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气和电子设备 / 前方车辆 / 车辆用中控台结构

车辆用中控台结构

阅读:0发布:2023-01-13

专利汇可以提供车辆用中控台结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车辆用中控台结构,其中在中控台主体(4)的两侧缘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 衬垫 部(40)。各衬垫部(40)以俯视下后部的宽度相比于前部变宽的方式形成,并且以衬垫部(40)的后端部的上表面与肘靠部(8)的前端部的上表面大致齐一地排列的方式形成。中控台主体(4)的上表面中的左右一对衬垫部(40)之间的部分为凹陷面(41),在该凹陷面(41)上设置有转盘 开关 (20)。在转盘开关(20)的后方且肘靠部(8)的前方形成有高起部(7),该高起部具有比凹陷面(41)更高且比衬垫部(40)的上表面更低的上表面。,下面是车辆用中控台结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车辆用中控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控台主体,以在车室内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
肘靠部,设置在所述中控台主体的后端部;
转盘开关,设置在位于比所述肘靠部更前方的中控台主体的上表面,用于操作车载电子设备;
左右一对衬垫部,设置在比所述肘靠部更前方,沿着所述中控台主体的两侧缘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其中,
各所述衬垫部以俯视下其后部的宽度相比于前部向中控台主体的内侧扩大的方式形成,并且以该衬垫部的后端部的上表面与所述肘靠部的前端部的上表面大致齐一地排列的方式形成,
所述中控台主体的上表面中的所述左右一对衬垫部之间的部分为比衬垫部的上表面更低的凹陷面,在该凹陷面上,所述转盘开关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转盘开关的后方且所述肘靠部的前方形成有高起部,该高起部具有比所述凹陷面更高且比所述衬垫部更低的上表面而且能够作为掌托予以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中控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盘开关的上表面低于所述衬垫部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中控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盘开关的上表面与所述高起部的上表面为大致同一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中控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垫部以随着向前方延伸而高度变低的方式形成,
所述凹陷面上设置有驻车制动器开关,
在所述驻车制动器开关的前方形成有在操作该驻车制动器开关时能够让指尖插入的凹部,该凹部设置在比所述转盘开关更前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中控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盘开关设置在比所述驻车制动器开关在车宽方向上更接近助手席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中控台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陷凹部的后方设置有上方开口的杯架,
所述高起部由所述杯架的前壁或覆盖该杯架的盖部件的前端部所构成。

说明书全文

车辆用中控台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中控台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等车辆中,在车室内且在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中控台主体(中控台(center console))的后部,一般设置有肘靠(arm rest)。此外,为了适应乘员的体格差以确保肘靠的功能,还会使肘靠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
[0003] 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下内容:在中控台主体的左右两侧缘部,分别形成沿前后方向较长地延伸的衬垫部,该衬垫部作为肘靠来利用。左右一对的衬垫部之间形成有物品收容部,该物品收容部的上表面(盖部)的位置被设定为低于衬垫部。此外,所述左右一对的衬垫部以在前后方向的范围具有大致相同的宽度的方式形成。
[0004] 另一方面,在最近的车辆中,在肘靠前方的中控台主体上表面上设置有各种开关类的情形居多,这些开关类用于操作车载机器。专利文献2公开了以下内容:作为用于该车载机器操作的开关,而设置有从中控台主体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转盘开关。最近,采用这样的转盘开关的车辆增加,例如,通过转动操作所述转盘开关,以对设置在仪表板上的显示器进行画面操作。
[0005] 然而,将转盘开关设置在比肘靠更前方的中控台主体的上表面上时,由于转盘开关的操作频度高,因此充分地确保其操作性变得重要。尤其是对乘员而言,较为理想的是在肘部置于肘靠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手指尖操作转盘开关,以便能够舒适地进行转盘开关的操作。另一方面,还希望肘靠具备能够适应乘员体格差的功能。即,希望确保能够适应乘员体格差的肘靠功能以及确保转盘开关的操作性。
[0006] 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由于作为肘靠而发挥作用的左右一对的衬垫部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地延伸,因此在不拘乘员的体格差而确保肘靠功能这一点上是令人满意的。但是,若要充分地确保肘靠功能时,则必需加大衬垫部的宽度(车宽方向的宽度)。这就意味着位于左右一对的衬垫部之间的中控台主体上表面的宽度会变小,因此难以充分地确保转盘开关等开关或物品收容部等的布置空间。此外,为了适应乘员的体格差也可考虑使肘靠能够滑动的做法,但如果这样做,则会导致结构复杂化,而且还需要使肘靠滑动调整到与乘员的体格对应的位置,因此这并不理想。
[0007] 现有技术文献
[0008] 专利文献
[0009] 日本专利公表公报特表2010-515611号
[0010]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1-246006号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鉴于上述般的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中控台结构,能够不使用可动机构来实现不拘乘员的体格差而发挥肘靠功能的部件,并且能够使中控台主体上表面上的开关等的设置空间的确保和转盘开关的操作性的提高均得以满足。
[0012]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车辆用中控台结构包括:中控台主体,以在车室内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肘靠部,设置在所述中控台主体的后端部;转盘开关,设置在位于比所述肘靠部更前方的中控台主体的上表面,用于操作车载电子设备;左右一对衬垫部,设置在比所述肘靠部更前方,沿着所述中控台主体的两侧缘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其中,各所述衬垫部以俯视下其后部的宽度相比于前部向中控台主体的内侧扩大的方式形成,并且以该衬垫部的后端部的上表面与所述肘靠部的前端部的上表面大致齐一地排列的方式形成,所述中控台主体的上表面中的所述左右一对衬垫部之间的部分为比衬垫部的上表面更低的凹陷面,在该凹陷面上,所述转盘开关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转盘开关的后方且所述肘靠部的前方形成有高起部,该高起部具有比所述凹陷面更高且比所述衬垫部更低的上表面而且能够作为掌托予以利用。
[0013] 根据本发明,能够不使用可动机构来实现不拘乘员的体格差而发挥肘靠功能的部件,并且能够充分地确保中控台主体上表面上的开关等的设置空间,而且能够提高转盘开关的操作性。附图说明
[0014]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是表示中控台附近的状况的要部立体图。
[0015] 图2是图1所示的中控台附近的俯视图。
[0016] 图3是表示从斜前方观察时的转盘开关附近的详细情况的立体图。
[0017] 图4是中控台的转盘开关附近的侧面剖视图。
[0018] 图5是将图4中转盘开关附近放大表示时的侧面剖视图。
[0019] 图6表示驻车制动器开关附近的情况,是从斜后方观察时的要部立体图。
[0020] 图7是表示从转盘开关的前方观察后方时的中控台的正面剖视图。
[0021] 图8是表示驾驶员正在操作转盘开关时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2] 图9是表示打开盖部件而使杯架露出时的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表示车辆的前席附近的图1中,1是仪表板(仅示出了车宽方向中央部的一部分),2是驾驶席,3是助手席。图1所示的车辆是右车。
[0024] 驾驶席2与助手席3之间的车室地板上设有包含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中控台主体4的中控台。中控台主体4的前端部连结于仪表板1的车宽方向中央部。
[0025] 在中控台主体4的上表面上,从前侧向后侧依次设置有变速器操作用的操作手柄5、开关装置6、盖部件7、以及肘靠部8。此外,中控台主体4的上表面中的靠近驾驶席2侧(右侧)的侧部上,设置有在车宽方向上与开关装置6相邻的驻车制动器开关9,并且设置有在车宽方向上与操作手柄5相邻的变速模式切换开关10。
[0026] 驻车制动器开关9具有手动操作用捏手9A和设置在该手动操作用捏手9A紧后方的自动维持用操作捏手9B。手动操作用捏手9A是能够让手指尖上下摆动操作其前端部的开关。若该手动操作用捏手9A被上提操作(向上方摆动),便会输出使驻车制动器工作的指令,若被下压操作(向下方摆动),便会输出解除驻车制动器的指令。此外,自动维持用操作捏手9B是用于切换驻车制动器的自动维持功能的有或无的按压式接通切断开关。即,若自动维持用操作捏手9B为接通(自动维持功能为有效),则驻车制动器会对应于车辆的暂时停止而自动地工作,驻车制动器会对应于加速器被踩踏而自动地被解除。另一方面,若自动维持用操作捏手9B为切断(自动维持功能被解除),则驻车制动器的自动工作不会进行。
[0027] 变速模式切换开关10是用于执行切换变速特性的指令的开关,具有被驾驶员的手指尖沿前后方向滑动操作的操作捏手10A。基于该变速模式切换开关10的操作,从例如常规、跑车、经济这三个变速模式中选择任意一个模式。
[0028] 开关装置6具有以下所说明的多个开关。即,尤其如图3所示,开关装置6具有:转盘开关20;三个下压开关21、22、23,以在转盘开关20的紧前方沿车宽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下压开关24,紧靠转盘开关20的右侧方地设置;下压开关25,紧靠转盘开关20的左侧方地设置。
[0029] 开关装置6还具有用于调整音响装置等的音量的音量调整开关26。该音量调整开关26设置在所述下压开关21至23所排列的区域的左侧的近傍。即,音量调整开关26隔着转盘开关20而设置在驻车制动器开关9的车宽方向的相反侧。
[0030] 转盘开关20是突出高度为2cm至3cm程度的大致圆柱状的开关,能够进行转动操作、前后左右的倾斜操作、以及下压操作这三种操作。此外,转盘开关20被设定为较大的直径(成人的两个至四个手指分量的直径,例如4cm至6cm程度),以便在例如载置着手掌的的情况下,易于用拇指、食指、中指这三个手指的指尖进行转动操作。
[0031] 另一方面,音量调整开关26是能够被转动操作的大致圆柱状的开关,其突出高度例如为2cm至3cm。即,音量调整开关26的突出高度比转盘开关20的突出高度小。此外,音量调整开关26被设定为比转盘开关20的直径充分地小的直径(例如为成人的一个手指分量程度的直径,例如为1cm至2cm程度),以便易于用例如拇指和食指这两个手指的指尖进行转动操作。音量调整开关26虽然是在转盘开关20的近傍,但音量调整开关26的设置位置为与转盘开关20之间不会夹到手指的程度的小间隔的位置。
[0032] 下压开关21至25的高度被设定得比转盘开关20的高度或音量调整开关26的高度充分地低(例如突出高度为2mm至5mm程度)。此外,各下压开关21至25具有比较大的面积(例如车宽方向的宽度为1.5cm至2.0cm程度,前后方向的长度为2cm至3cm程度),以便易于用一个手指的指尖进行下压操作。但是,由于设置在转盘开关20的紧前方的三个下压开关21至23中位于中央的下压开关22如后所述为使用频度高的主开关,因此其宽度以及突出高度被设定得比左右的下压开关21、23大。此外,为了使中央的下压开关22得以区别,也可以例如在其上表面形成凹部或凸部等,以便能够明确地识别左右的下压开关21、23。
[0033] 如图8所示,上述的下压开关21至25的位置被设定为如下的位置关系:在使手掌放在转盘开关20上的状态下能够用每一个手指轻松地操作下压开关21至25。例如,在使手掌放在转盘开关20上的状态下,若使食指向下方弯曲若干程度,能够用该食指操作下压开关21。同样地,能够用中指操作下压开关22,能够用无名指操作下压开关23,能够用拇指操作下压开关24,能够用小指操作下压开关25。这样,由于作为下压开关而设置有与手指的位置及数量对应的五个开关21至25,因此,使驾驶员熟习(记住)各下压开关21至25的开关操作的效果大。
[0034] 所述各开关20至25在实施方式中为了操作显示于设置在例如仪表板1的中央部上的显示器(省略图示)上的画面而被使用。
[0035] 具体而言,转盘开关20为了选择及决定显示于显示器上的多个项目而被使用。例如,通过前后左右倾斜操作或转动操作转盘开关20,来选择显示在显示器上的多个项目中的特定的项目,通过下压操作转盘开关20,来调出与所选择的项目对应的显示画面。
[0036] 此外,下压开关21至25作为用于将显示器上的画面显示一下子切换为预定的指定的画面的简捷键而被使用。例如,通过操作下压开关21来调出导航画面,通过操作下压开关22来调出主画面,通过操作下压开关23来调出音响画面,通过操作下压开关24来调出当前的画面的前一个画面,通过操作下压开关25来调出预先登录好的收藏夹画面。
[0037] 肘靠部8设置在中控台主体4的后端部的上表面。该肘靠部8的下方设有上方开口的物品收容部30(参照图4),在该物品收容部30的上面,肘靠部8摆动自如地被支撑。即,肘靠部8不仅发挥作为让乘员的肘部载置的肘靠部的功能,而且还发挥作为可开闭地覆盖物品收容部30的盖部件的功能。此外,实施方式的肘靠部8是以后端部为中心而被摆动操作的前开式,但也可以是以左端部或以右端部为中心而被摆动操作的横开式。
[0038] 在中控台主体4的上表面中的开关装置6与肘靠部8之间,形成有上方开口的杯架33(参照图4、图9)。该杯架33的上面设置有可开闭地覆盖杯架33的盖部件7。实施方式中,盖部件7由蛇腹形式且能够折曲变形的部件构成,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方式被支撑。具体而言,盖部件7例如能够从完全覆盖杯架33的上面的覆盖位置(图8)向后方滑动至杯架33的上面的大部分被开放的开放位置(图9)。例如,若把持住处于覆盖位置的盖部件7的前端部,将其推向后方,从而使盖部件7向后方滑动,则盖部件7会被卷收于中控台主体4内(被卷收的盖部件7在图4中以点划线表示),于是,杯架33的上面被开放(参照图9)。
[0039] 在中控台主体4的左右两侧缘部的上表面分别安装有由弹性部件构成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衬垫部40。该左右一对衬垫部40以其前端位于操作手柄5附近且其后端与肘靠部8相连的方式设置。此外,各衬垫部40以俯视下随着从前方向后方延伸而其宽度逐渐变宽的方式形成。即,衬垫部40的外侧边部以沿着中控台主体4的车宽方向外侧的面在前后方向上大致笔直地呈直线状延伸的方式形成,另一方面,衬垫部40的内侧边部以随着向后方延伸而逐渐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方式倾斜。换言之,一对衬垫部40之间的车宽方向的间隔以随着向后方延伸而逐渐变窄(随着向前方延伸而逐渐变宽)的方式被设定。
[0040] 各衬垫部40的后端部的上表面被设置在与肘靠部8的前端部的上表面大致齐一的位置。即,衬垫部40的后端部的上表面设置在与肘靠部8的前端部的上表面在前后相邻的同一高度的位置,以使衬垫部40的上表面与肘靠部8的上表面圆滑地(平坦地)相连。这样,由于一对衬垫部40以两者的间隔仅在后部变得狭窄(在前部变得宽阔)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充分地且宽阔地确保操作手柄5、各种开关类6、9、10以及杯架33等的布置空间。
[0041] 此处,着眼于左右一对衬垫部40,对侧视下的各部分的高度位置关系进行说明。首先,衬垫部40的上表面的高度随着向前方延伸而逐渐变低,在操作手柄5附近为最低。在中控台主体4的上表面中的杯架33的前方部,更详细而言,在从覆盖杯架33时的盖部件7的前端部至操作手柄5的近傍部的范围,形成有比衬垫部40的上表面的高度低的凹陷面41。换言之,在杯架33的前方侧形成有由一对衬垫部40与它们之间的凹陷面41划分而成的凹部空间。凹陷面41上分别设置有上述的操作手柄5、开关装置6、驻车制动器开关9、以及变速模式切换开关10。
[0042] 转盘开关20及音量调整开关26的高度低于衬垫部40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参照图4至图7)。此外,覆盖杯架33时的盖部件7以沿着衬垫部40的上表面的方式延伸,其上表面的高度高于凹陷面41。即,处于覆盖状态的盖部件7设置在相对于凹陷面41的后部更高的位置。另一方面,处于覆盖状态的盖部件7的上表面的高度被设定得低于衬垫部40的上表面。
[0043] 这样,实施方式中,凹陷面41、盖部件7、以及衬垫部40的位置关系以如下的方式被设定:凹陷面41最低,处于覆盖状态的盖部件7的上表面高于该凹陷面41,衬垫部40的上表面(以及肘靠部8的上表面)高于处于覆盖状态的盖部件7的上表面。
[0044] 此外,转盘开关20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以与处于覆盖状态的盖部件7的前端部的上表面大致一致的方式被设定。盖部件7的前端部设置于这样的位置,在操作转盘开关20等时,能够将手脖或该手脖近傍部位放在盖部件7的前端部的上表面。即,处于覆盖状态的盖部件7的前端部能够作为掌托(palm rest)而予以利用,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记载的“高起部”。
[0045] 驻车制动器开关9设置在凹陷面41上形成的下陷部42。即,凹陷面41具有通过使其局部进一步向下方凹陷而成的下陷部42,前述的手动操作用捏手9A和自动维持用操作捏手9B以收容在该下陷部42内的方式设置。在手动操作用捏手9A的前方,基于下陷部42的形成,而形成有能够让驾驶员的手指插入的凹部42a。通过将手指插入到该凹部42a,能够容易地沿前后方向摆动操作手动操作用捏手9A。此外,为了防止误操作,手动操作用捏手9A以不从凹陷面41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同样地,自动维持用操作捏手9B也以不从凹陷面41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
[0046] 在凹陷面41的比下陷部42更前方的部位形成有另一个下陷部43,该下陷部43中设置有变速模式切换开关10。该开关10的操作捏手10A能够在下陷部43的内部沿前后方向滑动。操作捏手10A也同样为了防止误操作,而以不从凹陷面41的底面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
[0047] 此处,将就座于驾驶席2的驾驶员操作转盘开关20时的状况例示于图8。如图8所示,实施方式中,驾驶员能够以手脖置于处于覆盖状态的盖部件7的前端部的上表面上并且肘部置于衬垫部40的后端部上这样轻松的姿势来操作转盘开关20。即,操作转盘开关20时,驾驶员能够将盖部件7的前端部作为掌托而予以利用,并且能够将衬垫部40的后端部作为肘予以利用。而且,驾驶员能够以与此同样的姿势轻松地操作各下压开关21至25和音量调整开关26。此外,就座于助手席3的乘员也能够以与图8左右对称的姿势轻松地操作转盘开关20等。
[0048] 此外,实施方式中,由于驻车制动器开关9设置在比转盘开关20更靠驾驶席2侧,因此驾驶员能够轻松地操作驻车制动器开关9。尤其是由于衬垫部40以随着向前方延伸其高度变低的方式被设定,因此驾驶员能够不被衬垫部40阻碍而操作驻车制动器开关9。此外,即使在驾驶员操作驻车制动器开关9时而助手席乘员操作转盘开关20,由于两者的手臂不会交错,因此驾驶员及助手席乘员能够容易地分别操作开关9或20。
[0049] 此外,实施方式中,驻车制动器开关9、变速模式切换开关10自不待言,转盘开关20及音量调整开关26等也以不从衬垫部40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因此整体成为简洁的设计,而且能够防止因超过衬垫部40而不必要地触碰到转盘开关20等的情况的发生。
[0050]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实施方式的结构,其能够在发明内容所记载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更。
[0051] 例如,转盘开关20只要是用于操作车载电子设备的开关便可,其可以是相应用途的开关,例如是为了操作空调而被使用的开关等。此外,肘靠部8并不限于作为物品收容部30的盖部件而被兼用的部件,也可以在肘靠部8的下方设置物品收容部30以外的部件。另外,也可省略杯架33上面的盖部件7而采用在始终向上方开口的杯架33的前壁形成高起部(掌托)的结构。此外,也可在转盘开关20与肘靠部8之间设置杯架33以外的部件。
[0052] 也可以省略设置在凹陷面41上的下压开关21至25和音量调整开关26。另外,也可省略驻车制动器开关9及变速模式切换开关10的至少一者或两者。衬垫部40并不限于弹性部件,其也可以利用例如硬质合成树脂等相应的材质来形成(可以是软质部件和硬质部件的任一者)。
[0053]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并不限于已被明确记载的目的,其还暗含了提供实质上较理想的或作为优点而被表述的目的。
[0054] 最后,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特征结构以及基于该结构的作用效果进行总结说明。
[0055] 上述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中控台结构包括:中控台主体,以在车室内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肘靠部,设置在所述中控台主体的后端部;转盘开关,设置在位于比所述肘靠部更前方的中控台主体的上表面,用于操作车载电子设备;左右一对衬垫部,设置在比所述肘靠部更前方,沿着所述中控台主体的两侧缘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其中,各所述衬垫部以俯视下其后部的宽度相比于前部向中控台主体的内侧扩大的方式形成,并且以该衬垫部的后端部的上表面与所述肘靠部的前端部的上表面大致齐一地排列的方式形成,所述中控台主体的上表面中的所述左右一对衬垫部之间的部分为比衬垫部的上表面更低的凹陷面,在该凹陷面上,所述转盘开关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转盘开关的后方且所述肘靠部的前方形成有高起部,该高起部具有比所述凹陷面更高且比所述衬垫部更低的上表面而且能够作为掌托予以利用。
[0056] 根据该结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衬垫部的后部形成得比前部更宽阔而且以与肘靠部大致面齐一地相连的方式形成,因而该衬垫部的后部实质上作为向前方延长了肘靠部的延长部(肘靠的一部分)发挥作用。因此,在操作转盘开关时,能够以肘部置于衬垫部的后部这样舒适的姿势(即,在使衬垫部的后部作为肘靠予以利用的情况下)容易地操作转盘开关。而且,由于衬垫部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因此能够不拘乘员的体格差而使肘部载置在衬垫部的上表面。因此,无需设置例如使肘靠部沿前后方向移动那样的特别的可动机构,便能够以简易的结构恰当地适应乘员的体格差。
[0057] 此外,由于在高度相对较低的凹陷面上设置转盘开关,并且在转盘开关与肘靠之间形成有高度高于凹陷面而低于衬垫部的高起部,因此在操作转盘开关时,能够以手脖置于该高起部上这样舒适的姿势(即,在使高起部作为掌托予以利用的情况下)容易地操作转盘开关。
[0058] 这样,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不使用可动机构来实现不拘乘员的体格差而发挥肘靠功能的部件,并且能够提高转盘开关的操作性。此外,由于左右一对衬垫部以两者间的车宽方向间隔在前部处扩大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转盘开关等的设置空间。
[0059] 除上述以外,由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衬垫部以与肘靠相连续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使中控台主体中易被注目的左右两侧缘部的上表面部分设定为与肘靠相连的简洁的设计,能够提高外观上的美观度。
[0060] 所述车辆用中控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转盘开关的上表面低于所述衬垫部的上表面。
[0061] 根据该结构,由于侧视下转盘开关不从衬垫部向上方突出,因此能够获得凹凸少的简洁的设计,能够提高外观上的美观度。此外,在乘员以与操作转盘开关的目的不同的目的使手从衬垫部的侧方往转盘开关移动时,能够防止其手指不小心触碰到转盘开关的情况的发生。
[0062] 上述结构中,更为理想的是,所述转盘开关的上表面与所述高起部的上表面为大致同一高度。
[0063] 此情况下,能够以手脖放在高起部上这样舒适的姿势容易地操作转盘开关,能够提高转盘开关的操作性。
[0064] 所述车辆用中控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衬垫部以随着向前方延伸而高度变低的方式形成,所述凹陷面上设置有驻车制动器开关,在所述驻车制动器开关的前方形成有在操作该驻车制动器开关时能够让指尖插入的凹部,该凹部设置在比所述转盘开关更前方。
[0065] 根据该结构,在访问驻车制动器开关时,乘员能够容易地越过高度低的衬垫部的前部而使自身的手指移动到驻车制动器开关。此外,在操作驻车制动器开关时,乘员能够在使指尖插入到凹部中的情况下,使手指容易地搭在驻车制动器开关。这样,能够使驻车制动器开关的易访问性和操作性均得到提高。
[0066] 上述结构中,更为理想的是,所述转盘开关设置在比所述驻车制动器开关在车宽方向上更接近助手席侧。
[0067] 根据该结构,在驾驶员操作驻车制动器开关且助手席乘员操作转盘开关时,由于两者的手臂不会交错,因此能够使两开关的操作性均得以确保。
[0068] 上述车辆用中控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凹陷凹部的后方设置有上方开口的杯架,所述高起部由所述杯架的前壁或覆盖该杯架的盖部件的前端部所构成。
[0069] 根据该结构,无需另外特别地设置掌托专用的部件,能够有效地利用杯架来获得掌托的功能。此外,与使掌托和杯架独立地形成的情形相比,能够以紧凑的结构提高转盘开关的操作性。
[0070]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71] 如上所述,本发明针对在中控台主体上表面上设置有转盘开关的车辆能够提供一种有用的中控台结构。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