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商用车 / 多用途车 / 多用途车辆

多用途车

阅读:82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多用途车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多用途车 辆(1)包括:主 框架 (20),其位于左、右一对前轮(3L和3R)与左、右至少一对后轮(4L和4R)之间并且形成底盘的骨架;翻车防护结构(5),其设置在主框架中的 车身 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而包围车室(5A);和前下防护件(60和70),其设置于前轮的后侧的空间(17a和18a)内,以 覆盖 为了使车室与前轮的后侧的空间分隔开而设置的 挡泥板 (43和44)。,下面是多用途车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多用途车辆,该多用途车辆包括:
框架,其位于左、右一对前轮和左、右至少一对后轮之间并形成底盘的骨架;
翻车防护结构,其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中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而包围车室;和前下防护件,其设置于所述前轮的后侧的空间内,以覆盖为了使所述车室与所述前轮的后侧的空间分隔开而设置的挡泥板
所述前下防护件被安装至所述主框架的位于面对所述前轮的位置处的前横梁的前侧部分,并且所述前下防护件由管状的外框体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下防护件还由从所述外框体朝向所述前横梁的所述前侧部分延伸的板状体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下防护件以在近似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安装至所述前横梁的所述前侧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框架的所述前横梁在平面图中朝向外侧斜向后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下防护件进一步包括从所述前下防护件的前侧部分升高的升高防护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下防护件被直接安装至所述挡泥板的外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下防护件能够被共用于左、右前轮。

说明书全文

多用途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多用途车辆,特别地涉及多用途车辆的前下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在用于行驶在一般道路上的车辆中,用于遮挡由前轮溅起的泥的前轮挡泥板在前轮的后侧被安装至车身。例如,日本特开平07-315251号公报中的现有技术公开了如下一种技术: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挡泥板在轮室中的前轮的后侧被安装至车身,使得避免了泥散射到前轮的后侧。
[0003] 同时,用于行驶在诸如凹凸不平地面和岩石表面等的路面外的环境中的多用途车辆被用在各种应用中,例如,打猎用卡车的休闲用途和农业工作用卡车的工作用途等。当这样的多用途车辆在路面外的环境下行驶时,诸如石头和树枝等的障碍物在一些情况下被车轮带起。
[0004] 多用途车辆的发动机被安装在通常位于车身框架的前轮和后轮之间的发动机室内。在发动机的下方配置有发动机下防护件。于是,发动机下防护件避免例如由前轮带起的诸如石头和树枝等的障碍物撞击发动机等的情形。在用作转向实现轮的前轮的周围,形成有用于容纳前轮的轮室。于是,为了确保用于前轮的转向余地,在用于前轮的轮室中沿车身前后方向形成有空间。
[0005] 由前轮带起的诸如石头和树枝等的障碍物可能撞击发动机下防护件,并且在一些情况中,进入到轮室内的用于前轮的沿车身前后方向形成的大空间内。

发明内容

[0006] 鉴于上述问题而构想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避免由前轮带起的诸如石头和树枝等障碍物进入到前轮用轮室内的情形的前下防护结构。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一种多用途车辆,该多用途车辆包括:
[0008] 主框架,其位于左、右一对前轮和左、右至少一对后轮之间并形成底盘的骨架;
[0009] ROPS(翻车防护结构),其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中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而包围车室;和
[0010] 前下防护件,其设置于所述前轮的后侧的空间内,以覆盖为了使所述车室与所述前轮的后侧的空间分隔开而设置的挡泥板。
[0011] 根据本发明的该构造,前下防护件避免了被前轮带起的诸如石头和树枝等障碍物进入到前轮的后侧的空间的情形。
[0012]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前下防护件被安装至所述主框架的位于面对所述前轮的位置处的前横梁的前侧部分,并且所述前下防护件由管状的外框体构成。
[0013] 根据上述构造,减少了用于构成前下防护件所需的组成部件的数量。
[0014]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前下防护件被安装至所述主框架的位于面对所述前轮的位置处的前横梁的前侧部分,并且所述前下防护件由管状的外框体和从所述外框体朝向所述前横梁的所述前侧部分延伸的板状体构成。
[0015] 根据上述构造,即使在使用较小量的材料时,管状的外框体的使用也确保了前下防护件中所需的刚性。
[0016]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前下防护件以在近似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安装至所述前横梁的所述前侧部分。
[0017] 根据上述构造,将前下防护件中使用的材料的量减少至所需的最小量。
[0018]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主框架的所述前横梁在平面图中朝向外侧斜向后延伸。
[0019] 根据上述构造,在用于前轮的轮室的情况中主框架的刚性增加了,同时允许用于坐在座椅上的驾驶员和随行乘客的脚部侧空间被扩大。
[0020]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前下防护件进一步包括从所述前下防护件的前侧部分升高的升高防护板。
[0021] 根据上述构造,容易安装升高防护板。
[0022]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前下防护件被直接安装至所述挡泥板的外侧面。
[0023] 根据上述构造,减少了前下防护件中所需的组成部件的数量,同时容易安装前下防护件。
[0024]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前下防护件能够被共用于左、右前轮。
[0025] 根据上述构造,前下防护件被以允许共用的形式使用。这减少了所需组成部件的数量,以便简化组成部件的管理并减低前下防护件的成本。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多用途车辆的左侧视图;
[0027] 图2是从右后方斜向下观察到的多用途车辆的立体图;
[0028] 图3是多用途车辆的车身框架的仰视图;
[0029] 图4是从左前方斜向下观察到的车身框架的立体图;
[0030] 图5是从右后方斜向下观察到的车身框架的立体图;
[0031] 图6是从左后方斜向上观察到的多用途车辆的左前轮及其周边的放大立体图;
[0032]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多用途车辆的车身框架的左侧视图;
[0033] 图8是从左前方斜向上观察到的图7中示出的左前轮及其周边的放大立体图;
[0034] 图9是从左前方斜向下观察到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多用途车辆的车身框架的立体图;
[0035] 图10是从右上方向下观察到的图9中示出的车身框架的立体图;以及[0036]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多用途车辆的车身框架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这里,本说明书中所采用的诸如前、后、左、右、上和下等的方向被限定为多用途车辆1上的驾驶员观察到的方向。
[0038] (第一实施方式)
[0039]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多用途车辆1的左侧视图。图2是从右后方斜向下观察到的图1中示出的多用途车辆1的立体图。多用途车辆1主要用于在像草地、砂石地和沙地以及未铺砌的山路、未铺砌的林间路、泥路和岩石地的路面外的环境下行驶。
[0040] (多用途车辆1的整体结构)
[0041] 图1和图2中示出的多用途车辆1是设置有分别位于车身框架2的前部的左、右侧的左前轮3L和右前轮3R以及分别位于车身框架2的后部的左、右侧的左后轮4L和右后轮4R的四轮车辆。多用途车辆1具有由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位于左、右一对前轮3L和3R与左、右一对后轮4L和4R之间的中央部的车室框架、即ROPS(翻车防护结构)5围成的车室5A。将供驾驶员和随行乘客乘坐的乘员座椅(crew seat)6在车室5A的相对于车身前后方向上的中央的靠前部分中分别设置在左侧和右侧。ROPS5由金属制成的筒状管材构成。其前、后、左、右和上部是开放的。ROPS5还用作用于安装遮挡雨或阳光用的车顶、罩等的安装元件。引擎罩7设置在左、右一对前轮3L和3R的上方。引擎罩7的内部空间含有散热器、空气入口管等(未示出)。仪表板9设置在车室5A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前端部。
[0042] 如图2所示,负载平台8设置在乘员座椅6的后方。负载平台8在左、右一对后轮4L和4R的上方从靠近乘员座椅6的后部的位置开始向后延伸。在仪表板9的右部的下方设置有右挡泥板44,其被用于将车室5A与右轮室18中的在右前轮3R的后侧的空间18a分隔开。行驶和驱动用的发动机单元(未示出)配置在相对于乘员座椅6在车身前后方向上靠后的位置处。
此外,在多用途车辆1中,在ROPS5的左、右侧设置有当乘员上下车时自由开关的车
[0043] (多用途车辆1中的车身框架2的结构)
[0044] 图3是示出图1中示出的多用途车辆1的车身框架2的仰视图。图4是从左前方斜向下观察到的车身框架2的立体图。图5是从右后方斜向下观察到的车身框架2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车身框架2主要由金属制成的中空管材(具有矩形和圆形截面)和板材组合构成。车身框架2具有主框架20,其形成了底盘的骨架并且位于左、右一对前轮3L和3R以及左、右一对后轮4L和4R之间。主框架20以在车身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近似对称的方式形成。
[0045] 如图3所示,用于支撑散热器(未示出)等的左前框架21和右前框架22从主框架20的前端部分别朝前突出。在主框架20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左中央框架23和右中央框架24分别延伸。左中央框架23具有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前直线部和从前直线部朝向左外方向弯折的后弯折部。类似地,右中央框架24具有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前直线部和从前直线部朝向右外方向弯折的后弯折部。在主框架20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后部,左后框架25和右后框架26分别延伸。左后框架25具有:从左外方向朝向中央弯折的前弯折部;和从前弯折部起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后直线部。类似地,右后框架26具有:从右外方向朝向中央弯折的前弯折部;和从前弯折部起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后直线部。左中央框架23的后弯折部和左后框架25的前弯折部在两者的近似中央部彼此交叉。接着,交叉部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固定。类似地,右中央框架24的后弯折部和右后框架26的前弯折部在两者的近似中央部彼此交叉。接着交叉部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固定。
[0046] 在平面图中从中心侧斜向后向外延伸的左前横梁27被连接至左中央框架23的前直线部的前端部。图6是从左后方斜向上观察到的多用途车辆1的左前轮3L及其周边的放大立体图。如图6所示,左前横梁27配置在面对左前轮3L并且以确保左前轮3L的转向余地充分的距离与左前轮3L隔开的位置处。左前横梁27的后端部被连接至左后框架25的前弯折部的前端部。类似地,在平面图中从中心侧斜向后向外延伸的右前横梁28被连接至右中央框架24的前直线部的前端部。右前横梁28配置在面对右前轮3R并且以确保右前轮3R的转向余地充分的距离与右前轮3R隔开的位置处。右前横梁28的后端部被连接至右后框架26的前弯折部的前端部。
[0047] 斜向前延伸的左后横梁29被连接至左后框架25的后直线部的靠前部分。左后横梁29的靠前部分被连接至左前框架23的后弯折部的后端部。上述各个连接部被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固定。在主框架20的上表面,地板40被安装至乘员的脚部侧区域内,该脚部侧区域至少从左前横梁27和右前横梁28的后侧部分延伸至乘员座椅6的前侧部分。
[0048]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引擎罩支撑单元33、乘员座椅支撑单元34、发动机室单元35、负载平台支撑单元36等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安装至主框架20。这些单元中的每一个均由以下构件的适当组合构成:在车身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杆构件;在车身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横梁;和加强构件。
[0049] 如图1至图6所示,左轮室17和右轮室18分别以包围左前轮3L和右前轮3R的方式形成。如图4和图6所示,左挡泥板43被安装至左前横梁27。左挡泥板43将车室5A与左轮室17内的在左前轮3L的后侧的空间17a分隔开。如图3所示,右挡泥板44被安装至右前横梁28。如图2所示,右挡泥板44将车室5A与右轮室18内的在右前轮3R的后侧的空间18a分隔开。
[0050] (前下防护件(guard)60和70的结构)
[0051] 如图3所示,左前下防护件60和右前下防护件70分别被安装至左前横梁27的前侧部分27a和右前横梁28的前侧部分28a。这里,如图4和图6所示,左前下防护件60以向前延伸的方式被近似水平地安装至左前横梁27的前侧部分27a的上侧区域。虽然图中未示出,但是右前下防护件70以向前延伸的方式被近似水平地安装至右前横梁28的前侧部分28a的上侧区域。左前下防护件60和右前下防护件70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分别固定至左前横梁27和右前横梁28。
[0052] 如图3所示,左前下防护件60由管状的左外框体61和左板状体62构成,其中,左板状体62从左外框体61的后侧部分以板状近似水平地延伸至左前横梁27的前侧部分27a。左外框体61具有:近似在车身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朝向左外方向延伸的横向部61a;近似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纵向部61c;和以连接横向部61a和纵向部61c的状态斜向后延伸的倾斜部61b。此外,右前下防护件70由以下部件构成:管状的右外框体71;和从右外框体71的后侧部分以板状近似水平地延伸至右前横梁28的前侧部分28a的右板状体72。右外框体71具有:近似在车身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朝向右外方向延伸的横向部71a;近似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纵向部71c;和以连接横向部71a和纵向部71c的状态斜向后延伸的倾斜部71b。由于左外框体61和右外框体71具有管形状,所以通过利用甚至较小量的材料也能确保前下防护件中的刚性需要。
[0053] 左前下防护件60和右前下防护件70被构造成使得每一个的前表面和后表面被允许以反转的方式使用。也就是,左前下防护件60和右前下防护件70被允许任意地安装至左前横梁27或右前横梁28。允许前下防护件60和70被共用于左、右前横梁27和28的这种构造减少了所需的组成部件的数量,以便简化组成部件的管理,由此降低前下防护件60和70的成本。
[0054] 如图4所示,为了使得用于坐在左乘员座椅6上的驾驶员的脚部侧空间能被确保尽可能地宽,左挡泥板43相对于左前横梁27向前膨出。此外,虽然图中未示出,但是为了使得用于坐在右乘员座椅6上的随行乘客的脚部侧空间也能被确保尽可能地宽,右挡泥板44相对于右前横梁28向前膨出。左、右挡泥板43和44由例如树脂材料制成。于是,当在树脂材料上进行形状加工时,实现了甚至复杂的膨出形状。
[0055] 这里,在左侧、也就是驾驶员侧的地板40中,配置有加速踏板制动踏板(未示出)。因此,左、右地板40具有相互不同的形状。据此,左挡泥板43和右挡泥板44具有彼此稍微不同的形状。也就是,在左挡泥板43和右挡泥板44中,由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的配置引起了形状差异,但是左挡泥板43和右挡泥板44具有几乎相同的挡泥板的向前膨出量。特别地,左挡泥板43和右挡泥板44的下部分被构造成使得向前膨出的量在两个挡泥板中相同。如图3所示,当从底部观察车身框架2时,左挡泥板43和右挡泥板44的至少下部分分别被左前下防护件60和右前下防护件70覆盖和遮盖。
[0056] (第二实施方式)
[0057] 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多用途车辆1的车身框架2的左侧视图。图8是从左前方斜向上观察时的图7中示出的左前轮3L及其周边的放大立体图。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明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因此省略其说明。
[0058] 如图7所示,左轮室17以包围左前轮3L的方式形成。接着,用于将车厢5A与左轮室17中的在左前轮3L的后侧的空间17a分隔开的左挡泥板43被安装至左前横梁27。
[0059] (左前下防护件80的结构)
[0060] 如图8所示,左前下防护件80被直接地安装至左挡泥板43的下部分的至少外侧面。左前下防护件80的形状跟随其所安装的左挡泥板43的下部分的外形,并且例如由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构成。左前下防护件80通过螺栓等固定至左挡泥板43。
[0061] (右前下防护件的结构)
[0062] 此外,虽然图7和图8中未示出,但是右前下防护件被直接安装至右挡泥板的下部分的至少外侧面。右前下防护件的形状跟随其所安装的右挡泥板的下部分的外形,并且例如由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构成。右前下防护件通过螺栓等固定至右挡泥板。
[0063] 因此,当从前方观察多用途车辆1的左轮室17和右轮室18时,左挡泥板43和右挡泥板44的至少下部分分别被左前下防护件60和右前下防护件70覆盖和遮盖。
[0064] (第三实施方式)
[0065] 图9是从左前方斜向下观察时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多用途车辆1的车身框架2的立体图。图10是从右上方向下观察时的图9中示出的车身框架2的立体图。这里,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明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相似的部件,因此省略其说明。
[0066] 如图9和图10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左轮室17和右轮室18被以分别包围左前轮和右前轮(未示出)的方式形成。用于将车室5A与左轮室17中的在左前轮的后侧的空间17a分隔开的左挡泥板43和用于将车室5A与右轮室18中的在右前轮的后侧的空间18a分隔开的右挡泥板44被分别地安装至左前横梁27和右前横梁28。左前下防护件90和右前下防护件100被分别安装至左前横梁27的前侧部分27a和右前横梁28的前侧部件28a。
[0067] (左前下防护件90的结构)。
[0068] 如图9所示,左前下防护件90具有:管状的左外框体91;从左外框体91的后侧部分以板状近似水平地延伸至左前横梁27的前侧部分27a的左板状体(未示出);和配置在左前下防护件90的前侧部分中的左升高防护板95。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左外框体61类似,左外框体91具有:近似在车身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朝向左外方向延伸的横向部;近似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纵向部;和以连接横向部和纵向部的状态斜向后延伸的倾斜部。左外框体91和左板状体近似水平地以向前延伸的方式被安装至左前横梁27的前侧部分27a的上侧区域。因此,当从底部观察多用途车辆1的左轮室17时,左挡泥板43的至少下部分被左外框体91和左板状体覆盖和遮盖。左外框体91和左板状体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固定至左前横梁27。
[0069] 当从前方观察多用途车辆1的左轮室17时,左升高防护板95覆盖左挡泥板43的至少下部分。在左升高防护板95中,沿着左外框体91的形状弯折的板状体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升高。可选地,板状体可以沿着左挡泥板43的下部分的外形升高。通过利用未示出的支架,左升高防护板95被固定至左前下防护件90的前侧部分,也就是,被固定至左外框体91和/或左板状体的前端部。因此,容易安装左升高防护板95。这里,在左前下防护件90中,左升高防护板95可以以单独的形式构成。于是,单独形式的左升高防护板95可以通过螺栓等直接安装至左挡泥板43的下部分的外侧面。在该情况中,左升高防护板95的形状跟随其安装到的左挡泥板43的下部分的外形。
[0070] (右前下防护件100的结构)
[0071] 类似地,如图10所示,右前下防护件100具有:管状的右外框体101;从右外框体101的后侧部分以板状近似水平地延伸至右前横梁28的前侧部分28a的右板状体(未示出);和配置在右前下防护件100的前侧部分的右升高防护板105。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右外框体71类似,右外框体101具有:近似在车身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朝向右外方向延伸的横向部;近似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纵向部;和以连接横向部和纵向部的状态斜向后延伸的倾斜部。右外框体101和右板状体以向前延伸的方式被近似水平地安装至右前横梁28的前侧部分28a的上侧区域。因此,当从底部观察多用途车辆1的右轮室18时,右挡泥板44的至少下部分被右外框体101和右板状体覆盖和遮盖。右外框体101和右板状体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固定至右前横梁28。
[0072] 当从前方观察多用途车辆1的右轮室18时,右升高防护板105覆盖右挡泥板44的至少下部分。在右升高防护板105中,沿着右外框体101的形状弯折的板状体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升高。可选地,板状体可以沿着右挡泥板44的下部分的外形升高。通过利用未示出的支架,右升高防护板105被固定至右前下防护件100的前侧部分、也就是,被固定至右外框体101和/或右板状体的前端部。因此,容易安装右升高防护板105。这里,在右前下防护件100中,右升高防护板105可以被以单独的形式构造。接着,单独形式的右升高防护板105可以通过螺栓等直接安装至右挡泥板44的下部分的外侧面。在该情况中,右升高防护板105的形状跟随其安装到的右挡泥板44的下部分的外形。
[0073] 如图9所示,左挡泥板43相对于左前横梁27向前膨出。此外,如图10所示,右挡泥板44相对于右前横梁28向前膨出。左挡泥板43和右挡泥板44被构造成使得在两个挡泥板中整体向前膨出的量几乎相同。特别地,左挡泥板43和右挡泥板44的下部分被构造成向前膨出的量在两个挡泥板中是相同的。虽然图中未示出,但是当从底部观察车身框架2时,左挡泥板43和右挡泥板44的至少下部分分别被左外框体91或左板状体以及被右外框体101或右板状体覆盖并遮盖。
[0074] (第四实施方式)
[0075] 图11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多用途车辆1的车身框架2的仰视图。这里,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因此省略其说明。
[0076] (前下防护件60和70的结构)
[0077] 如图11所示,左前下防护件60和右前下防护件70分别被安装至左前横梁27的前侧部分27a和右前横梁28的前侧部分28a。左前下防护件60由管状的左外框体61构成。用作左前下防护件60的左外框体61以向前延伸的方式被近似水平地安装至左前横梁27的前侧部分27a的上侧区域。右前下防护件70由管状的右外框体71构成。类似地,用作右前下防护件70的右外框体71以向前延伸的方式被近似水平地安装至右前横梁28的前侧部分28a的上侧区域。左外框体61和右外框体71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分别固定至左前横梁27和右前横梁
28。
[0078] 如图11所示,左外框体61具有:近似在车身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朝向左外方向延伸的横向部61a;近似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纵向部61c;和以连接横向部61a和纵向部61c的状态斜向后延伸的倾斜部61b。此外,右外框体71具有:近似在车身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朝向右外方向延伸的横向部71a;近似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纵向部71c;和以连接横向部71a和纵向部71c的状态斜向后延伸的倾斜部71b。左前下防护件60和右前下防护件
70分别由管状的左外框体61和右外框体71构成。因此,在左、右前下防护件60和70中所需的刚性被确保的状态下,能够减少用于构成左、右前下防护件60和70所需的组成部件的数量。
[0079] 管状的左外框体61和右外框体71被构造成使得每一个的前表面和后表面被允许以反转的方式使用。也就是,左外框体61和右外框体71被允许任意地安装至左前横梁27或右前横梁28。允许管状的左外框体61和右外框体71共用于左、右前横梁27和28的这种构造减少了所需组成部件的数量,以便简化组成部件的管理,由此降低左、右前下防护件60和70的成本。
[0080] 这里,和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一样,上述第一、第三和第四实施方式可以另外地采用分别被直接安装至左挡泥板43和右挡泥板的左前下防护件80和右前下防护件。
[0081] 这里,对于具有左、右一对前轮和左、右一对后轮的四轮多用途车辆的情况说明了上述实施方式。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前下防护件的结构可以甚至用于像具有左、右一对前轮和左、右两对后轮的六轮车辆以及具有左、右一对前轮和左、右三对后轮的八轮车辆等的多用途车辆。
[0082] 这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具体构造,只要不背离权利要求中记载的范围,本发明还包括各种变型。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多用途车篮 2020-05-13 524
多用途车辆 2020-05-13 437
多用途车辆 2020-05-13 784
多用途车辆 2020-05-12 654
多用途车辆 2020-05-13 855
多用途电车 2020-05-13 333
多用途车辆 2020-05-13 879
多用途车辆 2020-05-14 725
多用途车 2020-05-11 677
多用途车辆 2020-05-14 49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