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身体成分 / 车身 / 轮罩 / 机械式静扭矩试验机

机械式静扭矩试验机

阅读:393发布:2023-01-27

专利汇可以提供机械式静扭矩试验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机械式静 扭矩 试验机,用于检测机械零、部件静扭矩。加载部分的机座安装在地面上,轴与机座间装有 轴承 ,大 齿轮 与轴连接为一体,齿 轮罩 通过端盖一、键四、端盖二与轴连接为一体, 电机 轴伸与齿轮连接为一体,齿轮与大齿轮 啮合 ,电机安装在齿轮罩上, 编码器 与轴连接; 尾座 安装在尾架上,轴右端轴伸部分与试样 传动轴 左端 法兰 连接,试样传动轴右端与尾座连接为一体;齿轮罩上伸出臂与固定支座间安装有拉 力 传感器 、传感器 连接杆 一、二;电机、编码器、拉力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本 发明 用拉力传感器代替扭矩传感器, 传动比 很大,可以用很小的力,加载很大的扭矩;用很小量程拉力传感器,测得较大静扭矩,试验可靠性强,所测静扭矩 精度 高。,下面是机械式静扭矩试验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机械式静扭矩试验机,其特征在于:该试验机包括加载部分、尾座(18)和控制系统(28);
所述加载部分的机座(7)安装在地面上;轴(4)与机座(7)间装有轴承一(2)和轴承二(15);大齿轮(21)通过键一(6)与轴(4)连接为一体,齿轮罩(9)通过端盖一(20)、键四(5)、端盖二(14)与轴(4)连接为一体,电机(8)的轴伸与齿轮(10)通过键二(11)、压板(12)和螺钉(13)连接为一体, 齿轮(10)与大齿轮(21)啮合,电机(8)安装在齿轮罩(9)上的孔内,用固件固定;编码器(3)与轴(4)连接,编码器(3)通过支架(1)固定在机座(7)上;
所述尾座(18)安装在尾架(19)上,轴(4)的右端轴伸部分与试样传动轴(17)的左端法兰通过键三(16)连接,试样传动轴(17)的右端与尾座(18)连接为一体;
所述齿轮罩(9)上的伸出臂与固定支座(27)间安装有拉传感器(24)、传感器连接杆一(23)和传感器连接杆二(25);传感器连接杆一(23)的一端与齿轮罩(9)上的伸出臂通过铰轴一(22)铰接,另一端与拉力传感器(24)连接;传感器连接杆二(25)的一端与拉力传感器(24)连接,另一端通过铰轴二(26)与固定支座(27)铰接;
电机(8)、编码器(3)、拉力传感器(24)分别与控制系统(28)连接;
电机(8)通过齿轮(10)带动与之啮合的大齿轮(21)旋转,大齿轮(21)通过键一(6)带动轴(4)随之旋转,轴(4)的旋转通过键三(16)将扭矩加载于试样传动轴(17)的左端法兰,齿轮罩(9)有与试样传动轴(17)相反的运动趋势,通过齿轮传动比的放大,将越来越大的力矩加到试样传动轴(17)上,加载的力矩大小为拉力传感器(24)的显示值×拉力传感器的力臂L,通过控制系统(28)计算出对试样传动轴(17)实际的加载扭矩值;轴(4)在旋转过程中的旋转度,通过编码器(3)显示出来,通过拉力传感器(24)和编码器(3),扭矩试验机的控制系统(28)绘出加载力矩与加载角度的曲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静扭矩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座(18)可在尾架(19)上左右位移,以适应长度不同的试样传动轴(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静扭矩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架(19)与机座(7)安装在同一平面上,轴(4)、试样传动轴(17)、尾座(18)对中。

说明书全文

机械式静扭矩试验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检测机械零、部件静扭矩的试验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机械零、部件最大静扭矩试验数据,是传动系统中所使用的机械零、部件的重要技术性能考核指标,静扭矩试验是一项破坏性试验,要求静扭矩试验机本身的精度和扭矩传感器可靠性高。高精度的扭矩传感器价格昂贵,破坏性试验对扭矩传感器冲击较大,容易损坏扭矩传感器。

发明内容

[0003]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式静扭矩试验机,以实现方便快捷测量机械零、部件的静扭矩。
[0004]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包括加载部分、尾座和控制系统;所述加载部分的机座安装在地面上;轴与机座间装有轴承一和轴承二;大齿轮通过键一与轴连接为一体,齿轮罩通过端盖一、键四、端盖二与轴连接为一体,电机的轴伸与齿轮通过键二、压板和螺钉连接为一体,齿轮与大齿轮啮合,电机安装在齿轮罩上的孔内,用固件固定;编码器与轴连接,编码器通过支架固定在机座上;
所述尾座安装在尾架上,轴的右端轴伸部分与试样传动轴的左端法兰通过键三连接,试样传动轴的右端与尾座连接为一体;
所述齿轮罩上的伸出臂与固定支座间安装有拉传感器、传感器连接杆一和传感器连接杆二; 传感器连接杆一的一端与齿轮罩上的伸出臂通过铰轴一铰接,另一端与拉力传感器连接;传感器连接杆二的一端与拉力传感器连接,另一端通过铰轴二与固定支座铰接;
编码器、电机、拉力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
电机通过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大齿轮旋转,大齿轮通过键一带动轴随之旋转,轴的旋转通过键三将扭矩加载于试样传动轴的左端法兰,齿轮罩有与试样传动轴相反的运动趋势,通过齿轮传动比的放大,将越来越大的力矩加到试样传动轴上,加载的力矩大小为拉力传感器的显示值×拉力传感器的力臂L,通过控制系统计算出对试样传动轴实际的加载扭矩值;轴在旋转过程中的旋转度,通过编码器显示出来,通过拉力传感器和编码器,扭矩试验机的控制系统绘出加载力矩与加载角度的曲线。
[0005] 所述尾座可在尾架上左右位移,以适应长度不同的试样传动轴。
[0006] 所述尾架与机座安装在同一平面上,轴、试样传动轴、尾座对中。
[000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用价格低廉且耐冲击力较好的拉力传感器代替扭矩传感器,传动比很大,可以用很小的力,加载很大的扭矩;用很小量程的拉力传感器,测得较大的静扭矩,静扭矩试验机试验可靠性强,所测机械零、部件静扭矩的精度高,为其技术性能指标的综合评定提供了重要依据。附图说明
[0008]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简图。
[0009] 图2是图1的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主要包括加载部分、尾座18和控制系统28。
[0011] 加载部分的机座7安装在地面上;轴4与机座7间装有轴承一2和轴承二15;大齿轮21通过键一6与轴4连接为一体,齿轮罩9通过端盖一20、键四5、端盖二14与轴4连接为一体,电机8的轴伸与齿轮10通过键二11、压板12和螺钉13连接为一体,齿轮10与大齿轮21啮合,电机8安装在齿轮罩9上的孔内,用紧固件固定;编码器3与轴4连接,编码器3通过支架1固定在机座7上。
[0012] 尾座18安装在尾架19上,轴4的右端轴伸部分与试样传动轴17的左端法兰通过键三16连接,试样传动轴17的右端与尾座18连接为一体。所述尾座18可在尾架19上左右位移,以适应长度不同的试样传动轴17。所述尾架19与机座7安装在同一水平面上,轴4、试样传动轴17、尾座18对中。
[0013] 齿轮罩9上的伸出臂与固定支座27间安装有拉力传感器24、传感器连接杆一23和传感器连接杆二25; 传感器连接杆一23的一端与齿轮罩9上的伸出臂通过铰轴一22铰接,另一端与拉力传感器24连接;传感器连接杆二25的一端与拉力传感器24连接,另一端通过铰轴二26与固定支座27铰接。
[0014] 编码器3、电机8、拉力传感器24分别与控制系统28连接。
[0015] 当进行机械扭矩试验时,电机8的轴带动齿轮10旋转,与之啮合的大齿轮21随之旋转,大齿轮21的旋转通过键一6带动轴4随之旋转,轴4的旋转则通过键三16将扭矩加到了试样传动轴17的左端法兰,而试样传动轴17的右端法兰是固定在尾座18上的,这样,试样传动轴17就处于被加载状态,在加载过程中,与轴4连接的齿轮罩9有与试样传动轴17相反的运动趋势,这时拉力传感器24、传感器连接杆一23和传感器连接杆二25、 固定支座27通过铰轴一22、铰轴二26把齿轮罩9固定在相对不变的位置,由于电机8的连续转动,通过齿轮的传动比的放大把越来越大的力矩加到了试样传动轴17上,而加载的力矩大小=(拉力传感器24的显示值)×(拉力传感器的力臂L值),而在试验中试验机的L值是固定不变的,则很容易通过控制系统28的软件程序,计算出试样传动轴17实际的加载扭矩值;而轴4在旋转过程中的旋转角度,通过编码器3可以显示出来,这样,通过拉力传感器24和编码器3,试验机的控制系统28即可绘出加载力矩与加载角度的曲线。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左后轮罩 2020-05-11 77
轮胎防晒罩 2020-05-12 489
车轮罩 2020-05-11 927
车轮罩 2020-05-11 667
车轮隔声罩 2020-05-12 291
一种新型汽车轮罩、轮罩模具及轮罩生产方法 2020-05-13 393
轮毂罩 2020-05-11 974
轮毂和轮毂罩 2020-05-13 432
轮罩组件及车辆 2020-05-13 187
陶瓷涡轮罩 2020-05-12 604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