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

阅读:2发布:2021-01-03

专利汇可以提供触控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装置,包括触控单元和柔性印刷 电路 板,所述触控单元包括基材、触控感应 电极 、触控驱动电极、以及分别与触控感应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电连接的感应电极引线和驱动电极引线,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分别位于所述基材的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基材包括四边以及其中相邻两边 倒 角 形成的第五边,所述感应电极引线和驱动电极引线与柔性印刷 电路板 在所述相邻两边之一和所述第五边处绑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触控单元中的基材设置成包括四边以及其中相邻两边倒角形成的第五边和将柔性印刷电路板中第一柔性电路部分中的第一连接部或者第二连接部设计成与 水 平线成倾斜夹角的设计。,下面是触控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触控装置,包括触控单元和柔性印刷电路板,所述触控单元包括基材、触控感应电极、触控驱动电极、以及分别与触控感应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电连接的感应电极引线和驱动电极引线,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分别位于所述基材的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包括四边以及其中相邻两边形成的第五边,所述感应电极引线和驱动电极引线与柔性印刷电路板在所述相邻两边之一和所述第五边处绑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边设置在基材的右上角或者右下角或者左上角或者左下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边与其相邻平边的夹角为
15~75度,所述第五边长度为5~15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引线和驱动电极引线与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的区域整体往所述触控单元的第五边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柔性电路部分和第二柔性电路部分,且分别与所述感应电极引线和驱动电极引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柔性电路部分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或者第二连接部与水平线成倾斜的夹角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15~75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长度均为5~15毫米,所述第二柔性电路部分的长度为8~12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边为圆弧段,所述的圆弧半径为5~15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材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环烯聚合物或聚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环烯烃共聚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是由化铟薄膜材料、石墨烯薄膜材料、碳纳米管材料、金属纳米线材料或金属网格材料制成。

说明书全文

触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基材的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触控装置行业有向轻薄和窄边框的方向发展的趋势。目前,为了能满足触控装置窄边框的要求,通常将触控感应电极分别位于单基材上下表面的触控单元与柔性印刷电路板进行连接的区域设置于触控单元的同一侧边,且位于侧边上较为中间的区域,即与触控电极和感应电极电连接的导线先连接至触控单元的同一侧边,而不是将连接区域分别设置在触控单元的两个相邻的侧边。
[0003] 然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产品的发展,需要将麦克、前置摄像头、环境感光元件、环境等等设置在终端产品的上、下侧边,甚至需要在终端产品的前面板上配置更多的摄像头、传感器来实现前置的景深拍照、视频和手势感应以适应未来AR即使、手势感应技术的发展需要。现有技术中的触控装置形成电气连接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占据触控装置侧边较大的区域,不能满足窄边框的需求。实用新型内容
[0004]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其中触控单元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电连接区域占据触控装置的侧边区域较少的触控装置与柔性印刷电路板。
[0005] 一种触控装置,包括盖板、触控单元和柔性印刷电路板,所述触控单元包括基材,触控感应电极,触控驱动电极、以及分别与触控感应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电连接的感应电极引线和驱动电极引线和柔性印刷电路板,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分别位于所述基材的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基材包括四边以及其中相邻两边形成的第无边,所述感应电极引线和驱动电极引线与柔性印刷电路板-在所述相邻两边之一和所述第五边绑定。
[000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相邻两边和第五边设置在基材的左上角或者左下角或者右上角或者右下角。
[000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边与平边的夹角为15~75度,所述第五边长度为5~15毫米。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电极引线和驱动电极引线与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的区域整体往所述触控单元的第五边移动。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柔性电路部分和第二柔性电路部分,且分别与感应电极引线和驱动电极引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柔性电路部分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或者第二连接部与水平线成倾斜的夹角设计。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角为15~75度。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长度均为5~15毫米,所述第二柔性电路部分的长度为8~12毫米。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边为圆弧段,所述圆弧半径为5~15毫米。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材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环烯聚合物(COP)或聚酸酯(PC)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环烯烃共聚物(COC)。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是由化铟 (ITO)薄膜材料、石墨烯薄膜材料、碳纳米管材料、金属纳米线材料或金属网格材料制成,其中金属网格材料可以由纯金属构成,也可以由金属浆料制作而成。
[0015] 上述触控装置通过将所述基材设置成包括四边以及其中相邻两边倒角形成的第五边和将柔性印刷电路板中第一柔性电路部分中的第一连接部或者第二连接部设计成与水平线成倾斜夹角的设计,然后将感应电极引线和驱动电极引线与柔性印刷电路板在所述相邻两边之一和所述第五边处绑定,以减少触控装置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电连接时所占据的导电膜侧边区域。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单元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绑定后的透视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单元的第一表面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单元的第二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二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单元第一表面和柔性电板绑定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单元第二表面和柔性电板绑定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单元第二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装置可以作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类型的具有触摸交互形式的显示终端。
[0025]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触控装置中的触控单元包括基材10,触控感应电极11,触控驱动电极12,感应电极引线和驱动电极引线121。所述感应电极引线与触控感应电极11电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基材10的第一表面上,其中感应电极引线包括左边感应电极引线111和右边感应电极引线112;而驱动电极引线 121与触控驱动电极12电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基材10的第二表面上。触控感应单元通过设置触控感应电极11、触控驱动电极12以及感应电极引线111(与112) 和驱动电极引线121用以感应触摸信息。
[0026]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触控单元中的基材包括四边和相邻两边倒角形成的第五边,如图右下角位置A处所示。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的,所述触控装置也可以在右上角或者左下角或者左上角做设计成包括相邻两边倒角形成的第五边,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灵活选择,降低工艺难度,节约生产成本。
[002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边与其相邻水平边的夹角为15~75 度,不所述第五边的长度为5~15毫米。如此设置可以充分利用基材底角空间用于绑定,同时可以避免后续绑定时出现的功能不良。
[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电极引线111、112和驱动电极引线121的与柔性印刷电路板20连接的区域整体往所述触控单元的第五边防方向移动。如此可以使得边框走线和绑定位置尽可能的占据相应底角的空间,为后续实现窄边框提供有利条件。
[0029]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触控单元的四个底角之一处设计有相邻两边倒角形成的第五边,同时将触控单元上的一部分与触控感应电极11或触控驱动电极12耦合的感应电极引线111(或112)驱动电极引线121分布在所述相邻两边之一和所述第五边分绑定位置区域;同时将所述感应电极引线111、112和驱动电极引线121与柔性印刷电路板20绑定连接的区域整体往所述触控单元的第五边位置处移动,一方面可以增大柔性印刷电路板20与电极引线的绑定区域面积,减少绑定工艺难度,还能避免感应电极引线111、112和驱动电极引线121在基材正对的上下两表面绑定时因热压工艺而造成的损伤;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触控单元与柔性印刷电路板20绑定连接区域在整个触控单元所占的空间,尤其是减少感应电极引线和驱动电极引线占用触控单元下侧的横向空间以及触控单元与柔性印刷电路板20绑定连接区域占用触控单元下侧的横向空间,有利于后续的窄边框设计。
[0030]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印刷电路板20与前述的触控单元配合使用。该柔性印刷电路板20包括第一柔性电路部分21和第二柔性电路部分 22,其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部分21包括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12;所述第一连接部211、第二柔性电路部分22和第二连接部212从左至右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柔性电路部分21与感应电极引线电111(或112)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部分22与驱动电极引线121电连接。另外,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20 中包括连接金手指24,设置于柔性印刷电路板20与第一绑定金手指21a和第二绑定金手指21b相同的表面上,且位于该表面上的另一端,用于与外接控制电路连接。
[0031] 更具体地,如图4~图7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211中设置有第一绑定金手指21a,第一连接部211通过第一绑定金手指21a与所述左边感应电极引线111 绑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12中设置有第二绑定金手指21b,所述第二连接部 212通过第二绑定金手指21b与右边感应电极引线112绑定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部分22设置有第三绑定金手指22c用于与所述驱动电极引线121绑定电连接。
[0032] 本实用新型中的柔性印刷电路板20中的第一连接部211或者第二连接部 212与水平线成倾斜的夹角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11或者第二连接部212与水平线所成的夹角为15~75度。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12的长度均为5~15毫米,所述第二柔性电路部分22的长度为8~12毫米。如此设置,既可以保证柔性印刷电路板20与上述不同边绑定位置设计的触控单元较好的绑定连接,又能使所述感应电极引线111、 112和驱动电极引线121与柔性印刷电路板20连接的区域整体往所述触控单元的不同边绑定位置处移动,因此可以有效减少触控单元与柔性印刷电路板20绑定连接区域在整个触控单元所占的空间,有利于后续的窄边框设计。
[0033]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单元底角的第五边的位置设计为圆弧段。如图8所示,所述的触控单元的右下底角B处做圆弧设计。所述的圆弧连接在触控装置的右侧边和下侧边,且该圆弧的半径为5~15毫米。与该实施例中触控单元配合使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20也进行相应的设计,即柔性电极板20的第一柔性电路部分21中的第一连接部211或者第二连接部212也设计成圆弧设计,其圆弧的半径为5~15毫米,以便于触控单元配合使用。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增大柔性印刷电路板20与电极引线的绑定区域面积,减少绑定工艺难度,还能避免感应电极引线111、112和驱动电极引线121在基材正对的上下两表面绑定时因热压工艺而造成的损伤;另一方面又能使所述感应电极引线 111、112和驱动电极引线121与柔性印刷电路板20绑定连接的区域整体往所述触控单元的不同边绑定位置处移动,因此可以有效减少触控单元与柔性印刷电路板20绑定连接区域在整个触控单元所占的空间,有利于后续的窄边框设计。
[0034]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触控单元的基材10可以为PET基材或者COP基材或者玻璃或者PMMA基材或者PE基材或者PC基材等透明基材。在本实用新型附图所示的触控感应电极11和触控驱动电极12形状为长条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触控感应电极11和触控驱动电极12形状还可以为其他规则的或者不规则的形状,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设计。本实用新型中的触控感应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可以由ITO薄膜材料、石墨烯薄膜材料和碳纳米管材料通过蚀刻工艺或者涂布工艺或者镭射工艺制成;也可以通过热转印形成凹槽,然后在凹槽里面填充纳米形成的金属网格材料制成;也可以由导电层经过黄光工艺制成。
[0035] 本实用新型所称“上”、“下”是相对于触摸显示装置在应用过程中与使用者靠近的程度而言,相对靠近使用者的一侧为“上”,相对远离使用者的一侧为“下”。例如保护盖板的下表面是指保护盖板远离使用者的一侧。
[0036] 本实用新型将触控单元中的基材设置成包括四边以及其中相邻两边倒角形成的第五边和将柔性印刷电路板中第一柔性电路部分中的第一连接部或者第二连接部设计成与水平线成倾斜夹角的设计,然后将感应电极引线和驱动电极引线与柔性印刷电路板在所述相邻两边之一和所述第五边处绑定,一方面可以增大柔性印刷电路板20与电极引线的绑定区域面积,减少绑定工艺难度,还能避免感应电极引线111、112和驱动电极引线121在基材正对的上下两表面绑定时因热压工艺而造成的损伤;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触控单元与柔性印刷电路板 20绑定连接区域在整个触控单元所占的空间,尤其是减少感应电极引线和驱动电极引线占用触控单元下侧的横向空间以及触控单元与柔性印刷电路板20绑定连接区域占用触控单元下侧的横向空间,有利于后续的窄边框设计,可以节省更多空间以便后续在终端产品的前面板上配置更多的摄像头、传感器来实现前置的景深拍照、视频和手势感应以适应未来AR即使、手势感应技术的发展需要。
[0037]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8]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