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矩器

阅读:173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变矩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 液 力 变矩器 ,在连结于 发动机 的 输出轴 的壳体内具备由 泵 、 涡轮 及内侧设置有单向 离合器 的 定子 所形成的循环圆、以及 锁 止离合器 。此外,该液力变矩器中,来自泵的 流体 从定子轴(F2)与涡轮轴(F1)之间的空间导入并经由设置有锁止离合器的空间和循环圆而从泵套筒(23)与定子轴(F2)之间的空间排出。而且,该液力变矩器还具备密封部件(80),该密封部件设置在比 内圈 (52)与定子轴(F2)的 花键 嵌合部(P2)更靠发动机侧,将内圈(52)的内周面与定子轴(F2)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予以密封。,下面是变矩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变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连结于发动机输出轴
,与所述壳体一体地旋转;
涡轮,与所述泵的发动机侧相向地设置;
定子,设置在所述泵与所述涡轮的相向部的内侧,并且在该定子的内侧设置有单向离合器
循环圆,由所述泵、所述涡轮及所述定子形成在所述壳体内;
止离合器,设置在比所述涡轮更靠发动机侧,直接连接所述涡轮与所述壳体;
涡轮轴,与所述涡轮连结,并且向变速机构侧延伸;
定子轴,设置在所述涡轮轴的外侧,从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器壳延伸并与所述单向离合器内圈花键嵌合;
泵套筒,设置在所述定子轴的外侧,从所述壳体向所述变速机构侧延伸并驱动油泵;
流体通路,以使来自所述油泵的流体从所述定子轴与所述涡轮轴之间的空间导入并经由设置有所述锁止离合器的所述涡轮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间和所述循环圆而从所述泵套筒与所述定子轴之间的空间排出的方式形成;
密封部件,设置在比所述内圈与所述定子轴的花键嵌合部更靠发动机侧,将所述内圈的内周面与所述定子轴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予以密封;其中,
所述密封部件包括与所述定子轴的外周面接触的唇部,
所述唇部向阻止流体从发动机侧向发动机相反侧泄漏的方向设置。
2.一种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连结于发动机的输出轴;
泵,与所述壳体一体地旋转;
涡轮,与所述泵的发动机侧相向地设置;
定子,设置在所述泵与所述涡轮的相向部的内侧,并且在该定子的内侧设置有单向离合器;
循环圆,由所述泵、所述涡轮及所述定子形成在所述壳体内;
锁止离合器,设置在比所述涡轮更靠发动机侧,直接连接所述涡轮与所述壳体;
涡轮轴,与所述涡轮连结,并且向变速机构侧延伸;
定子轴,设置在所述涡轮轴的外侧,从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器壳延伸并与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内圈花键嵌合;
泵套筒,设置在所述定子轴的外侧,从所述壳体向所述变速机构侧延伸并驱动油泵;
流体通路,以使来自所述油泵的流体从所述定子轴与所述涡轮轴之间的空间导入并经由设置有所述锁止离合器的所述涡轮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间和所述循环圆而从所述泵套筒与所述定子轴之间的空间排出的方式形成;
密封部件,设置在比所述内圈与所述定子轴的花键嵌合部更靠发动机侧,将所述内圈的内周面与所述定子轴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予以密封;其中,
所述定子轴的远端部具备引导部,该引导部在所述液力变矩器组装到所述定子轴上时引导所述远端部到所述密封部件内,所述定子轴的所述远端部比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定子轴的外周面接触的部位更靠近发动机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在轴向上与所述单向离合器重叠地设置。

说明书全文

变矩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于车辆上的自动变速器的液力变矩器,特别涉及具备离合器的液力变矩器。

背景技术

[0002] 液力变矩器组装在自动变速器中,将发动机的输出传递给变速机构。液力变矩器在连接于发动机的输出轴的壳体内包括:,与该壳体一体地旋转;涡轮,与该泵相向设置,并被该泵通过流体驱动;定子,设置在泵与涡轮的相向部的内侧。
[0003] 该定子经由设置在其内侧的单向离合器支撑在变速器壳上,基于在速度比亦即涡轮转速相对于泵转速的比例较小的区域中被固定并且承受从涡轮回流到泵的流体的反作用力而增大扭矩
[0004] 在液力变矩器的中心线上设置有连结于涡轮并且向变速机构侧延伸的涡轮轴,在该涡轮轴的外侧设置有从变速器壳延伸的与单向离合器的内圈嵌合的定子轴,并且在该定子轴的外侧设置有从液力变矩器的壳体向变速机构侧延伸并驱动作为流体供应源的油泵的泵套筒。
[0005] 此外,为了在除了利用定子的扭矩增大作用的起步时等时候以及除了必须允许泵与涡轮的相对旋转的变速时等时候的运转状态下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能,液力变矩器有时会具备将泵与涡轮直接连接的锁止离合器,作为该锁止离合器,有时会使用多板式锁止离合器,该多板式锁止离合器具备多个摩擦板和在指定的工作油压供应到油压室时将这些摩擦板接合的活塞
[0006] 在具备此种锁止离合器的液力变矩器中,流体从油泵经由定子轴与涡轮轴之间的空间被导入,该流体被供应到由泵、涡轮及定子构成的循环圆(torus),并且被供应到设置有锁止离合器的空间,充满于液力变矩器内。
[0007] 该流体在循环圆中传递扭矩,并且起到对在锁止离合器的打滑控制时产生的发热进行冷却的功能。在液力变矩器内,因传递扭矩或冷却锁止离合器而变成高温的流体从泵套筒与定子轴之间的空间排出。
[0008] 然而,从定子轴与涡轮轴之间的空间导入的一部分流体,有可能会经由单向离合器的内圈与定子轴之间的花键嵌合部而泄漏到泵套筒与定子轴之间的空间从而不在循环圆及设置有锁止离合器的空间中循环,由此无法充分冷却锁止离合器。
[0009] 对此,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175338号中公开了一种作为提高锁止离合器的冷却性能的方案。如图6所示,该液力变矩器201的涡轮在P11所示的位置与自动变速器的涡轮轴F11连结。具体而言,与涡轮结合的涡轮轮毂211通过花键嵌合而连结于涡轮轴F11。
[0010] 另外,液力变矩器201中,单向离合器220的内圈221在P12所示的位置与定子轴F12花键嵌合,并且在比其与定子轴F12花键嵌合的花键嵌合部P12更靠发动机相反侧(即,在相对于花键嵌合部P12远离发动机的一侧)亦即P13所示的位置,与定子轴F12紧密嵌合(以下简称为“密嵌”)。
[0011] 而且,在液力变矩器201中,从定子轴F12与涡轮轴F11之间的空间导入的流体如箭头A11所示,经由定子轴F12中所设的流体通路231、内圈221中所设的流体通路232、涡轮轮毂211中所设的流体通路233,而被供应到设置有锁止离合器的空间240,并从该空间240供应到由泵、涡轮及定子构成的循环圆,并且如箭头A12所示,从该循环圆经由与壳体
215结合的泵套筒216和定子轴F12之间的空间而排出。
[0012] 这样,液力变矩器201基于内圈221与定子轴F12之间花键嵌合并且被密嵌而将从定子轴F12与涡轮轴F11之间的空间导入的流体供应到设置有锁止离合器的空间240,从而提高锁止离合器的冷却性能。尤其在液力变矩器201中,控制锁止离合器的工作的流体除了经由箭头A11及A12所示的流体通路以外,还如箭头A13所示,经由沿涡轮轴F11的轴向延伸的流体通路241而被供应。
[0013] 然而,即使在如所述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175338号所公开的那样在内圈与定子轴的花键嵌合部的发动机相反侧设置密嵌部(即,紧密嵌合的部分)来抑制流体经由内圈与定子轴之间的空间而泄漏到泵套筒与定子轴之间的空间的情形的情况下,也因实际上要考虑到收纳在液力变矩器内的内圈与从变速器壳延伸的定子轴之间的组装性,而必须在密嵌部处,在内圈与定子轴之间设置游隙。
[0014] 如果在密嵌部处,在内圈与定子轴之间设置游隙,则如前所述,流体会经由内圈与定子轴之间的空间而泄漏到泵套筒与定子轴之间的空间,从而造成无法充分冷却锁止离合器。

发明内容

[0015] 本发明鉴于上述技术课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确保液力变矩器与定子轴之间的良好的组装性的情况下能够提高锁止离合器的冷却性能的液力变矩器。
[0016] 为此,本发明的液力变矩器包括:壳体,连结于发动机的输出轴;泵,与所述壳体一体地旋转;涡轮,与所述泵的发动机侧相向地设置;定子,设置在所述泵与所述涡轮的相向部的内侧,并且在该定子的内侧设置有单向离合器;循环圆,由所述泵、所述涡轮及所述定子形成在所述壳体内;锁止离合器,设置在比所述涡轮更靠发动机侧,直接连接所述涡轮与所述壳体;涡轮轴,与所述涡轮连结,并且向变速机构侧延伸;定子轴,设置在所述涡轮轴的外侧,从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器壳延伸并与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内圈花键嵌合;泵套筒,设置在所述定子轴的外侧,从所述壳体向所述变速机构侧延伸并驱动油泵;流体通路,以使来自所述油泵的流体从所述定子轴与所述涡轮轴之间的空间导入并经由设置有所述锁止离合器的所述涡轮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间和所述循环圆而从所述泵套筒与所述定子轴之间的空间排出的方式形成;密封部件,设置在比所述内圈与所述定子轴的花键嵌合部更靠发动机侧,将所述内圈的内周面与所述定子轴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予以密封;其中,所述密封部件包括与所述定子轴的外周面接触的唇部,所述唇部向阻止流体从发动机侧向发动机相反侧泄漏的方向设置。
[0017] 本发明的另一液力变矩器包括:壳体,连结于发动机的输出轴;泵,与所述壳体一体地旋转;涡轮,与所述泵的发动机侧相向地设置;定子,设置在所述泵与所述涡轮的相向部的内侧,并且在该定子的内侧设置有单向离合器;循环圆,由所述泵、所述涡轮及所述定子形成在所述壳体内;锁止离合器,设置在比所述涡轮更靠发动机侧,直接连接所述涡轮与所述壳体;涡轮轴,与所述涡轮连结,并且向变速机构侧延伸;定子轴,设置在所述涡轮轴的外侧,从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器壳延伸并与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内圈花键嵌合;泵套筒,设置在所述定子轴的外侧,从所述壳体向所述变速机构侧延伸并驱动油泵;流体通路,以使来自所述油泵的流体从所述定子轴与所述涡轮轴之间的空间导入并经由设置有所述锁止离合器的所述涡轮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间和所述循环圆而从所述泵套筒与所述定子轴之间的空间排出的方式形成;密封部件,设置在比所述内圈与所述定子轴的花键嵌合部更靠发动机侧,将所述内圈的内周面与所述定子轴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予以密封;其中,所述定子轴的远端部具备引导部,该引导部在所述液力变矩器组装到所述定子轴上时引导所述远端部到所述密封部件内,所述定子轴的所述远端部比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定子轴的外周面接触的部位更靠近发动机侧。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力变矩器的剖视图。
[0019] 图2是表示图1的要部的放大图。
[0020] 图3是用于说明流体向液力变矩器流动的液流的说明图。
[0021]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力变矩器的要部的剖视图。
[0022]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力变矩器的要部的剖视图。
[0023] 图6是用于说明以往的液力变矩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25]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力变矩器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要部的放大图。如图1所示,该液力变矩器1具有形成其外壳的壳体10,该壳体10通过固定设置在构成其发动机侧的面的前盖11的外周部上的多个双头螺栓12和螺合于该螺栓12上的螺母A,而安装在传动板D的外周部上,其中,传动板D通过曲轴锁紧螺栓C而安装于发动机的曲轴B的端部上,由此,液力变矩器1的整体连结于曲轴B,从而被发动机所驱动。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以发动机侧(即,靠近发动机的一侧,对应于图的右侧)为前方,以发动机相反侧(即,远离发动机的一侧,对应于图的左侧)为后方。
[0026] 液力变矩器1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泵20、涡轮30、定子40、单向离合器50及锁止离合器60,这些要素被收纳在壳体10内。另外,壳体10内充满作为流体的油。
[0027] 泵20包括构成壳体10的发动机相反侧的面的泵壳21、及多个叶片22,该多个叶片22在壳21的外周部所设的向后方隆起的弯曲部21a的内部上沿周方向隔开指定间隔地设置。于是,泵20基于与壳体10一体地旋转,而利用叶片22与弯曲部21a的内表面来引导充满壳体10内的油,从而使该油产生一边绕轴心转动一边从后方朝向前方流动的液流a。
[0028] 另外,在泵20上,具体而言在泵壳21的内周端部上结合有向变速机构侧延伸的泵套筒23,该泵套筒23的远端卡合于设置在液力变矩器1后方的齿轮式油泵E的内齿轮E',从而通过曲轴B的旋转,借助壳体10及泵套筒23来驱动油泵E。
[0029] 涡轮30包括:涡轮壳31,在外周部具有朝向与泵壳21的弯曲部21a的相反侧弯曲的弯曲部31a;多个叶片32,在壳31的弯曲部31a的内部上沿周方向隔开指定间隔地设置;涡轮轮毂33,结合于壳31的内周端部。涡轮30与泵20的前方相向设置,旋转自如地收纳于壳体10内。
[0030] 而且,基于涡轮壳31的设置有叶片32的弯曲部31a与泵壳21的设置有叶片22的弯曲部21a相向设置,由泵20的旋转而产生的液流a被导入涡轮壳31的弯曲部31a内,基于该弯曲部31a的内表面与叶片32而形成朝向内侧的液流b,该液流b推压叶片32,由此,涡轮30在周方向上受力,从而沿与泵20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受到驱动。并且,该驱动力通过在P1所示的位置处连结于涡轮30的延伸到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机构侧的涡轮轴F1而传递给变速机构。尤其,涡轮30通过涡轮轮毂33的内周端部花键嵌合于涡轮轴F1而连结于该涡轮轴F1。
[0031] 定子40设置在泵20与涡轮30的相向部的内侧,采用将在内圈部41与外圈部42之间沿放射方向延伸的多个叶片43在周方向上隔开指定间隔设置而整体一体化的结构。叶片43被设置为位于泵20上的叶片22的内周侧的端部与涡轮30上的叶片32的内周侧的端部之间,由此,驱动涡轮30的流体的液流b从涡轮30侧被导入,从而形成经由各叶片
43之间的空间的液流c。
[0032] 并且,该液流c从内周侧被导入泵壳21的弯曲部21a而成为液流a,由此,形成经由泵20、涡轮30及定子40的各叶片22、32、43之间而循环的液流,从而在液力变矩器1中形成构成该循环路径的圆环状空间亦即循环圆T。
[0033] 单向离合器50是支撑定子40以实现由该定子40产生的扭矩增大作用的单向离合器,被设置在定子40的内侧。该单向离合器50具有外圈51、内圈52及设置在外圈51与内圈52之间的多个楔53,定子40的内圈部41的内周面通过压入方式花键嵌合于外圈51的外周面,并且内圈52通过内周面花键嵌合于从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器壳G延伸的定子轴F2而组装在该定子轴F2上。
[0034] 尤其,外圈51的轴向位置由设置在该外圈51与位于其前方的涡轮轮毂33之间的推力轴承54以及设置在该外圈51与位于其后方的泵壳21的内周部之间的推力轴承55所限制,由此,定子40在轴向上相对于泵20及涡轮30被定位
[0035] 并且,当定子40被液流c作用而有推压力作用于叶片43的一侧的面从而受到一个向一方向的旋转力时,定子40基于单向离合器50空转而自如地旋转,另外,在有推压力作用于叶片43的另一侧的面从而受到一个向另一方向的旋转力时,定子40基于单向离合器50锁定而被固定。此时,产生扭矩增大作用,从发动机输入到泵20中的扭矩增大,并从涡轮30输出到涡轮轴F1。
[0036]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力变矩器1中,如图2所示,单向离合器50的内圈52的内周面的内径在比与定子轴F2的花键嵌合部P2更靠近发动机侧形成得较大,并且,定子轴F2在其远端部形成有延伸到比该定子轴F2与内圈52的花键嵌合部P2更靠近发动机侧的圆筒状的延长部F2a。
[0037] 并且,在比内圈52与定子轴F2的花键嵌合部P2更靠近发动机侧,且在内圈52的内周面与定子轴F2的外周面之间具体而言为与延长部F2a的外周面之间,通过压入方式安装有呈环状的密封部件80。
[0038] 该密封部件80是将内圈52的内周面与定子轴F2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予以密封的部件,剖面为大致矩形状。密封部件80包括与内圈52的内周面接触的主体部81、及从该主体部81向内侧延伸并与定子轴F2的外周面接触的唇部82。
[0039] 唇部82以随着从其基端部82a向其远端部82b延伸而向前方倾斜地位于前盖11侧的方式设置,向阻止流体从发动机侧向发动机相反侧泄漏的方向设置。尤其,密封部件80是使用例橡胶等弹性材料而形成,主体部81中一体地形成有芯骨83。
[0040] 本实施方式中,密封内圈52的内周面与定子轴F2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的密封部件80被设置在比内圈52与定子轴F2花键嵌合的部位P2更靠近前盖11侧,如图2所示,密封部件80在轴向上与单向离合器50重叠。
[0041] 这样,由于密封部件80在轴向上与单向离合器50重叠地设置,因而与密封部件80与单向离合器50在轴向上不重叠的情形相比,液力变矩器1的轴向尺寸得以缩短,因此能够将液力变矩器1在轴向上构成得紧凑。
[0042] 另外,与内圈52组装在一起的定子轴F2的远端部的外周面形成为尖细状,在该远端部上设有引导部F2b,该引导部F2b在液力变矩器1组装到定子轴F2上时,引导该远端部到密封部件80内。具体而言,在定子轴F2的延长部F2a的远端部上设有引导部F2b。
[0043] 锁止离合器60包括:以同心状设置的离合器毂61及离合器鼓62;设置在该离合器毂61与离合器鼓62之间且与它们交替地卡合的多个摩擦板63;滑动自如地收纳在与离合器毂61一体地设置的活塞缸64中的活塞65;其中,离合器毂61及活塞缸64通过焊接固定于前盖11的内表面。
[0044] 并且,活塞缸64内的活塞65的背部形成有油压室66,当油以指定的工作油压从涡轮轴F1中所设的油通路66a经由前盖11与固定于该前盖11的内表面上的板部件67之间所设的油通路66b以及活塞缸64中所设的油通路66c等而导入到该油压室66中时,由活塞65向保持器68侧推压多个摩擦板63,以使锁止离合器60接合。尤其,在多个摩擦板63上,形成有从其内方侧向外方侧延伸的多个槽部(未图示),从而即使在锁止离合器60接合时,也有油流动到该槽部。
[0045] 另外,液力变矩器1中,在锁止离合器60处具备锁止缓冲器70,锁止缓冲器70包括:弹簧保持板71;多个缓冲弹簧72,沿周方向设置于该弹簧保持板71的指定的圆周上且一端由设置在该弹簧保持板71上的弹簧承接部71a所承接;弹簧承接部件73,固定在涡轮壳31的外周部的外表面并朝向前方突出且承接缓冲弹簧72的另一端。
[0046] 并且,弹簧保持板71的内周部结合于锁止离合器60的离合器鼓62,锁止离合器60接合时,前盖11的旋转即曲轴B的旋转经由锁止离合器60而输入至锁止缓冲器70的弹簧保持板71,并且一边压缩缓冲弹簧72一边从弹簧承接部件73传递给涡轮30。
[0047] 尤其,在弹簧承接部件73上设有从固定于涡轮壳31上的基部73a的内周端部向前方突出的止动部73b,该止动部73b突入设置在弹簧保持板71上的在周方向上较长的长孔71b中,由此,弹簧承接部件73与弹簧保持板71的相对旋转被限制为指定量,以阻止缓冲弹簧72的过度压缩。
[0048] 此处,对该液力变矩器1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在起步时或变速时等锁止离合器60的非接合时,基于与发动机的曲轴B一体地旋转的泵20,涡轮30借助在循环圆T内循环的油而被驱动,动力经由涡轮轴F1而传递给变速机构。此情况下,在获得定子40的扭矩增大作用的速度比下,发动机的输出扭矩被增大后而输出到变速机构。
[0049] 另外,在起步时或变速时等以外的运转状态下,若指定的工作油压从涡轮轴F1中所设的油通路66a经由前盖11与固定于该前盖11内表面上的板部件67之间所设的油通路66b以及活塞缸64中所设的油通路66c等供应到锁止离合器60的油压室66,则锁止离合器60被接合,壳体10的前盖11与涡轮30经由锁止缓冲器70而连结,发动机的输出扭矩从曲轴B经由壳体10、锁止离合器60及锁止缓冲器70而直接传递给涡轮30。此时,动力不借助油而传递给变速机构,由此,扭矩传递效率比锁止离合器60的非接合时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能提高。
[0050] 并且,在接合锁止离合器60时,为了抑制在锁止离合器60接合时的冲击,通过对供应给油压室66的油压进行控制,以使锁止离合器60暂时处于打滑状态,随后再将该锁止离合器60完全接合,当锁止离合器60的多个摩擦板63开始接触而开始传递扭矩时,锁止缓冲器70的缓冲弹簧72被压缩,由此来吸收扭矩传递开始时的冲击,由此,锁止离合器60得以平顺地接合。
[0051] 在锁止离合器60被设为打滑状态的打滑控制时,多个摩擦板63上的发热量增大,不过,在液力变矩器1中,由于使供应给循环圆T的油经由设置有锁止离合器60的涡轮30与壳体10之间具体而言为与前盖11之间的空间77,因而能够冷却锁止离合器60。
[0052] 接下来,对液力变矩器1内的油的液流进行说明。
[0053] 在液力变矩器1中,如前所述,除了将油供应到循环圆T内的该油的液流以外,为了控制锁止离合器60的工作,如箭头A4所示,还有经由涡轮轴F1中所设的油通路66a等而向油压室66供应的油的液流。
[0054] 向循环圆T内供应的油从定子轴F2与涡轮轴F1之间的空间导入到液力变矩器1,并如箭头A1所示,经由涡轮轮毂33中所设的油通路33a而供应到设置有锁止离合器60的空间77,再如箭头A2所示,从该空间77沿着壳体10流动而供应到泵壳21与涡轮壳31之间的空间,供应到循环圆T。
[0055] 供应到循环圆T的油经由泵20、涡轮30及定子40的各叶片22、32、43之间而循环,并且,其一部分经由设置在外圈51与泵壳21之间的推力轴承55而如箭头A3所示,从结合于壳体10上的泵套筒23与定子轴F2之间的空间排出。
[0056] 图3是用于说明流体向液力变矩器流动的液流的说明图。如该图3所示,从定子轴F2与涡轮轴F1之间的空间往液力变矩器1导入的油,是将由作为流体供应源的油泵E所吸取的油经由将定子轴F2和涡轮轴F1间的空间与油泵E予以连接的油通路A6供应来的油,通过在该油通路A6中设置在油的液流方向上游侧的第1调压V1和设置在第1调压阀V1下游侧的第2调压阀V2来分别调整油压。
[0057] 另一方面,为了控制锁止离合器60的工作而向油通路66a导入的油,是将油泵E所吸取的油经由从油通路A6的第1调压阀V1与第2调压阀V2之间的空间分支的油通路A7来供应的油,并由设置在该油通路A7中的电磁阀V3来调整油压。尤其,作为电磁阀V3,例如使用负荷控制电磁阀。
[0058] 在液力变矩器1中,能够由第1调压阀V1将油压设定为第1指定压力,由第2调压阀V2将油压设定为比第1指定压力低的第2指定压力,由电磁阀V3将油压调整为第1指定压力以下的任意油压,由此,能够控制锁止离合器60的工作。另外,从液力变矩器1的泵套筒23与定子轴F2之间的空间排出的油作为供应给变速机构85润滑的油。
[0059] 如上所述,液力变矩器1中所形成的流体通路,使来自油泵E的油从定子轴F2与涡轮轴F1之间的空间导入液力变矩器1,并经由设置有锁止离合器60的空间77及循环圆T而从泵套筒23与定子轴F2之间的空间排出,通过使油经由设置有锁止离合器60的空间77,从而能够冷却锁止离合器60。
[0060] 另外,在液力变矩器1中,在比内圈52与定子轴F2的花键嵌合部P2更靠发动机侧,具备将该内圈52的内周面与定子轴F2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予以密封的密封部件80。由此,能够抑制从定子轴F2与涡轮轴F1之间的空间导入的油经由内圈52与定子轴F2之间的空间而泄漏到泵套筒23与定子轴F2之间的空间的情形,因此,能够确实地向设置有锁止离合器60的涡轮30与壳体10之间的空间77供应油,从而能够提高锁止离合器60的冷却性能。
[0061] 此外,由于设置有将内圈52的内周面与定子轴F2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予以密封的密封部件80,因而与将内圈52和定子轴F2密嵌地组装时的情形相比,能够增大内圈52与定子轴F2之间的游隙,因此,能够较容易地组装内圈52和定子轴F2,从而能够确保液力变矩器1与定子轴F2之间的良好的组装性。
[0062] 另外,密封部件80具备与定子轴F2的外周面接触的唇部82,该唇部82向阻止流体从发动机侧向发动机相反侧泄漏的方向设置,从而能够吸收液力变矩器1组装到定子轴F2上时可能发生的内圈52的中心轴与定子轴F2的中心轴之间的中心偏离,从而能够在内圈52与定子轴F2之间确保良好的密封性能。
[0063] 此外,定子轴F2的远端部具备引导部F2b,该引导部F2b在液力变矩器1组装到定子轴F2上时引导该远端部到密封部件80内,从而能够较容易地将液力变矩器1组装于定子轴F2,能够进一步提高液力变矩器1与定子轴F2间的组装性。
[0064]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力变矩器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力变矩器的要部的剖视图。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力变矩器91只是密封部件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力变矩器1不同,因此,对于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并起到同样的作用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0065] 如图4所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力变矩器91中,在比内圈52与定子轴F2的花键嵌合部P2更靠发动机侧,通过压入而安装有形成为环状的密封部件100,该密封部件100不具备唇部,由剖面大致矩形状的主体部101形成。
[0066] 密封部件100也是将内圈52的内周面与定子轴F2的外周面之间予以密封的部件,设置在内圈52的内周面与定子轴F2的外周面之间的主体部101通过压入而安装于内圈52的内周面。尤其,密封部件100也是使用例如橡胶等弹性材料而形成,在主体部101上一体地形成有芯骨103。
[0067] 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力变矩器91中,由于在比内圈52与定子轴F2的花键嵌合部P2更靠发动机侧也具备将该内圈52的内周面与定子轴F2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予以密封的密封部件100,由此,能够抑制从定子轴F2与涡轮轴F1之间的空间导入的油经由内圈52与定子轴F2之间的空间而泄漏到泵套筒23与定子轴F2之间的空间的情形,因此,能够确实地向设置有锁止离合器60的空间77供应油,从而能够提高锁止离合器60的冷却性能。
[0068] 另外,由于设置有将内圈52的内周面与定子轴F2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予以密封的密封部件100,因而与将内圈52和定子轴F2密嵌地组装的情形相比,能够增大内圈52与定子轴F2之间的游隙,因此,能够较容易地组装内圈52和定子轴F2,从而能够确保液力变矩器91与定子轴F2之间的良好的组装性。
[0069]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力变矩器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力变矩器的要部的剖视图。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力变矩器111只是密封部件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力变矩器1不同,因此,对于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并起到同样的作用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0070] 如图5所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力变矩器111中,在比内圈52与定子轴F2的花键嵌合部P2更靠发动机侧,通过压入而安装有形成为环状的密封部件120,但密封部件120上还设有连通该密封部件120的发动机侧和发动机相反侧的节流孔(orifice)81a。
[0071] 密封部件120也形成为剖面大致矩形状,具备与内圈52的内周面接触的主体部81和从该主体部81向内侧延伸并与定子轴F2的外周面接触的唇部82,密封部件120中,在主体部81及芯骨83上设有连通密封部件120的发动机侧和发动机相反侧的连通孔即节流孔81a,该节流孔81a以沿轴向开口的方式而形成。尤其,节流孔81a并不限定于1个,也可沿密封部件120的周方向设置多个节流孔81a。
[0072] 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力变矩器111中,由于在比内圈52与定子轴F2的花键嵌合部P2更靠发动机侧也具备将该内圈52的内周面与定子轴F2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予以密封的密封部件120。由此,能够抑制从定子轴F2与涡轮轴F1之间的空间导入的油经由内圈52与定子轴F2之间的空间而泄漏到泵套筒23与定子轴F2之间的空间的情形,因此,能够确实地向设置有锁止离合器60的空间77供应油,从而能够提高锁止离合器60的冷却性能。
[0073] 另外,由于设置有将内圈52的内周面与定子轴F2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予以密封的密封部件120,因而与将内圈52和定子轴F2密嵌地组装的情形相比,能够增大内圈52与定子轴F2之间的游隙,因此,能够较容易地组装内圈52和定子轴F2,从而能够确保液力变矩器111与定子轴F2之间的良好的组装性。
[0074] 此外,由于在密封部件120上设有连通该密封部件120的发动机侧和发动机相反侧的节流孔81a,因而能够使极少的油从密封部件120的发动机侧流向发动机相反侧,因此,能够在确实地将油供应到设置有锁止离合器60的空间77的情况下抑制油或异物滞留在密封部件120的发动机侧的情形。
[0075]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力变矩器1、91、111中,在比内圈52与定子轴F2的花键嵌合部P2更靠发动机侧设有将内圈52的内周面与定子轴F2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予以密封的密封部件80、100、120,从而能够在确保液力变矩器1、91、111与定子轴F2之间的良好的组装性的情况下提高锁止离合器60的冷却性能。
[0076] 最后,说明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及其效果。
[0077] 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的液力变矩器包括:壳体,连结于发动机的输出轴;泵,与所述壳体一体地旋转;涡轮,与所述泵的发动机侧相向地设置;定子,设置在所述泵与所述涡轮的相向部的内侧,并且在该定子的内侧设置有单向离合器;循环圆,由所述泵、所述涡轮及所述定子形成在所述壳体内;锁止离合器,设置在比所述涡轮更靠发动机侧,直接连接所述涡轮与所述壳体;涡轮轴,与所述涡轮连结,并且向变速机构侧延伸;定子轴,设置在所述涡轮轴的外侧,从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器壳延伸并与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内圈花键嵌合;泵套筒,设置在所述定子轴的外侧,从所述壳体向所述变速机构侧延伸并驱动油泵;流体通路,以使来自所述油泵的流体从所述定子轴与所述涡轮轴之间的空间导入并经由设置有所述锁止离合器的所述涡轮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间和所述循环圆而从所述泵套筒与所述定子轴之间的空间排出的方式形成;密封部件,设置在比所述内圈与所述定子轴的花键嵌合部更靠发动机侧,将所述内圈的内周面与所述定子轴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予以密封。
[0078] 尤其上述结构中,该液力变矩器包括流体通路,该流体通路以使流体从定子轴与涡轮轴之间的空间导入并经由设置有锁止离合器的涡轮与壳体之间的空间及循环圆而从泵套筒与定子轴之间的空间排出的方式形成,此外,该液力变矩器还包括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设置在比内圈与定子轴的花键嵌合部更靠发动机侧,将该内圈的内周面与定子轴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予以密封。
[0079] 由此,与将内圈和定子轴密嵌地进行组装的情形相比,能够增大内圈与定子轴之间的游隙,因此,能够较容易地组装内圈和定子轴,从而能够确保液力变矩器与定子轴间的良好的组装性。另外,能够抑制从定子轴与涡轮轴之间的空间导入的流体经由内圈与定子轴之间的空间而泄漏到泵套筒与定子轴之间的空间的情形,因此,能够确实地向设置有锁止离合器的涡轮与壳体之间的空间供应流体,从而能够提高锁止离合器的冷却性能。因此,能够在确保液力变矩器与定子轴间的良好的组装性的情况下提高锁止离合器的冷却性能。
[0080] 另外,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的液力变矩器中,所述密封部件在轴向上与所述单向离合器重叠地设置。
[0081] 根据此结构,由于密封部件在轴向上与单向离合器重叠地设置,因此,与密封部件和单向离合器在轴向上不重叠的情形相比,液力变矩器的轴向尺寸得以缩短,从而能够将液力变矩器在轴向上构成得紧凑。
[0082] 此外,上述第1及第3实施方式的液力变矩器中,所述密封部件包括与所述定子轴的外周面接触的唇部,所述唇部向阻止流体从发动机侧向发动机相反侧泄漏的方向设置。
[0083] 根据此结构,由于密封部件具备与定子轴的外周面接触的唇部,而且该唇部向阻止流体从发动机侧向发动机相反侧泄漏的方向设置,因此,液力变矩器组装到定子轴上时可能发生的内圈的中心轴与定子轴的中心轴之间的中心偏离能够得以吸收,从而能够在内圈与定子轴之间确保良好的密封性能,更有效地获得前面所述的效果。
[0084] 此外,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的液力变矩器中,所述定子轴的远端部上具备引导部,该引导部在所述液力变矩器组装到所述定子轴上时引导所述远端部到所述密封部件内。
[0085] 根据此结构,由于定子轴的远端部具备引导部,该引导部在液力变矩器组装到定子轴上时引导该远端部到密封部件内,因此,能够较容易地将液力变矩器组装到定子轴上,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液力变矩器与定子轴间的组装性。
[0086] 此外,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液力变矩器中,所述密封部件具备连通该密封部件的发动机侧和发动机相反侧的节流孔。
[0087] 根据此结构,由于在密封部件上设有连通该密封部件的发动机侧和发动机相反侧的节流孔,因而能够使极少的油从密封部件的发动机侧流向发动机相反侧,因此,能够在确实地将油供应到设置有锁止离合器的空间的情况下抑制油或异物滞留在密封部件的发动机侧的情形。
[0088] 如上所述,示出了第1~第3实施方式作为本发明的液力变矩器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子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本发明当然是能够实施各种改良及设计上的变更的。
[0090]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既能确保液力变矩器与定子轴间的良好的组装性又能提高锁止离合器的冷却性能的液力变矩器,因此,本发明能够合适地应用于该种液力变矩器或自动变速器、或者搭载有该液力变矩器或自动变速器的车辆的制造技术领域中。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