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马达 / 定子 / 定子

定子

阅读:375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定子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 定子 ,具有呈环状的 铁 芯背部、多个齿部、多个绝缘件以及多个线圈。所述多个齿部分别从所述铁芯背部的周面沿径向延伸。所述多个绝缘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多个齿部。所述多个线圈分别安装于所述多个绝缘件。所述多个齿部的各前端的周向宽度等于或小于基端的周向宽度。所述多个齿部的各前端的轴向宽度等于或小于基端的轴向宽度。所述多个绝缘件各自具有筒部,所述多个齿部被分别容纳于所述筒部。所述筒部在所述多个齿部的各前端侧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筒部在所述多个齿部的各基端侧具有第二开口。在所述多个绝缘件分别从所述多个齿部分离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宽度比所述第二开口的轴向宽度小。,下面是定子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定子
该定子包括:
芯背部,其呈环状;
多个齿部,所述多个齿部从所述铁芯背部的周面沿径向延伸;
多个绝缘件,所述多个绝缘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多个齿部;
多个线圈,所述多个线圈分别安装于所述多个绝缘件,
其中,
所述齿部的前端是该齿部的径向内侧,
所述齿部的基端是该齿部的径向外侧,即所述齿部与所述铁芯背部的连接部侧,所述多个齿部的各前端的周向宽度等于或小于基端的周向宽度,
所述多个齿部的各前端的轴向宽度等于基端的轴向宽度,
所述多个绝缘件各自具有筒部,所述多个齿部被分别容纳于所述筒部,所述筒部在所述多个齿部各自的前端侧具有第一开口,
所述筒部在所述多个齿部各自的基端侧具有第二开口,
在所述多个绝缘件分别从所述多个齿部分离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宽度比所述第二开口的轴向宽度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筒部具有: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且向径向扩展的一对侧壁;和沿周向延伸且向径向扩展的一对平壁,
在由所述一对侧壁和所述一对水平壁包围的空间内容纳各所述齿部,
在所述多个绝缘件分别从所述多个齿部分离的状态下,所述一对侧壁的内侧面或者所述一对水平壁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隔在该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随着从所述筒部的一侧向另一侧推进而扩大的锥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筒部被压入固定于所述齿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筒部具有: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且向径向扩展的一对侧壁:和沿周向延伸且向径向扩展的一对水平壁,
在由所述一对侧壁和所述一对水平壁包围的空间内容纳各所述齿部,
在所述多个绝缘件分别从所述多个齿部分离的状态下,所述一对侧壁的各内侧面中的任意一方或两方,或者所述一对水平壁的各内侧面中的任意一方或两方,具有在与径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台阶部,
在所述绝缘件被安装于所述齿部的状态下,比所述台阶部靠径向外侧的所述内侧面之间的间隔大于比所述台阶部靠径向内侧的所述内侧面之间的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一对水平壁的各内侧面中的任意一方或两方具有所述台阶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一对侧壁的各内侧面和所述一对水平壁的内侧面在四个部位相交,这四个部位中的一个以上具有向外凹陷的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凹部从所述筒部的径向长度方向一侧延伸至另一侧。

说明书全文

定子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子。

背景技术

[0002] 电枢的线圈通常通过将导线缠绕于芯的齿而做成。在该方法中,相邻的齿与齿的前端的伞部成为干扰,使得导线的缠绕作业常常发生困难。特别是在提高线圈的占空系数,或者为了迅速缠绕导线而加快缠绕作业的速度的情况下,困难变得更加显著。
[0003]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点,在日本特开2008-312288号中公开了一种在绝缘件预先缠绕导线,然后在没有伞部的齿处嵌合具有线圈的绝缘件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4] 实际利用日本特开2008-312288号的方法制造达时,会遇到一些问题。根据本发明者们的研讨,虽然将导线缠绕于单体的绝缘件的作业比较简单,但是将这些嵌合于齿的作业稍微困难,如果不谨慎作业,则绝缘件有破损的危险。而且,在将导线缠绕于绝缘件时,虽然曾采用将绝缘件插入工具将其稳定支撑之后缠绕导线的方法,但是将绝缘件从工具上拆下时,常常难以拆卸,因而作业效率降低。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这些课题中的至少一个课题。
[0006] 本申请示例的第一发明的定子包括呈环状的铁芯背部、多个齿部、多个绝缘件以及多个线圈。所述多个齿部从所述铁芯背部的周面分别朝向径向延伸。所述多个绝缘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多个齿。所述多个线圈分别安装在所述多个绝缘件。所述多个齿部的各前端的周向宽度等于或小于基端的周向宽度。所述多个齿部的各前端的轴向宽度等于或小于基端的轴向宽度。所述多个绝缘件各自具有筒部,所述多个齿部被分别容纳于所述筒部。所述筒部在所述多个齿部各自的前端侧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筒部在所述多个齿部各自的基端侧具有第二开口。在所述多个绝缘件分别与所述多个齿部分离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宽度比所述第二开口的轴向宽度小。
[0007] 根据本发明,使缠绕了导线的绝缘件嵌合于没有伞部的齿部的作业变得容易。而且采用在将绝缘件嵌入工具后的状态缠绕导线的作业方法时,将缠绕了导线的绝缘件从工具拆卸的作业变得容易。附图说明
[0008] 图1为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的马达的俯视图。
[0009] 图2为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定子铁芯的俯视图。
[0010] 图3为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定子铁芯的剖视图。
[0011] 图4为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的转子的俯视图。
[0012] 图5A和图5B为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绝缘件的图。
[0013] 图6为示出绝缘件的变形例的图。
[0014] 图7A和图7B为示出绝缘件的变形例的图。
[0015] 图8A和图8B为示出绝缘件的变形例的图。
[0016] 图9为示出绝缘件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在本说明书中,将在马达的中心轴线方向的上侧简称为“上侧”,将下侧简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并不代表马达组装入实际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
[0018] <1.第一优选实施方式>
[0019] 图1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的马达100的俯视图。图2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定子铁芯10的俯视图。图3为定子铁芯10的剖视图。图3示出图2中的B-B截面。
[0020] 如图1所示,马达100具有定子1和转子2。马达100为所谓的内转子型马达。转子2配置为与定子1在径向对置,并能够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沿周向旋转。定子1具有定子铁芯10、绝缘件3以及线圈4。转子2具有转子铁芯21、多个转子磁铁22以及轴23。
[0021]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定子铁芯10具有铁芯背部11和多个齿部12。定子铁芯10通过层压多张电磁板而构成。这些被层压的电磁钢板例如通过铆接激光焊接等方式而相互固定。另外,也可通过其他的方法固定这些电磁钢板。
[0022] 铁芯背部11为相对于中心轴线J1呈大致圆环状的部件。各齿部12从铁芯背部11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多个齿部12在周向等间隔配置在铁芯背部11的内周面上。在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齿槽数(齿部的齿槽间隙的个数)N为24。齿槽数N也可为24以外的值。
[0023] 如图2所示,在铁芯背部11的外侧面配置多个槽部111。槽部111在周向等间隔配置在铁芯背部11的外侧面。各槽部111隔着铁芯背部11配置在各齿部12的径向外侧。如图2所述,从轴向观察时,槽部111的外形为大致半圆形。在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槽部
111在铁芯背部11的外侧面上从轴向上侧的端面延伸到轴向下侧的端面。
[0024] 另外,槽部111也可不必从轴向上侧的端面延伸到轴向下侧的端面。也可在铁芯背部11的轴向上侧的端面和轴向下侧的端面分别形成槽部111作为凹部。
[0025] 并且,槽部111的形状并不限于俯视时为大致半圆形。例如,槽部111的形状也可为俯视时呈矩形或多边形等。
[0026] 并且,在铁芯背部11的外侧面,在周向的多个地方进行激光焊接。焊接在槽部111的周向的两相邻位置进行。另外,焊接的位置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0027] 在铁芯背部11的外侧面形成多个突出部13。多个突出部13在周向等间隔配置。在图2中,配置于6个地方(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60度等分配置)。从轴向观察时,突出部
13的外形为大致半圆形。突出部13的外形并不特别限定。突出部13的外形例如也可为俯视时呈大致矩形或多边形。
[0028]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各突出部13分别具有在轴向贯通的贯通孔131。例如在将定子铁芯10安装在壳体等时,在贯通孔131插入有螺丝和螺丝钉等。
[0029] 图4为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的转子2的俯视图。转子铁芯21由层压多张电磁钢板而构成。被层压的电磁钢板例如通过铆接和激光焊接等方法而固定。转子铁芯21处的电磁钢板的铆接位置例如为转子铁芯21的轴向上侧和下侧的端面。在转子铁芯21进行焊接的位置例如为在转子铁芯21的外侧面的周向的多个地方。
[0030] 并且,在转子铁芯21的大致中央配置轴孔24。轴23插入轴孔24。轴23和转子2也可通过例如压入和粘结等方法而固定。
[0031] 如图4所示,在转子铁芯21的外侧面配置多个转子磁铁22。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转子2为SPM马达(Surface Permanent Magnet Motor:表面式永磁马达)的结构。另外,也可在转子铁芯21设置贯通孔,从而将转子磁铁22埋入转子铁芯21的内部。换言之,转子2也可采用IPM马达(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Motor:内置式永磁马达)的结构。
[0032] 转子磁铁22通过例如铆接、粘结或者焊接等方法固定于转子铁芯21。在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极数P为8。另外,极数P可以根据马达100的样式和齿槽数N而进行变更。
[0033] 如图4所示,俯视时,转子磁铁22相对于中心轴线J1对称地配置在转子的外侧面。如图1所示,转子磁铁22与齿部12在径向对置。
[0034] 如图1所示,筒部31具有:沿所述中心轴线方向延伸并向径向扩展的一对侧壁301;以及沿周向延伸并向径向扩展的一对平壁302。并且,筒部31在长度方向的一侧具有第一开口3211,在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具有第二开口3311。在筒部3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第一凸缘部32。第一凸缘部32从筒部31的长度方向一侧的端部沿与筒部
31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在筒部3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第二凸缘部33。第二凸缘部33从筒部31的长度方向另一侧的端部沿与筒部31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绝缘件3安装在齿部12时,第一凸缘部32位于齿部12的径向内侧(齿部12的前端侧),第二凸缘部33位于齿部12的径向外侧(齿部12的基端侧,换言之,齿部
12与铁芯背部11的连接部侧)。并且,筒部31的第一开口3211位于齿部12的前端侧,筒部31的第二开口3311位于齿部12的基端侧。
[0035] 从筒部31的长度方向观察时,第一凸缘部32以及第二凸缘部33为大致矩形。并且,从筒部31的长度方向观察时,第一凸缘部32的外形与第二凸缘部33的外形大致相同。
[0036] 如图5所示,在第一凸缘部32的轴向上侧形成向轴向上侧突出的第一上侧突起部321。在第一凸缘部32的轴向下侧形成向轴向下侧突出的第一下侧突起部322。在第二凸缘部33的轴向上侧和轴向下侧也分别形成第二上侧突起部331和第二下侧突起部332。第一上侧突起部321、第一下侧突起部322、第二上侧突起部331、第二下侧突起部332的形状分别为相同形状,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呈大致长方体的形状。
[0037] 如图1所示,将绝缘件3安装于齿部12时,第二凸缘部33和筒部31间的连接部配置为与铁芯背部11在轴向重叠。第二上侧突起部331和第二下侧突起部332也配置为与铁芯背部11在轴向重叠。并且,在齿部12安装有绝缘件3时,齿部12的前端比第一凸缘部32向径向内侧突出。
[0038] 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一上侧突起部321和第一下侧突起部322的径向宽度分别比第一凸缘部32径向宽度小。第二上侧突起部331和第二下侧突起部332的径向宽度分别比第二凸缘部33的径向宽度小。并且,第二上侧突起部331和第二下侧突起部332位于比第二凸缘部33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靠第一凸缘部32侧的位置。换言之,在第二上侧突起部331和第二凸缘部33的径向外侧(筒部3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之间存在间隙。在第二下侧突起部332和第二凸缘部33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之间也存在间隙。如此,通过将第二凸缘部33的径向外侧端部延伸至比第二上侧突起部33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能够增加第二凸缘部33与铁芯背部11接触的面积。通过增加接触的面积,绝缘件3相对于齿部12的负载变小。换言之,如果第二凸缘部33与铁芯背部11的接触面积小,则在从外部沿轴向对绝缘件3施加应时,负载集中于齿部12。但是,在第二凸缘部33与铁芯背部11的接触面积大的情况下,从外部施加的应力通过绝缘件3分散在齿部12和铁芯背部11,对齿部12的负载变小。
[0039] 并且,如图1和图5所示,在与筒部31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第一上侧突起部321和第一下侧突起部322的宽度比第一凸缘部32的宽度小。在与筒部31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第二上侧突起部331和第二下侧突起部332的宽度比第二凸缘部33的宽度小。
[0040] 另外,在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上侧突起部321、第一下侧突起部322、第二上侧突起部331以及第二下侧突起部332分别为同一形状。但是,各突起部也可为相互不同的形状,也可包括同一形状的成对的突起部。
[0041] 如图1所示,在各绝缘件3的筒部31安装有线圈4。线圈4通过卷绕卷线(导线)而构成。线圈4借助汇流条等与电路板和外部电源连接。筒部31在安装有线圈4的状态下,从齿部12的前端插入而被压入固定。但是,固定方法并不限于压入,也可呈间隙配合状态地利用粘结而固定。在马达中,从外部电源向线圈4通入电流时,通过从线圈4产生的磁通与从转子磁铁22产生的磁通间的相互作用,在转子2产生旋转转矩。
[0042] 齿部12的前端的周向宽度等于或小于基端的周向宽度。并且,齿部12的前端的轴向宽度等于或小于基端的轴向宽度。因此,在预先在绝缘件3形成线圈4的状态下,将绝缘件3嵌入(安装)齿部12,换言之,齿部12可被容纳于绝缘件3。由此,没有必要在将绝缘件3嵌入齿部12的状态下将卷线缠绕于绝缘件3。能够将安装配置有线圈4的绝缘件3容易地安装到各齿部12,能够减少马达和发电机等旋转电机的组装工序。另外,在这里虽然记载了“齿部12的前端的周向宽度与基端的周向宽度相等”,这被视为一般的定子铁芯的齿,是指没有被称为伞部的部位的情况,但并不严密要求尺寸完全相同。只要齿前端的宽度小到能够将本发明所使用的绝缘件从齿前端插入的程度,即有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可能,即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0043] 如图1所示,从轴向观察时的各线圈4的周向宽度分别比第一凸缘部32和第二凸缘部33的周向宽度小。并且,虽然没有图示,但是线圈4的轴向上侧的部位位于比第一上侧突起部321和第二上侧突起部331靠轴向下侧的位置。同样,线圈4的轴向下侧的部位位于比第一下侧突起部322和第二下侧突起部332靠轴向上侧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线圈4与相邻的线圈4接触。
[0044] 图5为示出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绝缘件3的详细形状的图。图5A示出绝缘件3的右侧剖视图。图5B为绝缘件3的主视图。如图5A所示,位于筒部31的一侧的第一开口3211的轴向宽度比位于筒部31的另一侧的第二开口3311的轴向宽度小。绝缘件3的内侧面(构成贯通孔311的面)从筒部31的一侧至另一侧呈锥状。换言之,贯通孔311的轴向尺寸随着从筒部31的长度方向一侧接近另一侧而渐渐变大。
[0045] 并且,如图5B所示,在筒部31的内侧面(构成贯通孔311的内侧面),上侧锥面3111形成在轴向上侧的面(配置有第一上侧突起部321和第二上侧突起部331一侧的面)。
下侧锥面3112形成在轴向下侧的面(配置有第一下侧突起部322和第二下侧突起部332一侧的面)。
[0046] 如上所述,在定子1组装时,在将线圈4形成在绝缘件3的状态下,将绝缘件3嵌入齿部12。在将线圈4形成在绝缘件3时,将工具插入绝缘件3的贯通孔311。工具的插入方向为从筒部31的另一侧朝向一侧的方向。由于插入工具,绝缘件3被稳定保持,利用卷线机(未图示)缠绕导线的作业变得容易。工具的外形沿着贯通孔311的形状。换言之,工具分别包括与贯通孔311的上侧锥面3111和下侧锥面3112对置并与上侧锥面3111和下侧锥面3112的倾斜度大致平行的面。如果是上述的绝缘件3的形状和工具的形状,绝缘件3即被工具稳定保持。这是因为在安装后的状态下,绝缘件3的内侧面与工具的外表面紧贴。
[0047] 并且,本发明的绝缘件3在缠绕导线后也容易从工具拆卸。拆卸工具的方向和插入方向相反,为从筒部31的一侧朝向另一侧的方向。工具随着接近筒部31的一侧其前端变细。由于工具的外形沿着绝缘件3的贯通孔311的形状,所以随着将工具从绝缘件3拆卸,工具的外表面和贯通孔311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变大。因此,即使绝缘件3受到来自卷线的强的外力,而贯通孔311的外形被压损,在将工具从绝缘件3拆卸时,工具也不易与绝缘件3发生干涉,拆卸容易。因此,只要是本实施方式的绝缘件3,就可在卷线作业中不必考虑后工序的作业难度(工具从绝缘件拆卸的难度),能够对绝缘件3施加外力而缠绕导线。并且,不必因考虑绝缘件3的拆卸容易度而调整在卷线作业时对导线施加的张力。如此,在包括锥面的绝缘件3适用上述的线圈形成方法的情况下,工具容易从形成有线圈的绝缘件
3拆卸,提高了卷线作业的作业效率。
[0048] 并且,工具的外径也可不沿着贯通孔311的形状。例如,工具的上侧的面和下侧的面也可平行。该情况下,贯通孔311的上侧锥面3111和与该面对置的工具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以及贯通孔311的下侧锥面3112和与该面对置的工具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随着从一侧朝向另一侧推进而扩大。在这种结构中,由于确保了工具和绝缘件3的贯通孔311之间的间隙,缠绕导线后的绝缘件3的拆卸变得容易。
[0049] 另外,由于本发明的绝缘件3的贯通孔311的内侧面具有如上述的锥面,因此将缠绕导线后的绝缘件3嵌合于齿部12的作业变得容易。在将导线缠绕于绝缘件3时完全不使用工具进行缠绕的情况下也同样可以得到该效果。通常由于重视提高占空系数等,使得在绝缘件和齿之间不产生间隙。但是,在缠绕导线后嵌合绝缘件的方式中,由于卷线作业变得容易且占空系数富余,所以如本发明那样即使稍微牺牲占空系数也确保绝缘件和齿之间的间隙的设计是合理的。
[0050] 另外,绝缘件3也可追加以下所说明的特征。在筒部31的一侧(有第一凸缘部32的一侧)的开口端的轴向高度(上侧锥面3111和下侧锥面3112之间的距离)比齿部12的轴向高度小。在筒部31的另一侧(有第二凸缘部33的一侧)的开口端的轴向高度(上侧锥面3111和下侧锥面3112之间的距离)比齿部12的轴向高度大或者大致相同。
[0051] 在图5B中,从筒部31的长度方向观察时,上侧锥面3111的中央的部位朝向下侧突出。同样,下侧锥面3112的中央的部位也朝向上侧突出。
[0052] 绝缘件3嵌入齿部12时,从筒部31的另一侧朝向齿部12嵌入。如上所述,筒部31的轴向高度(上侧锥面3111和下侧锥面3112之间的距离),比起筒部3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筒部31的长度方向另一侧大。并且,筒部31在长度方向一侧的轴向高度比齿部12的轴向高度小。筒部31在长度方向另一侧的轴向高度比齿部12的轴向高度大或者大致相同。因此,绝缘件3嵌入齿部12时,随着筒部31沿齿部12向铁芯背部11侧接近,齿部12对筒部31的内侧面施加的应力变大。换言之,绝缘件3嵌入齿部12时,筒部31的第二凸缘部33侧能够平滑地嵌入,随着筒部31向铁芯背部11侧接近,逐渐地,作为齿部12的轴向宽度和贯通孔311的长度方向一侧的轴向尺寸的差分的过盈的部分产生变形,变得难以嵌入。由于齿部12的轴向高度比上侧锥面3111和下侧锥面3112之间的距离大,在贯通孔
311和齿部12之间产生该差分的过盈。由此,绝缘件3能够平滑地嵌入齿部12,并且防止绝缘件3从齿部12脱落。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绝缘件3也可具有能够防止绝缘件3从齿部12脱落的效果。
[0053] 另外,上侧锥面3111和下侧锥面3112不必形成在筒部31的内侧面的整个长度方向。
[0054] 图6为示出筒部31的内侧面呈锥状的绝缘件3b的剖视图。在图6中,在筒部31的长度方向,将第一凸缘部32侧作为起点,到在筒部31的内侧面形成上侧锥面3111和下侧锥面3112的位置为止的距离β为筒部31的长度的大约40%的值。即使像这样的绝缘件,由于形成有锥面,即使绝缘件3b受到来自卷线的强的外力,贯通孔311的外形被压损,也能够容易地将工具从绝缘件3b拆卸。并且,绝缘件3b和齿部12的尺寸关系也可如以下说明所示。上侧锥面3111和下侧锥面3112之间的距离比齿部12的轴向尺寸小。另外,没有形成上侧锥面3111和下侧锥面31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距离比齿部12的轴向高度大或者大致相同。
[0055] 齿部1组装时,绝缘件3b也从第二凸缘部33侧朝向齿部12嵌入。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在绝缘件3b嵌入齿部12时,从第二凸缘部33到没有形成上侧锥面3111和下侧锥面3112的位置,绝缘件3b沿齿部12平滑地嵌入。如果齿部12的前端移动到形成上侧锥面3111和下侧锥面3112的部位,则分别在上侧锥面3111和下侧锥面3112产生过盈。由此,绝缘件3b可平滑地嵌入齿部12,并且防止嵌入的绝缘件3b从齿部12脱落。
[0056] 另外,距离β的值并不限定为筒部3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的40%。距离β的值也可为筒部3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的40%以上,也可以为40%以下。换言之,绝缘件3在从齿部12分离的状态下,一对侧壁301的内侧面或者水平壁302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隔形成为在该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随着从筒部31的一侧朝向另一侧推进而扩大的锥状即可。
[0057] 另外,图5所示的绝缘件3为距离β的值为筒部3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的100%的状态。
[0058] 并且,在筒部31的内侧面(形成贯通孔311的面)中,并不限定于在轴向形成锥状。图7为示出筒部31的内侧面呈锥状的绝缘件3c、3d的剖视图。在图7中,在图7中呈左右对称的一对锥面3111在筒部31的内侧面分别形成于与相对于筒部3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图7中的左右方向)的相互对置的面。在图7A所示的绝缘件3c中,在以第一凸缘部
32为起点的、筒部31的长度方向的距离β,即至筒部31的长度的大约40%的位置为止,形成有锥面3111。在图7B所示的绝缘件3d中,沿着筒部31的长度方向的整体(以第一凸缘部32为起点的、筒部31的长度方向的距离β至筒部31的长度的大约100%的位置为止)形成有锥面3113。即使如图7A或图7B那样的绝缘件,由于形成有锥面,所以即使绝缘件
3c受到来自卷线的强的外力,而贯通孔311的外形被压损,也能够容易地将工具从绝缘件
3c拆卸。
[0059] 并且,绝缘件3c和齿部12的尺寸关系也可如下所示。如图7A所示,在与相对于筒部3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图7中的左右方向),没有形成锥面3111的面和面之间的距离比齿部12的宽度TW(齿部12的延伸方向以及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大或者大致相同。在与筒部3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图7中的左右方向),一对锥面3111之间的距离比齿部12的宽度TW小。
[0060] 由于是这样的结构,如果沿齿部12的延伸方向将绝缘件3c嵌入齿部12,则在筒部31的长度方向,从第二凸缘部33至没有形成锥面3111的位置,绝缘件3c相对于齿部12能够相对平滑地移动。与此同时,随着绝缘件3c的移动,齿部12的前端移动到锥面3111,锥面3111为过盈,在齿部12和贯通孔311之间产生过盈配合状态。
[0061] 由此,能够将绝缘件3c平滑地嵌入齿部12,并且防止嵌入的绝缘件3c从齿部12脱落。
[0062] 同样,在图7B所示的绝缘件3d中,在与筒部3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图7中的左右方向),在第二凸缘部33侧的开口端的一对锥面3113之间的距离比齿部12的宽度TW大或者大致相同。在与相对于筒部3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图7中的左右方向),在第一凸缘部32侧的开口端的一对锥面3113之间的距离比齿部12的宽度TW小。
[0063] 如果沿齿部12的延伸方向将绝缘件3d嵌入齿部12,随着绝缘件3d的移动,锥面3113为过盈,齿部12和贯通孔311之间产生过盈配合的状态。
[0064] 由此,能够将绝缘件3d平滑地嵌入齿部12,并且防止嵌入的绝缘件3d从齿部12脱落。
[0065] 并且,筒部31的内侧面(构成贯通孔311的面),不仅为呈锥状的面,也可形成为其他形状的面。
[0066] 图8为示出在筒部31的内部形成有台阶部的绝缘件的图。图8A为绝缘件3e的俯视图。贯通孔311的内表面由虚线表示。图8B为绝缘件3f的剖视图。
[0067] 如图8A所示,在筒部31的内部,在与筒部3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一对对置面中,在筒部31的长度方向一侧(配置第一凸缘部32的一侧,图中的下侧)形成窄幅部3114。并且,在筒部31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配置第二凸缘部33的一侧,图中的上侧)形成宽幅部3115。在宽幅部3115中,从轴向观察时,在与相对于筒部3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比窄幅部3114的宽度大。在筒部31的长度方向,在窄幅部3114和宽幅部3115之间,形成连结窄幅部3114和宽幅部3115的台阶部3116。如图8A所示,俯视时,台阶部3116为倾斜面。
[0068] 筒部31的长度方向的窄幅部3114的长度γ是在筒部31以第一凸缘部32侧的开口端为起点的、筒部31的长度的约40%的尺寸。该值既可以是40%以上,也可以是40%以下。但是,对于长度γ是筒部31的长度的40%以上的情况,有必要在筒部31的长度方向确保足以形成台阶部3116的尺寸。绝缘件3e,随着朝向将工具从绝缘件3e拆卸的方向推进(随着接近筒部3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贯通孔311的截面积(贯通孔从轴向观察时在与筒部3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截面积)变大。因此,即使绝缘件3e从卷线受到强的外力,贯通孔311的外形被压损,也容易将工具从绝缘件3e拆卸。
[0069] 并且,绝缘件3e和齿部12的尺寸关系也可如下。
[0070] 窄幅部3114的宽度(俯视时相对于筒部31垂直的方向的宽度,图8A中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比齿部12的宽度TW小。宽幅部3115的宽度(俯视时相对于筒部31垂直的方向的宽度,图8A中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比齿部12的宽度TW大或者大致相同。
[0071] 如果沿齿部12的延伸方向将绝缘件3e嵌入齿部12,在筒部31的长度方向,将宽幅部3115移动到齿部12的前端时,绝缘件3e能够相对于齿部12相对平滑地移动。齿部12的前端通过窄幅部3114时,齿部12的宽度TW和窄幅部3114的宽度的差分为过盈,在齿部12和窄幅部3114之间产生过盈配合状态。
[0072] 由此,能够将绝缘件3e平滑地嵌入齿部12,并且能够防止嵌入的绝缘件3e从齿部12脱落。
[0073] 如图8B所示,在绝缘件3f的筒部31的内部,形成贯通孔311的轴向高度不同的部位。在绝缘件3f的筒部31的长度方向的第一凸缘部32侧,形成轴向窄幅部3117。在绝缘件3f的筒部31的长度方向的第二凸缘部33侧,形成轴向尺寸比轴向窄幅部3117大的轴向宽幅部3118。在轴向窄幅部3117和轴向宽幅部3118之间,形成连接轴向窄幅部3117和轴向宽幅部3118的台阶部3119。在图8B中,台阶部3119的截面倾斜。绝缘件3f随着朝向将工具从绝缘件3f拆卸的方向推进(随着朝向筒部31的长度方向另一侧推进),贯通孔311的截面积(从轴向观察时贯通孔311在与相对于筒部3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截面积)变大。因此,即使绝缘件3f受到来自卷线的强的外力,贯通孔311的外形被压损,也能够容易地将工具从绝缘件3f拆卸。
[0074] 并且,绝缘件3f和齿部12的尺寸关系也可如下所示。轴向窄幅部3117的轴向尺寸比齿部12的轴向高度小。轴向宽幅部3118的轴向尺寸比齿部12的轴向高度大或者大致相同。在筒部31的长度方向,轴向窄幅部3117的长度γ以第一凸缘部32作为起点约为筒部31的长度的40%。
[0075] 如果沿齿部12的延伸方向将绝缘件3f嵌入齿部12,则在筒部31的长度方向,齿部12的前端在轴向宽幅部3118移动时,绝缘件3f能够相对于齿部12相对平滑地移动。齿部12的前端通过轴向窄幅部3117时,齿部12的轴向高度和轴向窄幅部3117的宽度的差分为过盈,齿部12和轴向窄幅部3117之间产生过盈配合状态。
[0076] 由此,绝缘件3f能够平滑地嵌入齿部12,并且防止嵌入的绝缘件3f从齿部12脱落。
[0077] 另外,在图5以及图6中,在绝缘件3、3b,虽然上侧锥面3111和下侧锥面3112形成为两侧面,但是在筒部31的内侧面,也可只形成上侧锥面3111或者下侧锥面3112中的任意一侧面。
[0078] 同样在图7中,虽然在绝缘件3c形成一对锥面3111,但锥面3111也可只有一个面。
[0079] 图8所示的绝缘件3e和绝缘件3f,也可为将两者组合而形成的结构。窄幅部3114、宽幅部3115以及台阶部3116,轴向窄幅部3117、轴向宽幅部3118以及轴向台阶部
3119也可为分别形成的绝缘件。换言之,关于绝缘件3,其一对侧壁301的各内侧面的任意一侧或者两侧,或者其一对水平壁302的各内侧面的任意一侧或者两侧,具有在周向延伸的台阶部3116,3119。台阶部的延伸方向不限定在周向,为与径向相交的方向即可。并且,比台阶部3116、3119靠另一侧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隔大于比台阶部3116、3119靠一侧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隔即可。
[0080] 并且,在筒部31的内部,也可在上表面锥面3111、下表面锥面3112、锥面3113、窄幅部3114和宽幅部3115和台阶部3116、轴向窄幅部3117和轴向宽幅部3118和轴向台阶部3119中,分别组合至少任意两个。
[0081] 图9为示出绝缘件的变形例的主视图。在图9中,绝缘件3g的形状和其他的绝缘件的形状相同。在图9中,贯通孔311的开口端呈大致矩形。在侧壁和水平壁相交的贯通孔311的四分别形成从筒部31的长度方向一侧延伸至另一侧且向外凹陷的凹部313。凹部313在筒部31的长度方向从第一凸缘部32侧贯通至第二凸缘部33侧。另外,凹部313在筒部31的长度方向,也可不必从第一凸缘部32侧贯通至第二凸缘部33侧。
[0082] 假想在轴向切断时的齿部12的截面也呈大致矩形。因此,如果绝缘件3g嵌入齿部12,则大致矩形截面的齿部12的四角的角部分别嵌入各凹部313。因此,齿部12的角部与筒部31的内侧面(构成贯通孔311的面)的四角抵靠,防止贯通孔311的四角变形或者损伤。
[0083] 另外,取代凹部313,也可将四角倒角。由此,也可防止齿部12的角部抵靠。并且,即使齿部12的角部和被倒角了的四角接触,因为形成有倒角,所以能够缓和四角处的应力集中,抑制四角的损伤。
[0084] 以上,对本发明示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出现的各要素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也可进行适当的组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只公开了齿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内转子型马达所使用的定子,但本申请发明的方法也可适用于齿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外转子型马达所使用的定子。
[0085] 本发明能够用于马达或者发电机、压缩机等具有定子铁芯的旋转电机。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定子 2020-05-12 276
定子 2020-05-12 743
定子 2020-05-12 55
定子 2020-05-13 225
定子 2020-05-11 723
定子 2020-05-11 412
定子 2020-05-11 1028
定子 2020-05-11 107
定子 2020-05-11 167
定子 2020-05-12 444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