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行走装置和悬架 / 减振器 / 汽车自复位减振器

汽车自复位减振器

阅读:381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汽车自复位减振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 汽车 自复位 减振器 ,包括工作缸总成和 活塞 杆总成,工作缸总成包括贮油缸总成和内工作缸,工作缸总成内部充满液压油,贮油缸总成和内工作缸之间设置有气囊,气囊沿轴向套设于内工作缸外周面,气囊轴向两端与内工作缸外周面密封贴合,中部与内工作缸外周面之间形成气腔, 活塞杆 总成设置在内工作缸体内部,活塞杆总成包括活塞杆,活塞杆从左至右依次套设有导向器、第一 定位 套管 、第二定位套管和复原 阀 总成,第一定位套管过盈固定在内工作缸内壁,第二定位套管可沿内工作缸左右滑动,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实现汽车减振器的自复位,复位效果好,实现了汽车更好的操控性和行驶 稳定性 。,下面是汽车自复位减振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汽车自复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缸总成和活塞杆总成,工作缸总成包括贮油缸总成和内工作缸,工作缸总成内部充满液压油,贮油缸总成和内工作缸之间设置有气囊,气囊沿轴向套设于内工作缸外周面,气囊轴向两端与内工作缸外周面密封贴合,中部与内工作缸外周面之间形成气腔,活塞杆总成设置在内工作缸体内部,活塞杆总成包括活塞杆,活塞杆从左至右依次套设有导向器、第一定位套管、第二定位套管和复原总成,第一定位套管过盈固定在内工作缸内壁,第二定位套管可沿内工作缸左右滑动,第一定位套管和第二定位套管之间设置第一缓冲弹簧,复原阀总成包括左挡板、斜眼活塞阀和复原阀螺母,斜眼活塞阀阀体左端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左上端的第一环形凹槽内设置有贯穿斜眼活塞阀阀体的上斜眼,活塞杆与斜眼活塞阀阀体左端之间设置有第一阀片组,第一阀片组的外圆周部分与第一环形凹槽的外缘相触接,内圆周面部分与斜眼活塞阀阀体相触接,斜眼活塞阀阀体右端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右下端的第二环形凹槽内设置有贯穿斜眼活塞阀阀体的下斜眼,活塞杆与斜眼活塞阀阀体右端之间设置有第二阀片组,第二阀片组的外圆周部分与第二环形凹槽的外缘相触接,内圆周面部分与斜眼活塞阀阀体相触接,复原阀螺母设置在第二阀片组右端,复原阀螺母右端设置有第三定位套管,第三定位套管右方设置有第四定位套管,第三定位套管滑动设置在内工作缸内部,第四定位套管过盈固定在内工作缸右端,第三定位套管与第四定位套管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与第一缓冲弹簧的装配刚度一致且均预压5mm—15mm控制启动,第四定位套管右端设置有贮油缸底座,贮油缸底座内设置有压缩阀总成,贮油缸底座与内工作缸右端固定连接,压缩阀总成内设置有补偿阀,所述的活塞杆左端面固定设置有左球头衬套,贮油缸底座右端固定设置有右球头衬套,左球头衬套左端与右球头衬套右端均设置有吊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复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贮油缸总成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油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复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工作缸右端设置有滚槽,第四定位套管右端过盈固定在滚槽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复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由耐油橡胶材料制成,其通过不锈抱箍轧紧在内工作缸外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复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的刚度均为15N/m,且同轴设置,预压的长度为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复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为矩形螺旋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复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定位套管、第二定位套管、第三定位套管和第四定位套管均由PA66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复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定位套管与左挡板之间设置有定位垫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复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原阀螺母为平板且内部设置有供油液流动的内嵌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复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贮油缸总成外部的左端套设有防尘罩,防尘罩左端固定在左球头衬套右端。

说明书全文

汽车自复位减振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减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自复位减振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减振器的应用也是无处不在,但常规减振器基本都是只负责减振,对客户提出“自动复位且同时减振”等更高要求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因此常规减振器在应用范围上非常有限。现有的客车转向减振器也是只负责转向减振,但由于没有双向复位功能,所以回位时还需要人工转动复位,耗时耗,而且一般转向用的减振器还存在以下缺陷,(1)贮油缸采用单缸筒结构,贮油缸也是工作缸,活塞不能相对于工作缸移动,在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因为飞溅的泥沙石子使缸筒变形,活塞因为工作缸变形就会出现卡死现象;(2)所用弹簧通常采用的是圆丝径螺旋弹簧,当轴向压缩时容易弯曲出现偏磨工作缸内壁,导致产品提前失效和工作时产生噪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汽车自复位减振器,能够实现汽车转向后减振器的快速自动复位。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汽车自复位减振器,包括工作缸总成和活塞杆总成,工作缸总成包括贮油缸总成和内工作缸,工作缸总成内部充满液压油,贮油缸总成和内工作缸之间设置有气囊,气囊沿轴向套设于内工作缸外周面,气囊轴向两端与内工作缸外周面密封贴合,中部与内工作缸外周面之间形成气腔,活塞杆总成设置在内工作缸体内部,活塞杆总成包括活塞杆,活塞杆从左至右依次套设有导向器、第一定位套管、第二定位套管和复原总成,第一定位套管过盈固定在内工作缸内壁,第二定位套管可沿内工作缸左右滑动,第一定位套管和第二定位套管之间设置第一缓冲弹簧,复原阀总成包括左挡板、斜眼活塞阀和复原阀螺母,斜眼活塞阀阀体左端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左上端的第一环形凹槽内设置有贯穿斜眼活塞阀阀体的上斜眼,活塞杆与斜眼活塞阀阀体左端之间设置有第一阀片组,第一阀片组的外圆周部分与第一环形凹槽的外缘相触接,内圆周面部分与斜眼活塞阀阀体相触接,斜眼活塞阀阀体右端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右下端的第二环形凹槽内设置有贯穿斜眼活塞阀阀体的下斜眼,活塞杆与斜眼活塞阀阀体右端之间设置有第二阀片组,第二阀片组的外圆周部分与第二环形凹槽的外缘相触接,内圆周面部分与斜眼活塞阀阀体相触接,复原阀螺母设置在第二阀片组右端,复原阀螺母右端设置有第三定位套管,第三定位套管右方设置有第四定位套管,第三定位套管滑动设置在内工作缸内部,第四定位套管过盈固定在内工作缸右端,第三定位套管与第四定位套管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与第一缓冲弹簧的装配刚度一致且均预压5mm—15mm控制启动力,第四定位套管右端设置有贮油缸底座,贮油缸底座内设置有压缩阀总成,贮油缸底座与内工作缸右端固定连接,压缩阀总成内设置有补偿阀,所述的活塞杆左端面固定设置有左球头衬套,贮油缸底座右端固定设置有右球头衬套,左球头衬套左端与右球头衬套右端均设置有吊环。
[0005] 所述的贮油缸总成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油封圈。
[0006] 所述的内工作缸右端设置有滚槽,第四定位套管右端过盈固定在滚槽处。
[0007] 所述的气囊由耐油橡胶材料制成,其通过不锈抱箍轧紧在内工作缸外周面上。
[0008] 所述的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的刚度均为15N/m,且同轴设置,预压的长度为10mm。
[0009] 所述的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为矩形螺旋弹簧。
[0010] 所述的第一定位套管、第二定位套管、第三定位套管和第四定位套管均由PA66材料制成。
[0011] 所述的第二定位套管与左挡板之间设置有定位垫圈
[0012] 所述的复原阀螺母为平板且内部设置有供油液流动的内嵌槽。
[0013] 所述的贮油缸总成外部的左端套设有防尘罩,防尘罩左端固定在左球头衬套右端。
[0014]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具有自复位的功能,减振器在压缩或拉伸过程后均能实现自动复位,且安全可靠、复位效果好,从而实现更好的操控性和行驶稳定性;工作过程中的异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为使减振器在整个工作行程中不出现异响,减振器中的定位套管均采用PA66材料,可降低拉伸和压缩时产生的碰撞噪音,同时,采用矩形螺旋弹簧压缩不弯曲的特性来减少工作时缓冲弹簧和内工作缸内壁摩擦产生的噪音,通过降低噪音,可为整个减振器使用的耐久性提供可靠的保证;阻尼力的一致性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复原和压缩阻尼力一致性,复原阀总成中的斜眼活塞阀具有复原阻尼力和压缩阻尼力同时调整和互相对称的特点,通过改变第一阀片组和第二阀片组中阀片的数量,实现了复原和压缩阻尼力一致的控制;减振器内部工作缸外表面布置了气囊,气囊内含有空气,装配时内部全装满油,通过减振器拉伸和压缩使气囊内空气进行压缩和伸张迫使油液进入补偿阀中,使补偿阀全浸在油液中。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实现汽车减振器的自复位,安全可靠、复位效果好,实现了汽车更好的操控性和行驶稳定性。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复原阀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复原阀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中:1、吊环 2、左球头衬套 2-1、右球头衬套 3、防尘罩 4、贮油缸总成 5、导向器 6、气囊 7、内工作缸 8、抱箍 9、贮油缸底座 10、压缩阀总成 11、滚槽 12、第四定位套管 13、第二缓冲弹簧 14、第三定位套管 15、复原阀螺母 15-1、内嵌槽 16、定位垫圈 17、第二定位套管 18、第一缓冲弹簧 19、第一定位套管 20、活塞杆 21、第二阀片组 22、斜眼活塞阀阀体 23、下斜眼 24、第一阀片组 25、第一环形凹槽 26、左挡板 27、上斜眼 28、第二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实施例:如图1-3所示,汽车自复位减振器,包括工作缸总成和活塞杆20总成,工作缸总成包括贮油缸总成4和内工作缸7,工作缸总成内部充满油液,贮油缸总成4外部的左端套设有防尘罩3,防尘罩3左端固定在左球头衬套2右端,贮油缸总成4和内工作缸7之间设置有气囊6,气囊6沿轴向套设于内工作缸7外周面,气囊6轴向两端与内工作缸7外周面密封贴合,中部与内工作缸7外周面之间形成气腔,气囊6由耐油橡胶材料制成,其通过不锈钢无耳抱箍8轧紧在内工作缸7外周面上,活塞杆总成设置在内工作缸7体内部,贮油缸总成4与活塞杆20之间设置有油封圈,活塞杆总成包括活塞杆20,活塞杆20从左至右依次套设有导向器5、第一定位套管19、第二定位套管17和复原阀总成,第一定位套管19过盈固定在内工作缸7内壁,第二定位套管17可沿内工作缸7左右滑动,第一定位套管19和第二定位套管17之间设置第一缓冲弹簧18,复原阀总成包括左挡板26、斜眼活塞阀和复原阀螺母15,斜眼活塞阀左端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25,左上端的第一环形凹槽25内设置有贯穿斜眼活塞阀阀体22的上斜眼27,活塞杆20与斜眼活塞阀阀体22左端之间设置有第一阀片组24,第一阀片组24的外圆周部分与第一环形凹槽25的外缘相触接,内圆周面部分与斜眼活塞阀阀体22相触接,斜眼活塞阀阀体22右端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28,右下端的第二环形凹槽28内设置有贯穿斜眼活塞阀阀体22的下斜眼23,活塞杆20与斜眼活塞阀阀体22右端之间设置有第二阀片组21,第二阀片组21的外圆周部分与第二环形凹槽28的外缘相触接,内圆周面部分与斜眼活塞阀阀体22相触接,复原阀螺母15设置在第二阀片组21右端,第二定位套管17与左挡板26之间设置有定位垫圈16,定位垫圈16采用45#钢,复原阀螺母15右端设置有第三定位套管
14,复原阀螺母15为平板且内部设置有供油液流动的内嵌槽15-1,第三定位套管14右方设置有第四定位套管12,第三定位套管14滑动设置在内工作缸7内部,第四定位套管12过盈固定在内工作缸7右端,内工作缸7右端设置有滚槽11,第四定位套管12右端过盈固定在滚槽
11处,第一定位套管19、第二定位套管17、第三定位套管14和第四定位套管12均由PA66材料制成,第三定位套管14与第四定位套管12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13,第二缓冲弹簧13与第一缓冲弹簧18的装配刚度一致且均预压5mm—15mm控制启动力,第一缓冲弹簧18和第二缓冲弹簧13的刚度均为15N/m,且同轴设置,预压的长度为10mm,第一缓冲弹簧18和第二缓冲弹簧13为矩形螺旋弹簧。
[0018] 第四定位套管12右端设置有贮油缸底座9,贮油缸底座9内设置有压缩阀总成10,贮油缸底座9与内工作缸7右端固定连接,压缩阀总成10内设置有补偿阀,所述的活塞杆20左端面固定设置有左球头衬套2,贮油缸底座9右端固定设置有右球头衬套2-1,左球头衬套2左端与右球头衬套2-1右端均设置有吊环1。
[0019] 本实施例中,吊环1厚度为4.5mm;贮油缸底座9的厚度为1.8mm;贮油缸封口预紧力为15KN,整体抗拉强度大于25KN。油液采用2#减振器专用油,此油的特点是:高温闪点160度,低温凝点-45度。
[0020] 本发明在实施时,当在两端吊环1处施加外力使活塞杆20总成压缩或拉伸时,任何一端外力取消后通过内部两端弹簧被压缩后释放的反弹力实现设定长度的自动复位。在复原和压缩过程中,都要有油液补偿,自复位减振器在汽车上平装配,补偿阀半浸在油液中,补偿功能效果变差,为了使补偿阀全浸在油液中,在减振器内部工作缸外表面布置了气囊6,气囊6内含有空气,装配时内部全装满油液,通过减振器拉伸和压缩使气囊6内空气进行压缩和伸张迫使油液进入补偿阀中。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CDC单筒气囊减振器 2020-05-13 500
一种新型减振器 2020-05-12 625
一种减振器密封结构 2020-05-13 253
风冷减振器 2020-05-11 978
气囊式减振器 2020-05-11 200
一种核电风机减振器 2020-05-12 83
一种可调式液压减振器 2020-05-13 562
一种核电风机减振器 2020-05-13 758
一种汽车减振器 2020-05-11 104
一种新型减振器 2020-05-11 46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