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气和电子设备 / 线束 / 线束的布线结构

线束的布线结构

阅读:1047发布:2020-07-03

专利汇可以提供线束的布线结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在不导致布线结构大型化的情况下,抑制 树脂 制的管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 变形 。 线束 (10)插通于被夹持件(50)支承的树脂制的管材(30)。管材(30)具备沿轴向延伸的直管部(31)以及与直管部(31)的轴向两个端部连续设置并能弯曲变形的弯管部。线束(10)中的插通于直管部(31)的部分包括能保持布线形状的形状保持导体、例如单芯线(12)。线束(10)中的插通于弯管部(32)的部分包括与形状保持导体电连接的柔性导体、例如绞线(13)。,下面是线束的布线结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线束的布线结构,线束插通于被夹持件支承的树脂制的管材,所述线束的布线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管材具备沿轴向延伸的直管部,
所述线束中的插通于所述直管部的部分包括能保持布线形状的形状保持导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材具备与所述直管部的轴向两个端部连续地设置并能弯曲变形的弯管部,所述线束中的插通于所述弯管部的部分包括与所述形状保持导体电连接并能弯曲变形的柔性导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状保持导体和所述柔性导体之间的连接部分配置于所述直管部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被所述夹持件支承的支承位置设定为所述直管部的靠近轴向两个端部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位置设定为在轴向上与所述连接部分重叠的位置。

说明书全文

线束的布线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的布线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线束的布线结构具备作为对布设于车辆的线束进行保护的外装保护件的管。管为树脂制,作为连续地具备将线束包围的直管部和波纹管部的一体成型品而构成。线束为高压电缆,管配色成表示高压类的橙色。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在高压电缆插通于管后,波纹管部根据车辆布局而被弯曲地组装。
[0003]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线束的布线结构具备外装部件,外装部件保护同样地布设于车辆的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外装部件为树脂制的管体,具有弯管部和非弯管部。非弯管部具有截面呈圆形的非弯管部主体和肋状的刚性附加部,刚性附加部从非弯管部主体的外表面突出。刚性附加部作为刚性附加部分而设于非弯管部主体。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4332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424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5] 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在管被夹持件支承并安装于车身的状态下,因高压电缆的自重、振动而产生的较大的负荷施加到直管部,所以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使得直管部的轴向中间部下垂。这一点,根据专利文献2,能通过刚性附加部而抑制非弯管部主体弯曲变形。但是,可能有如下问题:与追加刚性附加部相对应地,布线空间减少,布线结构变大。另外,由于刚性附加部为树脂制,所以还有可能导致材料随着时间而劣化从而使刚性降低。
[0006] 本发明基于如上述的实情而完成的,其目的为在不导致布线结构大型化的情况下,防止树脂制的管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变形。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7] 本发明为线束的布线结构,线束插通于被夹持件支承的树脂制的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具备沿轴向延伸的直管部,所述线束中的插通于所述直管部的部分包括能保持布线形状的形状保持导体。发明效果
[0008] 在树脂制的管材被夹持件支承的状态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管材的轴向中间部因线束的自重等而下垂,但是在本发明的情况下,由于线束中的插通于直管部的部分包括形状保持导体,所以能防止较大的负荷施加到直管部。其结果,能防止树脂制的管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变形。另外,由于不必在直管部的外周设置附加结构,所以能避免布线结构变大。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线束的布线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该线束的布线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该线束的布线结构的仰视图。
图4是图2的X-X线剖视图。
图5是图2的Y-Y线剖视图。
图6是图3的Z-Z线剖视图。
图7是示出线束组装于车辆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如下所示。所述管材也可以构成为具备与所述直管部的轴向两个端部连续地设置并能弯曲变形的弯管部,所述线束中的插通于所述弯管部的部分包括与所述形状保持导体电连接并能弯曲变形的柔性导体。根据该结构,因为管材能够容易地沿布线路径弯曲弯管部,所以能顺利地进行管材安装到车身等被安装体的组装作业。
[0011] 所述形状保持导体和所述柔性导体之间的连接部分也可以配置于所述直管部的内部。根据该结构,能防止在路径布线时弯曲应作用于连接部分,能使连接部分的连接信赖性提高。
[0012] 所述管材被所述夹持件支承的支承位置也可以设定为所述直管部的靠近轴向两个端部的位置。根据该结构,管材被夹持件稳定地支承。
[0013] 所述支承位置也可以设定为在轴向上与所述连接部分重叠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即使车身等被组装件产生振动,也能将连接部分的振幅抑制得小,并且振动的影响不容易涉及到连接部分。其结果,能使连接部分的连接信赖性进一步提高。
[0014] <实施例1>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例1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1例示高压的线束10的布线结构,线束10将设于混合动力自动车等车辆的后部车室91内的高压电池等机器92和设于前部发动机室93内的逆变器等机器94连接。线束10插通于作为外装部件的管材30,并以被管材30保护的状态从车辆的后部朝前部三维地布设。
[0015] 线束10的轴向(布线方向、车身前后方向)中间部沿车身90的地板布设,能保持规定的形状。另一方面,线束10的轴向两个端部(前端部以及后端部)能弯曲变形,从上述车身90的地板的布线区域S1引入到前部发动机室93内以及后部车室91内,从而经由连接器40而与对应的各个机器92、94连接。
[0016] 线束10由2个高压的导体11构成。如图6所示,各个导体11具有:作为形状保持导体的单芯线12,其沿轴向延伸;以及作为软性导体的绞线13,其与单芯线12的轴向两个端部电气地以及机械地连接。
[0017] 单芯线12是由1根金属棒状的导电部14和将导电部14的外周包围的绝缘包覆层15构成的非屏蔽线。导电部14由或者铜合金或者铝合金形成为截面呈圆形,并且由保持自身形状的高刚性的导电材料构成。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因为希望地板布线区域S1中的导体11的轻量化,所以导电部14优选为铝或者铝合金。如图5所示,导电部14在单芯线12的轴向两个端部露出,露出的导电部14通过压扁加工而形成扁平状的板状连接部16。另外,单芯线12的全长(延伸长度)形成得比将该单芯线12的外周包围的后述的直管部31的全长(延伸长度)短一点。
[0018] 绞线13是由芯线17和绝缘包覆层18构成的非屏蔽电线,芯线17通过将多根线材绞合而形成,绝缘包覆层18包围芯线17的外周。构成芯线17的各个线材由铜或者铜合金、或者是铝或者铝合金形成,并由低刚性且容易挠曲、容易弯曲变形的导电材料构成。
[0019] 如图5所示,在绞线13的轴向两个端部,绝缘包覆层18分别沿预定长度被剥离,从而使芯线17露出。由该露出的芯线17构成芯线连接部19。两个芯线连接部19中的位于轴向一端侧(布线方向内侧)的芯线连接部19沿板厚方向重叠于单芯线12的板状连接部16并通过软钎焊声波焊接等焊接而被连接,轴向一端侧(布线方向外侧)的芯线连接部19与端子零件(未图示)连接,端子零件收纳于对应的连接器40,该连接器40与对应的机器92、94侧的连接器(未图示)嵌合,从而轴向一端侧的芯线连接部19与机器92、94侧连接。另外,绞线13的全长(延伸长度)形成得比包围该绞线13的外周的后述的弯管部32的全长(延伸长度)长一点。
[0020] 板状连接部16和芯线连接部19之间的连接部分20沿整个周向被热收缩管80包覆。如图5以及图6所示,热收缩管80以跨于单芯线12的绝缘包覆层15和绞线13的绝缘包覆层18的方式包覆,并通过加热而收缩,从而密合于包括连接部分20的包覆区域。由此,单芯线12和绞线13之间的连接部分20被防
[0021] 另外,导体11的外周遍及单芯线12以及绞线13的大致全长被编织部件70一并包围。编织部件70是通过将铜等导电性的金属细线编织成网孔状而形成为筒状的部件。编织部件70的轴向两个端部与连接器40能导通地固装。另外,代替编织部件70,也可以采用金属箔等包围。
[0022] 管材30为合成树脂制,整体形成为截面呈圆形的筒状,并具备:直管部31,其沿轴向延伸;以及弯管部32,其连续地设置于直管部31的轴向两个端部。直管部31和弯管部32通过吹塑成形而一体成形。导体11与编织部件70一起外周被管材30包围。另外,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管材30为了表示内部的导体11属于高压类,而配色为橙色。
[0023] 弯管部32通过吹塑成形而从直管部31连续地沿轴向延伸的形式制得。具体地,弯管部32构成为在轴向上凹部和凸部交替地形成的波纹状的波纹管,并能够在轴向的任意的位置弯曲变形。因此,如图7所示,弯管部32在路径布线时与被拉入到前部发动机室93内以及后部车室91内的区域S2对应地配置,能够与该拉入区域S2的折弯方式对应。如图5所示,在弯管部32插通有导体11中的柔性的绞线13,绞线13形成为能与弯管部32以及编织部件70一起弯曲变形。两个弯管部32的轴向端部(布线方向外侧的端部)与连接器40相对,在弯管部32和连接器40之间缠绕有带子60。由此,管材30的轴向两个端部固定于连接器40。
[0024] 直管部31形成为沿轴向直线状地延伸的形式,并形成为沿全长直径相同的圆筒状。直管部31的内外表面是实质上没有凹凸的周面。直管部31具有比弯管部32高的刚性,而形成为不易弯曲的形态。因此,如图7所示,直管部31在路径布线时与地板布线区域S1对应地配置,以确保地板布线区域S1所需要的形状保持性。另外,直管部31具有保护导体11不受飞石等异物损伤的耐崩裂性。如图5所示,在直管部31主要插通有导体11中的具有形状保持性的单芯线12,单芯线12形成为能与直管部31一起维持一定的形状。
[0025] 绞线13中的包括芯线连接部19的位于轴向一端侧的端部进入到直管部31的内部而配置。因此,板状连接部16和芯线连接部19之间的连接部分20位于直管部31的内部。
[0026] 管材30被夹持件50支承,并通过夹持件50而被悬吊固定于车身90的地板侧。如图4所示,夹持件50具备管保持部51和车身卡止部52,管保持部51和车身卡止部52形成为一体,管材30的直管部31嵌入到管保持部51中而被保持,车身卡止部52在车身90的地板侧被卡止。管保持部51和车身卡止部52以沿与管材30的延伸方向即轴向正交的上下方向相互并列配置。该管保持部51以及车身卡止部52的并列方向与2根导体11的并列方向以及连接部分20的重合面方向相同。
[0027] 管保持部51形成为沿直管部31的外周弯曲的截面呈圆形状,并能将直管部31嵌入于内部而保持。车身卡止部52形成为从直管部31的圆周方向两个端连续地延伸的双重板状,经由固定件(未图示)而安装于车身90的地板侧。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车身卡止部52贯通设置有圆形的卡止孔53,固定件穿过卡止孔53。
[0028] 夹持件50在管材30中的至少靠近直管部31的轴向两个端部且与弯管部32相邻的位置隔开间隔地安装。具体地,如图5所示,夹持件50在管材30中的至少在轴向与板状连接部16和芯线连接部19之间的连接部分20重合的位置,更详细地,在轴向上包括板状连接部16和芯线连接部19之间的整个连接部分20的位置隔着间隔地安装。
[0029] 接着,对本实施例1的作用进行说明。在组装时,事先将绞线13的芯线连接部19重叠于单芯线12的板状连接部16,该重合部分(连接部分20)通过软钎焊或者焊接而电气地以及机械地连接。由此,单芯线12和绞线13经由连接部分20连结,从而能制得单芯线12以及绞线13沿轴向依次连续的导体11。
[0030] 接着,使导体11和编织部件70插通于通过吹塑成形而直线状地成形的细长的管材30。通过导体11的轴向两个端部(两个绞线13的布线方向外侧的端部)成为从管材30的轴向两个端部(两弯管部32的布线方向外侧的端部)向外侧突出预定长度的状态,从而连接部分
20配置于直管部31的靠轴向两个端部的位置。在导体11的轴向两个端部,在适当的定时连接端子零件,端子零件收纳保持于对应的连接器40,带子60以跨于连接器40和管材30的方式缠绕。另外,在适当的定时,夹持件50的管保持部51被嵌合到直管部31的轴向两个端部。
[0031] 接着,如图7所示,上述线束10的组装件在从车身90的地板侧(地板布线区域S1侧)到前部发动机室93内以及后部车室91内(引入区域S2侧)的范围沿预定的布线路径布设。此时,在车身90的地板布线区域S1侧配置有被夹持件50支承的直管部31,在车身90的前后的引入区域S2侧配置有根据该引入区域S2的折弯方式而弯曲的弯管部32。在此,弯管部32通过作业人员的人力(手)而弯曲。
[0032] 但是,不同于本实施例1,假设导体11中的相当于单芯线12的部分代替单芯线12而由绞线13等柔性导体构成构成时,在管材30被夹持件50支承的状态下,因柔性导体的自重、振动而引起的较大的负荷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用于直管部31。因此,随着经年的时间推移,有可能导致直管部31的轴向中间部因负荷而下垂变形。
[0033] 这一点,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由于导体11中的插通于直管部31的部分主要由具有自我形状保持性的单芯线12构成,所以较大的负荷不会从单芯线12作用于直管部31的轴向中间部,从而能防止直管部31下垂而变形。而且,若单芯线12由铝或者铝合金构成,则能实现单芯线12的自重的轻量化。
[0034]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1,由于不需要为了防止直管部31产生变形而在直管部31的外周设置赋予刚性的附加结构,所以也不导致布线结构的大型化。
[0035] 另外,管材30具备弯管部32,弯管部32连续地设置于直管部31的轴向两个端部并能弯曲变形,由于线束10中的插通于弯管部32的部分包括能弯曲变形的作为柔性导体的绞线13,所以能使弯管部32沿布线路径容易地弯曲,并能顺利地进行管材30组装到车身90的组装作业。
[0036] 此外,由于单芯线12和绞线13之间的连接部分20配置于直管部31的内部,所以能够在路径布线时防止弯曲应力作用于连接部分20,并且能够使连接部分20的连接信赖性提高。
[0037] 此外,管材30被夹持件50所支承的支承位置设定成靠直管部31的轴向两个端部的位置,由于该位置还是在轴向上与连接部分20重叠的位置,所以即使车身90产生振动,也能够通过固定于车身90的夹持件50而将连接部分20中的振幅抑制得小,并且能够使振动的影响很难涉及到连接部分20。其结果,能够使连接部分20的连接信赖性进一步提高。
[0038] <其他实施例>以下,简单地说明其他实施例。
(1)导体中的相当于单芯线的部分只要是形状保持导体即可,代替单芯线,也可以采用金属管等导电性筒体。
(2)形状保持导体(实施例1为单芯线)和柔性导体(实施例1为绞线)也可以借由端子零件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柔性导体的露出的芯线连接圆形端子(所谓的LA端子),圆形端子也可以是使用螺栓等而紧固固定于单芯线的板状连接部的端子。
(3)直管部和弯管部也可以是能相互分开的分体结构。
(4)例如,在布线路径不包括折弯部位的情况下,管材也可以是仅由直管部构成,而不具有弯管部的结构。
(5)弯管部也可以使用折弯机弯曲而形成。
(6)在上述实施例1中示出具有屏蔽功能的线束的布线结构,但是本发明可以广泛适用于不具有屏蔽功能的线束的布线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0039] 10…线束11…导体
12…单芯线(形状保持导体)
13…绞线(柔性导体)
20…连接部分
30…管材
31…直管部
32…弯管部
50…夹持件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