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变速箱和齿轮 / 传动系统 / 车轮 / 备用车轮 / 用于固定车辆备用车轮的装置

用于固定车辆备用车轮的装置

阅读:417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用于固定车辆备用车轮的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用于固定车辆的备用 车轮 的装置。根据本发明,该装置的特征在于,通过借助于卡接装配部件(10,13)使板材(2)可拆卸地固定在凹陷部(1)的底壁(3)上。本发明可应用在 机动车辆 领域。,下面是用于固定车辆备用车轮的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装置,用于将车辆的备用车轮固定在凹陷部(1)的底壁(3)上,所述凹陷部形成在车辆车身结构中用于接收车轮,所述装置包括与凹陷部(1)的底壁(3)连成一体的固定板材(2),所述备用车轮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固定板材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材(2)借助于卡口装配部件(10,13)可拆卸地固定在凹陷部(1)的底壁(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装配部件(10,13)包括:大体细长并且共轴的两个圆形孔(10),所述两个圆形孔与凹陷部(1)的底壁(3)连成一体;以及两个钩形的刚性凸出部(13),所述两个钩形的刚性凸出部与固定板材(2)连成一体并且能够通过固定板材(2)相对于凹陷部(1)的底壁(3)有限地旋转分别接合在所述两个圆形孔(10)中,用以允许钩形的刚性凸出部(13)将固定板材(2)卡在凹陷部(1)的底壁(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圆形孔(10)分别包括位于它们端部的其中之一处的沿直径方向相反的两个开口(11),所述两个开口用于在将两个钩形的刚性凸出部(13)接合在两个圆形孔(10)中之前引入所述两个钩形的刚性凸出部(13)。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板材(2)包括能够弹性接合在与凹陷部(1)的底壁(3)连成一体的两个穿孔(12)中的两个凸销(17),用以将旋转中的固定板材(2)固定在所述固定板材相对于所述底壁的卡锁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凸销(17)与两个钩形的刚性凸出部(13)分别连成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2、3和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板材(2)包括能够接合在两个圆形孔(10)中的两个销钉(16),当固定板材(2)占据所述固定板材相对于凹陷部(1)的底壁(3)的卡锁位置时,所述两个销钉每个止挡在对应的圆形孔(10)的端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2、3和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圆形孔(10)、用于引入两个钩形的刚性凸出部(13)的开口以及用于接合两个凸销(17)的两个穿孔(12)直接实施在凹陷部(1)的底壁(3)上或者直接实施在与凹陷部(1)的底壁(3)连成一体的板材(7)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钩形的刚性凸出部(13)包括:能够在对应的圆形孔(10)中滑动的轴(14)和相对于钩形的刚性凸出部(13)的所述轴(14)弯成直的端部部分(15),当固定板材(2)占据所述固定板材相对于所述底壁(3)的卡锁位置时,所述端部部分与固定板材(2)的对应表面(2a)包夹限界圆形孔(10)的边缘的凹陷部(1)的一部分底壁(3)或者与凹陷部(1)的底壁(3)连成一体的一部分板材(7),以维持固定板材(2)的表面(2a)抵靠在凹陷部(1)的底壁(3)上或所述底壁的板材(7)上。
9.根据权利要求1、2、3、5和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板材(2)、钩形的刚性凸出部(13)和销钉(16)由塑料材质制成单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装配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用以将车辆的备用车轮固定在凹陷部(1)的底壁(3)上,所述凹陷部形成于所述车辆后备箱的底板中用于接收车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是机动车辆

说明书全文

用于固定车辆备用车轮的装置

发明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固定车辆、例如机动车辆备用车轮,或者当使用备用车轮时用于将爆胎固定在为此设置的车辆舱室中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图1至3示出了用于将备用车轮固定在凹陷部1中的固定装置,备用车轮未示出,凹陷部1作为备用车轮的舱室并且形成于机动车辆的后备箱的底板中。
[0003] 尤其描述于申请人名下的文件FR-A-2883832中,该固定装置包括:与凹陷部1的底壁3连成一体的板材2,所述板材适用于接收螺钉4、螺钉头5和螺母6的组件,组件穿过安置在凹陷部1中的备用车轮的中心凹腔,用以允许螺母6紧固在备用车轮上,进而强制备用车轮抵靠在凹陷部1的底壁3上。
[0004] 附图还示出固定板材2借助于板材7被固定在凹陷部1的底壁3上,所述板材7本身与所述底壁连成一体,而固定板材2可以直接固定在底壁3上。
[0005] 一旦备用车轮被固定在凹陷部1的底壁3上,操作者将安装可拆卸地固定在备用车轮的中心凹腔中的千斤顶组件,使备用车轮与在组件的底壁中形成的螺帽6上的开口对中心。
[0006] 然而,固定板材2通过凸销8的夹紧被装配在凹陷部1的底壁3的板材7上,仅示出凸销8的其中之一,其穿过为此设置在板材7中的孔形开口9并与板材7的下表面相接合而被卡在该板材上。
[0007] 这种概念的缺点是,板材2完全不能实现板材7可从凹陷部1的底壁3拆除,并且固定凸销8不能承受可能施加在备用车轮上较大的,而导致连结断开,有使这些凸销、支承板材7的固定板材2断裂的险,连结断开同样可以在板材7在凹陷部1的底壁3上的装配不当的情况下产生。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
[0009] 为此目的,根据本发明,一种装置,用于将车辆的备用车轮固定在凹陷部的底壁上,所述凹陷部形成在车辆车身结构中用于接收车轮,所述装置包括与凹陷部的底壁连成一体的板材,所述备用车轮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板材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借助于卡口装配部件可拆卸地固定在凹陷部的底壁上。
[0010] 优选地,所述卡口装配部件包括:大体细长并且共轴的两个圆形孔,所述两个圆形孔与凹陷部的底壁连成一体;以及两个钩形的刚性凸出部,所述两个钩形的刚性凸出部与固定板材连成一体并且能够通过固定板材相对于凹陷部的底壁有限地旋转分别接合在所述两个圆形孔中,用以允许钩形凸出部将固定板材卡锁在凹陷部的底壁上。
[0011] 所述两个圆形孔分别包括位于它们端部的其中之一处的沿直径方向相反的两个开口,所述两个开口用于在将两个钩形凸出部接合在两个圆形孔中之前引入所述两个钩形凸出部。
[0012] 优选地,固定板材包括能够弹性接合在与凹陷部的底壁连成一体的两个穿孔中的两个凸销,用以将旋转中的固定板材固定在所述固定板材相对于所述底壁的卡锁位置上。
[0013] 有利地,两个凸销与两个钩形凸出部分别连成一体。
[0014] 有利地,固定板材包括能够接合在两个圆形孔中的两个销钉,当固定板材占据所述固定板材相对于凹陷部的底壁的卡锁位置时,所述两个销钉每个止挡在对应的孔的端部上。
[0015] 两个圆形孔、用于引入两个钩形凸出部的开口以及用于接合两个凸销的两个穿孔直接实施在凹陷部的底壁上或者直接实施在与凹陷部的底壁连成一体的板材中。
[0016] 优选地,每个钩形凸出部包括:能够在对应的圆形孔中滑动的轴和相对于凸出部的所述轴弯成直的端部部分,当固定板材占据所述固定板材相对于所述底壁的卡锁位置时,所述端部部分与固定板材的对应表面包夹限界圆形孔的边缘的凹陷部的一部分底壁或者与凹陷部的底壁连成一体的一部分板材,以维持固定板材的表面抵靠在凹陷部的底壁上或所述底壁的板材上。
[0017] 有利地,固定板材、钩形凸出部和销钉由塑料材质制成单件。
[0018] 本发明同样提供一种车辆,如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装配有如前所述的装置,用以将车辆的备用车轮固定在凹陷部的底壁上,所述凹陷部用于接收形成于所述车辆后备箱底板中的车轮。

附图说明

[0019] 本发明其他目标、特征、细节和优点将在以下描述中进行更加清晰地描述从而使本发明更好地被理解,以下描述附有参考示意附图,所述附图仅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图给出,其中:
[0020] -图1是接收机动车辆备用车轮的凹陷部的透视图,凹陷部的底壁包括现有技术的允许将备用车轮固定在凹陷部中的装置。
[0021] -图2是图1的固定在凹陷部的底壁上的板材的俯视图;
[0022] -图3是图1的沿III-III线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23] -图4是本发明的板材的透视图,板材允许将备用车轮固定在接收该车轮的凹陷部的底壁上;
[0024] -图5是本发明的板材的俯视图,所述板材固定在接收备用车轮的凹陷部的底壁上并设有圆形孔;
[0025] -图6是图4和5的两个板材正在装配过程中的组件的俯视透视图;
[0026] -图7是与图6相似的视图,示出了处于彼此卡锁位置中的两个板材;
[0027] -图8是彼此卡锁的两个板材的一部分的放大仰视图;
[0028] -图9是沿图8的箭头IX的放大的俯视图;
[0029] -图10是沿图9的箭头X的无备用车轮固定板材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参照图4至10,如已参照图1至3描述过,附图标记2标示的是作为装置一部分的板材,所述装置用于将车辆的备用车轮固定在凹陷部1的底壁3上,所述凹陷部形成在车辆后备箱的底板中用于接收车轮。
[0031] 下面将看到,板材2与凹陷部1的底壁3连成一体并且包括与参照图1至3的描述中相同的螺纹部件4、螺钉头5和螺母6,用以将备用车轮可拆卸地固定抵靠在凹陷部1的底壁3上。
[0032] 同样如参照图1至3的描述,板材2借助与底壁3连成一体的板材7固定在凹陷部1的底壁3上。
[0033] 根据本发明,板材2借助卡口装配部件(moyens de montageà )可拆卸地固定在凹陷部1的板材7上。
[0034] 优选地,卡口装配部件包括大体细长的两个圆形孔10,所述两个圆形孔与垂直于板材7平面的轴线ZZ'共轴地实施在凹陷部的板材7上。
[0035] 两个圆形孔10的分别沿直径方向相反的端部的其中两个每个包括开口11,所述开口大体为矩形并且宽度大于对应圆形孔10的宽度。
[0036] 凹陷部的板材7还包括沿直径方向相反的两个穿孔12,下面将解释穿孔12的作用。每个穿孔12位于对应圆形孔10的凹进部分和该孔的端部开口11的附近。
[0037] 卡口装配部件还包括钩形的两个刚性凸出部13,所述刚性凸出部与板材2连成一体并且从所述板材的下表面2a突出,所述板材的下表面2a用以抵靠在凹陷部的板材7的上表面7a上。
[0038] 每个凸出部13包括:具有大体细长形状的横截面的轴14,所述轴与板材2的下表面2a垂直地连成一体;以及与轴14连成一体的端部部分15,所述端部部分相对于该轴被弯折成直角并且可以具有短小矩形板的形状,所述端部部分限定的相对于板材2的下表面2a的间隙稍微大于凹陷部的板材7的厚度。
[0039] 此外,轴14的尺寸使其可以通过受引导地滑动在对应的圆形孔10中移动,每个钩形凸出部13的端部部分15的尺寸使该端部部分可穿过并接合对应圆形孔10的开口11。
[0040] 板材2还包括从板材2的表面2a垂直突出的两个圆柱形销钉16,所述两个圆柱形销钉分别与位于表面2a上的两个钩形凸出部13相关联,以使彼此相关联的每对凸出部13和销钉16位于板材2的同一侧。
[0041] 每个钩形凸出部13包括与端部部分15的表面连成一体的凸销17,用以在板材2被固定在凹陷部的板材7上时,所述所述端部部分的表面面对凹陷部的板材7的下表面7b。
[0042] 当板材2被固定在凹陷部的板材7上时,每个凸销17弹性地接合在凹陷部的板材7的对应穿孔12中。
[0043] 有利地,每个凸销17与钩形凸出部13是一体的,并且通过该凸出部的端部部分15的弹性变形弹性地接合在对应的穿孔12中。
[0044] 优选地,钩形凸出部13和销钉16与板材2由例如聚酰胺的塑料材料制成单件。
[0045] 通过卡口部件将板材2装配并且固定在凹陷部的板材7上,这在前面的描述中已经得到体现,现在将对其进行解释。
[0046] 操作者抓握板材2并使板材2面对凹陷部的板材7,以使钩形凸出部13位于面对两个圆形孔10的开口11的位置,销钉16同样被布置成面对该两个孔。然后,操作者引导钩形凸出部13和销钉16穿过开口11和圆形孔10,对板材2施加力使所述板材相对于凹陷部的板材7旋转运动,以便使钩形凸出部13的轴14和销钉16以受引导的方式在相应的圆形孔中移动,直到被强制地弹性抵靠在凹陷部的板材7的下表面7b上的凸销17分别弹性地接合在板材7的两个穿孔12中,从而将板材2卡锁在其被固定在板材7的位置上。当板材2相对于板材7进行有限地旋转时,两个销钉16止挡抵靠在圆形孔10的与开口11相反的端部上,以便在处于板材2相对于板材7的卡锁位置时使凸销17精确地定位在它们相应的穿孔12中,并且还避免了凸销17穿透超出这些穿孔。注意到在将板材2装配在板材7上时,销钉16可以避免操作者寻找板材2的合适定位角度。
[0047] 在该卡锁位置上,限界相关联的圆形孔10的对应边缘部分的凹陷部的板材7的厚度部分被以具有微小间隙地包夹(enserrer)在钩形凸出部13的端部部分15和板材2的下表面2a之间,以使板材2沿凹陷部的板材7的垂直方向实际无间隙地与凹陷部的板材7连成一体。
[0048] 举例而非限定性地,使板材2相对于圆形孔10旋转用以借助凸销17使板材2卡锁在凹陷部的板材7上,所述旋转自开始位置起以近似25°的角度执行,在所述开始位置上,钩形凸出部13的端部部分15被分别引导穿过这些孔的两个开口11。
[0049] 根据一个实施变型,可在用于接收备用车轮的凹陷部1的壁3中直接实施具有开口11的两个细长圆形孔10和两个穿孔12。
[0050] 卡口装配部件确保板材2非常牢固地固定在凹陷部的板材7或者该凹陷部的底壁3上,即使非常大的力作用在与板材2连成一体的备用车轮上时,也不可能断开其与板材2的一体化连接。这样,先前由于如图1至3所示的板材2与凹陷部板材7上的联接中断而使备用车轮和千斤顶组件移动而产生的后备箱的噪声被消除了。而且,这些卡口装配部件允许将板材2迅速地且便利地装配到凹陷部的板材7上或该凹陷部的底壁3上。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