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药理 / 瑞舒伐他汀 / 一种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

一种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

阅读:110发布:2020-12-0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该化合物中,药物Y1、Y2通过化学键与速释型疏 水 间隔臂和增强型疏水间隔臂相连,两种间隔臂相互协同增强疏水作用,构成疏水亲脂链;两条疏水链与磷脂亲 水头 相连,构成两亲性分子。药物组合物为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或该化合物和药效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的 组合药物 组合物。该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及其脂质体纳米颗粒可用作液体制剂、 固体制剂 、半固体制剂、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毒性低,可用于各种 肿瘤 等 疾病 的高效 治疗 。,下面是一种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磷脂化合物为下列通式(1)的化合物或所述通式(1)的化合物与抗衡离子所形成的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式(1)中,X1、X2均是酯键、酰胺键、甲酸酯键和酸酯键中的任一种;X3、X4均是酯键、酰胺键中的任一种;A1、A2是易断疏间隔臂,是含有双硫键的碳原子数为2~8的亚烷基、含有肽键的碳原子数为2~80的亚烷烃基、含有酰胺键的碳原子数为2~20的亚烷烃基或含有酯键的碳原子数为2~20的亚烷烃基;Z1、Z2是增强疏水间隔臂,是含有醚键的碳原子数为2~20的亚烷烃基、含有酯键的碳原子数为2~20的亚烷烃基、含有酰胺键的碳原子数为2~20的亚烷烃基或不含原子和氮原子的碳原子数为2~20的亚烷烃基/亚烯烃基;Y1、Y2为以下任意一种药物:紫杉醇、多烯紫杉醇、卡巴他赛、代号为BAY59-8862的化合物、代号为SB-T-11033的化合物、代号为SB-T-121303的化合物、代号为SB-T-121304的化合物、代号为SB-T-1213的化合物、代号为SB-T-12162的化合物、代号为BMS-184476的化合物、代号为DJ-927的化合物、代号为BMS-275183的化合物、喜树、羟基喜树碱、7-乙基-10-羟基喜树碱、喜树碱-10-0-乙基吡唑、伊立替康、拓扑替康、7-叔丁基二甲基基-10-羟基喜树碱、7-(2-三甲基硅乙基)-喜树碱、代号为Afeletecan的喜树碱衍生物、7-羟甲基喜树碱、9-硝基喜树碱、9-氨基喜树碱、六环喜树碱、代号为Gimatecan的化合物、代号为Belotecan的化合物、二氟替康、代号为BN80927的化合物、代号为TOP-0618的化合物、代号为Exatecan的化合物、代号为Lurtotecan的化合物、代号为DRF-1042的化合物、鬼臼毒素、去甲表鬼臼毒素、替尼泊苷、依托泊苷、长春碱、长春新碱、长春瑞滨、长春地辛、足叶乙苷、三尖杉酯碱、异三尖杉酯碱、去氧三尖杉酯碱、假去氧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大花旋覆花内酯、考布他汀、秋水仙碱、氟维司群、伏立诺他、伊沙匹隆、日布林、辛伐他汀、罗替戈汀、利福喷汀、齐多夫定、溴呋啶、洛布卡韦、甲地孕、二溴卫矛醇、柳丁氨醇、白藜芦醇、高喜树碱类化合物、芦荟大黄素、姜黄素、羊毛甾醇、曼巴韦、西多福韦、阿克拉霉素、洋红霉素、脱氧吡咯霉素、佐柔比星、8-氟-伊达比星、制霉菌素、两性霉素、米托蒽醌、大黄素、放线菌素D、雷帕霉素、光神霉素、埃坡霉素、丝裂霉素、博来霉素、烟曲霉醇、甲基泼尼松龙、夫拉平度、灯盏花素、曲贝替定、大戟科植物二萜、2,5-己酮可可碱、苦参碱、伊沙匹隆、车子抑素A4、乌苯美司、利巴韦林、立马司他、甲羟孕酮、司他夫定、沙奎那韦、去氧肾上腺素、甲氧明、沙丁胺醇、异丙肾上腺素、米索前列醇、拉坦前列素、前列环素、奎尼丁、普罗帕酮、普纳洛尔、地高辛、洋地黄毒苷、多巴酚丁胺、华法林、香豆素类化合物、洛伐他丁、氟伐他丁、恩格列净、地加瑞克、阿巴瑞克、诺雷德、加兰他敏、放线菌酮、米诺环素、美洛昔康、泊沙康唑、依维莫司、伏立诺他、瓦他拉尼碱、阿比特龙、双氢青蒿素、氢化泼尼松、地塞米松、代号为AEZS-112的化合物、代号为GZ402674的化合物、代号为BCX-1777的化合物、代号为CYC682的化合物、代号为LY-2334737的化合物、0-(氯乙酰-氨甲酰基)烟曲霉素、代号为SU14813的化合物、代号为BMS-275291的化合物、代号为ABT-510的化合物、代号为Aplidine的化合物、代号为NSC 
683551的化合物、代号为CGS 27023A的化合物、代号为R032-3555的化合物、代号为NPI-
0052的化合物、替拉万星、代号为CEP-1347的化合物、代号为ABR-215050的化合物、代号为Monomethyl auristatin E的化合物、比卡鲁胺、维甲酰酚胺、安沙霉素、苔藓抑素、替西罗莫司、普马司他、替拉那韦、茚地那韦、利托那韦、阿扎那韦、奈非那韦、巴马司他、槲皮素、黄酮类药物、替格瑞洛、坎格瑞洛、替比夫定、曲氟尿苷、阿达帕林、洛匹那韦、达格列净、利福昔明、氟替卡松、艾沙康唑、雷特格韦、帕比司他、阿维巴坦、左炔诺孕酮、炔雌醇、地瑞拉韦、奥美沙坦、依伐卡托、苔藓虫素-1、α-半乳糖神经酰胺、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姜黄素、冬凌草甲素、染料木黄酮、雷公藤甲素、子酚、水飞蓟宾、泰拉万星、依折麦布、伪麻黄碱、替卡格雷、莫米松糠酸酯、去酮、奥昔布宁、羟吗啡酮、雷特格韦、米拉贝隆、特立氟胺、阿伐那非、坦西莫司、埃替格韦、度鲁特韦、卡奇霉素、瑞他莫林、托伐普坦、苯芴醇、他比特啶、加兰他敏、托瑞赛尔、卡格列净、拉替拉韦、丁丙诺啡、索氟布韦、曲前列素、丹曲林、糠酸氟替卡松、纳洛酮、坎格列净、索非布韦、N-羟甲基阿立哌唑、代号为brivanib的化合物、代号为bryostatin-1的化合物、代号为combretastain A4的化合物、代号为CEP18770的化合物、代号为Ivacaftor的化合物、代号为MEK162的化合物、代号为neovastat的化合物、代号为UCN-01的化合物、代号为ridaforolimus的化合物、代号为AZD6244的化合物、代号为TAK-
733的化合物、代号为AS703026的化合物、代号为PD-325901的化合物、代号为maytansine的化合物、代号为R04987655的化合物、代号为GDC-0973的化合物、代号为GSK 945237的化合物、代号为ANG 1009的化合物、代号为AD 198的化合物、代号为Becatecarin的化合物、代号为Adva 27a的化合物、代号为Benzopyranones的化合物、代号为AEZS 112的化合物、代号为B00742的化合物、代号为ALCHEMIX的化合物、代号为的化合物、代号为的化合物、代号为Saintopin的化合物、代号为NCA0465的化合物、代号为GL331的化合物、代号为CAP7.1的化合物、代号为IT 62B的化合物、代号为C 1311的化合物、羟考酮、司利卡西平、他克莫司、帕潘立酮、N-羟甲基阿立哌唑、拉替拉韦、卡格列净、地塞米松、贝利司他、代号为DX-8951f的喜树碱衍生物、吉西他滨、代号为CP-4126的化合物、C1-C20酰胺基吉西他滨、氟铁龙、克拉屈滨、氟尿嘧啶、替加氟、卡莫氟、双呋氟尿嘧啶、去氧氟尿苷、艾西拉滨、卡培他滨、5’-脱氧-
5-氟胞苷、5’-脱氧-5-氟尿苷、2’-脱氧-5-氟尿苷、阿糖胞苷、环胞苷、曲沙他滨、沙帕他滨、地西他滨、伯舒替尼、他菲替尼、依罗替尼、达克替尼、来那替尼、多韦替尼、帕纳替尼、巴非替尼、司美替尼、卡扎替尼、鲁索替尼、卢佐替尼、艾乐替尼、卡博替尼、乐伐替尼、色瑞替尼、阿法替尼、舒尼替尼、拉帕替尼、克唑替尼、阿帕替尼、埃罗替尼、卡奈替尼、阿西替尼、博舒替尼、尼洛替尼、吉非替尼、达沙替尼、西他列汀、伊马替尼、6-巯嘌呤、甲氨蝶呤、氨蝶呤、羟基脲、肌苷二、腺苷二醛、依鲁替尼、曲美替尼、鲁索利替尼、阿扎胞苷、氯法拉滨、来那度胺、奈拉滨、帕唑帕尼、凡德他尼、卡非佐米、恩扎鲁胺、达拉菲尼、瓦他拉尼、替莫唑胺、艾夫他滨、贝他司汀、利拉利汀、氟西汀、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度洛西汀、阿托伐他汀、卡莫司汀、尼莫司汀、阿卡地新、4’-硫代-β-D-阿拉伯呋喃糖基胞嘧啶、阿德福韦、阿糖腺苷、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去甲氧基柔红霉素、吡柔比星、恩替诺特、西达苯胺、氨多索韦、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匹杉琼、他克林、来那度胺、美替沙腙、羟基脲、平阳霉素、更昔洛韦、泛昔洛韦、酚妥拉明、酚苄明、哌唑嗪、坦洛新、吲哚拉明、溴莫尼定、肼屈嗪、米诺地尔、美卡拉明、普鲁卡因胺、美西律、多巴胺、氨利酮、帕布昔利布、博赛泼维、特拉匹伟、石杉碱甲、美金刚、索拉非尼、瑞格非尼、达拉非尼、维罗非尼、芬戈莫德、尼达尼布、三氟胸苷、沃诺拉赞、奥拉帕尼、异环磷酰胺、艾瑞布林、代号为TAS-106的化合物、代号为VQD-002的化合物、代号为MB07133的化合物、代号为SPD 754的化合物、代号为Reverset的核苷类似物、代号为E7974的化合物、代号为Lonafarnib的化合物、代号为Semaxanib的化合物、代号为Linifanib的化合物、代号为Crenolanib的化合物、艾替班特、代号为AZD3293的化合物、代号为Lu AE58054的化合物、代号为LY2811376的化合物、代号为Alectinib的化合物、替匹法尼、洛那法尼、安瑞那韦、拟肽药物、左乙拉西坦、艾司利卡西平、托吡酯、维拉佐酮、拉铁尼伯、L-赖氨酸-d-苯丙胺、多沙唑嗪、奥卡西平、恩曲他滨、阿德福韦酯、泰诺福韦、缬更昔洛韦、米那普仑、阿利吉仑、希美加群、依曲韦林、卢非酰胺、咪喹莫特、法莫替丁、拉莫三嗪、伯赛匹韦、依佐加滨、考来维仑、咪喹莫特、氯噻酮、阿哌沙班、阿巴卡韦、西罗多辛、地加瑞克、特拉万星、芬戈莫德、鞘氨醇、利奥西呱、奥比他韦、代号为Brostallicin的化合物、代号为Baricitinib的化合物、代号为Buparlisib的化合物、代号为cobicistat的化合物、代号为Elacytarabine的化合物、代号为GX15-070的化合物、代号为Iniparib的化合物、代号为Ixazomib的化合物、代号为KRN 7000的化合物、代号为linezolid的化合物、代号为Linsitinib的化合物、代号为Nintedanib的化合物、代号为Motesanib的化合物、代号为Voxtalisib的化合物、代号为Vatalanib的化合物、代号为Pilaralisib的化合物、代号为ONXO912的化合物、代号为Tivozanib的化合物、代号为PF-03084014的化合物、代号为Verosudil的化合物、代号为TG-101348的化合物、代号为Tivantinib的化合物、代号为Paritaprevir的化合物、代号为sonidegib的化合物、代号为Rociletinib的化合物、代号为Trametinib的化合物、代号为Regorafenib的化合物、代号为Evofosfamide的化合物、代号为Veliparib的化合物、代号为volasertib的化合物、代号为simeprevir的化合物、代号为vismodegib的化合物、代号为pomalidomide的化合物、代号为idelalisib的化合物、代号为BEZ2235的化合物、代号为GDC-0941的化合物、代号为XL147的化合物、代号为MK2206的化合物、达帕菲尼、代号为BMS-908662的化合物、代号为C1-1040的化合物、代号为GSK1120212的化合物、代号为NVP-AEW541的化合物、代号为Tivozanib的化合物、代号为masitinib的化合物、代号为SCH 900105的化合物、代号为Foretinib的化合物、代号为RO5126766的化合物、代号为Cyclopentanthraquinones的化合物、代号为F 14512的化合物、代号为
Sitafloxacin的化合物、代号为Elinafide的化合物、代号为KW 2170的化合物、代号为Lucanthone的化合物、代号为Sabarabicin的化合物、代号为Pixantrone的化合物、西地尼布、莫替沙尼、帕泊昔布、罗拉吡坦、达比加群酯、去乙酰基长春碱单酰肼、丁氧哌烷、利匹韦林、顺铂、螺铂、卡铂、奥沙利铂、赛特铂、米铂、奈达铂、庚铂、洛铂、环铂、草酸铂、甲啶铂、代号为BBR-3464的化合物、5,6-二甲基吨酮-4-乙酸、土槿皮乙酸、灵芝酸、齐墩果酸、大黄酸、
9-顺式维甲酸、桦木酸、维生素E琥珀酸单酯、全反式维甲酸、双氯芬酸、卡谷氨酸、奥贝胆酸、脱氧胆酸、氨己烯酸、亮丙瑞林、雨蛙素、普兰林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杆菌肽、特立帕肽、戈舍瑞林、艾塞那肽、安替安吉肽、米伐木肽、罗米地辛、酪丝缬肽、西夫韦肽、艾博卫泰、酪丝亮肽、多尼培南、阿齐沙坦、后叶催产素、环孢菌素、普罗瑞林、他替瑞林、那法瑞林、布舍瑞林、组氨瑞林、戈那瑞林、色氨瑞林、生长抑素、分泌素、奥曲肽、齐考诺肽、恩夫韦肽、兰瑞肽、伐普肽、司格列肽、替度鲁肽、利那洛肽、西那普肽、帕瑞肽、曲普瑞林、替莫瑞林、利拉鲁肽、贝沙罗汀、匹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苯达莫司汀、美法仑、氯尼达明、阿曲生坦、美法仑、舒林砜、培美曲塞、氮甲、地诺前列酮、卡前列素、前列地尔、吉非贝齐、西鲁瑞韦、抑肽素、格拉替雷、芦西纳坦、吲哚美辛、布洛芬、普生、地拉罗司、氟喹诺酮、普拉曲沙、代号为Voreloxin的化合物、代号为AKR501的化合物、代号为CPI-613的化合物、代号为MKO429的化合物、代号为IDN-6556的化合物、坦诺司他、马马司他、普啉司他、代号为alisertib的化合物、西仑吉肽、阿加曲班、达比加群、青蒿琥酯、安立生坦、艾曲波帕、缬沙坦、莫西沙星、萘普生、伊卢多啉、格拉替雷、替罗非班、地拉罗司、头孢他啶、左旋多巴、卡别多巴、贝西沙星、非布索坦、普卢利沙星、头孢比普酯、头孢吡普、加巴喷丁酯、美沙拉嗪、艾替班特、利那洛肽、贝达喹啉、沙库必曲、依匹哌唑、多尼培南、巨大戟醇甲丁烯酸酯、屈昔多巴、代号为lumacaftor的化合物、代号为MLN9708的化合物、代号为Sacubitril的化合物、代号为rigosertib的化合物、代号为Vosaroxin的化合物、代号为Orantinib的化合物、卡柔比星、阿柔比星、伊巴他滨、加洛他滨、安西他滨、来他替尼、英丙舒凡、甘露舒凡、利曲舒凡、曲奥舒凡、依考莫司汀、雌莫司汀、司莫司汀、阿雌莫司汀、吉美拉西、美多比星、奈柔比星、吡柔比星、罗多比星、沙柔比星、戊柔比星、佐柔比星、流柔比星、伊达比星、加柔比星、依索比星、地托比星、氨柔比星、伐托他滨、扎西他滨、替扎他滨、非西他滨、氟西他滨、氨莫司汀、厄洛替尼、培利替尼、三甲曲沙、依达曲沙、酮曲沙、奥替拉西、米托拉酮、替佐米;
L是2-氨基-2-羧基乙基、2-氨基乙基、2-三甲基胺基乙基阳离子、2、3-二羟基丙基、分子量为200-4000的无靶向端基的N-聚乙二醇-氨基乙基或分子量为200-4000的端基为靶向基团的N-聚乙二醇-氨基乙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基为靶向基团的N-聚乙二醇-氨基乙基中,靶向基团是叶酸、半乳糖、多肽、抗体、抗体片段、透明质酸、无唾液酸糖蛋白、多糖、核酸、拟肽或磺胺嘧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式(1)中的L是不带电荷的基团时,所述与通式(1)的化合物结合的抗衡离子是氢离子、钠离子、离子、离子、铁离子、镁离子、铵离子、锌离子的任一种;结构式(1)中的L是带正电荷的基团时,所述与通式(1)的化合物结合的抗衡离子是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的组合,所述阳离子为氢离子、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铁离子、镁离子、铵离子、锌离子中的任一种,所述阴离子为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羧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溴离子、磷酸根离子、甲酸根、乙酸根、柠檬酸根、乳酸根、富马酸根、酒石酸根离子中的任一种。
4.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包括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或者包括所述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与药效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5.根据权利要求4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是液体制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胶囊剂、颗粒剂、凝胶剂、注射剂、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
6.根据权利要求4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为粒径10-1000纳米的脂质体纳米颗粒,该药物组合物中还包括助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剂是磷脂或胆固醇。

说明书全文

一种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抗肿瘤疾病治疗作用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与用途,涉及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许多小分子化学药物因为疏性太强或者亲水性太强,亲脂性太差,难以透过细胞膜,导致治疗疾病的效果差。
[0003] 一些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植物来源药物具有强烈疏水性,给药困难,应用受限。喜树(Camptothecin,CPT)和10-羟基喜树碱(HCPT)是从我国珙桐科落叶植物喜树的种子或根皮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喜树碱类化合物通过形成喜树碱-拓扑异构酶I-DNA稳定的三联体络合物,使DNA双螺旋结构破裂后不能复制,可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如大肠癌、胃癌、肝癌、膀胱癌和白血病等。喜树碱类化合物用于肿瘤治疗的最大缺陷水溶性和脂溶性均很差,难以获得高有效浓度的溶液。为了改善CPT、HCPT的疏水性缺陷,有研究机构和企业对喜树碱的化学结构进行改性,合成了数百种喜树碱衍生物。至今已经有2种具有一定亲水性的喜树碱衍生物被批准用于临床肿瘤治疗,分别是伊立替康和拓扑替康,但其水溶性仍然较低。此外,CPT、HCPT及其类似物等在发挥抗肿瘤活性的同时还产生骨髓抑制、呕吐和腹泻等严重副作用。原因是,其活性内酯结构易于遭到破坏,成为没有药效或引起副作用的羧酸盐结构。
[0004] 紫杉醇也是一种生物碱,是目前唯一一种可以促进微管聚合和稳定已聚合微管的药物。研究表明,紫杉醇结合到聚合的微管上,不与未聚合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反应。细胞接触紫杉醇后会在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这些微管的积累干扰了细胞的各种功能,特别是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期,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紫杉醇主要适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对癌、大肠癌、黑色素瘤、头颈部癌、淋巴瘤、脑瘤也都有一定疗效。但是,紫杉醇水溶性差,需采用聚乙烯蓖麻油乙醇助溶,而聚氧乙烯蓖麻油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患者用药前需预服抗过敏药物。研究表明,聚氧乙烯蓖麻油的应用降低了紫杉醇的抗肿瘤活性。同时,紫杉醇由于选择性差,有较强的毒性作用,易产生耐药性,以及无法透过血脑屏障等缺陷。副作用有指趾麻木、一过性心动过速和低血压、关节和肌肉疼痛、消化道反应、轻度脱发以及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草转酶升高等。为此,提高其亲水性是研究开发的重点,至今亲水性由于紫杉醇的多烯紫杉醇和卡巴他赛被开发成功,应用于临床。显然,改善疏水性药物的亲水性,有助于提高药效。
[0005] 亲水性药物可以配制成溶液口服或者通过注射给药,但是这类药物由于亲水性优异,亲脂性差,常不能或者难以以被动扩散的方式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导致药效受到限制,部分甚至大部分药物以原型药物形式被排出体外。核苷类抗代谢物抗癌药是去氧胞苷的水溶性类似物,由于水溶性优异,亲脂性差,不能以被动扩散的方式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吉西他滨(2’-脱氧-2’,2’-二氟胞苷)是美国礼来公司研发的嘧啶核苷类似物,是能够破坏细胞复制的二氟核苷类抗代谢物抗癌药,是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的一种抑制性酶的替代物。吉西他滨主要用于胰腺癌、膀胱癌、乳腺癌及其他实体肿瘤的治疗,已在90多个国家获得批准使用,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药物和治疗胰腺癌的“金标准”。吉西他滨还具有抗病毒活性,可以用于治疗包括丙型肝炎病毒等的黄热病毒科病毒的感染,在最小剂量下在数天以内(某些情况下为1-2天),即可迅速降低病人体内的丙型肝炎病毒负荷高达2个对数或更多。
[0006] 与其它核苷类药物相似,由于吉西他滨优异的亲水性,不能以被动扩散的方式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因此它需要特定的转运蛋白运输到肿瘤细胞内。核苷转运活性的改变被认为是导致吉西他滨耐药的一个重要原因。人平衡型核苷转运载体l(hENTl)是目前发现的转运吉西他滨到肿瘤细胞内的重要转运蛋白。由于细胞内药物蓄积减少很可能会导致吉西他滨的敏感性下降,挪威Clavis Pharma公司的科学家合成了吉西他滨的5’-反油酸酯衍生物CP-4126,亲脂性较吉西他滨显著提高,研究发现CP-4126可以不依赖于hENTl转运蛋白的方式摄入到肿瘤细胞内,因此有望在hENTl低表达的肿瘤病人也显示较好的抗肿瘤效果。目前作为转移性的胰腺癌的治疗用药,已经进入二期临床试验。显然,通过提高亲水性药物的亲脂性,可以有效促进亲水性药物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发挥药效。所以,对亲水性药物进行给药设计或结构改性,克服临床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0007] 将药物包裹到载体中,进行控制释放,是另一种重要的给药方式。大量研究显示,载体负载药物进行控制释放可以一定程度提高药效,但是由于载体中药物易于泄漏,导致药物生物利用度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
[0008] 脂质体是一种具有靶向给药功能的新型药物制剂,在抗癌药物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磷脂是构成脂质体的主要化学成分,由具有磷酸相连的取代基因构成的亲水头和长基链构成的疏水尾组成。当分散于水相时,分子的疏水尾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开水相,而亲水头部暴露在水相,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的封闭囊泡,即脂质体。作为载体时,疏水性药物通常在脂质体的双脂质层中,亲水性药物在脂质体内的水相中。由于脂质体膜的流动性,导致药物易于渗漏出来,使包裹的药物难以发挥良好的药效。将药物分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到磷脂分子结构中构成前药,可以避免药物渗漏。不足之处在于,磷脂前药分子通过使药物与磷脂之间的化学键断裂,通常释放出带有取代基的药物,然后再缓慢释放原型药物。由于前药分子释放原型药物的速度慢,导致在靶部位难以获得足够高的原型药物浓度,使药效下降。另一方面,药物分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到磷脂分子结构中构成的前药通过组装得到脂质体,由于磷脂分子中疏水链对称性和规整性破坏或者亲水头部结构的改变,导致脂质体的稳定性下降,影响原型药物的有效释放。
[0009] 因此,有必要进行结构设计,开发新的药物脂质体释放系统,以达到提高药物溶解性、稳定性、细胞透过性、靶向性,提高载体系统的稳定性,并快速释放原型药物,从而达到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疗效的目的。
[0010] 本发明利用疏水的易断裂间隔臂部分和增强疏水亲脂间隔臂部分构成有效易断疏水亲脂链段,并连接到甘油磷脂分子上,成为两亲性分子,并在疏水末端连接药物分子,从而使分子获得合适的亲脂性和亲水性;与药物相连的两种间隔臂构成的两条疏水链利用两种间隔臂协同疏水作用使两亲性分子组装成稳定的脂质体,提高药物稳定性;该两亲性分子和脂质体在谷胱甘肽等作用下可以快速断裂易断裂间隔臂,并通过反向进攻羰基使药物以原型药物的形式快速释放出来,发挥高效肿瘤治疗等作用。

发明内容

[0011] 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更合适的亲脂性和亲水性,易于被细胞摄入,并能快速释放出2分子原型药物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同时提供一种基于该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0012]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是下列通式(1)的化合物或所述通式(1)的化合物与抗衡离子所形成的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0013]
[0014] 式(1)中,X1、X2均是酯键、酰胺键、氨基甲酸酯键和酸酯键中的任一种;X3、X4均是酯键、酰胺键中的任一种;A1、A2是易断疏水间隔臂,是含有双硫键的碳原子数为2~8的亚烷烃基、含有肽键的碳原子数为2~80的亚烷烃基、含有酰胺键的碳原子数为2~20的亚烷烃基或含有酯键的碳原子数为2~20的亚烷烃基;Z1、Z2是增强疏水间隔臂,是含有醚键的碳原子数为2~20的亚烷烃基、含有酯键的碳原子数为2~20的亚烷烃基、含有酰胺键的碳原子数为2~20的亚烷烃基或不含氧原子和氮原子的碳原子数为2~20的亚烷烃基/亚烯烃基;Y1、Y2为以下任意一种药物:紫杉醇、多烯紫杉醇、卡巴他赛、代号为BAY59-8862的化合物、代号为SB-T-11033的化合物、代号为SB-T-121303的化合物、代号为SB-T-121304的化合物、代号为SB-T-1213的化合物、代号为SB-T-12162的化合物、代号为BMS-184476的化合物、代号为DJ-927的化合物、代号为BMS-275183的化合物、喜树碱、羟基喜树碱、7-乙基-10-羟基喜树碱、喜树碱-10-O-乙基吡唑、伊立替康、拓扑替康、7-叔丁基二甲基基-10-羟基喜树碱、7-(2-三甲基硅乙基)-喜树碱、代号为Afeletecan的喜树碱衍生物、7-羟甲基喜树碱、9-硝基喜树碱、9-氨基喜树碱、六环喜树碱、代号为Gimatecan的化合物、代号为Belotecan的化合物、二氟替康、代号为BN80927的化合物、代号为TOP-0618的化合物、代号为Exatecan的化合物、代号为Lurtotecan的化合物、代号为DRF-1042的化合物、鬼臼毒素、去甲表鬼臼毒素、替尼泊苷、依托泊苷、长春碱、长春新碱、长春瑞滨、长春地辛、足叶乙苷、三尖杉酯碱、异三尖杉酯碱、去氧三尖杉酯碱、假去氧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大花旋覆花内酯、考布他汀、秋水仙碱、氟维司群、伏立诺他、伊沙匹隆、日布林、辛伐他汀、罗替戈汀、利福喷汀、齐多夫定、溴呋啶、洛布卡韦、甲地孕、二溴卫矛醇、柳丁氨醇、白藜芦醇、高喜树碱类化合物、芦荟大黄素、姜黄素、羊毛甾醇、曼巴韦、西多福韦、阿克拉霉素、洋红霉素、脱氧吡咯霉素、佐柔比星、8-氟-伊达比星、制霉菌素、两性霉素、米托蒽醌、大黄素、放线菌素D、雷帕霉素、光神霉素、埃坡霉素、丝裂霉素、博来霉素、烟曲霉醇、甲基泼尼松龙、夫拉平度、灯盏花素、曲贝替定、大戟科植物二萜、2,5-己酮可可碱、苦参碱、伊沙匹隆、车子抑素A4、乌苯美司、利巴韦林、立马司他、甲羟孕酮、司他夫定、沙奎那韦、去氧肾上腺素、甲氧明、沙丁胺醇、异丙肾上腺素、米索前列醇、拉坦前列素、前列环素、奎尼丁、普罗帕酮、普纳洛尔、地高辛、洋地黄毒苷、多巴酚丁胺、华法林、香豆素类化合物、洛伐他丁、氟伐他丁、恩格列净、地加瑞克、阿巴瑞克、诺雷德、加兰他敏、放线菌酮、米诺环素、美洛昔康、泊沙康唑、依维莫司、伏立诺他、瓦他拉尼碱、阿比特龙、双氢青蒿素、氢化泼尼松、地塞米松、代号为AEZS-112的化合物、代号为GZ402674的化合物、代号为BCX-1777的化合物、代号为CYC682的化合物、代号为LY-2334737的化合物、O-(氯乙酰-氨甲酰基)烟曲霉素、代号为SU14813的化合物、代号为BMS-275291的化合物、代号为ABT-510的化合物、代号为Aplidine的化合物、代号为NSC 
683551的化合物、代号为CGS 27023A的化合物、代号为RO 32-3555的化合物、代号为NPI-
0052的化合物、替拉万星、代号为CEP-1347的化合物、代号为ABR-215050的化合物、代号为Monomethyl auristatin E的化合物、比卡鲁胺、维甲酰酚胺、安沙霉素、苔藓抑素、替西罗莫司、普马司他、替拉那韦、茚地那韦、利托那韦、阿扎那韦、奈非那韦、巴马司他、槲皮素、黄酮类药物、替格瑞洛、坎格瑞洛、替比夫定、曲氟尿苷、阿达帕林、洛匹那韦、达格列净、利福昔明、氟替卡松、艾沙康唑、雷特格韦、帕比司他、阿维巴坦、左炔诺孕酮、炔雌醇、地瑞拉韦、奥美沙坦、依伐卡托、苔藓虫素-1、α-半乳糖神经酰胺、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姜黄素、冬凌草甲素、染料木黄酮、雷公藤甲素、子酚、水飞蓟宾、泰拉万星、依折麦布、伪麻黄碱、替卡格雷、莫米松糠酸酯、去酮、奥昔布宁、羟吗啡酮、雷特格韦、米拉贝隆、特立氟胺、阿伐那非、坦西莫司、埃替格韦、度鲁特韦、卡奇霉素、瑞他莫林、托伐普坦、苯芴醇、他比特啶、加兰他敏、托瑞赛尔、卡格列净、拉替拉韦、丁丙诺啡、索氟布韦、曲前列素、丹曲林、糠酸氟替卡松、纳洛酮、坎格列净、索非布韦、N-羟甲基阿立哌唑、代号为brivanib的化合物、代号为bryostatin-1的化合物、代号为combretastain A4的化合物、代号为CEP18770的化合物、代号为Ivacaftor的化合物、代号为MEK162的化合物、代号为neovastat的化合物、代号为UCN-01的化合物、代号为ridaforolimus的化合物、代号为AZD6244的化合物、代号为TAK-
733的化合物、代号为AS703026的化合物、代号为PD-325901的化合物、代号为maytansine的化合物、代号为R04987655的化合物、代号为GDC-0973的化合物、代号为GSK 945237的化合物、代号为ANG 1009的化合物、代号为AD 198的化合物、代号为Becatecarin的化合物、代号为Adva 27a的化合物、代号为Benzopyranones的化合物、代号为AEZS 112的化合物、代号为B00742的化合物、代号为ALCHEMIX的化合物、代号为的化合物、代号为的化合物、代号为Saintopin的化合物、代号为NCA0465的化合物、代号为GL331的化合物、代号为CAP7.1的化合物、代号为IT 62B的化合物、代号为C 1311的化合物、羟考酮、司利卡西平、他克莫司、帕潘立酮、N-羟甲基阿立哌唑、拉替拉韦、卡格列净、地塞米松、贝利司他、代号为DX-8951f的喜树碱衍生物、吉西他滨、代号为CP-4126的化合物、C1-C20酰胺基吉西他滨、氟铁龙、克拉屈滨、氟尿嘧啶、替加氟、卡莫氟、双呋氟尿嘧啶、去氧氟尿苷、艾西拉滨、卡培他滨、5’-脱氧-
5-氟胞苷、5’-脱氧-5-氟尿苷、2’-脱氧-5-氟尿苷、阿糖胞苷、环胞苷、曲沙他滨、沙帕他滨、地西他滨、伯舒替尼、他菲替尼、依罗替尼、达克替尼、来那替尼、多韦替尼、帕纳替尼、巴非替尼、司美替尼、卡扎替尼、鲁索替尼、卢佐替尼、艾乐替尼、卡博替尼、乐伐替尼、色瑞替尼、阿法替尼、舒尼替尼、拉帕替尼、克唑替尼、阿帕替尼、埃罗替尼、卡奈替尼、阿西替尼、博舒替尼、尼洛替尼、吉非替尼、达沙替尼、西他列汀、伊马替尼、6-巯嘌呤、甲氨蝶呤、氨蝶呤、羟基脲、肌苷二、腺苷二醛、依鲁替尼、曲美替尼、鲁索利替尼、阿扎胞苷、氯法拉滨、来那度胺、奈拉滨、帕唑帕尼、凡德他尼、卡非佐米、恩扎鲁胺、达拉菲尼、瓦他拉尼、替莫唑胺、艾夫他滨、贝他司汀、利拉利汀、氟西汀、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度洛西汀、阿托伐他汀、卡莫司汀、尼莫司汀、阿卡地新、4’-硫代-β-D-阿拉伯呋喃糖基胞嘧啶、阿德福韦、阿糖腺苷、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去甲氧基柔红霉素、吡柔比星、恩替诺特、西达苯胺、氨多索韦、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匹杉琼、他克林、来那度胺、美替沙腙、羟基脲、平阳霉素、更昔洛韦、泛昔洛韦、酚妥拉明、酚苄明、哌唑嗪、坦洛新、吲哚拉明、溴莫尼定、肼屈嗪、米诺地尔、美卡拉明、普鲁卡因胺、美西律、多巴胺、氨利酮、帕布昔利布、博赛泼维、特拉匹伟、石杉碱甲、美金刚、索拉非尼、瑞格非尼、达拉非尼、维罗非尼、芬戈莫德、尼达尼布、三氟胸苷、沃诺拉赞、奥拉帕尼、异环磷酰胺、艾瑞布林、代号为TAS-106的化合物、代号为VQD-002的化合物、代号为MB07133的化合物、代号为SPD 754的化合物、代号为Reverset的核苷类似物、代号为E7974的化合物、代号为Lonafarnib的化合物、代号为Semaxanib的化合物、代号为Linifanib的化合物、代号为Crenolanib的化合物、艾替班特、代号为AZD3293的化合物、代号为Lu AE58054的化合物、代号为LY2811376的化合物、代号为Alectinib的化合物、替匹法尼、洛那法尼、安瑞那韦、拟肽药物、左乙拉西坦、艾司利卡西平、托吡酯、维拉佐酮、拉铁尼伯、L-赖氨酸-d-苯丙胺、多沙唑嗪、奥卡西平、恩曲他滨、阿德福韦酯、泰诺福韦、缬更昔洛韦、米那普仑、阿利吉仑、希美加群、依曲韦林、卢非酰胺、咪喹莫特、法莫替丁、拉莫三嗪、伯赛匹韦、依佐加滨、考来维仑、咪喹莫特、氯噻酮、阿哌沙班、阿巴卡韦、西罗多辛、地加瑞克、特拉万星、芬戈莫德、鞘氨醇、利奥西呱、奥比他韦、代号为Brostallicin的化合物、代号为Baricitinib的化合物、代号为Buparlisib的化合物、代号为cobicistat的化合物、代号为Elacytarabine的化合物、代号为GX15-070的化合物、代号为Iniparib的化合物、代号为Ixazomib的化合物、代号为KRN 7000的化合物、代号为linezolid的化合物、代号为Linsitinib的化合物、代号为Nintedanib的化合物、代号为Motesanib的化合物、代号为Voxtalisib的化合物、代号为Vatalanib的化合物、代号为Pilaralisib的化合物、代号为ONX0912的化合物、代号为Tivozanib的化合物、代号为PF-03084014的化合物、代号为Verosudil的化合物、代号为TG-101348的化合物、代号为Tivantinib的化合物、代号为Paritaprevir的化合物、代号为sonidegib的化合物、代号为Rociletinib的化合物、代号为Trametinib的化合物、代号为Regorafenib的化合物、代号为Evofosfamide的化合物、代号为Veliparib的化合物、代号为volasertib的化合物、代号为simeprevir的化合物、代号为vismodegib的化合物、代号为pomalidomide的化合物、代号为idelalisib的化合物、代号为BEZ2235的化合物、代号为GDC-0941的化合物、代号为XL147的化合物、代号为MK2206的化合物、达帕菲尼、代号为BMS-908662的化合物、代号为CI-1040的化合物、代号为GSK1120212的化合物、代号为NVP-AEW541的化合物、代号为Tivozanib的化合物、代号为masitinib的化合物、代号为SCH 900105的化合物、代号为Foretinib的化合物、代号为RO5126766的化合物、代号为Cyclopentanthraquinones的化合物、代号为F 14512的化合物、代号为
Sitafloxacin的化合物、代号为Elinafide的化合物、代号为KW 2170的化合物、代号为Lucanthone的化合物、代号为Sabarabicin的化合物、代号为Pixantrone的化合物、西地尼布、莫替沙尼、帕泊昔布、罗拉吡坦、达比加群酯、去乙酰基长春碱单酰肼、丁氧哌烷、利匹韦林、顺铂、螺铂、卡铂、奥沙利铂、赛特铂、米铂、奈达铂、庚铂、洛铂、环铂、草酸铂、甲啶铂、代号为BBR-3464的化合物、5,6-二甲基吨酮-4-乙酸、土槿皮乙酸、灵芝酸、齐墩果酸、大黄酸、
9-顺式维甲酸、桦木酸、维生素E琥珀酸单酯、全反式维甲酸、双氯芬酸、卡谷氨酸、奥贝胆酸、脱氧胆酸、氨己烯酸、亮丙瑞林、雨蛙素、普兰林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杆菌肽、特立帕肽、戈舍瑞林、艾塞那肽、安替安吉肽、米伐木肽、罗米地辛、酪丝缬肽、西夫韦肽、艾博卫泰、酪丝亮肽、多尼培南、阿齐沙坦、后叶催产素、环孢菌素、普罗瑞林、他替瑞林、那法瑞林、布舍瑞林、组氨瑞林、戈那瑞林、色氨瑞林、生长抑素、分泌素、奥曲肽、齐考诺肽、恩夫韦肽、兰瑞肽、伐普肽、司格列肽、替度鲁肽、利那洛肽、西那普肽、帕瑞肽、曲普瑞林、替莫瑞林、利拉鲁肽、贝沙罗汀、匹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苯达莫司汀、美法仑、氯尼达明、阿曲生坦、美法仑、舒林砜、培美曲塞、氮甲、地诺前列酮、卡前列素、前列地尔、吉非贝齐、西鲁瑞韦、抑肽素、格拉替雷、芦西纳坦、吲哚美辛、布洛芬、普生、地拉罗司、氟喹诺酮、普拉曲沙、代号为Voreloxin的化合物、代号为AKR501的化合物、代号为CPI-613的化合物、代号为MK0429的化合物、代号为IDN-6556的化合物、坦诺司他、马马司他、普啉司他、代号为alisertib的化合物、西仑吉肽、阿加曲班、达比加群、青蒿琥酯、安立生坦、艾曲波帕、缬沙坦、莫西沙星、萘普生、伊卢多啉、格拉替雷、替罗非班、地拉罗司、头孢他啶、左旋多巴、卡别多巴、贝西沙星、非布索坦、普卢利沙星、头孢比普酯、头孢吡普、加巴喷丁酯、美沙拉嗪、艾替班特、利那洛肽、贝达喹啉、沙库必曲、依匹哌唑、多尼培南、巨大戟醇甲丁烯酸酯、屈昔多巴、代号为lumacaftor的化合物、代号为MLN9708的化合物、代号为Sacubitril的化合物、代号为rigosertib的化合物、代号为Vosaroxin的化合物、代号为Orantinib的化合物、卡柔比星、阿柔比星、伊巴他滨、加洛他滨、安西他滨、来他替尼、英丙舒凡、甘露舒凡、利曲舒凡、曲奥舒凡、依考莫司汀、雌莫司汀、司莫司汀、阿雌莫司汀、吉美拉西、美多比星、奈柔比星、吡柔比星、罗多比星、沙柔比星、戊柔比星、佐柔比星、流柔比星、伊达比星、加柔比星、依索比星、地托比星、氨柔比星、伐托他滨、扎西他滨、替扎他滨、非西他滨、氟西他滨、氨莫司汀、厄洛替尼、培利替尼、三甲曲沙、依达曲沙、酮曲沙、奥替拉西、米托拉酮、替佐米;
[0015] L是2-氨基-2-羧基乙基、2-氨基乙基、2-三甲基胺基乙基阳离子、2、3-二羟基丙基、分子量为200-4000的无靶向端基的N-聚乙二醇-氨基乙基或分子量为200-4000的端基为靶向基团的N-聚乙二醇-氨基乙基。
[0016]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Y1、Y2还可以是上述药物的衍生物。
[0017] 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的优选方案中,端基为靶向基团的N-聚乙二醇-氨基乙基中,靶向基团是叶酸、半乳糖、多肽、抗体、抗体片段、透明质酸、无唾液酸糖蛋白、多糖、核酸、拟肽和磺胺嘧啶中的任一种。
[0018] 本发明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的优选方案中,结构式(1)中L是不带电荷的基团时,所述抗衡离子是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的组合,所述阳离子为氢离子、钠离子、离子、离子、铁离子、镁离子、铵离子、锌离子的任一种;结构式(1)中L是带正电荷的基团时,所述抗衡离子是氢离子、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铁离子、镁离子、铵离子、锌离子中的任一种,所述阴离子为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羧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溴离子、磷酸根离子、甲酸根、乙酸根、柠檬酸根、乳酸根、富马酸根、酒石酸根、葡萄糖酸根离子中的任一种。
[0019]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包括上述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或所述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与药效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0020]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优选方案中,药物组合物为粒径10-1000纳米的脂质体纳米颗粒,药物组合物中还包括助剂。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助剂是磷脂或胆固醇。
[0021]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优选方案中,药物组合物是液体制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胶囊剂、颗粒剂、凝胶剂、注射剂、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
[0022] 本发明还涉及含有作为活性成份的本发明化合物或本发明化合物和常规药物助剂的药物组合物。通常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含有0.1-100重量%的本发明亲水性药物的磷脂化合物。
[0023] 由本发明化合物制成脂质体纳米颗粒,颗粒粒径10-1000纳米。由本发明化合物和助剂制成脂质体纳米颗粒,粒径10-1000纳米,使用的助剂是磷脂、聚乙二醇磷脂(聚乙二醇分子量400-3000)、含靶向基团的聚乙二醇磷脂或胆固醇中的一种或多种。靶向基团是叶酸、半乳糖、多肽、抗体、抗体片段、透明质酸、无唾液酸糖蛋白、多糖、核酸和拟肽。
[0024]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脂质体纳米颗粒是液体制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胶囊剂、颗粒剂、凝胶剂、注射剂、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
[0025] 从体外药理活性等筛选来看,本发明化合物表现良好的抗肿瘤等生物活性。试验表明本发明化合物的体内毒性小于原药。因此可作为抗肿瘤等药物用于病人。
[0026] 从体外药理活性等筛选来看,本发明化合物脂质体纳米颗粒表现良好的抗肿瘤等生物活性。试验表明本发明化合物的体内毒性远小于原药。
[0027] 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脂质体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是由本发明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或本发明化合物与助剂的混合物,通过薄膜分散法、逆相蒸发法、冷冻干燥法、声波分散法、喷雾干燥法、膜挤压法、或高压均质法等方法制备。
[0028] 本发明利用2分子的药物与疏水性间隔臂相连作为疏水尾,并与磷脂亲水头通过共价键相连,制备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提高药物水溶性和跨膜能,单独或者与磷脂混合制成脂质体纳米颗粒;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脂溶性优于原药,半衰期长,抗肿瘤等活性显著优于原药。
[0029] 本发明将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制备成纳米颗粒,具有脂质体的特性,跨膜能力强,具有可形成液体制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的特性,用于肿瘤等治疗。这种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纳米颗粒不仅是一种前药,也是药物全新的释放载体,具有靶向功能;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及其脂质体纳米颗粒也是药物载体,在体内降解快速释放药物,发挥药效,具有低毒副作用。
[0030] 本发明的结构式(1)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以及这些化合物所形成的药学上可接受的含有抗衡离子的盐,具有抗肿瘤等作用,能延长药物释放半衰期,并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
[0031]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32] 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结构式(1)中,A1、A2是含有双硫键、肽键等易断裂的疏水间隔臂,即构成速释型疏水间隔臂;Z1、Z2是增强疏水间隔臂,起到增强疏水亲脂作用;Y1、Y2为药物。结构式(1)中,药物Y1、Y2通过化学键与速释型疏水间隔臂和增强型疏水间隔臂相连,两种疏水间隔臂相互协同增强疏水和亲脂作用,构成疏水亲脂链尾巴;两条疏水链与磷脂亲水头相连,构成两亲性分子。
[0033] 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同时实现调节亲水性和亲脂性平衡,实现快速断裂释放药物:当原药Y1、Y2具有强疏水性和亲脂性,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利用磷脂亲水头,使其具有比原药更好的亲水性,克服药物因疏水性强而难溶于水体系的缺陷;当原药Y1、Y2具有强疏水性且亲脂性差,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利用磷脂亲水头,使其具有比原药更好的亲水性,同时利用增强疏水亲脂间隔臂,使其比原药更好的亲脂性,克服药物因疏水性强且亲脂性也差而导致脂溶性和水溶性均差而难溶解的缺陷;当原药Y1、Y2具有强亲水性,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结构式(1)中药物Y1、Y2通过化学键与两个疏水间隔臂相连,组成疏水性尾巴,也就是将药物强迫置于疏水结构部分,使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具有比原药更好的疏水亲脂性,克服药物因亲水性太强而难以被细胞摄入的缺陷;
[0034] 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结构式(1)中有两条疏水性尾巴,每个疏水性尾巴均含有易断间隔臂和增强疏水间隔臂,同时赋予亲脂疏水增强和快速断裂功能,既克服了分子中只含有一个易断裂间隔臂导致疏水性不足和亲脂性不足而难以有效组装成稳定脂质体的缺陷,也克服了只含一个疏水间隔臂而难以快速断裂释放原药的缺陷;
[0035] 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的含有药物的疏水尾部与磷脂亲水头相连,构成两亲性分子,使之具有合适的亲脂性和亲水性,使药物易于被细胞摄入,获得更优的跨膜能力,克服了亲水性药物跨膜能力差的缺陷,发挥更好的药效;
[0036] 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其结构式(1)中Y1、Y2选不同的药物通过化学键与间隔臂相连,组成疏水性亲脂尾巴,也就是将两种不同的药物置于疏水亲脂结构部分,该疏水尾部与磷脂亲水头相连,构成含有两种不同药物的两亲性分子,不仅提高了两种药物的亲水性或亲脂性,克服了药物溶解性差或难以被细胞摄入的问题,而且使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可以同时释放两种原药,发挥两种药物协同治疗的效果;
[0037] 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利用疏水的易断裂的间隔臂部分和增强疏水亲脂间隔臂部分构成有效疏水亲脂链,并连接到甘油磷脂分子上,成为两亲性分子,并在疏水末端连接药物分子,与药物相连的易断裂间隔臂和增强疏水间隔臂构成的两条疏水亲脂链利用协同疏水作用,使两亲性分子组装成稳定的脂质体;
[0038] 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通过组装成为脂质体,易于被细胞摄入,发挥更好的药效;
[0039] 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是一种两亲性分子,单独或与助剂一起组装构成稳定的脂质体,克服了通用脂质体包裹药物时药物易于泄漏的缺点,同时提高药物包裹的效率;
[0040] 许多肿瘤细胞内部高表达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该酶只能水解磷脂分子甘油骨架中sn2位置的酯键,不能水解sn1位置的酯键。因此,磷脂分子中两个疏水尾巴均结合药物的分子在肿瘤细胞内难以释放与sn1位置通过酯键相连的含有药物基团的结构部分,形成类似具有毒性的溶血磷脂的结构,导致双药物磷脂难以快速释放全部原药。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的含有药物的疏水尾部包含易断裂间隔臂,含有双硫键等,可以被谷胱甘肽等降解而快速断裂,断裂后含有药物分子的碎片中的巯基等通过“反咬”进攻分子自身的羰基,导致快速释放原药,克服了普通间隔臂难以快速断裂而不能快速释放原药的缺陷;并且一分子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快速释放出2分子原药,在靶细胞内形成高浓度,具有更强的药效;
[0041] 本发明的药物的磷脂化合物,单独或与助剂一起组装构成稳定的含药脂质体,药物基团位于脂质体的双脂质层内,药物在发挥药效之前受到良好的保护,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克服了通常情况下药物递送过程中易遭到破坏的缺陷;并且,含药物的脂质体易于被细胞摄入,并快速释放原药,发挥药效;
[0042] 本发明的药物的磷脂化合物可以采用薄膜法等非常容易地自组装成脂质体纳米颗粒,粒径10-1000纳米;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可以与磷脂组成复合体系,采用薄膜法等非常容易地自组装成脂质体纳米颗粒,粒径10-1000纳米;
[0043] 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脂质体纳米颗粒具有被动靶向作用;
[0044] 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及其脂质体纳米颗粒是一种全新的药物释放载体,也是一种前药;
[0045] 本发明的化合物或本发明的化合物和常规药物载体的药物组合物,含有0.1-100重量%的本发明化合物,具有低毒性和优异的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0046] 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及其脂质体纳米颗粒,可用作液体制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可在水、磷酸缓冲液、柠檬酸缓冲液等水相体系下形成脂质体;
[0047] 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脂质体结合含有靶向基团的磷脂助剂,具有主动靶向作用;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或磷脂化合物脂质体,其结构式(1)中,L是分子量为200-4000的端基为靶向基团的N-聚乙二醇-氨基乙基,该磷脂化合物组装成的脂质体表面有靶向基团,具有主动靶向作用;
[0048] 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及其脂质体纳米颗粒制备工艺简单;
[0049] 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及其脂质体纳米颗粒也是一种全新的药物前药,在体内经酶、谷胱甘肽等降解,快速释放原型药物,发挥药效,并具有低的毒副作用,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优异。附图说明
[0050] 图1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的合成路线图。
[0051] 图2双(紫杉醇-7-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酯)磷脂酰胆碱的合成路线图。
[0052] 图3双(吉西他滨-4-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的成路线图。
[0053] 图4双(拓扑替康-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二甘醇酸酯)磷脂酰胆碱合成路线图。
[0054] 图5双(阿霉素-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GFLG)磷脂酰胆碱合成路线图。
[0055] 图6 sn1-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sn2-紫杉醇-7-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酯-甘油磷脂酰胆碱的合成路线图。
[0056] 图7双(多烯紫杉醇-7-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酯)磷脂酰胆碱合成路线图。
[0057] 图8双(7-乙基-羟基喜树碱-1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的合成路线图。
[0058] 图9双(鬼臼毒素-4-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合成路线图。
[0059] 图10双(喜树碱-9-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合成路线图。
[0060] 图11双(喜树碱-7-亚甲基-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合成路线图。
[0061] 图12双(卡巴他赛-2’-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酯)磷脂酰胆碱合成路线图。
[0062] 图13双(羟基喜树碱-1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合成路线图。
[0063] 图14双(伊立替康-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合成路线图。
[0064] 图15双(六环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合成路线图。
[0065] 图16双(二氟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合成路线图。
[0066] 图17双(Belotecan-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合成路线图。
[0067] 图18双(DX-8591f-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合成路线图。
[0068] 图19双(9-硝基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合成路线图。
[0069] 图20双(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4-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合成路线图。
[0070] 图21双(5′-脱氧-5-氟胞苷-4-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胺-琥珀酰)磷脂酰胆碱合成路线图。
[0071] 图22双(喜树碱-20-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胺-琥珀酰)磷脂酰胆碱合成路线图。
[0072] 图23双(全反式维甲酸-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合成路线图。
[0073] 图24双(高三尖杉酯碱-6’-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合成路线图。
[0074] 图25双(酪丝亮肽-二硫代二乙二胺-琥珀酰)磷脂酰胆碱合成路线图。
[0075] 图26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乙醇胺-N-聚乙二醇合成路线图。
[0076] 图27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乙醇胺-N-聚乙二醇-N-叶酸合成路线图。
[0077] 图28双(西达本胺-2’-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合成路线图。
[0078] 图29双(贝沙罗汀-GFLG-丁酰)磷酸胆碱合成路线图
[0079] 图30双(贝沙罗汀-乙二醇琥珀酸-乙二醇琥珀酸)磷酸胆碱合成路线图
[0080] 图31双(贝沙罗汀-乙二胺琥珀酸-乙二胺琥珀酸)磷酸胆碱合成路线图
[0081] 图32速释型双顺铂类化合物磷脂酰胆碱的合成路线图
[0082] 图33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的粒径分析示意图。
[0083] 图34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纳米颗粒冷冻透射电镜图。
[0084] 图35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抗肿瘤活性(a)和体重变化结果(b)。

具体实施方式

[0085]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86] 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是下列通式(1)的化合物或所述通式(1)的化合物与抗衡离子所形成的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0087]
[0088] 式(1)中,A1、A2是易断疏水间隔臂;Z1、Z2是增强疏水间隔臂;Y1、Y2是药物,在技术方案中有具体列举。
[0089] 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按照如下方法合成:
[0090] 含有羟基的药物,通过先与固体光气反应得到氯甲酸酯化的药物衍生物,然后与含有双硫键或多肽键等易断裂间隔臂和增强疏水间隔臂的化合物的羟基或氨基反应,得到药物通过碳酸酯键或氨基甲酸酯键相连,并含有易断裂间隔臂和增强疏水间隔臂的中间产物,然后中间产物的羧基经N,N′-羰基二咪唑(CDI)等催化剂活化后与甘油磷酸胆碱的两个羟基反应,得到相应的含有两个药物基团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分子。适合这一方法的含有羟基的药物包括:紫杉醇、多烯紫杉醇、卡巴他赛、代号为BAY59-8862的化合物、代号为SB-T-11033的化合物、代号为SB-T-121303的化合物、代号为SB-T-121304的化合物、代号为SB-T-1213的化合物、代号为SB-T-12162的化合物、代号为BMS-184476的化合物、代号为DJ-927的化合物、代号为BMS-275183的化合物、喜树碱、羟基喜树碱、7-乙基-10-羟基喜树碱、喜树碱-10-O-乙基吡唑、伊立替康、拓扑替康、7-叔丁基二甲基硅基-10-羟基喜树碱、7-(2-三甲基硅乙基)-喜树碱、代号为Afeletecan的喜树碱衍生物、7-羟甲基喜树碱、9-硝基喜树碱、9-氨基喜树碱、六环喜树碱、代号为Gimatecan的化合物、代号为Belotecan的化合物、二氟替康、代号为BN80927的化合物、代号为TOP-0618的化合物、代号为Exatecan的化合物、代号为Lurtotecan的化合物、代号为DRF-1042的化合物、鬼臼毒素、去甲表鬼臼毒素、替尼泊苷、依托泊苷、长春碱、长春新碱、长春瑞滨、长春地辛、足叶乙苷、三尖杉酯碱、异三尖杉酯碱、去氧三尖杉酯碱、假去氧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大花旋覆花内酯、考布他汀、秋水仙碱、氟维司群、伏立诺他、伊沙匹隆、艾日布林、辛伐他汀、罗替戈汀、利福喷汀、齐多夫定、溴呋啶、洛布卡韦、甲地孕酮、二溴卫矛醇、柳丁氨醇、白藜芦醇、高喜树碱类化合物、芦荟大黄素、姜黄素、羊毛甾醇、曼巴韦、西多福韦、阿克拉霉素、洋红霉素、脱氧吡咯霉素、佐柔比星、8-氟-伊达比星、制霉菌素、两性霉素、米托蒽醌、大黄素、放线菌素D、雷帕霉素、光神霉素、埃坡霉素、丝裂霉素、博来霉素、烟曲霉醇、甲基泼尼松龙、夫拉平度、灯盏花素、曲贝替定、大戟科植物二萜、2,5-己酮可可碱、苦参碱、伊沙匹隆、风车子抑素A4、乌苯美司、利巴韦林、马立马司他、甲羟孕酮、司他夫定、沙奎那韦、去氧肾上腺素、甲氧明、沙丁胺醇、异丙肾上腺素、米索前列醇、拉坦前列素、前列环素、奎尼丁、普罗帕酮、普纳洛尔、地高辛、洋地黄毒苷、多巴酚丁胺、华法林、香豆素类化合物、洛伐他丁、氟伐他丁、恩格列净、地加瑞克、阿巴瑞克、诺雷德、加兰他敏、放线菌酮、米诺环素、美洛昔康、泊沙康唑、依维莫司、伏立诺他、瓦他拉尼碱、阿比特龙、双氢青蒿素、氢化泼尼松、地塞米松、代号为AEZS-112的化合物、代号为GZ402674的化合物、代号为BCX-1777的化合物、代号为CYC682的化合物、代号为LY-
2334737的化合物、O-(氯乙酰-氨甲酰基)烟曲霉素、代号为SU14813的化合物、代号为BMS-
275291的化合物、代号为ABT-510的化合物、代号为Aplidine的化合物、代号为NSC 683551的化合物、代号为CGS 27023A的化合物、代号为RO 32-3555的化合物、代号为NPI-0052的化合物、替拉万星、代号为CEP-1347的化合物、代号为ABR-215050的化合物、代号为Monomethyl auristatin E的化合物、比卡鲁胺、维甲酰酚胺、安沙霉素、苔藓抑素、替西罗莫司、普马司他、替拉那韦、茚地那韦、利托那韦、阿扎那韦、奈非那韦、巴马司他、槲皮素、黄酮类药物、替格瑞洛、坎格瑞洛、替比夫定、曲氟尿苷、阿达帕林、洛匹那韦、达格列净、利福昔明、氟替卡松、艾沙康唑、雷特格韦、帕比司他、阿维巴坦、左炔诺孕酮、炔雌醇、地瑞拉韦、奥美沙坦、依伐卡托、苔藓虫素-1、α-半乳糖神经酰胺、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姜黄素、冬凌草甲素、染料木黄酮、雷公藤甲素、棉子酚、水飞蓟宾、泰拉万星、依折麦布、伪麻黄碱、替卡格雷、莫米松糠酸酯、去铁酮、奥昔布宁、羟吗啡酮、雷特格韦、米拉贝隆、特立氟胺、阿伐那非、坦西莫司、埃替格韦、度鲁特韦、卡奇霉素、瑞他莫林、托伐普坦、苯芴醇、他比特啶、加兰他敏、托瑞赛尔、卡格列净、拉替拉韦、丁丙诺啡、索氟布韦、曲前列素、丹曲林、糠酸氟替卡松、纳洛酮、坎格列净、索非布韦、N-羟甲基阿立哌唑、代号为brivanib的化合物、代号为bryostatin-1的化合物、代号为combretastain A4的化合物、代号为CEP18770的化合物、代号为Ivacaftor的化合物、代号为MEK162的化合物、代号为neovastat的化合物、代号为UCN-01的化合物、代号为ridaforolimus的化合物、代号为AZD6244的化合物、代号为TAK-
733的化合物、代号为AS703026的化合物、代号为PD-325901的化合物、代号为maytansine的化合物、代号为RO4987655的化合物、代号为GDC-0973的化合物、代号为GSK 945237的化合物、代号为ANG 1009的化合物、代号为AD 198的化合物、代号为Becatecarin的化合物、代号为Adva 27a的化合物、代号为Benzopyranones的化合物、代号为AEZS 112的化合物、代号为B00742的化合物、代号为ALCHEMIX的化合物、代号为的化合物、代号为的化合物、代号为Saintopin的化合物、代号为NCA0465的化合物、代号为GL331的化合物、代号为CAP7.1的化合物、代号为IT 62B的化合物、代号为C 1311的化合物、羟考酮、司利卡西平、他克莫司、帕潘立酮、N-羟甲基阿立哌唑、拉替拉韦、卡格列净、地塞米松、卡柔比星、阿柔比星、伊巴他滨、加洛他滨、安西他滨、来他替尼、英丙舒凡、甘露舒凡、利曲舒凡、曲奥舒凡、依考莫司汀、雌莫司汀、司莫司汀、阿雌莫司汀、吉美拉西、贝利司他;
[0091] 含有氨基或胺基的药物,通过先与固体光气反应得到氨基甲酰氯药物衍生物,然后与含有双硫键或多肽键等易断裂间隔臂和增强疏水间隔臂的化合物的羟基或氨基反应,得到药物通过氨基甲酸酯或脲键相连,并含有易断裂间隔臂和增强疏水间隔臂的中间产物,最后两个中间产物分子的羧基在CDI等催化剂作用下与甘油磷酸胆碱的两个羟基反应,得到相应的含有两个药物基团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适合这一方法的含有氨基或胺基的药物包括:代号为DX-8951f的喜树碱衍生物、吉西他滨、代号为CP-4126的化合物、C1-C20酰胺基吉西他滨、氟铁龙、克拉屈滨、氟尿嘧啶、替加氟、卡莫氟、双呋氟尿嘧啶、去氧氟尿苷、艾西拉滨、卡培他滨、5’-脱氧-5-氟胞苷、5’-脱氧-5-氟尿苷、2’-脱氧-5-氟尿苷、阿糖胞苷、环胞苷、曲沙他滨、沙帕他滨、地西他滨、伯舒替尼、他菲替尼、依罗替尼、达克替尼、来那替尼、多韦替尼、帕纳替尼、巴非替尼、司美替尼、卡扎替尼、鲁索替尼、卢佐替尼、艾乐替尼、卡博替尼、乐伐替尼、色瑞替尼、阿法替尼、舒尼替尼、拉帕替尼、克唑替尼、阿帕替尼、埃罗替尼、卡奈替尼、阿西替尼、博舒替尼、尼洛替尼、吉非替尼、达沙替尼、西他列汀、伊马替尼、6-巯嘌呤、甲氨蝶呤、氨蝶呤、羟基脲、肌苷二醛、腺苷二醛、依鲁替尼、曲美替尼、鲁索利替尼、阿扎胞苷、氯法拉滨、来那度胺、奈拉滨、帕唑帕尼、凡德他尼、卡非佐米、恩扎鲁胺、达拉菲尼、瓦他拉尼、替莫唑胺、艾夫他滨、贝他司汀、利拉利汀、氟西汀、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度洛西汀、阿托伐他汀、卡莫司汀、尼莫司汀、阿卡地新、4’-硫代-β-D-阿拉伯呋喃糖基胞嘧啶、阿德福韦、阿糖腺苷、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去甲氧基柔红霉素、吡柔比星、恩替诺特、西达苯胺、氨多索韦、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匹杉琼、他克林、来那度胺、美替沙腙、羟基脲、平阳霉素、更昔洛韦、泛昔洛韦、酚妥拉明、酚苄明、哌唑嗪、坦洛新、吲哚拉明、溴莫尼定、肼屈嗪、米诺地尔、美卡拉明、普鲁卡因胺、美西律、多巴胺、氨利酮、帕布昔利布、博赛泼维、特拉匹伟、石杉碱甲、美金刚、索拉非尼、瑞格非尼、达拉非尼、维罗非尼、芬戈莫德、尼达尼布、三氟胸苷、沃诺拉赞、奥拉帕尼、异环磷酰胺、艾瑞布林、代号为TAS-106的化合物、代号为VQD-002的化合物、代号为MB07133的化合物、代号为SPD 754的化合物、代号为Reverset的核苷类似物、代号为E7974的化合物、代号为Lonafarnib的化合物、代号为Semaxanib的化合物、代号为Linifanib的化合物、代号为Crenolanib的化合物、艾替班特、代号为AZD3293的化合物、代号为Lu AE58054的化合物、代号为LY2811376的化合物、代号为Alectinib的化合物、替匹法尼、洛那法尼、安瑞那韦、拟肽药物、左乙拉西坦、艾司利卡西平、托吡酯、维拉佐酮、拉铁尼伯、L-赖氨酸-d-苯丙胺、多沙唑嗪、奥卡西平、恩曲他滨、阿德福韦酯、泰诺福韦、缬更昔洛韦、米那普仑、阿利吉仑、希美加群、依曲韦林、卢非酰胺、咪喹莫特、法莫替丁、拉莫三嗪、伯赛匹韦、依佐加滨、考来维仑、咪喹莫特、氯噻酮、阿哌沙班、阿巴卡韦、西罗多辛、地加瑞克、特拉万星、芬戈莫德、鞘氨醇、利奥西呱、奥比他韦、代号为Brostallicin的化合物、代号为Baricitinib的化合物、代号为Buparlisib的化合物、代号为cobicistat的化合物、代号为Elacytarabine的化合物、代号为GX15-070的化合物、代号为Iniparib的化合物、代号为Ixazomib的化合物、代号为KRN 7000的化合物、代号为linezolid的化合物、代号为Linsitinib的化合物、代号为Nintedanib的化合物、代号为Motesanib的化合物、代号为Voxtalisib的化合物、代号为Vatalanib的化合物、代号为Pilaralisib的化合物、代号为ONX0912的化合物、代号为Tivozanib的化合物、代号为PF-03084014的化合物、代号为Verosudil的化合物、代号为TG-101348的化合物、代号为Tivantinib的化合物、代号为Paritaprevir的化合物、代号为sonidegib的化合物、代号为Rociletinib的化合物、代号为Trametinib的化合物、代号为Regorafenib的化合物、代号为Evofosfamide的化合物、代号为Veliparib的化合物、代号为volasertib的化合物、代号为simeprevir的化合物、代号为vismodegib的化合物、代号为pomalidomide的化合物、代号为idelalisib的化合物、代号为BEZ2235的化合物、代号为GDC-0941的化合物、代号为XL147的化合物、代号为MK2206的化合物、达帕菲尼、代号为BMS-908662的化合物、代号为CI-1040的化合物、代号为GSK1120212的化合物、代号为NVP-AEW541的化合物、代号为Tivozanib的化合物、代号为masitinib的化合物、代号为SCH 900105的化合物、代号为Foretinib的化合物、代号为RO5126766的化合物、代号为Cyclopentanthraquinones的化合物、代号为F 
14512的化合物、代号为Sitafloxacin的化合物、代号为Elinafide的化合物、代号为KW 
2170的化合物、代号为Lucanthone的化合物、代号为Sabarabicin的化合物、代号为Pixantrone的化合物、西地尼布、莫替沙尼、帕泊昔布、罗拉吡坦、达比加群酯、去乙酰基长春碱单酰肼、丁氧哌烷、利匹韦林、美多比星、奈柔比星、吡柔比星、罗多比星、沙柔比星、戊柔比星、佐柔比星、流柔比星、伊达比星、加柔比星、依索比星、地托比星、氨柔比星、伐托他滨、扎西他滨、替扎他滨、非西他滨、氟西他滨、氨莫司汀、厄洛替尼、培利替尼、三甲曲沙;
[0092] 含有羧基的药物,通过先与含有双硫键或多肽键等易断裂间隔臂和增强疏水间隔臂的化合物的羟基或氨基反应,得到药物通过酯键或酰胺键相连,并含有易断裂间隔臂和增强疏水间隔臂的中间产物,最后两个中间产物分子的羧基与甘油磷酸胆碱的两个羟基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得到相应的含有两个药物基团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适用这一方法的含有羧基的药物包括:5,6-二甲基吨酮-4-乙酸、土槿皮乙酸、灵芝酸、齐墩果酸、大黄酸、9-顺式维甲酸、桦木酸、维生素E琥珀酸单酯、全反式维甲酸、双氯芬酸、卡谷氨酸、奥贝胆酸、脱氧胆酸、氨己烯酸、亮丙瑞林、雨蛙素、普兰林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杆菌肽、特立帕肽、戈舍瑞林、艾塞那肽、安替安吉肽、米伐木肽、罗米地辛、酪丝缬肽、西夫韦肽、艾博卫泰、酪丝亮肽、多尼培南、阿齐沙坦、后叶催产素、环孢菌素、普罗瑞林、他替瑞林、那法瑞林、布舍瑞林、组氨瑞林、戈那瑞林、色氨瑞林、生长抑素、分泌素、奥曲肽、齐考诺肽、恩夫韦肽、兰瑞肽、伐普肽、司格列肽、替度鲁肽、利那洛肽、西那普肽、帕瑞肽、曲普瑞林、替莫瑞林、利拉鲁肽、贝沙罗汀、匹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苯达莫司汀、美法仑、氯尼达明、阿曲生坦、美法仑、舒林砜、培美曲塞、氮甲、地诺前列酮、卡前列素、前列地尔、吉非贝齐、西鲁瑞韦、抑肽素、格拉替雷、芦西纳坦、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地拉罗司、氟喹诺酮、普拉曲沙、代号为Voreloxin的化合物、代号为AKR501的化合物、代号为CPI-613的化合物、代号为MK0429的化合物、代号为IDN-6556的化合物、坦诺司他、马马司他、普啉司他、代号为alisertib的化合物、西仑吉肽、阿加曲班、达比加群、青蒿琥酯、安立生坦、艾曲波帕、缬沙坦、莫西沙星、萘普生、伊卢多啉、格拉替雷、替罗非班、地拉罗司、头孢他啶、左旋多巴、卡别多巴、贝西沙星、非布索坦、普卢利沙星、头孢比普酯、头孢吡普、加巴喷丁酯、美沙拉嗪、艾替班特、利那洛肽、贝达喹啉、沙库必曲、依匹哌唑、多尼培南、巨大戟醇甲丁烯酸酯、屈昔多巴、代号为lumacaftor的化合物、代号为MLN9708的化合物、代号为Sacubitril的化合物、代号为rigosertib的化合物、代号为Vosaroxin的化合物、代号为Orantinib的化合物、依达曲沙、酮曲沙、奥替拉西、米托拉酮、硼替佐米。
[0093] 铂类药物通过含有端氨基的配体先与固体光气反应得到氨基甲酰氯药物衍生物,然后与含有双硫键或多肽键等易断裂间隔臂和增强疏水间隔臂的化合物的羟基或氨基反应,得到药物通过氨基甲酸酯或脲键相连,并含有易断裂间隔臂和增强疏水间隔臂的中间产物,最后两个中间产物分子的羧基在CDI等催化剂作用下与甘油磷酸胆碱的两个羟基反应,得到相应的含有两个铂药物基团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适合这一方法的药物包括:顺铂、螺铂、卡铂、奥沙利铂、赛特铂、米铂、奈达铂、庚铂、洛铂、环铂、草酸铂、甲啶铂、代号为BBR-3464的化合物。
[0094] 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等药物中的应用,将所述药物磷脂或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与药效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备成药剂。可将本发明化合物或本发明化合物与一种或多种固体或液体药物赋形剂和/或辅剂结合,制成可作为人药使用的适当的施用形式或剂量形式。通常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含有重量百分比0.1-100%的本发明化合物。
[0095] 本发明化合物或含有它的药物组合物给药途径可为肠道或非肠道,如口服、肌肉、皮下、鼻腔、口腔粘膜、皮肤、腹膜或直肠等。可为注射给药,包括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给药剂型可以是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如液体剂型可以是真溶液类、胶体类、微粒剂型、乳剂剂型、混悬剂型。其他剂型例如片剂、胶囊、滴丸、气雾剂、丸剂、粉剂、溶液剂、混悬剂、乳剂、颗粒剂、栓剂、冻干粉针剂等。
[0096] 本发明化合物可以制成普通制剂、也可以是缓释制剂、控释制剂、靶向制剂及各种微粒给药系统。
[0097]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采用的载体是,例如稀释剂与吸收剂,如淀粉、糊精、硫酸钙、乳糖、甘露醇、蔗糖氯化钠、葡萄糖、尿素、碳酸钙、白陶土、微晶纤维素、硅酸等;湿润剂与粘合剂,如水、甘油、聚乙二醇、乙醇、丙醇、淀粉浆、糊精、糖浆、蜂蜜、葡萄糖溶液、阿拉伯胶浆、明胶浆、羧甲基纤维素钠、紫胶、甲基纤维素、磷酸钾、聚乙烯吡咯烷酮等;崩解剂,例如干燥淀粉、海藻酸盐、琼脂粉、褐藻淀粉、碳酸氢钠与枸橼酸、碳酸钙、聚氧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十二烷基磺酸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等;崩解抑制剂,例如蔗糖、三硬脂酸甘油酯、可可脂、氢化油等;吸收促进剂,例如季铵盐、十二烷基硫酸钠等;润滑剂,例如滑石粉、二氧化硅、玉米淀粉、硬脂酸盐、硼酸、液体石蜡、聚乙二醇等。还可以将片剂进一步制成包衣片,例如糖包衣片、薄膜包衣片、肠溶包衣片,或双层片和多层片。
[0098] 将本发明化合物制成注射用制剂,如溶液剂、混悬剂溶液剂、乳剂、冻干粉针剂,这种制剂可以是含水或非水的,可含一种和/或多种药效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稀释剂、粘合剂、润滑剂、防腐剂表面活性剂或分散剂。如稀释剂可选自水、乙醇、聚乙二醇、1,3-丙二醇、乙氧基化的异硬脂醇、多氧化的异硬脂醇、聚氧乙烯山梨醇脂肪酸酯等。另外,为了制备等渗注射液,可以向注射用制剂中添加适量的氯化钠、葡萄糖或甘油,此外,还可以添加常规的助溶剂、缓冲剂、pH调节剂等。这些辅料是本领域常用的。
[0099] 由本发明化合物和助剂制成脂质体纳米颗粒,粒径10-1000纳米,使用的助剂是磷脂、聚乙二醇化磷脂(聚乙二醇分子量200-4000)、靶向聚乙二醇化磷脂(聚乙二醇分子量200-4000)胆固醇中的一种或多种,靶向基团是叶酸、半乳糖、多肽、抗体、抗体片段、透明质酸、无唾液酸糖蛋白、多糖、核酸和拟肽。
[0100] 由本发明化合物制成脂质体纳米颗粒制剂,粒径10-1000纳米。由本发明化合物和助剂制成脂质体纳米颗粒,粒径10-1000纳米。
[0101] 从体外抗肿瘤等活性筛选来看,本发明化合物表现优异的抗肿瘤等活性。试验表明,本发明化合物的体内毒性小于原药。从体外抗肿瘤等活性筛选来看,本发明化合物脂质体纳米颗粒表现优异的抗肿瘤等活性。试验表明,本发明化合物的脂质体体内毒性远小于原药。
[0102] 本发明利用2分子的药物与两段间隔臂相连作为疏水尾和磷脂亲水头通过共价键相连,制备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亲水性或亲脂性优于原药。
[0103] 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分子中有一种含二硫键等易断裂结构的间隔臂。该间隔臂细胞内的谷胱甘肽等作用而快速断裂,一分子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快速释放出两个分子的原型药物,形成高浓度,提高了药物的抗肿瘤等药效,达到原型药物的2倍以上,发挥增强抗肿瘤等作用的功能。
[0104] 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单独或与助剂一起组装构成稳定的脂质体,克服了通用脂质体包裹药物时药物易于泄漏的缺点,提高药物包裹的效率和药物的稳定性,同时使抗肿瘤等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易于通过脂质体形式摄入细胞内,发挥药效。
[0105] 本发明将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制备成纳米颗粒,具有脂质体的特性,具有靶向功能,具有可形成液体制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的特性,用于肿瘤等治疗;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及其脂质体纳米颗粒是一种全新的前药,也是药物载体,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并在体内经酶等降解发挥药效,能延长药物释放半衰期,并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
[0106] 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脂质体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是由本发明化合物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或本发明化合物与助剂的混合物,通过薄膜分散法、逆相蒸发法、冷冻干燥法、超声波分散法、喷雾干燥法、膜挤压法、或高压均质法等方法制备。
[0107] 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抗肿瘤等活性优于原药;本发明的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脂质体的抗肿瘤等活性优于原药。
[0108] 以下为制备过程中使用的部分试剂代号:
[0109] DMAP 4-二甲氨基吡啶
[0110] CDI N,N′-羰基二咪唑
[0111] GPC 磷酰胆碱甘油
[0112] DBU 1,5-二氮杂二环[5.4.0]十一-5-烯
[0113] EDC 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
[0114] NHS N-羟基琥珀酰亚胺
[0115] TFA 三氟乙酸
[0116] DMF 二甲基甲酰胺
[0117] DMSO 二甲亚砜
[0118] Bu4NF 四丁基氟化铵
[0119] (BOC)2O 二碳酸二叔丁酯
[0120] BOC 叔丁氧羰基
[0121] TEA 三乙胺
[0122] Folic acid 叶酸
[0123] GFLG 甘氨酰-苯丙氨酰-亮氨酰-甘氨酸
[0124] Triphosgene 三光气
[0125] 药物的亲脂性的表征与亲脂性参数测量方法:磷脂膜色谱法(药学学报,2003,38(10),791-794;药学学报,2003,38(6),475-480;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08,97(8):2984-3004)。
[0126] 仪器:Agli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系统(采用IAMPC.MG磷脂膜色谱柱:12μm,4.6mm×150mm,美国Regis Chem公司)。
[0127] 磷脂膜色谱容量因子的测定使用pH 7.4,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作为流动相从色谱柱上洗脱药物。对于不加有机调节剂不能从色谱柱上洗脱下来的强亲脂性化合物,在流动相中加入了乙腈以增强其洗脱能力,其中乙腈在流动相中的百分比 在(0~30)%。柱温为35℃;流速为1.0mL/min;所有化合物的紫外检测波长为215nm;受试药物浓度为200μmol/L,进样体积15μL。药物在柱上的保留能力用其容量因子对数值(lg k’IAM)表示:
[0128] lg k’IAM=lg(TR-T0)/T0
[0129] 式中,TR为药物在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T0为死时间。将不同流动相下药物的容量因子(k′IAM)归一化到 为零时的容量因子(kIAM),它代表磷脂膜色谱系统中药物的磷脂膜亲和性参数。药物在柱上的保留能力用其容量因子对数lg kIAM表示磷脂膜色谱上药物的分配系数,即表示药物亲脂性参数。lg kIAM以下称亲脂性参数,其值越大,亲脂性越好。
[0130] 对照例1:
[0131] 双(喜树碱-20-琥珀酸)磷脂酰胆碱的合成
[0132] 喜树碱1g,琥珀酸酐0.75g,DMAP 0.2g,三乙胺0.2g,加入三氯甲烷为反应溶剂,回流反应12h;稀盐酸洗涤三遍,过滤稀盐酸层,取滤饼;加甲醇溶解,4℃放置12h,过滤,取滤饼,干燥,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中间产物喜树碱-20-琥珀酸单酯0.75g。取中间产物喜树碱-20琥珀酸单酯0.6g,加入CDI 0.5g,加入30mL DMSO作为反应溶剂,加入GPC 0.3g和DBU 0.5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产物双(喜树碱-20-琥珀酸)磷脂酰胆碱0.32g。1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8.03-7.59(10H,m),6.25(2H,s),4.71-4.55(7H,m),4.21(2H,t),3.86-3.55(8H,m),3.30(9H,s),2.67-2.41(8H,t),1.98(4H,m),1.12(6H,s)。[M+H]+m/z:1119.34。磷脂膜色谱法测量产物的亲脂性参数lg kIAM值为1.79。
[0133] 对照例2:
[0134] 双(喜树碱-20-琥珀酸)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的制备
[0135] 取对照例1的双(喜树碱-20-琥珀酸)磷脂酰胆碱1mmol,加入三氯甲烷20mL,60℃旋蒸干溶剂;加入20mL PBS(pH=7.4)60℃起膜,200nm滤膜过滤,得双(喜树碱-20-琥珀酸)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纳米颗粒溶液。粒度仪分析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210nm。
[0136] 对照例3:
[0137] 双(吉西他滨-4-N-琥珀酸)磷脂酰胆碱的合成
[0138] 按照文献(J.Org.Chem.1999,64,8319-8322)中的方法合成叔丁氧羰基(BOC)保护的吉西他滨衍生物3′-O-BOC-5′-O-BOC-吉西他滨。
[0139] 3′-O-BOC-5′-O-BOC-吉西他滨1g溶于10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6g,琥珀酸酐1g,50℃室温反应12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3′-O-BOC-5′-O-BOC-吉西他滨-4-N-琥珀酸0.82g;中间产物3′-O-BOC-5′-O-BOC-吉西他滨-4-N-琥珀酸0.6g溶于20mL DMSO中,加入CDI 0.6g,活化1h,加入GPC 0.3g和DBU 0.6g,室温反应24h,乙醚中沉淀;固体分散于三氯甲烷中,0℃下滴加TFA,升至室温反应3小时,脱除BOC保护基,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双(吉西他滨-4-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0.46g。1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8.0(2H,br),6.39(2H,t),4.64(1H,m),4.32(2H,m),4.11(2H,m),3.97(2H,t),3.91(2H,m),3.43(2H,t),3.30(9H,s),
2.57-2.53(8H,m)。[M+H]+m/z:948.73。亲脂性参数lg kIAM值为1.43。
[0140] 实施例1:
[0141] 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的合成(合成路线见图1)
[0142] 喜树碱1g溶于10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1.0g,三光气0.3g,室温下反应6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10mL DMSO,加入三乙胺0.3g,加入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5g。中间产物喜树碱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g溶于20mL DMSO中,加入CDI 0.6g,活化1h,加入GPC 0.3g和DBU 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0.35g。1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8.03-7.60(10H,m),6.74(2H,s),4.76-4.74(4H,m),4.64(1H,s),4.47-4.38(4H,m),4.22-4.13(6H,m),4.04-3.96(8H,m),3.61(2H,t),3.30(9H,s),2.85-2.64(16H,m),1.96(4H,m),0.90(6H,t)。[M+H]+m/z:1479.53。
[0143] 磷脂膜色谱法测量产物的亲脂性参数lg kIAM值为2.18,显示其亲水性优于lg kIAM值为4.85的喜树碱原药,亲脂性优于lg kIAM值为1.83的双(喜树碱-20-琥珀酸)磷脂酰胆碱。
[0144] 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溶于0.01M的氯化钠水溶液中,冻干得到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白色固体粉末。
[0145] 实施例2:
[0146] 双(紫杉醇-7-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酯)磷脂酰胆碱的合成(路线见图2)
[0147] 紫杉醇1.0g溶于3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5mL,加入0.6g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TBDMSCl),0℃下反应3h,加入冰乙醚,析出白色沉降,离心分离,进一步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三氯甲烷/甲醇:7/1,v/v)得到紫杉醇2’位封端产物2’-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紫杉醇0.82g,为白色粉末状固体。
[0148] 2’-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紫杉醇0.5g溶于5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5g,三光气0.2g,室温下反应6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10mL DMSO,加入三乙胺0.3g,加入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单酯0.3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2’-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紫杉醇-7-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单酯0.36g;中间产物2’-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紫杉醇-7-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单酯0.3g溶于10mL DMSO中,加入CDI 0.3g,活化1h,加入GPC 0.1g和DBU 0.3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进一步用四丁基氟化铵处理,脱除TBDMS,冷乙醚沉淀后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双(紫杉醇-7-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酯)磷脂酰胆碱0.18g。1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8.07-8.03(10H,m),7.70-7.27(22H,m),5.59-5.51(4H,m),5.06-4.80(6H,m),4.47-4.12(11H,m),
4.04-3.96(10H,m),3.65-3.37(6H,m),3.30(9H,s),2.84-2.80(12H,m),2.32(8H,m),2.21+
(12H,s),2.13-1.64(22H,m),1.30(6H,s),1.25(4H,s)。[M+H]m/z:2546.75。
[0149] 磷脂膜色谱法测量产物的亲脂性参数lg kIAM值为2.45,显示其亲水性优于亲脂性参数lg kIAM值为4.26的紫杉醇原药。
[0150] 双(紫杉醇-7-碳酸酯-二硫代二乙醇-己二酸酯)磷脂酰胆碱溶于0.1M氯化钾水溶液中,冻干得到含有钾离子和氯离子的磷酸胆碱化合物固体粉末。
[0151] 实施例3:
[0152] 双(吉西他滨-4-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的合成(合成路线见图3)
[0153] 按照文献(J.Org.Chem.1999,64,8319-8322)中的方法合成叔丁氧羰基(BOC)保护的吉西他滨衍生物3′-O-BOC-5′-O-BOC-吉西他滨。
[0154] 3′-O-BOC-5′-O-BOC-吉西他滨1g溶于10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6g,三光气0.3g,室温下反应6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10mL DMSO,加入三乙胺0.3g,加入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3′-O-BOC-5′-O-BOC-吉西他滨-4-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72g;中间产物3′-O-BOC-
5′-O-BOC-吉西他滨-4-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g溶于20mL DMSO中,加入CDI 0.6g,活化1h,加入GPC 0.3g和DBU 0.6g,室温反应24h,冰乙醚中沉淀;固体分散于三氯甲烷中,0℃下滴加TFA,升至室温反应3小时,脱除BOC保护基,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双(吉西他滨-4-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
1
碱0.35g。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9.16(2H,d),8.0(2H,br),6.39(2H,t),
5.4(2H,d),4.65(1H,m),4.47-4.38(8H,m),4.20(1H,s),4.13(1H,s),3.96(8H,m),3.79(2H,m),3.65-3.54(8H,m),3.30(9H,s),2.85-2.84(14H,m),2.64(2H,t)。[M+H]+m/z:
1309.22。
[0155] 磷脂膜色谱法测量产物的亲脂性参数lg kIAM值为1.96,显示其亲脂性优于亲脂性参数lg kIAM值为0.52的吉西他滨原药,其亲脂性还优于亲脂性参数lg kIAM值为1.43的双(吉西他滨-4-N-琥珀酸酰)磷脂酰胆碱,显示产物两种间隔臂的增强疏水亲脂作用。
[0156] 双(吉西他滨-4-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溶于0.01M的磷酸钠水溶液中,冻干得到含有钠离子和磷酸根离子的双(吉西他滨-4-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白色固体粉末。
[0157] 实施例4:
[0158] 双(拓扑替康-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二甘醇酸酯)磷脂酰胆碱化合物的合成(合成路线见图4)
[0159] 9-二甲氨基甲基-10-羟基喜树碱(拓扑替康)0.6g溶于5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6g,三光气0.3g,室温下反应6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10mL DMSO,加入三乙胺0.3g,加入二硫代二乙二醇-二甘醇酸单酯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拓扑替康-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二甘醇酸单酯0.48g;中间产物拓扑替康-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二甘醇酸单酯0.4g溶于20mL DMSO中,加入CDI 0.4g,活化1h,加入GPC 0.15g和DBU 0.4g,室温反应24h,冰乙醚中沉淀,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双(拓扑替康-
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二甘醇酸酯)磷脂酰胆碱0.26g。1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7.80(2H,s),7.66(2H,d),7.19(2H,d),6.74(2H,s),5.35(2H,br),4.76-4.64(5H,m),4.47-4.33(17H,m),4.22-4.13(6H,m),4.04-3.96(8H,m),3.61(2H,t),3.0(9H,s),
2.84(8H,t),2.16(12H,s),1.96(4H,m),0.90(6H,t)。[M+H]+m/z:1657.72。亲脂性参数lg kIAM值为2.10。
[0160] 实施例5:
[0161] 双(阿霉素-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GFLG)磷脂酰胆碱的合成(路线见图5)
[0162] 阿霉素盐酸盐0.8g溶于3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5g,4.5mmol)、0.3g TBDMSCl,室温下反应3h,加入冰乙醚沉淀,析出的白色固体,用柱层析法分离得到羟基封端产物14-O、4’-O-二(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阿霉素0.58g。
[0163] 14-O、4’-O-二(叔丁基二甲基硅氧烷)-阿霉素0.5g溶于1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6g,三光气0.3g,室温下反应6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10mL DMSO,加入三乙胺0.3g,加入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14-O、4’-O-二(叔丁基二甲基硅氧烷)-阿霉素-3’-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46g;中间产物14-O、4’-O-二(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阿霉素-3’-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4g溶于20mL DMSO中,加入0.5g EDC/0.5g NHS活化,然后加入N-甘氨酰-苯丙氨酰-亮氨酰-甘氨酸(GFLG)0.3g,室温反应24小时,反应液用柱色谱分离,得到
14-O、4’-O-二(叔丁基二甲基硅氧烷)-阿霉素-3’-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酰-N-GFLG 0.31g;上述中间产物溶于10mL DMSO中,加入CDI 0.3g,活化1h,加入GPC 0.15g和DBU 0.3g,室温反应24h,冷乙醚中析出沉淀;固体进一步溶于DMF中,加入四丁基氟化铵,室温反应6h,脱除TBDMS,冷乙醚沉淀后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双(阿霉素-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GFLG)磷脂酰胆碱0.16g。1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8.03-7.88(14H,m),7.40-7.27(12H,m),5.35(4H,br),4.95-4.92(4H,m),4.69-4.38(10H,m),4.20-3.37(44H,m),3.30(9H,s),3.19-3.12(4H,m),2.84(8H,t),2.61(2H,t),
2.49(2H,t),2.25-1.49(14H,m),1.18(6H,d),0.91(12H,d)。[M+H]+m/z:2618.73。产物的亲脂性参数lg kIAM值为2.35,显示其亲脂性优于亲脂性参数lg kIAM值为0.78的阿霉素盐酸盐原药,也优于亲脂性参数lg kIAM值为2.12的双(阿霉素-N-二硫代二乙醇酸)磷脂酰胆碱,显示产物的两种疏水间隔臂的增强疏水亲脂作用。
[0164] 实施例6:
[0165] sn1-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sn2-紫杉醇-7-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酯-甘油磷脂酰胆碱的合成(路线见图6)
[0166] 按照实施例1方法合成的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3g溶于20mL DMSO中,加入CDI 0.3g,活化1h,加入GPC 0.1g和DBU 0.3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中间产物sn1-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酰甘油磷脂酰胆碱0.18g。
[0167] 按照实施例2方法合成的2’-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紫杉醇-7-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单酯0.15g溶于10mL DMSO中,加入CDI 0.3g,活化1h,加入中间产物sn1-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酰甘油磷脂酰胆碱0.15g,DBU 0.3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进一步用四丁基氟化铵处理,脱除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TBDMS,冷乙醚沉淀后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sn1-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sn2-紫杉醇-7-1
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酯-甘油磷脂酰胆碱0.09g。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8.07-7.27(21H,m),6.74(1H,s),5.59-5.51(3H,m),5.05(1H,d),4.80-4.64(4H,m),4.47-4.12(10H,m),4.04-3.96(9H,t),3.65-3.61(3H,t),3.37(1H,t),3.30(9H,s),2.85-2.80(16H,m),2.32-2.13(11H,m),1.64(4H,t),1.96-1.76(8H,m),1.30-1.25(9H,+
m),0.90(3H,t)。[M+H]m/z:2013.14。亲脂性参数lg kIAM值为2.35。
[0168] 实施例7:
[0169] 双(多烯紫杉醇-7-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酯)磷脂酰胆碱的合成(路线见图7)
[0170] 多烯紫杉醇1.0g溶于3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1mL,加入1.0g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TBDMSCl),0℃下反应3h,加入冰乙醚,析出白色沉降,离心分离,进一步柱层析分离得到紫杉醇2’位封端产物2’-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多烯紫杉醇0.75g,为白色粉末状固体。
[0171] 2’-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多烯紫杉醇0.5g溶于5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5g,三光气0.2g,室温下反应6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10mL DMSO,加入三乙胺0.3g,加入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单酯0.3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2’-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多烯紫杉醇-7-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单酯0.36g;中间产物2’-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多烯紫杉醇-7-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单酯0.3g溶于10mL DMSO中,加入CDI 0.3g,活化1h,加入GPC 0.15g和DBU 0.3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进一步用四丁基氟化铵处理,脱除TBDMS,冷乙醚沉淀后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双(多烯紫杉
1
醇-7-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酯)磷脂酰胆碱0.18g。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8.07-7.20(22H,m),5.59(2H,d),5.06-3.37(36H,m),3.30(9H,s),2.84-2.80(10H,m),2.32-2.13(16H,m),1.88-1.64(20H,m),1.38-1.25(36H,m)。[M+H]+m/z:2454.69。
lg kIAM值为2.62。
[0172] 双(多烯紫杉醇-7-碳酸酯-二硫代二乙醇酸-己二酸酯)磷脂酰胆碱溶于0.1M硫酸钠水溶液中,冻干得到含有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磷酸胆碱化合物固体粉末。
[0173] 实施例8:
[0174] 双(7-乙基-羟基喜树碱-1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的合成(合成路线见图8)
[0175] 7-乙基-10-羟基喜树碱1g溶于10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6g,三光气0.3g,室温下反应6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10mL DMSO,加入三乙胺0.3g,加入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7-乙基-羟基喜树碱-1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75g;中间产物7-乙基-羟基喜树碱-1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g溶于20mL DMSO中,加入CDI 0.6g,活化1h,加入GPC 0.3g和DBU 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双(7-乙基-羟基喜树碱-1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0.35g。1H NMR(500MHz,CD3OD∶CDCl3 1∶
1)δ(ppm):7.79(2H,d),7.29-7.25(4H,m),6.74(2H,s),4.76-3.96(19H,m),3.65-3.61(4H,m),3.30(9H,s),2.85-2.60(20H,m),1.87(4H,m),1.25(6H,t),0.90(6H,t)。[M+H]+m/z:
1567.64。lg kIAM值为1.94。
[0176] 双(7-乙基-羟基喜树碱-1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溶于0.01M的氯化钠水溶液中,冻干得到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双(7-乙基-羟基喜树碱-1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白色固体粉末。
[0177] 实施例9:
[0178] 双(鬼臼毒素-4-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化合物的合成(合成路线见图9)
[0179] 鬼臼毒素1g溶于10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6g,三光气0.3g,室温下反应6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10mL DMSO,加入三乙胺0.3g,加入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鬼臼毒素-4-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72g;中间产物鬼臼毒素-4-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g溶于30mL DMSO中,加入CDI 0.6g,活化1h,加入GPC 0.3g和DBU 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双(鬼臼毒素-4-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0.43g。1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6.66-6.52(8H,m),6.07(4H,s),5.31(2H,m),4.76-3.41(43H,m),3.30(9H,s),2.85-2.64(16H,m)。[M+H]+m/z:1611.64。亲脂性参数lg kIAM值为2.30。
[0180] 双(鬼臼毒素-4-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溶于0.01M的氯化钠水溶液中,冻干得到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双(鬼臼毒素-4-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白色固体粉末。
[0181] 实施例10:
[0182] 双(喜树碱-9-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化合物的合成(合成路线见图10)
[0183] 9-氨基喜树碱1g溶于10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6g,三光气0.3g,室温下反应6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10mL DMSO,加入三乙胺0.3g,加入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喜树碱-9-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2g;中间产物喜树碱-9-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
0.6g溶于20mL DMSO中,加入CDI 0.6g,活化1h,加入GPC 0.3g和DBU 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双(喜树碱-9-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0.41g。1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9.15(2H,br),8.49(2H,d),7.83-7.48(6H,m),6.74(2H,s),4.76-4.74(4H,m),4.47-3.61(25H,m),3.30(9H,s),
2.85-2.64(16H,t),1.87(4H,m),0.90(6H,t)。[M+H]+m/z:1509.56。lg kIAM值为1.94。
[0184] 双(喜树碱-9-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溶于0.01M的氯化钠水溶液中,冻干得到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双(喜树碱-9-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白色固体粉末。
[0185] 实施例11:
[0186] 双(喜树碱-7-亚甲基-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化合物的合成(合成路线见图11)
[0187] 7-羟甲基喜树碱1g溶于10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6g,三光气0.3g,0℃下反应6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10mL DMSO,加入三乙胺0.3g,加入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喜树碱-7-亚甲基-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81g;中间产物喜树碱-7-亚甲基-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g溶于20mL DMSO中,加入CDI 0.6g,活化1h,加入GPC 0.3g和DBU 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双(喜树碱-7-亚甲基-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0.43g。1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8.13-7.58(8H,m),
6.74(2H,s),5.17(4H,s),4.76-3.61(27H,m),3.30(9H,s),2.85-2.64(16H,m),1.87(4H,m),0.90(6H,t)。[M+H]+m/z:1539.58。
[0188] 双(喜树碱-7-亚甲基-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溶于0.01M的氯化钠水溶液中,冻干得到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双(喜树碱-7-亚甲基-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白色固体粉末。
[0189] 实施例12:
[0190] 双(卡巴他赛-2’-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酯)磷脂酰胆碱的合成(路线见图12)
[0191] 卡巴他赛(7β、10β-二甲氧基多西紫杉醇)1.0g溶于5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6g,三光气0.2g,室温下反应6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10mL DMSO,加入三乙胺0.3g,加入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单酯0.3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卡巴他赛-2’-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单酯0.72g;中间产物卡巴他赛-2’-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单酯0.5g溶于10mL DMSO中,加入CDI 0.5g,活化1h,加入GPC 0.25g和DBU 
0.5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进一步用四丁基氟化铵处理,脱除TBDMS,冷乙醚沉淀后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双(卡巴他赛-2’-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酯)磷脂酰胆碱
0.38g。1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8.07-7.27(22H,m),6.10-5.80(4H,m),
5.05-3.37(31H,m),3.30(21H,s),3.00-2.81(14H,t),2.35-2.13(18H,m),1.88-1.64(20H,m)1.38(18H,s),1.30(6H,s),1.25(12H,s)。[M+H]+m/z:2510.80。
[0192] 双(卡巴他赛-2’-碳酸酯-二硫代二乙醇酸-己二酸酯)磷脂酰胆碱溶于0.1M氯化钠水溶液中,冻干得到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磷酸胆碱化合物固体粉末。
[0193] 实施例13:
[0194] 双(羟基喜树碱-1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化合物的合成(合成路线见图13)
[0195] 羟基喜树碱1g溶于10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6g,三光气0.3g,室温下反应6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10mL DMSO,加入三乙胺0.3g,加入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
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羟基喜树碱-1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75g;中间产物羟基喜树碱-1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
0.7g溶于20mL DMSO中,加入CDI 0.6g,活化1h,加入GPC 0.3g和DBU 0.7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双(羟基喜树碱-1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0.43g。1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7.82-7.70(4H,d),7.32-
7.15(4H,m),6.74(2H,s),4.76-3.96(26H,t),3.65-3.61(4H,t),3.30(9H,s),2.85-2.64(16H,t),1.87(4H,m),0.90(6H,t)。[M+H]+m/z:1511.53。
[0196] 双(羟基喜树碱-1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溶于0.01M的氯化钠水溶液中,冻干得到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双(羟基喜树碱-1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白色固体粉末。
[0197] 实施例14:
[0198] 双(伊立替康-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化合物的合成(合成路线见图14)
[0199] 伊立替康(CPT11,联哌喜树碱)1g溶于10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6g,三光气0.3g,室温下反应6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10mL DMSO,加入三乙胺0.3g,加入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伊立替康-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85g;中间产物伊立替康-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8g溶于20mLDMSO中,加入CDI 0.8g,活化1h,加入GPC 0.4g和DBU 0.8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双(伊立替康-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0.62g。
[0200] 1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7.79(2H,d),7.29-7.25(4H,d),6.74-3.96(25H,t),3.61-3.39(6H,m),3.30(9H,s),3.29(4H,m),2.85-2.45(32H,m),1.96-1.25(30H,t),0.90(6H,t)。[M+H]+m/z:1956.18。
[0201] 双(伊立替康-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溶于0.01M的氯化钠水溶液中,冻干得到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双(伊立替康-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白色固体粉末。
[0202] 实施例15:
[0203] 双(六环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化合物的合成(合成路线见图15)
[0204] 六环喜树碱(Lurtotecan)0.5g溶于10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4g,三光气0.2g,室温下反应6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10mL DMSO,加入三乙胺0.4g,加入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2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六环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35g;中间产物六环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3g溶于20mLDMSO中,加入CDI 0.3g,活化1h,加入GPC 0.15g和DBU 0.3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双(六环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0.16g。1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7.21-7.18(4H,m),5.76-5.56(4H,dd),4.64-3.61(43H,t),3.30(9H,s),2.85-2.64(16H,m),2.48-
2.26(22H,m),1.96(4H,m),0.90(6H,t)。[M+H]+m/z:1823.98。
[0205] 双(六环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溶于0.01M的氯化钠水溶液中,冻干得到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双(六环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白色固体粉末。
[0206] 实施例16:
[0207] 双(二氟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化合物的合成(合成路线见图16)
[0208] 二氟喜树碱(BN80915)1g溶于10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6g,三光气0.3g,室温下反应6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10mL DMSO,加入三乙胺0.3g,加入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六环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71g;中间产物二氟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g溶于20mL DMSO中,加入CDI 0.6g,活化1h,加入GPC0.3g和DBU 0.6g,室温反应12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双(二氟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0.46g。1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7.84-7.75(4H,m),
7.34(2H,m),6.74(2H,s),4.76-3.61(25H,m),3.30(9H,s),2.85-2.64(16H,m),1.96(4H,m),0.90(6H,t)。[M+H]+m/z:1551.49。
[0209] 双(二氟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溶于0.01M的氯化钠水溶液中,冻干得到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双(二氟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白色固体粉末。
[0210] 实施例17:
[0211] 双(Belotecan-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化合物的合成(合成路线见图17)
[0212] 喜树碱衍生物Belotecan 1g溶于10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6g,三光气0.3g,室温下反应12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10mL DMSO,加入三乙胺0.3g,加入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Belotecan-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75g;中间产物Belotecan-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g溶于20mL DMSO中,加入CDI 0.6g,活化1h,加入GPC0.25g和DBU 0.6g,室温反应12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双(Belotecan-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
1
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0.46g。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8.13-7.58(8H,m),6.74(2H,s),4.76-3.61(25H,m),3.30(9H,s),2.97-2.64(28H,m),2.00-1.96(6H,m),
1.07-0.90(18H,t)。[M+H]+m/z:1649.83。
[0213] 双(Belotecan-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溶于0.01M的氯化钠水溶液中,冻干得到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双(Belotecan-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白色固体粉末。
[0214] 实施例18:
[0215] 双(DX-8591f-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化合物的合成(合成路线见图18)
[0216] 喜树碱衍生物DX-8591f0.5g溶于10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4g,三光气0.2g,室温下反应6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10mL DMSO,加入三乙胺0.4g,加入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3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DX-8591f-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32g;中间产物DX-8591f-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3g溶于10mL DMSO中,加入CDI 0.3g,活化1h,加入GPC 0.15g和DBU 
0.3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双(DX-8591f-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0.14g。1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
8.03(2H,br),7.52(2H,d),6.74(2H,s),4.87-3.61(31H,m),3.30(9H,s),2.85-1.87(34H,m),0.90(6H,t)。[M+H]+m/z:1653.72。
[0217] 双(DX-8591f-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溶于0.01M的氯化钠水溶液中,冻干得到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双(DX-8591f-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白色固体粉末。
[0218] 实施例19:
[0219] 双(9-硝基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化合物的合成(合成路线见图19)
[0220] 9-硝基喜树碱1g溶于10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6g,三光气0.3g,室温下反应6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10mL DMSO,加入三乙胺0.3g,加入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9-硝基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72g;中间产物9-硝基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5g溶于20mL DMSO中,加入CDI 0.6g,活化1h,加入GPC0.25g和DBU 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双(9-硝基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0.33g。1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8.56(2H,s),8.18-
7.88(6H,m),6.74(2H,s),4.76-3.61(25H,m),3.30(9H,s),2.85-1.96(20H,m),0.90(6H,t)。[M+H]+m/z:1569.53。
[0221] 双(9-硝基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溶于0.01M的氯化钠水溶液中,冻干得到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双(羟基喜树碱-1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白色固体粉末。
[0222] 实施例20:
[0223] 双(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4-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化合物的合成(合成路线见图20)
[0224] 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1g溶于10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6g,三光气0.3g,室温下反应6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10mL DMSO,加入三乙胺0.3g,加入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4-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76g;中间产物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4-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g溶于20mL DMSO中,加入CDI 0.6g,活化1h,加入GPC 0.3g和DBU 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双(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4-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0.35g。1H NMR(500MHz,CD3OD∶CDCl3 1∶
1)δ(ppm):6.66(4H,s),6.46(4H,s),6.07(4H,s),5.35-5.30(4H,m),4.76-3.41(31H,m),+
3.30(9H,s),2.85-2.64(18H,m),。[M+H]m/z:1583.58。
[0225] 双(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4-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溶于0.01M的氯化钠水溶液中,冻干得到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双(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4-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白色固体粉末。
[0226] 实施例21:
[0227] 双(5′-脱氧-5-氟胞苷-4-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胺-琥珀酰)磷脂酰胆碱化合物的合成(合成路线见图21)
[0228] 5′-脱氧-5-氟胞苷1g溶于100m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三乙胺2g,0℃下加入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1g,0℃搅拌反应1小时,然后升至室温反应6小时,加水50mL,有机相依次用10%稀盐酸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油减压蒸馏。柱色谱分离得到2’,3’-O-双TBDMS-5’-脱氧-5-氟胞苷0.83g;2’,3’-O-双TBDMS-5’脱氧-5-氟胞苷0.8g分散于10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6g,三光气0.3g,室温下反应6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10mL DMSO,加入三乙胺0.3g,加入琥珀酰二硫代二乙二胺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2′,3′-O-二TBDMS-5′-脱氧-5-氟胞苷-4-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胺-琥珀酸0.52g;中间产物2′,3′-O-二TBDMS-5′-脱氧-5-氟胞苷-4-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胺-琥珀酸0.5g溶于20mL DMSO中,加入CDI 0.5g,活化1h,加入GPC 0.25g和DBU 0.5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进一步用氟化四正丁基铵处理1小时,脱除TBDMS保护基,反应液经柱层析分离得到产物双(5′-脱氧-
5-氟胞苷-4-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胺-琥珀酰)磷脂酰胆碱0.37g。1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8.00(2H,br),7.58(2H,d),5.93(2H,m),4.64-3.58(31H,m),
3.30(9H,s),2.85-2.64(16H,t),1.18(6H,d)。[M+H]+m/z:1301.38。
[0229] 实施例22:
[0230] 双(喜树碱-20-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胺-琥珀酰)磷脂酰胆碱化合物的合成(合成路线见图22)
[0231] 喜树碱1g溶于10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6g,三光气0.3g,室温下反应6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50mL DMSO,加入三乙胺0.3g,加入二硫代二乙胺琥珀酸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喜树碱-20-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胺-琥珀酸
0.58g;中间产物喜树碱-20-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胺-琥珀酸0.5g溶于20mL DMSO中,加入CDI 0.6g,活化1h,加入GPC 0.2g和DBU 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双(喜树碱-20-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胺-琥珀酰)磷脂酰胆碱0.24g。1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8.03-7.59(14H,m),6.74(2H,s),4.76-3.50(22H,t),+
3.30(9H,s),3.26(4H,m),2.82-2.49(16H,m),1.96(4H,m),0.90(6H,t)。[M+H] m/z:
1475.59。
[0232] 双(喜树碱-20-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胺-琥珀酰)磷脂酰胆碱溶于0.01M的氯化钠水溶液中,冻干得到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双(喜树碱-20-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胺-琥珀酰)磷脂酰胆碱白色固体粉末。
[0233] 实施例23:
[0234] 全反式维甲酸磷脂化合物的合成(路线见图23)
[0235] 将0.6g(2mmol)全反式维甲酸溶于30mL精制甲苯中,加入0.34mL(4mmol)草酰氯,在避光、隔绝湿气的条件下室温搅拌3h;减压蒸除过量的草酰氯,得到暗红色油状物,将暗红色油状物溶于5mL精制二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3g,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4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全反式维甲酸-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32g;中间产物全反式维甲酸-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3g溶于20mL DMSO中,加入CDI 0.3g,活化1h,加入GPC 0.1g和DBU 0.3g,室温反应12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双(全反式维甲酸-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0.35g。1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6.51(8H,s),6.23(2H,s),5.58(2H,s),4.64(1H,t),4.47-3.61(16H,m),3.30(9H,s),2.85-2.64(16H,m),2.21(12H,s),1.96-1.57(18H,m),
1.25(12H,s)。[M+H]+m/z,1295.68。
[0236] 实施例24:
[0237] 双(高三尖杉酯碱-6’-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化合物的合成(合成路线见图24)
[0238] 高三尖杉酯碱0.5g溶于10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6g,三光气0.3g,室温下反应6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50mL DMSO,加入三乙胺0.3g,加入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4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高三尖杉酯碱-6’-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32g。中间产物高三尖杉酯碱-6’-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3g溶于20mL DMSO中,加入CDI 0.3g,活化1h,加入GPC0.15g和DBU 0.3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双(高三尖杉酯碱-6’-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0.18g。1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6.92(2H,s),
6.88(2H,s),6.07(4H,s),5.13(2H,d),4.64-3.39(38H,m),3.30(9H,s),2.88-2.63(26H,m),2.30-2.20(4H,m),1.79-1.25(32H,m)。[M+H]+m/z:1874.07。
[0239] 双(高三尖杉酯碱-6’-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溶于0.01M的氯化钠水溶液中,冻干得到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双(高三尖杉酯碱-6’-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白色固体粉末。
[0240] 实施例25:
[0241] 双(酪丝亮肽-二硫代二乙二胺-琥珀酰)磷脂酰胆碱化合物的合成(路线见图25)[0242] N-Boc-O-TBDMS-酪丝亮肽0.4g溶于50mL DMSO中,加入三乙胺0.6g,三光气0.3g,室温下反应6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10mL DMSO,加入三乙胺0.3g,琥珀酰二硫代二乙胺0.3g,室温反应12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N-Boc-O-TBDMS-酪丝亮肽-二硫代二乙二胺-琥珀酸0.16g。中间产物N-Boc-O-TBDMS-酪丝亮肽-二硫代二乙二胺-琥珀酸0.15g溶于20mL DMSO中,加入CDI 0.2g,活化1h,加入GPC 0.1g和DBU 0.2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双(N-Boc-O-TBDMS-酪丝亮肽-二硫代二乙二胺-琥珀酰)磷脂酰胆碱0.09g;该固体分散于10mL四氢呋喃中,滴加三氟乙酸(TFA),室温反应6小时,脱出BOC保护基团,反应液在冷乙醚中沉淀,固体溶于DMF中,加入四丁基氟化铵,室温反应6小时,脱除TBDMS保护基,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产物双(酪丝亮肽-二硫代二乙二胺-琥珀酰)
1
磷脂酰胆碱0.04g。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8.03(4H,br),7.12(4H,d),
6.70(4H,d),5.35-5.11(6H,m),4.74-3.44(35H,m),3.30(9H,s),3.19(2H,m),2.85-2.64(16H,m),1.87-1.49(6H,m),0.91(12H,d)。[M+H]+m/z:1453.75。
[0243] 实施例26:
[0244] 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乙醇胺-N-聚乙二醇化合物的合成(合成路线见图26)
[0245] 喜树碱1g溶于10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6g,三光气0.3g,室温下反应6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50mL DMSO,加入三乙胺0.3g,加入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喜树碱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72g。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g溶于30mL DMSO为反应溶剂,加入CDI 0.5g,室温反应2h,加入3-(4-甲氧基苄氧基)丙烷-1,2-二醇0.4g,DBU 0.5g,室温反应8h,旋蒸干溶剂;加入10mL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在钯/碳催化下加氢,产物经柱色谱分离得到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甘油0.52g。
[0246] 上述产物0.5g溶于三氯甲烷,加入三氯氧磷0.5g,三乙胺0.5g,10℃反应24h,旋蒸干溶剂,加入N-叔丁氧羰基-氨基乙醇0.4g,三乙胺0.3g,加入10mL三氯甲烷,10℃反应24h,旋蒸干溶剂;固体溶于异丙醇中,滴加三氟乙酸水溶液,加热反应6h,脱除叔丁氧羰基保护基,反应液经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产物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乙醇胺0.31g。
[0247] 端羟基聚氧乙烯甲基醚(分子量2000,mPEG)0.5g和CDI 0.2g溶于25mL三氯甲烷中,室温下反应2h,然后加入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乙醇胺0.20g,DBU 0.2g,加热反应24h,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产物双(喜树碱-20-碳酸1
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乙醇胺N-聚乙二醇0.14g。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8.03-7.59(12H,t),6.74(2H,s),4.76-3.75(31H,m),3.65-3.10(broad),2.85-2.64(16H,m),1.96(4H,m),0.90(6H,t)。
[0248] 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乙醇胺-N-聚乙二醇化合物溶于0.01M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冻干得到含有钠离子的双(高三尖杉酯碱-6’-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白色固体粉末。
[0249] 实施例27:
[0250] 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乙醇胺-N-聚乙二醇-N-叶酸化合物的合成(合成路线见图27)
[0251] 端羟基经CDI活化的N-BOC-氨基聚氧乙烯(平均分子量2000)0.5g溶于20mL DMSO中,加入DBU 0.2g,加入实施例26的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乙醇胺0.10g,室温反应3小时,柱色谱分离后用TFA处理脱除氨基端基保护基BOC,进行柱色谱纯化处理得到端基为氨基的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乙醇胺-聚氧乙烯0.07g。上述产物加入到10mL DMSO中,加入EDC 0.3和NHS 0.3g,加入叶酸0.3g,室温反应24小时,反应液经柱层析,得到产物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乙醇胺N-聚氧乙烯-N-叶酸0.04g。1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11.57(1H,s),11.0(1H,s),8.57(1H,s),8.45(1H,br),8.03-7.56(14H,m),6.99-
6.74(6H,m),4.76-3.96(30H,m),3.68-3.10(broad),2.85-2.64(16H,m),2.10-1.96(8H,m),0.90(6H,t)。
[0252] 实施例28:
[0253] 双(西达本胺-2’-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化合物的合成(合成路线见图28)
[0254] 西达本胺1g分散于10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6g,三光气0.3g,室温下反应6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10mL DMSO,加入三乙胺0.3g,加入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
0.6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西达本胺-2’-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2g;中间产物西达本胺-2’-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g溶于20mL DMSO中,加入CDI 0.5g,活化1h,加入GPC0.25g和DBU 0.5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反应液经柱层析分离得到产物双(西达本胺-2’-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0.37g。1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ppm):
9.15(4H,br),8.84(2H,s),8.33(2H,d),8.03(2H,m),7.98-7.41(18H,m),6.96(2H,t),6.46(2H,d),4.64-3.61(21H,m),3.30(9H,s),2.85-2.64(16H,m)。[M+H]+m/z,1563.65。
[0255] 实施例29:
[0256] 双(贝沙罗汀-GFLG-丁酰)磷酸胆碱化合物的合成(合成路线见图29)
[0257] 贝沙罗汀0.6g溶于30mL DMF中,加入0.5g EDC/0.5g NHS活化,然后加入N-甘氨酰-苯丙氨酰-亮氨酰-甘氨酸(GFLG)0.8g,室温反应24小时,反应液用柱色谱分离,得到贝沙罗汀-甘氨酰-苯丙氨酰-亮氨酰-甘氨酸0.35g。产物溶于20mL二甲亚砜中,加入CDI 0.3g活化1h,加入4-羟基丁酸0.15g和DBU 0.3g,室温反应24h,冷乙醚中析出沉淀,柱层析分离得到贝沙罗汀-甘氨酰-苯丙氨酰-亮氨酰-甘氨酸酯-丁酸0.21g。上述中间产物溶于15mL二甲亚砜中,加入CDI 0.3g,活化1h,加入GPC 0.10g和DBU 0.3g,室温反应24h,冷乙醚中析出1
沉淀,柱层析分离得到双(贝沙罗汀-GFLG-丁酰)磷酸胆碱0.12g。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7.90-6.76(22H,m),5.70(2H,d),5.37(2H,d),4.92-3.43(25H,m),3.30(9H,s),3.05-2.25(12H,m),1.96-1.35(42H,m),1.01(12H,t),0.23(4H,m)。[M+H]+m/z,
1872.27。
[0258] 实施例30:
[0259] 双(贝沙罗汀-乙二醇琥珀酸-乙二醇琥珀酸)磷酸胆碱化合物的合成(合成路线见图30)
[0260] 贝沙罗汀0.6g溶于30mL DMF中,加入CDI 0.6g活化1h,加入琥珀酸二乙二醇酯0.6g和DBU 0.6g,室温反应24h,冷乙醚中析出沉淀,柱层析分离得到贝沙罗汀-乙二醇酯-琥珀酸-乙二醇单酯0.42g。产物溶于15mL DMF中,加入TEA 0.3mL,室温反应24h,冷乙醚中析出沉淀,柱层析分离得到贝沙罗汀-乙二醇酯-琥珀酸-乙二醇酯-琥珀酸0.26g。上述中间产物溶于30mL DMF中,加入CDI 0.3g活化1h,加入GPC 0.15g和DBU 0.3g,室温反应24h,冷乙醚中析出沉淀,柱层析分离得到双(贝沙罗汀-乙二醇琥珀酸-乙二醇琥珀酸)磷酸胆碱
0.15g。1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7.90-6.70(12H,m),5.70(2H,d),5.37(2H,d),
4.64-4.32(19H,m),3.97-3.43(4H,m),3.30(9H,s),2.64-2.35(22H,m),1.52-1.35(32H,m)。[M+H]+m/z,1495.64。
[0261] 实施例31:
[0262] 双(贝沙罗汀-乙二胺琥珀酸-乙二胺琥珀酸)磷酸胆碱化合物的合成(路线见图31)
[0263] 贝沙罗汀0.5g溶于30mL DMF中,加入0.5g EDC/0.5g NHS活化,然后加入琥珀酸乙二胺0.6g,室温反应24小时,反应液用柱色谱分离,得到贝沙罗汀-乙二胺-琥珀酸0.36g。上述产物0.36g溶于20mL DMF中,加入0.5g EDC/0.5g NHS活化,然后加入琥珀酸乙二胺0.4g,室温反应24小时,反应液用柱色谱分离,得到贝沙罗汀-乙二胺-琥珀酸-乙二胺-琥珀酸0.25g。上述中间产物0.25g溶于15mL二甲亚砜中,加入CDI 0.3g,活化1h,加入GPC 0.10g和DBU 0.3g,室温反应24h,冷乙醚中析出沉淀,柱层析分离得到双(贝沙罗汀-乙二胺琥珀酸-乙二胺琥珀酸)磷酸胆碱0.14g。1H NMR(500MHz,CD3OD∶CDCl3 1∶1):δ7.90-6.70(12H,m),
5.70(2H,d),5.37(2H,d),4.64(1H,m),4.32(2H,d),3.97-3.43(22H,m),3.30(9H,s),2.57-
2.35(22H,m),1.52-1.35(32H,m)。[M+H]+m/z,1487.76。
[0264] 实施例32:
[0265] 速释型双顺铂类化合物磷脂酰胆碱的合成(合成路线见图32)
[0266] 顺式-二氯-二胺铂化合物A 0.4g溶于20mL三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0.3g,三光气0.3g,室温下反应2h,旋蒸除溶剂,固体溶于50mL DMSO,加入三乙胺0.3g,加入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3g,室温反应24h,所得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中间产物B 0.23g。
中间产物B 0.23g溶于15mL DMSO中,加入CDI 0.2g,活化1小时,加入GPC 0.1g和DBU 0.2g,室温反应24小时,冷乙醚中析出,柱层析分离得到化合物C 0.12g,即速释型双顺铂类化合物磷脂酰胆碱。[M+H]+m/z,1673.24。
[0267] 实施例33:
[0268] 双(硼替佐米-二氢咖啡酸-二硫代二乙二醇酯-琥珀酰)磷脂酰胆碱的合成
[0269] 3-(3,4-二羟基苯基)丙酸(二氢咖啡酸)1g溶于30mL DMSO中,加入CDI 0.8g,活化40分钟,加入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单酯0.6g,DBU 0.8g,室温反应12h,产物经柱色谱分离得到3-(3,4-二羟基苯基)丙酸-二硫代二乙二醇酯-琥珀酸单酯0.81g。该产物溶于30mL DMSO中,加入CDI 0.5g活化30分钟,后加入甘油磷脂酰胆碱0.3g和DBU 0.5g,室温反应24h;
冷乙醚中析出沉淀,稀盐酸洗涤,反应液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中间产物到双(二氢咖啡酸-二硫代二乙二醇酯-琥珀酰)磷酸胆碱0.41g。该中间产物溶于DMSO中配制成0.2M的溶液,加入相同体积的浓度为0.2M的硼替佐米的DMSO溶液,室温放置1小时,乙醚中析出,得到产物双(硼替佐米-二氢咖啡酸-二硫代二乙二醇酯-琥珀酰)磷脂酰胆碱0.46g。
[0270] 实施例34:
[0271] 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的制备[0272] 取实施例1的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1mmol,加入三氯甲烷20mL,60℃旋蒸干溶剂;加入20mL PBS(pH=7.4)60℃起膜,200nm滤膜过滤,得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纳米颗粒溶液。粒径分析结果如下图33,平均粒径270nm。冷冻透射电镜(200Kv Tecnai G2F20场发射冷冻透射电镜,加速电压200千伏,放大倍数29000倍,相机为FEI Eagle4k X 4k相机)测量脂质体纳米颗粒的形态结果,如图34,显示清晰的多室脂质体精细结构。
[0273] 实施例35:
[0274] 双(紫杉醇-7-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的制备[0275] 由实施例2得到的双(紫杉醇-7-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酯)磷脂酰胆碱1mmol,加入三氯甲烷20mL,60℃旋蒸干溶剂;加入20mL PBS(pH=7.4)60℃起膜,200nm滤膜过滤,得双(紫杉醇-7-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纳米颗粒溶液。粒径分析结果显示平均粒径175nm。将双(紫杉醇-7-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纳米颗粒溶液冻干,得到粉状纳米颗粒。
[0276] 实施例36:
[0277] 双(吉西他滨-4-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的制备
[0278] 由实施例3得到的双(吉西他滨-4-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1mmol,加入三氯甲烷20mL,60℃旋蒸干溶剂;加入20mL PBS(pH=7.4)60℃起膜,200nm滤膜过滤,得双(吉西他滨-4-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纳米颗粒溶液。粒径分析结果显示,平均粒径165nm。
[0279] 实施例37:
[0280] 双(阿霉素-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GFLG)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的制备
[0281] 由实施例5得到的双(阿霉素-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GFLG)磷脂酰胆碱0.3mmol,加入三氯甲烷10ml,60℃旋蒸干溶剂;加入10ml PBS(pH=7.4)60℃起膜,得双(阿霉素-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GFLG)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纳米颗粒溶液。粒径分析结果显示,平均粒径154nm。
[0282] 实施例38:
[0283] 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乙醇胺-N-聚乙二醇-N-叶酸化合物脂质体的制备
[0284] 由实施例27得到的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乙醇胺-N-聚乙二醇-N-叶酸化合物0.3mmol,加入三氯甲烷10ml,60℃旋蒸干溶剂;加入10ml PBS(pH=7.4)60℃起膜,得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乙醇胺-N-聚乙二醇-N-叶酸化合物脂质体纳米颗粒溶液。粒径分析结果显示平均粒径240nm。
[0285] 实施例39:
[0286] 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B的制备[0287] 取实施例1的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0.1mmol,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DSPC 0.4mmol,加入三氯甲烷10ml,60℃旋蒸干溶剂;加入
10ml PBS(pH=7.4)60℃起膜,得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B纳米颗粒溶液。粒径分析显示平均粒径180nm。
[0288] 实施例40:
[0289] 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C的制备[0290] 取实施例1的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0.1mmol,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DSPC 0.3mmol,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SPE-PEG-叶酸(聚乙二醇分子量2000)0.1mmol,加入三氯甲烷10ml,60℃旋蒸干溶剂;加入10ml PBS(pH 7.4)60℃起膜,得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C纳米颗粒溶液。粒径分析显示,平均粒径620nm。冷冻干燥,得到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C粉末状纳米颗粒。
[0291] 实施例41:
[0292] Sn1-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Sn2-紫杉醇-7-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酯-甘油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的制备
[0293] 由实施例6得到的Sn1-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Sn2-紫杉醇-7-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酯-甘油磷脂酰胆碱0.5mmol,加入三氯甲烷20mL,60℃旋蒸干溶剂;加入20mL PBS(pH 7.4)60℃起膜,200nm滤膜过滤,得Sn1-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Sn2-紫杉醇-7-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酯-甘油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纳米颗粒溶液。粒径分析结果显示平均粒径192nm。将Sn1-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Sn2-紫杉醇-7-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己二酸酯-甘油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纳米颗粒溶液冻干,得到粉状纳米颗粒。
[0294] 实施例42:
[0295] 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的体外降解试验
[0296] 样品:实施例1制备的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溶于适量的PBS溶液配制成浓度为0.1mmol的溶液;实施例34制备的0.1mmol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纳米颗粒10mL PBS溶液;对照例2制备的0.1mmol双(喜树碱-20-琥珀酸)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纳米颗粒10mL PBS溶液。
[0297] 上述样品分别分成2份,其中一份加入谷胱甘肽(GSH)的PBS缓冲液0.5mL(GSH浓度50mmol),另一份加入PBS缓冲液,放置与培养箱中37℃下孵育,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喜树碱含量(Agilent 1100LC,Zorbax反相C18柱,150×4.6mm,5μm,进样量20μL,柱温25℃,检测波长λ=254nm;梯度淋洗:2-90%缓冲液B/A,流速1.0mL/min,缓冲液A:0.1%TFA的去离子水,缓冲液B:0.1%TFA的乙腈)。
[0298] 结果表明:GSH处理的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的PBS溶液在0.5小时后释放出的喜树碱原药达到总量的95%,1小时后释放出的喜树碱原药达到总量的100%;GSH处理的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溶液在0.5小时后释放出的喜树碱原药达到总量的75%,1小时后释放出的喜树碱原药达到总量的100%;未经GSH处理的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溶液和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PBS溶液3小时后未检测出喜树碱原药;GSH处理的双(喜树碱-20-琥珀酸)磷脂酰胆碱脂质体溶液和未经GSH处理的双(喜树碱-20-琥珀酸)磷脂酰胆碱脂质体溶液在3小时后均未检测出喜树碱原药。
[0299] 显然,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化合物具有GSH敏感性,在GSH作用下,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的双硫键断裂,并由断裂后的端基巯基进攻碳酸酯键的羰基,从而快速释放出喜树碱原药。而双(喜树碱-20-琥珀酸)磷脂酰胆碱脂质体不能被GSH降解,难以快速释放喜树碱原药。
[0300] 实施例43:
[0301] 双(吉西他滨-4-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的体外降解试验
[0302] 样品:实施例3制备的双(吉西他滨-4-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溶于适量的PBS溶液配制成浓度为0.1mmol的溶液;实施例36制备的0.1mmol双(吉西他滨-4-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纳米颗粒10mL PBS溶液;对照例3制备的适量双(吉西他滨-4-N-琥珀酸)磷脂酰胆碱溶于10mL PBS溶液中,得到浓度为0.1mmol的溶液。
[0303] 上述样品分别分成2份,其中一份加入谷胱甘肽(GSH)的PBS缓冲液0.5mL(GSH浓度50mmol),另一份加入PBS缓冲液,放置与培养箱中37℃下孵育,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吉西他滨含量(Agilent 1100LC,Zorbax反相C18柱,150×4.6mm,5μm,进样量20μL,柱温25℃,检测波长λ=254nm;梯度淋洗:2-90%缓冲液B/A,流速1.0mL/min,缓冲液A:0.1%TFA的去离子水,缓冲液B:0.1%TFA的乙腈)。
[0304] 结果表明:GSH处理的双(吉西他滨-4-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的PBS溶液在0.5小时后释放出的吉西他滨原药达到总量的100%;GSH处理的双(吉西他滨-4-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溶液在0.5小时后释放出的吉西他滨原药达到总量的85%,1小时后释放出吉西他滨原药达到总量的100%;未经GSH处理的双(吉西他滨-4-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溶液和双(吉西他滨-4-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PBS溶液3小时后未检测出吉西他滨原药;
[0305] GSH处理的双(吉西他滨-4-N-琥珀酸)磷脂酰胆碱的PBS溶液和未经GSH处理的双(吉西他滨-4-N-琥珀酸)磷脂酰胆碱的PBS溶液在3小时后均未检测出吉西他滨原药。
[0306] 显然,双(吉西他滨-4-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双(吉西他滨-4-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化合物具有GSH敏感性,在GSH作用下,双(吉西他滨-4-N-氨基甲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的双硫键断裂,并由断裂后的端基巯基进攻氨基甲酸酯键的羰基,从而快速释放出吉西他滨原药。而双(吉西他滨-4-N-琥珀酸)磷脂酰胆碱不能被GSH降解,难以释放出吉西他滨原药。
[0307] 药理实验
[0308] 实验例44:
[0309] MTT法人癌细胞杀伤试验: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的抗肿瘤活性
[0310] MCF-7人乳腺癌细胞以8×103个/孔的接种量接种于96孔培养板,5%CO2、37℃培养箱中培养24h后,每孔加入不同浓度的实施例34的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溶液、对照例2制备的双(喜树碱-20-琥珀酸)磷脂酰胆碱脂质体溶液、对照喜树碱药物溶液(喜树碱溶于生理盐水,用DMSO增溶)各100μL,使最终筛选的药物终浓度分别为1、2、5、10、20μg/mL,继续培养24h后;分别加入50μLMTT温育4h,弃去培养基,加入150μLDMSO,在平板摇床上摇匀,酶标仪495nm读板,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值计算细胞抑制率。数据表示为平均数±SD(n=6)。
[0311] 结果显示,对肿瘤细胞,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的致死率高于对照喜树碱原药和对照双(喜树碱-20-琥珀酸)磷脂酰胆碱脂质体,前者显示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的IC50大约为3.5微克/毫升,对照双(喜树碱-20-琥珀酸)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的IC50大约为6微克/毫升,喜树碱原药的IC50大约12微克/毫升。
[0312] 实验例45:
[0313] 药物磷脂脂质体小鼠体内毒性试验
[0314] 动物:ICR小鼠,雄性,18-22g,购自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0315] 实施例34的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的体内毒性试验的结果(表2)表明,其最大耐受剂量大于850mg/kg,表明其毒性远小于喜树碱原药。
[0316] 表2小鼠体内毒性试验结果
[0317]
[0318] 实验例46:
[0319] 体内药效和毒性实验
[0320] 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体内药效和毒性实验
[0321] 裸鼠模型的制备:收集培养的HepG2细胞悬液,浓度为1×107个/ml,以每只0.1ml接种于裸小鼠右侧腋窝皮下。分组与给药:裸鼠移植瘤用游标卡尺测量移植瘤直径,肿瘤生长至75mm3时将动物随机分组。同时,各组裸鼠开始给药,给药方案见组别与给药方案,使用测量瘤径的方法,动态观察受试样品的抗肿瘤效应。肿瘤体积(TV)的计算公式为:TV=1/2×a×b2(式3-2),其中a、b分别表示长宽。
[0322] 组别及给药方案:空白组: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每三天注射一次,体积为0.2ml,连续3周。
[0323] 对照组:喜树碱溶于生理盐水(微量DMSO助溶,给药量10mg/kg),静脉注射,每三天注射一次,体积为0.2ml,连续3周。
[0324] 药物组:实施例34的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溶液(给药量相当于喜树碱10mg/kg),静脉注射,每三天注射一次,体积为0.2ml,连续3周。期间,测量体重变化。
[0325] 抗肿瘤活性和体重变化结果见图35。从抗肿瘤活性(图35a)来看,本发明双(喜树碱-20-碳酸酯-二硫代二乙二醇-琥珀酸酯)磷脂酰胆碱脂质体具有很好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且动物体重没有下降(图35b),显示无毒性。
[0326]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等同替换,这些对本发明权利要求进行改进和等同替换后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