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气和电子设备 / 前方车辆 / 不对称轴电磁车轮

不对称轴电磁车轮

阅读:535发布:2023-03-1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不对称轴电磁车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不对称轴电磁 车轮 。它主要由设置在车轮中间 位置 的车轮轴与外面依次设有的异性电磁线圈、同性电磁线圈、内固板、内固板感应线圈、拉 力 弹簧 、车轮 钢 圈及轮胎构成。车轮轴与钢圈是靠内固板与拉力弹簧来活动连接的,当车轮轴转动时使弹簧产生弹力而带动钢圈转动。同时在车轮轴外面设有前后异极和同极两 块 电磁线圈,而内固板圆圈处也设有一相应感应线圈。当车轮轴通电后就会在磁力作用下偏向车轮前方位置,出现不对称轴现像。当各种车辆使用这种车轮以后,行驶时就会非常省力,达到节能的目的,其作用及效果都非常明显。,下面是不对称轴电磁车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不对称轴电磁车轮,主要由设置在车轮中间位置的车轮轴(1)与外面依次设有的异性电磁线圈(2)、同性电磁线圈(3)、圆形内固板(4)、感应线圈(6)、拉弹簧(5)、车轮圈(7)及轮胎(8)构成,其特征在于:车轮轴(1)与钢圈(7)是靠拉力弹簧(5)与内固板(4)活动连接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对称轴电磁车轮,其特征在于:车轮轴外面前方位置设置有异性电磁线圈(2),后方位置上设置有同性电磁线圈(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对称轴电磁车轮,其特征在于:内固板(4)的中间位置设有一圆孔,圆孔周边设有感应线圈(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对称轴电磁车轮,其特征在于:当车轮轴外面设置的异性电磁线圈(2)、同性电磁线圈(3)通电以后,使感应线圈(6)产生磁场感应,就使车轮轴(1)始终偏向车轮前方位置实现不对称轴现象,在重力作用与拉力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就会使车轮转动时达到省力的作用。

说明书全文

不对称轴电磁车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轮,特别是一种不对称轴的电磁车轮。

背景技术

[0002] 现在交通工具日益发达,汽车自行车电动车一应俱全,但随之而来的能源危机,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在节能环保方面,还应大提倡节能环保方面的新技术。在车轮方面,也还有很多节能技术没被人们发现。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对称轴电磁车轮。它主要由设置在车轮中间位置的车轮轴与外面依次设有的异性电磁线圈、同性电磁线圈、内固板、感应线圈、拉力弹簧、车轮圈及轮胎构成。
[0004] 车轮轴与钢圈是靠内固板与拉力弹簧来活动连接固定的,明显不同于现有车轮技术。在车轮轴前方位置上设置异性电磁线圈,后位置上设有同性电磁线圈。两个线圈呈圆形设置在车轮轴外面,应与车架固定,但和车轮轴是活动连接的,当车轮轴转动时,电磁线圈是不会跟着车轮轴转动。电磁线圈外层应设有保护层。
[0005] 在内固板的中间位置上设一明显大于车轮轴数倍的圆形孔,并在孔的周边安上一圈感应线圈;内固板的外边与钢圈连接固定。
[0006] 在钢圈与车轮轴之间连接有许多拉力弹簧。当车轮轴转动以后就靠拉力弹簧的弹力来拉动钢圈转动来达到省力行驶的目的。
[0007] 将本发明不对称轴电磁车轮应用在汽车、摩托车或电动车上以后,当车子起动时使车轮轴电磁线圈通电且使内固板感应线圈也产生磁场感应。由于车轮轴的前方位置上是设置的异性电磁线圈,而后方位置上却是设置的同性电磁线圈。这就使汽车车轮轴在磁力作用下始终偏向车轮前方位置,使车轮轴与车轮的中间位置实现不对称现像。由于重力作用下,这就很容易使车轮向前自转而行驶,再加上车轮轴转动时拉力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也会使车轮向前转动。这样就会使汽车、摩托车或电动车行驶时达到节能的目的。其作用及效果都是非常明显的。附图说明
[0008] 现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09]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不对称轴电磁车轮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如图1所示:在车轮中间位置设一轮轴(1)再依次在车轮轴前方位置设置异极电磁线圈(2)、后方位置上设置同极电磁线圈(3)以及轮轴外面位置所设的圆形内固板(4)、拉力弹簧(5、感应线圈(6)、车轮钢圈(7)、轮胎(8)。内固板中间设一明显大于轮轴数倍的圆孔并与轮轴是活动型的,外围与钢圈固定相连。在钢圈与轮轴之间设置一些拉力弹簧。在车轮轴的前方位置设置一种异性电磁线圈后方向位置上设置同性电磁线圈,它们是固定在车架上,与车轮轴是活动连接的。另在内固板的圆孔边上设置感应线圈。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