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医疗设备 / 止鼾牙套 / 气流干扰式的通鼻止鼾器

气流干扰式的通鼻止鼾器

阅读:896发布:2020-05-29

专利汇可以提供气流干扰式的通鼻止鼾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一种气流干扰式的通鼻止鼾器,为使用于一 口腔 内,该口腔包含一口腔开口、一上排 牙齿 、一舌部、一位于该上排牙齿远离该舌部一侧的上颚、一连接于该上颚远离该口腔开口一侧的悬雍垂,该通鼻止鼾器包含一套设于该上排牙齿的牙套件以及一设置于该悬雍垂与该口腔开口之间的扰流件,该牙套件包含对称设置的一左齿区以及一右齿区,而该扰流件连接于该左齿区与该右齿区,且由该牙套件往该上颚的方向延伸并抵靠于该上颚。借由该扰流件干扰由该口腔开口吸入的空气气流,以避免睡眠时口腔软组织因气流影响产生震动而发出鼾声,并改善过敏鼻塞的症状。,下面是气流干扰式的通鼻止鼾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气流干扰式的通鼻止鼾器,是使用于一口腔内,该口腔包含一口腔开口、一上排牙齿、一舌部、一位于该上排牙齿远离该舌部一侧的上颚、一连接于该上颚远离该口腔开口一侧的悬雍垂,其特征在于,该气流干扰式的通鼻止鼾器包括:
一套设于该上排牙齿的牙套件,包含有对称设置的一左齿区以及一右齿区;以及一设置于该悬雍垂与该口腔开口之间的扰流件,该扰流件连接于该左齿区与该右齿区,且该扰流件一端由该牙套件往该上颚的方向延伸并抵靠于该上颚,另一端往该舌部的方向延伸并抵靠于该舌部以限制该舌部往悬雍垂方向的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干扰式的通鼻止鼾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抵靠件,该抵靠件自该扰流件的周缘沿该上颚往远离该悬雍垂方向延伸,并与该牙套件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干扰式的通鼻止鼾器,其特征在于,该牙套件更包含一第一挡位置、一位于该第一挡风位置与该口腔开口之间的的第二挡风位置以及一位于该第一挡风位置与该悬雍垂之间的第三挡风位置,该扰流件设置于该第一挡风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干扰式的通鼻止鼾器,其特征在于,该牙套件更包含一第一挡风位置、一位于该第一挡风位置与该口腔开口之间的的第二挡风位置以及一位于该第一挡风位置与该悬雍垂之间的第三挡风位置,该扰流件设置于该第二挡风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干扰式的通鼻止鼾器,其特征在于,该牙套件更包含一第一挡风位置、一位于该第一挡风位置与该口腔开口之间的的第二挡风位置以及一位于该第一挡风位置与该悬雍垂之间的第三挡风位置,该扰流件设置于该第三挡风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干扰式的通鼻止鼾器,其特征在于,该牙套件以及该扰流件的材料是选自于橡胶树脂及塑料所组成的群组。

说明书全文

气流干扰式的通鼻止鼾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止鼾器,尤指一种气流干扰式的通鼻止鼾器。

背景技术

[0002] 打鼾,是一种在睡眠时发出声响的症状;症状轻微的打鼾,若是在可容许范围内,通常不需就医,但打鼾的症状严重,不只影响自身以及身边的人的睡眠质量,更可能会转变为“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进而危害健康。
[0003] 造成打鼾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睡眠时原先固定及撑开咽喉部的肌肉发生松弛现象,使口腔内的肌肉向后退,进而造成呼吸道变得狭窄;呼吸道变窄,使吸入的空气速变强,引起松弛的软颚、悬雍垂、舌头和扁桃体产生震动,进而发出声响。
[0004] 针对打鼾的症状,目前普遍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治疗:(1)连绩正压气道加压术(CAPA):其是以呼吸面罩直接灌入空气;(2)悬雍垂软腭喉咙整型术(UPPP):开刀切除喉咙软腭及悬雍垂,使舌头的阻塞作用减少;以及(3)下颚前置器(MAD):利用牙科方法制作的矫正器,使下颚咬在向前伸的位置,因为舌头肌肉主要连接在下颚骨前方内侧,睡觉时下颚向前咬会将舌头向上拉,因此减少气道阻塞使呼吸通畅,鼾声自然减低或完全消失。如美国专利公告第6,055,986号“止鼾器”,其公开一种止鼾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上牙套、一下牙套以及一连接该上牙套以及该下牙套的连接件;利用该上牙套以及该下牙套提供使用者咬合,并以该连接件将该下牙套稳固连接于该上牙套,借此使咽喉部的肌肉在睡眠时也不会因为松弛后退而阻塞呼吸道,进而改善打鼾;使用止鼾器虽可减缓甚至完全治疗打鼾的症状,但于睡眠时间于口中咬住止鼾器,仍会让使用者产生不适感,甚至发生牙齿与下颚关节肌肉酸痛的情形。
[0005] 除此之外,打鼾跟鼻子过敏也有极大的关系,鼻子过敏常造成鼻内的鼻息肉肿胀,鼻道阻塞、流鼻涕等现象,而在鼻塞之后,患者便改以嘴巴进行呼吸,长期不使用鼻子进行呼吸之后,患者已不自觉的养成用嘴巴呼吸的习惯,鼻子的阻塞更无法好转,恶性循环之下,鼻子过敏或鼻塞的问题越发严重,无法解决。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流干扰式的通鼻止鼾器,改善睡眠时发生打鼾的情形。
[0007]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气流干扰式的通鼻止鼾器,为使用于一口腔内,该口腔包含一口腔开口、一上排牙齿、一舌部、一位于该上排牙齿远离该舌部一侧的上颚、一连接于该上颚远离该口腔开口一侧的悬雍垂,该气流干扰式止鼾器包含一套设于该上排牙齿的牙套件以及一设置于该悬雍垂与该口腔开口之间的扰流件,该牙套件包含对称设置的一左齿区以及一右齿区,而该扰流件连接于该左齿区与该右齿区,且该扰流件由该牙套件往该上颚的方向延伸并抵靠于该上颚。
[0008] 其中,包含一抵靠件,该抵靠件自该扰流件的周缘沿该上颚往远离该悬雍垂方向延伸,并与该牙套件相互连接。
[0009] 其中,该牙套件更包含一第一挡风位置、一位于该第一挡风位置与该口腔开口之间的的第二挡风位置以及一位于该第一挡风位置与该悬雍垂之间的第三挡风位置,该扰流件设置于该第一挡风位置。
[0010] 其中,该牙套件更包含一第一挡风位置、一位于该第一挡风位置与该口腔开口之间的的第二挡风位置以及一位于该第一挡风位置与该悬雍垂之间的第三挡风位置,该扰流件设置于该第二挡风位置。
[0011] 其中,该牙套件更包含一第一挡风位置、一位于该第一挡风位置与该口腔开口之间的的第二挡风位置以及一位于该第一挡风位置与该悬雍垂之间的第三挡风位置,该扰流件设置于该第三挡风位置。
[0012] 其中,该牙套件以及该扰流件的材料是选自于橡胶树脂及塑料所组成的群组。
[0013]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流干扰式的通鼻止鼾器,其可改善睡眠时发生打鼾的情形。还可以解决现有止鼾器在使用时所产生的不适感以及使用后所造成的牙齿与下颚关节肌肉酸痛的状况,以及解决鼻塞及过敏的情形。
[0014]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具有下列特点:
[0015] 一、借由该扰流件的设置来干扰由该口腔开口吸入的空气气流,使口腔内的软组织不因空气气流吹拂产生震动,进而改善使用者打鼾的情形。
[0016] 二、以气流阻扰的方式取代现有止鼾器所使用的上下颚咬合式设置,可避免于口腔内使用时产生的不适感,以及使用后产生的肌肉酸痛。
[0017] 三、因该扰流件的设置减少空气气流由口腔吸入的比例,强迫使用者以鼻部进行呼吸;因此,持续使用该气流干扰式止鼾器,可矫正使用者于睡眠状态下以口腔呼吸的状况,并培养使用者以鼻部进行呼吸的习惯。利用强迫以鼻部进行呼吸而引发人体的自我疗愈能,借此改善鼻塞、过敏的症状。
[0018]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的后视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般状态使用配戴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睡眠状态使用配戴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睡眠状态使用配戴示意图。
[0024] 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睡眠状态使用配戴示意图。
[0025] 图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后视示意图。
[0026] 其中,附图标记:
[0027] 1   口腔开口
[0028] 10  牙套件
[0029] 11  左齿区
[0030] 12  右齿区
[0031] 13  第一挡风位置
[0032] 14  第二挡风位置
[0033] 15  第三挡风位置
[0034] 2   上排牙齿
[0035] 20  扰流件
[0036] 3   舌部
[0037] 30  抵靠件
[0038] 4   上颚
[0039] 5   悬雍垂
[0040] 6   咽喉部
[0041] A   第一高度
[0042] B   第二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图示说明如下:
[0044] 请配合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为一种气流干扰式的通鼻止鼾器,其使用于一口腔内,该口腔包含一口腔开口1、一上排牙齿2、一舌部3、一位于该上排牙齿2远离该舌部3一侧的上颚4、一连接于该上颚4远离该口腔开口1一侧的悬雍垂5,该气流干扰式的通鼻止鼾器包含一套设于该上排牙齿2的牙套件10、一设置于该悬雍垂5与该口腔开口1之间的扰流件20,以及一自该扰流件20的周缘沿该上颚4往远离该悬雍垂5方向延伸且与该牙套件10连接的抵靠件30,该牙套件10包含对称设置的一左齿区11以及一右齿区12,而该扰流件20连接于该左齿区11与该右齿区12,且由该牙套件10往该上颚4的方向延伸并抵靠于该上颚4,借由该扰流件20干扰一由该口腔开口1吸入的空气气流,一方面降低空气气流的流速,另一方面也避免空气气流进入口腔后直接接触口腔内的软组织,造成软组织振动的状况;其中该牙套件10、该扰流件20以及该抵靠件30为一体制成,其材料可选用橡胶、树脂或塑料等材料。
[0045] 本发明可有效降低避免该舌部3后退程度过大导致咽喉部6阻塞所产生的打鼾或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问题。请续配合参阅图3以及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状态示意图;首先参阅图3,其中该扰流件20设置于一第一挡风位置13,当使用者尚未进入睡眠状态时,口腔内的肌肉处于正常位置,该扰流件20抵于该舌部3上;当使用者进入睡眠状态,该舌部3会因该口腔内的肌肉放松而后退,借由该扰流件20的设置,使该舌部3后退的程度受限于该扰流件20,借此达到避免打鼾并且解决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问题。
[0046] 再者,由于该扰流件20的设置,减少空气气流由口腔吸入的比例,强迫使用者以鼻部呼吸,矫正睡眠时不自觉的以口腔呼吸的习惯,利用强迫以鼻部进行呼吸而引发人体的自我疗愈能力,进而改善鼻塞、过敏等症状,并解决睡眠时以口腔呼吸所产生口腔内的干涩不舒适感。
[0047] 接续配合参阅图5以及图6,其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以及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该扰流件20的位置可依照使用者的需求不同,而在制作该通鼻止鼾器时有不同的选择;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扰流件20设置于一第二挡风位置14,该第二挡风位置14位于该第一挡风位置13与该口腔开口1之间,因该第二挡风位置14较该第一挡风位置13远离该悬雍垂5,故可降低使用该气流干扰式止鼾器时产生的不适感;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扰流件20设置于一第三挡风位置15,该第三挡风位置15位于该第一挡风位置
13与该悬雍垂5之间,因该第三挡风位置15较该第一挡风位置13接近该悬雍垂5,可增进该扰流件20干扰该空气气流,进而使口腔内的软组织更不易受该空气气流影响,以进一步降低打鼾发生的频率
[0048] 最后参阅图2以及图7;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该扰流件20具有一第一高度A,当使用者于睡眠状态时可抵于该舌部3,以避免该舌部3因肌肉放松而阻塞该咽喉部6,如图2所示;但根据使用者的习惯不同,本发明提供另一第四实施例如图7所示,其中该扰流件20具有一小于该第一高度A的第二高度B,使该扰流件20远离该舌部3,以降低使用该通鼻止鼾器时产生的不适感。
[0049] 人体拥有相当良好的自我疗愈能力以及环境对抗能力,因此在鼻塞过敏的状况下,适当的强迫以鼻部进行呼吸,确实能引发人体的自我疗愈能力。根据数十人的人体测试,本发明的通鼻止鼾器不仅改善打鼾的效果,另一方面也确实解决鼻塞过敏的情形,长期使用之后,更有明显的效果。
[0050]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0051] 一、借由该扰流件的设置来干扰由该口腔开口吸入的空气气流,使口腔内的软组织不因空气气流吹拂产生震动,进而改善使用者打鼾的情形。
[0052] 二、以气流阻扰的方式取代现有止鼾器所使用的上下颚咬合式设置,可避免于口腔内使用时产生的不适感,以及使用后产生的肌肉酸痛。
[0053] 三、该扰流件抵于舌部,可防止舌部在睡眠时因肌肉放松后退而造成咽喉部阻塞的问题,进而改善打鼾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问题。
[0054] 四、借由该抵靠件的设置,以稳固该扰流件,使该扰流件稳固抵靠于该上颚。
[0055] 五、该扰流件的位置,可依据使用时的需求进行调整,进而达到增进止鼾的效果、或是降低使用时的不适感。
[0056] 六、借由调整该扰流件的高度,可减少使用时所产生的不适感。
[0057] 七、因该扰流件的设置减少空气气流由口腔吸入的比例,强迫使用者以鼻部进行呼吸;因此,持续使用该通鼻止鼾器,可矫正使用者于睡眠状态下以口腔呼吸的状况,并培养使用者以鼻部进行呼吸的习惯。利用强迫以鼻部进行呼吸而引发人体的自我疗愈能力,借此改善鼻塞、过敏的症状,且减少腔内的干涩不适感。
[0058]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止鼾器 2020-05-25 565
气流干扰式的通鼻止鼾器 2020-05-29 896
气流干扰式的通鼻止鼾器 2020-05-30 235
一种金属止鼾牙套及其制备方法 2020-05-13 357
定向外调止鼾器 2020-06-16 50
一种止鼾装置 2020-05-27 1000
一种止鼾器 2020-06-03 177
止鼾器 2020-06-07 182
一种止鼾器 2020-06-08 23
一种牙套式止鼾装置 2020-05-16 695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