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器

阅读:907发布:2020-06-27

专利汇可以提供咬合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咬合器,用以供配戴者之上、下颚 牙齿 咬合,该咬合器包括形成一体之上、下牙套及连接该上、下牙套的连接件,该上、下牙套分别供上、下颚牙齿的咬合,以利用配戴者在仰卧时上颚会被颅部骨骼 定位 而无法运动的原理,而使上颚牙齿透过下颚牙齿定位下颚,使下颚向前伸展,而得以让颚部的关节与肌 肉松 弛,使配戴者的下颚不易于相对上颚运动,以减轻配戴者的 磨牙症 状,使配戴者的肩颈肌肉与颚部关节将不再因磨牙而产生疲劳酸痛。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咬合器可使下颚向外伸展,也可以防止下颚后方喉部软组织的部分往呼吸通道移动而缩小呼吸通道,进而减少呼吸通道因黏膜或分泌物产生振动发出声音,得以有效防止打鼾。,下面是咬合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咬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牙套,至少由第一咬合部与第一内、外挡墙所构成,该第一外挡墙的高度大于该第一内挡墙的高度;
下牙套,至少由第二咬合部与第二内、外挡墙所构成,该第二内挡墙的高度大于该第二外挡墙的高度;以及
连接件,连接该上牙套与下牙套,并隔开该第一、第二咬合部的咬合面,各该咬合面的隔开距离由该些咬合部的中间部位朝两端侧渐减,且于该些咬合面之间设有开口;
其中,该上、下牙套与连接件由弹性材料一体制成;该第一、第二咬合部咬合面中间部位具有介于10至13毫米之间的隔开距离;以及该第一、第二咬合部咬合面的两端侧具有介于4至5毫米之间的隔开距离,该第一、第二外挡墙具有介于3至5毫米之间的隔开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合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咬合部咬合面中间部位的隔开距离介于10至12毫米、或11至13毫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合器,其特征在于,该上、下牙套相对于该开口的两端侧具有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合器,其特征在于,该上、下牙套与连接件由橡胶树脂或塑胶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合器,其特征在于,该开口的形状为矩形、椭圆形或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合器,其特征在于,各该挡墙的延伸高度由各该咬合部的中间部位朝两端侧渐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合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外挡墙的中间部位设有凹陷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合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外挡墙的厚度由顶部向底部逐渐加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合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内挡墙的厚度由顶部向底部逐渐加大。

说明书全文

咬合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咬合器,特别指有关于一种供配戴者上、下颚牙齿的咬合,以阻止其下颚相对于上颚运动之咬合器。

背景技术

[0002] 磨牙(或称咬牙)为患者在仰睡时因下颚相对于上颚运动,而使上、下颚牙齿彼此摩擦所造成,除了会产生足以影响患者及其身边亲友生活品质的噪音外,也相当容易令患者本身的肩颈肌肉与颚部关节感到疲劳酸痛,而经年累月的磨牙更会损害患者本身的牙齿结构(例如、外露牙齿的珐琅质),进而导致牙齿产生敏感疼痛等病症。
[0003] 在现有技术中,治疗磨牙的方法大多是让患者配戴量身订做如图1所示之口内装置1于其上颚牙齿3或下颚牙齿4上,以令上、下颚牙齿3、4隔开而彼此无法直接接触,因而降低磨牙所能产生的噪音,但患者下颚6相对于上颚5的运动却仍持续地进行着,所以,患者自身的肩颈肌肉与颚部关节仍然会因下颚6不断地进行运动(即、磨牙的动作)而产生疲劳酸痛。由此可知,在现有治疗磨牙的方法中,并无法减少患者的磨牙动作,所以仍有需改善调整之处。且,由于口内装置1为患者所量身订做,常因制造成本较高而导致无法普及使用。
[0004] 所以,如何提供一种能有效阻止磨牙患者下颚相对于上颚运动,且降低制造成本的口内装置,即为现今所属技术领域者所需解决之课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阻止磨牙患者下颚相对于上颚运动以减轻磨牙症状,而且可以降低制造成本的咬合器。
[0006]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咬合器,包括:上牙套,至少由第一咬合部与第一内、外挡墙所构成,该第一外挡墙的高度大于该第一内挡墙的高度;下牙套,至少由第二咬合部与第二内、外挡墙所构成,该第二内挡墙的高度大于该第二外挡墙的高度;以及连接件,连接该上牙套与下牙套,并隔开该第一、第二咬合部的咬合面,各该咬合面的隔开距离由该些咬合部的中间部位朝两端侧渐减,且于该些咬合面之间设有开口;其中,该上、下牙套与连接件由弹性材料一体制成;该第一、第二咬合部咬合面中间部位具有介于10至13毫米之间的隔开距离;以及该第一、第二咬合部咬合面的两端侧具有介于4至5毫米之间的隔开距离,该第一、第二外挡墙具有介于3至5毫米之间的隔开距离。
[000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第二咬合部咬合面中间部位的隔开距离可介于10至12毫米、或11至13毫米之间。该上、下牙套相对于该开口的两端侧可具有缺口。该上、下牙套与连接件可由橡胶树脂或塑胶制成。该开口的形状可为矩形、椭圆形或圆形。各该挡墙的高度可由各该咬合部的中间部位朝两端侧渐减。该第一外挡墙的中间部位可设有凹陷部。该第一外挡墙与第二内挡墙的厚度可由顶部向底部逐渐加大。
[0008]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咬合器,用以供配戴者之上、下颚牙齿咬合,该咬合器包括形成一体之上、下牙套及连接该上、下牙套的连接件,该上、下牙套分别供上、下颚牙齿的咬合,以利用配戴者在仰卧时上颚会被颅部骨骼定位而无法运动的原理,而使上颚牙齿透过下颚牙齿定位下颚,使下颚向前伸展,而得以让颚部的关节与肌肉松弛,使配戴者的下颚不易于相对上颚运动,以减轻配戴者的磨牙症状,使配戴者的肩颈肌肉与颚部关节将不再因磨牙而产生疲劳酸痛。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咬合器可使下颚向外伸展,以防止下颚后方喉部软组织的部分往呼吸通道移动而缩小呼吸通道,进而减少呼吸通道因黏膜或分泌物产生振动发出声音,得以有效防止打鼾。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磨牙患者配戴的传统牙套之配戴示意图。
[0010] 图2为本实用新型咬合器的一种实施方式构造图。
[0011] 图3为图2中咬合器的后视图。
[0012] 图4为使用者配戴图2中咬合器的外观图。
[0013] 图5为使用者配戴图3中咬合器时口腔组织的示意图。
[0014] 图6为本实用新型咬合器的一种实施方式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熟悉此技术之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之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之其他优点与功效。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由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施行或应用。
[0016] 请一并参阅图2至5,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咬合器的一种实施方式构造图,图3为图2中咬合器的后视图,图4为使用者配戴图2中咬合器的外观图,图5为使用者配戴图3中咬合器时口腔组织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咬合器2供配戴者上、下颚牙齿3、4的咬合,以由在仰卧时无法运动的上颚牙齿3定位下颚牙齿4,而限制配戴者的下颚6相对于上颚5运动,进而减轻或消除配戴者磨牙的症状。该咬合器2包括上、下牙套21、22及连接该上、下牙套21、22的连接件23。
[0017] 如图2及图3所示,该上牙套21至少由第一内、外挡墙212、211与第一咬合部213所构成,其中,该第一内、外挡墙212、211例如为片状结构,该第一咬合部213具有咬合面,以供配戴者上颚牙齿3的咬合,以利用配戴者在仰卧时上颚5会被颅部骨骼定位而无法运动的原理,而由上颚牙齿3与该第一咬合部213的咬合而限制该咬合器2纵向(即图3中箭头V所指的方向)的运动,该第一内、外挡墙212、211供分别抵靠配戴者上颚牙齿3的内、外齿面,因而得由上颚牙齿3限制抵靠于其上的第一内、外挡墙212、211的运动,而达成限制该咬合器2横向(即图3中箭头H所指的方向)运动的效果。
[0018] 该第一内、外挡墙212、211具有相应于上颚牙齿3齿列形状的断面(例如为U字形),因而可提高对上颚牙齿3的抵靠效果。该第一外挡墙211的高度大于该第一内挡墙212的高度,以提供足够的面积朝内推抵上颚牙齿3的外齿面,以定位该咬合器2且与该第一内挡墙212配合而避免上颚牙齿3离开与该第一咬合部213的咬合。该第一外挡墙211的厚度可依上颚牙齿3齿形由顶部向底部逐渐加大,以增加该第一外挡墙211的结构强度。
[0019] 如图3所示,该下牙套22至少由第二内、外挡墙222、221与第二咬合部223所构成,该第二内、外挡墙222、221例如为片状结构,具有相应于下颚牙齿4齿列形状的断面(例如为U字形),因而可提高对下颚牙齿4的抵靠效果。该第二内挡墙222的高度大于该第二外挡墙221的高度,以提供足够的面积抵靠下颚牙齿4的内齿面,以朝外推抵下颚牙齿4且与该第二外挡墙221配合而避免下颚牙齿4离开与该第二咬合部223的咬合。该第二内挡墙222的厚度可依人体下颚牙齿4的齿形由顶部向底部逐渐加大,以增加该第二内挡墙222的结构强度。
[0020] 较佳地,该上牙套21的第一咬合部213与第一内、外挡墙212、211延伸至对应上颚牙齿3中臼齿的位置,而该下牙套22的第二咬合部223与第二内、外挡墙222、221延伸至对应下颚牙齿4中臼齿的位置,以确保该第一、第二咬合部213、223有足够的咬合面积,及该第一内、外挡墙212、211与第二内、外挡墙222、221有足够的抵靠面积,而将该上、下牙套21、22分别套设于该上、下颚牙齿3、4上。于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外挡墙211的中间部位可设有凹陷部2111,以供识别该咬合器2上牙套21的位置。
[0021] 该第二咬合部223具有咬合面,以供配戴者下颚牙齿4的咬合,以由该二咬合部223限制下颚牙齿4的纵向(即图3中箭头V所指的方向)运动,该第二内、外挡墙222、221分别抵靠配戴者下颚牙齿3的内、外齿面,以由该些内、外挡墙222、221对下颚牙齿3的抵靠而限制下颚牙齿3的横向(即图3中箭头H所指的方向)运动。该第一、二咬合部213、
223的咬合面的隔开距离由该第一、第二咬合部213、223的中间部位朝两端侧渐减,以使该第一、第二咬合部213、223的咬合面具有呈一定度的倾角,藉以将上、下颚5、6撑开一定角度并通过该第二内挡墙222往外推动下颚6,以松弛颚部的关节与肌肉,以降低下颚6相对于上颚5运动的可能,以达成减轻配戴者磨牙症状的功效。
[0022]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该第一、第二咬合部213、223咬合面的中间部位具有介于10至13毫米之间的隔开距离D1,但因应不同的使用需求,该第一、第二咬合部213、223咬合面中间部位的隔开距离D1也可以选择介于10至12毫米或11至13毫米之间。如图3所示,该第一、第二咬合部213、223咬合面的两端侧具有介于4至5毫米之间的隔开距离D2,该第一、第二外挡墙211、221具有介于3至5毫米之间的隔开距离D3,以于该咬合器2受到上颚牙齿3定位时,该第二内挡墙222朝外推抵下颚牙齿4,而得以上颚5为定点将下颚6向前伸展,即往前移动下颚6,藉以隔开上、下颚牙齿3、4并松弛颚部的关节与肌肉,以减轻配戴者磨牙的症状。
[0023] 再者,该上、下牙套21、22与连接件23为由弹性材料所制成者,例如,可选择橡胶、树脂或塑胶制成,因而在使用者咬合该咬合器2后,该上、下牙套21、22与连接件23可受咬合变形,即该咬合器2可随配戴者的齿形而改变其形状,以减少与上、下颚牙齿3、4间的间隙而提高配戴舒适度,因此毋需因应使用者齿形而量身订做齿模,以减少制造程序,进而可批量生产,而大幅降低该咬合器2的制造成本。而且,因该上、下牙套21、22与连接件23为一体制成,所以该咬合器2的制做可省去连接该上、下牙套21、22的制程,此也能降低该咬合器2的制造成本。
[0024] 该连接件23还提供有设于该上、下牙套21、22之间的开口231,以供气体进出口腔的呼吸通道,而使睡眠中的配戴者能顺畅呼吸。于本实施方式中,该开口231的形状为矩形,但依配戴者的呼吸需求或美观等也可以为其它形状,仍可将该开口231设计为椭圆形或圆形等形状,请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咬合器的另一实施方式,于该实施方式的咬合器2将该开口231的形状设计为圆形。
[0025]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上、下牙套21、22连接在一起,且配戴者在仰卧时上颚5会被颅部骨骼定位而无法运动,因而能够由咬合该上牙套21的上颚牙齿3定位下颚6,以使下颚6不易于相对上颚5运动,即使下颚牙齿4不易于相对上颚牙齿3运动,进而减轻配戴者的磨牙症状。该第一内、外挡墙212、211的间隔距离依照配戴者上颚牙齿3的厚度而决定,举例而言,当上颚牙齿3的厚度愈厚,则该第一内、外挡墙212、211对应上颚牙齿3部位的间隔距离就愈大,以令该上牙套21能套设于配戴者的上颚牙齿3上。相似地,该第二内、外挡墙222、221之间隔距离依照配戴者下颚牙齿4对应位置的齿冠厚度而决定,举例而言,当下颚牙齿4对应位置的齿冠厚度愈薄,则该第二内、外挡墙222、221对应下颚牙齿4部位的间隔距离愈小,以令该下牙套22能套设于下颚牙齿4上。
[0026] 再者,该第一内、外挡墙212、211朝着配戴者上颚5的方向延伸,相似地,该第二内、外挡墙222、221朝着配戴者下颚6的方向延伸,且各该挡墙211、212、221、222的延伸高度可分别依上、下颚5、6的形状而由中间部位朝两端侧渐减,以避免配戴该咬合器2时各该挡墙211、212、221、222分别挤压到上、下颚5、6,以提供该咬合器2的配戴者有着舒适的感觉。于本实施方式中,该上、下牙套21、22的后端侧具有缺口214、224,由该些缺口214、224得以分别穿过上、下颚牙齿3、4,以使配戴者易于配戴该咬合器2,但不以此为限。
[0027] 此外,该咬合器2可由上颚牙齿3定位,而透过下颚牙齿4使下颚6向外伸展,因而也可以防止下颚6后方喉部软组织的部分往呼吸通道移动而缩小呼吸通道,使呼吸通道内的空气阻力不会变大,进而减少呼吸通道的黏膜或分泌物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咬合器2还可有效防止打鼾。
[0028]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咬合器,供配戴者之上、下颚牙齿咬合,该咬合器包括形成一体之上、下牙套及连接该上、下牙套的连接件,该上、下牙套分别供上、下颚牙齿的咬合,以利用配戴者在仰卧时上颚会被颅部骨骼定位而无法运动的原理,而使上颚牙齿透过下颚牙齿定位下颚,使下颚向前伸展,而得以让颚部的关节与肌肉松弛,使配戴者的下颚不易于相对上颚运动,以减轻配戴者的磨牙症状,使配戴者的肩颈肌肉与颚部关节将不再因磨牙而产生疲劳酸痛。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咬合器可使下颚向外伸展,故也可以防止下颚后方喉部软组织的部分往呼吸通道移动而缩小呼吸通道,进而减少呼吸通道因黏膜或分泌物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得以有效防止打鼾。
[0029] 惟,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之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修饰与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之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列。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0] 1口内装置
[0031] 2咬合器
[0032] 21上牙套
[0033] 211第一外挡墙
[0034] 2111凹陷部
[0035] 212第一内挡墙
[0036] 213第一咬合部
[0037] 214缺口
[0038] 22下牙套
[0039] 221第二外挡墙
[0040] 222第二内挡墙
[0041] 223第二咬合部
[0042] 224缺口
[0043] 23连接件
[0044] 231开口
[0045] 3上颚牙齿
[0046] 4下颚牙齿
[0047] 5上颚
[0048] 6下颚。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双面包膜的止鼾器以及制作方法 2020-05-22 811
一种金属止鼾牙套及其制备方法 2020-05-13 357
定向外调止鼾器 2020-06-16 50
滑动内调止鼾器 2020-06-15 444
一种连体可调止鼾器 2020-06-14 850
止鼾牙套 2020-05-11 709
一种物理错位止鼾牙套 2020-05-18 421
一种电激止鼾牙套 2020-05-15 412
一种止鼾器 2020-06-11 136
一种牙套式止鼾装置 2020-05-16 695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