-1. (支架蛋白IB 1/JIP-1调节大鼠膀胱上皮的间隙连接蛋白26)
Cell Adhes Commun.2001;8(4-6):303-6.
69:Jones JM,Wilson KH,Koch WJ,Milano CA.
Adenoviral gene transfer to the heart dur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effect of myocardial protection technique on transgene expression.(在心肺分流术腺病 毒基因转移到心脏:心肌保护技术对转基因表达的影响)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2May;21(5):847-52.未提供摘要。
70:Thanh HN,Murakami A,Fujiki K,Kanai A.
Transferrin-Polyethylenimine Conjugate,FuGENE6 and TransIT-LT as Nonviral Vectors for Gene Transfer to the Corneal Endothelium.(转铁蛋白- 聚乙烯亚胺结合物、FuGENE6和TransIT-LT作为角膜内皮基因转移的非 病毒载体)Jpn J Ophthalmol.2002 Mar-Apr;46(2):140-6.P
71:Varady P,Li JZ,Alden TD,Kallmes DF,Williams MB,Helm GA.CT and radionuclide study of BUT-2gene therapy-induced bone formation.(BUT-2 基因治疗诱导骨形成的CT和放射性核素研究)Acad Radiol.2002 Jun;9(6):632-7.
72:Josephson NC,Vassilopoulos G,Trobridge GD,Priestley GV,Wood BL, Papayannopoulou T,Russell DW.
Transduction of human NOD/SCID-repopulating cells with both lymphoid and myeloid potential by foamy virus vectors.(用淋巴和骨髓电位通过泡沫病毒 载体转导NOD/SCID基因重回人细胞)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2Jun 11;99(12):8295-300.
73:Oakley R,Phillips E,Hooper R,Wilson D,Partridge M.
A Preclinical Model of Minimal Residual Cancer in the Muscle Highlights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Adenovirus-mediated p53 Gene Transfer.(肌肉的 最小残余癌的临床前模型强调了与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迁移相关的挑 战)Clin Cancer Res.2002Jun;8(6):1984-94.
74:Bernal RM,Sharma S,Gardner BK,Douglas JT,Bergelson JM,Dubinett SM,Batra RK.
Soluble coxsackievirus adenovirus receptor is a putative inhibitor of adenoviral gene transfer in the tumor milieu.(可溶的柯萨奇腺病毒受体为肿瘤环境腺病 毒基因转移的推定抑制剂)
Clin Cancer Res.2002Jun;8(6):1915-23.
75:Mercapide J,Lopez De Cicco R,Bassi DE,Castresana JS,Thomas G, Klein-Szanto AJ.Inhibition of Furin-mediated Processing Results in Suppression of Astrocytoma Cell Growth and Invasiveness.(弗林蛋白酶介导 程序的抑制导致星形细胞瘤的细胞生长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Clin Cancer Res.2002Jun;8(6):1740-6.
76:Emtage PC,Xing Z,Wan Y,Zlotnik A,Graham FL,Gauldie J. Adenoviral-Mediated Gene Transfer of Lymphotactin to the Lungs of Mice and Rats Results in Infiltration and Direct Accumulation of CD4+,CD8+,and NK Cells.(大鼠和小鼠肺进行腺病毒介导的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基因转移可引 起CD4+,CD8+和NK细胞的渗入和直接聚积)
J Interferon Cytokine Res.2002May;22(5):573-82.
77:Ogawa H,Kobayashi T,Yokoyama I,Nagatani N,Mizuno M,Yoshida J, Kadomatsu K,Muramatsu H,Nakao A,Muramatsu T.
Reduction of alpha-galactosyl xenoantigen by expression of endo-beta-galactosidase C in pig endothelial cells.(猪内皮细胞表达β内半乳 糖苷酶C可减少α半乳糖的异种抗原)
Xenotransplantation.2002Jul;9(4):290-6.
78:Radchuk VV,Ryschka U,Schumann G,Klocke 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cauliflower(Brassica oleracea var.botrytis)by direct DNA uptake into mesophyll protoplasts.(叶肉原生质直接摄取DNA进行花 椰菜(葡萄孢属甘蓝种)的遗传转化)
Physiol Plant.2002Mar;114(3):429-438
79:Ohmiya N,Emi N,Niwa Y,Goto H,Hayakawa T.
Insulin-enhanced liposome-mediated gene transfer into a gastric carcinoma cell line.(胃癌细胞系的胰岛素增强的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
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2002Jul;29(7):544-8.
80:Walther W,Stein U,Fichtner 1,Voss C,Schmidt T,Schleef M,Nellessen T,Schlag PM.Intratumoral low-volume jet-injection for efficient nonviral gene transfer.(有效的非病毒基因转移方式:瘤内的低容量快速注射)Mol Biotechnol.2002Jun;21(2):105-15.
81:Margetts PJ,Kolb M,Yu L,Hoff CM,Holmes CJ,Anthony DC,Gauldie J. Inflammatory cytokines,angiogenesis,and fibrosis in the rat peritoneum.(大鼠 腹膜的炎性细胞因子、血管发生及纤维变性)
Am J Pathol.2002Jun;160(6):2285-94.
82:Bednarek I,Czajka M,Wilczok T.
Efficiency of lipofection of adherent cells is limited by apoptosis.(凋亡限制 脂质转染粘附细胞的效率)
Folia Histochem Cytobiol.2002;40(2):133-4.
83:Yang Z,Chen M,Wu R,Fialkow LB,Bromberg JS,McDuffie M,Naji A, Nadler JL.
Suppression of autoimmune diabetes by viral IL-10gene transfer.(病毒性的 IL-LO基因转移抑制自身免疫性的糖尿病)
J Immunol.2002Jun 15;168(12):6479-85.
84:Sakamoto M,Yuasa K,Yoshimura M,Yokota T,Ikemoto T,Suzuki M, Dickson G,MiyagoeSuzuki Y,Takeda S.
Micro-dystrophin cDNA ameliorates dystrophic phenotypes when introduced into mdx mice as a transgene.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微型营养障 碍基因cDNA转染至mdx小鼠可减轻营养不良表现)
2002 May 17;293(4):1265-72.
85:Sylven C,Sarkar N,Insulander P,Kenneback G,Blomberg P,Islam K, Drvota V.
Catheter-based transendocardial myocardial gene transfer.(经内镜的导管式心 肌基因转移)
J Interv Cardiol.2002Feb;15(1):7-13.
86:Kanzaki S,Kawamoto K,Oh SH,Stover T,Suzuki M,Ishimoto S,Yagi M, Miller JM,Lomax MI,Raphael Y.
From gene identification to gene therapy.(基因鉴定至基因治疗)
Audiol Neurootol.2002 May-Jun;7(3):161-4.
87:Holt JR.
Viral-mediated gene transfer to study the molecular physiology of the Mammalian inner ear.(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研究哺乳动物内耳的分子生理 学)
Audiol Neurootol.2002 May-Jun;7(3):157-60.
88:Lalwani AK,Jero J,Mhatre AN.
Current issues in cochlear gene transfer.(耳蜗基因转移的现状)
Audiol Neurootol.2002 May-Jun;7(3):146-51.
89:Davis HE,Morgan JR,Yarmush ML.
Polybrene increases retrovirus gene transfer efficiency by enhancing receptor-independent virus adsorption on target cell membranes.(聚凝胺通过 增强受体非依赖的病毒吸附于目标细胞膜来增加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 转移效率)
Biophys Chem.2002Jun 19;97(2-3):159-72.
90:Copley SD,Dhillon JK.
Lateral gene transfer and parallel evolution in the history of glutathione biosynthesis genes.(谷胱甘肽生物合成基因的横向基因转移和平行进化)
Genome Biol.2002;3(5):RESEARCH0025.
91:Yanai I,Wolf YI,Koonin EV.
Evolution of gene fusions:horizontal transfer versus independent events.(基因 融合的发展:水平转移和独立事件)
Genome Biol.2002;3(5):RESEARCH0024.
92:Villani GR,Follenzi A,Vanacore B,Di Domenico C,Naldini L,Di Natale P.
Correction of 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II Ib fibroblasts by lentiviral vector-mediated gene transfer.(Ib成纤维细胞进行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 移可改善II型粘多糖贮积病)
Biochem J.2002 Jun 15;364(Pt 3):747-53.
93:Bonatti J,Haeusler C,Klaus A,Fink M,Hammerer-Lercher A,Laufer G. Acceptance of gene therapy by the heart surgery patient.(心脏手术病人接受 基因转移)
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2Jun;21(6):981-6.
94:Syvanen M.
Recent emergence of the modern genetic code:a proposal.(现代遗传密码最新 进展:方案)
Trends Genet.2002May;18(5):245-8.
95:Di Natale P,Di Domenico C,Villani GR,Lombardo A,Follenzi A, Naldini L.
1 In vitro gene therapy of 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I by lentiviral vectors. (II型粘多糖贮积病的慢病毒载体的体外基因治疗)
Eur J Biochem.2002Jun;269(11):2764-71.
96:Thanh HN,Murakami A,Fujiki K,Kanai A.Related Articles Transferrin- Polyethylenimine Conjugate,FuGENE6and TransIT-LT as Nonviral Vectors for Gene Transfer to the Corneal Endothelium.(转铁蛋白-聚乙烯亚胺结合 物、FuGENE6和TransIT-LT作为角膜内皮基因转移的非病毒载体)
Jpn J Ophthalmol.2002 Mar-Apr;46(2):140-6.
97:Walther W,Stein U,Fichtner I,Voss C,Schmidt T,Schleef M,Nellessen T, Schlag PM.Related Articles
Intratumoral low-volume jet-injection for efficient nonviral gene transfer.(有 效的非病毒基因转移方式:瘤内的低容量快速注射)
Mol Biotechnol.2002Jun;21(2):105-15.
98:Sylven C,Sarkar N,Insulander P,Kenneback G,Blomberg P,Islam K, Drvota V.Related Articles
Catheter-based transendocardial myocardial gene transfer.(经内镜的导管式 心肌基因转移)
J Interv Cardiol.2002Feb;15(1):7-13.
99:Filenko NA,Shklyaruk VV,Butenko GM,Kavsan VM.
Plasmid mediated expression of human growth hormone increases splenocytes proliferative response in vivo.(在体内质粒介导人生长激素表达增加脾细胞 的增殖反应)
Ukr Biokhim Zh.2001May-Jun;73(3):30-3.
100:Reed CC,Gauldie J,lozzo RV.Related Articles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by adenovirus-mediated gene transfer of decorin.(腺病毒介导 的核心蛋白多糖基因转移抑制肿瘤的发生)
Oncogene.2002May 23;21(23):3688-95.
101:Fajac 1,Grosse S,Briand P,Monsigny M.Related Articles
Targeting of cell receptors and gene transfer efficiency:a balancing act.(细胞 受体靶向与基因转移效率:一种平衡行为)Gene Ther.2002Jun;9(11):740-2.
102:Delepine P,Montier T,Guillaume C,Vaysse L,Le Pape A,Ferec C. Related Articles Visualization of the transgene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the administration route allows prediction of the transfection efficacy and validation of the results obtained.(根据处理途径的转基因分布显影可预测转 染效率和证实所得结果)
Gene Ther.2002 Jun;9(11):736-9.
103:Schindelhauer D,Laner A.Related Articles
Visible transient expression of EGFP requires intranuclear injection of large copy numbers.(可见的EGFP瞬时表达需要核内注射大量的拷贝数)
Gene Ther.2002Jun;9(11):727-30.
104:Hanenberg H,Batish SD,Pollok KE,Vieten L,Verlander PC,Leurs C, Cooper RJ,Gottsche K,Haneline L,Clapp DW,Lobitz S,Williams DA, Auerbach AD.Related Articles
Phenotypic correction of primary Fanconi anemia T cells with retroviral vectors as a diagnostic tool.(逆转录病毒载体对先天性骨髓发育不全的初级T细胞 进行的表型校正可作为诊断工具)
Exp Hematol.2002May;30(5):410-20.
105:Liu F,Huang L.Related Articles
Noninvasive gene delivery to the liver by mechanical massage.(机械按摩: 非侵袭性的基因传递)Hepatology.2002Jun;35(6):1314-9.
106:Filee J,Forterre P,Sen-Lin T,Laurent J.Related Articles
Evolution of DNA polymerase families:evidences for multiple gene exchange between cellular and viral proteins.(DNA多聚酶家族的进化:细胞和病毒 蛋白质的多基因交换证据)
J Mol Evol.2002 Jun;54(6):763-73.
107:Masaki I,Yonemitsu Y,Yamashita A,Sata S,Tanii M,Komori K, Nakagawa K,Hou X,Nagai Y,Hasegawa M,Sugimachi K,Sueishi K.Related Articles
Angiogenic gene therapy for experimental critical limb ischemia:acceleration of limb loss by over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65but not of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实验性的肢体缺血的血管源性的基因治 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而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的过表达可加 速肢体缺失)
Circ Res.2002May 17;90(9):966-73.
108:Segura T,Shea LD.Related Articles Surface-tethered DNA complexes for enhanced gene delivery.(表面限制性DNA复合物可增强基因传递)
Bioconjug Chem.2002 May-Jun;13(3):621-9.
109:Kreppel F,Luther TT,Semkova I,Schraermeyer U,Kochanek S. Long-TermTransgene Expression in the RPE after Gene Transfer with a High-Capacity Adenoviral Vector.(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用高容量腺病毒载 体进行基因转移后的长期转基因表达)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2 Jun;43(6):1965-70.
110:Friedman JM,Horwitz MS.Related Articles
Inhibi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induced NF-kappa B activation by the adenovirus E3-10.4/14.5K complex.(腺病毒复合物E3-10.4/14.5K抑制肿瘤 坏死因子α诱导的核因子kappa B激活)
J Virol.2002 Jun;76(11):5515-21.
111:Li Y,McCadden J,Ferrer F,Kruszewski M,Carducci M,Simons J, Rodriguez R.Related Articles
Prostate-specific expression of the diphtheria toxin A chain(DT-A):studies of inducibility and specificity of expression of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romoter-driven DT-A adenoviral-mediated gene transfer.(白喉毒素A链 (DT-A)前列腺特异性表达:前列腺特异抗原启动子启动的腺病毒介导的 DT-A基因转移的诱导能力和特异性表达研究)
Cancer Res.2002May 1;62(9):2576-82.
112:Heinkelein M,Dressler M,Jarmy G,Rammling M,Imrich H,Thurow J, Lindemann D,Rethwilm A.Related Articles
Improved primate foamy virus vectors and packaging constructs.(改良的灵长 类泡沫病毒载体和包装结构)
J Virol.2002 Apr;76(8):3774-83.
113:Kost TA,Condreay JP.Related Articles
Recombinant baculoviruses as mammalian cell gene-delivery vectors.(作为哺 乳动物细胞基因传递载体的重组杆状病毒)
Trends Biotechnol.2002 Apr;20(4):173-80.Review.
114:Kapturczak M H,Flotte T,Atkinson M A.Related Articles
Adeno-associated virus(AAV)as a vehicle for therapeutic gene delivery: improvements in vector design and viral production enhance potential to prolong graft survival in pancreatic islet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the reversal of type 1 diabetes(腺相关病毒(AAV)作为治疗基因的递送载体:载体构建 的改进和病毒的产物增加了治疗1型糖尿病的胰岛移植物存活的可能性)
Cuff Mol Med.2001 May;1(2):245-58.
115:Takebe N,Xu LC,MacKenzie KL,Bertino JR,Moore MA.Related Articles
Methotrexate selection of long-term culture initiating cells following
transduction of CD34(+)cells with a retrovirus containing a mutated human dihydrofolate reductase gene.(含突变人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逆转录病毒 转导CD34(+)细胞后氨甲喋呤对长期培养起始细胞的选择作用)
Cancer Gene Ther.2002Mar;9(3):308-20.
116:Tunnacliffe A,Parkar M,Povey S,Bengtsson BO,Stanley K,Solomon E, Goodfellow P.Related Articles
Integration of Ecogpt and SV40 early region sequences into human chromosome 17:a dominant selection system in whole cell and microcell human-mouse hybrids.(Ecogpt和SV40的早期区序列整合到人17号染色 体:整细胞和人鼠杂交的微细胞的优势选择系统)
EMBO J.1983;2(9):1577-84.
117:Matthias PD,Bernard HU,Scott A,Brady G,Hashimoto-Gotoh T,Schutz G.Related Articles
A bovine papilloma virus vector with a dominant resistance marker replicates extrachromosomally in mouse and E.coli cells(显性抗药标记的牛乳头状瘤 病毒载体在鼠和E.coli细胞的染色体外复制).
EMBO J.1983;2(9):1487-92.
118:Negre D,Duisit G,Mangeot PE,Moullier P,Darlix JL,Cosset FL. Related Articles
Lentiviral vectors derived from 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猴免疫缺陷 病毒源的慢病毒载体)
Curr Top Microbiol Immunol.2002;261:53-74.Review.未提供摘要。
119:Stevenson M.Related Articles
Molecular biology of lentivirus-mediated gene transfer(慢病毒介导的基因转 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Curr Top Microbiol Immunol.2002;261:1-30.Review. 未提供摘要。
120:Peng X,Blum H,She Q,Mallok S,Brugger K,Garrett RA,Zillig W, Prangishvili D.Related Articles,Nucleotide,Protein Sequences and replication of genomes of the archaeal rudiviruses SIRVI and SIRV2:relationships to the archaeal lipothrixvirus SIFV and some eukaryal viruses(太古代的古噬菌体属 SIRVI和SIRV2的核苷酸及蛋白质序列及基因组的复制:太古代的脂毛病 毒与真核病毒的相关研究).
Virology.2001Dec 20;291(2):226-34.
12l:Stitz J,Muhlebach MD,Blomer U,Scherr M,Selbert M,Wehner P, Steidl S,Schmitt I,Konig R,Schweizer M,Cichutek K.Related Articles
A novel lentivirus vector derived from apathogenic 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一种病原性猿免疫缺陷病毒源的新型慢病毒载体).
Virology.2001 Dec 20;291(2):191-7.
122:Sapru MK,McCormick KM,Thimmapaya B.Related Articles
High-efficiency adenovirus-mediated in vivo gene transfer into neonatal and adult rodent skeletal muscle(对新生和成年噬齿类动物骨骼肌进行的高效腺 病毒介导的体内基因转移).JNeurosci Methods.2002Feb 15;114(1):99-106.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